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计划总结之《播种希望的日子》听课后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计划总结之《播种希望的日子》听课后记

语文计划总结之《播种希望的日子》听课后记 ‎ ‎   一节好课不是看教师教给了学生什么,而是看学生从中收获了什么,发展了什么?课堂上,学生是主角,他们的表现是一节课的灵魂。他们是呆板的,课堂就是死气沉沉的;他们是活泼的,课堂就是充满幸福的;他们是快乐的,课堂就是充满希望的……今天,我又亲历了一节充满灵动的课堂。采摘几个片段与大家交流。‎ ‎  教材内容简介:这是一篇反映人性中善良与美好一面的文章。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和爷爷一起种西瓜的经历,表达了“我”对爷爷的深深的感激。本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写了自己的感受:对爷爷家的流连忘返,种西瓜时的快乐,等待时的焦急,“种出”西瓜以后无比的兴奋,乃至多少年后突然醒悟时的感动。这些构成了本课的核心内容。‎ ‎  片断一:‎ ‎  师:你也像文中的作者那样播种着,有位路过的人问你:“喂,小伙子(小姑娘),你在干什么?”‎ ‎  生1:我在种西瓜。‎ ‎  生2:我在种希望。‎ ‎  师:你跟作者的心相通了。那么你能告诉大家,“播种希望的日子”是什么样的日子吗?‎ ‎  生1:是开心的日子。‎ ‎  生2:是高兴的日子。‎ ‎  生3:是难熬的日子。‎ ‎  生4:是期待的日子。‎ ‎  (没有生举手了)‎ ‎  师:是啊,播种希望的日子,就是你们说的那样的日子,而且还是作者有人生感悟的日子,影响作者一生的日子。你能找到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吗?‎ ‎  学生读文寻找。‎ ‎  评析:教者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创设生活情境,用亲切地语言将学生领进作者童年的世界,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又将学生的体会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即“有人生感悟的日子,影响作者一生的日子。”这充分地体现了“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就要高于学生的概括,高于学生的体验,才能让学生的思想不断地更新、提升、净化。‎ ‎  一生将最后一段都读了出来,即:‎ ‎  稍大一些,我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瓜地里的。因为在爷爷的家乡种不出西瓜,八月中旬也不是种瓜时节,而且树荫下边也不宜种瓜……尽管这样,我不认为那是一种游戏,或是慈爱的爷爷哄骗孙子的把戏,而是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适时地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  师:有一部分是原因,感悟只有一句,你再读读。‎ ‎  生读后:尽管这样,我不认为那是一种游戏,或是慈爱的爷爷哄骗孙子的把戏,而是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适时地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  师:请同学们用笔把这一句画下来,读一读。‎ ‎  学生画完后自由读。‎ ‎  师:你明白什么意思吗?(学生没有回答)‎ ‎  师:是的,你们很诚实,这句话也是上节课我们班的景思睿提出来的问题。也是全文的中心句,要想弄明白它,我们还需要仔细地品读前面的内容。‎ ‎  学生如释重负,开心地学习前面的内容。‎ ‎  评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执教者抓住题眼引导学生追寻文章的核心,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学生理解了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也就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到作者的人生感悟。最后一句也是本文的难点,教者没有急于理解,而是运用倒叙的方法引领学生逐步深入。‎ ‎  片段二:‎ ‎  师生学习1-7段的内容后。‎ ‎  师:人有灵魂,课文也有灵魂。最后一句话就是本文的灵魂所在,‎ ‎  现在你理解了吗?‎ ‎  学生非常爽快地回答:理解了。‎ ‎  老师摇了摇头,说:你的理解可能还是肤浅的,请你再读三遍,写下你的感悟和理解。‎ ‎  学生边读边思考着,记录着。3分钟后。‎ ‎  师:老师期待你的高见。‎ ‎  生1:作者后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也没有生气,因为他了解了爷爷这样做真正目的,他自己也收获了童年的幸福与快乐。‎ ‎  生2:作者理解爷爷这样做是为了告诉自己:只要有劳动,就会有收获。‎ ‎  生3:作者想到了爷爷在深夜里做这件事,也许是想告诉自己:只要认真付出,就会成功。爷爷也想让孙子在第二天就体验到成功感。‎ ‎  师:老师就像看到了当年懂事的作者。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句,让我们再次分享作者的人生感悟。‎ ‎  评析:相信学生能行。学生能做到的、能想到的、能学会的,教师做到了不讲。只是给学生充分的朗读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老师的延时等待下、带有温度的鼓励下(期待你的高见),孩子们的高见真的诞生了。学生的思维、阅读体验、语言表达、理解力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给了学生一个“心里自由”的氛围,一个自我表现的空间,也就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想象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分地相信每一位学生,把发言的机会平等地毫无偏见的分给每一位学生,使课堂、教师、学生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 ‎  片段三:‎ ‎  师: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播种希望?你知道吗?‎ ‎  生:作者看到了:宽阔的原野,高高的草垛,哞哞的牛声,脆脆的鸟鸣,是我流连忘返。(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  师:这真是个值得仔细品味的段落,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第二自然段,默读,你品味出了什么?‎ ‎  学生默读课文。‎ ‎  生:我读出了爷爷的家乡很美。‎ ‎  师: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  生:流连忘返。‎ ‎  师:能具体说说吗?‎ ‎  生:“流连忘返”‎ 就是被宽阔的原野、高高的草垛、哞哞的牛声、脆脆的鸟鸣所吸引,忘记了回家。真是太美了。‎ ‎  师:你也仿佛到了爷爷的家乡,是吗?‎ ‎  学生开心地点点头。‎ ‎  师:生活中哪里让你流连忘返了,跟大家分享一下。‎ ‎  生1:公园里的鲜花让我流连忘返。‎ ‎  师:再说的时候,能加上一些修饰词,让我们感觉到你的流连忘返吗?‎ ‎  生2:可爱的石家庄动物园让我流连忘返。‎ ‎  生3:高高的树木、清清的河水,使我流连忘返。‎ ‎  师:老师真的很佩服你,将作者的写作高招悄悄地学到手了。真了不起!‎ ‎  生:这样美的景色,如果是作家看到了,他会描写得更美。它永远地留在了作者的记忆里。就是我到了那里也不想回去了。‎ ‎  师:说的太好了,真让老师羡慕嫉妒恨。那么谁能用朗读表达出爷爷家乡的美呢?‎ ‎  生1:读。(平淡)‎ ‎  师:我一听你读,我就不想去了。‎ ‎  生2:读。(感情充沛,突出了“美”)‎ ‎  师: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 ‎  学生练习背诵。‎ ‎  评析:这一环节最突出的就是教师的语言富有生活情趣,引导自然,如同聊天一样沟通,让学生无所顾忌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讲究科学性、规范性,还要讲究艺术性。教师的语言充满灵性,才能点燃学生表达的火种。此外,教师关注词语的理解,关注文中优美词句的仿说,关注语言的积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