-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多篇(三)
大学 3000 字读书报告精选多篇 大学 3000 字读书报告精选多篇 读书报告是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活动之一,旨在通过读书 报告的形式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促进学术交流,活跃学 术思想,增强口头表达能力,更多了解当前学术前沿的新问 题、新情况,引导研究生尽快融入学术氛围。本文是小编为 大家整理的大学 3000 字读书报告精选多篇,仅供参考。 篇一: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 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 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 当我拿起学校极力推荐的《第五项修炼》时,看着那些 环行线路图和那些专业术语,有些为难,有些看不懂。真奇 怪它怎么能以连续三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但我想 排行金榜一定自有它的道理,学校的推荐一定也很有道理。 再捧起书时我就强迫自己以读小说读散文的感觉来读。还真 的有效,看来真的是态度决定一切呀!慢慢我读懂了。呵, 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 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 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 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 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在《第五项修炼》中,五项修炼被划分为: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自我 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 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 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 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 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 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合五项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 学习型企业组织模型,其中的系统思考是核心,是动力,是 扫除学习型企业智障的主力军。 读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对学习型组织有了 一个初步的理解: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是自主的,是自愿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 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 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 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 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 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没有模版,没有模式,没有地图。 创建的实践中,才认识到原来我的认识有误区。其实世 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过去我们搞什么东西 都习惯有什么模式,强调一套方法和方式,拿过来就能用. 现在看,这本身就不符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每个组织的具体 情况不一样,创建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差异 化,是个性.达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你自己不断 设定,惟有此,才会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 或许我们不知道学习型组织是什么,但我们一定要弄清 学习型组织不是什么.学习型组织不是一项活动,我们必须 明白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可持续的,是永无止境的.这就符合 学校的第二曲线理论.这样我们才会使组织内部的变化超前 于外部的变化,才会保证组织内部有足够的活力,保持着核 心的竞争优势,达到永续经营,基业长青.既然我们找到了 创建学习型组织这条路,我们就不怕路远. 四,扩展组织创造未来的能量,保证拥有组织需要的持 续增长的学习力,这需要全体成员全身心的投入.既然我们 对过去的理论基础研究少,那么,现在市场的要求,需要我 们来补上这一课.以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我们的管理,提 升我们的业绩。 在这本书中我还喜欢一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 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 在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 热,当温度从华氏 70 度上升到华氏 80 度,青蛙仍显得若无 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 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 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 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 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大部分动态性复杂都是处于缓慢渐变的过程,极不易察 觉。即使察觉了,已经为时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质 是突然变坏的?交通是突然拥塞的?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孩子 是突然变坏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看出缓慢渐进的过程,放慢自己认知变 化的步调,并特别注意那些细微以及不寻常的变化,避免被 煮青蛙的命运。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当阅读到第五章时,有个例子: 在学校中,老师对学生的看法,会影响那位学生的行为。珍 妮个性害羞,她在新学校第一学期的成绩特别差(因为她的 父母感情不睦)。珍妮的老师于是认为她懒散。下一个学期, 老师给予珍妮的关切更少,她的成绩于是更不好,因而个性 更退缩。随着时间的过去,珍妮陷入一个恶化退缩的旋涡之 中,被老师冠上不认真学习的标签后,她更加封闭。于是, 被老师视为才能高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切;而被视为才能 低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却因增强的反馈而更糟。最后演变成 差者愈差、优者愈优。我认为老师应该公平对待学生,不应 该片面的去评价对待某个学生。 通过阅读,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 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 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 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 子,并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 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并创造 出惊人的成果。 篇二: 众所周知,《细节决定成败》是汪中求先生总结多年管 理、咨询工作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企业管理的经验及大 量怵目惊心的案例写成的一部细节管理专著。汪先生是一个 成功的营销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在书中他没有罗列一大堆晦 涩难懂的道理,而是举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或正面或反面 的例子,讲明了细节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让人看 了不禁啧啧称赞。这本书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 小事、关注细节,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伟大与平凡 的真理,也体现了充满竞争的今天,如何做好各项工作,关 键在于是否抓住了一个小字。细节决定制度。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国公司员工与日本公司 员工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员工每天擦桌子六 次,日本员工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 是如果让一个中国员工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会擦六遍, 第二天可能也会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只会擦五次, 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鉴于此,他提出,把简 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伟大来自于平凡,往往一个单位每 天做的事情,就是每天重复着所谓平凡的小事。伟大来自于 平凡,往往一个企业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每天重复着所谓 平凡的小事。一个企业有了宏伟、英明的战略,没有严格、 认真的细节执行,再英明的决策,也是难以成为现实。泰山 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 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来源于用心。 我觉得细节来自于用心。教师是世界上责任最重,最不 能停止学习的职业。尤其是小学教师,你甚至无法完全地区 分开教师和父母这样的角色,因为孩子在校园里,教师就成 了全职的监护人,这份责任中有对孩子知识的传递,有思维 的启迪,有习惯的培养,也有生活的照顾,甚至还有对孩子 进行情感上情绪上的处理。谁的橡皮丢了,谁揪了谁的小小 辫子了,谁 流鼻涕了,谁又哭了等等,小学教师就是要有 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关爱孩子,当然还要加上些创意。老师 还要想出各种办法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得用心观 察用心揣摩孩子的特点,用他们能够接受喜欢接受的方式来 组织教学,这样才能实现让孩子花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收 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教师,亦深感学校无小事.例如每道例题的分析,板书 的顺序,看似小事,却能在循序渐进中培养了一个人的逻辑 性。再如:你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说不准你不经意中说的一 句鼓励的话让他铭记在心,使得一个无所事事者变成为一位 有成就的成功者。而一句讥讽之言,让学生对你产生反感的 情绪,处处与你对抗,有的不惜牺牲自己的学业、前途,更 有甚者断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发生 的是屡见不鲜。俗话说一句话使人笑,也能使人跳,这一句 话不正是细节所在之处吗? 细节来源于生活。 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所说的:芸芸 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 些具体的、琐碎的、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 皮,但这就是工作,就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细节往往被我们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专 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要求人们做事认 真,精细,否则会影响整个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对一个单 位来说也是如此,单位要成功,就必须把单位每个员工工做 的每个细节有机地联系,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才能使单位发展壮大。 在工作中我体会到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 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每天就会尽自己 的能力求完美,而不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也会从你这里感染 到这种热情。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 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 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 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 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 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 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的确,细节在我们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魅力是无予伦比的. 你可能因为对它的注重而使你抓住很多的机会,从而体现了 自身的价值,修复了自己的人生,完善了自己的品格.品味 细节,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你会更强大,因为成绩与荣誉 是一点一滴堆积起来的.没有小的成功,哪来大的收获.细节 的文化底蕴与深刻含义往往是一般人难以把握的,相反,对 细节有一定的认知,能用细节来塑造自己的人,是既聪明又 成功的人.他们了解细节之美,能灵活运用细节给他们带来 的财富,从而使自己即使置身瓦砾之中,也能闪烁出耀眼的 光茫.细节是生活与事业中一些很小的闪光点,但它的作用 却不可低估.有些人奉行做大事,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胜人 一筹,从而忽视小节,结果不但没有提升自己,反而更加失 败.因为他们不明白,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会而成, 茂盛的森林是千百棵树连接而成,骄人的战绩更是无数细小 的成功凝聚而成.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 细节之美.只有这样,你才会取得不断的成功. 2.《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看完《细节决定成败》之后,我又拿起书店的《成长比 成功更重要》,深深地被它吸引了。《成长比成功重要》谈的 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成长。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 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的也没有什么 不同。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了? 30 个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 教育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 你自己。作者把那些能够走向成功的学生概括为 E 学生:即 ENJOY(快乐地学)、EQ(情商比智商更重要)、EXCELLENCE(卓 越)。 李开复、许峰雄、张亚勤、沈向洋、张宏江„„ 书中每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 话语都可以成为成长之路上的坚实阶梯,可以让我们知道自 己该怎样做才能不断成功。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成长 比成功更重要,这是一个多么有味道的句子,这是一个给人 截然不同的感觉的理念。在中国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 要提出这样的理念,是很具有前瞻性和革命性的。成功是一 个人的目标,成长是达到目标的道路,但这道路并非一帆风 顺,有的人没有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低下头来, 也有的人能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强的信念取得了成功。 凌志军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其中记录了微软 亚洲研究所 30 余位研究员的成长故事,是一个关于教育、 人才、社会的记录与总结。书中记录了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 成长的成长。作者从微软小子的成长生活中,采撷一些平凡 但隽永的小故事,他以他独特的论述,使这些小故事变得精 妙独到,在这些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欢笑、悲伤、激情、惆 怅,我们看到了一大批聪明、主动的孩子,不断进取、不断 超越自我,直至成功。凌志军希望借这本书,让国人改变对 教育的看法,希望更多的中国学生能在这本书的鼓励下,找 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从思想认识上来说,做事情要注定成长更重要。有句话: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即为过程,成事即为结果。它已 经告诉我们,人所应该做的只是去某事,人的责任也只是去 做,去感受这个成长。通过成长,获取经验,方法,教训, 最重要的是锻炼自己。既然已明白成事在天,又何苦去看结 果呢/我们的奋斗只在于拼 搏的成长。只要尽为己所能,就 够了。结果真的无所谓。从客观事实上分析,做事情过程比 结果更重要。做一件事同样都成功的人,我们更尊重那些告 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人,会看不起在成长中用卑鄙手段达到目 的的人,为什么他们做事有同样的结果却得不到同样的认可 呢?做一件事同样失败的人,我们仍然佩服那些付出自己努 力的人,就像项羽,楚汉之争,他终以失败告终,但历史百 年,他在世人的眼中永远是一位英雄。为什么同样是失败的 结果,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后人评说呢/正所谓,不以成败论 影响,不看结果看成长。再举一个例子,拿化学课来说,如 果做事结果比成长重要,那我们只要董老师告诉我们一个方 程式的反映物,生成物与反映条件就行了。有何必费钱费时 的让老师在课堂上做了演示实验之后,换要自己亲手做一遍 呢?着就是成长的重要性。 感性上来说,没有成长就没有结果,想必大家都听说过 乌批邦吧,它的提出者没有亲自去争取自己提出的理想世界 导致无批邦永远只能是空虚社会主义,而后来者亲身实践完 善了一个争取的成长,才成就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由此说来, 中结果轻成长是不是容易导致人去空想却不付注实践呢?很 明显对方辩友承认了这一点,否则,就不会深思熟虑为辩论 会去做准备了,而只会空等结果。 当我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那又怎 么样?这一个结果可能是下一个成长的开端,或者说它本身 就包含于生命的成长之中,而重要的是我们体验了奋斗的艰 辛,体验了努力拼搏后成功的喜悦,这就足够了,当然,结 果并不是不重要,它可以是某一时期内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 理由,它可以是旗帜,可以是号角,但不是目的,我们的牡 丹是趁着年轻,尽可能的去体验多姿多彩的人生,体验是一 种成长,生命是一种成长。 篇三: 学无止境,每个人都应该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学习又是 为了什么呢?除了才智以为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需要不断得 到发扬和提升。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善良的人虚怀若谷、 不骄不躁、与人为善、深明大义、胸怀宽广、道德高尚。要 真正做一个善的人,并不只是满嘴的仁义道德,而是从内心 深处到外在的善,一个成功的人,应该是一个重义轻利的仁 德之人。 引言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大都缺 乏道德观念,因此我认为德育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大 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 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可以给人们学习道德提供一 个很好的素材。 正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我们 都已不陌生,大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至善,如:上善若水, 所谓至善就是要容纳一切,只求给与不求回报,在达到一定 境界是不浮躁、平心静气的思考问题,才会有所收获。人人 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而现在的教育大多仅局限于格物、 至知,教育注重知识的获得,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分数为 评判指标就是其外显现象,无视意诚正心,之后的修身就更 不必谈了。在我看来,现代大学生有两大弊病:一是功利化。 二是道德败坏。人们追名逐利,比如讨好权利较大的老师, 或者如当时的动机不纯。而无益于自身的事却不会浪费时间。 功利化的时代吧大学引向了功利化的方向,外界对人才的评 判也无暇顾及道德方面的问题。有人说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思 想品德的教育,这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现代大学生道德的缺 失的确让人大跌眼镜,投毒案、泼硫酸等等这些因道德缺失 而造成的悲剧不一而足。 皆自明也强调了人首先要自己弘 扬光明的品德,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古人都相信性善论, 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因此呼吁人们加以弘扬。君子无所 不用其极,品德高尚的人不会满足与目前的道德状况,而会 不断准求更高的境界,每天都是自己更新到的,达到日日新。 止于至善,那么究竟怎样才达到至善呢?黄鸟知道该栖 息在何处,而作为人,又怎样才算达到至善呢,在发扬美德 时保持谨慎,做国君要仁爱,所谓仁者无敌,仁这一儒家思 想之所以受到君王的重视不无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君王之所以能使民众拥护,成为民众的榜样,是因为君王能 尊重贤人、亲近亲人,使百姓得到恩惠。作为臣子要恭敬, 这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臣子在办事或者言语上不可僭越。做 子女的要孝顺,做父母要慈爱,在于他人交往是要讲信用, 所有这些概括起来无非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做好本分的事。 而如何达到到的完善的境界呢?这就如同学习,首先是态度, 态度决定了是否主动钻研学习,然后还要有一种学无止境的 思想,促使自己不断进行钻研以提升自己的水平。 知本。 孔子以审理案子为例,做到大畏民志便是知本,在我看来, 此处所说的知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尽本分,审理案件的人 的本分就是公平公正,是人满意,能扬善除恶,第二层含义 是要知道事情本来的样子,使真相大白。从学习的角度来说, 学生首先得知道自己的本分,其次在追寻学问是要穷尽其根 本,直至完全弄明白为止。 格物的目的是至知。而至知的前提是格物,何谓格物致 知?格物就是接触食物而彻底穷尽他的道理,至知就是获得 知识。在格物的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前人所得的现成答案, 要用自己所得的只是在对食物进行探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 程,贵在坚持。最终会至知。学习不要仅局限于书本,在书 本教授的知识的掌握上要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直至没有一 点疑惑,这就算是获得知识了。要通过已不断的探索以求突 破原有知识的局限性。对知识的追求是不能停歇的,在一定 的历史时期内,在科学技术及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认识又该与时俱进,才不至于让知识变成死水,而是变成为 有源头活水来的清泉。 诚意。使自身的意念真实、诚恳,做到表里如一,作者 以恶恶臭、好好色为例,说明我们要达到的至善的境界应该 是真的善,是从内心深处出发的一种情感,而不只是为了自 欺欺人而在别人表现出来善的行为。真正的诚意就是即便在 别人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保持高盛的品德,做高尚的事, 这就是所谓的慎独,我认为慎独在一方面也体现了了自己内 心世界的慎,显然,自己的内心想法不可能被人知道,但也 不要是自己心生邪念,并且内心的不善终会被自己出卖,他 会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是虚假的行为所掩盖不了的。 只有真正的善才能让别人信服,得到别人的尊敬,而自身的 到的也可以是自己心胸宽广,得到人格的提升。所以说要使 自己由内而外的善,成为真正的君子。 修身。修身的关键和前提是正心、在我看来就是要做到 以下两点: 一、有博大的胸怀 能够忍天下难忍之事,以一颗平淡的心去看待一切事物。 我认为首先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自己的的事看得很 轻,并平淡的接受。其次是胸怀宽广,对天下的人和事都是 一视同仁,看待这一切都始终不温不怒。就像是上帝,他能 原谅他做错事的孩子,不管世上的人对他如何褒贬,他都平 淡接受。 二、专注,心无杂念 无论做任何事,哪怕是一件小事,都应该庆祝自身全部 的精力去做好。如果心中有什么坏想,那么会使人寝食难安, 做不好事情。 这两点之间是有联系的,只有有一颗博大的胸怀才能使 自己的心如宁静的湖水,波澜不惊,最多只能化作涟漪开成 美丽的花,然后消失。这样静得下来才能做好该做的事。就 如读书人,如果有杂念、浮躁,那么还能把书读好吗?三心 二意只能一事无成。真正能做到心远地自偏,就是真正的专 注了。即使是在读书,也要端正读书的动机,现代社会功利 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有些人在做事时总以功利为先,若是在 读书过程中急于想获得什么。那么最终可能一无所获,无所 求的阅读完一本书却能让你身心得到陶冶,知识得到提升。 齐家。欲齐家者先修身。修身的终极目标我想应该是行 中庸之道,不偏激,看待问题总是客观的,不以自身的喜恶 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当中有先入为主的思维过程,而没有真 正认识事物的本质。所有事物都有好坏,并不是一好百好, 一坏百坏,认识事物就要撇开个人的偏见和喜好,想认识新 食物一样去认识它们。 人们总喜欢以自身已有的想法去了 解事物,殊不知这会阻碍我们能确认事物, 始终保持中立的立场。同样的胸怀宽广,承认自己厌恶 的东西也有优点,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同样也一分为二,公平 公正地去对待事情和家里的每一个人,就是做到了先修身再 齐家。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此观点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治 理国家之前必须要管理好家庭。二是治理国家就要向管理家 庭一样。 古代的宗法制决定了君王 家庭内必然会发生抢夺皇位 的事情,而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后又分封诸侯,让皇亲 国戚的系统更加的庞大,如何才能使整个黄组家庭有条不紊 并且和睦的生活,这也是对君王的考验。君王只有把这个庞 大复杂的关系管理好,让每个人都能各司其职,才能让全力 发挥作用,吧过加 v 机李浩。君王的作风必然会影响天下臣 民,臣民也像君王一样把自己的小家庭管理好,那么天下就 太平了。 治理国家在某些层面上和管理国家是 同一个道理,教 人们孝顺父母,这跟侍奉君王是一样的,古代都称父母官, 把君王像父母一般侍奉,使人懂得感恩。尊敬兄长就像释放 比自己年长的人,爱民众就像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所谓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其实治理国家就是在 齐大家。 治国平天下。此章在整本书中占得篇幅最多,大多篇幅 都在讲信义、仁爱、善。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如何做一个 能平天下的国君。 国君 应以身作则,养成推己及人的习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事不要强加于人,以百姓希望 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他们。而且在为人处世及尊老爱幼等方 面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成为百姓的表率。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的天下,而如何做才算是 得民心呢?想百姓所想、使百姓各得其所,首先最重要的就 是生存,有生存必须的土地,其次君主征收的税款应在百姓 的承受范围之内。巧立名目的征税,各种苛捐杂税会让百姓 反感甚至引起起义。 君王自身不一定有巨大的才能,但他应该会用人才,而 这里所讲的人才,他不一定有过人的本领,但是一定是仁德 之人。若是有本领全是道德败坏的人,那么就不算是人才了。 仁德之人能容忍别人的强大,没有私心。真心诚意。而君王 对人才应重用,对小人要重罚,此谓亲贤臣,远离小人。 重义轻利,一个国家的君王若只重利,那么必定欺压百 姓,钱财乃身外之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财的获得要适 可而止,而不是让自己变得富足而使百姓穷苦。所以一个国 君应重道义、轻利益。国君如此,臣民亦会如此。 我所认为的中国未来教育走向:从小我们所售的教育教 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教师注重的知识分数。我们 往往被分数衡量者好坏。 中小学的教育应该真正注重前面发展,不知用学习成绩 来评价一个学生,在开展丰富的活动,然后再期末成绩中按 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折算然后加分,高考的最终成绩也应该加 入平时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成最后的分数。在选择专 业方面应该配备专业的指导人员,以帮助学生选择符合自身 条件以及意愿的专业。教育的内容应结合生活实际,与生活 息息相关。 高校培养人才应更多的选择校企结合的方式,现在的高 校培养人才的方式有些脱离社会需要,以至于出现公司缺人、 就业难的情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