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地质专业实训报告5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优秀地质专业实训报告5篇

【导语】地质专业实训,有效直观地展示了各种地质条 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以及施工解决方案。在实训过程中要把 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 了解,而且在实训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 西。本篇文章是 XX 为您整理的优秀地质专业实训报告 5 篇, 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优秀地质专业实训报告篇一 马上就要出去参加实习了,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激动的, 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在不断地慢慢的成长中学习到的问 题,我相信只要参加实习的机会多了,我就会做好这一切, 很多的现实问题都是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了巨大的进步的, 相信我能够做好这一切,参加实习得到实习的锻炼! 一、实习地点 佛山市高明区西坑水库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 程 二、实习目的及要求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 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 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主要 包括以下六个方面:a.地形地貌条件 b.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 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 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 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三、实习内容 1.西坑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 西坑水库(中型)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 为 10.5km2,库容为 1030 万 m3,兴利库容为 798 万 m3,大坝 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 114.2m,顶宽 5.0m,坝高 29.5m。 溢洪道为开敞式,底高程为 110.3m,宽 15.0m。在坝后建有 一座发电站,装机发电功率为 320kw。 水库在 1997 年安全鉴定为二类水库,但是经过几年的观 察,前期所进行的除险加固措施未能彻底消除水库的安全隐 患,主要还存在坝体渗漏严重、放水涵管漏水、大坝坝体单 薄、反滤体存在失效迹象等安全隐患。另外移民工作也留下 一些问题。水库下游西坑村的村民未能迁往他处,这样不但 给水库的管理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更严重的是,群众在水库 管理范围外,溢洪道尾水两侧承包责任田里兴建住宅房屋, 逐渐遍及了整个大坝下游的泄洪区域,涉及房屋 1.3 万 m2, 人口 300 多万人。由于下游泄洪渠道仅 1.0m 宽左右,加上淤 塞严重,一旦水库泄洪将淹浸和冲刷下游农田和这些房屋, 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该工程任务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 工程等别为ⅲ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 3 级,次要建筑物 为 4 级,临时建筑物为 5 级。水库永久性主要建筑物防洪标 准按 50 年一遇设计,1XX 年一遇校核;溢洪道消能防冲防洪标 准按 30 年一遇设计。 “xxx”期间计划对西坑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需土方 11 万 m3,石方 1.7 万 m3,混凝土 0.2 万 m3,计划总投资 3000 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坝体采用高压摆喷防渗,上游坝 坡坡脚增设抛石压脚,下游坝坡坡脚新建排水棱体,重建输 水涵管,重建坝后电站,整治溢洪道下游归河段长 1040m,完 善大坝观测和水库自动化监测等。本工程招标范围为水库部 分、排水渠部分、水土保持专项部分及电站部分。 2.泵站建设工程 2.1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概况 2.1.1 工程地理位置及受益面积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是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及 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址在樵桑联围东堤18+300处(丹 灶建设段)。泵站主要负责丹灶大良围片区的排涝任务,受益 区为上沙、下沙、建设、石联、荷村、新农村委会,丹灶镇 城区、赤坎水库三水西南镇南下村委会等,总集雨面积约 62k ㎡。 2.1.2 工程水文及地质条件 泵站站址处外江 5 年一遇洪水位为 6.55m,10 年一遇洪 水位为 7.23m,20 年一外江洪水位为 7.61m,50 年一遇设计 防洪水位为 7.99m,外江枯水期水位多为 0.5~1.5m。内涌正 常水位为 0.00~0.80m。 站址处地质构造共分 8 层,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质粘土、中砂、砾土、残积粉砂和 风化泥岩。工程场地土属软弱土类,建筑物地类别为ⅲ类。 2.1.3 工程投资及规模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及配套工程主体工程投资估 算为 7196.63 万元。泵站工程等级为ⅱ级,主要建筑物级别 为 2 级,排涝标准为 10 年一遇 24 小时设计暴雨 169.8mm 两 天排干。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 56.34 万、石方 5.01 万、 混泥土方 1.16 万,基础防渗高压旋喷桩总长 9197.6 米。 建设泵站原有大良围电排站排涝能力:总装机 1645kw, 总排水流量 24.45。现设计安装 4 台 1600zlq9.5-8 型立式轴 流泵,配 10kv、1000kw 同步电机,泵站总装机容量 4000kw, 设计排涝流量 39.76.泵站建成后排涝能力对比增大近一倍, 有效确保围内不受浸。 2.2 国外泵站技术和管理制度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泵站是为水提供势能和压能,解决无自流条件下的排灌、 供水和水资源调配问题的动力来源,是解决洪涝灾害、干旱 缺水的重要工程措施和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由 于泵站的作用和特殊地位,各国都很重视。国外特别是在泵 站技术装备、投资和经营管理机制方面,很多都值得我们借 鉴和学习。 2.2.1 国外泵站技术装备好、自动化程度高 国外水泵的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国内,机组的结构、配套 和传动方式也丰富多彩。国外大型水泵生产企业制造出来的 泵,一般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其流量是我 国同口径水泵流量的 1.5~2 倍。如荷兰 1.8m 的水泵与我国 2.8m 的水泵性能相同,但前者的重量为 23.1 吨,后者的重量 却是 48 吨,两者相差一倍以上。 另外,采用齿轮传动,可以大幅度地减小电动机的体积 和重量。如荷兰口径 3.6m 的贯流泵,采用齿轮变速传动的结 构设计后,与其配套的高速电机直径仅 1.2m,电机和齿轮箱 的总重量是 15 吨。如果将这台泵改用我国的直接传动,其电 机直径将由原来的 1.2m 增加到 6.1m,重量由 15 吨增加到 49 吨。由此可见,国外机组的高速化,不仅使机组的体积减小、 重量变轻,而且还使厂房和土建投资大幅度降低,特别是考 虑不同机组的装置形式(立、卧、斜式)对泵房结构的影响后, 这种效果更明显。 国外水利工程建设,十分注意严把质量关。如荷兰的水 泵生产和泵站管理,两者在业务上的关系要比我国密切得多, 水泵厂的设计人员对泵站的运行管理非常熟悉,他们与泵站 管理单位在设计、生产、制造、试验、安装、调试、运行和 检修等各个环节上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水泵的内外表面平 整光滑,叶片铝青铜表面加工光洁度高。这样就确保了水泵 符合泵站的使用要求,不仅效率高,空化性能好,而且大大 地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而国内的泵站质量是令人置疑的。如某些泵站,运行一 段时间后就发生地基下陷和建筑物开裂。国内水泵品种规格 较少、结构形式单一、制造质量普遍较差,价格方面甚至低 于与其配套的电动机。泵站设计时,只能选用性能差不多的 那么几种定型产品,这样不但降低了泵站效率,而且还留下 了许多不安全隐患。 国外泵站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泵站运行的各种指标、 长期跟踪、监测和记录,随时发现问题可随时加以解决。同 时,记录下来的数据也将成为水泵开发和性能完善的依据。 另外,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也减少了泵站的管理 工作人员。如美国,几十公里的输水干线上,只有几个工作 人员。国内泵站一般建于六七十年代,设备陈旧,自动化程 度低,往往采用经验管理和定期大修的办法。这样,大大地 影响了泵站经济,增加了管理开支,造成经济上不必要的损 失。 4.2 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少、素质好、社会分工严密 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只相当于我国的 1/10,而运行管 理有条不紊,长期保持正常运转。以荷兰为例,事实上,stork 泵厂负责核心部件的生产和总装,泵站的管理人员只负责值 班运行、小规模的检修和大规模的检查,而大规模的检修则 由泵厂完成,甚至于清洁卫生工作都由专业人员承包,更没 有沉重的行政包袱。这些社会分工与协作方面的成功经验, 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学习。 国外泵站一般采用懂专业、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在泵站 运行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正确地处理突发事件。而 国内许多泵站管理人员素质差,专业技能低,地方保护严重, 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的引用,导致泵站运行管理水平 相当落后。 4.3 国外十分注重工程的维护和保养、运行管理费用充足 国外泵站的清洁工作做得好,一般都配有清污、清淤机 械,它是保证泵站安全运行、节能、减少水泵磨损、延长机 组寿命必不可少的泵站设备。但国内泵站的水泵工作环境差, 设施不配套,很多泵站都没有配置清污机械,已设置的也不 好用,问题在于关键技术不掌握,落后,资金投入也不足。 在费用方面,国外泵站以受益者支付或国家拨款等方式 获得充足的资金,有条件、有能力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改造、 维修和扩建。而我国泵站建设资金短缺,且许多泵站主体工 程在一次性投资建成后,工程配套滞后,续建费用少,这样 就使一部分泵站长期不配套,工程迟迟达不到设计效益。另 外,泵站运行管理资金少,甚至连职工工资都无保障,更谈 不上泵站机电设备的更新和改造。 近年来,一些专家通过考察,对国外泵站的发展、运行 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一些归纳和叙述。更多的有待我们更深入 的考察、了解、研究和学习,并调整政策,加大投入,脚踏 实地地作好工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泵站工程的 发展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四、实习收获 可以说,一天的实习是很短暂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从中 获益,特别是两个在建工程这样好的实习点,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西坑水库加固工程的高压摆喷防 渗施工:由于西坑水库坝体主要由筑填土(qs)之粘土质砂、 含砂低液限粘土及含砂高液限粘土组成,厚度 5.30~26.00m, 平均 17.10m;坝基土为早侏罗世(j1ηγ)不同风化程度的中 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这样的天然建筑材料渗透系数较 大(k20=7.92e-05cm/s),有的地方数量级甚至达到,导致大 坝渗漏比较严重。通过高压摆喷灌浆,在坝轴线面上形成一 层厚几公分的防渗墙,以解决大坝的渗漏问题。 其次就是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的地基处理,尤其是对地 下水的处理。工程站址处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 淤泥、粉土、粉质粘土、中砂、砾土、残积粉砂和风化泥岩。 其中只有粉质粘土和风化泥岩的防渗能力相对较好,故地下 水对工程主体稳定性的影响必须认真考虑。施工时在用了一 层混凝土阻止地下水的上渗,巧妙的是,主体工程周围用打 桩到地下几米的方法巧妙的把活跃的,多余的地下水过虑出 来,防止地下水上冲和消退对地基的影响,同时有效防止了 地下水带走沙和土造成的地基下陷。 总的来说,这样的实习有效直观地展示了各种地质条件 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以及施工解决方案。这是单调课程讲解无 法达到的效果。实习,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 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 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去参与了,去了解了才会明白。最后, 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 个道理:机会总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时刻准备好,就不会 在机会来临是手足无措,对任何一件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是如 此。 五、实习总结 在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的在学校课本上和知识里学不到 的东西,这些都是在真正的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巨大的锻炼的, 我也相信我会做好这一切的,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我 才会将我所有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学习中我相信我会继续不 断的做好的。通过实习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这一次实习是 给我的巨大的人生的财富,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 续做好的! 优秀地质专业实训报告篇二 一、实习目的 实习的主要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 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 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 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二、实习情况 (一)时间 20XX 年 X 月 X 日至 20XX 年 X 月 X 日 (二)小组成员 王 XX 王 XX 王 XX 吴 XX 武 XX 薛 XX (三)实习路线 (1)20XX 年 XX 月 XX 日星期四晴 河南省 XX 市辉县市上八里乡薄壁镇鸭口村 (2)20XX 年 XX 月 XX 日星期五晴 河南省焦作市龙洞乡 XX 村后沟 (3)20XX 年 X 月 XX 日星期六晴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常平乡向南 100 米左右 三、实习内容 1、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 2、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熟 悉地层时代。 3、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 法。 4、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 5、学会做标准的野外地质记录。 6、编写实习报告 第二章地层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 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可以显示地层形成的先后 顺序,因此它和一定得时间含义相联系。所以在底层形成以 后,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此种顺序称为正常层序。 区域内出露与发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变质 岩系、元 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 叠系、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其中,二叠系下统,为区内主 要含煤地层。 【分述】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再细到系、组)新生 界 古生界为地球上首次大量出现生物的时期,距今约 7.5 亿年到 2.3 亿年前,主要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 石炭系和二叠系。在焦作地区因为地层遭到侵蚀,缺失了全 部的志留系和泥盆系。其中寒武系和奥陶系为整合接触;奥陶 系和石炭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石炭系和二叠系为整合接触。 2.1 太古界(Ar) 辉县市上八里乡鸭口盘山公路沿途的太古界可见底层为 赞皇群(Arz),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为:在盘山公路边可以看 到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混合岩 及小型岩脉或岩墙侵入岩体。 (1)呈黑褐色及黄褐色,鳞片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斜长石占 55%左右, 灰白色,玻璃光泽,风化后呈土状光泽,黑云母占 15%~25% 左右,呈片状。石英占 15%~25%左右,油脂光泽。 (2)角闪斜长片麻岩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石英及黑云 母、透辉石、紫苏辉石等矿物组成。明显的片麻状构造是由 暗色矿物、浅色矿物相同排列的条带表现出来。角闪斜长片 麻岩,由中基性岩浆岩及富铁白云质泥灰岩经高级区域变质 作用形成。角闪石占 50%~60%左右,呈柱状或粒状,斜长石 占 20%~30%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泽,风化后呈土状光泽。 石英占 5%~10%左右,油脂光泽; (3)花岗片麻岩(肉红色),其矿物成分主要是正长石、石 英、黑云母、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可包括三种不同 类型: ①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碱性长石片麻岩; ②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花岗质混合片麻岩; ③与造山运动同时在强应力作用下,由压力结晶作用形 成的片麻状花岗岩。 (4)混合岩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它是变质岩和岩 浆岩之间的过渡岩类,混合岩的矿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定向 排列。在盘山公路观察到的混合岩:含有一定数量近于平行 的浅色长石英质或花岗质脉状体的混合岩,多呈厚度不等的 层状特征特征,围岩中大量的侵入体(脉状、条带状)与围岩 组合在一起形成岩石,围岩称为基体,侵入岩称为脉体,主 要有石英脉和长石英质岩脉。岩浆沿着与岩层层面垂直或斜 交的断面侵入,形成了规模较大,似墙状的岩体体,称为岩 墙。构成岩脉和岩浆的岩浆岩从酸性到基性都有。 (5)变质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 类型之一。先期形成的岩石在地壳中受高温、高压及外来物 质深入的影响下,引起其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的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是这类岩石大多数具有结晶结构、定向构造(如片理、片麻理 等)和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征变质矿物。 2.2 元古界(Pt) 元古界包括了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元古代 中期发生了全球性的大冰期,世界各地都发现了冰川遗迹。 在元古代末期,开始出现了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但这些动物都没有坚硬的骨骼,所以化石上只是留下印痕等 遗迹。元古代也曾发生广泛的地壳运动,在前期是地球主要 的造山时期。在中国北方为“吕梁运动”。元古代时期的地层 中蕴藏有丰富的铁矿、铜矿和稀土金属矿物 在辉县上八里镇盘山公路前进方向右侧可以看到元古界 云梦山组的岩性组成和地层不整合接触现象。云梦山组其下 部颜色为红色、紫红色变质石英砂岩,上部颜色为浅色的厚 层状结构。以石英为主(大于 90%),硅质、铁质胶结,层理明 显,大部分为中粗粒的结构,层面上有波痕和泥质龟裂纹, 多形成陡峭的悬崖。该地区的石英砂岩的厚度比较大,达到 100m 以上。 在当地可以清楚的看到云梦山组与赞皇群上下两套地层 产状不一致,呈一定角度斜交;两套地层岩石变质程度差异较 大;缺失某年代地层,可以得出云梦山组与赞皇群呈角度不整 合接触。 2.3 古生界(Ph) 古生界分为下、上两界,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奥陶系 和志留系)海相沉积为主,其中寒武系、奥陶系砂岩、竹叶状 灰岩和笔石页岩代表浅海相沉积。上古生界(包括泥盆系、石 炭系和二叠系)陆相沉积大量发育,含煤沉积广泛分布。其中 石炭纪纺锤虫灰岩属较深的海相沉积,煤层属沼泽相沉积。 二叠纪的硬石膏层、石膏层、岩盐层、泥灰岩和红色砂岩均 属泻湖相沉积。 在中国华北及东北南部,下古生界由浅海相石灰岩为主 的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组成,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和上 古生界的泥盆系及下石炭统。中上石炭统为海陆交互相的含 煤沉积,二叠系以内陆盆地堆积为主。在南方古生界是一套 巨厚的浅海相石灰岩。上二叠统早期夹有重要煤系。在东北 北部,古生界为巨厚的海相沉积和海陆交互相沉积并夹有中 酸性火山岩和凝灰岩。在西北古生界以巨厚的海相沉积为主, 有大量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 2.3.1 寒武系(∈) 寒武系是寒武纪形成的地层,分下、中、上三个统的 7 个地层单位,即下统的馒头组,中统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 组,上统的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 下统主要为灰黄色的钙质页岩,紫红色的钙质泥岩及薄 层石灰岩。主要为粘土类矿物,有一定的方解石。由于页岩、 泥质灰岩抗风 化能力弱,容易风化破碎。地貌上常为低山丘陵。 (钙质页岩) 中统主要为青灰色的石灰岩,呈厚层状,常有鲕状结构 和豆结构,地形上构常为陡坎地形。 (鲕状灰岩) 上统白云质灰岩,风化面呈灰黑色或深灰色,新鲜面呈 灰色,与奥陶系石灰岩正好相反。厚层状,矿物成分有方解 石和白云石,以方解石为主。当方解石含量大于 90%是石灰岩; 当方解石含量大于 75%时,白云石含量大于 20%时,为含白云 质石灰岩,当方解石含量大于 50%时,叫白云质灰岩,白云石 大于 50%时,叫钙质白云岩。在野外判断时可以用稀盐酸来检 验,反应剧烈的是石灰岩,反应缓慢的叫白云岩。结构为隐 晶质向显晶质过渡,典型的特征为风化面上有淋滤沟,又称 披麻状结构或刀砍纹。撞击时冒白烟,且有臭味。可以作为 冶金熔剂。 (白云岩) 2.3.2 奥陶系(O)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主要为青色、青灰色的石灰 岩,以及方解石(主要矿物成分为碳酸钙)为主,质纯,性脆, 呈厚层状。层面上能够看到白色的方解石脉的充填,其风化 面上由于受到风化故颜色较浅,新鲜面的颜色较深。奥陶纪 全球海洋较稳定,沉积平稳,此时期产生较厚的灰岩,新鲜 断面有闪光,方解石晶粒的缘故。 2.3.3 石炭系(C) 自奥陶纪后,海水退出整个华北及东北南部地区,长期 遭受风化剥蚀,直到晚石炭世时,海水才又重新侵漫到这一 地区,形成一般不超过 500 米的海陆交替相的含煤沉积,所 含动物群与华南相似。东北北部区下石炭统以海相碎屑岩为 主夹灰岩,时夹陆相碎屑沉积,厚度较大;上石炭统以海相灰 岩为主,所含动物群与华南相似。西北区的石炭系比较复杂, 厚度大,所含动物群与华南相似。石炭纪在全世界是最早的 重要成煤时期。在华北有本溪组和太原组,太原组是中国北 部石炭系中最重要的煤系地层,其他沉积矿产有铁、锰、黄 铁矿、铝土矿及石膏。 2.3.3.1 中统:本溪组(C2b) 本溪组的岩性组成,主要是粘土岩、铁质岩、铝质岩、 砂质岩。下部为紫红色的、褐红色的铁矿层,称为山西式铁 矿,中部或中上部为灰色或青灰色的铝土质泥岩或铝土矿。 当铝的含量大于 40%,铝硅比大于 2:1 时为铝土矿,否则为 铝土质粘土;上部为灰白色薄层状的粘土岩,高岭石含量高时 可以作为耐火材料的原料。本溪组的厚度为 0~20m 左右,一 般为 8~10m,沉积时基底不平行成鸡窝状或串珠状的赋存状。 2.3.3.2 上统:太原组(C3t) 为灰黑色的中厚层状、厚层状的石灰岩,单层厚度比较 薄(与奥陶纪石灰岩的相比较),有 8 层左右,从上到下依次 为 L1~L8,石灰岩中含有黑色的燧石结核或燧石层,石灰岩 中有化石(珊瑚化石、 腕足类化石等),太原组中含有煤层,薄煤层,焦作仅有 两层可采煤层一 2 和一 5 煤,石灰岩常构成煤层顶板,其底 板由深灰色的或黑色的薄层状泥岩组成。 2.4 二叠系(P) 二叠系是指二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海相;另一种是以陆相为主为主。二叠系以浅海相灰 岩为主,底部常有煤系。 2.4.1 下统山西组(11Ps)山西组的岩层性质为灰色的砂 质岩、泥质岩和深黑色、灰黑色的薄层泥岩,该组下部含主 要煤层为二 1 煤,又称为大煤,平均厚度在 6m 左右,以中厚 煤层为主,是焦作地区的主要开采煤层。顶板为砂岩,其表 面富含白云母,又称为大占砂岩,在焦作地区,大占砂岩不 是很明显。在钻井勘探中,遇到大占砂岩,就预示着将要接 近煤层。 2.4.2 下统下石盒子组其岩性特征为:主要由黄绿色、灰 色砂岩及 泥岩组成,偶夹紫红色团块状泥岩,厚2~140m,平均80m, 本组以底部砂锅窑砂岩与山西组分界。底部为灰白色、浅灰 色厚层状含砾风化面呈灰黄色的中粒砂岩,俗称“砂锅窑砂 岩”,厚 0.5~9.3m,平均 6.0m,是本组与山西组分界的主要 标志。下部为浅灰色、灰色泥岩、铝土质泥岩及铝土岩,具 紫斑,局部含有鲕粒;中部为青灰色细长石英砂岩,含海绿石, 其间夹青灰色铝质泥岩及黑色泥岩,上部由浅灰色泥岩、砂 质泥岩和薄层状细砂岩及粉砂岩组成,与下伏山西组呈整合 接触。 下石盒子组的三、四、五煤段和上石盒子组的六、七、 八煤段均形成于向浅水海湾进积的复合三角洲沉积体系,在 小规模海平面升降的影响下,使三角洲各种亚环境向海、陆 方向进行了多次交替演变。在上三角洲平原和靠分流河道的 部位,煤层变薄甚至尖灭,整体厚度不稳定、变化大,仅局 部可采,全硫量低,一般小于 0.5%~1.0%,而灰分产率则一 般大于 25%~30%。在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充填淤平演化的 泥炭沼泽环境中形成的煤层较厚,较稳定。此地层在焦作地 区不含煤或煤层为不可采煤层。 2.4.3 上统上石盒子组其岩性特征为:主要由黄、黄绿色 浅灰色的砂岩及泥岩组成,厚 0~200m,平均 50m。该组遭受 剥蚀严重,出露不全,与下伏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本地区 晚二叠世晚期孙家沟组不含煤,为一套由细砂岩、粉砂岩、 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的湖泊沉积。 第三章构造 3.1 褶皱 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岩层受水平方向挤压力的长期作 用发生塑 性变形,形成波状弯曲,这种构造形态称为褶皱。 (焦晋高速边褶皱构造背斜) (焦晋高速边褶皱构造向斜) (构造示意图) 3.2 节理 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未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根据受 力可以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根据构造成因可分为:构造节 理和非构造节理。张节理的描述:张节理指岩石受张应力作 用产生的节理,它的张口开裂,节理面粗糙不平,延伸不远, 当穿过砾岩时,常绕开砾石,张节理常发生于脆性岩石中, 并多被石英、方解石等充填。剪节理的描述:剪节理指岩石 受剪应力作用产生的节理,它的张口紧闭,节理面光滑平直, 节理面延伸较远,常有两组相互交叉同时出现,组成 X 型共 轭节理。 3.3 断层 构造运动产生的地应力超过组成地壳岩石的强度极,岩 石便发生断裂,断裂后的岩块(或岩层)若沿破裂面发生相对 位移,这种断裂构造称为断层。它对矿产的开采及其水文地 质、工程地质条件均有影响。在煤矿矿井地质工作中,对断 层的研究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 本次地质实习所看到的是辉县上八里镇鸭口断层,断层 的上盘为寒武系地层,岩石为石灰岩,下盘为震旦系地层, 岩石为石英砂岩,该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为正断层。 该大型断层附近有很多伴生的小型断层,且大部分为正断层。 由于断盘的岩性组成为石英砂岩,强度大,性脆,故断层面 呈现出悬崖峭壁。 3.4 沁阳地堑 断层:上盘为二叠纪上统上石盒子组的砂岩和泥岩,下 盘为奥陶纪马家沟组的石灰岩,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为正 断层。走向近东西方向,走向 43°,倾向 312°,倾角 62°。 沁阳地堑构造控煤的地质示意; 走向 43°,倾向 312°,倾角 62°由上示意图可见,本 地区的含煤层为二叠纪上统的山西组煤层,但是由于岩层的 断层结构,F1 断层为正断层,其下盘上升,其含煤层高出地 表,被风化剥蚀掉,上盘下降,保留了含煤层系没有被剥蚀 掉,F2 断层为正断层,其上盘下降,与 F1 断层的上盘形成了 沁阳地堑,保留了含煤层系,下盘上升,使煤层高出地表面, 被风化剥蚀;由此可知该地区的煤层范围小,F1 和 F2 断层之 间的沁阳地堑间的煤层沟通了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石灰岩 强含水岩层,故该煤层的矿井涌水量比较大,开采条件差。 断层造成该地区煤层赋存条件差及煤炭质量不好的原 因。断层同样也是正断层,下盘上升,使煤层高出地表面, 被风化剥蚀。上盘下降,保留了部分煤层,但由于 F3F 断层 的切割,保存煤层的范围很小,离地表较近,为风化—氧化 带,煤炭的质量不好,该煤层的深部煤由于断层的作用被抬 升,被风化剥蚀掉,故未受风、样氧化的煤炭未能保存。断 层带附近,由于上盘下降,力的作用方向向下,上盘岩层向 下弯曲,下盘上升,力的作用方向向上,下盘岩层向上弯曲, 由此,可判断对盘岩层的运动方向。 第四章矿产 焦作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储量较大,质量较好,经过普 查的矿产资源有 40 余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 25%,探明储量 的有煤炭、石灰石、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等 20 多种。 其中煤田东起修武,西至博爱,南接武陟,东西长 65 公里, 南北宽 20 公里,保有储量 32.4 亿吨,为单一的优质无烟煤(发 热量:5500-6700 大卡/公斤,含硫量:0.5-0.8%,挥发分: 8-9%,灰分:22-27%),是化工和钢铁工业的理想原料。 耐火粘土主要分布于修武至沁阳一线的太行山南侧,埋 藏浅,易开采,耐火度达 1650~1770℃,是生产陶瓷、耐火 材料的优质原料,已探明储量 4686.9 万吨,占全省保有储量 的 9.5%。 (铝土矿) 铁矿主要分布于焦作和沁阳,保有储量 2726 万吨,工业 储量 740.6 万吨,以磁铁矿为主,含铁量 32%;硫铁矿保有储 量 3475.5 万吨,占全省储量的 41%,品位一般在 16~20%左 右,洗选性能良好,主要位于冯封矿区,矿体长 3000 米,宽 300-600 米。 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地质学实习报告 (奥陶系铁矿) 石灰石分布广、储量大,工业储量 33 亿吨,远景储量 100 亿吨,厚度稳定在 30 米以上,含氧化钙 52~54%,主要分布于 北部山区,面积 500 平方公里,是生产纯碱、乙炔、水泥等 产品的优质原料。此外,焦作还有铜、铁、石英、大理石、 铝、锌、磷、锑等矿产资源。 第五章结束语 首先感谢各位导师,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对我们的耐 心指导。虽然天气很寒冷、环境比较的恶劣,但是指导老师 们耐心细致地为我们讲解,我感悟到了老师们的勤恳的治学 精神、不怕吃苦的精神、诲人不倦的为师之道,让我非常的 感动! 优秀地质专业实训报告篇三 一、实习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 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 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次 实习时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 环节。 2、这次地质认识实习的任务是: 1)让学生了解有关煤矿地质工作基本工作方法和特点。2) 观察和认识常见的一些岩石。3)建立一套完整的底层层序。4) 认识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 二、时间安排 实习 2 周(1 月 15 至一月 25),共 10 天,其中井下工作 2-3 天,编写实习报告 1-2 天。 三、组织状况 由地当煤矿技术部门技术员殷明光老师指导,12 届煤矿 工程高本班聂涛对孙家湾煤矿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实地勘 察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分类的讲解,没有缺勤人员。 四、工作量 在两天的井下工作中,分别对 1#、2#井,运输巷,回风 巷进行了实地勘察,通过实地体验、感悟加深了对煤矿地质 学习兴趣,将课本与实际结合,更好、更真切的获得知识。 五、结束语 通过本次的矿井地质实习,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理论联系 实际的能力,也加深了课堂所学的重要内容。野外实习是理 论教学的有力补充和继续,通过自己的实地观察与课本的联 系,加深了对某些岩石的认识,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学有所 用。而对地质构造的观察,不仅更好的了解地层的形成,也 将当时课堂上的立体想象给实际化,不再对某些地层感到模 糊,大脑里已经有了地层的画面,这样也更好的去和课本枯 燥的知识和图片相联系。 为期两天的矿井地质实习结束了,自己从中学习到的知 识却是很多的。单从这两天野外实习就发现,地质工作者是 多么的不容易。而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将来在煤矿 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现在我们必须做 好吃苦受累的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环 境,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在这里,我要感谢殷明光老师, 感谢他在实习过程中的耐心讲解与辛勤付出。希望今后的还 能有这种形式的实习,这对我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是非常有 利和必须的。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在快乐中学习,既参观浏览了美丽的 山河风景元又增长了专业知识。所以我希望学校能多组织几 次这样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实习活动。今后,我将充分利用这 次实习所得,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争取做到学有 所成! 优秀地质专业实训报告篇四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洞山,罗山,茅仙洞和凤阳韭 山洞进行地质实习。目的是让我们对学校周边环境的地质构 造和地质作用的影响得到初步的理解。我和马纪伦,陈亮, 陈文亮,任扬扬一组 路线一洞山 实习内容: 1.观察洞山地区的岩石、地层和古生物,了解其沉积环 境; 2.练习罗盘的使用,测量岩层产状; 3.了解洞山地区的构造特征。 7 月 8 日,我们的第一站是淮南洞山。洞山游园是舜耕山 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舜耕山因上古贤君大舜在此耕耘而得名。 山脉横亘在市区,东西走向 早上 8 点,我们就在淮南矿业集团公司门口集合。老师 简单的交代了一下今天的实习路线和目的,并且详细的给我 们介绍了罗盘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罗盘有两套测量系统,其 中 5、6、7 为垂直测量系统,用于岩石倾角,山坡 坡角等。其余全为水平测量系统,用于水平方向的定向、 定位测量。 罗盘使用前,首先要校正磁偏角,否则在工作中要出大 问题。 淮南地区磁偏角为偏西 4°。校正时可以用罗盘配备小钥 匙或刀片,旋转罗盘外壳合页旁的手动螺旋,让水平刻度盘 逆时针旋转 4°,即以 356°对准刻度盘上方正北标志点即可 定向要确定自己所在位置位于已知标志物(树、房屋、山顶等) 的什么方向时,具体操作如下:1)手持罗盘至腰部,打开并 将瞄准砚板大致对准标志物;2)将罗盘保持水平;3)活动反光 镜,让标志物影像出现在反光镜中;4)上下活动瞄准砚板,使 之也出现在反光镜中;5)在保持罗盘水平的情况下,转动罗 盘,使标志物、砚板和反光镜中线位于一条直线;6)读南针(缠 有铜丝者)所指度数,就是所在地方位。 若测量标志物在自己所在点的方位时,只要读北针数据 就行了。 方位的计量数据来自地理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几何坐标 系明显不同,它以纵轴正北方向为 0°,顺时针方向计量,东 为 90°,南 180°,西 270°。依次可划分为北东(NE)、东南 (ES)、南西(SW)、西北(WN)四个象限。二者可以换算。例如 E30°S,读作“东偏南 30°”,实际为 120°方向;260°可以 标志为 W10°S。学习者可自己画图并练习换算,以熟悉地理 坐标系。 定位某些重要的观察点,除了地质内容的观察和描述, 还要记下它们的位置。这就需要进行定位测量。具体方法是: 选择两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标志,利用前面定向的测量方法 确定观察点在标志物的方位,记录在笔记本上。如带有地形 图,选出地形图上标记的实际标志物,二个、三个均可。取 得数据后作图:⑴以标志物为原点,建立地理坐标系,其方 向应与地形图一致;⑵将测量的方位数据分别用直线表示出 来;⑶两条直线交会处应是观察点在地形图上的位置。如果测 了三个数据,三条直线交成一点,说明测量数据是准确的, 如若交成三角形,说明测量有误差,三角形大小意味着误差 大小。观察点应位于三角形中心。误差过大时,须重测。 岩层产状测量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描述岩层空间展布状 态、分析岩层形变和研究构造的重要数据。 首先选定一个较平整的岩层面。注意选定时一定要前后 左右观察一下岩层层面的位置,不要将节理面或风化面当成 层面。 将罗盘打开成面状,将长边紧贴岩层面并保持水平,代 表一个水平面,读出磁针(南、北针均可)指向的刻度盘数据, 就代表水平面与岩层面交线的方向,亦即岩层走向。 将罗盘折起,短边紧贴岩层面,保持罗盘水平,北针所 指数据即岩层倾向。 将罗盘长边沿垂直走向方向上紧帖岩层,旋转罗盘底部 手柄,让垂直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出白色短线标志所指度数 即岩层倾角。 一般情况在对走向不做特别要求时,岩层产状数据只需 量出倾向和倾角。记录形式如下:如记做 90°∠45°,其中 90°为倾向,∠45°为倾角。在平面地质图上标记为┰45°, 其中长线为走向,短线为倾向,45°为倾角。长、短线的方 向参照地理坐标系作出。从中一眼即可看出:走向东西,倾 向南。 了解这些以后,我们就出发了。从新建成的洞山隧道穿 过,走了大概一个小时 15 分钟的路程,我们到了第一个观测 点,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属于四顶山组。岩性特征:岩性以中 —厚层含叠层石白云岩为主,自下而上可分三段。一段:灰白、 粉红及粉灰色中厚—厚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含叠层石 Inzeriashouxianensis,Boxoniacf.Melrosa,B.Songjiensis, Conophytonlijiadunensis,Gymnosolenf.,Jurusaniaf.等; 二段:下部灰、灰黄色中厚含豆状燧石硅质白云岩、泥质白云 岩,底部夹石英砂岩透镜体,上部粉红、灰紫色薄层含泥质 的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及钙质粉砂岩,含叠层石:Linellaf. 及微古植物 Laminaritesantiquissimus,Taeniatumsi-mp-lex,Leiopsop hosphaerasp.等;三段:为浅灰、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及条带 白云岩,含叠层石 Gynaosolenf.,Tungussiaf.,Baicaliaf. 等及微古植物 Trematosphaeridiumcf.Holtedahlii,Polyporataobsoleta 等。本组底部以灰白色含叠层石白云岩与下伏九里桥组分界, 为连续沉积,整合接触。上覆为下寒武统假整合覆盖。主要 分布在安徽淮南、凤阳山区及霍丘一带。厚度变化在 274— 321m 之间。 路线二罗山 实习内容: 1.观察舜耕山断层; 2.了解组成罗山山体的岩石和地层; 3.观察“淮南虫”的产出层位,认识叠层石,了解寒武 纪前的生物特征; 4.观察太古界和上元古界之间的不整合; 5.认识岩石风化剖面,了解土壤的形成。 7 月 9 日,我们按计划到了罗山。早上 8 点,大家在罗山 油库门口集合。 在罗山南侧山余家村北小山岗上,有一个完整的风化剖 面(图 4—1),自上而下: A.土壤层:灰褐色,植被茂盛,厚 5—25cm。 B.淋滤层:棕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富含 Fe3+,板 结成块状,垂直 节理发育,厚 10—50cm。 C.半风化层:土黄色,暗色矿物已风化,岩石结构尚保 存,但已疏松。 D.基岩层:深灰色,为上太古界霍邱群角闪斜长片麻岩。 基岩由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风化过程中在 H2O、O2、CO2 等作用下,矿物被分解,K+、Na+、Ca2+、Mg2+等被淋滤,Al3+、 Fe3+不活跃组分残留原地,分别形成粘土矿物和氧化物。如 地处热带—亚热带雨林气 候带,粘土矿物、或图 4—1 山余家风化剖面 铁的氧化物会进一步被水解,形成铝土矿、褐铁矿等矿 产,是提炼铝、铁等金属的重要原料。淮南地处温带,这种 情况较难出现。 沉积岩除了粘土岩,其它岩类都或多或少含有粘土矿物, 它们风化后,也会残余大量的粘土矿物。八公山、舜耕山的 岩石缝隙中、凹地里都可以见到它们。 风化作用可以形成许多有用矿产,但更重要的是它为人 类提供了宝贵的土壤资源,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但这 是一个漫长的地质历程。1cm 厚的粘土层的形成可能需要成千 上万年,但一阵风,一场洪水就让它们消失。我国人均耕地 面积仅是世界的 1/4,人口增加、水土流失、荒漠化还在使它 不断减少。究其原因,还是人类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日益恶 化所致。保护环境,保护耕地,已是刻不容缓,否则,我们 的子孙后代将何以为生? 地层中的古风化面常常当作不整合或假整合的标志,它 们代表岩层由沉积转变为风化侵蚀的过程,造成了地层缺失 和不连续,多被解释为地壳上升的结果。如淮南地区奥陶系 马家沟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之间的铝土岩和褐铁矿层,就是 中奥陶世后华北地区整体上升,经历了志留纪、泥盆纪、早 石炭世的长期侵蚀风化的产物,直到晚石炭世才开始接受沉 积,形成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 路线四茅仙洞——韭山洞 实习内容: 1.观察淮河的地质作用; 2.了解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 7 月 10 日,由于今天的实习地点较远,我们在早上 7 点 就集合出发了,乘车先到了凤台茅仙洞。目的是观察淮河的 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是陆地上最重要的地质作用之一,通过其 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不断改造地表形态,形成各种矿产, 孕育着人类文明。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白山头,目前已无法记录它 的原始长度。一一九四年南宋时期,黄河在河南省原阳县决 口,汹涌的洪水携带数以万亿吨的泥沙冲入淮河流域,淮河 自江苏江阴以下的河道被淤平,从此淮河失去了入海通道, 成了名副其实的“断头河”,只得借助洪泽湖汇入长江。演绎 了一幕惨烈的“黄河夺淮”的历史。于是每每洪水肆虐,危 害两岸百姓,成了有名的害河。解放后,人工开挖了苏北灌 溉总渠,引淮入海,淮河才重新有了自己的入海通道。 淮河自西向东流经淮南市区。在西部凤台县城附近由于 受到八公山的阻挡,迂回绕行形成“几”字型。绕行中河曲 发育,河道狭窄,水深流急,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在茅仙 洞附近,位于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于快速的侧蚀作用形成了 悬崖峭壁。绕过八公山,河流进入淮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 河道变宽,河水流速减缓,泥沙携带能力降低,沉积作用增 强,特别是流经八公山侵蚀、搬运的大量泥沙在此淤积,逐 渐形成河心滩,导致河流分叉,形成所谓的“二道河”。河流 淤积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因而建立了“二道河” 农场,每年向国家提供了大量商品粮。 茅仙洞风光绮丽,令人心旷神怡,被道家奉为“清虚仙 境”。西汉时茅氏三兄弟在此建观修道,以后是否成仙不得而 知。有一点是真实的,是淮河的地质作用造就了这如画的风 景。随着侵蚀作用的继续,河道会逐渐北移,茅仙洞会慢慢 消失,如此发展下去,也许几万年、几十万年以后,茅仙洞 与二道河之间的山体会被侵蚀殆尽,夷为平地,或者形成一 个“牛轭湖”,而河道则会“去弯取直”,河水在茅仙洞的位 置向东北在八公山镇附近流向二道河。(如图 4—3),那时, 八公山的大部分将不复存在。 河流既是如画山水的“雕塑师”,又是移山填海的“大力 士”。 淮河河床内沉积物主要是沙,主要由石英碎屑组成,其 次为长石、白云母、岩屑、生物介壳碎片等。分选较好,磨 圆程度较高,大小一般在 0.2—0.05mm 左右,多为细砂。河 漫滩主要为粉砂和粘土。 地史中的河流沉积由河床沉积及河漫滩沉积组成,碎屑 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形成完整的沉积系列。在河湖密 布或河流入海处,河流淤积形成大量肥沃的土地,森林植被 茂盛,是煤形成的有利场所。 上午十点,我们从茅仙洞出发,经过快 4 个小时的路程, 到达了凤阳韭山洞。目的是了解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 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陆地上重要的地质营力, 不断改变地表形态。其形成的岩溶洞穴、石林等亦是重要的 旅游资源。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也会造成各种地质灾害,如 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岩溶陷落、滑坡、泥石流 等。八十年代以来黄淮地区普遍发生的煤矿井筒破裂也和地 下水有关,它们都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韭山洞位于淮南市东南凤阳县宋集乡境内韭菜山。区内 出露下寒武统地层,为一单斜构造,岩层产状一般为 180°∠ 20°。其原为隐于淮北平原下淮南复向斜北翼东延部分。因 受北北东向武店正断层的影响,西部上盘下降,隐于淮北平 原新生代松散层下,东部下盘上升得以出露。据测算,此断 层垂直落差在 1500 米以上。 岩溶发生于毛庄组,灰岩与页岩互层,节理密集,为地 下水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溶洞全长近 1500 米,初始时岩溶顺着石灰岩层发育,随 着溶洞扩大,下伏页岩层亦被冲蚀,上覆岩层发生重力垮塌, 导致溶洞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囊括五岳”、“峡谷幽深” 等壮丽景观。洞穴延伸受岩层和节理控制,高低起伏,蜿蜒 曲折,瞬息万变,犹如一个巨大的迷宫。地下水的沉积作用 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帘、石幔更因其奇特造型引出许多 美丽的神话与传说,让人浮想联翩。 进入洞中,远离尘世的喧嚣,犹如到了梦幻般的人间仙 境,让人真切体验到融入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将来,当我们 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这 也许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会继续,溶洞会不断扩大,最后导致 地面塌陷,溶洞消失。但新一轮的侵蚀又会开始,形成新洞 穴。只要其它条件不变,这个过程就会永远进行下去,直到 有一天将山体夷平。 溶洞是人类最早的“家”,许多古人类化石就是在洞穴堆 积中发现的。淮南地区山区多为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如上 窑东洞山的溶洞,舜耕山洞山的溶洞规模都不小。这里紧靠 淮河,有充足的水源,应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地方。中 国古人类学者曾将其列为古人类化石发掘的重点地区,但无 所获,这些珍贵的地质遗产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 南方的溶洞一般以钟乳石为主,其特点可概括为娟秀、 精巧、玲珑剔透。北方的溶洞则以石幔见长,具有宽阔、粗 犷、险峻神奇等特点。韭山洞属典型的北方溶洞,以深、大、 险、奇、古而著称。洞内景点绝大部分为石幔,辅之石笋、 石柱、石钟乳,各呈其形,千姿百态,蔚为壮观。 越往前走,感觉湿度越大,溪水越多,快到出口处时,一段 水路挡住了去路。原以为径直即可出洞,不曾想遇水而阻, 正当我们一筹莫展之时,忽然柳暗花明,只见一叶小舟象箭 似的驶了过来,我们乘上小船,船夫以手撑壁顶,逆水泛舟, 行至数十米,露出光亮,靠岸之后,登上天洞,穿过石林,拾 级而出洞口。 为期三天的地质实习结束了。虽然时间短暂,却是我参 加过的最有意义的野外实习。在实习中,同学们顶着烈日, 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一个个实习任务, 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没有一个人抱怨。通过这次实习,我 学到了许多在蚀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对我们的家乡有 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谢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实习机 会,也谢谢老师给我们做的详细的讲解。 优秀地质专业实训报告篇五 一、实习概况 1、实习时间:20xx 年 11 月 5 日 2、实习地点:(1)马乡不整合接触关系地层实习基地(2) 堆龙德庆平卧褶皱实习基地(3)羊八井高岭土矿实习基地 3、 实习目的:(1)认识基本的地质构造结构(2)学会使用地质罗 盘仪测产状 (3)学会绘制简单的剖(平)面结构示意图(4)认识并能区 分三大岩类 (5)了解高岭土的基本用途及形成过程二、实习认识 1.第一处实习点位于堆龙德庆县马乡。该实习点地层存 在有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出露典型,不整合接触面清晰 可见。是地质演变重大事件的直接证据。 其中山体由于风化剖面裸露。通过观察得出其不整合接 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根据其岩性大致可将其分为 三部分:顶部为沉积岩构造,主要为泥岩、砂岩组成;中部为 岩浆岩组成,属白垩纪林子宗组(K2l),其中可观察到玄武岩、 凝灰岩等喷出性岩石;下部同样为沉积岩构造。此部分上部为 设兴组地层(K2sh),下部为塔克那组地层(K2t),在其中还可 找到古生物化石。 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白垩系、 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呈一套障壁海岸环境,局部出现滨岸、 滨岸沼泽的浅海相沉积环境。由于板块运动,海洋抬升形成 此山组,并在此过程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了色彩斑斓的 景观。马乡角度不整合地层现象在国内非常罕见,是地质演 变重大事件的直接证据。该处接触关系不仅极为清楚,而且 与层状岩层组合非常壮丽,是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旅游参观 的极好景点。 2.第二处实习点为德庆平卧褶皱实习基地。在此实习点 可观察到明显的平卧褶皱,此褶皱顶部部分被风化。通过地 质罗盘仪测得其中一 翼产状为 289°∠17°,并判断其岩性为含砾砂岩(根据 粒径大小可分为:>2mm 为砾岩,2-0.5mm 为粗砂,0.5-0.25mm 为中砂,0.25-0.075mm 为细砂,0.075-0.005mm 为粉砂, <0.005mm 为泥岩)。 3.第三处实习点位于羊八井。该地拥有大量地热能资源, 并存在有高岭土矿产资源(高岭土的组分为 Al2O3·2SiO2·2H2O。高岭土有广泛的用途,可由于烧制陶 瓷、做颜料等)。 西藏地区处于亚欧断裂带上,地质运动强烈。羊八井地 区丰富的地质资源正是因为强烈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高岭 土是在长时间酸性湿热环境下由正长石蚀变形成。羊八井地 区大量地热与含硫质岩土(S 与水在适当环境中可形成硫酸) 所构成的环境正符合上述形成条件,故可形成大量高岭土矿 产。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单质硫也渐析出,于高岭土矿产 伴生。羊八井地区在白雪皑皑的群山环抱之中,构成了世界 屋脊上引人入胜的天然奇观。因而,羊八井已成为重要的旅 游胜地。 三、实习过程感悟 20xx 年 11 月 5 日早 9:00 我们全班一起乘车前往实习基 地,并于下午六时许返回学校。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拓宽了认 识,更对书本上的知识加以了巩固,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仪 及辨别地层及岩性。此次实习更加深了我对地质学的了解和 对学习地质学的兴趣,也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 巩固了学习成果,让我深刻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 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这些都将对 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