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学大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计学教学大纲

集美大学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编号:40079032.课程中文名称:统计学课程英文名称:Statistics3.课程总学时:48,其中:讲课:40,实验:0,上机实验:8,实习:0,课外:0。4.课程学分:35.课程类型:学科基础教育必修课6.开课单位:财经学院投资学教研室7.适用专业: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学、经济学专业8.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宏微观经济学9.课程负责人:章一华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课程说明:我国高等学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之一,是高等学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共同必修课,也是我校财经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2.教学目的:①为达到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和学习其他有关各专业课程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②提供社会经济统计指标和核算方法的基本知识。③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计量经济课程打好基础。3.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社会经济统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以及数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经济问题的统计数量分析的基本技能。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1统计学的对象和性质1.2统计活动过程和统计研究专门方法1.3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4学时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本章是《统计学原理》一书的开篇,是全书的总纲。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初步了解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的简要过程中,理解统计的涵义、研究对象以及统计学的性质;明确统计的活动过程,据此把握住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充分理解统计研究的专门方法,明确这些都是统计方法论的基础内容;充分理解统计学有关基本概念。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2.1统计调查的基本理论2.2统计数据的整理(统计分布——对数理统计的回顾)\n2.3综合指标的种类与计算2.4统计表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6学时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充分理解各种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及其种类,了解制定一个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能区分三种非全面调查的不同特点和作用;着重掌握统计分组的理论和方法;熟悉各种统计表,理解掌握各种相对指标的各自作用与计算方法。在统计数据整理部分需要回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讲授过的内容,正确理解随机事件、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有关概念;同时除应熟练掌握频数分布的编制方法,了解概率的统计规律性与各种分布形式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充分理解随机事件、概率以及概率分布等基本概念及其所呈现出来的规律性,了解正态分布的分布特点并能较熟练进行应用。3.实验实践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1)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EXCEL在描述统计中的应用,上机实验类型为验证,1学时(2)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EXCEL在描述统计中的应用(实验一的第一部分)实验目的:较熟练地掌握EXCEL在描述统计中的基本操作内容,利用EXCEL软件绘制统计图形图表。实验内容:①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②利用FREQUENCY(求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函数进行频数统计③利用直方图工具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实验要求:要求熟练掌握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利用直方图工具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方法。第三章统计分布的数值特征3.1分布的集中趋势——数值平均数3.2分布的集中趋势——位置平均数3.3分布的离中趋势——变异指标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6学时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在了解总体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值就是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的前提下,着重掌握这两个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数学性质;熟练掌握反映集中趋势的各种平均指标的计算特点与作用、反映离散程度的各种变异指标的计算特点与作用;还要理解算术、调和与几何平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变量总体与属性总体特征值的计算。3.实验实践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n(1)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EXCEL在描述统计中的应用,上机实验类型为验证,1学时(2)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EXCEL在描述统计中的应用(实验一的第二部分)实验目的:较熟练地掌握EXCEL在描述统计中的基本操作内容,利用EXCEL软件计算描述统计特征值。实验内容:①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结合实例或案例操作②利用EXCEL的统计函数进行描述统计特征值的计算③利用宏程序进行描述统计特征值的计算实验要求:要求熟练掌握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利用EXCEL的统计函数与宏程序求解统计分布特征值。第四章抽样推断4.1抽样推断的意义与基本概念4.2抽样误差理论4.3参数估计4.4样本容量的确定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6学时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了解随机性与概率分布的有关理论,理解明确抽样法在统计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掌握抽样分布的有关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概率或概率度的计算以及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和计算样本容量的理论和方法。3.实验实践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1)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推断统计的区间估计,上机实验类型为验证设计,2学时(2)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二:区间估计实验目的:熟悉应用统计软件解决样本推断总体问题。实验内容:①抽样调查方法的应用,结合案例或学生自选课题数据操作;②利用EXCEL进行概率计算③利用CONFIDENCE进行区间估计实验要求:掌握抽样方法以及软件随机抽样工具。利用RAND()函数可以产生大于等于0小于1的均匀分布随机数。掌握样本推断总体的使用命令,利用求平均函数AVERAGE、标准差函数STDEV、T分布函数TINV等的组合使用可以构造出一个专门用于实现样本推断总体的工作表。第五章假设检验\n5.1假设检验的意义和假设命题5.2假设检验方法与工作程序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2学时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理解假设检验的意义与作用,明确假设检验和总体参数估计都是统计抽样中的科学方法,掌握检验的理论依据,熟练掌握针对总体参数的单侧、双侧检验;以及z分布、F分布、t分布检验。3.实验实践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1)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推断统计的假设检验应用,上机实验类型为验证设计,2学时(2)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推断统计的假设检验应用实验目的:较熟练地掌握EXCEL操作软件在推断统计中进行假设检验问题的解决。实验内容:①利用EXCEL进行正态分布(Z分布)的假设检验②利用EXCEL进行t分布的假设检验③利用EXCEL进行x2分布的假设检验④利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F分布的假设检验(自选)实验要求:结合案例或学生自选课题数据操作;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操作。利用正态分布函数NORMSDIST、判断函数IF等,构造一张能够实现在总体方差已知情况下进行总体均值假设检验的工作表,以及小样本分布检验。掌握方差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操作(该实验实际安排在第六章课程结束后)。第六章方差分析6.1方差分析的基本问题6.2单因素方差分析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2学时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了解方差分解的有关理论,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因子、因子水平、因素交互作用;掌握多个总体均值之间是否相等的检验程序,能够构造分析进行方差分析的F统计量。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7.1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7.2相关分析7.3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6学时\n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了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统计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区别相关与回归的各自分析作用与工作程序;理解单相关系数的由来,估计标准误差的意义及其计算;普通最小二乘法的经典假设;掌握单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方法、对相关系数和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初步掌握利用所拟合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和预测。3.实验实践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1)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相关与回归分析估计与检验,上机实验类型为验证设计,2学时(2)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相关与回归分析估计与检验实验目的:熟悉应用统计软件来解决相关与回归的相关系数、模型的参数估计与检验问题实验内容:①利用EXCEL软件绘制统计相关图②利用EXCEL的相关系数函数及相关系数宏程序计算相关系数③利用EXCEL软件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④利用EXCEL软件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实验要求:掌握相关系数分析的基本操作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操作。使用“相关系数”分析工具来确定两个区域中数据的变化是否相关,在此基础上通过线性回归分析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样本数据进行直线拟合,估计参数并进行参数检验与模型检验。数据来源可以是案例也可以是学生自选课题。第八章统计指数8.1统计指数的概念及种类8.2综合指数的编制与应用8.3平均指数的编制与应用8.4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4学时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了解目前国内外常见指数的编制方法;理确狭义指数的概念、统计指数的概念、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掌握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熟练掌握利用指数进行因素分析的工作方法,能够利用指数体系对总体的总量变动和总体平均数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9.1时间序列的种类及其编制9.2水平指标的种类及计算9.3速度指标的种类及计算9.4长期趋势分析与季节变动分析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4学时\n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了解时间数列的几种分析方法,理解时间数列的概念、种类和编制原则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时间数列各种水平指标、速度指标及平均指标的涵义、计算方法及应用;掌握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分析的意义和趋势分析的计算。四、有关说明1.教材:白鸿钧主编.统计学原理(第二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42.主要参考书:(格式参照如下示例)[1]黄良文教授主编.统计学原理[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曾五一主编.统计学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3](美)LYMAN原著,台湾刘睦雄翻译.统计方法与数据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4]童忠勇编写.统计学中的计算机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5](美)H·L·阿尔德、E·B·罗斯勒著.概率与统计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6]白鸿钧编写.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推导[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8。3.其他说明①《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应该注重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锻炼,本大纲强调课程的基础地位。首先,本大纲的内容侧重于统计学中的社会经济统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其次,本大纲在保持传统的统计学的内容相对稳定和连续性基础上,作了一些调整和充实,主要是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各种基本统计方法来研究现实社会经济问题。再次,注意与后继课程的衔接,为后继课程打好基础。《统计学》的后继课程有两类。后继课程中一类属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课,如各专业统计、国民经济核算等;另一类属于统计方法的提高课程,如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以及其他有关数量经济分析课程。②本课程在教学手段上,已全面开发制作了内容完整,形式多样的统计教学课件与统计资料网页。利用这些教学资料,课程教学以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下作业、上机实验等形式。③考核方式有:期末考试70%+平时30%(其中上机报告60%+课堂讨论、案例、作业40%)④习题使用:《统计学原理配套习题集》,集美大学印刷,2010.06执笔人:审核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