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得)之对生本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差生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对生本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差生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班主任论文之对生本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差生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 ‎  生本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生为本,不但高度尊重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 ‎  生本教育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合作、探究、交往的氛围中去获取知识,为他们的潜能的发挥和往后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  由于生本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以学生的自身感悟为主,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组织者、调控者、参与者,教师能不讲的尽量不讲,能少讲的尽量少讲,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点拨,所以“一切依靠学生”显得尤为突出。‎ ‎  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由于遵循着“一切依靠学生”的原则,所以我在进行教学实践的一段时间后,在自己任教的班级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优生越来越优,这的确是令人精神鼓舞的事情,但也出现了让我接受不了的事实,差生的队伍竟然扩大了,由原来的一个人增加到五个人。这种极大的反差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思考,我感到差生队伍的扩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低入”做得还不够“低”。生本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要求贯彻“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要保底,那就必须“低入”,对教学的要求不能过高,门槛不能设得太高,尤其应当充分考虑到后进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有信心去学习、探求知识,消除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的心理障碍,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愉悦感。而我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初期阶段中,由于欠缺更多地考虑后进生的第一层次知识基础和他们的学习能力,所以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习中信心不足,学习热情低落,抹杀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成绩越来越差,逐步走向差生水平。‎ ‎  (二)忽视了后进生在学习小组中的地位。生本教育的课堂中“讨论”‎ 是常规,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学习的讨论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在讨论中,如果仔细去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那些优生和中等生都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后进的学生更多的时候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听众,他们极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以致于连其他同学讨论到哪儿他们都跟不上,拿着课本乱翻一通。时间久了,他们也甘愿做配角,当听众,甚至为自己不发言而感到庆幸。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教师没有更多地关注他们,重视他们在学习小组中的地位,教师本人只是关注、陶醉于其他学生的热烈的讨论氛围中,而其他小组成员也如老师那般,只注重了自己的发言,而忽视了身边的、同一小组的那个后进生。这样的学习,后进的学生能不变为差生吗?他在小组中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他没有一种归属感,他学习的积极性有从何而来呢?‎ ‎  (三)没有保证后进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生本教育理念认为“不一定要今天的功课今天做”,而我在实践的初期恰恰就犯了一个错误——“今天的功课一定要今天做”,作为教师的我考虑问题很不周全,没有考虑到后进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尤其是古文的学习,对基本的释词,优等生和中等生接受能力强,反应快,他们能轻易地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而后进生能达到优生和中等生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就已经不错了。由于自己没有考虑的后进生的实际困难,后进的学生对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根本不可能做到“今天的功课今天做”,这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淡了,学习的热情减了,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天天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他们不差才怪。‎ ‎  (四)教师总是受教学进度的制约。我在进行生本教育教学的初期阶段,仍是放不开,仍受师本教育思想的影响,心中总有一个计划,计划着一篇文章应该用几个课时上完,每个课时各时间段要让学生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完成哪些学习任务。由于自己的计划显得过于固定或过快,所以使得后进生在学习中往往会跟不上教师的计划,他们在学习中就渐渐趋向于滞后状态,渐渐地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渐渐地使他们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一天天地走向差生了。‎ ‎  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既然差生的队伍扩大了,那就应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得那些后进的学生不能再差下去,应该努力追赶,缩小与其他同学的距离。在解决差生的问题上,我主要采取了下列的教学对策:‎ ‎  (一)“低入”工作一定要保底。比如每篇课文的自学阶段,我向学生提出的要求非常简单:①仔细认真地读课文。②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③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④你最喜欢哪个句子或哪个词语,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学生一看这要求太容易了,尤其是后进生,他们认为这几件事情自己还是能做到的,尽管他们与其他同学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因为老师提出的要求满足了他们的意愿,他们便愿意去做,逐渐地对学习有了兴趣与信心,他们就会逐步地从差生的队伍中走出来,缩短与他人的距离。‎ ‎  (二)关注后进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我在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的时候,时常走到后进生的身旁,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甚至有时给有些小组硬性的任务,一定要多安排后进的同学多发言,如果没有做到,我就要向其他小组成员“问罪”‎ 了。这样做,实际是就是让其他组员担当起帮助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责任。在共同的全班性的学习交流中,我则更是关注后进生的参与度,如果哪个小组中的后进生发言了,无论对与错,我都让全班同学用热情的、鼓励的掌声激励。逐渐地后进的学生胆大了,开始发言了,由说一句话到说几句话,他们的语文能力在天天进步,他们一天天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  (三)保证后进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当进行一篇课文的学习之前,我让那些后进生在预习上花多一点时间,教他们用最笨的阅读办法,读一段想一段,对阅读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找关键词、中心句等,给予必要的辅导和指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后进生在学习之前做足功夫,这样在课堂上的“早交流”的活动中相对以前来说就变得主动多了,心理上的自卑就会逐渐消除。对当天所学的内容,如古文的释词译句的理解与积累,要求其他理解两三段,对后进的学生只要求理解一段,而且让小组其他成员协助他在限定的几天时间内完成。由于保证了后进生的学习时间,加之又有小组成员的帮助,他们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得到了保存,自然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慢慢地他们就会摆脱“差”的困扰。‎ ‎  (四)教师的“教”要灵活。生本教育在教学方法中提到要“以学定教”,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总是被所定的“计划”、“进度”所牵制,不去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随机应变,那么我们无形中又走回“师本教育”‎ 的旧途,又在牵着学生走,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又打击了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如古文的词义句意的理解,不妨把教学进度放慢点儿,安排多些时间给学生,真正做到“下要保底”,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才能保证了学生做足功夫,为“早交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  教学策略的改变,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所以我所教班学生差生队伍扩大的情况得到了扭转,他们学习的态度有所改变,课堂上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对课外书产生了兴趣,从不会写作到能写出400字左右的叙事基本完整的文章,能主动找老师和同学帮助自己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尽自己的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  我在生本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只要教师切实做到“低入”和“以学定教”、保证后进学生的学习时间、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参与程度,那么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内在的学习潜能得以发挥,相信他们就会逐渐成为合格生,甚至优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