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浅谈新课改下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浅谈新课改下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榆次八中宇文红萍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在当今世界,如果教师不会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也就无法在信息社会中谋求发展。新时代的教师和学生,必须大力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这是时代的潮流,也是时代的要求。而历史课程标准屮也提岀“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进行教育创新,在教学实践屮探索历史教学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科整合,为历史教学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历史学科该如何依托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呢?一、应用信息技术,张扬教学个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漫长历史中留卜來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可以说是浩如烟海。近些年來,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及纪录片也不断岀现,如《三国演义》、《鸦片战争》、《长征》、《开国大典》、《抗美援朝战争》等。大量的图文素材使得历史学科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优势,随时从网络上充实自己的个人索材库,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单纯使用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实现备课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构思,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改变历史过去性和一维性的特点,使某些抽彖的、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形彖、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情感共鸣,使许多教学设想变为现实,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校好地实现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和学生学习的自主化,教学的空间极人地扩展,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余地得到无限延伸,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得到尽情地发挥。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地演示历史学科中某些复杂的内容。历史上的一些重人战役,头绪众多。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利用多媒体把战争进程制作成动画,演示战争动态的变化进程,就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如甲午战争,可把H军的进攻路线制作成动画,从陆战到海战,从朝鲜到辽东,中日战争的进程清晰可见。在演示动画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具体过程进行•适当的讲解,这样学生既把握了整个进程的全局,乂对具体战役有了充分了解,有利于他们对历史事件正确的判断和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教师合理的设计与选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使我\n们传统的用“一张嘴巴”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彖、使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使“静”的变成“动”的,这时使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二、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实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研究课程的开设。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实丿施的条件和空间,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得以进行。古今中外历史内容丰富多彩,我们的教科书上所涉及的极其有限,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历史《标准》要求结合“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可通过文化机构、传播媒体、学校、社区、参观访问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习者捉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资源。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网络操作技能和资料检索能力,就可以通过各种网上搜索引擎,方便快捷地获得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如在实践中,我给学生的课题是“工业革命与生态环境”,这是一个综合性课题,它不单单是历史学科的内容,还涉及地理、生物等学科。关于工业革命的内容,教材上虽有,但涉及较少,关于它的影响也只提到的是对政治、经济的影响。因此,要完成此课题必须人量查找课外资料,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环境。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來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在研究型课程开设的过程屮,许多学生已经能利用网上资源围绕选题收集资料,下载并保存有关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会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通过讨论、交流不断丰富对研究课题的认识,在任务的驱动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小组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在一个小组内学生合作查找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取得一致意见,解决问题。这样递增了学生学习的参与率,提高了学习的竞争力,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优势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创作,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作为历史学科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历史小报。木学期我区举办了学生历史小报的评比活动,从各校学生的作品来看,都利用了信息技术这一高科技手段。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排版设计,作品图文并茂,布局合理,主题明确。取得这们的成果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这样的课外活动使得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达到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育冃标。三、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人庆精神、北人荒精神、创业精神、抗洪精神等,这都是为我们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历史课堂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n育的重要载休。它在知识的传授中潜移默化地把爱国主义精神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植根在学生的心里,使得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源源动力,焕发出巨人创造力。在教学屮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图象和音响来展示历史的风云变幻,重现难忘的历史时刻,展现屮华文化的精彩斑斓,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调动学生的多重感观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领悟历史,将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羽国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伟人复兴而团结奋斗的责任感和光荣感,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如在讲授初二历史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屮,我把学生带到微机室,分活动小组选择专题,追寻中国“两弹一星”及战略导弹部队的建设史及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利用素材制成简单的POWERPOINT,通过教师机进行广播,使学生迅速实现知识的选择汇集,展现计算机操作能丿J。在人量精美的图文中学生形象地了解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史,受到了“两弹一星”民族精神的教育,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我相信,随着新课改的理念逐步进入我们的课堂中,溶入到我们的教学思想中,落实到我们的教学行为中,这些软硬件达到了,我们会看到在新课改的学科整合领域乂会焕发出奇光界彩,显示出更鲜亮的活力和生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