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2 发布 |
- 37.5 KB |
- 5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国古代设计价值观在明清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分类号——UDC中文密级学校代码劣蔗程歹大穿学位论文10497英文TheManifestationofChineseAncientDesignValue题目onInteriorDesigninMingandQingDynasties指导教师姓名申请学位级别430070论文提交日期至Q!!生鱼垒旦论文答辩日期!Q!≥生Q§旦答辩委员会主席茎羞霆评阅人型丞。杰羞应2013年04月n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武汉理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名:肛日期:且j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武汉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武汉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经武汉理工大学认可的国家有关机构或论文数据库使用或收录本学位论文,并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研究生(签名):导lJili(签名):名红∈垄勃期:址∥./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每种设计风格的显现和发生,总离不开支撑于其背后的社会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既反映在设计之中,也指导人去评判和审视当时的设计风格、手法和形式。因此,每一种设计类型和设计现象的存在,都折射出一定的社会价值体系以及与之相关形成的设计价值观念。本文对于中国古代设计价值观在明清室内设计中的体现进行了研究,目的就在于从明清室内设计经典样式中,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找到中国古代核心社会价值观——儒家和道家思想在设计中的体现,并分析这套价值体系是怎样作用和引导中国明清的室内设计。具体来看,本研究认为,中国古代核心社会价值观中的儒家思想主要表现为对血缘亲情的强调和对等级、身份、人伦的重视。而道家思想则突出表现为主张“无为”、“自然”和“天人合一”的精神。在本研究第四章,本论文结合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经典设计案例分析了明式家具及故宫等的材料、色彩、工艺、艺匠等各个方面。最后,本研究认为,在中国核心价值理念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明清时期的设计体现出明显的追求对称、尚中、尊卑、有序、和谐与敦厚的设计形态。而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则主要呈现出“师法自然”、“少则得,多则惑”和“贵柔”、“尚曲”的特点。关键词:明清时期室内设计社会价值观儒家道家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Eachdesignstyleoftheshowandtheoccurrenceinvariablysupportitsunderlyingsocialvaluesystem.Thisvalueisreflectedinthedesignofbothsystems,butalsoguidepeopletojudgeandlookatthedesignstyle,techniqueandform.Thus,eachdesigntypeanddesignphenomenon,areareflectionofacertainsocialvaluesystemsandtheassociatedformationofthedesignvalues.Forthispaper,thedesignvaluesofancientChinaintheMingandQinginteriordesignreflectsstudied,thepurposeistheclassicinteriordesignfromtheMingandQingstyles,throughconcretecasesaresummarized,andfindChineseancientcoresocialvalues-ConfucianismandTaoismreflectedinthedesignandanalysisofhowthissystemofvaluesandguidingroleintheinteriordesignoftheMingandQingChina.Specifically,thisstudysuggeststhatChineseancientcoresocialvaluesofConfucianismmainlyfortheemphasisonbloodkinshipandrank,identity,humanrelationsseriously.TheoutstandingperformanceofTaoismisadvocated”doingnothing”,”natural”and”Heaven”spirit.Inthefourthchapterofthisstudy,thispapercombinesthehistoricalbackgroundofM吨andQingDynastiesandclassicdesigncaseanalysisoftheMing-stylefurnitureandtheForbiddenCityandothermaterials,colors,craft,craftsmanandotheraspects.Finally,thisstudysuggeStsthatCOrevaluesinChinaundertheinfluenceofConfucianism,MingandQingDynastiesdesignreflectstheapparentpursuitofsymmetry,yet,thehierarchy,orderly,harmoniousandhonestdesignpatterns.WhileundertheinfluenceofTaoism,M啦andQingDynastiesinteriordesignismainlyshowinga’'Natureit,”atleastgetasmanyconfusion”and”expensivesoft”,”ShangQu”features.Keywords:MingandQingDynastiesInteriorDesignTaoiststheConfucianistsII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l章绪论⋯⋯⋯⋯⋯⋯⋯⋯⋯⋯⋯⋯⋯⋯⋯⋯⋯⋯⋯⋯⋯⋯⋯⋯⋯⋯⋯⋯⋯⋯⋯⋯⋯.11.1研究的现状、问题和范围⋯⋯⋯⋯⋯⋯⋯⋯⋯⋯⋯⋯⋯⋯⋯⋯⋯⋯⋯⋯.1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第2章设计与社会价值观的互动关系研究⋯⋯⋯⋯⋯⋯⋯⋯⋯⋯⋯⋯⋯⋯⋯⋯⋯⋯.72.1设计⋯⋯⋯⋯⋯⋯⋯⋯⋯⋯⋯⋯⋯⋯⋯⋯⋯⋯⋯⋯⋯⋯⋯⋯⋯⋯⋯⋯⋯⋯⋯⋯⋯⋯⋯⋯⋯⋯⋯72.2室内设计⋯⋯⋯⋯⋯⋯⋯⋯⋯⋯⋯⋯⋯⋯⋯⋯⋯⋯⋯⋯⋯⋯⋯⋯⋯⋯⋯.72.3室内设计的三个层次⋯⋯⋯⋯⋯⋯⋯⋯⋯⋯⋯⋯⋯⋯⋯⋯⋯⋯⋯⋯⋯⋯.82.3.1功能层次⋯⋯⋯⋯⋯⋯⋯⋯⋯⋯⋯⋯⋯⋯⋯⋯⋯⋯⋯⋯⋯⋯⋯⋯⋯..82.3.2审美层次⋯⋯⋯⋯⋯⋯⋯⋯⋯⋯⋯⋯⋯⋯⋯⋯⋯⋯⋯⋯⋯⋯⋯⋯⋯..92.3.3伦理和道德的层次⋯⋯⋯⋯⋯⋯⋯⋯⋯⋯⋯⋯⋯⋯⋯⋯⋯⋯⋯⋯⋯..92.4设计的社会属性与功能⋯⋯⋯⋯⋯⋯⋯⋯⋯⋯⋯⋯⋯⋯⋯⋯⋯⋯⋯⋯⋯102.4.1设计的社会属性⋯⋯⋯⋯⋯⋯⋯⋯⋯⋯⋯⋯⋯⋯⋯⋯⋯⋯⋯⋯⋯⋯102.4.2设计的社会功能⋯⋯⋯⋯⋯⋯⋯⋯⋯⋯⋯⋯⋯⋯⋯⋯⋯⋯⋯⋯⋯⋯.122.5基于社会价值观的室内设计批评⋯⋯⋯⋯⋯⋯⋯⋯⋯⋯⋯⋯⋯⋯⋯⋯⋯132.5.1价值、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132.5.2社会价值观对室内设计的导向和评判作用⋯⋯⋯⋯⋯⋯⋯⋯⋯⋯⋯15第3章中国古代核心社会价值观研究⋯⋯⋯⋯⋯⋯⋯⋯⋯⋯⋯⋯⋯⋯⋯⋯⋯⋯⋯⋯.183.1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183.1.1血亲情理⋯⋯⋯⋯⋯⋯⋯⋯⋯⋯⋯⋯⋯⋯⋯⋯⋯⋯⋯⋯⋯⋯⋯⋯⋯183.1.2身份、等级与人伦⋯⋯⋯⋯⋯⋯⋯⋯⋯⋯⋯⋯⋯⋯⋯⋯⋯⋯⋯⋯⋯.193.2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203.2.1“无为”与“自然”⋯⋯⋯⋯⋯⋯⋯⋯⋯⋯⋯⋯⋯⋯⋯⋯⋯⋯⋯⋯⋯⋯一203.2.2天人合一⋯⋯⋯⋯⋯⋯⋯⋯⋯⋯⋯⋯⋯⋯⋯⋯⋯⋯⋯⋯⋯⋯⋯⋯⋯22第4章明清时期室内设计经典案例研究⋯⋯⋯⋯⋯⋯⋯⋯⋯⋯⋯⋯⋯⋯⋯⋯⋯⋯⋯。244.1明清时期室内设计的时代背景分析⋯⋯⋯⋯⋯⋯⋯⋯⋯⋯⋯⋯⋯⋯⋯⋯244.1.1明代——皇权政治空前的强化⋯⋯⋯⋯⋯⋯⋯⋯⋯⋯⋯⋯⋯⋯⋯⋯244.1.2清代前期——强盛的末代封建王朝⋯⋯⋯⋯⋯⋯⋯⋯⋯⋯⋯⋯⋯⋯25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个案研究一:明式家具设计⋯⋯⋯⋯⋯⋯⋯⋯⋯⋯⋯⋯⋯⋯⋯⋯⋯⋯⋯264.2.1明式家具设计语言⋯⋯⋯⋯⋯⋯⋯⋯⋯⋯⋯⋯⋯⋯⋯⋯⋯⋯⋯⋯⋯274.2.2室内空间中明式家具的布局⋯⋯⋯⋯⋯⋯⋯⋯⋯⋯⋯⋯⋯⋯⋯⋯⋯304-3个案研究二:故宫室内设计研究⋯⋯⋯⋯⋯⋯⋯⋯⋯⋯⋯⋯⋯⋯⋯⋯⋯314.3.1清朝室内设计语言⋯北京故宫⋯⋯⋯⋯⋯⋯⋯⋯⋯⋯⋯⋯⋯⋯⋯⋯314.3.2北京故宫建筑中的室内色彩分析⋯⋯⋯⋯⋯⋯⋯⋯⋯⋯⋯⋯⋯⋯..324.3.3北京故宫建筑中的室内陈设分析⋯⋯⋯⋯⋯⋯⋯⋯⋯⋯⋯⋯⋯⋯⋯334.3.4北京故宫建筑中的藻井分析⋯⋯⋯⋯⋯⋯⋯⋯⋯⋯⋯⋯⋯⋯⋯⋯⋯35第5章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对明清室内设计影响研究⋯⋯⋯⋯⋯⋯⋯⋯⋯⋯⋯⋯.375.1儒家价值观对明清室内设计的影响⋯⋯⋯⋯⋯⋯⋯⋯⋯⋯⋯⋯⋯⋯⋯⋯375.1.1对称与尚中⋯⋯⋯⋯⋯⋯⋯⋯⋯⋯⋯⋯⋯⋯⋯⋯⋯⋯⋯⋯⋯⋯⋯⋯..375.1.2尊卑与有序⋯⋯⋯⋯⋯⋯⋯⋯⋯⋯⋯⋯⋯⋯⋯⋯⋯⋯⋯⋯⋯⋯⋯⋯.385.1.3和谐与敦厚⋯⋯⋯⋯⋯⋯⋯⋯⋯⋯⋯⋯⋯⋯⋯⋯⋯⋯⋯⋯⋯⋯⋯⋯.395.2道家价值观对明清室内设计的影响⋯⋯⋯⋯⋯⋯⋯⋯⋯⋯⋯⋯⋯⋯⋯⋯395.2.1师法自然⋯⋯⋯⋯⋯⋯⋯⋯⋯⋯⋯⋯⋯⋯⋯⋯⋯⋯⋯⋯⋯⋯⋯⋯⋯.395.2.2“少则得,多则惑”⋯⋯⋯⋯⋯⋯⋯⋯⋯⋯⋯⋯⋯⋯⋯⋯⋯⋯⋯⋯⋯⋯405.2.3贵柔与尚曲⋯⋯⋯⋯⋯⋯⋯⋯⋯⋯⋯⋯⋯⋯⋯⋯⋯⋯⋯⋯⋯⋯⋯⋯.41第6章结论⋯⋯⋯⋯⋯⋯⋯⋯⋯⋯⋯⋯⋯⋯⋯⋯⋯⋯⋯⋯⋯⋯⋯⋯⋯⋯⋯⋯⋯⋯⋯⋯⋯。43参考文献⋯⋯⋯⋯⋯⋯.鸳《谢..⋯⋯⋯⋯⋯⋯⋯⋯⋯⋯⋯⋯⋯⋯⋯⋯⋯⋯⋯⋯....⋯⋯⋯⋯⋯⋯⋯⋯⋯⋯⋯⋯⋯⋯⋯⋯⋯⋯.48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研究的现状、问题和范围社会学是-I'q应用性十分广泛的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生活、社会交往、社会工作、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等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形成对社会整体认知的一门学科。对于中国当代设计社会学研究,简言之,就是设计社会学的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需求从最初的物理需求上升到心理需求,设计从此走向多元化的时代。目前国内对于此课题的研究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者将中国设计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地考察研究,把握和认知现代设计发展趋势与社会的内在关系。二是学者综合分析中国当代设计和社会关系如何互动?基于“人和社会”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中国当代设计与社会的内在联系。1976年4月,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召开了主题为“为需要设计”(Designforneed)的国际会议,并出版了题为《为需要设计:设计的社会贡献》的论文集,从设计哲学和设计实践层面探讨了设计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大会的召开表明国际设计界已经开始重视设计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设计师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关于设计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设计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问题的探讨,追根溯源都直接受到维克多·帕帕纳克论著的影响。帕帕纳克是活跃于美国非常著名设计师、设计教育家及设计理论家。帕帕纳克的所有著作当中,最具有研究价值的是《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人类生态与社会变革》、《人性化设计》和《绿色律令——建筑和设计当中的生态和伦理》。在中国,关于设计社会学的课题研究的书目主要有章利国教授著的《现代设计社会学》,其中论文集有江洁《设计社会学论纲》、魏洁《设计社会学的出现与发展》、唐林涛《超越功能的意义生成—j‘设计社会学”课程的理论框架》等。对此以上的著作得出的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当代、古代的设计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已经得到了中国众多专家学者和设计师的高度重视。通过许多的调查和研究得出的结论,当前中国对设计与社会价值的研究互动,仅仅只停留在表面上,而对设计与社会价值、伦理价值的交叉研究,缺乏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对于设计社会价值的讨论和研究,众多专家学者习惯把设计的社会价值、设计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师所应负责的社会价值的责任感更加的强烈,讨论时多借重一般设计与社会、伦理的阐释,逃离了实践的语境和实践的经验,缺乏现实的经验、复杂综合的分析与研究内容。关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出现使得许多关于设计社会价值尺度的分析和讨论都显得过于宽阔、过于宽广。对于发掘社会实践中。把握设计社会价值体现帮助不大。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在当下的设计语境中思考设计的社会价值问题时,或者当我们以一定的价值体系去评判中国古代的设计问题时,我们都不能忽视目前所处的社会时代大背景。另外,在外国已经制定出的一些关于设计的社会价值的论述进行深刻的研究思考和讨论,可以作为我们讨论和重点研究相关问题的一个基础或参照基点。相反,中国的政治情况、经济情况和文化上的差异的特点决定了中国设计有众多不同于西方的设计现实情况和现实状态,我们在研究西方现代设计问题的时候,并不是要树立一种标准作为参考,而是要通过西方现代设计价值趋势和内容的研究,总结出西方的设计专家对于设计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思考的过程和研究,把握其中的理想、冲突与现实情况全部呈现出来,进而分析可以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讨论和分析。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物质文明发展的今天,人性化的设计、绿色设计已经是新时代对于整个社会的呼唤。在我们研究中国古代设计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不仅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的弘扬,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具有时代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由最初的物理需求上升到心理需求。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如何融合设计与社会、设计与人、设计与环境的关系?设计社会学作为整合社会思想观念及价值标准的思想给出了具体的导向?将设计的社会价值进行评判。平衡和协调人、社会和环境三者关系的价值标准,探讨研究中国古代设计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问题。评价一个设计作品优劣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考察它是否很好地满足了人类的真正需要,同时还要考察它是否很好地顺应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是否有利于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完善,是否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以及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关系中的各因素制约和评判着设计本身,同时设计活动也必须遵循所处时代下社会价值评判准则,使之真正的成为了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的促进因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素而存在。因此,确立设计活动根本的价值观念,探讨设计活动如何更好的实现其社会属性,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西方许多现代设计案例研究证明,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讲究的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指定的人,往往是具象或者生理价值上的人,摒弃了人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将认识观放入到人和产品中,从他们所处的社会和生活大背景中剥离出来,无法避免地使得设计师远离社会生活的真实形态去改善和创造产品的形式与功能。针对设计领域和设计师而言,社会的背景意义就是设计的环境、背景和土壤。诸如“人类的设计行为是由社会环境和社会所塑造”在社会学领域中的假设一样,“无论是什么时代的艺术价值和设计价值都带有共同的问题、共同的社会界限和社会倾向等同的一个社会生活之中。”在设计史上所有的设计运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并不是设计系统自身的表现,相反,都有整个社会因素和社会属性变迁的“推手”在起着变革作用。社会意识形态在发生改变的同时,设计艺术的服务对象也在随之发生改变,设计观念上必须要有真正的改革和创新。从事建筑理论研究的陈志华教授在其翻译《走向新建筑》一书的译后续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建筑是一种开放性的社会实践,一部完整的建筑史,应该包括两个组成部分,这就是,建筑社会史和建筑本体史。建筑本体是在建筑的社会环境中发展的,社会史是本体史的前提。只有在建筑社会史和建筑本体史都完备的时候,我们对建筑的发展才能有整体的、系统的认识。”1这段话的具体内容讲的是建筑实践和建筑理论研究,可以做一个总结是所有的设计实践中的描述和概述。在现代生活中,社会生活关系中的各个因素决定和制约着设计的精髓和设计师本身的价值。同时,设计活动要遵循设计社会价值的评价准则,使得社会系统能真正确立成为一个学科体系。因此,确定设计价值的根本观念决定着设计的发展,探讨在设计灵越如何更好的实现其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创造出的设计社会价值能更好的确立在设计领域中并且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在评价一个设计作品优劣、好坏的时候,不仅需要考验设计是否符合人类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完善,是否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以及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合乎规律性与合乎目的性的统一是设计造物的原则。设计造物的最终目的是讲究“以人1[法]勒·柯布西埃著,陈志华译,《走向新建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为本”的原则,是为了能够创造出更加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从物理层面过渡到心理层面,进而创建更加理想、和谐的人类生活方式及精神世界。徐千里在《创造与评价的人文尺度》中论述到:“由于设计所服务的对象不是抽象的或单纯生理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特定社会、历史和文化中具体的人、生动的人,因此,创造与评价设计艺术的尺度就必然要包含人的历史、人的文化等相关因素的度量。”2这里设计所服务的“人”,不应该仅指向某个单独的个体,而更应该是“社会的人和人的社会”。创新与评价一个设计作品必须关照到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放在社会学领域中去评价一个设计的优劣,以及社会属性本身的价值,若是在设计评价中没有社会意识与社会价值对设计有足够的探讨,我们必然对设计有不少琢磨不定、主次不分的认识与研究。在中国古代社会各个时期对于设计社会价值的关注是由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决定的,而对于消费时代的评价亦是如此3,设计行为的关注与评判也应该放在更加复杂和重要的社会语境中进行。在中国,通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与变化,社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物质文明的交流也更加发达,人们对于自己所创造出来的社会价值也更加的重要和具体。人类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与高尚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不断走向自我的“物化”。在今天的“市场”里,存在着鲍德里亚所描述的惊人的“视觉丰盛”现象:各种不同造型的同类产品在货架上进行“视觉的狂欢”,各种造型语言在这“视觉的盛宴”上,疯狂的追求和体验,争抢“眼球”的视觉魅力,各种设计符号携带着各种“信息”扑面而来,人们对于徜徉、徘徊、踯躅于此,挑选出可以实现个人“效用和利益最大化”的产品。此外,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且在网络信息化的不断推动下,设计也由物质时代进入了“非物质”时代。但是,面对时代的变化和驱动,我们思考设计本身的时候更多的是停留在经济的层面上,在评论设计的发展时,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往往被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文明所引导和牵制,缺乏具有远见的内容和眼光,以及对于人性化的设计关爱。在此基础上,现代社会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严重,不仅出现了资源环境破坏的问题、生态问题,而且社会贫富差距也有明显的差距。纵观整个设计的发展,大多数设计师都是着眼于个人的经济利益而在不断2徐千里著,《创造与评价的人文尺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3笔者注:消费时代的表现主要是指为顾客对多方位、多层次体验的需求,这种多方位、多层次的消费体验给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现时在营销技巧上流行的品类营销即为这种体验消费的表现之一,但归根结底,这种关于品类的说法还是基于消费群的生活型态,不关注消费群的生活型态,品类营销基本上就会失去起实际意义和市场价值。4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奋斗和努力,却忽略了对于整个社会的思考、人文方面的思考摆放在次要位置,仅仅把设计放在利益的基础上。中国古代士大夫强调社会责任心。正如《大学》所规范的“大学之道”八个步骤,由“内”的五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再到“外”的三步齐家、治国、平天下。社会平安康宁要依赖于每个人的修身,而个人则只有为社会服务,才能实现其人身价值。这是有别于西方学者的人文传统。在《大学》中,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白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即所谓的“大学之道”。通过革除自己的不良的习惯和物欲达到完善自我身心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人身价值观,修习好自我才能影响身边的人,才能进一步管理好家庭和平衡事业,只有大家管理好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一步一步从自我做起,国家才能太平,也就是最高境界平天下。在中国很多的学者更多地是关注人本身,关注的是社会生活现实,关注整个国家社会政治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精神价值:一是人生的义务感,人生意义在于报效国家,先国家后自己;二是历史的责任感,为尽人生义务,不计报酬,甚至不惜牺牲性命;三是具有道德教化的使命感,关心社会道德秩序的维系和社会道德理想的追求;四是具有强烈的政治抱负,关心政治,参与政治,把政治与学术结合起来;五是具有深刻的忧患意识,关心民族的安危,国家的兴亡。在历史上,如孟子所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十分傲慢自负,但他的话也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又如北宋范仲淹说的两旬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张载自述学术宗旨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近思录拾遗》);清代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等等,都是重视社会责任心的典型话语,可以总结来说是历代中国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设计的发展主要是为了增加设计所引导的消费额服务,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品的销售服务,为国家的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性作用。在欲望上人类的需求代替人类真正意义上的价值需求的时候,人们的消费将变成浪费。设计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在设计领域中与社会意识形态的互动联系相互交流、设计应该遵循怎样的一种价值标准与尺度、消费社会设计师的责任等问题成为我们设计领域中,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必须在设计领域中树立一个规范设计行为的标准与尺度,要使的所有的设计内容都能够满足社会的所有群体及个人的需要很困难,但是我们对于这一课题的讨论的增多,至少可以使所有与设计这项事业相关的人意识到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了解到如何才能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设计与社会价值观的互动关系研究2.1设计随着社会上设计实践的活跃,可以找到的设计理论的书刊与日俱增,几乎每本书都有一个关于设计的定义。这里笔者无意于收罗所有关于设计定义的词条,也无意于从词源的角度去追溯设计定义的由来,仅从为方便本篇论文讨论的需要出发,对本论文所使用的设计定义进行一个界定。“设计是一个大的概念。如果我们一定要追溯它的起源,我想,那些生活在远古的先人们,当他们活着他们当中的某一个人,用一块石头砸向另一块石头以便打造出有某种功能的工具时,设计就在这一瞬间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我的意思是说,设计其实就是人们把自己的意志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创造人类文明的一种广泛的活动。或者用更为简单的话来说:设计是一种文明。”(尹定邦)4著名设计史论研究学者王受之教授在其《世界现代设计史》开篇也鲜明的提到:“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1.计划、构思的形成;2.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用视觉的方式表达出来:(关于这一点本文笔者有所保留,视觉传达的方式只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并非全部方式。’)3.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5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在很多层面上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并且有了十足的进步。什么是好的设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归根到底,可以总结为三个层次:本能的设计、行为的设计、反思的设计。2.2室内设计4尹定邦,《白马设计学丛书》总序,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5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般认为,最早的室内设计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蛰蚊蛇",“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一使王天下。号日有巢氏。”从这两段文字记载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先民为了躲避自然界的风霜雨雪和虫蛇猛兽,在掌握了对木材的使用方法时即开始了建筑营造及相关的设计设计。而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更是被誉为中国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领域的第一人。室内设计作为-17独立的学科专业则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ASID)的成立,标志着室内设计专业的最终兴起,“室内设计师”这一职业称谓也随之开始出现。而在我国,室内设计专业诞生于1957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的室内装饰系。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发展为-f-j枝叶繁茂的新兴学科。从定义上来看,“室内设计是以建筑物为基础,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物质手段、技术手段及审美原理,创造安全、舒适、合理、赏心悦目的空间环境,以满足使用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6或者说,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如果结合不同的建筑类型来看,室内设计可分为:公共建筑的室内设计,包括文教建筑物、医院建筑、体育建筑、商业建筑、展览建筑、办公建筑、娱乐建筑、交通建筑等;住宅建筑的室内设计,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民居室内设计;除此之外,还有农业建筑室内设计。工业建筑室内设计等等。而从构成要素来看,室内设计则涉及到建筑物室内的空间、色彩、线条、功能、照明,乃至建筑物中的墙、门窗、材质、电器、家具、灯光、装饰品等等要素。2.3室内设计的三个层次2.3.1功能层次设计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最终都须以完成某种功能为目的才能实现其价值。李砚祖先生就曾说:“功能作为使用价值,是产品之所作为有用物而存在的6王佩环.《中国古代室内设计风格变迁》【D1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1.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最根本的属性,有用性即功能是第一位的。”7功能实用是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构筑起了一个物质化的世界。设计物正是因为在功能上具有使用价值才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在远古时代,作为刀具的石器要足够锋利,能迅速切割动物的毛皮帮助人类解决果腹之需;作为砍砸器的石器要便于手持把握,并要有足够的重量来顺利砸开硬物。设计物的功能属性和使用价值最直接的关系到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在室内设计中,设计的首要目的即在于为人们的生存与活动创造一个理想的场所。因此,使内部环境舒适化与科学化,才能充分满足使用功能。设计师应当充分的考虑到使用者的生活方式、工作性质、陈设布局即各个功能单元之间的关联。除了提供一个适合人们衣食住行的空间,还要考虑到厨房、卫生间的施工质量、以及相关的漏水、节水、维护等问题。2.3.2审美层次设计审美的实质其实是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对合目的性的统一,它包含了功能美与形式美两个部分。从功能美的角度来看,设计中的审美并不是一个与功能和实用价值完全无关的东西。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格罗佩斯就曾认为:符合目的就等于美。实际上,人类在长期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审美感官,而如果一件物品具有好的功能,那么功能所表现出的特殊造型也会逐步演化为一种美的形式。而当一件物品在功能上具有实用性时,它也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给人带来审美上的享受,并最终转化为设计对象的“合规律性”和“功能美”。而另一方面,设计对象本身的材料、结构、造型也能展现出“形式美”。例如: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设计师通过大胆的运用水泥表面、木材质地、以及铝合金、钢铁等金属板材、复合板材、人造石,马赛克等饰面。有意的营造出素材的肌理效果,并通过精密的打磨和合理的搭配创造新的形式美感,最终诉诸于人们的审美心理。以形式美为目的的设计创意不仅要求设计师掌握节奏、韵律、尺度、均衡等形式美法则,同时也要求设计师对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文化背景、社会风尚等有所了解认识。2.3.3伦理和道德的层次7李砚祖.《论设计美学中的“三美”》[J1.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1):62.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设计作为一项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反映了人、物、自然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而设计伦理作为设计学在21世纪研究的新方向,恰恰满足了现代设计处理综合设计关系问题的需要。作为设计和造物的道德哲学,设计伦理在表层上涉及以人为本、环境与发展诸问题;在深层上,其表述设计意志的合理性、人作为目的自身的无限价值与设计价值以及设计的自律问题。8在设计中所确定的思想观念、文化价值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中国古典园林中讲究的是“天人合一”的意境便是道家审美思想和伦理道德的体现。中国古典园林中,以江南私家园林~苏州园林为代表,苏州园林中五处最精华的景点风别是: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留园、网狮园。苏州园林的整体设计境界都是对于环境的一个积极回应。将设计重点放在人与生态环境协调和谐的设计,成为当今时代的最直接的呼唤,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价值在景观及室内设计中最直观的体现。2.4设计的社会属性与功能2.4.1设计的社会属性设计是面向社会的创造性活动,是针对人和社会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因此,设计同时也在生活场域中折射出社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社会性是设计的本质属性之一。一方面、设计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价值,为社会中的组织和人提供了最具前瞻性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另一方面、设计紧密跟随着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设计师通过分析社会问题的来源与发展,发掘社会变化中所蕴含的趋势,为社会问题的具体内容提供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巴巴纳克认为:“设计师应该对所有的产品负责,因此也就应该对目前我们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设计师不仅要对设计负责,还要对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而负责。”9由此不难看出,设计对社会有着直接的影响。设计师在设计的同时,不仅要考虑经济利益同时还要具有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大众服务,讲究“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为社会和时代的需求而设计。设计只有站在社会学的角度上,为社会的设计才能够最终成为优秀的设计、好8李砚祖。《从功利到伦理——设计艺术的境界与哲学之道》[J3.文艺研究,2005(10):100。109.9VictorPapanek,DesignfortheRealWorld:HumanEcologyandSocialChange《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人类生态与社会变革》,NewYork,1971,London,1972,1985,Chicago,1985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设计。设计师在满足社会性需求时还需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经济性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和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等;社会性要素包括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中的福利等;环境要素则包括生产过程中材料选择、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将这些所有因素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同时也加大了设计社会属性的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巴巴纳克曾将弱势群体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民众纳入设计对象的服务范围,同时也将社会和环境问题作为设计关注的对象。他提出:设计师的职责不再仅限于为大众提供功能的设计、装饰的设计和促进消费的设计,而是应当将设计思维扩大到关注全社会人类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层面,为协调人类与环境、与地球的关系,解决人类面对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持续不断的努力,并最终为寻求环境管理资源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找到的新方法。设计的社会属性体现了人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设计与社会建立联系,发生互动的关系。设计的社会属性要求要求设计以解决社会性需求为目标,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根本问题。社会性需求应该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总和,设计的社会属性是以解决社会性需求为目标的设计,这些需求包括发达国家保护环境和资源的需求,发展中国家主要是解决人口、温饱、发展的需要,以及各国老、弱、残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具体应该包括:注重废旧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开发新的可重复利用的能源;环保节能的公共交通体系;减少不必要的产品包装;为第三世界国家开发廉价的医疗设备;针对弱势人群的设计等。总的来看,以解决社会问题,以社会利益、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设计主要概念以下几个领域:弱势群体:设计能够消除种族、年龄、性别、阶级歧视,例如专为老年人设计开发产品和为老年人设计公寓服务,为少数民族规划符合民族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居住环境等,体现了社会责任。生态:推广绿色产品和绿色设计理念,推广环保包装,设计减少污染和降低产品对环境的污染,解决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政府:设计帮助政府部门提高效率,设计能解决民生问题,贫穷问题、交通问题、性别平等和社会歧视问题。公平贸易:设计介入产品开发的投资、制造和流通领域,促进经济体制的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发展。经济政策:设计能提升经济政策的可持续性。教育:设计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可以创造无障碍的学习环境,产品设计师可以为贫穷人口开发学习教育设备。健康:设计能提高专为弱势群体的医疗服务,开发医疗器械和为弱势群体设计的保护装置等。犯罪:设计能减少犯罪的机率,减轻犯罪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2.4.2设计的社会功能“历史的设计是设计的历史”,美国建筑师、平面设计师和展示设计师伊凡·切尔迈耶夫这旬名言揭示了设计与社会与世俱进的密切关系。对其丰富的内在涵义,可以做如下阐述:设计始终受到发展着的社会的推动和制约;设计本身有其发展过程,同时又折射出社会发展的轨迹和影响社会发展。两者密切联系的另一方面,即设计对于社会的反作用,就是设计的社会功能。10设计的社会功能主要有哪些?1.改造功能。改造功能是设计最需要彰显和表现的功能。许多的设计专家和设计师的努力下,研究并总结出设计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还必须做到影响公众的思想观念,进而作用于他们改造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人们在使用什么样的设计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品质。研究指出:“设计不仅是对产品本身和环境保护的设计,也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的设计,对美好未来的设计”。11或者说,人们在选择一种设计时,也潜移默化的选择了属于自己的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设计也不仅是对物品功能和装饰的设计,更是引导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改变的设计,是直接诉诸于人们社会生活形态、社会组织形态的设计。有鉴于此,我们在肯定设计反映社会的同时,承认社会有时也反映设计。2.认识功能。设计师在现实生活以其特有的方式满足社会公众认识世界的需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反映和掌握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所涉及的主要生活方面的内容与价值。在任何设计产品中,都会将设计师的理想设计理念渗入到设计师自己的作品中。虽然说是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于相应的社会需求为基础,却其实也是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观察和认识表达出来,并在不同程度上积极”转引自[美]梅格斯《二十一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柴常佩译,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第1页“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53页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影响公众对世界、社会的认识,引导社会大众对于世界和社会的认识。例如:通常我们将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通常比喻为“理性主义”设计的时候,在根本上我们已经理解到了设计的认识论,之所以将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比喻为“理性主义”从根本上讲,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对象都是以大众为服务对象,并且设计的造型都是以几何型造型和直线为主,给人一种单调、理性、冷漠的感觉。3.交流功能。社会相互交流的功能也可以称之为相互沟通的功能。在设计领域中,设计的创作行为和设计的再消费行为总结为整个社会发展的接触过程,在社会大众与整个国民的某些共同经济利益和某些概念内容的部分形象物质化和整体造型的意象和比喻化,在一定时空和空间环境中传递社会公众乃至整个人类的共同需要、欲望、兴趣、情感和用户生活体验,能够促进社会大众更加紧密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亲近。在设计活动中,最先考虑的是设计的服务对象是谁?设计的服务对象巨鼎了社会交流的本质,是如何基于经济和精神上的交流。沟通感受、沟通信息是平等意识使更广泛密切的社会交流成为可能。设计中拥有自己的信息交流符号体系及其规律。4.悦心功能。悦心功能讲究的是“喜悦原则”,人有喜悦地生活的需要,快乐地生活的需要,有趣地生活的需要。在设计领域同样也是如此,设计应该从最基本的出发满足人的物理需求是基础,最主要的是能够让人感到生理上舒适并且得到价值上的体现,在心理上心情能够愉悦并且身心舒展、赏心悦目的效果。消费者在面对设计内容时,形式能够和谐一致、信息量的把握能够有序的组合起来,对于设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参与创造、求知的欲望得到满足和体现,并且能够与杰出设计师和设计专家产生共鸣,才能得到最后赏心悦目的效果。2.5基于社会价值观的室内设计批评2.5.1价值、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对于什么是价值,学术界长久以来~直存在这不同的观点。价值“实体说”认为,价值是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相联系的,其存在即在于其所依附的事物本身,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如衣服的价值就在于衣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服本身,工具的价值就是工具本身。而价值的属性说则认为,价值是客观事物所具备的某些属性。“价值并不是客体事物本身,不是独立实体,而是客体所固有的某些属性。”12同时,价值的理念说则把价值看作是一种主观性的现象,认为价值与人的心理、态度、判断、评价密切联系。因此,对于价值的起源又可以解释为来源于人的欲望、兴趣、情感和意向。或者说,这种观点是根据人对客观对象的感受及评价来界定价值的。然而,实际上,价值的存在即离不开主体也离不开客体,它是人和客观事物之间关联的体现,属于一种关系的范畴。对此,马克思即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待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3它是“人在把成为满足他们需要的资料的外界物⋯⋯进行估价,赋予它们以价值或使它们具有价值属性。’’14同时,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起决定性的作用。当人的主体实践涉及到与价值发送相关联的活动,客观事物与人的价值关系便映射入人的主体意识当中,形成一定的价值意识。并且,这种价值意识将进一步发展为价值观念。因此,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意义或价值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深层的认识,是人们关于价值判断标准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价值信念、价值理想的观念系统。15或者说,整个价值观念系统就是建筑在主体需要系统基础之上的、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反思并整合而形成的观念系统,它综合了主体的需要和期望。16一般认为,价值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价值观是人的需求及理想的一种反映形式,它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指导着人的心理动机和社会行为;其次、价值观具有可变形,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价值观会随着人的外界环境改变而发送变革,具有可变性和发展性;再次、个体价值观需要得到社会系统的认同,也就是说,个体的价值观会和环境、以及环境中的其他社会个体发生互动关联。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当个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和对立时,个体价值观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改变。最后,社会价值观是人们意识深处的“社会行为准则”,它表现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纲常",并与一个社会的客观发展水平、地域文化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认为,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实际上是它的思想文化、意识形12李德顺.《价值新论》【M1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66.”《马克思思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卷,406页14《马克思思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卷,409页”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716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31.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态的核心内容。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中个体及群体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和生存形态,并使得该社会系统能以此为核心得以运转。社会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同时,根据社会价值观的作用和影响力,社会价值观又往往可以分为“核心价值观”和“非核心价值观”。2.5.2社会价值观对室内设计的导向和评判作用设计批评又被成为设计评价或设计评判,是指对设计作品为中心的一切设计现象、设计问题和设计师所做的理智的分析、思考、评价和总结。设计批评通过口头、书面方式表达出来,着重解读设计产品的实用、审美及伦理价值,指出其高下优劣。因此,设计批评是作为-f-j系统性和理论深度的学科。设计批评对设计发展的现状做出评价,同时也对未来的设计发展形成直接的引导作用。当然,任何设计批评都会有多元标准,不可能完全统一,设计批评也不例外。一定时代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群体、集团的人们鉴别、评价产品质量高低优劣、设计创造成败得失和设计现象意义价值所依据的准则,便是设计批评标准。它是客观存在的,但有自觉和不自觉之分,在自觉的情况下又有高低之别。一般说来,消费者的设计批评自觉意识不强,而对专业设计批评家有必要提出根据社会实际生活情况不断提高批评标准,以便引导积极消费的要求。设计批评标准的动态特征表现在:它衡量的是繁杂多样、无法胜数而又不断变化的设计现象;它不是抽象不变的而是既有概括的原则性的依据,又是具体而灵活的;它被运用在从表层分析到深层概括的设计批评过程中。各色各样的设计批评都应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结论。以设计批评的根本目的出发来看和确定批评标准,就应当强调社会的设计批评同时对公众的批评家自己的评价标准负责,并将基于社会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标准结合起来。特别是在诸如城市规划建设、重大设计项目、设计流行思潮等的批评方面,这种强调就更有必要。社会需要紧跟时代,立足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客观、深入、前瞻性的设计批评。诚如前述,社会可以理解为由于共同物质生产活动基础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们的总体。它由生产力发展一定状况下的生产关系基础上人们各种依存关系总合而成,并表现出人和自然环境以及人和人之间的有机结合。马克思指出:“应当避免重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因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用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形式和确证。”"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这些交互作用体现为纷繁复杂的诸多关系形态,例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加之社会有其人口构成、历史文脉、文明程度、科技水平等构成因素,因而社会乃是~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的综合体。设计师或设计群体便是在这样一个综合体中展开其各种设计活动的。归根结底,设计来源于生活,又反馈于生活,设计师和设计专家也常常乐意把自己说成“生活方式的创造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离不开设计的发展。室内设计的宏观方面涉及到城市规划并且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规划。社会价值观对室内设计的引导和评判作用是基于两个方面发挥其效应的:首先,社会价值观通过引导消费、直接影响设计发展。社会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对人们的生活观念、消费观念产生影响。并通过消费过程对设计作品形成判断、评价及筛选的机制。因此,这一过程又往往表现为社会价值观影响市场的价值判断、进而引导设计师设计行为的过程。在整个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任何形式的设计批评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设计的发展。所谓设计批评往往是与市场营销的内容有关的对设计能够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性的影响。诸如: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首先在美国以后也少量在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出现的金属玻璃幕墙材料技术,在当时成为设计批评所关注的重点,同时在商业化的发展氛围下,在世界范围内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正如赛维所转引的一种看法:“当前既缺乏能宣传报道优秀建筑的适当方法,也缺乏能制止修建可厌的建筑的有效措施。”18要让真正的设计批评不再缺席,该做的工作还有许多。而另一方面,设计师对市场消费行为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具有引导作用。在一定社会价值体系的作用下,设计师通过设计作品反映特定的社会价值取向,进而通过设计的普及推广过程引导市场消费行为、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的改变。当然,设计师面向社会公众的设计批评其实都是一次对于设计理论和设计史论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这些内容对于设计和设计师都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可以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设计领域中,设计批评都可以引导和促进社会公众对设计”[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2-123页”[意]布鲁诺·赛维《建筑空间论一如何品评建筑》,张似赞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产品本身等的情感、设计兴趣和设计理念。在一定的条件下,设计批评能促成社会公众舆论“场”,即以特定设计产品为中心有一定氛围强度和精神引力的公众言论存在的空间范围,其中设计产品既是现实的物质消费对象,又是社会的文化现象和精神评价对象。因此,可以说,社会价值观和设计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设计往往是社会价值观、尤其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反映。这使得设计作品成为社会价值观念的有形载体。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中,设计要以社会价值观为出发点和基础风向标。设计作品作为社会价值观的呈现方式,也间接助推社会价值观的普及发展。而站在社会价值观的角度来进行设计研究与设计批评,也必然会成为设计社会学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中国古代核心社会价值观研究3.1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3.1.1血亲情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保持着以直觉和经验为主要判断依据的主要特征。这和西方哲学对“理性”、“逻辑思维"的强调明显不同。实际上,“理性”代表着运用概念、范畴来进行判断、推理、演绎的思维能力。而中国古代哲学则截然相反,比较强调依靠内向思维和经验积累来进行顿悟和体会。并认为对真理的掌握有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儒家思想也一样。儒家哲学在探究真理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对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进行深入的探究,也没有将客观对象分解为不同层次的部分或范畴进行更明晰的认识和表达,因此,儒家哲学所谓的“理’’主要是以“情"的安适性为基础的“合情即合理”。而所谓的“大理"和“大情”也就具有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更进一步来看,在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宗族为本位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哲学特别关注于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的人伦关系。《孟子》日:“人之有道也,饱食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19从这句话不难看出,孟子所谓人伦即是人的五种社会关系。而属于“私德”范畴的宗法家族关系,从本质上即构成了儒家哲学中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正因如此,血缘亲情构成了儒家确立宗法伦理规范的主要依据,也是儒家所倡导的一切人伦道德行为的最本质的基础。此外,孔子还将“仁”作为其确立的伦理体系的最高范畴。在此影响下,朱熹认为:“仁义礼智之理具焉,动处便是情。”王阳明提出:“七情顺其自然而流行,皆是良知之用。”这些都体现出以“情”为尚、以“情”为理的共同倾向。并且,也恰恰是在这种情理精神的主导下,孟子明确的提出:“乃若有情,则可以为善矣。”儒家极大的凸显了包括仁、义、忠、孝、慈在内的各种道德规范,19孟子.《孟子·滕文公上》【M】方勇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205.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其中,“孝”和“慈”是儒家伦理维护血缘亲情伦理关系的最根本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其中,“孝”是子女晚辈对父母长辈而言的,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道的根本所在。孔子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0墨子所谓“孝,利亲也,以亲相爱”,“父子不慈孝,天下之害也”。都是对以“孝”为核心的道德伦理的论述。具体而言,儒家的所说的“孝”不仅包括子女晚辈对父母长辈的供养,更包括言行举止中对父母精神的关爱以及情感层面的亲近和尊重。对此,孔子曾提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而“慈”则是针对父母长辈对子女晚辈而言的。“夫为人父者,必怀慈仁之爱,以畜养其子。抚循饮食,以其全身。及其有识也,必严居正言,以先导之。及其未发也,授明师以成其技。十九见志,请宾冠之,足以成其德。血脉澄静,聘内以定之,信承亲授,无有所疑。冠子不譬,髦子不答,听其微谏,无令忧之。此为人父之道也。”22从这不难看出,儒家认为所谓慈爱,不仅在于对子女晚辈的赡养,更在于“教育”。因此,综上所述,儒家思想以特殊的血缘亲情作为其整个道德伦理体系的根本基础。对血缘亲情的重视,可以认为,儒家价值体系也是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情伦"价值体系。3.1.2身份、等级与人伦实际上,孔子所倡导的仁爱学说是氏族社会血缘亲情之爱的反映。氏族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为主要人际纽带的。那么,血缘亲情之爱也自然而然的很容易成为氏族内维系道德伦理、人际关系的基础。孔子所提出的“仁爱”精神其实间接的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而进入封建社会后,依靠血缘、亲情为核心纽带而建立起的社会关系仍普遍存在,且血缘、亲情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尽管其已和氏族社会有所差异,但仍在很大程度上与孔子的“仁爱"理念相契合。因此,以“仁”为核心范畴,以“孝"和“慈"为根本,儒家学说把仁爱理念由近及远、由亲及疏进行层层推演,使“仁爱"精神成为处理社会中各种关系一般化的道德规20《论语·学而》21《论语·为政》22《韩诗外传》(卷七)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范。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延的过程中,由于儒家对现实秩序的重视和肯定,最初的“仁爱”不可避免的带上了“具有差异化的爱的等级特征’’。这一方面促成了传统儒家伦理体系形成了上下尊卑、内外亲疏、高低贵贱,男女长幼等等不可跨越的等级与鸿沟,另一方面也为“家天下”的思维模式、统治模式奠定了基础。深入到具体的人际关系当中,如果说“仁爱”是儒家价值体系的内在动因和出发点,那么,“礼”则是“仁爱”价值观念的外化和显现,是更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的具体道德模式。对于“礼",儒家学说做过非常深入全面的探究,并构建出一个庞大、完整的学说体系。《礼记·礼运》中提到:“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可见,礼的目的是治人情、修人义,而其主旨则是“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而如果将“礼”推演到社会关系的各个层面,那么,“礼”还能起到“教俗正俗”、决“分争辩讼”、定“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亲“宦学事师”等等诸多作用。此外,如果说孔孟以“让”释礼,着重点在于强调以义务、本分为基础的礼的功用。那么,荀子后来以“分"释礼,则为“礼"注入了权利的内涵,赋予了法理的新义。《苟子·大略》中即提到:“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残者惠焉。”而《苟子·性恶》中更是记载到:“礼义生而制法度”。这就非常鲜明的道出了“法”生于“礼义”的意义。实际上,不论是氏族社会、奴隶社会还是之后的封建社会,由血缘和宗法制所规定的等级制度势必促使政治、伦理道德及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纠结在一起。儒家所倡导的有等级的“仁爱"、“礼制”及政治领域的“法理”互为补充。其中,“仁爱”、“礼制"主张标明身份、阶层、等级、特权及相应人际关系中的义务性的道德规范。这也构成了国家法律所认同的核心内容。而政治制度所维护的等级名分,又势必通过伦理价值体系,尤其是以“仁爱”和“礼制"所确立的社会信仰、习俗在人们的思想行为中进一步加以确认、巩固。在此意义上,儒家价值体系中的“礼”即是中国的古代身份制度的体现和折射。3.2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3.2.1“无为”与“自然”20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道”作为道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和核心内容,其所指的含义是顺应自然而无为而治。实际上,道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即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地万物的本质规律,而道家所倡导的“自然’’既是掌握并顺应这一规律,从而最终引导事物走向其应当发展的方向。道家的价值观念反对人主观随意的改变事物的本质,并认为这样做会对事物本身带来伤害。老子提出:“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换句话说,自然是道的本性,天地万物因其自然之本性而生成、运行和显现,天地之所以能永恒而长久,其玄妙之处便在于它不刻意、不做作的去自营和改变。庄子在《庄子·马蹄》中则提到过:“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龅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日:‘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阜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煲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而在另一个《鲁侯养鸟》的故事中,庄子则写道:“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鸟也,非以鸟养鸟也。”其实,在这两则寓言中,庄子讽刺的便是伯乐和鲁候这类的人,他们不顾事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对事物强加改变,自以为在哺育、治理和改良,而实质上对事物不但无益反而造成伤害和破坏的做法。那么,如何去处理人在实践中和自然天道之间的关系昵?对此,道家提出了另一个和“天道自然”对应的处世原则——“无为”。老子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2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24“为无为,则无不治”25这里所说的“无为",当然并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或放任自流,而是说不强作妄为,也就是让人们的实践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然法则,因势利导的达成“善为”的目标。对此,老子提出:“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26庄子提出:“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在庄子眼中,天道始终是首要的,是事物发展的最佳状态。而“人道”则与处于从属地位,如果妄加实践,则结果往往是使人“所累"。因此,从本质上来看,道家的价值观念认为,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外在环21》章四》》一十章章十六二三五●子子子子老老老老《《《《∞M”拍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境,尤其需要掌握事物的内在本性和事物转化的必要条件,并调整人类自己的行为,采取顺应自然、依循万物天真的状态和可能的趋向,不强加干预,不违背自然的本性,不勉强行事,才有可能让人们的实践活动达到“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预期理想效果。3.2.2天人合一从“崇尚自然"和“无为而为”的观念出发,道家的宇宙观是将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并视之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老子哲学中,“道”即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基础,是宇宙中一切自然事物的根本法则,同时,人也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或者说,人也是“道"中的一部分。《老子·二十五章》中提N-“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换句话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在老子的逻辑中,人与天地万物是同宗同源的。既然人与天地万物均为道的产物,那两者的地位也是平等的,人也就没有凌驾主宰自然的理由,而应“师法自然”,“顺应自然”,“应辅万物之自然而不妄为"。这实际上也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早的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以老子的思想为基础,庄子继承并发扬了“天人合一”的道家理念。他提出:“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27‘‘天道”是宇宙自然之规律,而“人道”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处理社会问题以及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天人合一”即“人道”与“天道”必须具有同一性。天和人作为一个整体,二者只有在和谐中才能求得长期共存。此外,庄子还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28,“天与人不相胜也”29在《庄子·列御寇》中,曾记载过这样一则庄子与弟子的对话:“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日:‘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日:‘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日:‘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这里所说的是,庄子临死之前,弟子们打算对其进行厚葬。而庄子却说:“我把天地当作棺27《庄子·有宥》28《庄子·齐物论》29《庄子·大宗师》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椁,把日月当作连璧,把星辰当作珠玑,万物都将成为我的陪葬。难道这还不够吗?”弟子说:“我们担忧鸦雀鹰鹫啄食先生的遗体。”庄子答道:“弃尸地面将会被鸦雀鹰鹫吃掉,深埋地下将会被蚂蚁昆虫吃掉,把原本给老鹰吃的交给蚂蚁,你们怎么这么偏心呢!"从这段对话不难看出,庄子完全将自己置身于天地万物之间,其人生观也完全符合道家强调人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明清时期室内设计经典案例研究4.1明清时期室内设计的时代背景分析4.1.1明代——皇权政治空前的强化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由汉人建立起来的最后一个王朝。从1368年起到1644年,专制皇权的强化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朱元璋为了强化皇权,废除自秦汉以来确立的宰相制,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六,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为控制军队,将军权与行政权分开,将领没有调兵权,只负责管理和训练,调兵权直接属于皇帝。这样,皇帝总揽军政大权。为巩固皇权,朱元璋大搞特务政治,监督官员,使得皇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进入明中期后,皇帝不理朝政、吏治破坏,朝中党争不断,财政危机。东南沿海倭寇严重,北部地区,蒙古扰边。面对明中叶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万年历间的张居正主持了以“一条鞭法”的赋役制度改革为中心的全面改革,史称“万历新政”。明朝的社会经济到万历中期后,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帮的出现。白银的普遍使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江南地区的某些手工业部门中萌芽。在江南五府地区,特别是在苏州城内和它属的某些城镇里,有很多以织绢为生的机户。这些机户大多数都是小商品生产者,有的从事家庭的手工业,自己劳动,妻子儿女作帮工。有的也雇佣两三个工人,开设了小作坊。但是由于手工业工具和技术的不断提高,丝织品市场的日益扩大,在这些机户之间已有明显的分化,有的人已经成为拥有织机二十余张或四十余张,雇佣人工数十人的手工作坊主或手工工场场主。这些作坊主最初都“以机杼起家致富”,他们各“富至数万金”,甚至有的到百万金。而只所以称上述现象为“资本主义萌芽”主要有三点原因:一,商品小生产者的出现,实为最早的资本家的产生;二,有了一批专门出卖劳动力的人;三,这些出卖劳动力的人有人身自由,靠工资吃饭,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同时,早期的“西学东渐”也发生在明末清初之际。这里的西学即包括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也包括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实际上,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24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16世纪到18世纪为止,前后延续了约两个世纪,直至康熙时期被停止。据统计,崇祯九年(1636年)中国信教者已经达到了38200人。明朝一些著名的人物如徐光启、李之藻和一些宫中太监都信奉了基督教。东渐之西学是中西文化开始较全面的交流,亦发生了中西文化第一次冲突。而这又是同当时整个世晃历史的大背景有关的,特别是哥伦布等人航海成功之后,西方文明大量地向世界各地传播。在此过程中,西方的传教士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以上帝的名义,将西方文明的火种撒向各大洲。中国人口众多,幅员广大,自然是他们传教的重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西洋学术的引进,西洋学术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士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打量自己的传统文化。然而,虽然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朱熹理学强调精神实体的“理”,视三纲五常为天经地义的天理,人们的视听言动必须符合儒家规范。这样一种哲学无疑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一种钳制,或者说,在精神生活领域,人们的主体性是很难得以体现的。尽管朱熹的学说在系统提出来的时候,就遭到了陆九渊等人的激烈批评,但仍被历代王朝奉为思想正统。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他们强调德性主体的心性体验,强调百姓日用无不符合理的原则,从哲学的根本问题上将理学普及化世俗化。同时,宋明理学也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4.1.2清代前期——强盛的末代封建王朝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全国性王朝。从1644年清兵入关、定都北京到1912年溥仪退位为止,统治中国260余年。期间因爆发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而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以此为界,清朝共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清朝的政治体制,基本沿袭明朝。但其皇权的强化,毫不逊于明朝。南书房、军机处的设置,议政王大臣权力逐渐被削弱以至取消,使清朝的皇帝将国家的军政大权逐渐控制在自己手里。内阁逐渐成为具体的办事结构。平定三藩之乱的统一战争,解除了地方武装对皇权的威胁,划定了地方建制。清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稳定时期。康乾时期,抵抗东北地区沙皇俄国入侵战争的胜利以及《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版图得以巩固;雍正时期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工作,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平定国内各地区少数民族首领的叛乱,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管理,巩固、扩大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局面。康乾时期是清王朝的鼎盛时期。在经济上,康乾实行更名田、奖励垦荒、停止圈地的政策,扩大了耕地面积,人口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增加了劳动力。这些都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摊丁入亩”赋役制度的实施,一方面减轻了一般百姓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依赖性逐渐减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国家税收、统治秩序的稳定。康熙、乾隆时期频繁的、大规模地赈灾活动,从另一方面证实了清王朝财政的富裕,国力的强盛。所有这些,都显示出了清王朝达到了他的极盛时期。但盛极必衰,盛世的背后,也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清朝开始走下坡路。1840年,当外来的大炮轰击中国大门时,大清王朝的抵抗是那样懦弱无力,多次应战均以失败告终。清代的思想、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实际上,清统治者入关以后,便意识仅仅是凭借满清贵族的力量是很难统治全国的,所以采取笼络汉族士大夫的方法维持其统治。他们仍然重用明朝旧臣,只要愿意归顺清政府,都可官复原职。清政府的机构设置和官员配置,既重用汉人又排斥汉人,是出于慎重考虑的,或者说是其统治术之一。一方面,它把满族人置于特权地位,实则是以满压汉,体现的是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但另一方面,清政府利用汉人管理朝政,又可牵制满族贵族。也就是说,用汉人做官,皇帝更为放心。他们不仅对皇帝负责,肯卖力,而且可以牵制满人。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满汉同僚同级别,还可相互监督,使任何一方都不大可能做出不利朝廷的事情出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同历史上任何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一样,清政府可以歧视、压迫甚至屠杀汉人,但却不能轻视中国的儒家思想。确切说,儒家思想可以帮助他们实行专制主义的统治。满清统治者入关以后,一方面笼络汉族士大夫,同时通过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加强思想控制。特别是对“忠"、“孝"二字最为看重,试图以此麻痹汉人的反清斗志。4.2个案研究一:明式家具设计我国历史进入明代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走向繁荣在社会生产生活上的一个侧面反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不断传承绵延的一个时代缩影。明代经过数千年积淀而成的文化血脉相承,至明代已是初集大成的时候。尤其是在明中期以后,社会趋于稳定,自由进步思想渐盛,传统文化儒、法、道、兼收并蓄,在这种背景下,集中地体现了明代崇尚实学的思想精髓。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这种崇尚实学的影响下,产生了众多的专业著述和技术典籍,涉及家具制作、陈设和使用等方面的著述,有午荣编修的《鲁班经》,文震亨编著的《长物志》。在我国的家具历史中,明代的文人最为活跃,参与家具设计之多,都是任何一个朝代无法与之比拟的。古代的工艺制作,工匠们往往集制作与设计于一身。其中,文人士大夫以使用者的身份热衷于工艺制作、参与制品设计的风气日渐兴盛。室内环境设计包括了室内空间、室内陈设、室内装修三大部分。我国古代的室内设计的发展,是与古代的建筑设计的发展同步的。但是在明代以前,有关室内环境的设计思想,设计观念和审美情趣等,并没有专门的理论性论述和著作,明末清初之际,随着园林建筑和园林建筑室内家具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涉及室内环境设计的理论性著作,如计成的《园冶》,文震亨《长物志》,李渔的《闲情偶寄》等,这些著名的理论著作深受儒道思想的渗透。4.2.1明式家具设计语言明清时期是中国家具发展的高峰时期。明清家具可以划分为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两个阶段,一般认为,以清朝乾隆为分界线,此前的家具称为明式家具,此后的家具成为清式家具。明式家具一般是指我国明代至清早期(约公元15~17世纪)所生产,制作精良、造型优美的家具,明式家具制作犹如中国古典建筑的形态具有结构外露的特点,我们也会在很多明式家具形制中看到大木梁架的特点,明代家具材美工良、造型优美,带给我们深层次的美学享受,它于平淡中彰显出隽秀妍美的特点,观赏之如与古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般。4.2.11明式家具的制作工艺明式家具制作手法继承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木作技艺,综合运用各种传统手工技术,如雕刻、漆油、镶嵌、金属饰件等,把家具装饰的多彩多姿。明式家具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制作手法:其一,细木工艺装饰、雕刻工艺装饰、填嵌装饰、镶嵌装饰、开光装饰和金属件装饰等。在明式家具装饰艺术中,细木工艺装饰更多地侧重于家具造型的工艺性和形式美,以表现“工巧”为美的装饰意匠。雕刻工艺装饰又可分为木雕工艺、朱金木雕、木雕书画等。其中木雕工艺装饰是明式家具中应用最普遍的。填嵌装饰是将家具表面依嵌件纹样挖槽剔沟,再把嵌件填入粘着,依纹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样和木地的差异构成装饰画面。镶嵌装饰是用与家具本身有区别的物料来拼镶、填嵌,造出具有装饰效果的花纹。开光装饰是在家具上划定出某一种几何图形,如心形、菱形、扇形等,或雕刻、或锼挖成空、或安圈口内镶文石等,这种图案构成形式称之为“开光”。金属件装饰在家具的特定部位,以丰富的图案纹样及金属亮丽的光泽美,使家具产生独特的装饰效果。其二,明式家具喜欢采用结构外露的手法进行制作。为了增强明式家具的线条美,木工匠师在家具的制作上采用了装饰部件、线脚、图案和饰件等方法。(1)装饰部件。明式家具的装饰部件通常与结构紧密相连,也可以看作是明式家具的结构部件,这是明式家具装饰的一个显著特点之一。(2)线脚。明式家具线脚装饰属于纯装饰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家具优美、柔和的艺术魅力,一般是对家具某一部位或某一部件进行修饰。(3)图案。明式家具装饰图案按照装饰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种:一是花鸟虫鱼等动植物装饰图案,二是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等宗教装饰图案,三是反映民俗心态内容的吉祥装饰图案。(4)饰件。明式家具的金属饰件作为结构部件,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但更多的是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欣赏性,是结构与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三,榫卯结构的技术支持。世界上最丰富的榫卯也是中国明式古家具隽秀妍美的结构基础支撑,是融结构与装饰为主流家具形式的一大支撑体系。例如:坐具中的墩用格肩榫、插肩榫等榫卯结构连接,似一块整木雕刻而成。明式家具各部件间采用榫卯连接,根据不同的部位设计不同的榫卯,不用钉和胶,显示出高超的制作工艺,明式家具的榫卯多样而精致,常见的有明榫,暗榫,闷榫,眼尾榫,半榫,格角榫,综角榫,托角榫,抱肩榫,勾挂榫,夹头榫等。凹凸结合的榫卯,之所以谓之中国传统造物之典范,是因为它集自然简约、工艺精湛、配合精妙、宛如天成于一身,成大美也。明式家具榫卯结构结合处精巧严密,甚至看不出合缝的痕迹,使家具表面呈现光润柔滑,浑然一体之态,宛若天成。榫卯结构的设计正是体现了天人合一这一思想,达到“天工”与“人工”浑然一体的效果,既顺应自然物性,遵循自然规律,将自然物性与人的巧思、匠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4.3.12明式家具的材料运用明代文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将花梨木、杞梓木、香楠木等称之为“文木”。因材质变化而产生的新颖结构,将榫卯结构与天工开物的造型设计相联系,这些是“明式家具"最突出的文化特征。利用木制材料天然的纹理和色泽,表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出一种内在含蓄的美感,并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依照木材的色泽和纹理分出表里和进行粗细随形的处理,使木材的本身色泽和肌理得以充分的显现,利用自然之美塑造艺术之美,令人叹为观止。一是选材上喜用天然的优质木材,如黄花梨木,紫檀木,红木等,注重材料的纹理和色泽。二是家具表面上很少使用油漆,仅擦以透明的树枝或蜂蜡,以此达到彰显材料本身自然美之目的。明式家具依靠精美的用材和精巧的装饰工艺,取得了别具一格的装饰美。如老黄花梨木家具,不但呈现琥珀色调,棕色发亮,而且在稠密的纹理中,还嵌有斑驳的棕眼,富有晶莹的质感,如紫檀木家具,由于本质坚韧而细密,带有粽紫或黑紫色的闪光。因此,家具打磨后,无需指漆,就能呈现出一种富丽的光泽和色调,使家具呈现出十分高贵,同时充分发挥了自图4.1四出头官帽椅然材质的物性作用,富有强烈的民族形式的线条美和装饰美。4.3.13明式家具的造型分析明代家具造型简练,以线为主,具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主要表现在尺度适宜和以线为主的造型特征上,外形轮廓舒畅、朴实,内在结构符合力学原则,在造型上大量采用直线和曲线的结合,使家具风格既稳重挺拔又不失活泼典雅的韵味,特别是它在设计上考虑产品和人的关系,利用人体尺寸进行设计,创造出舒适、美观的家具风格。明式家具以坐具最为出名,尤其是“四出头官帽椅”(图4.1)这种形式最富神韵,原因是当人倚坐的时候,充分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艺术家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木框架结构灵活、曲线丰富的特点,最充分地运用和展现它所凝聚的历代木结构艺术成就,才有可能在如此有限的空间内造出与人体复杂曲线、曲面合若符契,舒适而优美的椅子。明式家具中另外一个代表就是圈椅(图4-2),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也称太师椅。图4—2圈椅由交椅发展而来至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明代,,已经发展成为四足落地,上圆下方的形制,常陈设在正厅方桌两旁”。明式家具中的“圈椅”,采用的是“S”形背板曲线和案桌反马蹄腿足的曲线走势,都是直接传达中国家具民族风格的典型对比,从而使明式家具表现出隽永卓绝的线条美。4.2.2室内空间中明式家具的布局家具是室内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式家具也是一样。那么,明式家具在处理空间关系上,又有哪些作用呢?中国建筑研究院的黄云皓先生在《建筑技艺》中发表过一篇名为《<红楼梦>中的室内空间艺术及陈设杂谈》的文章,文中以图解的形式对《红楼梦》中描述的各种室内空间进行了直观的阐述。我们举其中贾母的居室为例(图4-3),从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室内的布局以明室中罗汉床所在的直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四张客椅划分了明室与侧室;厅堂与卧室之间,则用碧纱橱之类的大型家具做分割;而梳妆台、香几、衣柜之类的家具都靠墙面。可见,当时的室内布局显得非常有条理。作为室内空间来说,家具就是空间分配的主导者。如图中所示,通过对家具的灵活组合,合理地分配室内空间,呈现出“流动空间”的效果。不难想象,当时的工匠们从设计之初,就已经将内部空间与装饰陈设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通过内部空间的灵活组合来完成空间布局、立面造型以及家具陈设的艺术处理。通过对于贾母的家具布局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果:其一,对整体空间的分割作用。在呈矩形轮廓的大空间中,明式家具通过客椅、橱柜、屏风等,对整体空间做分割处理,解决了过于空旷的不足。其二,对大空间的分配作用。明式家具通过自由的组合放置,使各家具间产生适当的距离,犹如大房间中一个个小房间,丰富了单一的大空间。其三,对各个小空间的平衡作用。明式家具通过自身的结构形式,产生很多虚实空间,分割了空间的同时又连接了空间。300--●·岸“.‰”w^t一“¥一⋯~^t^v4t图4.3《红楼梦》贾母居室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个案研究--:故宫室内设计研究4.3.1清朝室内设计语言⋯北京故宫清代宫廷的建筑群体中,故宫(图4—4)是最核心的建筑。它是中国统治阶级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清朝宫廷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明清北京城的建筑布局贯穿着一条鲜明的城市中轴线。这条中轴线白南而北,从外城最南端的永定门开始,一直延续到内城北端的鼓楼、钟楼结图4-4故宫全景束,全长8000m,重要的宫殿建筑都沿着这条中轴线布置。宫城又称紫禁城,即现在的故宫博物院所在地。宫城四周为砖包城墙,四面都有高大的城门,其上建成楼,四角建有华丽的角楼。宫城外也有护城河环绕。宫城内采取传统的“前朝后寝”制度,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所谓“后寝”,即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在“前朝”中央靠墙处,设有御座,这是帝王上朝坐的地方;在“后寝”,则设有床具,供休憩之用。前朝后廷,限分明,不可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宫城南门前方两侧布置太庙和社稷坛,再往南为五府六部等官署。宫城北门外设内市,还布置一些为宫廷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这种布置方式完全承袭了“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传统王城形制。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故宫建筑布局突出轴线,左右对称,以院落相组合,以等级区尊卑,在差异中求和谐,在变化中求统一,达到建筑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杰作。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2北京故宫建筑中的室内色彩分析建筑物建成后,除了具有形状外,还具有色、调,不同的客观形状,色彩带给人们不灰瓦,同的主观感受。当我们走进私家园林时,满目是清山碧水、白墙灰瓦,色彩宁静而素雅;但当我们走进皇家宫殿时,见到的则全是黄瓦红墙与洁白的台阶,显得金碧辉煌、高贵典雅。人们进入某一个居住环境,在最初几秒钟留下的第一感觉就是对整体环境色彩的感觉,之后才是获得一个整体印象。色彩成就人们对于室内环境一件钟情的重要因素。从古到今的帝王都居于华丽的宫殿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北京故宫。它凝聚了历代皇家宫殿建筑的精华,并采用历代最为先进的宫殿建筑技术。因此,它在色彩本身及色彩运用上,都是皇家宫殿的代表。建筑以及室内空间环境都有色彩,也是由色彩组成的空间环境;同时为了突出建筑物本身,及宫殿环境的肃穆庄严,所以宫殿建筑的色彩也就是整个故宫的色彩。故宫的主要色彩就是金黄和朱红。我们脚下的大地是黄色的。而在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色配五行和五方位,其中土位居中间,以黄色为代表,所以黄色是中央正色。皇帝是天之骄子,坐镇大地,统治万民,自然是居于中央的正位。因此,黄色渐成帝王的专用色彩,代表帝王,代表皇家。故宫建筑群均用黄色琉璃瓦,这也是传统中和思想的具体体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而红色是太阳的色彩,同时也是火的色彩,明亮热烈,从古至今,人们就把红色看成是一种美好的色彩。喜庆祥和的寓意在帝王之家也常常用到。如此吉祥、鲜亮的色彩自然被帝王所喜爱。故宫除了黄、红主色外,另配有青、绿与白色。青绿色的彩画,配在黄色屋顶与红色墙壁之间,更衬托出宫殿的辉煌,而洁白色的台基,则使得宫殿看起来更为高贵、典雅,并且青绿色与白色也丰富了宫殿的色彩。在室内装修上,木材均施以彩画。在室内色彩的运用上,彩画的绘制大体上要分“衬地”、“衬色"、“细色”、“贴金”四个步骤。也就是说,先要涂上底色,然后上花纹的大块颜色,再其次是勾画细部,最后再点缀以泥金或金箔。故宫建筑上的彩画以青、绿、红、金为主色,龙凤图案是主要题材。不仅仅是故宫的建筑,历代帝王都崇尚以龙和风作为装饰的主题,衣服上、柱子上、彩画装饰上都有大量的龙凤32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案,代表了帝王的一种权力和象征。4.3.3北京故宫建筑中的室内陈设分析北京故宫建筑中的太和殿(图片4—5、4-6)是一个专用于重大仪式的“神性空间”,室内陈设和内檐装修也竭力配合建筑设计营造神圣、庄严的空间气氛。最早关于太和殿室内陈设的记载始见于《春明梦余录》:“皇极殿九间,中为宝座,座旁列镇器。座前为帘。帘以铜为丝,黄绳系之,帘下为毯,毯尽处设乐。”它是一重檐四阿顶建筑。皇帝的即位、大婚、朝会、点将出征等都在这里进行。室内平面长方形,面阔十一间,共长60米,有柱十二列,进深五间共33.3米,有柱六行,室内面积在我国木构建筑中最大的,也是中国现存的古建筑中开间最多、进深最大的一座大殿。殿内沿南北轴向正中偏北布置七层台阶的御座,御座前端(南)分为三段,有宾阶、阼阶之分,其余均为一整段,室内台基及图4-5故宫太和殿平面图教蜜太和殿剖面圈图4-6故宫太和殿剖面图阶级环以白石栏杆,上置皇帝雕龙金漆宝座,座后为七扇金屏风,左右有宝象、仙鹤,室内正中两列柱间距明显宽于侧列,与室内基座相连,正中两行柱间距也明显宽于其它行,方便文武朝列,其中,有6根蟠龙金漆柱矗立在殿中,高约13米,直径1.06米”所有柱排列规整,使整个室内空间气魄宏伟,但并未按室内活动面积的需要抽减或改变内柱的位置这一点与宋辽金时不同,室内天棚及梁架中,斗拱在室内比例纤小,不到柱高的六分之一,当心间的补间铺作增至八朵之多,梁袱断面接近正方形,阑额又厚又大,阑额之下辅以由额,之上承托补间铺作一列,殿顶正中下悬金漆蟠龙吊珠藻井,室内交通流线主要为前后式,并有以御座(图4—7)为原点四面发散式。在室内装修上,木材上均施以彩画,使整个室内金碧辉煌,同时又庄重严肃,给人一种很强的威慑力。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31北京故宫建筑中的室内雕刻分析图4-7故宫太和殿御座故宫内各殿堂根据所处区域和功能的不同,其装饰装修内容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外朝各殿内装修较为大气,简洁而且等级高,内廷殿内装修则相对华美繁复。作为外朝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其装修的主调就是突出一个“龙”字。殿内的藻井、金柱、皇帝宝座都或雕刻绘制着龙纹。中央开间内正北雕龙宝座,上饰金漆九龙,座后是雕龙髹金屏风。宝座两边是六根金色龙柱,龙体巨大,紧紧贴盘于柱体上。而最为突出的则是顶部的盘龙藻井,龙口下垂被称轩辕宝镜的银球。藻井内圆外方,四面绘对龙纹。支撑藻心的斗拱之下是交错的梁枋,上面绘有升、降、对龙,青绿色底使金黄色的龙纹更加突出。相较于外朝殿堂的大气辉煌,内廷各宫室内,则随着生活起居的需要装饰,更具有生活气息。装修有碧纱橱、板壁、炕罩、书架、落地罩等,既可分割空间又是很好的装饰。其中碧纱橱、板壁等可隔成较封闭的空间,而落地罩等则使室内空间似断似续。而一些为体憩、游赏而建的宫殿与花园,其室内装修更是精心修致。隔心不但用双面刺绣,而且嵌玉、嵌螺钿、嵌景泰蓝等,各式的花罩则用硬木透雕,件件都是绝美的工艺品。如宁寿宫的倦勤斋室内,一端用木枋竹搭成一座赞尖顶小戏台,两侧有枋竹制作的漏空栅栏,另一端做成两层与戏台相对,皇帝的宝座则就设在仙楼上,仙楼后檐墙壁上绘藤萝,花叶蔓延至戏台顶部,即整个天花遍布藤萝花叶。极优美雅致而带有一定气势。此外,宫殿建筑还借助各种小品陈设、匾联(图4—8)等艺术手法表现的艺术品,来增加室内环境和建筑本身的艺图4—8古华轩内悬挂的古诗匾额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术魅力,带给居住者愉悦与美的享受。室内雕刻就是在一些室内的装修上进行雕刻,增添装修的艺术效果与美感。故宫宫殿内的大部分装修都使用了雕刻手法。外朝三大殿中的太和殿,其室内雕刻在故宫重大殿堂中最具代表性,殿内的藻井、金柱、皇帝宝座等处都有雕刻。太和殿的中央开间内正北设宝座,宝座上雕饰有几条龙,施以金漆,座后是雕龙髹金屏风。藻井内圆外方,在四方格内、藻心周围木构架之间还有飞凤、腾龙纹。宝座两边是六根金色雕龙柱,龙体巨大,紧紧贴盘于柱体上。太和殿内金柱上雕龙采用浅浮雕手法,而宝座与藻井雕龙则是深浮雕,既类似又有变化。内庭宫殿室内雕刻相对来说更为多样、灵活一些。题材上不再是“龙”为主,而是花草动物等均有,材料上也是竹、木、石俱全,也不若大殿中一般设金柱,而以较为小巧玲珑,通透的隔断、毗卢帽、罩等装饰,也起着分隔空间的作用。此外室内还有带雕刻的挂檐板和栏杆等。乾隆花园养性殿楼上就有紫檀嵌景泰蓝回纹的栏杆,栏杆下面则是雕有浮云嵌景泰蓝蝙蝠、八宝的挂檐板,底纹繁复而中心图案突出,都是极美的工艺品。4.3.4北京故宫建筑中的藻井分析在北京故宫建筑群中,还有一个传统的防火镇物是藻井。每当我们走进故宫殿堂时,就会在宝座上方看到一种特殊的装饰。这种装饰位于天花的中央,一般成正方形、多边形或者圆形的凹面,而且常有各种各样的花纹、雕刻,这就是藻井。在我国古代,人们非常关注藻井。历代殿堂的藻井,无论是在建筑形式上,还是在制作方法上,都不尽相同。天花是建筑物内用以遮蔽梁以上的构件,而顶部成穹隆状的天花称作藻井,这种天花的每一方格为一井,又饰以花纹、雕刻、彩画,故名藻井。“藻井”一词,最早见于汉赋。清代时的藻井较多以龙为顶心装饰,所以藻井又称图4-9太和殿藻井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为龙井。藻井与普通天花都是室内装修的一种,但藻井只能用于最尊贵的建筑物,像神佛或帝王王座顶上,唐代就有明确规定,非王公之居,不施重拱藻井。藻井的形式有四方、八方、圆形等,构造复杂。有的藻井各层之间使用斗拱,雕刻精致、华美,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有的藻井不用斗拱,而以木板层层叠落,既美观又简洁大方。明清时期的宫殿内顶棚多为井口天花,是一种木构顶棚,用木条纵横相交将顶棚分成若干小块,方块内镶木板,也称天花板。天花板上绘有龙、风或百花等图案,这要根据不同的等级而定。在北京故宫建筑中,最大的藻井有三处: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在刻着九条蟠龙的龙椅的正上方,是金龙藻井,倒垂着轩辕镜,周围天花板绘满了游龙戏珠的图案。故宫太和殿、养心殿等重要大殿内,天花中间即装饰藻井,并且藻井内做雕龙浑金。虽然都有雕龙装饰,但绝不雷同,如太和殿和养心殿内的藻井,正中蟠龙叼着一个光可鉴人的大圆球,这个形如宝珠的大圆球被称作“轩辕镜”,传说为轩辕皇帝发明,故名。太和殿(图4-9、图4-10)作为外朝的第一大殿,也是紫禁城第一大殿,其特殊的地位,是宫城内其他殿堂无法比拟的,在藻井装饰上也一样,太和殿是最高等级。古时,轩辕镜常被悬挂在床头,既有避邪的意思。也是明镜的象征。皇帝将之高悬在宝座上方,也当是有“避邪”之意,另外则是表示“明镜高悬”的意思。古代皇宫之上的藻井把悬球与蟠龙联系在一起,构成游龙戏珠的美妙形式,高挂在帝王御座的上方,无非是帝王们用来表明白己是轩辕氏的后裔子孙,是黄帝的正统继承人。当然,这一用心,在今天看来是十分荒唐可笑的。但这精细的藻井与地面上的宝座上下呼应,互相衬托,极成功地创造了一种至高无上的气氛,给人一种雍容华贵、威严雄伟的感觉。图4-10太和殿藻井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对明清室内设计影响研究5.1儒家价值观对明清室内设计的影响5.1.1对称与尚中前文中已经分析到,儒家思想以特殊的血缘亲情作为其整个道德伦理体系的根本基础,儒家价值体系也是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情伦”价值体系。在儒家价值观的影响下,儒家的审美理念也体现出独特的崇尚中庸之道的审美态度。实际上,中庸之道即是强调社会关系的一种“内聚”性、“稳定”性和“和睦”性。稳定、和睦的价值追求在“向心内聚”的基础上达到统一。实际上,儒家对“内聚”性、“稳定”性和“和睦"性的追求在审美领域最鲜明的表现为“尚中”,追求对称之美的思想。这也造就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道德美学原则。并对大到都城规划、建筑风格,小到合院民居、室内陈设都有着显著深刻的影响。并形成了“以中为尚(图5-1、图,5-2)秩序井然的中轴对称布局的美学表达。图5-1故宫全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到宋朝之前,中国图5-:2以对称为造型的家具历代的帝王之都都选择在中原地区。主要原因在于中原被视为“腹地”,是国家地理区位的中心。而清明时期的古都如北京也座落于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上,也地处国家的中央区域。而作为皇宫的故宫则不偏不倚的设立在城市的中央,成为帝王对国家施加影响力的最高权利场所。从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布局上来看,故宫在城市的中轴线上,以中央方位来显示王权的威严。儒家审美理念对“中庸”和“对称”的崇拜转化为对王权和皇宫规划的阪依。具体到室内设计当中,无论是家具本身的设计还是室内物品的摆放也都受到中庸思想的影响表现为一种对称文化。做到了中庸,也就是做到了至善、做到了合体。而室内设计的中庸对称也反映出人的内心的中正与均衡。5.1.2尊卑与有序基于儒家“礼’’的需要而形成的设计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筑、园林、景观以及室内设计的独特现象,它对中国古代设计体系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影响,这一影响同样也反映在明清时期。最突出的两点:一是室内设计类型的形制化。不同的建筑类别、不同的空间区域,都依据这一观念鲜明的图5—3明清时期室内陈设形成等级形制。即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观念为核心内容,通过室内设计来引导空间使用者的文化规范、行为模式,并最终维护社会秩序有关的礼制。从而构建起一系列“分尊卑”、“辨贵贱”的秩序模式,呈现出儒家所倡导的“上下有序"和“尊卑有礼”。在这方面,北京故宫是最典型的例子。譬如,封建社会对大门的间数、门饰、装修、色彩便有明确的规制。清顺治九年就规定“亲王府正门广五间,启门三、绿色琉璃瓦、每门金钉六十有三⋯⋯世子府门钉减亲王九分之二,贝勒府规定为正门五间,启门一。"二是导致室内陈设的高度程式化。把家具的布局、空间的规划、装饰的处理乃至体量的组合、比例和尺度的分寸、方位的布局、形体的大小、色彩的差异等等都纳入等级的限定,形成固定的形制。例如:朱家滔在其著作《明清室内陈设》中记载:明间正中设紫檀雕古玉佩纹大驾几案,案前正中设紫檀方桌,方桌左右设紫檀官帽式大椅,前檐隔扇下左右设紫檀藤面大方凳。无论是礼仪性厅堂还是居住性厅堂,如果室内空间和面积允许,通常在厅堂中心靠墙陈设大翘头案或大条案,案前陈设一四仙方桌,方桌两侧设置太师椅或者靠背椅。总的来说,厅堂的整体陈设格局基本以对称、均衡的方式来陈设布局。而除此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之外,明清时期,若是室内陈设的坐具种类较多,那么人们会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选用适合自己的坐具,家具也会衍生出相应的等级,一般是交椅的等级最高,其次是圈椅、扶手椅、靠背椅,坐墩和坐凳的等级最低。30(图5—3)这种固定形制体系在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从而一方面用等级观念和规范的体量制度来塑造室内设计稳定、严谨而具有秩序感的室内设计之美,另一方面反映出儒家设想的理想社会模式是贵贱、上下、尊卑区划分明而又和睦相处的阶级社会。5.1.3和谐与敦厚前文已经分析过,儒家思想血缘亲情作为其整个道德伦理体系的根本基础。对血缘亲情的重视是儒家价值观念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儒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及由此推延出的等级秩序是以“礼”为主要形式加以体现的。“仁爱”、“礼制”主张标明身份、阶层、等级、特权及相应人际关系中的义务性的道德规范,“礼”是中国的古代身份制度的体现和折射。而“礼’’的主旨是“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也就是说,儒家不论从政治上还是从哲学、伦理观上,都强调“和”,求“和睦”。其目的是要调和矛盾,使礼制所规定的等级之间不致发生尖锐冲突。反映到美学态度上,儒家的审美理念追求和谐、协调、敦厚、温良、安定的美,而非大起大落充满突变和激荡的美。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中庸"、“稳定”、“秩序”之美的体现。具体到室内设计当中,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无论是装饰、形象,比例、尺度都讲究含蓄柔和,藏而不露,温和敦厚,渐变多于突变,调和多于对立。这都可以说是“和”的设计美学观的突出表现。5.2道家价值观对明清室内设计的影响5.2.1师法自然受道家“无为而为”、“崇尚自然”及“天人合一"价值观念的影响,明清时期室内设计处处呈现出“师法自然”的天真野趣之美。这一点在明式家具的设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30李德君,孙巍巍.《明清北京民居室内家具陈设的哲学思想》[Jl山西建筑.2013(4):225—226.nn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室内设计当中。在道家哲学和老庄精神中,其对人类实践之目的、效用的追求从整体上倾向于与大自然的亲和,从而反对与自然的对抗。这和西方审美强调人工和刻意雕琢完全不同。老子曾提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强者莫能胜”,也就是说,天下没有比柔弱的水更强韧的东西。并且,弱之所以能胜强,柔之所以能克刚,正在于温和柔韧才是符合天道的正途。在道家价值观的影响下,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处处强调柔美自然的风格而极少能看到以人工刻意修饰而形成的几何化的特征,提倡“贵柔”、“尚曲”成为了明清室内设计文化中的主要特征。当然,道家所谓的“柔”也有一定的适度性,“刚柔相济”才能才是道家崇尚的完美。在明清家具设计中,平直坚实的基座与凹曲飘逸的线条无不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的符合了刚柔并济的审美特点。实际上,除了室内设计,道家价值体系中的“贵柔”而致“尚曲’’也深刻的影响到了明清时期的景观设计。《园治》云:“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蜒蜿无尽”,明清园林图5-8贵柔与尚曲的明式家具曲径通幽的长廊、“随势随形”的自然景观元素无不深刻的诠释着“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最高审美意境。“徘徊”之曲意也造成了明清园林曲径通幽、因势利导、随物赋形的品味。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6章结论设计是面向社会的创造性活动,是针对人和社会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因此,设计同时也在生活场域中折射出社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社会性是设计的本质属性之一。社会价值观对室内设计的引导和评判作用是基于两个方面发挥其效应的:首先,社会价值观通过引导消费、直接影响设计发展。社会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对人们的生活观念、消费观念产生影响。并通过消费过程对设计作品形成判断、评价及筛选的机制。因此,这一过程又往往表现为社会价值观影响市场的价值判断、进而引导设计师设计行为的过程。而另一方面,设计师对市场消费行为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具有引导作用。在一定社会价值体系的作用下,设计师通过设计作品反映特定的社会价值取向,进而通过设计的普及推广过程引导市场消费行为、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的改变。因此,可以说,社会价值观和设计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设计往往是社会价值观、尤其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反映。这使得设计作品成为社会价值观念的有形载体。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中,设计要以社会价值观为出发点和基础风向标。设计作品作为社会价值观的呈现方式,也间接助推社会价值观的普及发展。而站在社会价值观的角度来进行设计研究与设计批评,也必然会成为设计社会学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于中国古代设计价值观在明清室内设计中的体现进行了研究,目的就在于从明清室内设计经典样式中,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找到中国古代核心社会价值观——儒家和道家思想在设计中的体现,并分析这套价值体系是怎样作用和引导中国明清的室内设计。具体来看,本研究认为,中国古代核心社会价值观中的儒家思想主要表现为对血缘亲情的强调和对等级、身份、人伦的重视。血缘亲情构成了儒家确立宗法伦理规范的主要依据,也是儒家所倡导的一切人伦道德行为的最本质的基础。因此,以“仁”为核心范畴,以“孝”和“慈”为根本,儒家学说把仁爱理念由近及远、由亲及疏进行层层推演,使“仁爱”精神成为处理社会中各种关系一般化的道德规范。这一方面促成了传统儒家伦理体系形成了上下尊卑、内外亲疏、高低贵贱,男女长幼等等不可跨越的等级与鸿沟,另一方面也为“家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天下”的思维模式、统治模式奠定了基础。而道家思想则突出表现为主张“无为”、“自然"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道”作为道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和核心内容,其所指的含义是顺应自然而无为而治。实际上,道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即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地万物的本质规律,而道家所倡导的“自然’’既是掌握并顺应这一规律,从而最终引导事物走向其应当发展的方向。从“崇尚自然”和“无为而为”的观念出发,道家的宇宙观是将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并视之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老子哲学中,“道”即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基础,人也就没有凌驾主宰自然的理由,而应“师法自然”,“顺应自然",“应辅万物之自然而不妄为”。这实际上也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早的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我国明清时期,儒家和道家仍然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主流。本研究认为,在中国核心价值理念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明清时期的设计体现出明显的追求对称、尚中、尊卑、有序、和谐与敦厚的设计形态。而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则主要呈现出“师法自然”、“少则得,多则惑”和“贵柔"、“尚曲”的特点。设计的标准主要是针对人的需求而出现,达到社会和谐的标准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甚至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做到“诗意的栖居”也许仅仅只是我们对于生活的一种美好寄托,一个最终的奋斗目标,但是理想主义的理论与设计实践策略之间我们要寻找出一个连接点和平衡点,并将总结出的理论付诸于设计实践中。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章利国,《现代设计社会学一白马设计学丛书》,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2】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3】(法)勒·科布希耶,陈志华译,《走向新建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版【4】徐千里,《创造与评价的人文尺度一中国当代建筑文化分析与批判》,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5】原研哉,朱锷译,《设计中的设计》,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6】杨先艺,《艺术设计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7】(美)唐纳德·A.诺曼梅琼译,《设计心理学(TheDesignofEverydayThings)))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8】维克多·马格林,《人工物品的政治学》(ThePoliticsoftheArtificial),Chicago&London,2002[9】9(美)赫伯特·西蒙(HerbertA.Simon),{Ye于人为事物的科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0】(美)艾伦·杜宁,毕隶译,《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末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1】陈汗青,《产品设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1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13】黑川雅之等著王超鹰译,《世纪设计提案》,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14】斯蒂芬·贝利编著,{20世纪风格与设计》,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15】许平、潘琳编著,《现代十大设计理念一绿色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16】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6月第2版【17】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8】许平,《造物之f-J)),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19】陈望衡主编,《艺术设计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20】(法)第亚尼编著,滕守尧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晃的设计、文化与技术》,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21】凌继尧,《艺术设计十五讲一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2】柳沙编著,《设计艺术心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3】黄厚石,孙海燕著,《设计原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24】何人可,黄亚男,《产品百年》,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25】陶云,《西方艺术设计流派和设计思想》,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45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杨星星、宋艳菊,《设计心理学》,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27】(美)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8】皮朝纲,钟仕伦,《审美心理学导引》,成都: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1988【29】严扬,王国胜,《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0】(美)苏珊·朗格著刘大基等译,《情感与形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31】(美)DavidPoponone,《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2】(美)唐纳德·A.诺曼著梅琼译,《设计心理学》,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33】(日)大智浩、左口七郎合编张福昌译,《设计概论》,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34】李泽厚,《美学三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35】(美)亨利·佩卓斯基丁佩芝、陈月霞译,《器具的进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36】(法)贝尔纳·斯蒂格勒,裴程译,《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37】(美)赫尔曼·E.戴利诸大建、胡圣等译,《超越增长一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38】江曼琦,《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经济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39】(日)伊藤滋编夏金池郑光林译《城市与犯罪》,北京:群众出版社,1988年[40]理查德·布坎南(RichardBuchanan),《设计思考中的风险问题》,《设计论丛》第8卷,第2期[41】周博,《设计为人民服务》,《读书》,2007年第4期【42】周博,《行动的乌托邦》,中央美院2008届博士学位论文【43】周博,《设计目的再思考》,[44】李平,《生存与设计一关于设计本体的哲学思考》,美术观察,2005年第6期【45】美索不达米亚与中华古战车的事理比较研究【46】李砚祖,《从功利到伦理一设计艺术的境界与哲学之道》,《文艺研究》,2005年10期[47】李洋,周健,《中国室内设计历史图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48】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49】沈福煦,沈鸿明,《中国建筑装饰艺术文化源流》,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0】王其钧,谢燕,《图解中国古建筑丛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51】启良,《中国文明史》,花城出版社,2001【52】彭建忠,《论儒家伦理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3】程孝良,《论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4】石义清,《儒家伦理文化现代化发展初探》,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5】汪润锋,《先秦儒家乐论的伦理美学思想》,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6】李育红,《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及当代意义》,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7】王美凤,《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研究》,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8】徐欣欣,《道家尾忽对景观设计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9]王春燕,《道家思想方法对当代德育的启示》,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0】伊妍妍,《明清家具设计语言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齐齐哈尔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1】赵林红,《明清苏式传统座椅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2】周浩明,《中国古代室内陈设探微》,南京理工大学学报【63】张珏,《明清时期中西方在室内设计中的交流与影响》,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64】王佩环,《中国古代室内设计风格变迁》,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5】LauraC.Zeiher.TheEcologyofArchitecture:ACompleteGuidetoCreatingtheEnvironmentallyConsciousBuilding【M】.NewYork:WhineyLibraryofDesign,1996.[66】DavidR.Brower.GreenPlan:GreenpdntforSustainability【M】.UniversityofNebraskaLincolnandLondon,1995.[67】Kenyeang,DesigningWithNature:TheEcologicalBasisforArchitecture嗍.R.Donnelley&Sonscompany,1995[68】AResearchProjectoftheCenterforSustainableDesign,integratedProductPolicy(1PP)andEco—product(EPD),http:202.96.44.11/cgi[69】KristenseP.TheDanishProductOrientedEnvironmentalInitiativeandChallenge【M】.Danish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Denmark,1994.[70】DeSimoneLD,FrankP.Eco·efficienc柚eBusinessLinktoSustainableDevelopment[M].TheMITPress,1997[71】TimJacson.CLEANPRODUCTIONSTRATEGLES-DevelopmentPreventiveEnvironmentalManagementintheIndustrialEconomy【M】.NewYorkLewisPublisher,1993【72】Finnveden,Goran.MethodologicalAspectsofLifeCycleAssessmentofIntegratedSolidWasteManagementSystems[J].Resources,ConservationandRecycling,1996(4):173.187【73】http://www.billwang.corn/[74】http://www.dolcn.COrn设计在线,华人地区设计艺术专业网站。含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数码设计、环境设计[75】http://www.core77.tom/47n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时光飞逝,回首这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觉得自己在生活、成长、学习上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在这里,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一一杨先艺教授,本论文是在导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导师从不浅尝辄止、严谨的治学态度、踏实求真的人生态度,也给我带来很强大的影响力,让我受益匪浅,这种精神也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课程。在这里,我也要感谢各位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各位老师们所传授的专业课程、各位老师对学术严谨的态度都深深感染了我,也给我带来以后要更加努力的动力。此外,还要感谢设计艺术学专业的各位同学,对我论文资料收集、打印等方面热心的帮助。还有团结友爱的同窗情谊丰富了我的读研岁月,让我的研究生生涯快乐、充实、富有色彩。尤其感激我的同门姚冰纯、张弘韬、罗越楠、廖雪峰、朱河、王晓丽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我十分珍惜这三年的同门时光,他们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包括对我的论文提供真诚的建议。最后,还要衷心感谢我的父母和我的家人,他们不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予我很大鼓励与支持,感谢他们一直在我身边给我力量,从而让我顺利完成学业,我会继续以更好的态度与信心面对未来的人生。李钰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3年5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