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计划总结之初一历史教育教学总结
历史计划总结之初一历史教育教学总结 背景 :上午第三节课,61班,一堂新课 《贞观之治》。在学习唐王朝的建立之后,在归纳建立的过程时我的思路本来是这样设计的:隋朝的衰败 兵变 唐朝的建立 介绍建立者(李渊、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的统治。 在引导学生归纳到唐朝的建立后介绍建立者,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发言,说“老师,错了,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而不是李世民”。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通过预习我了解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弑兄逼父后登基(玄武门之变),老师,那历史上为什么称其为明君呢?” 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楞了一下,后来反应过来,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当机立断对学生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假装面如难色),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一人带一小组,:人带一小组,第一小组主要结合隋朝的建立归纳唐朝的建立(对比包括时间、建立者、都城、简单的归纳建立的过程)第二小组结合课文寻找李世民被称为明君呢?各小组经过讨论交流,老师作必要的补充或更正,最终我们师生形成的共同思路是: 隋朝的衰败 兵变 唐朝的建立 简单介绍建立者(李渊) 玄武门之变 介绍李世民 归纳称为明君的原因(贞观之治) 通过反思这节课总结了几点: 一、教师备课时,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每一个子目怎么讲,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和途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目前的课堂教学,较少鼓励学生提问,一旦在课上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忽视。(不管问题是否有意)。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缺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真正具有创新思维和进取学生的!这也是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我认为要改变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考虑这节课我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特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把握重难点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回想这一学期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五、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 因此,学好历史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背,多练。在上课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