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抓重点求突破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政策解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关于抓重点求突破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政策解读

‎《关于抓重点求突破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政策解读一 近日,《中共甘孜州委 甘孜州人民政府关于抓重点求突破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甘委发〔2020〕1号)(以下简称《意见》)即2020年州委1号文件公开发布啦!文件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齐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对“三农”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但是文件讲了些什么呢?‎ 一、《意见》出台有哪些政策依据?‎ 答:主要政策依据有:‎ ‎1.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发〔2020〕1号)‎ ‎2.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三农”工作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川委发〔2020〕1号)‎ ‎3.州委、州政府印发的《甘孜州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2”产业体系推进甘孜州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实施方案》(甘委发〔2020〕11号)‎ 二、文件起草思路如何?‎ 答: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全州“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州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齐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梯度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构建现代农业“10+2”产业体系,持续推进“圣洁甘孜·宜居乡村”建设,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着力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农牧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意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意见》共六个部分24条。‎ 第一部分,坚决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包括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收官任务、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第二部分,加快构建“10+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包括稳定农牧业生产、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先导性支撑产业、积极培育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强化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第三部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包括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第四部分,竭力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包括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创新“三农”投入保障机制、强化乡村发展人才保障、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应用。‎ 第五部分,加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包括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 第六部分,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包括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强化乡村振兴督查考核。‎ ‎《关于抓重点求突破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政策解读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就是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想知道州委1号文件是怎样丰富我们的“菜篮子”、保障我们的“米袋子”吗?现在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稳定农牧业生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州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州长负责制,强化县级抓落实责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在1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25万吨以上。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畜禽养殖,各类牲畜出栏达到119万头(只、匹)、肉类总产量达到7.8万吨、奶产量稳定在10万吨。抓好生猪补栏增养工作,做到责任落实、政策扶持、工作推进、疫病防控和技术服务“五到位”,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完成21万头生猪出栏目标任务。实施“菜篮子”自给保供工程,着力建基地、扩规模、抓供销,确保全州季节性蔬菜、生猪自给率分别达到56%、52%。建设高标准农田15.16万亩,开展县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先导性支撑产业。按照“一圈一带一走廊”产业布局,坚持育龙头、建基地(园区)、搞加工、创品牌、促营销,成片成带成规模发展农业产业,深入推进脱贫奔康三个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带、两个百万亩特色农林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酒、肉、粮、油、水、果、蔬、茶、菌、药10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烘干冷链物流2大先导性支撑产业。实施“川字号”农产品品牌创建行动,做大做强“圣洁甘孜”区域公用品牌。规划建设一批种质资源圃和原生境保护点,加快食用菌、青稞、马铃薯等农作物繁育基地和九龙牦牛、昌台牦牛、藏系绵羊、藏猪、藏鸡等畜禽良种繁育基地、扩繁场、保种场建设。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项目,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烘干物流基地,支持农民合作社、供销社、邮政快递企业、家庭农(牧)场、龙头企业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 ‎(三)积极培育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构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体系,推动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加工水平高、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品牌影响力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素高度聚集、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园区。各县(市)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培育力度,确保每个县(市)至少建设现代农业园区2个以上。探索创新现代农业园区管理机制,推行“园长制”“聘任制”等制度。继续开展现代农业园区考评激励,年内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州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 ‎(四)强化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启动新一轮龙头企业、示范社创建,壮大现有龙头企业,年内培育新增1家省级龙头企业、100户农业经营主体、100个州级示范社。鼓励国有林保护管理局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参与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建立政策扶持、协商办理、督察督办等联系服务龙头企业机制。因地制宜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注重生产、加工、服务、营销等多环节主体培育,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用好对口帮扶机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到州外拓展市场、开展经贸合作。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扩大网购网销等新型营销业态,推动消费需求全面释放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五)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落实农民增收县(市)委书记和县(市)长负责制,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力争达到11%。实施培训提升、稳岗固岗、就业增收“三大行动”,落实农民工服务保障16条政策措施,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和资金,完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增加农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保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农民转移性收入相对稳定。着力推进乡村全域旅游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多元化增收。‎ ‎《关于抓重点求突破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政策解读三 ‎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就是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想知道州委1号文件是怎样丰富我们的“菜篮子”、保障我们的“米袋子”吗?现在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稳定农牧业生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州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州长负责制,强化县级抓落实责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在1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25万吨以上。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畜禽养殖,各类牲畜出栏达到119万头(只、匹)、肉类总产量达到7.8万吨、奶产量稳定在10万吨。抓好生猪补栏增养工作,做到责任落实、政策扶持、工作推进、疫病防控和技术服务“五到位”,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完成21万头生猪出栏目标任务。实施“菜篮子”自给保供工程,着力建基地、扩规模、抓供销,确保全州季节性蔬菜、生猪自给率分别达到56%、52%。建设高标准农田15.16万亩,开展县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先导性支撑产业。按照“一圈一带一走廊”产业布局,坚持育龙头、建基地(园区)、搞加工、创品牌、促营销,成片成带成规模发展农业产业,深入推进脱贫奔康三个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带、两个百万亩特色农林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酒、肉、粮、油、水、果、蔬、茶、菌、药10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烘干冷链物流2大先导性支撑产业。实施“川字号”农产品品牌创建行动,做大做强“圣洁甘孜”区域公用品牌。规划建设一批种质资源圃和原生境保护点,加快食用菌、青稞、马铃薯等农作物繁育基地和九龙牦牛、昌台牦牛、藏系绵羊、藏猪、藏鸡等畜禽良种繁育基地、扩繁场、保种场建设。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项目,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烘干物流基地,支持农民合作社、供销社、邮政快递企业、家庭农(牧)场、龙头企业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 ‎(三)积极培育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构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体系,推动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加工水平高、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品牌影响力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素高度聚集、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园区。各县(市)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培育力度,确保每个县(市)至少建设现代农业园区2个以上。探索创新现代农业园区管理机制,推行“园长制”“聘任制”等制度。继续开展现代农业园区考评激励,年内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州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 ‎(四)强化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启动新一轮龙头企业、示范社创建,壮大现有龙头企业,年内培育新增1家省级龙头企业、100户农业经营主体、100个州级示范社。鼓励国有林保护管理局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参与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建立政策扶持、协商办理、督察督办等联系服务龙头企业机制。因地制宜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注重生产、加工、服务、营销等多环节主体培育,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用好对口帮扶机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到州外拓展市场、开展经贸合作。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扩大网购网销等新型营销业态,推动消费需求全面释放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五)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落实农民增收县(市)委书记和县(市)长负责制,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力争达到11%。实施培训提升、稳岗固岗、就业增收“三大行动”,落实农民工服务保障16条政策措施,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和资金,完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增加农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保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农民转移性收入相对稳定。着力推进乡村全域旅游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多元化增收。‎ ‎《关于抓重点求突破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政策解读五 ‎ ‎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今年州委1号文件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全面梳理任务清单,提出一系列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政策举措。‎ ‎(一)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抓好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研究制定全州通乡通村及入户路保养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农牧区“以电代柴”工程和新型建材替代传统木材建房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任务,解决群众安全饮水问题,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启动农村安全饮水水费收缴工作。加强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渠系配套和太阳能提灌站建设。完成16个县农村电网改造,改善农村低电压及农村老旧网络供电质量。加快建设“智慧乡村”,实现行政村4G网络全覆盖,有序推进5G网络规划建设。‎ ‎(二)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深入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持续巩固控辍保学成果,推进义务教育集中办学,保障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实施高中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强教师队伍能力建设,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服务质量、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行动。广泛开展农牧区全民健身运动。实施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工程,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加强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推动进城就业人员和农牧业产业化从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重点发展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服务,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提质增效。‎ ‎(三)创新“三农”投入保障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落实每年公共财政支持中对乡村振兴投入要达到一定比例的政策规定。按照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要求,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鼓励采取政府购买、奖励补助等方式创新财政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建立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长效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贷款,推广土地流转收益保障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林权抵押贷款。完善农牧业保险政策,继续实施牦牛、能繁母猪、青稞、羊肚菌保险。加快筹建农村商业银行。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在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依法采取村民自建、民办公助等方式,调动农民投入积极性。‎ ‎(四)强化乡村发展人才保障。落实促进返乡下乡创业22条政策措施,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把优秀农民工逐步培养成为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村社干部、职业农民。实施“康巴英才雄鹰计划”,加大农牧业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创业补贴范围。落实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13条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实鼓励支持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17条措施,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机制,对新招人员实行“县招乡用”。‎ ‎(五)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应用。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优化建设18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落实农牧业科技创新激励相关政策,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推广和服务收益占比。依托“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优化提升专家服务、技术供给、产业信息、供销对接四项服务,完善州县运管中心建设,做好在线咨询服务。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围绕“10+2”产业体系建设,组织实施省州科技扶贫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产技术先进、脱贫带动明显、运行管理规范、可复制推广的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 ‎《关于抓重点求突破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政策解读六 农村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重要保障。州委1号文件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对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作出了专门部署,就是要加快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更好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一)强化组织保障。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加强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建设,履行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机构,形成州、县(市)、乡(镇)、村四级书记一起抓的工作格局。完善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决策机制,注重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用,落实县(市)政府向同级人大报告、向同级政协通报乡村振兴进展情况制度。‎ ‎(二)加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抓乡促村,落实县乡党委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主体责任。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实施农牧民党员发展专项计划,加大在农村致富能手、优秀农民工、返乡回村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力度。落实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政策,探索脱贫攻坚完成后驻村帮扶力量特别是第一书记选派管理制度。‎ ‎(三)完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启动基层治理制度创新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加强基层寺管所建设,坚决制止非法活动在农村蔓延。持续推动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开展农村扫黑除恶、缉枪治爆、治安乱点乱象整治和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健全县乡村联动的治理体系,推动治理资源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推进润育工程“五大行动”,持续开展陋习革命,大力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系列创评活动,确保50%以上的行政村创建成县级以上“文明村”。‎ ‎《关于抓重点求突破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政策解读七 农村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重要保障。州委1号文件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对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作出了专门部署,就是要加快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更好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 ‎(一)强化组织保障。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加强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建设,履行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机构,形成州、县(市)、乡(镇)、村四级书记一起抓的工作格局。完善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决策机制,注重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用,落实县(市)政府向同级人大报告、向同级政协通报乡村振兴进展情况制度。‎ ‎(二)加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抓乡促村,落实县乡党委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主体责任。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实施农牧民党员发展专项计划,加大在农村致富能手、优秀农民工、返乡回村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力度。落实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政策,探索脱贫攻坚完成后驻村帮扶力量特别是第一书记选派管理制度。‎ ‎(三)完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启动基层治理制度创新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加强基层寺管所建设,坚决制止非法活动在农村蔓延。持续推动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开展农村扫黑除恶、缉枪治爆、治安乱点乱象整治和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健全县乡村联动的治理体系,推动治理资源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推进润育工程“五大行动”,持续开展陋习革命,大力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系列创评活动,确保50%以上的行政村创建成县级以上“文明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