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 分数的简单应用反思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 分数的简单应用反思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 分数的简单应用反思 分数的简单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认识、比较分数的大小和分数计算的基础上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选择。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 分数的简单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认识、比较分数的大小和分数计算的基础上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这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把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计算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学生。 1、激发兴趣,主动探究。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第一、课堂伊始创设有效情境(组建数学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兴趣。且整节课都在一个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习效果好。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第二、教师抓住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充分利用操作材料,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促使学生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并用。教师参与到学生当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探究,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落实目标。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作研究者、发现者。课堂上教师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自由地思考探究、操作交流。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知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例如:三分之一是女生,三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三分之二是男生,三分之二表示什么意思?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再如: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求出男、女生的人数,再以小组为单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通过交流的过程学生将图形、语言、算式三种表征进行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大胆放手,能力培养。 《数 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两种学习方式。给予了学生自己操作、主动探究的空间,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的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在小 组合作讨论、全体汇报交流时,思维相互碰撞,智慧相互启迪,有的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有的学生画一画,有的学生用算式计算,且算法多样。达到不同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本节课抓住了学生的身边生活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把教材的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 通过本节课也看到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譬如时间安排前松后紧,有一点拖堂;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炼。但今后的教育道路还很长,我会不断努力,每一节课都会与我的学生共同成长。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 (一) 结合生活经验, 借助操作活动再认识分数 孩子的指尖上充满了智慧与创造,思维的火花在他们的指尖上迸发,这种能让学生大脑和双手真正动起来的学习。可见,在课堂上开展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引发操作是小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小学三年级的 学生 来说, 理解 整体由 1 个到多个的 过渡是 本课的 教学 重点难点 。 为此我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 着力创设生动的故事情节, 以解决 小猪分饼纠纷 为引线, 从学生已有平均分的经验出发, 大胆地 把教材内容与 分饼的活动融合 起来, 经历 把 1 个饼 与 4 个平均分成 4 份、把 4 个饼和 6 个平均分成 2 份的实践 操作 , 展开 本课的 探究 : 孩子在动手画一画、分一分的操作中逐步形成认识 :分母就是平均分成的份数 ; 圈一圈 其中的 1 份,让孩子直观感受 1 份可以代表不同的数量 ,知道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 比一比、说一说 等活动中, 逐步加深孩子对分数的 再 认识, 循序渐进地体会部分整体关系,体会 1 是群体时分数的含义 。 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表征的联动中体会分数的含义。 (二) 借助几何直观, 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帮助学生理解分数。 几何直观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中提出的 10 个核心概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数概念具有双重性,即有数的特征 ,也有形的特征。只有从两 个方面认识分数, 才能使该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变得更容易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意义。我借助实物模型( pizza 饼), 让学生完成把 1 个饼和 4 个饼平均分成 4 份 、 把 4 个饼和 6 个平均分成 2 份 的操作后, 即时 生成 图文并茂的板书: 把 1 个饼平均分成 4 份,1 份是它的。 4 个平均分成 4 份,1 份是它们的。 前测的 结果告诉我把 4 个饼平均分成 4 份后,其中的 1 份能用 表示的孩子只有 10% , 大部分孩子 认为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被平均分以后不能用分数表示。针对这一认 知 难点 ,我注意借助 直观的集合图 ,让孩子通过观察直观的饼图,直接感受取出的 1 份( 1 个饼)与集合图( 4 个饼)之间的关系, 观察圈出的份数( 2 个饼或 3 个饼)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加上前面分一个饼的铺垫,学生基本 能形成正确认识:不管分几个饼,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 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数形结合 的数学学习 方法 ,成功 实现了单位 1 由 1 个物体到 1 组物体的自然过渡 。 (三)在问题串中思考 问题串是使学生思维不断深化的有效手段,成串的问题由浅到深,用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每次(平均)分饼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 1: 取其中的 1 份用几分之几表示 ? 问题 2:说说分数表示什么? 问题 3: 饼的总数量不同为什么都用同一个分数表示? 第一 个问题要求学生会用分数表示所取份数与整体的关系;第二 问题 要求 学生 在理解分数的含义的基础上,能结合具体问题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个问题,要求通过 观察 学生操作生成的 板书 , 对比 两次分饼 活动 归纳出 异同, 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分数的含义,从而内化对分数的理解。 一个个 故作疑惑的 反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表述 ,巩固 平均分成几份决定分母,取其中的几份决定分子 的认识, 循序 渐进地 体会 1 是群体时分数的含义, 让学生 清晰 分数就表示所取的份数和平均分的份数之间的关系。 初步感知 分的总数不同,分出的数也不同,让学生明确分的对象是什么、 平均分成几份 , 体会分数的部分整体含义中的三个关键要素。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研学案的完成情况反馈 : 学生能很好地达成 教学目标,学生会用简单分数描述一些生活现象,能较好地理解 1 是群体时 表示的意义。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解决分数的简单应用的技巧。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计算 1500+205= 152 +480= 1925_753= 963_257=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简单应用。 三、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师:你能用分数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吗?出示第100页例1)。 生:这是把1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所以用分数表示是14 。 师:如果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 生: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问题,列式为6÷3=2(个),所以每份有2个苹果。 师:那么,每份苹果的个数是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呢? 生:这是把6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因为是平均分成了3份,所以其中的1份就是 。 师:2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 生:把苹果总数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的2份就是 。 2、教学例2. 师:请看下面的问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出示第101页例2) 生:知道了一共有12名学生,其中是女生, 是男生。 师:其中 是女生, 是男生这是什么意思呢? 生:意思就是说如果把这12名学生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女生,2份是男生。 师:怎样求女生的人数呢? 生:因为 是女生,要求女生人数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出1份是多少,即12÷3=4(人),也就是说女生有4人。 师:怎样求男生人数呢? 生:因为 是男生,要求男生人数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其中的2份是多少,即12÷3=4(人)。42=8(人),也就是说男生有8人。 师:把刚才的解题过程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总结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感受。 五、课堂作业。 1、12个桃子,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面,每个盘子里面放( )个桃子,每个盘子里的桃子占桃子总数的( )。 2、课本做一做 3、课本练习题1、2、3、 教学反思 : 分数的简单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识分数计算的基础上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这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把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计算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学生。激发兴趣,主动探究。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且整节课都在一个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教师参与到学生当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探究,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