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处范文之小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九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导处范文之小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九

教导处范文之小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九 ‎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区教研中心工作要求,本学期教学工作围绕“高效课堂”这个中心目标,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求真务实,以扎实细致推进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实施策略,以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重要突破口,使教学工作向更高、更好的层面持续稳步推进。‎ 二、教学目标:‎ ‎1、重视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做到校本教研主题化。本学期围绕“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2、探索、完善集体备课模式,加强常规课情况的调查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常规课的优课率。‎ ‎3、深层探索减负增效工作,加强作业布置、批改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4、把好教学质量关,重视基础知识的过关测试,做好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力争各科成绩均有不同幅度的攀升。‎ 三、工作具体措施:‎ 一、深化课改,优化过程,努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 ‎(一)优化过程,向精细的教学环节要质量。  ‎ ‎ ‎ 让我们的孩子受最好的基础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应成为每一个老师共同的追求。优质教学质量离不开优质的精细管理。我们要在每一项常规工作的全过程中,时时追求每一个工作环节的落实和完美,以过程的高质量,来保证结果的高质量。为此,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这几个教学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和相应管理制度。  ‎ ‎ 1、把功夫下在课前——提高集体备课效益  ‎ 相关要求:期初备课组长根据教学进度和主备分工安排好集体备课的内容、时间和主讲人(各种课型兼顾,关注教学难点内容)进行公布,便于教师提前准备。集体备课要求人人参与,具体内容可分为:教材解读、教案设计和修改、突破重难点的思考、练习设计、备课资源拓展、备课困惑、调整补充、教后反思等。‎ 集体备课做到“六定”:定计划,定格式,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本学期初统一安排集体备课的时间(每周周一)、地点,各组分别制定好集体备课计划。对集体备课尤其强调几个“到位”:(1)讨论前研读到位,一定要对教学用书尤其是教材进行研读,做到心中有纲,心中有本。(2)讨论中研讨到位,对重点、难点、疑点,每位老师要达成共识,十分明确,不能草草走过场,不能搞形式。(3)讨论后调整补充到位,每课时都要有相应的调整补充,清晰地反映在“调整补充”一栏,调整要有思考,有价值。(4)课后练习钻研到位,不仅要钻研解题思路,更要摘记共性问题,设计矫正性练习。通过集体备课,对重点课例进行深度修改,并在实践中检验、逐步完善。‎ 相应制度:(1))备课组长对每次集体备课讨论情况进行记载,重点是对各教师有创意的观点的简要记录(2)由教导处、教研组长每月最后一周末对教师集体备课情况进行检查记载,评出等第,并及时反馈检查情况,肯定备课工作中突出的教师和做法,指出在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改进备课提出针对性的备课建议,促进备课质量的提升。本学期教案检查时间统一为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下午。期末组织 “优质备课资源”的评选并进行奖励。(3)通过听随堂课,检测对教材、教学设计的理解和个性化处理。 ‎ ‎ 2、把力量放在课内——提高40分钟的效益  ‎ 通过深化集体备课形成的精品化备课资源为常态课堂教学的优质化提供了前提,真正要实现常规课堂教学的优质化离不开个人内化这一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之前要认真做好钻研教材和内化教案的工作,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对共享教案进行修改和调整,体现整体把握和细节推敲的结合,集体智慧与个人风格的融合。‎ 相关要求:我们要努力提高课堂上40分钟的效益,努力“提升课堂品质,提高课堂效益,打击课堂泡沫,构造有效课堂。”常态课要实现几个“必须”:(1)必须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上课不迟到、不拖堂。(2)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决不上无准备之课,无目标之课。(3)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每一堂课做到“看过来、听进去、说出来、动起来”‎ ‎。(4)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 相应制度:(1)一学期每位老师要接受1—2次常态课听课,教导处、教研组将组成“常态课听课小组”排出听课计划,一般提前一天通知,以便真正了解教师常态化的上课情况。听课后及时交流指导:一般采用即时当面评课交流,对教学中的优点与亮点充分肯定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要坦诚地进行交流,并提出改进建议。(2)鼓励教师大胆展示自我课堂,主动走进他人课堂学习,形成浓厚的常态课交流氛围,一学期每人至少向其他教师开放常态课1节,每月至少听组内其他成员常态课1节。各备课组长注意带头开放常态课,并组织和促进组内老师互听常态课。教导处将对各备课组教师听常态课情况进行检查。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研组长不少于20节。(毕业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不少于30节)(3)教导处还将加强日常巡课,从而了解各班教师的常态化教学情况和学生常态下的学习情况。‎ ‎ 3、把辅导抓在课后——提高作业处理效益  ‎ 相关要求:教师要牢牢抓好作业这一环节,通过精当的作业练习,来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业的布置与处理要做到“四精、四必”‎ ‎。即:作业练习要精选、精练、精批、精评;作业处理要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杜绝没有价值的重复机械作业的产生,教师要学会在大量习题中精心选择,有的放矢,并合理、科学安排作业容量,不能让学生有过重负担。教师批改作业时对共性问题要做好记录,并分析原因。对共性的问题要进行评讲,要及时配以矫正性巩固性练习,对部分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要进一步把方法讲清、讲透。在批改“细心、细致”的前提下,注重研究作业批改的形式和实效性,根据作业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批改方式,允许教师批改、学生自批、学生互批等多种形式存在。‎ 相应制度:(1)对各科大作业进行有效改革。语文方面,取消批改作文的繁琐程序,教师只在草稿纸上详批详改,学生誊在作文本上后教师再看1遍,写上等级和“阅”即可。数学方面,算草和测验纸教师都可灵活使用,或做课堂练习本或做家庭作业本等。英语方面,作业本也可作为课堂练习、测验等用。(2)教导处不定时进行抽查,从作业设计、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和质量、教师的批改等方面加强作业管理。(3)每次检查分数的平均分即为期末该项的分值。‎ ‎ ‎ ‎4、把重心落在整改——提高考核检测效益  ‎ ‎ 相关要求:各备课组认真做好各单元的形成性检测工作,检测尽量按计划(不能超过一星期)同科同时进行,三天内做好批改、分析、评讲、记分等工作,并交教导处检阅。教师每次测试后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对策,对薄弱环节、薄弱内容进行及时补救。教导处对检测结果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发现共性问题,剖析个性因素,全面监控教学过程、教学结果。  ‎ ‎ 相应制度:(1)备课组长协调好单元测试的组织、批卷工作,尽可能组内统一批卷,不能统一批卷的一定要统一评分标准。(2)每次测试后备课组长把测试内容(试卷)和成绩反馈至教导处。(3)学期末把一学期的成绩汇总反馈至教导处。               ‎ ‎ 5、坚持不懈抓好早读活动 ‎ 相关要求:因学校搬迁,每天下午只能上两节课,因此要充分利用好早晨的时间。每天早晨7:30至7:50为晨读时间。学期初,语文备课组长制定学期早读计划。每天早晨,负责的语文(英语)教师必须在7:30走进教室,组织晨读;数学教师制订好口算、计算训练计划,提高有效性。‎ 相应制度:由各教研组组织,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相应的检测活动。‎ ‎6、注重特色,向丰富的活动课要质量  ‎ ‎ 要求:本学期继续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围棋、古筝、电子琴等活动课,并且借鉴上学期的教学经验,在一、二年级实行小班化教学。教导处将对各活动课的教学进行过程检查,期终对各活动课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考核。            ‎ 相关制度:本学期成果展示初定在1月初,展示形式和内容由活动课教师自行制订。               ‎ ‎   二、创造平台,创新机制,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 ‎(一)构建理论培训机制,以“学”促成长。  ‎ ‎ 1、抓好教材培训  ‎ 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每周三),分年级、分学科对全体教师进行课程、教材培训,让教学能手、备课组长等业务骨干走上校本培训的讲台。本学期的培训内容主要落实在疏通各年级教材,重点是立足本年级、本册教材,找准各年级教材间的生长点,便于教师整体把握小学阶段的学科教材。每次培训结束后,要将电子稿及时上传至学校网站相应栏目。  ‎ ‎ 2、提高反思能力,开展教学随笔比赛。‎ 每一位教师要把反思当作一种工作的习惯,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导处每两周组织一次教学随笔检查,内容可涵盖业务学习心得、课堂教学随笔、班主任管理心得等等。教导处将把教学随笔分组进行传阅,每位教师都要进行适当、恰当地点评。‎ ‎3、提供更多外出学习平台  ‎ 努力为教师争取并创造更多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并力争外聘专家来校,增加教师和名师见面、对话、互动的机会。  ‎ ‎(二)构建赛课机制,以“课”促成长。  ‎ ‎1、备课组内“二轮研课”。  ‎ 对集体备课的成果,采用“二轮研课”的形式展示。此项活动多向年青教师、骨干教师倾斜,作为打造年轻老师的平台。备课组长要将教案、课后反思、评课记录等进行认真整理、上交。 ‎ ‎2、教研组内异课建构。 ‎ 每个备课组内的胜出教师,参加教研组内的赛课展示活动。由教研组长统一组织,组内教师均参加听、评、选课活动,选出优胜者参加校级展示课。教研组长对活动资料进行认真整理、上交。‎ ‎3、校内展示课。 ‎ 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每学期要在教研组内开设观摩展示课,引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实施青蓝工程,保证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青年教师的总体培养目标是:一年合格,二年成型,三年称职,五年后步入骨干教师或名师行列。‎ 主要培养措施:‎ ‎1、共同备课。学习大纲,钻研教材,吃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案。‎ ‎2、互相听课。每学期进行两轮听课,先是徒弟听师傅一个单元的指导课,然后师傅听徒弟一个单元的实践课。期末由教研组进行学期考评。‎ ‎3、每学期师傅听徒弟课不少于10节,徒弟听师傅课不少于15节,每次听课要写好听课笔记。‎ ‎4、外出学习机会多向青年教师倾斜。‎ ‎5、徒弟可随时提出听课,师傅可随时检查徒弟备课情况及作业批改情况。‎ 加强管理:‎ ‎1、学校“青蓝工程”领导小组,指派专人负责日常事务,处理帮教活动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指导青年教师制订自我发展规划。按照学校要求,分析自身素质和专业特长,确定发展方向;制订措施,明确发展途径;熟悉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和教学设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借鉴他人,成就自己。‎ ‎3、建立较为合理的帮扶评估体系和奖励政策,对优秀指导教师在评选名师时实行倾斜政策;青年教师学习三年达到称职者可择优授予“教学新秀”称号,并作为名师重点培养对象。‎ ‎4、每学年召开一次“青蓝工程”经验交流会,总结成功经验,寻找差距,探索路子。‎ ‎(四)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引导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灵魂,因此课题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上学期数学教研组开始了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的课题实验研究。本学期教导处将继续做好课题的管理工作。‎ ‎1、理论学习促提高。‎ 提倡以自学为主组织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新《课标》、和各类教学理论杂志等,坚持写好学习体会,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理论水平,做科研型的教师。‎ ‎2、加强研究讲实效 ‎  本学期将坚持按实施方案的研究目标,认真组织好课题中心组成员会议,明确职责分工,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该课题的研究。每月组织一次子课题研究汇报活动,真正使课题研究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服务。‎ ‎3、严格管理求发展 ‎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严格科研常规管理,努力促进我校教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提高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层次。‎ ‎ ‎ 第一,及时收集各地教育教学改革信息,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坚持做好教科研的宣传普及工作,引导教师广泛参与教科研活动。‎ 第二,继续组织好教育、教学论文的交流、评比、推荐等工作。学校大力提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实践,勇于探索,善于反思,并加以总结,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第三,加强教科研工作的计划、总结、调研工作。学期初制订好教科研工作计划、年末做好工作总结。随机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调研。主要方式是:听课题汇报课、查看资料(包括各类计划、总结及其它相关资料)。‎ 第四,健全科研网络机构,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