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

分类号——学校代码——学号2Q!!Q212155墨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TheAnalysisoftheInheritanceandApplicationofHuizhouArchitecturalCultureintheModernInteriorDesign研究生姓名何羽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周叔昭副撒学科专业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环境艺术设计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零一四年五月n摘要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过:“历史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自己的建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中华文明滋养下的中国建筑也同样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中国建筑的发展,实际上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络。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快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国的建筑设计领域却出现了严重西化的局面,传统建筑中许多精华的东西,正在拆迁中不断流失,而建筑及室内设计均表现出了强烈的西方特征。这样的局面既是由于发达的西方世界利用其强大的文化输出对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理念造成强势冲击造成的,也有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理念在上世纪历经了多次冲击和波折后,传承发展产生断裂的自身原因。作为中国设计人,在这个时候能做些什么?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生活方式如何转变,也永远不可能割裂与历史的关系。努力守护和发扬中国几千年的浩瀚岁月沉淀出来的宝贵传承,在与西方建筑文化的对抗竞争中坚守住自己的阵地,是每一个热血的中国设计人所要背负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深刻研究和发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并将其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是十分必要的。建筑是时代的建筑,我们的设计一方面要保持建筑设计本身文化内核不被破坏,另一方面又要反映时代的内在精神和特质,符合现代技术和审美。徽州建筑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n其植根于徽州大地,在建筑风格上体现出浓厚的地域特征,并拥有强烈的符号印记,并且至今仍保存完好。因此本文特意选取这样一种地域特色鲜明同时又很好得传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建筑文化作为研究课题。首先,本文阐述徽州建筑文化的起源、产生的条件、形成的过程,并提炼出徽州建筑文化的精神内核;其次,分析归总徽州建筑文化的外化表现形式,即在徽州建筑中体现出的形制特征,尽可能全面完善地提取出来带有徽州建筑文化因子的设计元素;最后,尝试运用现代建筑设计学的方法手段,通过实际的设计案例,将前一部分内容中归总出的那些蕴含着徽州建筑文化因子的设计元素,在尽量保持完好的前提下从整个徽州建筑的大环境中剥离出来,在已有的传统中孕育出新的内容,并从时代的特点中找出与历史的契合点,从而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表达出来,以实现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并借此希望为探求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地域建筑文化如何更好的融入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关键词:徽州建筑徽州建筑文化现代室内设计ⅡnThefamousarchitectLiangSichengsaidthecultureofeverynationhasitsownbuildinginhistory.TheChinesecivilizationhasalonghistory.SoitinfluenceChinesebuildingalsohasalonghistoryandprofound.InfactthedevelopmentofChinesebuildingreflectsthedevelopmentofthe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ButthearchitecturaldesignofChinaappearedseriousWestemizationsituationwiththefastdevelopmentofChina'seconomyandtheacceleratingprocessofurbanization.Manyoftheessenceoftraditionalarchitecturecontinuelosingindemolition.Architecturalandinteriordesignhaveshownastrongcharacteristicofwestern.ThissituationisduetothepowerfulculturaloutputfromthedevelopedwestemworldmightyimpactChinatraditionalarchitectureculturephilosophy.SimultaneouslytheculturalconceptoftraditionalarchitectureinChinahasexperiencedmanytwistsandtumsinthelastcentury.Itisthereasonoftheruptureofthecultural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AsaChinesedesigner,whatCanbedoneatthistime?ARhoughtheeraisdevelopingandlifestyleischanging.Itneverdivorcedfromthehistoricalrelations.TheChinesedesignershavetheresponsibilityofprotectinganddevelopingthepreciousinheritancewhichhaveprecipitatedinthethousandsofyears.AndmeyalsoshouldholdtheirIIInownpositionsagainstthecompetitionwiththewesternarchitecturalculture.Itisnecessarytodeeplystudyandexploretheessence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whichshouldhaveincorporatedintoarchitecturaldesign.Architectureistheerabuilding.Ontheonehandourdesignshouldmaintaintheculturalkemelwhichiscompleted.Ontheotherhand,itshouldreflectthetimesspiritandcharacterandaccordwithmodemtechnologyandaesthetic.HuizhouarchitecturehasalonghistorywhichisveryrepresentativeinChinatraditionalarchitecture.ItrootedintheearthofHuizhou.Itsarchitecturalstylereflectsthestrongregionalcharacteristicsandhasthestrongsymbolmarkwhichstillwellpreserved.Sothispaperspeciallyselectedthearchitecturalcultureasaresearchtopicwhichhasdistinctivecharacteristicswithcertaingeographicallimitations.Firstly,thispaperexpoundstheoriginandformationprocessofHuizhouarchitecturalcultureanditproducingconditions.ItalsoextractsthespiritualcoreofHuizhouarchitecturalculture.SecondlyitanalysestheexternalmanifestationofHuizhouarchitecturalculture.ThepaperextractscomprehensivedesignelementswiththeHuizhouarchitectureculturefactorasfaraspossiblewhichincludetheshapecharacteristicsembodiedinHuizhouarchitecture.Last,thepaperseparatethedesignelementsinHuizhouarchitectureculturefactorwhichsumupoutoftheprevioussectionfromthewholeofHuizhouarchitecturalenvironmentthroughtheIVncasedesignoftheactualbyusingthemethodsofmodemarchitecturaldesign.ThesedesignelementsofHuizhouarchitecturalculturewhichexpressedinmodeminteriordesignachievetheinheritanceandapplicationinmodemdesign.ThispaperhopesthattheresearchcanprovidesomenewideastoexploreChinatraditionalarchitecturalcultureandregionalarchitecturalculturetointegrateintomodemarchitecturaldesign.KeyWords:Huizhouarchitecture;Huizhouarchitecturalculture;ModeminteriordesignVn目录摘要⋯⋯⋯⋯⋯⋯⋯⋯⋯⋯⋯⋯⋯⋯⋯⋯..IABSTRACT⋯⋯.⋯⋯⋯.⋯⋯⋯⋯⋯⋯⋯⋯⋯⋯.II1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21.3研究现状⋯⋯⋯⋯⋯⋯⋯⋯⋯⋯⋯⋯⋯⋯.21.3.1国外研究现状⋯⋯⋯⋯⋯⋯⋯⋯⋯⋯⋯.21.3.2国内研究现状⋯⋯⋯⋯⋯⋯⋯⋯⋯⋯⋯.21.4研究内容⋯⋯⋯⋯⋯⋯⋯⋯⋯⋯⋯⋯⋯⋯.31.5研究方法⋯⋯⋯⋯⋯⋯⋯⋯?⋯⋯⋯⋯⋯⋯31.5.1实地考察⋯⋯⋯⋯⋯⋯⋯⋯⋯⋯⋯⋯..31.5.2理论研究⋯⋯⋯⋯⋯⋯⋯⋯⋯⋯⋯⋯..31.5.3实例分析⋯⋯⋯⋯⋯⋯⋯⋯⋯⋯⋯⋯..32徽州建筑文化的界定及形成因素⋯⋯⋯⋯⋯⋯⋯⋯⋯.42.1徽州建筑文化的界定⋯⋯⋯⋯⋯⋯⋯⋯⋯⋯⋯42.2徽州建筑文化与其他地区建筑文化的关系⋯⋯⋯⋯⋯52.3徽州建筑文化的形成因素⋯⋯⋯⋯⋯⋯⋯⋯⋯..52.3.1徽州建筑文化形成的自然因素⋯⋯⋯⋯⋯⋯..52.3.2徽州建筑文化形成的社会因素⋯⋯⋯⋯⋯⋯..62.3.3徽州建筑文化形成的文化因素⋯⋯⋯⋯⋯⋯..83徽州建筑文化表现形式的特征剖析⋯⋯⋯⋯⋯⋯⋯⋯.12n3.1徽州建筑外部景观特征⋯⋯⋯⋯⋯⋯⋯⋯⋯⋯123.1.1徽州古村落的选址规划要素⋯⋯⋯⋯⋯⋯..123.I.2古村落的空间布局特征⋯⋯⋯⋯⋯⋯⋯⋯143.1.3徽州古村落整体景观意象⋯⋯⋯⋯⋯⋯⋯..153.2徽州建筑内部空间特征⋯⋯⋯⋯⋯⋯⋯⋯⋯⋯163.2.1天井⋯⋯⋯⋯⋯⋯⋯⋯⋯⋯⋯⋯⋯..163.2.2庭院⋯⋯⋯⋯⋯⋯⋯⋯⋯⋯.⋯⋯⋯.173.2.3厅堂⋯⋯⋯⋯⋯⋯⋯⋯⋯⋯⋯⋯⋯..183.3徽州建筑装饰艺术特征⋯⋯⋯⋯⋯⋯⋯⋯⋯⋯193.3.1徽州建筑组成部分的典型装饰特征⋯⋯⋯⋯⋯203.3.2徽州建筑装饰技艺与工艺特征⋯⋯⋯⋯⋯⋯.224微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传承与应用的总原则及具体手段⋯⋯⋯⋯⋯⋯⋯⋯⋯⋯⋯⋯⋯⋯⋯⋯⋯⋯⋯274.1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传承与应用的总原则⋯274.1.1满足现代化生活需求⋯⋯⋯⋯⋯⋯⋯⋯⋯274.1.2传承徽州建筑文化基因⋯⋯⋯⋯⋯⋯⋯⋯.274.1.3满足现代科学技术要求⋯⋯⋯⋯⋯⋯⋯⋯.284.1.4满足现代审美文化心理⋯⋯⋯⋯⋯⋯⋯⋯.284.2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的具体手段284.2.1徽州建筑物质特征的现代化手段⋯⋯⋯⋯⋯..294.2.2徽州建筑精神特征现代化的手段⋯⋯⋯⋯⋯..305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31n5.1徽州古村落外部景观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3l5.1.1徽州古村落外部景观特征引入现代室内设计的意义3l5.1.2徽州古村落外部景观要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325.2徽州建筑内部空间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365.2.1天井空间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365.2.2庭院空间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395.2.3厅堂空间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405.3徽州建筑装饰艺术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415.3.1徽州建筑组成部分的典型装饰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415.3.2徽州建筑装饰技艺与工艺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456.结语⋯⋯⋯⋯⋯⋯⋯⋯⋯⋯⋯⋯⋯⋯⋯⋯..49附录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论文⋯⋯⋯⋯⋯⋯⋯⋯⋯⋯47参考文献⋯⋯⋯⋯⋯⋯⋯⋯⋯⋯⋯⋯⋯⋯⋯⋯.50致谢⋯⋯⋯⋯⋯⋯⋯⋯⋯⋯⋯⋯⋯⋯⋯⋯⋯54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55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1.1研究背景1绪论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于自身生活、居住的环境也越来越重视。正是如此,现代室内设计艺术随之获得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在目前的现代室内设计领域里,西化的趋势正在不断增强,西方室内设计风格在国内成为主流。尤其是如今的年轻群体,在室内设计风格的选择上,极大程度的倾向于西式风格,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文化似乎已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然而,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不外两个。一方面,从外部原因来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软硬的综合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在文化输出方面也处于劣势。因此,建筑设计文化自然不可避免地遭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从内部原因来讲,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在近代经历了极大的波折,自身的传承和发展因此遭遇了严重断裂,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里的诸多精华流失严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伟大的华夏民族智慧的体现,其中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作为中国设计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和发扬这些宝贵的传承,并在与西方建筑文化的对抗竞争中坚守住自己的阵地,要想做到这点,就要深刻地研究和发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将其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一方面保持其自身的文化内核不被破坏,另一方面符合现代的工艺技术和审美需求,是非常之必要的。徽州建筑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他植根于徽州大地,其建筑风格上体现出了浓厚的地域特征,并拥有强烈的符号印记。把这种极具特色又带有一定地域局限性的建筑文化作为研究课题,并通过对其文化特征进行较为深刻的归纳和提炼,尝试将这些能代表徽州建筑文化内涵的设计元素与现代室内设计相结合,在已有的传统中孕育出新的内容,从时代的特点中找出与历史的契合点,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表达出来,从而实现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翼求由此为探求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地域建筑文化如n硕士学位论文何更好的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的道路提供一些新的想法。1.2研究意义探析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的意义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l、对徽州建筑文化产生的原因和历史发展变化进行归纳分析,并系统的梳理徽州建筑文化中具有文化内涵的装饰元素,探寻徽州建筑文化的精神所在。2、通过将徽州建筑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与现代室内设计相结合,从而丰富现代室内设计的方法和手段,推动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3、探析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和室内实际中传承和应用的可能性,从而为其他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实际运用提供相应思路。1.3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地域建筑文化传承做了许多的研究,其中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在1954年成立“乡土建筑研究小组”调查并测绘了英国、美国等地乡土建筑,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联合设立“TheAgeKhamProgramForIslamicArchitecture”机构调查研究伊斯兰教地区的民间建筑及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论著,如:克里斯·亚博(美)著的《建筑与个性:对文化和技术变化的回应》,保罗·奥利弗(美)著的《栖息之所——世界各地的民居》,黑川纪章(日)著《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手法》,阿莫斯·拉普卜特(美)著《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言表达方法》等等。1.3.2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对传统徽州建筑文化的研究,应该是开始于张仲一先生在1957年出版的《明代徽州住宅》一书,自此之后研究传统徽州建筑的文章专著也越来越多,到了20世纪的90年代,更是遍地开花。较具有代表性有如:1986年张十庆编著的《徽州传统村落初探》,1987年宋子龙的《徽州牌坊艺术》,1991年韩冬青编著的《皖南村落环境研究》,1998年东南大学建筑系等编著的《瞻淇》,2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2002年樊炎冰主编《中国徽派建筑》,赵焰与张扬编著的《发现徽州建筑》等等。但是,对于如何将徽州建筑文化传承与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上来仍未有系统性、针对性的论述。1.4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阐述徽州建筑文化的起源、产生的条件、形成的过程,并提炼出徽州建筑文化的精神内核:分析归总徽州建筑文化的外化表现形式,即在徽州建筑中体现出的形制特征,尽可能全面完善地提取带有徽州建筑文化特色因子的设计元素;尝试运用现代建筑设计学的方法手段,通过实际的设计案例,将前一部分内容中归总出的那些蕴含着徽州建筑文化因子的设计元素,在尽量保持完好的前提下从整个徽州建筑的大环境中剥离出来,并以之和现代室内设计结合,通过较为细致的分类中探讨徽州建筑中的元素与现代设计更好融合的可行性。1.5研究方法1.5.1实地考察通过实地去到徽州建筑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如安徽黟县的宏村、西递,歙县的唐模村,江西婺源的李坑、江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加深对于徽州建筑的印象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1.5.2理论研究归纳总结目前国内外对徽州建筑文化和现代室内设计文化的研究成果,探讨徽州建筑文化和现代室内设计两者之间的契合点。1.5.3实例分析通过结合现有的实际案例,对于徽州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元素在现代实际设计中的运用情况进行研究探索,从而找出能更好地将徽州建筑文化和现代室内设计相结合的切实可行的办法。n硕士学位论文2徵州建筑文化的界定及形成因素2.1徵州建筑文化的界定徽州,古称新安、新都、歙州等,位于安徽省南部,横卧于黄山之侧,毗邻赣、浙二省。公元1121年,宋徽宗将歙州改名为徽州,下辖一府六县,即今安徽歙县、黟县、休宁、绩溪、祁门和江西婺源县。如图2-1所示。之后近千年时间历经元、明、清三朝,其行政版属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正因为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图2-1徽州区域图的条件。如今,说起徽州,已经不再是一个行政地理概念,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极具地域性典型性的文化代表。徽州文化,同敦煌文化、藏文化一齐并称为我国的三大地域文化,从广义上来说,徽州文化是江南省和1667年江南省分治后安徽省江南地区的古徽州一府六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就时间范围而言,徽州文化主要是宋徽宗设徽州府后兴盛起来并在明朝和清朝时期达到鼎盛的文化;就空间范围而言,徽州文化主要是指当年徽州府所辖的6个县(即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和绩溪)区划内的文化。徽州文化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新安理学、徽州朴学、新安画派、徽州篆刻、徽州版画、徽剧、徽卅IN书、新安医学、徽州建筑、徽菜等,涉及经济、社会、教育、学术、艺术、文学、工艺、医学等各个领域。其中,就设计而言,徽州建筑集山水之灵气、汇风俗之精华,布局精妙、结构严谨、工艺精湛,无论是平面规划还是空间处理,都将徽州文化巧妙而又自然得体现出来,为现代中外建筑界所惊叹和折服。所谓徽州建筑文化即指传统徽州人在设计、建造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建筑的过程中,将以儒家伦理道德秩序为主兼具道家、佛家及周易思想等精神特质赋予建筑之上的一种极为典型的历史文化种类。而本文所研究的徽州建筑文化,则包含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限定:一方面是特指历史上徽州区划范围内的建筑文化,即宋徽宗设徽州府所辖的6个县(即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和绩溪)4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的区划范围;另一方面主要指公元l121年设立徽州府后兴盛起来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建筑文化。2.2徽州建筑文化与其他地区建筑文化的关系徽州建筑文化一方面体现出了地域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兼具了同其他地区文化一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性特征。徽州建筑文化是辉煌的徽州文化中最奇丽的一部分,它由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建筑文化所构成,当中的学术价值非常宝贵。在这些建筑中的每个细节里,人们都能充分感受到徽州建筑匠心独运的设计、民间工艺的高超水平以及徽州文化深邃的历史底蕴,体味到徽州建筑凝聚的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及创造“美的物质”的智慧和力量。徽州建筑文化的特殊性简而言之则表现为徽州理学和由《周易》产生的风水学对建筑文化的影响超过其他任何地区。而在共性特征上,徽州建筑文化同其他地区建筑文化一样深受历代封建统治文化及中华主流文化影响,因此在审美心理上趋于一致;另外徽州人口组成多为中原地区人口迁移所致,其建筑文化的本源性中也包括了中原文化;第三,商业的流动发展也促进了建筑文化的交流,尤其是在建筑装饰的形式特征上,徽州建筑文化与江南各地的建筑文化达到了空前交触;第四,中国建筑的“营造法"有严格的设计施工规定,成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建筑施工“手册",而徽州建筑文化也以此为指导。2.3徽州建筑文化的形成因素任何一种建筑文化的形成,最初都是从实用功能开始,由自然环境条件决定了建筑的基本结构和形式,经济和文化则是建筑文化得以发展的物质支柱和内涵丰富的精神支柱。所以,徽派建筑也不例外。皖南山区独特的自然条件、社会形态和文化氛围,是徽州建筑文化形成的主要条件。2.3.1徼州建筑文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不同的建筑文化形式是由自然条件的差异性所造就的,徽州建筑文化就根植于徽州这块特殊的土地之上。徽州位于江南吴越文化区的闽浙山地和楚文化区的n硕士学位论文江湖山地之结合部,世称徽州“吴头楚尾”,是“吴楚分源”之地。①1.徽州的地理条件徽州地处皖南丘陵山地,崇山峻岭环峙,王安石在《孙抗墓碑》中如此写道:“徽之为郡在山岭川谷崎岖之中”。由于徽地多山,地势极高,其江河水系如瀑布一样向四面奔腾而去。徽州地区因其高山环绕、水系发达,当地的村落大多依山傍水而建,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皖南山水景观及其河水文化艺术。2.徽州的气候因素徽州地区位于北亚热带,属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6摄氏度,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1700毫米左右,降雨日超过120天,年平均湿度在80%以上。这些气候条件最终对徽州建筑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徽州建筑外观特征之一的白色粉墙,就是出于防潮功能的需要,由于皖南地区多雨潮湿,涂抹生石灰可以使墙壁大量吸收空气里的水分,从而保持建筑物墙体的干燥,避免因雨水冲刷导致墙体坍塌。同时,由于雨水丰沛,为了能够快速排干屋顶上的积水,徽州建筑的屋顶样式通常被设计为出檐深远,坡度较大。3.徽州的建筑材料徽州山地从奥,林木资源丰富,为徽州建筑提供了良好的建筑材料。走进徽州民居或祠堂,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无论是梁架还是立柱,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用料硕大,尤其是横梁,当地人俗称其为“冬瓜梁",由此可见其粗壮。但是由于木材结构的房子不利于防火,因此徽州人设计了徽州建筑中著名的“马头墙”,又称“封火墙"。其位于房顶两侧,并随着房顶的坡度层层排列,上面铺着小青瓦,因每个墙头的顶端突出像一匹奔马,故此称为“马头墙"。远远望去,白墙黑瓦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鳞次栉比,如诗如画,不得不让人感慨徽州人的智慧。2.3.2徽州建筑文化形成的社会因素1.徽州的行政建制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天下设置郡县。其中立会稽郡,下辖黟县和歙县。二县的设置标志着徽州文化作为相对独立的区域文化单元的成立。其时闽赣两省仅立三县,可知徽州文化处于这一地域文化发展①方利山.徽州文化之成因【J】.黄山学院学报,2007,12.6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之前列。公元589年,隋文帝将新安江中下游的区域设为睦州,后改名为歙州,下辖黟、歙、海宁、婺源、祁门、绩溪,后来为世人所熟知的“徽州一府六县”的行政区划格局从此奠定下来。徽州一府六县的行政区划设置自隋朝以后,历经十数朝、千余年,遭遇无数战争动荡而不变,这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罕有的。正是稳固的行政建制,使得整个徽州地区的经济、文化得以持续稳定的发展,这也为徽州建筑的开枝散叶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公元1121年,宋徽宗将歙州改名为徽州,徽州从此得名。“徽州”之得名,众说不一。一说“取绩溪之大徽村为名”,一说“盖郡境存徽岭、徽溪,扬之水出焉,说者以为取诸此”,此两说以地为名。再一说是“或云:徽,美也,故以为名”,此说以“徽”赞颂歙州之美而名。黟歙六县皆新安大好山水,徽溪徽岭徽村皆具自然神韵,以“美、善”之“徽”称当之无愧。①2.徽州的人口形成徽州是个移民社会,大禹时代前后,徽州氏族多属三苗族和古越族土著先民。根据考古发现,自智人时代始徽州经历了旧石器一新石器一青铜器的发展过程。早在大约四五千年以前,徽州人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了。黟县古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片特别是屯溪西周墓葬出土了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陶纺轮、罐、盘、盂、钟形五柱乐器、铜鼎等),说明商周时期这里的居民文化已非常繁荣。对于这些先民,史称他们为“山越”。东汉之后,北方中原一带由于战火连绵,兵连祸结,北方的人们为躲避战乱渡江南迁。徽州地处丘陵,高山较多,地靠江南,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历年来也很少战乱骚扰,生活安详,足资隐避。并且徽州自古以山水灵秀称天下,其地毓秀钟灵,足供亘游。因此,徽州地区成为了南渡的人们一个理想的选择。徽州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移民南下的高潮,分别是东晋“永嘉之乱”、唐末黄巢起义和南宋“靖康南渡”时期。中原氏族徙入徽州最早有西汉时方、程、汪、舒等氏。西晋末永嘉之乱,则有中原九姓氏入徙徽州,多以歙之篁墩为基地。唐末黄巢起义,北宋靖康之乱宋室南迁,更有大批中原士族官民徙入徽州,是徽州近八十个姓氏的主要来源。这些徙入徽州的中原士民,每一村落聚族而居,重宗族,严主仆,以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影响改造山越社会的自然经济,以中原汉族文化推进民族融合,在长期的①刘伯山.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2,6.n硕士学位论文征服、共处、融合过程中,至五代之末,徽州基本完成了越汉的融合同化,形成了新质的徽州人和徽州社会。3.徽州的经济形态古徽州地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脉众多,森林茂密,地形多变,耕地稀少,开发较晚,不适宜农作物生长。“地狭人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往往仰给四方”,这就是古代徽州的经济特色。汉代前人口不多,自唐宋以来,当地居民都是以山林经济为主,人们尚能够躬耕自给。但三次移民潮,给徽州送来了大量人口,供需矛盾逐渐开始凸显。到了南宋时期,人多地少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同时,由于徽州境内的物产“结构性失衡”,“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农寄命于商”,①经商成为了走出去的徽人一种重要的选择。徽商的活动范围极为广泛,其足迹遍布南北甚至海上,以至于有了“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徽商主要经营的行业主要以利润高的盐、典当、茶、木四业,其次为粮食、笔墨、丝绸,其他则物业不营,可谓是“其货无所不居。”同时,自宋时徽州作为程朱理学的故乡,徽商多奉行儒道思想,儒商结合,使得徽商不断兴盛。到了明清时期,徽商达到鼎盛,清朝时,徽商跃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有俗话说:“钻天洞庭遍地徽”。徽商们“海内无不至”“足迹几遍宇内”。商业的蓬勃发展,使徽州商人积累了惊人的物质资本,连乾隆下江南目睹了徽商的兴盛时也不禁发出“富哉徽商,无不及也’’的感慨。徽州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徽州建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物质支持。徽商财雄势大,炬赫一时,他们受传统乡土观念和宗族文化的影响,在家乡大兴土木,“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他们的大规模建设,一方面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更是促进了建筑文化的繁荣,使得徽州建筑形式更广泛,装饰更艺术,功能更全面,内涵更深厚,从而对徽州建筑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3.3徵州建筑文化形成的文化因素1.程朱理学的影响古徽州素有“礼让之国”“东南邹鲁”之美称。作为封建社会时期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及其提出的伦理道德观念当时已在古徽州广为传播。北宋时期,徽州著名的思想家程颢、程颐提出“理”是世界的本体。到了南宋时期,“二①徽商的兴盛与发展历程[EB/OL].http://www.dodn.com/p-757512693.html,2014.I.8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程”的徽州小老乡朱熹将这一学说发扬光大,他主张抛弃传统,放弃传注,直接从经文中寻找义理,直接接受前人的思想理论成果。这就是所谓的程朱理学,简单的说,这是一种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自理学其诞生起,就在徽州地区广为流传且影响深远,其提出的伦理纲常思想,加强和巩固了徽州原有的宗法制度,成为了徽州宗法制度的精髓,其主要特点包括聚族而居、依祠而立、无谱不传、依规制族,这些严格的制度深深地影响着徽州建筑文化的各个层面。1)尊祖祭祖是宗法制度的首要原则。要通过祭祖表达子孙的孝心就必须要有相应场所。朱熹的《家礼》中,首先是“通礼”,而位于开篇位置的就是祠堂。如图2-1所示。宗祠既为供奉祭祀祖先之主要图2-1祠堂场所,又是藉祖先荫德联络全族感情、统一全族思想、发达全族传业之所。因此在徽州的各个大村大族都兴建有祠堂,而且气势宏伟,规模巨大。祠堂也由此成为徽州建筑中的“三绝”。同时,在空间布局来说,徽州的村落建筑均以作为宗族社会象征的祠堂为中心来进行布局,其他一切建筑的地势、规模不得超过宗祠。如若不然,则会被认为是影响了风水,有碍宗族的繁荣发展。图2-2牌坊2)作为徽州建筑“三绝”中另一绝一牌坊,是程朱理学的活化石。理学的核心是“存天理,去人欲”,其要求人们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牌坊具备的褒扬功德、旌表节烈、倡导民风的功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文化因素。此外,牌坊还倡导宣扬一种封建伦理纲纪,这也是理学的重要核心思想,它实际上维系着宗族与君王之间的礼。为表彰道德彰显、功勋卓著的官员,朝廷允许他们在乡村故里之地修建牌坊以表彰功德,借此激励其他的人们以之为榜样表率自身,报效国家。如图2—2所示。3)理学里提倡尊儒重教,将读书作为立身创业之本,以诗书训子弟,徽州从而形成了文风昌盛,教育发达的局面,书院、书屋、精舍等广为发展。此外,徽州民居中的厅堂里大都悬挂楹联,如履福堂厅堂里的楹联:“书诗经世文章,9n硕士学位论文孝悌传为报本”,就充分表现了理学思想对于徽州建筑的巨大的影响。2.风水理论的影响作为徽州人的朱熹对于建筑风水观念的态度是十分相信,徽州人推崇朱子,这样一来,在宋元以后,徽州几乎成为了风水文化的中心。风水理念来源于《周易》,其核心思想是阴阳对立统一,即天地之间阴阳相分并且互为补充,从而构成了世界的本原。风水理论体系至魏晋已经确立,东晋郭璞在《葬书》中提出“藏风得水”说,指出,“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藏风得水”的目的是为了“聚气“,“生气”是为风水的灵魂。①在风水理论指导下的精神意识对于徽州建筑的风格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在徽州人的心目中,风水的好坏,会影响子孙后代及家族的兴旺,所以徽州人对于整体村落的布局、房屋地址的选择以及室内装修装潢的设计有诸多考虑,徽派建筑中的有不少独具特色的形制设计都与此相关。1)在徽州村落民俗中,选址布局是第一位的,徽州许多古村落的选址都是在风水先生的指点下进行的。风水学说认为水象征财富,为留住财气村落一般是抱阴负阳,依山傍水,原本用于阴宅的“水口”观念用于阳宅的村落环境之后,水口成为村落布局的关键点,以达到“藏风聚气”的理想追求。2)徽州人也特别重视住宅的选址问题,风水学有这么一种说法:“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徽州民居的结构模式通常是背阴向阳,三间两廊,以天井为核心形成合围之势,正是为了聚之有气,藏之有能。此外,“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宅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这是风水学说中所谓的“四兽理论"P90②事实上由于很难四兽俱全,通常人们只能在自宅的建筑过程中通过避让和改造的方式予以驱除,许多建筑门的方位形状跟风水之说有关,墙角常有一些特殊的装饰和图腾,这些都形成了徽州建筑里独特的印记。3)除了选址以外,住宅的朝向和入口也受到了风水学说的影响。所谓“商家门不宜南向,南向主火”,在五行学说中“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故商家的门不宜向南开。徽州人多经商,因此当地的民居大门多向东、西、北三①汪庆元.徽州古村落与风水观念[EB/OL】.viewthread&tid=392446,2010,1.②陈雪杰.风水学在徽派建筑中的应用【J].人文科学,2012,1.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个方向。个别宅基因地形关系不得不朝向南面时,也会尽量避开正南方向。很多富商大贾的豪华巨宅很多门窗都是朝向背南,甚至出现了趋吉避凶的假门、斜门、样门等。此外,宅门的开启方向还有许多章法,如“门对丁字路口不吉”,“开门见墓不吉”,“屋角飞檐冲煞”,“窄巷直对开门不吉”等等,如不遵守这些规定,则有可能有大凶之事发生。因而,徽州村落宅门如面对山头、坟头、墙头、墙角、瓦头、树梢、巷道等,总是退一空间,或转一角度,退出不规则空间开门,而直对丁字路口的门,则通过-fl廊或院落空间转承,改变门的方向,以求得好运,这样也促成了徽州村落民宅入口空间的多样过渡空间处理。3.商贾文化的影响徽州古村落不同于与其他传统的依赖农业而发展的村落,支撑整个村落的是足迹遍布天下、富可敌国的徽州商。徽商们在兴建住宅过程中也有很多禁忌和讲究,因此徽州建筑受到的商贾文化影响主要表现在:1)积累财富的愿望商人的职业决定了他们追逐利益的本质。徽商作为商人中的杰出代表自然对于财富有着巨大的渴望。风水上认为水是财富的代表,徽州民居中天井“四水归堂”的设计理念上就体现出徽州商人们祈求聚财的典型心理。此外在民居的建筑构件常采用元宝形或铜钱形的样式,也是徽商对财富强烈向往的表现。2)提升地位的心理中国封建社会中四大职业“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一位,社会地位是很低下的。圣人重教化,轻钱财,徽商虽然财力丰厚,但却难以获得与之相应的社会地位。因此徽商一方面通过奢侈的生活来强调自身的存在感,一方面又希望能够通过进入仕途提升自身地位,这种心理在其营建的建筑上也有所体现。如:一方面建商字门。即徽商们在其居住的房子的楼坊与梁托大多都雕成倒挂元宝状,看起来仿佛一个缺了口的商字,使得从下面经过的不管是什么人都低商人一头,以此表现自身的尊贵;而另一方面,他们在自身住宅的山墙上以官斗印,即形似方形官印的建筑构件进行装饰,足以反映出徽商们既尊荣又自卑的矛盾心理,以及内心对于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的渴盼。n硕士学位论文3微州建筑文化表现形式的特征剖析3.1徵州建筑外部景观特征徽州建筑文化中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徽州古村落所展现的建筑文化内涵,不论从选址、规划理念上还是从建筑要素的细节中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独有的地理特征、风水思想和审美倾向,充分体现了徽州建筑文化的博大厚重。徽州古村落外部景观由极其丰富的要素组成,总体上表现为村落依山傍水、空间变化丰富、街巷狭长深幽、水口景色宜人、色彩朴素清雅。由于室内空间室外化是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因此通过对徽州古村落的外部景观特征研究,才能更好的把握景观美学和文化内涵,更好的为室内设计服务。3.1.1徽州古村落的选址规划要素1.自然条件要素徽州地处皖南丘陵山地,徽州的村落选址也受到了这一自然条件的制约,大致有三点:一是以山水为主的地理环境。徽州的大多村落都依山南傍水北而建,村落的建筑随坡就势,层层叠进排列。从生活而言,村落处于山麓之南,可获取充分的阳光,同时有图3—1徽州村落水流环抱有利于生活用水,也方便耕作灌溉。而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山麓和河流是村落的天然屏障,依山傍水的地势提高了对外的防御能力;二是以靠近耕地为基础的选址范围。村落通常都选在利于村民生活劳作之地而建,大都是随着地形与道路方向逐步发展的,一方面便于每日出入劳作,另一方面易于与村外沟通,加强对外联系。如图3-1所示。三是以绿化植被为点缀的景观元素。徽州村落大多拥有丰富的植被使得景观更加优美,且呈现出明显的四季变化,同时根据不同地点设置不同的植被,如房前屋后则是桂花、菊花、兰、竹等,水池多为荷花睡莲,田问地头多为柳桑,且徽州人认为植树能固基,因此田间村头等被保存下来的古树也成为徽州古村落的重要景观元素。2.风水观念要素12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徽州古村落的选址大多受到了风水观的影响。中国古建筑,“无论城镇、村落、宅第、祠堂,都通过b室、相地,来对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小气候、环境容量等方面进行勘察,究其利弊而后作出抉择”⋯⋯④徽州人的风水观念中,村落的总体环境,应是前有朝山,后倚来龙山,所谓的狮象或龟蛇两山把守水口,溪河似金带环抱,归纳起来不外乎“枕山、环水、面屏”六字,这种结构就是古村落的基本格局,同时也显现了村落的自然环境。这种以风水文化作为村落规划选址的原因,可以大致归为四点:一是徽州的山水环境为风水之说提供了发挥的土壤;二是村落皆为聚族而居,他们非常重视宗族的生存和发展,风水文化中现时的“b宅”能够推断出未来的发展,这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三是北迁世族本受中原风水文化影响,而徽州是古越之地,而“是皆古越好巫之俗”;四是朱熹本人笃信风水,广泛影响了徽州人对风水观的推崇。因此,徽州古村落在建村造宅中,力求寻找一个最佳的风水宝地,通过理想的环境来实现宗族、个人的兴旺发达。选址特征体现“天人合一”的居住观,崇尚和谐,避凶驱邪,因地制宜。在这里以歙县唐模村为例。如图3-2所示。唐模先祖汪氏,本身精通阴阳八卦,运用堪舆之术种植数株银杏,结果宗汪一株成长茁壮,汪氏遂举族定居唐模。到现今,这株古老的银杏树还枝繁叶茂,庇佑村民。皖南现存的西递、宏村、鱼梁等大多都是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至于为什么要负阴抱阳,因为群山环绕有利于聚“气”,农田环绕是为了生产与图3-2唐模村银杏树环境。“负阴抱阳”不仅是风水学讲究,也是村落朝向、采光和通风的最佳环境之选。风水观不仅在村落择址上起到重要作用,也影响了村落的总体规划。《羽中麓齐氏族谱》记载:“吾里山林水绕⋯⋯而要害尤在村中之圳,相传古坑族祖渊公精堪舆之学,教吾里开此圳,而科第始盛⋯⋯自圳塞而村运衰焉⋯⋯故培补村基当以修圳为先务⋯⋯务使沟通,永无雍滞此我里之福也。”在风水观中,水系的布局和调整是影响村落规划构架的重要内容。通过水系的调整使流水直接服务于村民,流水十弯九曲穿村而过,既方便生活又美化了环境,由此足可窥见徽州①邢凯峰,黄慎江.儒家思想对徼派民居建筑的影响【J】.福建建设科技,2010.9.13n硕士学位论文人的智慧。其中如黟县宏村、西递、歙县呈砍等都体现了此规划理念。3.1.2古村落的空间布局特征徽州古村落是村民们在长期生活劳动和交往中形成及发展起来的。村落仿佛一个巨大宅院,道路水网为走廊,坦和祠堂是厅堂,民居建筑则为房间,村落与建筑有着“同构性”,因为中国古代城市村落都是自下而上慢慢演化的,而村落更多的受到风水和礼制的思想,有序生长和无序生长交替进行,所以村落形态出现了分散和位移。相比北方以防御性为主的村落,徽少i,l木,-J落的形态更趋向于柔美的田园风格。如北方山西民居的重要形式是堡寨式建筑,是几栋甚至几十栋建筑并联,外砌高墙,与外界隔绝,如同城池一般十分壮观,这种村落就是外墙围合而内部相连的建筑群,呈“聚零为整”式,那么徽州村落就是“化整为零”式,前者为“防御型”,而后者为“田园型”。徽州古村落内部由“一颗印”形状的住宅和骨架型的道路和水系组成。宗族观念极强的徽少H>-J落,将祠堂作为礼制中心。此外,还有戏台、村口公共建筑等“实节点”,村落之中形状不规则的空地,为村民们休息的集中地,曰之“坦”,有建造房屋留下的“晒坦”,有看戏的“戏坦”,还有供祭拜的“庙坦”,这些是徽州村落的“虚节点”,即广场,如宏村的汪氏宗祠广场和南湖书院广场。这些“实节点”、“虚节点”与道路、水系构成了村落的线性非几何秩序。我们用“起承转合”来刻画徽州古村落的空间结构,并分析徽州古村落空间构成要素的特点。1.起。“起”指的是村落的边界。“田园型”的徽州村落,由两种边界组成:一种是山水田园围合组成的边界,另一种是人工筑成的如牌坊、水口、庙宇、驳岸、堤坝等具有入口标识性的边界。如西递的入口由山水和硬质驳岸以及牌坊等组成;宏村的入口由南湖和拱桥等组成:唐模的入口由山水和亭子等组成。2.承。承指“路径”。徽州古村落的路径包括街、巷。街与巷在功能意义上不同,但两者都以幽深曲折为表现手法,追求“移步换景”的空间效果。道路就像是一个古村落的“骨骼”,将整个村落中零散的“部件”整合联接并支撑在一起,其作用是起到交通和交往的作用。徽州古村落的道路结构非常清晰,街常呈宽敞流动的带状空间,由于建筑之间墙与墙之间较为狭小,致使其道路相对比较封闭,走在其中抬头仰望只剩了一线天,但是走过一段就会发现豁然开朗,视14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野一紧一松,一开一合,给人丰富立体的视觉感受。有些道路的某一段落,仅用低矮的围墙来限定,围墙后面是私家庭院,于是就有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景观效果,使人走在街道里倍感亲切。巷与街一起组成村落的交通网络。如果说街道是骨架,那巷弄就如血脉延伸至四面八方,连通整个村落的每家每户。巷比街更为封闭、狭长、密集,所谓“大街小巷”,其实就是形象地从外观上反应了街和巷在空间尺度上的区别。而如何界定“巷”的空间概念则多以建筑物的山墙为基准。这种高高耸立又不开窗的山墙使巷道形成更狭窄、更封闭的带状空间。“窄巷深弄”就是对这种空间的心理描述。3.转。“转”指徽州古村落中道路街巷交叉相连的节点,是对村落的认知细节特征要素。绣楼、亭子、拱桥等等就是这样的一些节点,这些节点丰富了空间环境,又增加了村落的可识别性,而且灵活多变、形态各异。此外,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都依附着建筑、街巷和河道而存在。如同宏村中心地带的直街,与多条巷道相交形成一些节点。这些节点为街与巷的正交留出空地以满足人流集散。4.合。“合”泛指徽州古村落的“场”,即村落的中心,如祠堂、书院等公共建筑或“坦”。这些“场”是整个村落中居民们生活的核心区域,是人们聚集交流、进行公共活动的中心场所。在徽州古村落中,作为精神中,IL,的祠堂是最重要的公共建筑,它一般处于村落空间中最为中心的位置。它对村民日常生活行为起着教化和约束作用,同时也是大多数有组织性活动的重要场所。徽州古村落的“坦”,即广场空间。广场作为街巷汇合与交接之处,是村落空间的高潮。这些形状不一的空地当初是晒谷用的,成为“晒坦”。但随着时间的迁移,“坦”的功能在人们心中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作用,扮演者村中集会基地的重要角色。如果说街巷是“线”,那么坦就是“面”,是建外轮廓围合封闭形成的图形。在广场轮廓线的闭合空间里,我们能感受到明晰、肯定和安全。3.1.3徽州古村落整体景观意象总体而言,人们对徽州古村落这个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村落空间的理解和感知,也影响了人们在感知中建立的富有特色的村落形象。通过对徽州古村落的外n硕士学位论文部景观要素分析,可见徽州古村落整体景观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青山环抱,植被茂盛,背景绚丽;二是秀水流入,水街水巷白墙黑瓦,中景素雅;三是农田耕地再加耕牛,前景怡人;四是古树参天,小桥流水,牌坊小亭穿插,空间变化多端。总体上呈现人、自然、建筑三位一体、和谐共存的生态意象。3.2微州建筑内部空间特征徽州村落的单体建筑在经久不息的使用中得到了认同,其内部功能布局、空间形式和装饰特征,还有材质选择各方面都得到了固化,产生了有明显徽州地域特征的建筑形体空间——以天井为核心的三合院。三合院包含了对称、正背、层层相抱的精神,既是“观念法式”,又是“营造法式”。而稳定的格局下又有大小、尺寸、角度、数量、虚实的变化,在和谐的大环境下又不失独立性格。3.2.1天井天井是徽州民居中最为典型的形制空间。“天井”最早的意思是指四面陡峭、溪水所归的天然之井。明清时期,徽州民居主要是由屋顶四面围成一个类似于漏斗式的敞顶空间,如井口一般汇四水归一,井口下方则围建池塘、设置沟防等,从而形成以滴水为界的“天然之井”,所以也称之“天井”。如图3-3所示。1.天井的精神功能图3-3天井天井是徽州单体建筑中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承接的场所,是徽州人“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表达。徽州人赋予天井“四水归堂,聚财不散”、“肥水不流外人田”、“招财进宝、天降洪福”等文化寓意,表现了徽州人对“财”——水的渴望,这是赋予天井的精神特征之一。天井的精神特征之二则是徽州人认为“生气乃第一义”,天井作为民居的中心气场,通天接地,满足人们纳气除秽之心理,从而使居住环境循环流转、新陈代谫十。天井的精神特征之三则是因为中堂的祖位正对天井,使人们把敬天敬祖联系在一起,通过天井寻找人与天的通融之处,也满足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古人寻求天地人契合的思想。2.天井的建筑特征分析从建筑本身来讲,天井也意义重大,它是徽州建筑中里最积极最活跃的构成因素,使得每个建筑看起来方整而不局促,格局统一而仍多变化,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联系和导向的枢纽空间。首先,徽州民居的传统形式是以三合院围合天井为基本单元,相互串接组合而成的院落。天井作为三合院里唯一的室外空间,上承阳光雨露,下接地气,是住宅与自然在垂直维度的联系枢纽。其次,在徽州建筑民居的室内布局上,都以天井厅堂作为房屋的中心,采用中轴线为主,在两边对称而建造房屋。天井作为建筑的核心,起着连结庭院、厅堂等室内空间的平面导向作用,更好地延伸了堂屋的空间,扩大了活动范围。其二,解决封闭空间的功能要求。在徽州地区,古村落中的房屋建筑外墙窗户都是很小的,这致使房屋的室内光线昏暗,空间内聚性较强,整体来说是比较封闭的,其自身的采光、通风等功能要求更多地需要借助天井来解决。此外,徽州建筑的天井因其围合紧密,能够形成烟囱效应,这样即便在炎炎酷暑,宅居内一样凉快通风。而且天井内还设有较为完善的排水系统如明塘、暗沟等,避免院落因为大雨而积水。其三,丰富延伸宅内的视觉感受。徽州民居的天井中可以设长条石供桌,上置盆景,粉墙上饰以砖刻花窗。也可设石砌水池、盆景、假山及一些观赏性植物,或是将一个大型水缸类容器置于天井中心装水,这不但具有较强的实用备水防火功能,又可以增加了厅堂的视觉美观效果,同时利用天井能够根据天气的变化而调节室内外的温度,使人与自然相互交融,从而达到一种生态化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环境意象。3.2.2庭院受到儒家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徽州人崇尚自然,庭院是徽州建筑空间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庭院空间内掘水池、堆假山、植图3—4微州庭院n硕士学位论文花卉,将大自然的美景浓缩进小小的庭院之中,从而实现与大自然的接触。庭院可取“百尺为形”,用地不求规则,布局较灵活,其位置可布置在屋前或屋后,亦可在屋之两旁,其创意于自然,不拘于形式,方正狭长,或因依街而筑而出现不规则形状,方寸之地,经不凡创意也能使之有趣有景。如图3—4所示。1.庭院的场所精神庭院是徽州建筑中最为灵活的场所,可自由地将自然中的水、植物、阳光、风、云等元素纳入其中,同时通过漏门、窗等空间层次分隔的方式,使景观意象虚中有实、实中透虚、虚实交融,从而加强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互相渗透感,营造出亲切、私密、安静但又平稳紧凑的空间环境,更巧妙得体现出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的精妙融合,使整个民居显得情景交融、变化丰富。2.庭院的建筑特征分析庭院在建筑特征上主要表现为:一是庭院的建筑空间性质具有流动开合收放的特质,从整体上来说,每一个庭院都是相对独立封闭的,但是又常常通过门洞、景窗、墙廊等这样的设计来借景、对景,从而构成向外延伸的较为灵活多变的空间。二是设置于前庭的庭院与设置于楼两侧或后院的庭院,在平面布局上还是有所区分的。设置于前庭的庭院一般是在民居的正门口前,从考虑风水的角度多为前低后高,中轴对称,左青龙右白虎,前有照壁池堰或规则花池,周围种植花木:设置于楼两侧或后院的庭院,则布局更加灵活多变,常掘池塘成水院,组成一个空间狭小但景色怡人的空间,同时通过景墙、漏窗、圆窗等的巧妙设置,再加上对花木的精心选择,使得该空间一方面与水交融,亲切自然,一方面又能充满四季变化之特色,步移景异,使整个院落变化无穷,体味时空转变,情趣活泼怡然。3.2.3厅堂厅堂是徽州建筑中主要的室内生活空间,在徽州民居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徽州家庭的主要生活场所,即徽州家庭会客、议事、举办婚丧事宜、祭祀祖先等场所,更是徽州家庭极其重视的精神象征。1.厅堂的精神功能徽州厅堂从使用的角度上,是徽州家庭举办各种仪式礼仪的重要生活场所,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也就赋予了其特定的精神功能,即在某种特定场合下宗族关系、权力关系、经济关系及其他社交关系展示的空间场所。同时在布局上满足了理学中对“礼”的需求,其位置位于建筑平面的中轴线上,表现出对称严谨、方正规则、层次分明的空间布局,无不时刻传达着中国“动静有序、长幼有别”的传统观念。2.厅堂的建筑特征分析厅堂在建筑特征上主要表现为:一是从整体布局上位于建筑平面的中轴线图3-5厅堂上,按照轴线从前往后的顺序,横向对称严谨,纵向层层递进。徽州民居的厅堂,多为三开间,分上堂、中堂、下堂,周围的住房分正(明)问、偏(暗)间、廊(厢)房,明问用来招待宾客,暗间取暗室生财之意,通常作为卧室。二是徽州建筑里厅堂装饰和陈设非常考究,每个小细节都包含着深刻的寓意,体现着浓郁深厚的徽州文化。厅堂摆设是正中八仙桌,两侧配雕花交椅,靠后设长条桌,称“苗条”,中间摆一自呜钟,两侧摆帽筒一对,西边放镜,东边置瓶,取“东瓶西镜”谐音“平静”之意,后壁正中挂字画,俗称中堂,有钱人家厅堂在木梁架、斗拱、雀替处饰以精美木雕。厅堂的正上方悬挂着堂名匾额,中堂两侧常挂诗书楹联,皆为做事做人的道理和人生信条,以此劝导后人努力上进,持家立业。三是厅堂一般正对天井或庭院,与天井庭院之间不设分割墙面,取完全开敞的布置,组成一个内外空间互相渗透互相衬托的空间。“自然——天井庭院——厅堂”一气呵成的半开放式空间,即改善了厅堂的采光,又缓解了厅堂狭小的缺陷,同时更能衬托出主厅堂的重要地位,也取“四水归堂”之寓意。3.3徵州建筑装饰艺术特征徽州建筑中有很多特色的精美装饰艺术,其建筑装饰细节包含着很多特定的审美情趣,其中从屋外到屋内,从地面到屋顶,在不同的空间内,徽派建筑装饰艺术集木雕、砖雕、石雕、彩绘于一体,其精致程度令人为观止,无与伦比。徽州建筑中的每个建筑的每一部分都被工匠们充分运用,尽善尽美地设计和制作,从而创造出自身独特的经济、文化基础。19n硕士学位论文3.3.1徽州建筑组成部分的典型装饰特征1.马头墙在徽州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就是马头墙,其不仅是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更反映了徽州建筑的特征。由于徽州山多地少的地理条件限制,徽州的建筑多向空中发展,徽州民居以两层建筑为多,呈立体式结构且多采用砖木结构。虽然这样取材自然,有效提高了房屋的承重性和稳定性,但是砖木结构的防火性较差,再加上居民房屋之间紧密相连,密度较大,所以防火是很迫切的需要。因此徽州楼房四周专门砌以高过屋顶的砖墙,俗称“封火墙”,其墙角略有翘起,呈可以让相邻的房屋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到防火的作用,因其形状为马头状,故又称“马头墙”。马头墙为阶梯状山墙,构造大都超出屋面而遮蔽屋顶,由墙体、建筑的拔檐、垛板、垛头部分以及马头墙脊三部分组成,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马头墙的构造随着建筑屋面的坡度而设,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马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鹊尾式”,如图3—8所示,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如图3-6所示,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如图3-7所示,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也有“金印式”或“朝笏式”。多檐变化的马头墙高低错落,,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也可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通常三阶、四阶更常见,而叠数最多的可以达到五叠,这种类型被称为“五岳朝天”,是马头墙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①雷‘鹪列k\圆愚崦{l心fJ图3-6印斗式马头墙图3-7坐吻式马头墙①高建峰..徽派建筑语义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DI.上海:东华大学,2009.420嘈i;m埘引曼豁险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黼_‘掩^毪瓣戌■莞■辟鞠群毪暇睫椎图3-8鹊尾式马头墙.徽州建筑的砖墙墙面都以白灰粉刷,墙头用青瓦两坡墙檐加以覆盖,白色的墙青色的瓦,更显得明朗而雅素。其中,在较为聚集的民居村落中,马头墙错落有致,与静态的房屋产生鲜明的对比,一静一动,长短相间、高低起伏的马头墙远远望去就像万马奔腾,充满生气。然而就是由于马头墙大的造型,因而增加了徽州建筑的空间感和运动感,从而更显示出徽州建筑生气勃勃的活力和动感。2.粉墙“粉墙”也是徽州古民居建筑组成部分的重要装饰特征,其“粉墙黛瓦"通常就是被用来形容徽州建筑的特色。众所周知,中国的封建社会有着很严格的阶级等级制度,在服装的穿着上和民宅上,都不能采用丰富的色彩,特别是黄色,因为徽州地区根据当时的传统审美文化的要求,其村落的建筑都是呈现出灰白的基调,相较于金碧辉煌的装修,徽州建筑素雅的气质更能体现出徽州地区不同的文化和审美内涵。徽州建筑的墙壁封闭而高大,并且采用“双墙”,正是这双墙使室内和室外形成了一个空间的过度,使居民房屋冬暖夏凉,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由于皖南地区多雨潮湿,出于防潮功能的需要。抹生石灰可以使墙壁大量吸收空气里的水分,从而保持建筑物墙体的干燥,避免因雨水冲刷导致墙体坍塌。素雅的灰白墙面、墙体的设计高低错落有致、张弛有度,颇有一番人与自然和谐相容的境界。3.门罩与门楼徽州建筑的门罩与门楼,是徽州古建筑外立面的重点艺术处理和装饰特征。门罩主要是门头上用石、砖或木构屋面罩住门框,主要有门楣式、悬柱式等。门楼则是仿照牌楼形式,在大门外墙面用砖或石做出柱木方斗拱,加屋檐,主要有一间三楼或三间五楼或是八字门楼。徽州居民在建筑民居时都非常重视门楼,当地有“千金门楼四两屋,户户面子在门楼”的说法。过去古人用千两黄金去修建21n硕士学位论文自己家的门楼,而仅用四两金钱建造自己的房子,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正是如此可以反映出门楼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性符号,说明门楼在民居中的地位。门楼主要传达的是家业、职业状况和家丁多寡程度等信息,表达户主的价值取向和治家理念,张扬户主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封建社会中,最能显示出户主品味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就是门楼。而徽州人在谈婚论嫁的时候就有“外头看门楼,里头看椅桌”的习俗,用来去衡量男方家的家底,更有“人生之富贵体面,全然在咫尺之间”的说法。门罩门楼的装饰常结合了砖雕和石雕,常见的雕饰部位主要在主入口上方的门罩上,运用砖石两种材料自身的色泽和质感,进一步强化建筑细部,从而美化建筑的立体效果、增加灰白粉墙的层次。而雕刻的题材,则主要表达户主在名利方面的美好诉求,其题材多样,类型丰富,因此在传统徽州古民居中,门楼是整个建筑中的精华,不仅具有很好的艺术价值,更能体现整个民居的大气。4.橘扇与窗在徽州建筑中,有很多建筑部件的功能都能与图形相结合从而产生更多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装饰,桶扇与窗就是其中的典型。桶扇亦称“格子门",它同窗一样其作为徽州建筑部件的主要功能就是界定空间、划分领域。桶扇的高度可达3米,扇宽无严格规定,在形式上明代多为方格或棂条,风格较为单一古朴,而清代由于工艺技术的提高,则开始采用双层套雕的装饰,花纹丰富多样、精巧细致。窗,在徽州地区主要是人们运用窗饰表达自身追求和对美好生活期许的途径,窗饰做工精细,手工艺考究,利用窗饰传达文化底蕴,从而产生特定的象征寓意。徽州人多数在外经商,由于采光的一般是靠天井,考虑安全的问题,窗户都开的比较小并且很高,也反映出了徽州人做事谨言慎行的作风。因此桶扇与窗的装饰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半透明的窗格用于隔分建筑空间,不完全封闭又能使空间连续流动,达到既分又合的效果;二是在无玻璃的条件下,能一定程度的起到采光通风作用;三是便于观景;四是精妙典雅的花格和木雕产生精彩绝伦的装饰效果。3.3.2徼州建筑装饰技艺与工艺特征徽州建筑从外部到内部,从地面到屋顶,无一不是融合着砖雕、石雕、木雕、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彩绘,其精致程度只能用“无与伦比”来形容。工匠充分运用建筑的每一个部件,完美的设计和制作徽州建筑细部——三雕及彩绘,体现人们的山水情怀和对耕读文化的解读以及对吉祥如意的美好追求,从而借此传达儒家文化精神,创造出包含特定审美情趣的徽州建筑装饰艺术特色。1.三雕徽州建筑三雕,即木雕、砖雕、石雕,是徽州古代建筑长期使用的一种装饰手法,其分布范围之广,遍及徽州旧辖之歙、休、黟、绩、祁、婺6县;其历时之久,由明而清直至民国,持续六、七百年。“无宅不雕花”,徽州城乡凡有建筑处,都可看到匠师的三雕艺术。数以万计的住宅、祠堂、牌坊、园林成为“三雕”艺术的载体,其将装饰艺术与建筑结构融为一体,是徽州建筑装饰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同时三雕艺术又使徽州建筑的风貌更具地方特色,它们是民间情趣与文人情趣的完美结合,既反映了新安理学的影响,强调了社会教化功能,同时也将审美中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自然融合。徽州三雕中这种极富装饰、稚拙天真的艺术造型,融汇了秦汉以来中原文化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同时又吸收了徽州地域文化丰富营养,因而产生了既玲珑剔透,又清新雅致的独特面貌,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朵奇葩。2.木雕徽州山地丛奥,林木资源丰富,为木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材料,从而使木雕匠人的聪明才智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木雕是徽州三雕中数量最多、应用最为广泛、题材最为丰富的一种。徽州木雕,一般都采用名贵的木材,不施以色彩,旨在凸显原木的原始色泽和纹理,从细节上使雕刻更为生动,这与徽州人注重内质、文化审美意识内敛息息相关,因此在建筑上更加重视室内装饰,强调外朴内华。根据其木雕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大木雕即建筑承重部位的木雕和非承重部位的木雕两大类,其技法多有雕、琢、镂、刻、剔、嵌等。根据雕刻部位的不同,技法也不尽相同,如窗下栏板、天井周围则多以浮雕为主,多雕刻花鸟、故事等;而在梁托、雀替、斗拱以及月梁上的灵兽蝙蝠等则以圆雕、透雕为主,更显栩栩如生。如休宁县陈霞村一座清代民居,月梁上刻“双狮抢绣球",四周雕花乌相衬托,左右对称,尽n硕士学位论文用圆雕、透雕手法。又如龙川胡氏宗祠.木雕之多,艺术之精、布局之妙、内涵之广,为“木雕艺术厅堂”,可与北京故宫相媲美,精华之处比故宫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龙川胡祠有中国“古祠一绝”之誉。徽州木雕的主要表现形式多以戏剧、传说、花鸟等图案表达。如歙县斗山街许氏民宅,是二进三开间堂屋,建于清初,前堂厢房的窗栏木雕,刀工精细、形象逼真,且富于含蓄,窗棂上的“八仙图”无八仙人物像出现,仅雕有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阴阳宝扇、张果老的渔鼓、何仙姑的荷花、蓝采和的花篮、吕洞宾的宝剑、韩湘子的竹笛和曹国舅的檀板,乃用物喻人的手法暗示八仙,并衬之以琴棋书画,是谓之“暗八仙”。在对面的门雕上,有九只活泼的松鼠,乃“九松图”,取“松”与“孙”的谐音,故实为“九孙图”。从这些木雕的隐示暗喻中,可以领略到徽雕别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徽州木雕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版画艺术的影响。如清末民初,绩溪县胡国宾、汪聚有的木雕,名噪一时。歙县李祥顺善雕,作品有歙县深渡下铺姚氏祠堂、大茂村朱氏祠堂、定潭张翰飞宅等。民国期间,歙县吴炳烈、汪叙伦、王金九俱擅木雕,20世纪30"--'40年代,结为木雕团体在歙行艺。吴氏等人以徽剧为内容,丰富了木雕题材,他们曾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木雕制作,流传于世的主要作品有《喜庆丰收》、《郑成功解放台湾》、《和平颂》、《牛》、《耕织图》、《黄山风景》、《雷锋》、《红灯记》等。民国初年,黟县宏村怡和堂(承志堂)梁架和门窗、楣罩分别聘请歙县方子贵师徒5人和黟县程双喜师徒3人雕刻,十分精细。3.砖雕砖雕艺术历史极为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徽州砖雕其用料与制作都极为考究,主要是以质地细腻闻名的徽州本地特意烧制的水磨青灰砖为原料加以雕刻而成。徽州砖雕是徽州三雕中风格最为清新淡雅、最具魅力的一种。其雕刻部位多装饰于徽州建筑的门楼、门罩、窗楣、屋檐等,大气十足、典雅庄重;雕刻技艺大致包括平雕、浮雕、立体雕刻等,题材丰富,地方色彩浓郁,其内容包括林园山水、飞禽走兽、树木花卉、戏剧人物等。从砖雕的历史风格来看,明代的砖雕风格较为粗犷,技法单一朴实,形象稚拙,图形整体上缺乏层次变化,但对称性很强,而到了清代雕刻技法日渐成熟,风格也更细腻繁复,画面更注重细节构图和情节表达,从近景到远景,层次分明,让人产生绝妙灵动的美感。24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4.石雕徽州石雕由于用于雕刻的石材多经久耐用,所以一般则用于住宅或祠堂的基座和外部装饰上,以及狮子、龙、风、麒麟等奇禽异兽的形体造型上。题材较之木雕和砖雕为少,主要是书法与动物、花卉等,工艺上主要采用浮雕、透雕、立体雕等手法。因徽地石材遍布境之四隅,分别有黟青石、凤凰石、白麻砾石等等,因此通常以就地取材、因材施艺为原则选取。如许国牌坊,采用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园石,仿木构造型,四面八柱,各联梁枋,俗称“八脚牌楼”。石牌坊上面遍布雕饰;梁枋两端浅镌如意头、缠枝、锦地开光;中部菱形框内为深浮雕,图案南面雕刻“巨龙腾飞”,北面“瑞鹤翔云”,东面“鱼跃龙门”,西面“威风祥麟”,还有“龙庭舞鹰”、“双报喜”、“三报喜”、“麟戏彩球”、“风穿牡丹”等;直柱中段为散点团花或锦纹,上段为云纹锦地,缀以姿态各异的翔鹤;柱础外侧的台基上,雕有蹲驻与奔跑等各种动作的大小石狮12只,有的大狮子还抱弄小狮子,形态生动活泼;台基左右侧,背镌各式獬豸图案;底层四面额坊均分别刻有“大学士”,前后两面则是“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第二层坊上各有“先学后臣”、“上台元老”形大如斗的楷书刻字。整座石牌坊雕刻手工工整细腻,古朴豪放,虚实对比强烈,再塑了许国高洁脱俗的品格,成为徽州石雕工艺中的杰作。又如棠樾牌坊群,7座石牌坊布局不采用中轴式,而是沿村东端甬道顺序建立,其建构高大巍峨,料石方正厚重,梁柱硕大,平琢浑磨,气势轩昂,一些部件皆缕刻工丽、玲珑剔透,凸现出徽派石雕的迷人风采。再如胡文光石坊,通体采用质地坚硬、不易风化的“黪县青石”,粗壮厚实。4根7米多高的主柱,柱下有高1.6米的长方形石墩。中间两柱前后雕有两对高达2.5米的倒匍石狮,为石柱支脚,造型逼真,威猛传神,举世罕见。梁坊、斗拱、额坊都选用重量十分可观的大块石料,据说古时用堆土成山坡搭架,才得以将如此笨重的石料抬到10米高的空中接榫合缝、组装成型。石坊雕饰非常生动细腻,每一道梁坊、匾额和每一方石柱,每一处斗拱都装饰有对称的雕刻图案,且多有寓意。如檐下斗拱两侧,饰有32面圆形花盆,象征花团锦簇。后来,这竟意外地吻合了胡文光为官32年,大概属偶然。此外,还有雕花漏窗,牡丹凤凰,“八仙”和文臣武将石雕,以及游龙戏珠、舞狮耍球、麒麟嬉逐、麇鹿奔跑、n硕士学位论文孔雀开屏、仙鹤傲立等等,无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明快淡雅、整齐安恬之感。石坊前后都有题签镌刻,二楼小额坊上分别刻有“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朝列大夫)胡文光”宇样,三楼匾额东西面各刻“荆藩首相”和“胶州刺史”楷书大字。历史上,西递村曾建有10多座石坊,现仅存此一座,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5.彩绘徽州建筑中室内的彩绘主要装饰在天花、门楼、窗楣、梁枋、轩部、墙体的沿Vi等局部,通常为旋子彩画类,主要是以蝴蝶、牡丹、石榴、凤凰等为题材,蕴含着多子吉祥、富贵祥和等美好寓意。徽州建筑的彩绘不同于故宫里的“和玺”彩画那般的富丽浓重,也有别于“苏轼"彩画那样的光滟流俗,它既是实用与美观的有机结合,也是艺术和技术的水乳交融,令人为之赞叹。徽州建筑室外的彩绘以白灰底的墨绘为主,与白墙、黑瓦、山川、植物等形成了明亮、雅致的色彩特征。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4徵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传承与应用的总原则及具体手段4.1徵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传承与应用的总原则通过前述对徽州建筑文化表现形式的特征分析,从外部、内部再到装饰艺术细节,逐一提炼出徽州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4.1.1满足现代化生活需求任何文化的产生都是建立在物质生活需求之上的。建筑及室内设计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场所的建立,必然也需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而徽州建筑文化就是从传统生活需求所形成的生活场所中所产生的一种文化。但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方式、内容以及行为等多方面的转变,徽州建筑文化中必然有一部分不适应现代化生活需求,这就需要摈弃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元素,提炼和转变某些功能特质,从而顺应新的现代化生活需求。因此转变提炼徽州建筑文化的表现形式特征,使之符合现代化生活需求以及人们的心理需求,就成为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继承与发展的基本原则。4.1.2传承徽州建筑文化基因我们之所以要研究和探析徽州建筑文化,不仅是被其建筑外部的表现形式的独有特征所吸引,更是对其建筑设计中所蕴含的特殊传统文化内涵所倾迷。任何建筑文化的发展都如同生物基因适应生活环境的进化功能一样,也存在着对承载文化的环境的依赖,当影响建筑文化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以及生活方式、功能、技术发生改变时,建筑文化也随之发生变化。徽州建筑文化也不例外。徽州建筑文化主要包括外部传统和内部传统两个方面。外部传统指的是徽州建筑目前已经形成的建筑形式特征,而内部传统则是指徽州人既定的价值取向、审美心理及环境空间抉择意向等,它们潜藏于外部传统的背后,控制着徽州建筑文化的形态特征,也就是所谓的徽州建筑文化基因。徽州建筑文化基因影响徽州人生活发展的内部因素,也是区别于其他区域建筑文化的特殊标志,更是徽州徽27n硕士学位论文州建筑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的延续性动力。因此,想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很好地继承和发展徽州建筑文化,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是单纯地追求过去的生活态度或崇尚某种古风,而是为了顺应人们的内心需求,满足现代人生活的“精神场所”需求,创造出更贴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场所。4.1.3满足现代科学技术要求众所周知,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会使用工具进行劳动,从而产生进化。而会使用工具也就是人类技术的发展。任何时代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转变都预示着这个时代的重大变革,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模式,甚至是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而这些因素的转变又直接影响了建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建筑的所有形式都是人的生活方式和技术水平所决定的,徽州建筑也不外如此。现代室内设计必然是要表达现代社会的精髓,这就必然需要考虑现代科学技术特征,如何正确合理得使用现代的工具和技术,从而确立新的需要的生活场所。因此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继承与发展必须要满足现代科学技术要求。4.1.4满足现代审美文化心理对于现代人而言,人们的文化审美心理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源于经过历史长期沉淀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悠长含蓄的传统审美心理,而另一方面则是时代感鲜明、在现代社会结构和科技高速发展中形成的现代审美心理。毫无疑问,这两个方面的审美心理肯定是不一样的,他们之间由于文化本身传承更替,使得审美观念也发生着时代的变化,但同时二者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并互相进行解构与重构。任何室内设计的核心内容都是建立符合人生活需要的场所,这个场所同时也包含了“心理场所”。因此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就必须将传统的徽州审美文化心理与现代审美文化观念融会贯通,才能既体现民族地域特征又符合现代室内设计需求。4.2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的具体手段传统建筑文化既包括建筑的物质特征,又包括建筑的精神特征,这两者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对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传承和应用的研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究有着重大的意义,其必须也要从物质特征和精神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具体方法可分为两种:一是通过现代的视角,提取传统徽州建筑形式中的优秀物质要素,再用现代技术表现出来,从而创新发展,这种方法称之为徽州建筑物质特征的现代化手段;二是继承徽州建筑中非形态的精神要素,结合现代生活的方式、物质需求及审美心理,实现对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重构,这种方法称之为徽州建筑精神特征的现代化手段。4。2。1徵州建筑物质特征的现代化手段目前主要是以符号学的方式对建筑形式加以研究,而这种研究方式通过对建筑形式的类型学归纳,并对建筑符号的研究和提取,充分的与现代化要素融会贯通,从而形成建筑符号语言,运用于建筑与设计当中。1.建筑类型学建筑类型学是通过十八世纪的生物分类学引申发展而来的,其为了分析建筑文化中的统一与多样性,着重探讨建筑形式的原型基础,通过对建筑形式的归纳分类等,从变化中找出固定要素,从而运用在现代建筑理论中,为解决建筑的地区性、延续性提供科学的学术途径。而对于徽州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言,运用该方法对在历史中形成的固有建筑要素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套常规的建筑模式,并通过现代方式表现出来,以促进现代建筑文化与徽州建筑文化的内在联系。2.建筑符号学建筑本体可被视为一个符号或由一系列符号组成的符号群。目前,建筑界已充分认可符号学对建筑的划分,主要是通过符构学、符义学、符用学三个方面从建筑符号的组织规则、类型研究、人文诠释等对建筑本身的研究。符号学的方法在徽州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或是研究建筑本体形式的符号特征,或是将建筑与人文环境相结合,从功能、审美等多种角度的符号学方法探讨。3.具体手段通过对具体手段所需的理论即建筑类型学和建筑符号学的研究,可探索出徽州建筑文化中的物质特征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1)引借:引借就是按照现代人的功能需求或审美心理将徽州建筑中的部分要素引入到现代建筑或室内设计中,使其包含徽州建筑文化内涵。n硕士学位论文2)借用:并非简单徽州建筑元素的模仿,而是通过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徽州建筑文化元素,融合外来元素,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思想感情。3)拓tl'-徽州建筑的发展虽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一定的形式变化,但某些固有的形式与符号实际内在仍保持固定不变的惯性。这种形式转变特性不变的模式就是拓扑变换。4)拼贴:是指从徽州建筑要素中提取典型化的部分要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重新构建、排列和组合,这种随机的任意组合,既表现了传统徽州建筑信息的连续传承性,又更好的反映了现代或未来的发展趋势。5)解构:即对徽州建筑的原有结构进行整体性破坏、分解、转换或自我调整,从而对建筑的符号、元素或形式进行重组、对比、叠合等,以强调结构的不断变化的、连续发展的特性。6)残留:主要运用在对徽州建筑的改造或扩建上,即将旧的建筑文化中值得提取的元素融会到新建筑中,使新建筑既延续历史旧元素又发展了新建筑的创新性,从而使新旧元素互相呼应。’4.2.2徵州建筑精神特征现代化的手段徽州建筑精神特征是徽州建筑物质特征的内在原动力,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因素则是文化,该文化既是人们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看法,又是人们这些认识看法在建筑中的心理情绪需求的某种表现,归根结底,它是属于审美文化心理的范畴。对这种文化本质的提取,并非一件易事,但是一旦提取成功,再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表现出来则会比较容易。而对徽州建筑文化的本质提取大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研究徽州建筑中人对各种自然要素的认识与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人所表达出的看法和心理需要,如徽州建筑中“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等思想。2)研究徽州建筑中人对社会形态的认识与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社会结构中所蕴藏的深层次文化哲学或某一民族区域社会中蕴藏的文化内涵的认识,如“徽州理学”。3)研究徽州建筑中人的审美心理沉淀和精神场所,以及人在建筑的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意象化的强烈共鸣或对某一地域文化的美的认知,如徽州建筑中的村落意象及其周边场所所表达的“场所精神”。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5徵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徽州建筑文化如何更好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传承和应用,本章着重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并通过一些实例来分析:一是徽州古村落景观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二是徽州建筑内部空间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三是徽州建筑装饰艺术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5.1徵州古村落外部景观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5.1.1徽州古村落外部景观特征引入现代室内设计的意义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建筑设计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形色各异的室内空间存在于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之中。如果想对这些大跨度的室内空间进行合理的改善,那么将室外景观移植到室内来,通过其来改善现有的室内环境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方法。徽州古村落景观是徽州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5—1所示,其充分反映了徽州的地理特征、风水思想和审美倾向,体现出徽州建筑文化的博大和厚重。若能将其从室外的景观环境引入室内,一方面会起到美化室内空间的功能,即克服现代材料所带来的生硬、冷漠的空间情感特征,令室内空间变的更自然柔和亲切;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室内空间的生态环境,如山、水、植物的引入,不仅可以净化空气,更可以调节空气温湿度;再者如此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文化引入室内设计,可加强徽州地域特征的精神情感表现,大大提升室内空间的层次感,使得使用场所的人产生归属感。图5-1安徽省黟县宏村从现代的室内空间来看,室内空间的特性实际上已经不能阻止室外景观的引借。无论是在较大的室内共享空间,如商场、酒店、茶餐厅、spa中心等,还是n硕士学位论文相对较小的私密空间,如办公室、电梯间、卫生间等,常常都可以通过引借的手段方法,运用单个景观要素或数个景观组成,摈弃场所的认同概念,表达人们内心的审美心理对景观要素的认可,以亲切自然的内心认可调节人的心理。实际上,从某种程度来说,它也表现出多元化的世界或民族对自然物质的统一审美心理。因此,关于徽州古村落景观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可以以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的原则为指导,运用各种具体的设计方法手段,在不同性质的室内空间中加以应用。5.1.2徵州古村落外部景观要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1.徽州1古村落景观自然要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徽州古村落景观的自然要素,主要包括山水、石、绿化植被的物质表现特征与由此所包含的审美文化心理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于这些自然要素的应用,可以直接对其形态本身进行引借,通过创造熟悉、自然、亲密的空间情感特征,表现出自然的纯本性;另外,可以从“天人合一”思想出发,加强空间的表现力,赋予空间性格特征。如图52所示,是对景观自然要素的直接引借的方式。水、植物等元素的图5-2融入自然元素的茶馆运用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淳朴自然,与徽州常见的木梁、青石板结合,运用光的特效,营造出古朴、自然、和谐的具有徽州建筑文化特征的现代室内空间。2.徽州古村落景观外部空间布局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图5.3传统街巷徽州古村落景观外部空间布局特征如前所述,主要体现在“起承转合”的空间结构中。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建筑功能性也越来越强,一些传统的室外功能已经室内化,致使建筑内部形成了一个室内交通空间。在此仅运用徽州古村落空间构成要素中的“街巷”来重点阐述其对现代室内设计的传承和应用。如图5-3所示。徽州街巷空间是整个村落的交通空间,通过它完成对聚落空间的组织,这与我们现代室内交通空问有着很大的相同之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进行探讨:1)街巷空间外部特征的现代化应用。徽州古村落街巷的安静、内敛、狭长、密集的特征要素极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更易于在现代化的今天加以深层次的表现,体现出不同的时代发展特性。如图5—4所示,该餐厅包厢通道在空间组织上,采用了徽州古村落巷道的空间艺术形式,提取吸收了徽州村落的街巷狭长、幽深、密集等形制特征,使得整个空间给人的视觉感受更为纵深、立体。2)街巷空间雨水时期特征的现代化应用图5-5餐厅一楼大厅图5-4餐厅通道在雨水时期的徽州街巷内,雨水会在巷道上轻轻流淌,薄雾轻拢、朦胧醉人,在安静和浪漫之中飘荡着若有似无的甜蜜感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为了表现出这种朦胧、浪漫、亲密的特点,可以通过营造徽州街巷空间雨水时期的模拟感官特征来表现,如营造出一个室内的雨水景观,在地表上模拟街道水巷的形式,使居于其中的人员能感受到朦胧水墨画的意境。如图5—5所示,餐厅一楼大堂柜台旁边的室内通道模拟雨水时期巷道的形式,使水体通过有竹子的一侧,并沿着流进下面的放置卵石的凹槽中,以循环水的形式来组织,并通过有组织排水,避免室内通道的使用受到影响,同时加强了该区域的美感。3)街巷交叉口空间特征的现代化应用街巷空间的交叉口,是空间的转折、停顿、交换的场所。在这些空间中常常设置石凳石椅或其他生活设施。徽州巷道交叉,使徽州古村落街巷空间中产生了两个空间效应,即空间的放大和阴角空间的形成。巷道交叉的节点数量众多,形式各异,是古村落空间中最灵活多变的空间要素,其不仅丰富了村落空间环境,又增加了村落的可识别性,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这种设计理念在现代室内交通空间设计中也可以直接借鉴引用。餐厅的通道与楼梯的一处交叉口,如图5-6所示,一层为大堂,二、三、四层交通空间较为拥挤、狭小,通道宽为1.5米,n硕士学位论文在通道交叉口,空间表现出拥挤与对立,尤其是对着垂直交通的出口区,表现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精神特征,因此在对该空间的组织时,设计者学习了徽州巷道交叉口的语言,放置了两根栓马石。北人乘马,故此北方大户门前多栽立此物栓系骡马,后南方的建筑中也引入了这一装饰元素,并赋予其镇宅辟邪的象征意义。这两根拴马石顶端雕刻的石狮颇为生动,使进入该场所的人产生的归属感,达到人与空间的共鸣,促进了人们对该空间的认同。图5—6餐厅交叉口空间4)水街组织特征的现代化应用徽州水街是在徽州古村落之内,由两岸建筑夹持,是狭长封闭的带状空间,水一般不深,可见底下的卵石等,水流速度缓慢,它如同人体的血脉一般流过徽州的大街小巷,贯穿着整个村落,与穿过水街的溪流一同形成开阔的空间。水从各家各户门前房后悄然流过,惠及每户人家。民居建筑则逐水而建,并随着河道宽窄前后退让,富有变化,水街表现出的亲切和谐,惠及每个人,其空间性质和现代室内空间中亲切、愉悦、悠闲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共同的精神属性。如图5—7所示。餐厅在一楼厅堂的中央部分设置了一个戏台作为活动的中心场所。在该空间中提取借鉴了徽州水巷道的组织形式。水街连接室内通道中的雨巷,水从该处循环而来形成活水,水下铺着卵石,有游鱼嬉戏其间,使得整个厅堂的气氛更为灵动活泼,让每一位在此消费的人都能感受到水的恩惠与照顾。再通过盆栽植物对空间的处理使空间亲切、温馨、自然、和谐,同时也契合了徽州建筑文化中“蓄水聚财”的理念。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图5-7餐厅一楼大厅中心3.徽州古村落景观整体意象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徽州古村落景观是一个整体的地域性的景观,在室内设计中是不可能被完全引借的,因此必须对其整体意象进行提取,以简化的方式加以表现和融汇。同时由于室内空间的区域局限性,对徽州古村落景观的整体意象更多的则是运用在室内空间中的部分共享空间中,既通过意象的引入美化了室内空间,又加强了文化特征的植入。如图5-8所示为芜湖徽派建筑艺术博物馆,在该室内空间中,运用了传统徽派建筑的马头墙、漏窗、卵石和秀竹与被简化的梁柱结构结合,空间显得自然、和谐,具有典型的徽州地域特征氛围,与博物馆所要营造的空间情感一致。并且考虑到现代审美,则对传统徽派建筑文化元素做了一定的现代化处理。图5-8博物馆一层空间4.徽州古村落景观局部意象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徽州古村落的局部景观,也更易被室内空间设计所采用,当然也存在引借的问题。如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为营造古朴的设计风格,有些直接吸收徽州景观意象中廊桥、石栏、青石板、自然石等元素,使其呈现出自然、古朴、安静、和谐的徽州景观特征。而如果是为了表现出现代感,则可以采取发展引借的方法,将n硕士学位论文徽州景观的元素进一步提炼,并以新的组织形式,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特征的符号元素以后现代主义的方式表达,使空间设计上既具有现代感又具有徽州建筑的意境之美。如图5-9所示。在某一茶馆的室内设计中,把本是徽州古村落的局部景观融入到了室内,这让客人不仅能品尝到茶的幽香又能感觉置身在与青石板、山水、植物为一体的徽州景观中,体会安静、自然、古朴的室内情感氛围,使身心得以放松。图5-9某一茶馆室内空间5.2徵州建筑内部空间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关于徽州建筑内部空间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主要是从空间的场所精神、功能等角度提取要素,通过现代技术和审美理念表现出来。5.2.1天井空间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图5—10传统天井如图5—10所示,伴随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在城市建筑中占据越来越多的位置,城市逐渐演变成钢筋水泥的聚集地,人们和自然的交流空间越来越受到限制,如何解决高层建筑中人与自然的交流空间是现代室内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之前所提到的,天井在徽州建筑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天井在建筑特征上不仅具有联系和导向的枢纽空间的36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作用,还解决了封闭空间的功能要求,丰富延伸了室内的视觉感受,因此将天井空间引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可以有效地开拓出一个较为开放式的,满足现代人与自然交流的空间需要。而要想把天井这种空间形式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到现代室内空间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将天井的空间形式竖向化,使天井不再在地面平行发展,而是向空中竖向发展。这样原本在地面上展开空间的天井,才能与目前的高层建筑形式相结合。2)天井不一定要在竖向轴线上,可以根据空间的要求进行自由组织,这样能够灵活应用,而不让其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3)可以适当将景观要素导入,从而形成一个空中花园。如在对天井空间的设计中,可以通过使用接水口、引水板、水槽等工具对雨水进行引入,产生“四水归堂”的设计效果。4)将人与人、人与自然轻松交流的属性引入天井的空间设计中,从而确定现代天井的设计将是个半敞开式的交流空间,通过天井通融人和天,从而达到天地人的相互契合,这也是将天井空间引入室内设计的最大目的所在。该茶庄将徽州的天井空间运用在其中,巧妙地连接了一楼的茶叶销售区和二楼的品茶区,一楼可以看到天井空间,异常通透,采光效果好,二楼可以围绕天井欣赏人造布景,两层景观相互渗透,在空间中层层套接,每一处好像是独立存在,却又能完美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如图5-11所示。骂5-11天井空间n硕士学位论文又如在天井空间中对水元素的引入。如图所示天井的底部设计了一个规则方正的下沉式浅水池,水池深度大约为40cm左右,其形状对应上方的天井空间。水池底部铺设人工砂土砾石,正中处是长形水磨石面和大量规则有序的方形跳石,结构对比鲜明,错落有序。同时通过安装小型室内水泵来组织池子内的水体循环,并使用了几个喷水,使池内的静水和喷溅的水花结合起来,动静相宜。水从墙面上流淌而下,形象地模拟了雨水时期的徽州天井“四水归堂”的景致。如图5-12所示。图5-12水元素的引入还有在天井空问中对风元素的引入。如图所示,在天井空间中,除墙体上部与梁交接的处留有室内外空气交换的空间之外,中间以徽州明式隔扇的形式,将室内外连接起来,空气通过该隔扇达到室内外的交流。如图513所示。图5-13风元素的引入图5—14其他一些古典装饰元素的引入此外,再将一些古典装饰要素导入,如放置了古琴、琵琶,在横梁处设置了仙鹤的模型等。加上流水和植物,该空间完全表现出天井的精神特征,通过天井寻找人和天通融之处,利用天井、庭院把天、人和地三者契合起来,把人的生命贯注到大自然的流程中去。如图5—14所示。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5.2.2庭院空间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在徽州古建筑空间中,庭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环境体系,在其场所内通过方正的水体、花草植物、休闲设施等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交流的空间。庭院在意境上多是私密安静的,在空间上多是紧凑的,而在现代社会里,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这就更加需要一个能够放松心情、能够交流沟通的场所,而现代的茶室、餐厅、洗浴中心等休闲场所,在空间性质上同样表现出私密安静又便于交流的空间特征,在精神场所上与徽州庭院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庭院将生态必须具备的阳光、空气、绿化和水等诸要素都融汇在民居的整体布局之中,从而达到构园手法布置之巧妙。现代室内设计正是需要通过学习和借鉴这种方法,融会贯通现代建筑的表现语言和手法,对整体布局加以巧思布置,来体现天地人和谐共处的理念,从而营造轻松自然的室内环境。图5.15株洲某一茶室空间如图5一15所示。茶室完全引借了徽州庭院的设计元素及设计手法,该空间以方正之水体为中心,植青莲数棵,设木质栏杆、木质休憩平台、品石数块、秀竹数杆,木质平台之侧,设座椅,它通过门洞、漏窗、墙廊等使相对独立的院落相联为一体,空间流动开合收放,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互渗互融的庭院空间,形成了既具有传统徽州庭院意象与场所精神特征的狭小而紧凑、亲切而平稳的室内空间,又充分表现了时代的特征,使徽州庭院在现代室内的继承与发展中展示出现代化的气息。39.J■●■■■■■潭蠢-n硕士学位论文如图5一16所示。为了营造空间亲切自然并可交流的氛围,该空间引借庭院的空间特征,以不规则的水体、青青的荷莲,错落的山石,端庄的观音像,品茗的石桌木椅,和灯光设计结合,空间亲切、自然,加上与天井空间的呼应,以及漏窗的借景又沟通了其他空间,多重空间效果映衬叠加,构成了完美和谐的统一,创造出亲密交流的空间氛围。图5-16庭院效果的引借5.2.3厅堂空间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在现代室内空间中,根据功能和精神需求的不同,所表现出的空间构成特征就会有所不同,如空间情感上想要表现庄严肃穆的感觉,空间构成上就会表现出对称、严谨、秩序的特点,这类室内空间通常被称之为“秩序空间”,如大型建筑物入口处、政府会谈中心或历史纪念馆等。徽州建筑中的厅堂空间在整个室内布局和装潢中都体现出方正、规整和对称的“秩序空间”特征,这与现代室内设计中的“秩序空间”在场所精神上是一致的。图5-17餐厅包厢内部的厅堂如图5—17所示,本案的餐厅包厢采用了徽州空间建筑中厅堂的布置手法。该空间功能是为较为重要的客人在上桌用餐前谈话、议事的场所,体现出来的是严谨、庄重的空间情感。厅堂的正立面正对敞开的包厢大厅,太师壁(屏风式的木隔断)置于厅堂正轴线上,太师壁前设长条香案、八仙桌,太师椅分列两边。长条香案上供奉着关公神像。关公又称“武财神”,摆设关公像也是徽州商贾文化的一种体现。神像两边摆着精美的瓷瓶,取的是与“瓶”谐音的“平安”之意。太师壁上以精美木雕的形式为表现。如此设置的厅堂空间有明显的中轴线,表现出严谨、对称平衡、层次井然的空间布局,能充分感受到动静有序、庄重肃穆的那种中国传统文化中“礼”的观念。40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5.3微州建筑装饰艺术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对于徽州建筑装饰艺术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不能和徽州建筑空间特征那样,从对审美心理、空间功能和性质等方面表现出来,而是要通过拼贴、解构、引借、拓扑等方法,或许才是徽州建筑装饰艺术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应用的一种方式。对此,本节着重从徽州建筑组成部分的典型装饰特征和徽州建筑装饰技艺与工艺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传承和应用两方面做专门性的探讨。5.3.1徽州建筑组成部分的典型装饰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1.马头墙如图5-18所示,马头墙是徽州建筑中最有特色的典型装饰特征之一。因此要把这一元素融入在现代室内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其地域性的条件是否存在一定的制约性,如不符合其条件随意引入就会使建筑变得不伦不类。对于在现代室内设计空间中引用马图5-18传统马头墙头墙,需从多个方面考虑其功能特性,如更多的从装饰符号方面来进行设计。例如提取马头墙的形式特征,对这一符号元素采用减量引借、简化引借、拼贴、解构等方法,使其界面更加简洁明快,从而达到既可以保留室内空间领域的独立感,又能增加空间的层次感,让其与现代大多数人的高效率、高速度的生活一致,在空问上既表现徽州地域特征,同时又不失时代感。长沙太平街主要以徽派建筑为主,如图5—19所示,设计者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设计相结合,以拼贴、解构等手法表现,结合粮仓的文化,采用较为保守的对称形式,在整个室内空间的营造上,把马头墙带入室内设计中,将其作为一种装饰元素,通过重新的组织布局,既满足其展览的功能需要,又体现出了太平街建筑文化的特征内涵,使传统建筑文化特征向现代建筑文化特征转变。4ln硕士学位论文图5-19马头墙的应用图5—20过道墙壁上的马头墙元素如图5—20所示,在本案的走廊过道上,对马头墙元素的运用,也是从装饰符号的角度来考虑,以简化引借方式创造出具有徽州地域特征的现代室内空间。2.门罩与门楼门罩与门楼是徽州古建筑外立面重点艺术处理和装饰的建筑构造。从现代建筑技术的角度来看,其砌筑方式与材料已经不甚符合现代建筑的发展要求,但是它的形式美学特征依然存在。如图5-21所示。为本案的餐厅包厢大门的设计。为了创造徽州建筑所表现出的地域感,设计者通过对门罩的简化,与现代室内光环境的营造相结合,使室内空间表现出亲切、熟悉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时代感的特征,营造出强烈的徽州文化氛围。3.桶扇图5-21包厢入口42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橘扇在徽州建筑中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建筑内部进行划分区域和界定空间。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桶扇的功能依然是室内空间的分隔和再组织,通过桶扇的漏景作用已达到空间层次的丰富性。从现代审美观念上来看,目前扇风简朴、结构清晰的明代风格的橘扇相对于清中叶以后华丽繁琐的桶扇更易于被广泛运用。如图5—22所示。在餐厅某个VIP包厢的进门处采用了柄扇这一装饰元素,每扇桶扇其高度将近3m,宽度约为50cm,样式采用的是明代时期的方格眼样式,扇风简朴。格心有用双层套雕装饰,花纹雕刻精致,工艺精美。它将包厢内的空间分隔开来,其半透明的窗格,使室与室之间空间连续、流动,达到既分隔又合、似割非隔的效果,且便于采光、通风。从整体来看,桶扇产生的装饰效果是非常强烈的,其营造出了良好的空间氛围。图5—22餐厅包厢内使用的桐扇茶庄里大量使用了桶扇这一装饰元素,其高度将近3m,宽度约为80cm,其样式采用的是明式的柳条棂条样式,扇风简朴,同时经过解构异化更具时代气息。桶扇的颜色有传统古朴的深色,显得厚重大气,也有极具现代感的象牙白色,显得明亮温暖。厅堂内的桶扇还采用了活动式的设计,可以通过调整扇页的旋转控制对空间效果以及光影的流动,充分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如5—23、24所示。43n硕士学位论文图5—23橘扇样式经过设计改造图5—24能够旋转活动的桶扇能自行调节空间光异化后更具时代感影效果4.楹联与匾额徽州建筑中大多数厅堂柱子上都装有悬挂着或木制或竹制的楹联与匾额。楹联常设在厅堂、天井等的对称的两边的柱上。匾额常设在厅堂的正轴线上,如太师墙的上方、厅堂入口的上方等。其内容基本上是儒家文化精神和耕读文化,表明了主人的意志。在如今现代室内设计中,如建筑物或某个空间的入口,为了表明该建筑的用途或该空间的名称,通常需要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说明以便了解和认知。楹联与匾额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一方面表达该建筑或空间的物理性质,另一方面表现建筑包含的文化内涵。如图5—25所示,为盛世芙蓉的餐厅包厢,门上悬挂木质匾额,匾额上的文字标明了空间的名称,同时提升了空间的文化品味。图5-25酒店包厢的上方匾额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5.3.2徽州建筑装饰技艺与工艺特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徽州建筑装饰技艺与工艺的集大成者就是徽州的“三雕”艺术。不管经过多少历史沉淀,这些富有含义的三雕艺术仍可以作为宝贵的艺术品融入到现代建筑空间去。它们本身具有的文化底蕴和岁月古意,给现代人们带来美得熏陶和启迪。如图5-26所示。一图5-26徽州三雕三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把传统手工的雕饰艺术在现代技术中加以传承和创新。目前,很多传统手工的雕饰艺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人工加工制作,且手工雕饰艺术对手工制作技艺要求颇高,这不仅阻碍了传统手工雕饰艺术的广泛传播,也使传统手工雕饰艺术在手工制作技艺上不能得到延续性的传承。因此,只有将现代科学技术引入到传统手工雕饰艺术中,使其产品化、规模化,才能更好的将传统手工雕饰艺术的文化精髓普世化、广泛化,得到更好的发扬,甚至跳出文化地域性的限制,使其具有世界性。2)从传统的雕饰艺术上,把其中好的元素加以提取和创新,在保持其原有的形态下既具有传统文化特征又具有现代感。也就是要体现出风格精神的现代化,即不仅仅是照搬原样,而是要与现代的文化理念相呼应。丰富材料种类,即不仅局限于传统“三雕”中木、石、砖这三种材料,而是将雕饰的手法更灵活地运用各种可能的装饰材料上。还有就是体现出设计审美意向的多样性。3)从文化精神内涵上,要在传统文化中提取适应于现代社会的文化需要,并与建筑文化功能相呼应,力求实现现代社会和谐共处的目标。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文化精神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雕饰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文化精神需求,只有提取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精神要素,并完美的与建筑功能需求相结合,才能在现代室内设计目n硕士学位论文中占有一席之地。4)从应用方法上,可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将其作为一种建筑符号语言,直接应用到室内的装饰设计上,起到复古、传统的装饰效果,为整体的室内设计增光添彩;其二,可以作为单纯的室内工艺品陈设应用于室内装饰艺术当中,提高其空间的艺术设计感和提升其文化感染力,使之显得高雅而富有文化气息;其三,可以将其融入在室内家具中,把徽州雕饰艺术中精美、复杂的设计元素与现代简洁明了的设计风格相结合,既不失传统风格又能体现出现代特征,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如图527所示,本案在设计细节上花了许多的心思,随处可见的“三雕”装饰造型多变,工艺精美,在不同的空间里起到了同样的提升室内空间装饰风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徽州建筑文化的魅力。图5—27砖雕装饰图5-28石雕装饰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如图5-28所示。餐厅的正门后方竖有一方青色的一字形砖雕照壁,壁身为正方形,四周以砖雕装饰,而中间的影壁心是一朵巨大的芙蓉花石雕,配合餐厅“盛世芙蓉”的名字。这个芙蓉花石雕雕刻精细,大气雍容。照壁的背面壁心的石雕同样以芙蓉为内容,但是这个石雕更为写实,盛放的芙蓉与莲叶、水波相映衬,构成了一副整体的画面。如图5—29所示,包厢里有一方木雕作为单独的工艺品悬挂于墙上,木雕的内容是三只在嬉戏的小羊,取的是与“三羊”谐音的“三阳开泰”之意,凸显了徽州商贾文化的感染力,使得整体空间的张力大为增强。如图5—30所示,在餐桌背景上,运用了一幅大型的木雕,将整体空间的层次感和艺术感彰显出来。图5—29图5—30如图5—31所示,包厢大门上的镂空木雕。木雕和大门相结合,正中是一个楷体的福字,四周是环绕的是梅兰菊竹四君子,典雅精致,提升了空间的品位。图5-31与大门相结合的木雕47n硕士学位论文综上所述,通过对徽州建筑文化中的古村落外部景观特征、内部空间特征以及建筑装饰艺术特征的提取,结合现代室内设计,不难发现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或是以一种直接的形态或是以一种抽象变化的形态存在着。然而徽州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其作为地域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对现代室内设计而言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其的应用范围往往比本文提及的要更加广泛。这时就要更加注意对徽州建筑文化的灵活提取,以现代建筑室内空间为核心,以物质特征为表现形式,进一步满足现代人们的精神特征需求,在生态模式、空间格局、文化观念上继续传承和应用。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6.结语徽派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其传统建筑和文化也越来越被重视,对于徽派建筑文化的研究也早已深入展开。如何把传统的徽州建筑文化要素合理的融入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跳出传统的思考模式,使其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又能将传统要素延续下去,这正是本论文应该研究的问题,也是建筑师应当慎重考虑的问题,希望以此为新途径的探索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徽派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概括:l、空间的整体布局。在设计整个布局的时候要尊重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和生活习惯,把一些传统的文化要素用现代设计的手法表现出来。2、展现细节之美。室内设计中的细节部分不是对传统元素的照搬照抄,而是要将其有特色的元素进行提炼,通过设计符号、色彩表达和材料体现等方式呈现出来。3、传统精神文化延续。传统徽派建筑受到儒道等思想的感染,使其建筑上表现出独特的伦理道理和审美情趣,这也是我们现代建筑中严重缺失的一个精神元素。把这种精神元素加入到现代住宅,能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重视,更能体现其设计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徽派建筑文化的研究,去寻找到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室内设计的相同点,并把它运用到设计当中。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生活、居住的环境越来越重视,并且更倾向于西化而忽略了传统文化。正式如此,学习和认识徽派建筑艺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指引艺术设计的方向,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49n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熊建新,徐津.我国室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包装工程,2005,6.[2】肖宏.从传统到现代p】.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6.[3】方利山.徽州文化之成因[J】.黄山学院学报,2007,12.[4】许宗元.旅游地市行政地名命名的思考一以徽州黄山市为例【J】.旅游科学,2002,6.[5】刘伯山.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2,6.[6】徽商的兴盛与发展历程[EB/OL].http://www.docin.corn/p-757512693.html,2014.1.【7】汪庆元.徽州古村落与风水观念[EB/OL].http://bbs.gxsd.corn.cn/forum.pap?mod=viewthread&tid=392446,2010,1.【8】陈雪杰.风水学在徽派建筑中的应用【J】.人文科学,2012,1.【9】高建峰..徽派建筑语义符号在室内设计ee的继承与发展【D】.上海:东华大学,2009,4.【10】蔡璨.徽州古居民艺术符号价值再现研究【D】.安徽:安徽工程大学,2012,6.【ll】刘春景.微州建筑环境符号的场所语义探源p】.山东:山东大学,2011,5.【12】乔宽宽.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现状研究p】.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4.[13】张峻文.徽州三雕[EB/OL].http://blog.sina.COITI.cn/s/blog_aa33582017012.html,2013,3.【14】周媛.奔腾不息的马头墙【J】.中华民居,2011,3.【15】李薇薇.徼州古村落空间的类型化初探p】.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7,12.[16】董琪瑁,詹凯丽.南北古民居中马头墙的风格比较[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l,3.【17】朱生东.徼州古村落民居建筑的文化心理解析[J】.华中建筑,2006,9.[18】王莉.形有尽而意无穷一浅析建筑装饰中象征手法的运用[J】.作家,2010,1.[191徐昕,林子.异曲同工的“东、西”马头墙[J】.住宅产业,2006,4.【20】陈建红.皖南徽州民居室内空间环境探析p].重庆:重庆大学,2003,11.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2l】陈建红.园林景观在徽州民居庭院中的应用阴.华中建筑,2007,8.[22】王博,郑先友.徽空间与灰空间阴.安徽建筑,2012,12.[23】十年一剑.徽州古村落与民居[EB/OL].http://blog.sina.tom.cn/s/blog_8371d3aOOlOOvqa£html,2012,ll【24】张晓冬.徼州传统聚落空间影响因素研究一以明清西递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04,6.[25】肖宏,吴智慧.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6】刘俊.气候与徽州居民p】.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7.12.[27】吴敏.徽州民居装饰艺术特征研究及其在现代城市住宅中的应用p】.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9,4.【28】尹卿.论徽州古民居的审美意境p】.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0,4.[29】刘一举,姚光钰.浅析徽州明清居民天井与庭院文化特征[EB/OLI.http://www.ahage.net/huipaijianzhu/2228_3.html,201l,3.[30】刘萌.建筑入口空间中门的艺术性研究p】.吉林:吉林大学,2008,10.[3l】邢凯峰,黄慎江.儒家思想对徽派民居建筑的影响阴.福建建设科技,2010,9.[32】王杰.徽州烟雨一透过建筑看徽州口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3】肖宏.徽州建筑文化口咽.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34】潘文明.韶关古村落景观与建筑文明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启示田】.广东:广东工业大学,201l,5.【35】秦晓川.浅谈适宜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的安徽古民居的景观要素叨.工业设计,2011,7.[36】肖宏,吴智慧.道家思想对徽州建筑文化的影响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6,12.[37】凌利宏.徽派古典私家庭园植物配置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3.[38】胡孚琛.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一中国道家文化的综合创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2.[39】汪兴毅.徽州木结构古民宅的结构特性研究p】.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8,10.n硕士学位论文[40】肖鹏.解读徽派建筑的审美[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12.[4l】汪森强.徽州老房子[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5.[42】杨永耀.人杰地灵古徽州[J】.茶叶机械杂志,1998,12.【43】黄娜.生态文明时代传统徽派民居的现代演绎p】.陕西:长安大学,2010,6.[44】叶新琼.徽州三雕[J】.中国书画,2005,2.【45】陈娟.粉墙黛瓦间的幽古雅韵【D】.江苏:苏州大学,2010,5.[46】刘素林,李伟.明清时期的晋中雕刻[J】.文史月刊,2006,2.[47】朱瑾.徽州村落环境空间形态与构成秩序[EB/OL].http://wenku.baidu.tom/view/aa997e6a25c52cc58bd6beed.html,2013,10【48】许勇.交往空间一徽州传统聚落空间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9。【49】王陈辉.古村落“水口”生态环境与文化意涵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0,3.外文参考文献:[1】WoloszynskaSuzanne.Theartofinteriordesign:selectingelementsfordistinctivestyles,MN,CreatingPublishing,2000.【2】ThomasHerzog.SolarEnergyin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NewYork,prestel,1996.n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附录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论文1、《浅析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渗透》发表于《文艺生活》2013年7月,第87页2、《基于地域文化的室内设计研究》发表于《文艺生活》2013年7月,第55页n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时光荏苒,转眼间,我的三年研究生生活即将画下旬点。在湖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的这段时间,是我最美好的三年,最深刻的三年,最获益良多的三年。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那些曾经同我一起学习、生活、给我极大帮助和支持的老师和同学们。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周叔昭老师。三年的学习生涯中,周老师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专业洞察力、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给了我深深的教益,并对我的工作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此次论文的完成,从论文的选题、撰写到修改,周老师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支持,在此我向他表示衷心的谢意!其次,我要感谢陪伴我度过三年学习生涯的同学们,时光虽短,但在此期间,我们真心相待,和睦共处,互相帮助,这使我们结下深厚的友谊。马上,我们就要分别,在此我由衷得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能前程似锦、一帆风顺!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谢谢他们一直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我,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为我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最后,向所有参与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和专家致以诚挚的谢意!n徽J’I'1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合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6≥羽20心年6月fz日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戳(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而≈涧日期:加怦年6月1乙日导师签名:l{l每嘶涉日期:为,哆年6月,乙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