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2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日本室内设计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与发展
'—'、’..'..一..^:如冷说:诚、:f兴'..?:-‘'山:种..'-■?V巧,唯Vi.‘':解:10巧2分类号:J59资藍1单位代码■,。。八■;.'二:..1密级;公开巧节冷-叫学号;1223日10806529?,.:请:公巧‘..非聲/托,;、\r-"、-、一一T护产-'-->?’?一■.点-..讓乂遠义典丈聲讀今、话专业硕壬学位论文,’-'-’-、'-'‘二'、..。'職心:.^-一'!一I.I-,知.■-?.:\,V'.^^^^^^中文题目:日本室内设计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与发展|_占S央文题目;ContactInteriorDesignandDevelopmentof一;JaaneseandChineseculture一,p一一?.;;?专业领域:艺术设计产隶属学院‘:就设计学院薦X,记—研巧生:刘应华三V審灣醉藝;t.:麵;.,辨參师曜議扣'.‘诗..啡齢.—;.尸游觀,準齡--.誦麗扣w叶ifc圍喔擊捕n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巧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巧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女学生签名:在[年关于硕±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论文题目:日本室内设计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与发展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大连工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大连工业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口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W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一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致。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是否保密〔),保密期至年月日为止。§学生签名:叫亩斗导师签名:原"^'w5年月i(n分类号:J-59单位代码:10152密级:公开学号:12213510806529大连工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文题目:日本室内设计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与发展英文题目:ContactInteriorDesignandDevelopmentofJapaneseandChineseculture专业领域:艺术设计隶属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刘应华指导教师:张长江副教授李东豪2015年5月n摘要摘要日本文化和艺术颇具独特性,作为其表达方式和承载体之一,日本室内设计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着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而这背后,正是日本建筑师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日本作为中国文化圈的一员,其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影响。正如日本著名的史学家薮内清在其著作《中国的科学和日本》中指出:“我们的祖先从中国学习了文字,接受了佛教和儒教。进而,在衣食住行的几乎所有的技术〔1〕方面,也都受教于中国”。建筑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输出日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日本传统建筑的发展,并且使日本成为以中国建筑文化为主导的东亚建筑文化圈的一员。日本建筑史学界也认为:“日本建筑的样式,直到明治维新,一直是作为中国建筑体系的一个部分而发展的”〔1〕。虽然日本继承了中国的建筑体系,但是在岛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下,日本在模仿中国建筑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这种对于外来文化的模仿、吸收与发展在建筑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论文分别阐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在对日本的输出过程中,建筑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并且针对不同时期的典型建筑或室内空间进行比较并加以分析,呈现出日本对于中国文化的吸收和发展的过程。并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对弘扬和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和建筑文化产生积极作用。关键词:中国,日本,建筑,传统文化,传播,发展InAbstractAbstractJapanesecultureandartquiteunique,andonecarrierasawayofexpression,Japaneseinteriordesigncomparedwithothercountriesintheworldhasitsdistinctiveethniccharacteristics,andbehindthis,itistheJapanesearchitectforthisprofoundtraditionalcultureunderstandingandlove.Japan,asamemberoftheChineseculturalsphere,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itstraditionalcultureisinseparablefromtheinfluenceofChineseculture.AsafamousJapanesehistorianSouNeiQinginhisbook"China'sscientificandJapan,"pointedout:"OurancestorsfromChinastudyingthetext,acceptedBuddhismandConfucianismFurthermore,inalmostallofthetechnicalaspectsofbasicnecessities,also.taughtinChina."ArchitecturalcultureasanimportantpartofChinesecultureoutputinJapan,laidthedevelopmentofJapan'straditionalarchitectureandmakeJapanintoaChinesearchitecturalculturedominatedbyamemberoftheEastAsianculturalcirclethebuilding.Japanesearchitecturalhistoriansalsosaid:"Japanese-stylebuilding,untiltheMeijiRestoration,hasbeenusedasapartofChina's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thesystem."AlthoughJapanhasinheritedChina'sbuildingsystem,butintheisland'suniquegeographyandhumanenvironment,inJapanonthebasisofimitationofChinesebuildingsgraduallydevelopedtheirownnationalcharacteristicsofarchitecturalstyle,thisimitationofforeignculturetoabsorbanddevelopmentinthebuildinghasbeenfullyreflected.Thispaperdescribesseparatelyindifferenthistoricalperiods,ChinesecultureinJapan'soutputduringth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culturaltransmissioninJapan.Andperformtypicalarchitectureorinteriorspacecomparedifferentperiodsandanalyzed,showingthedevelopmentofChinaandJapantoabsorbthecultureprocess.Andhopethatthroughthisresearch,onthepromotionandprotectionoftraditionalcultureandarchitecturalculturehaveapositiveeffect.Keyword:China,Japan,architecture,traditionalculture,communication,developmentIIn目录目录第一章绪论..................................................11.1日本现代建筑与其传统美学............................................11.2中国传统文化与日本建筑..............................................2第二章中国稻作文化与神道教神社...............................42.1神道产生............................................................42.2干阑建筑与神道教神社........................................4第三章中国佛教文化及佛教建筑对日本传统建筑的影响..............63.1飞鸟时代的佛教建筑..................................................63.2日本佛教建筑发展....................................................7第四章中国禅宗文化影响下的日本茶道及其建筑....................84.1茶与茶道............................................................84.2茶室................................................................8第五章日本的住居建筑........................................115.1日本住居建筑发展...................................................115.2书院造与和室.......................................................11第六章结语..................................................13参考文献.....................................................14致谢......................................................15附录A作品册.................................................16设计说明...............................................................16平面图和天花图.........................................................16效果图.................................................................19IIIn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日本现代建筑与其传统美学如果说当代日本建筑和室内设计作品给人留下的印象,那无疑是精致与简洁的、平静与内敛的。在清水混凝土与钢和玻璃交织呼应的空间中,仿佛也能感受到来自传统东方的意境之美,再被这些现代材料所包裹之下的,正是日本建筑师对于其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热爱,他们努力将日本的传统文化同自己设计的作品不断结合,形成了日本独树一帜的建筑与室内设计风格。当你行走在古朴而又宁静的大阪街巷之中,也许你不会注意到,在一个精致的混凝土的狭窄长盒子当中会藏有一个小小的庭院,让居住在此的人可以享受到自然之美。通过中庭而射入屋内的阳光将房间变得明亮而温暖,即使是雨天,滴落在中庭的雨滴也会在人们心中泛起一圈圈涟漪,人溶于自然变幻之中,而自然也在人们心中容纳。“无论多么小的物质空间,其小宇宙中都应该有其不可替代的自然景色。”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安藤忠雄才会在这样一个极具限制性的狭窄空间中还要设计出一个中庭。不管安藤忠雄将中庭当做一个“引换正在现代城市日趋消逝的光,风,雨等自然物的一种装置”,还是如数寄屋或是茶室那样,将一抹不经意的阳光通过中庭打在精致的混凝土表面时光与影在此产生的幽静之美,都是他对日本传统文化和建筑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提炼,将日本世代流传下来的朴素的自然观、哲学思想同自己的作品相互融合的结果。而日本另一位著名的建筑师黑川纪章,用一个“灰”字描绘了他所理解的日本传统美学和哲学思想。从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利休灰”的建筑立面到福冈银行总部建筑房檐下30米高的“灰空间”,他用“灰”来描述着自己的作品,而这个“灰”字体现的不仅仅是四个对立色彩(红、蓝、黄、白)的混合物,也不仅仅是内外两种空间里的“中间领域”,而是道出了世间万物之间微妙的共生关系,将人与自然的共生和传统与现代的共生都融合在这种暧昧的关系当中,黑川纪章先生用一个“灰”字道出了日本传统审美意识和哲学思想的精髓。1n第一章绪论正是有这样一代代日本建筑师根植于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才会有今天不盲从于西方的日本现代建筑风格,他们用着不同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将东方美学意境贯彻在自己的一个个作品中,构筑起一栋栋具有日本民族风貌的日本现代化建筑。1.2中国传统文化与日本建筑日本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对于当代的日本建筑师的影响无疑是深刻而又广泛的,而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也有着其独特性。“日本学者上垣外宪在《日本文化交流小史》一〔3〕书中指出日本文化是在继承本国传统、模仿外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纵览数千年来日本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说都是伴随着日本民族的里层文化同国外的表层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从古代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到近代明治维新对西洋文明的接纳都反映出了日本对外来文化的依赖,其依赖程度之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特例,可以说日本文化史就是一部外来文化的吸收史。建筑文化作为文化历史发展的一部分,在日本特殊的文化氛围中也有着其独特性。作为文化载体的一部分,日本不同时期的建筑和其室内装饰与布局不仅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需求和审美,也体现了其背后整个社会的宗教信仰、艺术美学和哲学思想等文化现象,而日本作为中国文明圈的一员,中华文化对日本又有着深刻的影响,其或多或少可以从不同时期的建筑与室内装饰中的一些结构、布局、材料、装饰元素和符号等设计手法中看出。日本同中国建筑文化的交融始于魏晋南北朝中国佛教建筑文化在东亚的传播,而在文化领域,日本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文化传入而产生深刻影响的是弥生时代。当时由于来自中国稻作文化为代表的农耕文化的冲击,终结了原本为以采集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绳文时代。伴随着稻作文化而来的是保存稻谷的建筑技术,从而产生了高仓以存放稻谷。而其在建筑上的表现为中国干阑式建筑形式也就是日本所称的高床式建筑,而这种由南中国传入的建筑形式成为了日本建筑造型的原型之一,并且也是日本神道教建筑的原型。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及建筑技术以佛教为纽带传遍朝鲜半岛,而朝鲜也成为了中华文明输出到日本的桥梁。公元552年,佛教从百济传入日本也标志着日本从古坟时代进入到飞鸟时代,反映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建筑无疑是日本奈良的法隆寺。进入8世纪,中国唐王朝的强盛文化辐射东亚,日本遣唐使的派遣进入高潮,中国的文化、制度、宗教等源源不断输出到奈良时代的日本,从王公贵族的宫殿宅邸到宗教2n第一章绪论建筑的佛塔寺院,都以模仿唐朝建筑为主。“从早期以初唐样式发展而来的白凤样式如药师寺东塔到以盛唐样式发展而来的天平样式如唐招提寺金堂,建筑形式趋于成熟,风〔1〕格样式逐渐定型,并且直到日本近世也无多大改变。”而后进入平安时代,由唐朝兴盛的密教传入日本,天台宗、真言宗及后来兴起的净土宗,使建筑风格由恢弘伟岸转向纤细优美,供奉阿弥陀佛的寺院也成为人间极乐净土的再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平等院凤凰堂。由此可见,唐朝的建筑文化极大影响了日本传统建筑体系的确立。当日本进入镰仓和室町这两个由武士阶级掌权的年代,南宋成熟的禅文化波及日本并成为日本武士思想文化的支柱。南宋禅寺建筑的传入给日本建筑带去新的活力,由此发展成熟并定型的建筑样式被称为“唐样”或称为“禅宗样”,典型代表为缘觉寺舍利殿。与此同时,日本的传统文化也因禅宗的传入而产生了巨大影响。禅僧们在菩提达摩像前的圣餐仪式传入日本形成了茶道,而千宗易所建立的茶室也将日本建筑的性格发挥到了极致,其朴素纯粹的建筑形象与室内陈设就是模仿禅院的结果。江户时代的日本儒教作为幕府的治国依据理论,儒教建筑随之兴起,明朝遗臣朱舜水所做的圣堂模型也成为日本儒教建筑第一个范本。而为人熟知的日本民间艺术浮世绘和歌舞伎也都是在江户时期产生。此时中国明清煎茶的饮茶方法也传入日本并形成了煎茶道,成为日本文人集团中的高雅艺术,而煎茶道的文房装饰也直承中国明清的文房清赏文化。纵观日本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国文化极大影响了日本的社会文化、哲学思想、艺术美学,审美情趣,塑造了日本的性格和品性。建筑作为文化的承载体,也无疑刻下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印记,并且为日本建造属于自己民族风貌的建筑奠定了夯实的基础。3n第二章中国稻作文化与神道教神社第二章中国稻作文化与神道教神社2.1神道产生“神道”一词的产生是伴随着汉传佛教进入日本,为与“佛法”这一外来信仰区分的本国传统信仰的称呼。虽然“神道”这个称呼首次出现在公元720年完成的《日本书纪》中,但其以自然崇拜为核心的宗教信仰和其信奉“草木能言,外物皆神”的观念都在上古时期逐渐形成。地域环境往往会造就一个民族的文明,而日本独特的地域环境也正是其宗教思想产生的根源。日本山川秀美,森林植被丰富,四面环海,又给日本带来了取之不尽得海洋资源。自然带给日本先民们丰盛的食物和四季温润的气候,使日本民族对大自然有了感激之情。而突发的地震、呼啸的台风、沸腾的火山、移山倒海般的海啸,几乎所有毁灭级别的自然灾害都会在这面狭窄的国土上轮番上演,每一次的自然灾害让日本先民对自然又产生了畏惧。面对自然的喜怒无常,让日本先民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皆为神灵的化身,而这些神灵不仅能给予人们恩惠,也能带来灾祸,人们通过祭拜这些神灵来祈求风调雨顺、食物丰收、远离灾难。这种朴素的自然观逐渐形成了万物有灵论的原始宗教信仰。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也一点一滴的形成了日本人独特的性格,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日本人的审美和对建筑装饰及布局的想法。2.2干阑建筑与神道教神社神道教神社同日本其它传统建筑相比,更忠于对日本本民族传统的体现。神社作为神道教祭祀的场所,其建筑形式可以追溯到弥生时期村落中的高仓(贮存稻谷的仓库),这种“高床式”的建筑形式则来源于我国南方的“干阑式”建筑形式,而干阑建筑的建造技术正是伴随着中国稻作文化一并传入日本,先进的农耕技术迅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从中国传入的稻作文化也将日本从绳文时代的石器社会带入了具有农业文明的弥生时代。农耕社会大大促进了村落的形成与发展,高仓(图2.1)作为存放村民一整年收获稻谷的地方,逐渐变成了村落的中心和象征。高仓的规模大多数不会很大,一般为2米4n第二章中国稻作文化与神道教神社X3米。作为干阑式建筑,其整个仓体通过入地立柱架起,由木板层层叠加。屋顶为悬山式铺以茅草,山墙一侧的封檐板成为出入口,为了不让雨水进入仓体,人们将脊檩用栋持柱架高,甚至有些地方还将封檐板处的屋檐倾斜的向外伸出,以便雨水流出。高仓作为村落的象征也逐渐变成神道教祭拜象征物的原型,继而产生了如今的神社建筑,神社的建造技法和建筑形式就是对高仓建筑继承和提炼。图2.1高仓(左图)Fig.2.1Granary图2.2伊势神宫(右图)Fig.2.2IseGrandShrine神社的建筑语言基本相似,如:直插入地的柱子,抬高的地面,屋脊端部形成两组交叉结尾的千木和屋脊放置短木的竖鱼木。而在众多的神社中,伊势神宫(图2.2)作为日本主要的神社,有着鲜明的神社建筑特点。伊势神社(分为两部分:内宫祭皇室祖先、外宫祭土地神。内宫由柏木建造,正面为三间,侧面为两间,平入口(建筑正面称为“平”),屋顶为切妻造,屋面铺草葺,檐口修剪整齐,屋脊有十根竖鱼木,博风板上端挑出8根鞭挂,两边各有栋持柱,抬高的地面建有栏杆将建筑四周包围。从伊势神宫也不难看出高仓建筑的影子,而这种建筑形式在后来也被称为神明造,对其它神社的建筑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神社的建筑形制虽然大同小异,但也能分出十几种建筑样式。比如入口在“妻”(山墙)面的出云神社,受佛教建筑影响加入斗拱的吉备津神社,奢侈华贵的权现造式样的大崎八幡神社等等。但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其源于我国的干阑式的建筑风格却一直没有改变。中国的稻作文化给日本带去了农业文明,与稻作农耕相伴的干阑式建筑也成为了日本建筑的原型之一,不仅对神社的形制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也对住居、茶室等日本传统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也就是在这一刻起便成为了东亚中国建筑文化圈的一员。5n第三章中国佛教文化及佛教建筑对日本传统建筑的影响第三章中国佛教文化及佛教建筑对日本传统建筑的影响3.1飞鸟时代的佛教建筑中华文明对日本文明的影响如果以稻作文化为开始,那么中国佛教文化无疑是继续扩大这种影响力,而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建筑在东亚各国的建立也标志着以中国为中心的建筑文化圈的形成,中国建筑体系借由佛教的传播也对朝鲜和日本的建筑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中国佛教最初是经由百济传入日本,佛教的传入也使日本从古坟时代进入飞鸟时代,佛寺的建筑形式也无疑代表了飞鸟时代的建筑样式,其样式也颠覆了日本以往的建筑形式。首先,日本在佛教建筑传入之前,以神社为代表的日本建筑规模小,四周围绕低矮栅栏,入口简单。而佛教建筑布局体系严格,寺院主大门面向南方、南门后不远处设有中门并且中门附有带屋顶的回廊形成半围合院落,院落内部设有佛塔和金堂,回廊后面是钟楼经藏讲堂。对于只有玉垣(神社周围的木栅栏)鸟居式的日本建筑来说,这种回廊环绕的内向院落,新颖的塔殿建筑形式对当时的日本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震撼。飞鸟时期佛寺的建筑结构也较好的反映了我国初唐及以前建筑结构对日本建筑的影响。初唐及以前,由于建筑技术水平的制约,水平建筑构件维持建筑稳定性较弱,为了保持建筑稳定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其一是靠厚重的墙体,二是靠加大柱径,初唐的大明宫建造也采用了这种手法。日本为维持建筑稳定使用掘坑栽柱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佛教建筑传入日本之前被广泛的使用。飞鸟时期,受中国影响,佛寺建筑柱子是立于基石之上,为了维持建筑稳定,柱子往往会比较粗,相应的也产生了粗柱细枋的飞鸟时期建筑风格。在飞鸟式样的代表建筑法隆寺中,可以看到金堂内部粗壮的柱子和纤细的阑额(图3.1),而阑图3.1法隆寺金堂粗柱细枋形象额与柱子的榫接形式也为原始的无肩直榫。此外,斗拱的应用Fig.3.1HoryujiJint也更能说明中国建筑结构对日本的重要影响,但是在样式上飞angcrudefineFang鸟建筑也有着其独特性。例如,在法隆寺所运用的云栱并未在liveimage6n第三章中国佛教文化及佛教建筑对日本传统建筑的影响中国和朝鲜找到相同的形式,其它时期也未曾发现,云栱也就成为了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建筑构件之一。相对与早期的日本神社单一空间,采用中国复杂建造技术的佛寺形成了一种主次空间复合的高级空间构成形式。主空间由若干“间”并列而成,日语表记为“宗屋”,次空间以庇檐的方式形成主空间扩展部分,日语表记为“庇”。“在奈良时代的日本,这种主次空间所应用的建筑也极其稀少,根据平城宫的遗址发掘,其宫内官衙建筑90%仅有〔1〕主空间而无次空间。”与此相反,日本佛教建筑在很早就运用了主次复合空间的构成手法。以飞鸟时期的法隆寺金堂为例,根据《古今目录抄》中的记载:“金堂三间四面”,也就是说宗屋三间,在四面加庇,构成了5间X4间的法隆寺金堂。由此可见,中国先进的建造技术对日本建筑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3.2日本佛教建筑发展奈良时期,由于唐文化的强烈吸引,日本跳过朝鲜直接派遣唐使对中华文化进行学习,这使奈良成文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最强盛的一个时期。“在建筑样式上也迅速从飞鸟时代过渡到奈良时代前期的白凤样式,然后又向盛唐时期的建筑样式发展,形成了天〔1〕平样式”。此时继承唐代建筑风格的日式建筑趋于成熟定型,形成日本传统古典样式“和样”建筑。镰仓时期,日本武士阶级掌权,虽然同中国政府间没有正式往来,但是民间来往异常活跃。日本僧侣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将成熟于南宋的禅宗带入日本,伴随其而来的是禅宗寺院建筑及技术的一并传入。其禅刹建筑样式追溯源流就是五山十刹所分布的南宋江浙建筑式样,而这一样式在日本逐渐成熟定型,形成“唐样”建筑,又称“禅宗样”。附丽于禅宗进入日本的并不仅仅是禅刹寺院,其更广泛的意义是禅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其中衍生出的茶道文化又对日本的艺术与审美有着深远影响,洗练古朴的茶室建筑又将日本建筑的性格发挥到了极致。禅文化所透出的素朴安静同日本民族内敛的性格相融合又醇化出日本所独有的枯淡清寂的诧寂美学。正如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曾经评〔1〕价:“在某种程度上,禅造就了日本的性格,禅也表现了日本的性格”。7n第四章中国禅宗文化影响下的日本茶道及其建筑第四章中国禅宗文化影响下的日本茶道及其建筑4.1茶与茶道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结晶,其对日本的家居习俗、瓷器漆器、插画绘画及文学都有着深远影响。茶道并不是贵族文人的闲雅嗜好,也不是浮于表面的饮茶礼仪,它源于禅宗佛法,将清寂枯淡的表象升华为精神世界的丰腴,将僧人们内心所求之佛的顿悟化作这手中一碗茶水。日本茶道中点茶的方法是来自于宋朝的抹茶,所以在日本,茶道仅仅就是指抹茶。而茶道的起源就是南宋时期禅宗寺院僧侣的饮茶仪式,当时的僧侣们在菩提达摩像前聚集,轮流喝一碗茶水,这个仪式在如今的茶道中仍然沿袭,在茶会后席阶段,茶室主人首先会点100ml的浓茶,而点好的浓茶会盛在一个茶杯中,由三位客人传递分饮。由此可见日本人对于传统的恪守。茶道的思想来自于禅宗,而历代的茶道大师也都是禅的弟子。在他们走向茶人的生活之前,都要去禅寺修行数年,获得法名,并且要终生都受禅师的指导。茶人不只是修禅,他们也是艺术家,他们的责任就是将禅的哲理通过品茶的艺术贯穿于生活。茶道大师们所贯彻的美对艺术领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他们完全革新了古典建筑与装饰艺术,茶人们所建造的朴素窄小的茶室同日本古典时期恢弘庞大奢侈绚烂的建筑相比更能给人内心带去一种深深的震撼。茶室也不仅仅是茶人与茶客品茶悟道之所,它还是茶人们费劲心机所营造的精神世界的还原。4.2茶室茶室是禅宗思想艺术化的体现,茶室里每一寸空间、每一个摆设、每一种材料无不体现“禅”对其的影响。正统的茶室大小为四帖半榻榻米,大约是8平方米。榻榻米的大小也有其严格的规定,茶室中所使用的榻榻米,长为190cm、宽95cm、厚6cm。茶室尺寸的大小是根据《维摩经》的一节经文所定,据说维摩的居室极为狭小,只有一丈四方(约四帖半榻榻米大小),他就是在这间屋子里迎接了文殊菩萨和八万四千个佛家弟子,这个典故也就成为茶室大小的来源。8n第四章中国禅宗文化影响下的日本茶道及其建筑茶室的前身是“围室”,在十八帖榻榻米大房间中由屏风隔开用于茶会。后来茶道大师千利休创建了第一个独立茶室。“茶室由其本身、水屋、门廊(待合)以及甬道(露地)组成。正统茶室最多能容纳5人,水屋是清洁准备茶具的地方,待合供客人等候主〔8〕人迎请所用,露地是连接待合和茶室的通道”。禅宗的“无常”思想提倡感悟生命的转瞬即逝,将房屋看做身体暂时的居所,身体本就是荒野中的一栋茅屋,而茶室正是贯穿这一思想的建筑。草顶、泥壁、纸门、不加修饰带有木皮的树干用于茶室的柱、梁、檩、椽,这些朴实无华的材料表达了茶人对于临时居所的诠释。而茶室在室内空间形式上的简洁纯粹是来自于模仿禅院的结果,禅院讲堂中除了佛坛后面的神龛别无他物,佛坛也成了茶室床间(壁龛)的原型,床间中的画轴鲜花也是供陶冶客人之用。茶室中最为考究的构件就是中柱,中柱立于茶室炉角,柱侧上部为袖壁,下部为挑高结构。中柱没有任何人工雕琢,木材在自然生长中呈现的状态被不加修饰的放入茶室。茶室床间中的花瓶也是在其烧制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结果,不管出炉是什么样子,茶人只会接受并赞美它,不会有任何人工的痕迹。正是花瓶的这份质朴,才让茶花变得光彩夺目。茶人的插花同其它的插花艺术有本质的不同,茶人不会刻意扭捏花枝、修剪枝干,使其去象征某些主题。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甄选花朵,剩下的就让花躲自己讲述自身的故事。这些也都凸显出茶人对于茶室装饰的态度,抛弃人的主观设计,让材料、物件自己去展示其内在的美,因为茶室里每一件物品都是有生命的,它们有权利去表达自己。而这也反应了禅宗佛法对其的影响,“茶人常常将“我”放在无限宇宙的一颗沙粒的位置〔4〕上,“我”就是宇宙的一部分,万物与“我”皆为平等”。茶人们用自然有机的茶室诠释了他们对于心中“完美”的表达,有别于平衡对称繁琐奢华的日本古典主义建筑。禅宗影响下的日本茶道艺术更是避免用对称重复去表达完美。所以茶室在装饰上不仅强调自然性,还永远避免重复。茶室陈设所有物品的图案颜色都避免重复,中柱的木材一定会与其它支柱的木材有所不同,黑釉的茶碗不能和黑漆的茶叶罐同时使用,如果使用鲜花就不能使用以鲜花为主题的绘画,甚至如果庭院有积雪,就不能使用白梅作为茶花。茶人们对于陈设装饰的匠心独具总是隐藏在茶室外表的稚拙简素之中,茶人怀揣着“本来无一物”的态度塑造了茶室“空寂”之美。正如黑川纪章先生所说,“空寂是具备华丽和简朴双重意思的审美态度”。茶室的清贫并不是代表一无所有,茶室的古朴也不等同于原始,茶室的陈设也不是破旧粗糙,这些都是茶人们在看尽世间浮华之后寻求9n第四章中国禅宗文化影响下的日本茶道及其建筑向内在精神领域的拓展,也是对由金钱所装潢出来传统美的全盘否定。茶室所呈现的空寂之美正是茶人的精神在物质的羁绊中超脱出来,随着万物而律动的结果,而这种精神也无疑的感染了日本的整个国度。正如冈仓天心在《茶之书》所言,“茶道精神既渗透〔8〕了贵族优雅的闺房,也进入了平民粗糙的茅舍”。10n第五章日本的住居建筑第五章日本的住居建筑5.1日本住居建筑发展日本如今的住居仍然保留了以榻榻米为特色的和室空间,在室内装饰上保留了许多日本传统元素,除了最有特色的榻榻米之外,还有床间、违棚、福司玛门等等。当推开拉门那一刻,仿佛时光进行了穿越。传统与现代一纸之隔却毫不突兀,阳光透过障子纸使整个空间柔和而明亮,让住居空间格外温馨。传统和室与现代的家居空间和谐共生也成为如今日本住居的一大特色。虽然在居住空间装饰上有着鲜明的本民族特点,但作为中华建筑文化圈的一员,日本住居的发展历史中无疑会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同其他民族一样,将洞穴作为住居建筑发展的起点。而后为了寻求食物,离开洞穴的人们便在平地上挖坑,建造起“竖穴式住居”,这种诞生于冰河时代的建筑形式直到绳文时期一直被承袭下来,并在内部功能上逐渐完善,建筑结构逐渐定型,直到9世纪后半期,日本进入了平安时代,这种“竖穴式”的住居建筑才在关东地区农村消失。而在都城所在的畿内地区,由于大陆移民在此定居带来大陆的房屋形式,7世纪上半期已逐渐从竖穴式房屋变为平地式房屋,到8世纪初竖穴式房屋完全消失。这种平地式房屋将檐柱载入地中并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山墙封檐板有了一些装饰,并且在屋脊上安装了装饰用的“竖鱼木”。室内部分由土间(素土地面)和土座(素土地面铺上糠壳,在其上垫上席子)组成,由此形成了一定的高差。土间设有炉灶用于烹调食物,土座作为寝室供人休息。这种生活区域与土间有一定高差的空间构成形式一直是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平民住居的主要形式。土间由于与室外地面等高,作为室内与室外过渡区域是可以穿鞋,而生活区域是不可穿鞋进入。种生活习惯日本人一直延续至今,土间作为换鞋区域演变为日本家居空间中的玄关得以保留。5.2书院造与和室对于喜爱中国文化的日本皇室贵族及掌权的武士阶层来说,他们的府邸也无疑受到了我国文化的影响。首先高殿式的贵族府邸就是受到我国稻作文明影下干阑式建筑风格的影响,在弥生时期,人们认为地板在地面之上才是高贵之人居住形式,而这种想法也11n第五章日本的住居建筑奠定了今后日本统治阶级住居建筑的主要形式。所以可以看到日本上到皇宫,下到贵族府邸,在到后期武士阶级掌权的武家住宅都采用了这种底层架空的干阑式建筑样式。而这其中以书院式建筑及后来受草庵风茶室影响的数寄屋风书院造住宅对如今和风住宅的影响最大。书院造建筑的萌芽产生于武士阶级当权的镰仓和室町时期。由于武士接受了中国南宋时期禅宗的思想,所以在营造府邸时借鉴了禅宗寺院中僧侣们读经文的书房,并简化以前贵族居住的寝殿造建筑的空间格局,精简配屋。寝殿本身划分许多功能区并由障壁及推拉格栅分隔,各方间相互串通没有内廊,这种建筑形式就是主殿造。在这一时期,室内陈设已经逐渐固定化,来自中国的书法绘画的卷轴和瓷器文具成为房间装饰的上品。置物台(壁龛前身)内的墙壁悬挂佛画,花瓶插入鲜花成为会客房间主要特征。置物架用于陈列卷轴茶具等。凸案(后来固定书案形式)设于房间较明亮的走廊一侧。通向寝室的入口门槛抬高,门楣降低,形成“帐台结构”。主殿造随时间发展至16世纪江户时代初期成为书院造,统一了家具及陈设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在一个房间内。房间正面是床间(壁龛)和违棚(置物架),靠阳台走廊一侧是付书院(固定书案),相反一侧是帐台结构(寝室入口),室内柱子均为方柱,围以长押(连接柱子并在柱两旁夹柱而设,用钉子固定的横木),天花板为方格形天花板,天花板与门楣之间设有楣窗,地面铺榻榻米,面向屋外的门有三道槽,一扇透光纸拉门和两扇“舞娘户”(木板门)。后来书院造也受到草庵风茶室的影响形成数寄屋风的书院造住宅。相比传统书院造,数寄屋更加贴近自然、平易近人,少了一份书院造的庄重仪式感。违棚也被赋予了许多变化,柱子效仿茶室多为残留木皮的面皮柱,木材常常涂成黝黑色,障壁画以水墨。数寄屋既继承了书院造的整齐实用,又沿袭了茶室的自然素雅,而这两点也奠定了如今和室美学的基础。在如今的和室中,依然可以看到床间,龛壁上挂有汉子的书法卷轴,卷轴前面或摆放瓷罐或放以插入鲜花的花瓶。床间的旁边仍然是违棚,云架上陈列饰品,下方为地袋,上方为天袋,用以收纳物品。床间与违棚之间的床柱由于受到茶室影响,也讲究木材的纹理和材质,成为协调整个和室风格的重要构件。不管是书院造也好还是数寄屋也罢,追寻源头总会看到中国文化的身影。和室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吸收着中华文化,还一点一滴的积累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形成独属于日本的和式美学。在国际风格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日本民族风格建筑和室内陈设仍然有着强劲的生命力。12n第六章结语第六章结语从神道教神社到佛寺禅院,从茶室建筑到数寄屋风的书院造住宅,中国文化对日本建筑及室内设计的影响无处不在。而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每一次中华文化给日本社会带去的变革都在建筑上留下了印记。中国的稻作文化留下了干阑式的神社建筑还有贵族的高殿宅邸,汉传佛教留下了寺塔古刹、南宋的禅宗文化及茶文化留下了日本独特的草庵风茶室。这些建筑虽然都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但都保留了强烈的民族特色。从这些建筑中可以看到日本对于中华文化的吸取从未满足在模仿照搬这个层面,他们始终找寻那个最恰当的点将中华文化嫁接到自己本民族固有的文化中,然后通过一代代的承袭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在伴随着推土机碾压的现代化进程中,日本的建筑师认识到这些传统建筑及隐藏在这些建筑背后的文化价值。他们将自己对本民族的文化理解沉淀到自己的每一个作品之中,这些由日本设计师塑造的当代建筑,在其现代化材料的表皮之下隐藏着的是日本民族精神的内核。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传统文化复兴的要求也越发强烈。这些优秀的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在给我们带来精神共鸣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现代建筑及室内设计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继承的启发,所以我们应该慢几步、深几度的去沉淀我们自己的中华文化。13n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张十庆.中日古代建筑大木技术的源流与变迁[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04.5-25.〔2〕黑川纪章.共生思想[M].覃丽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6.106-120.〔3〕王勇.日本文化论:解析与重构[J].日本学刊.2007,06.86-98.〔4〕滕军,黄玉梅,张瑜.叙致十九世纪的日本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1.70-85.〔5〕稻叶和也,中山繁信.图说日本住居生活史[M].刘缵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1.38-60.〔6〕丹·克鲁克香克.弗莱彻建筑史[M].郑时龄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05.01.747-777.〔7〕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04.01.150-200.〔8〕刚仓天心,九鬼周造.茶之书·“粹”的构造[M].江川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08.47-51.14n致谢致谢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张长江教授。无论在论文的选题、构思方面,还是在论文的资料收集、论文的研究方法方面,都得到了张老师悉心的指导。您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不仅使我在论文期间获得丰富的专业知识,还使我在三年的专业课学习中受益匪浅。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环艺系其他老师的指点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感谢。最后,向评阅论文的各位专家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15n附录A作品册附录A作品册设计说明本案为日式餐饮空间设计,将原本无锡禅意小镇中的禅修大厅改为日式料理空间。本案设计共分为两层,一层以散席和现场料理制作为主,二层为包间。在设计风格上一楼为现代日式风格,运用现代的装饰材料如水泥,玻璃,金属并通过提炼日式主要元素如:木格,枯山水的样式和纹理及日本传统元素如家纹的点缀形成一个现代日式风格的餐饮空间。餐厅在立面造型上以直线为主,辅以从枯山水提炼的柔美曲线,形成刚柔并济的视觉效果。白色砂石和日式树木的人造景观也烘托了餐厅整体的日式氛围。二层为包间区域,设计风格回到传统日式,和室风格包含了书院式和数寄屋式样。原木的色泽和榻榻米的质感让整体空间散发日式传统氛围。平面图和天花图16n附录A作品册17n附录A作品册18n附录A作品册效果图19n附录A作品册20n附录A作品册21n附录A作品册22n附录A作品册23n附录A作品册2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