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浅析怎样发展学生的个性
其他论文之浅析怎样发展学生的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的心态各异,素质不同的心理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学校(班级)管理中怎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德育工作者,务必要遵循学生心理成长的年龄特征规律,审视度势,把握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在集体的交往和交流生活中自觉和不自觉的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的兴起,为我们合作探求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强调和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利、互敬互爱,平等对话的合作关系,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双赢活动,仅有一方存在,教育教学是孤立而不成立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是一种知识授业传授与发展智能基础上的合作关系。 一、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师生关系首先,在知识传授关系中师生应平等与民主,师生间应相互尊重、信任,实行平等的对话方式。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也不唯命是从,因为学生有权利与教师平等地沟通交流思想,有权利向自己的教师要求他们所希望所需要的东西,他们也有权利对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对教科书提出批判性意见。教师对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多加引导,使他们在智力和智商上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和有意识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更不能放任自流。这一点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 其次,在智能发展上,学生应自主和独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行学习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天赋和创造才能;教师要积极诱导学生的独立发展,不必强求全体学生一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自我发展。师生教学间的平等民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地维护和发展平等合作的,互利双赢的师生关系。对传统教学体系下的教师来说,必须放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放弃教师权威的思想,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自由、快乐、天真、健康的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乐,实现自我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工作者(班主任)若能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将会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产生积极的影响。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在学校教育和班集体中,学生来自于各自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家庭社会背景,更有着个人不同的独立个性。作为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应当肯定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因为人的个性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没有个性,就谈不上创新。 二、学生个性发展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从理论上讲,教师都深刻地清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和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却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框定在升学或就业标准的模式里。“成绩好”成了教学过程中的唯一目的,以分数论英雄,以升学数量为目标,教学中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教,不考就不学,许多学生不得不尽力压制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是考试的工具,学生变成了考试的奴隶,只有学习的动力和压力,没有个性发展的活力和情趣,以致学生知识结构畸形、个性发展狭隘乃至萎缩。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学习必须谨小慎微,不能做与考试学习无关的事,不能凭自己的个性去从事感兴趣的事。所以,大多数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在其萌芽状态期间,就有可能被只具传统观念的教师所湮灭和扼杀,在分数的标准面前,被教师无情地判为没有出息的孩子,学生个性发展受到残忍的压制。然而,中外历史千百次地告诉我们,在传统眼光的学校里判为没出息者,日后竟出现诸如陈景润、杨震林、爱迪生、爱因斯坦、达尔文等科学巨人,他们极大地影响、改变和震撼着整个世界,而他们早年也都被当时的学校判为“不可救药”、“不可教也” 之类。事实证明:学生试卷上分数的高低,与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划不上等号的。教学目的的核心应是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个性心理学研究,个性是一个整体。健康的个性就是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理性与直觉、美的体验和美的表现等诸方面获得高度和谐发展的人。健康个性者即是自我实现者,是把个人的内部潜能作最大的实现者。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说是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价值存在和体现。 三、学生个性发展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掌握分寸,努力使自己全部的教学技能多样化。尤其是中学教师,首当其冲的是教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德、理、情、能的为人方法,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爱好,使学生把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当作自觉行动。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地参与学习、探索和追求。学生作为主体,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中,自觉、自主地手脑并用,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独立性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活动是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创造活动中,个人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需要、性格、知识和能力,展现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在探索新事物、发现新规律的过程中,实现对自身素质的超越,从而逐步实现个性的完善。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培育、引导、训练每个学生的开发创造潜能的意识、方法和习惯。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以培养听话的学生为荣耀的片面观念,消除对顽皮学生的错误偏见,大胆鼓励学生的奇思异想,激发学生积极表现的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地尝试和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会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教师应树立起以培养学生健康个性,特别是创造力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贯彻这一思想,从而把这一有意识的活动熟练化为无意识的习惯化的教学活动。 四、学生个性的发展与教学手段实施在营造团结协作、平等友爱、相互学习的班集体中发展个性。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渊博的知识,睿智的思想,高雅的气质,不俗的谈吐,彬彬有礼的举止,默默多情的笑容是学生崇拜的偶像。班主任的思想素质、语言行动、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作为班主任,应把工作重心放在营造团结协作、平等友爱的班集体上,让学生感受到平等的友爱、集体的力量、和谐的温暖。由于学生在一起相处时间最长,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积极自信态度。应当相信,学生从学生身上学到的东西是从老师身上学到的许多倍。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看到学生的力量,使之汇聚成班级的整体力量。当学生处在一个充满着平等友爱、相互信任、取长补短的班集体中时,就会受到鼓舞和温暖,产生创新欲望与学生的交往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班主任在与学生个别谈话、家访等活动中,用肯定性的语言鼓励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班主任的态度,音容笑貌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对学生评价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在给学生写操行评语评价时,班主任应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出肯定性评语进行评价,学生就会从评语中受到鼓励,从评价中得到自豪,从而使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讲究的是“春雨润物细无声”。学生因各自生活环境不同、能力参差不齐、个性差异大等,特别需要老师耐心寻找与发现他们独特的个性品质,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点,想方设法为学生们提供各种能展示他们才华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明白:自己能行,努力表现就会有收获。在不断的尝试中体验成功,拥有乐观向上的精神,充满自信,养成良好习惯,敢想敢做,使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健康成长。我认为,只要将学生当作主人对待,关心爱护他们,维护他们的尊严,保持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有选择地努力,形成自己特有的个性,促进个性发展是切实可行的。 五、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忽视和教育引导的缺乏,以及对个性的否定性评价倾向,扼杀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导致个性发展不健全。 首先体现为缺乏积极的主体进取性,不敢面对问题,采取逃避的做法,削弱了成就需要、持久需要等积极的人格倾向,强化了谦卑需要、攻击性需要等消极人格特征,造成个性和人格的缺陷,缺乏探索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正如有位教育工作者所言:“ 考试时一比较,马上能让美国学生输得一塌糊涂。在外国,中国留学生无论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 其次,在一些学生的眼里,个性仅仅被当作或是服饰上的怪异,或是行为中的张狂,或是价值观上对传统的一味反叛,或是对纪律的抵制。他们把个性这一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外化为一种浮躁、虚华和叛逆,以外在的“标新立异”来体现富有个性的“我”,抹杀了个性的内在稳定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