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如何上好地方课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如何上好地方课程

其他论文之如何上好地方课程 ‎ ‎  全省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开设了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该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提高自我生存和自我 ‎  保护的素养和能力的综合活动课程。‎ ‎  开展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新型课程、综合课程,其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  1、综合性 ‎  该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生命教育为主旨,有机融合了生命教育、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劳动技能、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  课程强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生存能力,使之能科学、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际生活中的各类安全问题,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技能;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初步的技术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2、趣味性 ‎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富有亲切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内容的呈现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用了许多精彩的故事、童话、案例,图文并茂,适合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阅读习惯,体现了课程内容设计的人文性,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对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等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  3、重视实践体验 ‎  众所周知,知识的内化不能只靠讲解、灌输,必须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才能达到内化的目的。教材特别强调教师采用“活动性”或“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做中学”, “学中悟”,形成学生合作、探究、负责的主体性素质。引导学生体验、形成关于生活、生存的积极生命态度、情感,获得有益的生命经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通过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平日熟视无睹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 ‎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  1、要充分体现“活动教学”的特点 ‎  教师要按照“活动教学”‎ 的思想,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在活动中建立起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促进学生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成长。‎ ‎  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获得正确的行为规范。‎ ‎  2、正确看待和处理教材 ‎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教学,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教材只是典型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可以补充、拓展。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如果与学生的实际有距离,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发生的鲜活案例替换之,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历和阅历以及与他们心理发展相吻合。‎ ‎  3、注意学生评价的多元性、发展性 ‎  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要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评价应采取多种方式,除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外,更重要的是应该采用“调查”“实验”“讨论”“辨别”‎ 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等。‎ ‎  总之,上好生活、生命与安全课,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提高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