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应用语言学》教案

《应用语言学》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特点一、应用语言学的性质研究语言应用的种种问题的学问就是应用语言学(appliedlinguisitics),应用语言学作为学科是跟语言本体研究、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相对应的。对应用语言学的理解:狭义:专指语言教学,特指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应用语言学发展最早和最充分的一个分支。广义:应用于各实际领域的语言学,即指语言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所应用的一切领域和方面。二、应用语言学的特点1、相对独立性明确的研究任务、明确的研究对象、有独特的学科基础、创建了大量专门的研究机构。2、实用性是应用语言学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3、实验性调查和实验室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法。4、综合性第二节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体系一、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归属是语言学的组成部分。二、应用语言学的学科体系(一)国外应用语言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二)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三)我国应用语言学主要研究领域分析(四)应用语言学的主要研究领域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社会语言学、语言规划和语言调查、计算语言学、儿童语言发展第三节应用语言学简史一、国外应用语言学研究(一)应用语言学的萌芽和起源1870年,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提出要区分纯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首次提出“应用语言学”这个术语。(二)应用语言学的正式形成和发展1、应用语言学的正式形成1946,弗赖斯等专家出版杂志《语言学习》(languagelearning),副标题为“应用语言学杂志:(JournalofAppliedLinguisitics),是世界上第一本应用语言学杂志。196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召开和应用语言学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应用语言学科的正式形成。2、应用语言学的发展二、我国应用语言学简史20\n(一)萌芽起源于先秦(二)发展1、现代语文运动与应用语言学20S前50年白话文运动和国语统一运动20S初语言文字规划和语言教学2、文字改革运动与应用语言学(三)正式形成和发展1、正式形成1984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成立,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应用语言学研究机构,标志着应用语言学在中国正式形成。2、发展1992年应用语言学杂志——《语言文字应用》的创刊。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是我国的语言文字政策和语言文字规划的里程碑式成果。第四节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一、调查和比较(一)语言材料的调查“调查“指收集和考察语言事实、语言使用者、语言使用环境等材料,调查就是要收集材料,尤其是第一手材料。1、访谈法个别访谈集体访谈2、观察法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分为隐蔽观察和参与观察3、问卷法封闭式和开放式(二)语言材料的比较分析二、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一)定量方法的产生(二)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关系定性方法是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质“的分析;定量研究通过量化来说明事实。(三)抽样统计1、抽样又叫取样,是从一个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观察。2、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3、统计和分析三、试验方法(一)试验方法的意义(二)试验方法的特点1、系统性2、逻辑性3、经验性4、简约性5、重复性和传递性(三)实验的步骤1、实验的设计2、实验的实施3、实验的解释20\n第二章语言教学第一节语言教学的性质和基本过程一、语言教学的性质与目标(一)语言教学的性质语言教学(languageteaching)是指运用特定的方法,将语言知识和相关的理论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习者,以达到使学习者掌握一门具体语言并用于交际目的的教学活动,它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本族语教学和外族语教学即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此外,语言教学还包括双语教学和多语教学。双语或多语是指在多民族聚居区里有些人从小就习得两种或多种以上的语言,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进行交际。双语或多语教学是指针对多民族地区的特殊语言状况而开展的双语或多语种教学活动。综上所述,语言教学是一种以语言为内容,运用特定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二)语言教学的目标我们应当把语言教学的目标确定为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二、语言教学的类型与基本过程(一)语言教学的类型教学类型是根据语言教学的某些综合特点划分出来的与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有关的类别。1、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2、常规教学和业余教学3、长期教学和短期教学4、班级教学和个别教学5、儿童教学和成人教学6、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教学还可以分出单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正常人的语言教学和聋哑语教学。(二)语言教学的基本过程1、制定语言教学政策2、进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3、编写语言教学的教材4、师资选拔和培训5、课堂教学6、语言测试7、语言教学研究第二节语言教学的历史和现状一、语言教学的历史回顾(一)国外语言教学的历史主要语言教学特征可以分为四大派:1、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2、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3、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4、强调交际运用的功能派。(二)我国语言教学的历史(三)特殊群体语言教学20\n二、语言教学的现状三、语言教学改革第三节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一、第一语言与第一语言教学(一)第一语言及相关概念1、第一语言第一语言(firstlanguage)是指一个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2.、母语母语就是指父母乃至多代以前一直沿用下来的语言。母语具有继承性。第一语言是语言学的概念,而母语更多的牵涉到民族学问题。3、本族语本族语(nativelanguage)是指语言习得者自己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也称民族语。(二)第一语言获得(三)第一语言教学1、第一语言教学第一语言教学(firstlanguageteaching)通常是本族语教学或母语教学,它主要是指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之后有意识地继续学习第一语言而进行的正规的学校课堂教学活动。2、第一语言教学特点二、第二语言与第二语言教学(一)第二语言及相关概念1、第二语言第二语言(secondlanguage)是指一个人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2、目的语目的语(targetlanguage)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语言。3、外语外语(foreignlanguage)指外国的语言。(二)第二语言的学习第二语言获得的主要途径是接受学校的正规课堂教育,其次是家庭教育和自学等。(三)第二语言教学1、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secondlanguageteaching)通常指人们在习得掌握第一语言后,在学校环境里进行的正规的学习其他语言的教学活动。2、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1)主要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为目标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3)以集中强化训练为主要教学形式4)重视基础阶段的教学5)注重语言对比6)重视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7)更注重文化教学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比较(一)共性(二)差异20\n1、教学起点不同2、学习者学习动机不同3、教学环境氛围不同4、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5、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6、教学对象不同7、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8、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同9、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不同10、接触的语言材料不同第四节中国语言教学的诸方面一、语文教学二、外语教学三、双语教学(一)什么是双语教学(bilingualteaching)广义:一种教育模式狭义:一种教学方法现在我国的双语教学可理解为: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获取同步。两种类型:1)英语和汉语的教学;2)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在双语教学中,外语教学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它具有获得知识和提高语言技巧的双重功能。(二)中小学双语教学(三)高校双语教学四、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特点和任务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名称(一)学科性质三层含义:1)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或教学行为;2)作为一门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3)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1、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2、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4、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本质属性(二)学科名称1、对外汉语教学2、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4、对外汉语教育5、对外汉语20\n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1、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2、具备较为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3、具有准确的学科定位4、具有成熟的研究队伍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二)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三)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三、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任务(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四个部分。(二)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学科1、对外汉语教学研究1)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研究2)对教学活动主体的研究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认知规律研究4)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5)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2、对外汉语学科建设(三)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和现状一、1949年以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二、1949年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几个发展阶段(一)初创阶段1、初创阶段的概况和特点2、初创阶段的学校教育3、初创阶段的理论研究与教材编写1958年我国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正式出版,为建立“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奠定了基础。4、初创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法(二)巩固和发展阶段1、概况和特点《外国留学生工作试行条例(草案)》是我国第一个外国留学生工作的政策法规。1963年高教部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留学生工作会议。2、专门学校的创建与教学规模的进一步发展1)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和出国留学生部合并,成立“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2)北京语言学院3、理论研究与教材编写1965年《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创刊,是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4、教学法(三)恢复阶段20\n1、概况与特点2、对外汉语教学的恢复和北京语言学院复校3、理论研究和教材编写1977年出版《汉语课本》1980年出版《基础汉语课本》,是那时最成熟的教材。4、教学法(四)蓬勃发展阶段1、建立国家专门的领导管理机构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2、拥有较为完善的教学体制1)出现了学历教育2)非学历教育有了新的类型:开办短期汉语进修班和接收高级进修生3、研制并推行汉语水平考试4、开展较为广泛的国际交流5、确定对外汉语教学学科6、创办专门学术团体、学术机构和科研机构7、创办专业刊物,成立专业出版社1979年北京语言学院内部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正式出版,公开发行,是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8、开始培养专职对外汉语师资9、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开展教学理论研究1)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宏观研究包括:论述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学科建设的任务;提出了总体设计理论。2)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和各项教学活动展开了全面的研究3)对教学法原则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包括:引进了“交际性原则”的概念;揭示了语言内容、语言技能、交际技能及文化背景知识相关性和一致性;提出了结构、情景及功能相结合的原则。4)提出了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10、基础理论研究得到重视11、教学法研究开始深入、全面发展三、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过程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一)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的含义(二)程序和方法1、明确教学类型目前教学类型主要是依据教学期限和教学组织形式划分的2、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对象的特点主要包括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学习时限等。自然特征包括学习者的国别、年龄、文化程度、第一语言及文化背景等。学习目的大体可分为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和临时目的五种。学习起点(水平)一般根据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而定。学习时限……20\n3、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要培养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备什么样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能够使用目的语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包括:使用目的语的范围和目的语水平等级4、确定教学内容5、确定教学原则1)处理好语言要素、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三者之间的关系2)选择好言语技能训练方式3)选择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方式4)处理好语言要素之间的关系6、规定教学途径7、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编写(一)教材的重要地位(二)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1、针对性2、实用性3、科学性4、趣味性5、系统性(三)对外汉语教材的类型1、按遵循的教学原则区分1)课文型2)结构型3)功能型4)结构——功能型5)功能——结构型6)话题型7)文化型2)按教材的体例区分1)综合型和分科型2)直线式和螺旋式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一)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地位(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1、组织教学2、复习检查3、讲解新课4、巩固新课5、布置作业(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技巧1、备课和教案备课时必须注意的三个方面的问题:1)分析教材;2)分析教学对象;3)确定教学方法。2、课堂的组织3、教师的语言4、板书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测试与评估(一)语言测试的类别1、水平测试水平测试(proficiencytest)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2、成绩测试成绩测试(achievementtest)是一门课程或课型的测试,又叫课程测试。3、诊断测试20\n诊断测试(diagnostictest)是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目的是发现学生在学习某一具体内容或语言知识中的困难和不足,同时也检查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大纲的预期要求。4、潜能测试潜能测试(aptitudetest)也叫学能测试或素质测试,目的是检查测试对象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包括模仿能力,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二)语言测试的内容和类型1、多项选择题2、综合填空题3、口试4、写作(三)语言测试的试卷设计1、卷面构成卷面构成是指一个卷面包括哪些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2、试题类别(1)标准化试题和非标准化试题(2)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3)分立性试题和综合性试题2、测试的质量保证(1)效度,也叫有效性,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达到了测试的目的。(2)信度,也叫可靠性,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和稳定性。(3)区分度,即测试区分受试者的水平差异的性能。(4)反馈作用,即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第四节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研究(一)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四种理论:语法-翻译理论、行为-结构主义理论、转换生成语法-认知理论、交际教学法理论。1、行为-结构主义理论基础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华生提出了“行为主义”的观点。斯金纳1957年发表主要著作《言语行为》。语言学习就是一个模仿、重复、操练并通过强化形成习惯的过程。布龙菲尔德行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强调语言是人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经由习惯的养成而学会,认为语言学习就是通过强化获得语言行为。2、转换生成语法-认知理论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提出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两个不同的概念。认知心理学重视感知、理解、逻辑思维等智力活动在获得知识中的作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了发生认知论。3、交际教学法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和交际性,语言教学的任务除了要使学生获得语言能力,更要让学生获得交际的能力。著名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20\n这一概念,包括四个方面: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和现实性。实践证明,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习者获得语言知识并发展其有效地交际能力。韩礼德认为语言具有三大功能,即认知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二)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1、输入假说输入假说是由美国语言学教克拉申提出的。包括:1)习得和学习区分假说2)监控假说3)自然顺序假说4)输入假说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输入的语言既有趣又有关联、语言习得要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非语法程序的安排。5)情感过滤假说情感因素包括动机、信心和焦虑等。2、文化适应模式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苏曼于20世纪79年代后期提出。二、对外汉语教学法和课堂教学技巧研究(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1、20世纪80年代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1979年,《语言教学于研究》试刊发表了钟梫1965年写成的《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2、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1)宏观研究的新领域总体设计理论的提出,教学过程的四大环节的概括,为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体系和学科建立奠定了基础。2)微观研究方面的进展突出的方面就是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语言技能。3、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的方法(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1、什么是课堂教学技巧课堂技巧通常包括:一是教师的行为;二是学生的行为。2、课堂教学技巧的构成(1)教学单元(2)教学环节(3)教学步骤(4)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中最核心的单位。3、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学技巧的选择使用(1)更具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技巧(2)选择交际性强的技巧(3)优先选择节省时间的技巧三、语言教学中的对比分析研究(一)什么是对比分析对比分析(contrastiveanalysis)是把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从而确定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种分析主要是为了预测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可能造成的影响。语言教学领域的对比分析始于拉多1957年发表的《跨文化的语言学》。20\n传统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比分析的语言理论前提主要是:1)各种语言之间存在很多相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2)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是可以描述的;3)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产生迁移的根源。(二)对比分析的步骤方法和难度等级模式1、对比分析的步骤方法1)描写;2)选择3)对比4)预测2、对比分析的难度等级模式布拉图的模式:零级:迁移(transfer)一级:合并(coalescence)二级:差异不足(underdifferentiation)三级:再解释(reinterpretation)四级:超差异(overdifferentiation)五级:分裂(split)(三)对比分析的作用和不足四、偏误分析研究(一)偏误分析的产生和理论基础1、偏误分析的产生偏误分析得益于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认知心理学主要在三个方面不同于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是一个转换生成的创造系统;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只能通过有意义的学习获得;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假设、求证的过程,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所谓偏误分析(error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等。其目的是研究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使得第二语言教学更有针对性。2、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interlanguage)理论。中介语指第二语言习得者所形成的与母语和目的语两者都不相同的个人独特的语言系统。中介语的特点可以概括为:1)中介语是独立的语言系统,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形式;2)中介语中包含了大量的偏误;3)中介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4)中介语是一个动态的语言系统,逐步由母语向目的语靠近。(二)偏误的来源和偏误的类型1、偏误的来源1)语际迁移(interlingualtransfer),即母语知识向目的语迁移。2)语内迁移(intralingualtransfer),也称语内干扰,指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目的语内部规则的相互迁移。3)学习语境(contextoflearning)4)交际策略(conmmunicationstrategies)5)文化迁移(cultualtransfer),即母语文化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干扰。2、偏误的类型(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五、中介语理论研究(一)中介语理论的提出和发展1、Selinker对“中介语“理论的贡献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个术语是美国学者Selinker于1972年首先使用的,他的《中介语》一文标志着中介语理论的形成。Selinker关于中介语的观点可以概括为“自主的语言系统”20\n观,他认为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即认为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是可以观察到的,以言语输出为基础的、独立的语言系统。Selinker还进而分析讨论了中介语的五个产生过程:1)语言迁移;2)目的语规则的过分概括;3)训练迁移;4)第二语言习得策略5)交际策略Selinker还提出了“僵化”的概念。Selinker的研究使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有了自己独立的研究方向,也标志着第二语言习得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中介语理论的发展Corder和Nemser的观点可概括为“以目的语为参照的过渡观”。Corder和Ellis持“共时和历时观,从横向的角度看,中介语指的是学习者在特定的时点建构的语言系统;从纵向角度看,中介语指的是学习者经过的不同发展阶段。Sharwood的观点可概括为“认知的观点”。Adjemian认为中介语指的是作为生成学习者目的语话语基础的“语言知识”。Torane则持“可变能力的观点”,认为中介语是由不同的语体风格构成的连续体。(二)国内对中介语理论的引进和研究国内最早介绍中介语理论的是鲁健骥,他在1984年发表了《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一文,首次引进了“中介语”和“偏误”两个概念。1、关于中介语可变性论争的评介中介语可变论中最有代表性的为语言能力连续体范式和可变语言能力模式。2、关于中介语某些特点的分析及起因的探索中介语中的僵化指的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由母语向目的语转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也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3、关于中介语产生的认知、心理原因的分析4、关于中介语特征的探索1)开放性2)灵活性3)系统性5、对外汉语学界关于中介语的主要认识(三)中介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1、关于母语迁移的研究与应用母语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规律的分析和研究,是对外汉语学界关于中介语问题讨论的主要方面。2、关于目的语知识迁移的研究与应用3、关于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研究与应用4、关于学习环境5、中介语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观念的影响第四章社会语言学第一节社会语言学的性质和特点一、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一)语言与社会1、语言与社会的关系1)语言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2)社会的构成需要语言20\n3)语言行为同时也是社会行为4)语言通讯的问题、对语言的态度问题等都是可能产生严重社会后果的问题2、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共变”论是美国学者布赖特在《社会语言学》中第一次提出。语言和社会具有共变关系,语言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语言,社会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语言反映了社会的发展。(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社会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与社会或社会与语言的关系。通俗的说,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何人在何地何时对何人如何说何种话。(三)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1、关于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宏观社会语言学也称大社会语言学,重在研究社会中的语言问题,主要指语言接触和语言规划,包括双语、双方言或多语的交际与教育,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标准语选择,语言的相互接触与影响,语言冲突等问题。微观社会语言学也称小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各种变异,并且联系社会因素来探讨语言变异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其经常性课题包括语言与社会,语言与阶级,语言与环境,语言与性别,语言与种族集团等,讨论各种社会因素对语言变异的影响。早期以拉波夫的“城市社会方言学派”为代表。2、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二、社会语言学的学科特点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社会语言学的学科特点1、社会语言学具有综合性2、社会语言学具有应用性3、社会语言学具有实验性4、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学性质(二)社会语言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1、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2、社会语言学与修辞学三、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论和研究程序(一)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论1、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定性研究是人文科学惯用的研究方法,它是从研究对象的属性出发对其内在规定性进行研究。定量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的分析,从而把握其量的属性进而认识其内在规定性。2、客观性原则体现在:一是材料的真实性;二是研究态度的客观性。(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程序1、选定课题,建立假设2、确定研究范围和调查对象3、调查实验,搜集材料4、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四、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价值及应用(一)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理论意义20\n2、实用价值(二)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应用第二节社会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一、国外的社会语言学(一)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美国。1、早期的社会语言研究2、社会语言学术语的出现多数文献认为sociolinguistics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哈佛·库力1952年的论文《社会语言学的设计:语言和社会阶层的关系》3、1964年的社会语言学学术活动1964年,第一次社会语言学会议于这一年的5月在美国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召开。会议接受了“社会语言学”这一术语,标志着这门新的独立的语言学分支学科的兴起。布赖特将会议的论文汇编成册出版(sociolinguistics:ProceedingsoftheUCLASociolinguisticsConference),这应该是最早的社会语言学论文汇编。论文集反映了当时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七个重要方面:说话者(交际双方)的社会身份;与交际过程有关的听话者的身份;言语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社会方言的历时和共时分析;说话者对言语行为形式的不同社会估价;语言变异的程度;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实际应用。4、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美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主要分两个学派:一是以拉波夫为代表的城市方言学派,也称微观社会语言学派,代表作是《社会语言学模式》;另一个是以费什曼为代表的所谓宏观社会语言学派,代表作是《社会语言学初阶》。(二)社会语言学兴起的动因1、社会外部动因和客观物质条件2、语言学自身的发展(三)社会语言学也研究的主要类型1、祝畹瑾的归纳1)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对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言语,核心问题是语言变异。以拉波夫、特鲁吉尔为代表。2)民族学的社会语言学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去考察语言的使用情况以及语言在人类交际活动中的作用。理论核心是人类的交际能力,其最终目标是要建立综合性的人类交际科学。3)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是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全局性的相互作用。4)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语言学研究重点是全社会或某个社会集团对使用某种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5)语用学的社会语言学以会话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认为在日常会话中存在支配交谈的自然规则。2、周庆生的归纳1)偏重社会的研究主要有民族方法论与伯恩斯坦的语码理论两种。民族方法论通过分析不同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会话或分析非语言交际来揭示人际互动的特征、途径和规律,该方法曾被誉为当代现象学研究方法中最主要最完善的研究方法。2)主流社会语言学主要包括:语言社会学;说话民族志和人类语言学;话语分析;语言的社会心理学。20\n3)世俗语言学偏重语言的研究,主要包括:城市方言学和社交网理论;认同论。3、徐大明等人的归纳1)交际民族志学2)跨文化的交际研究3)互动社会语言学4)语言社会化5)会话分析二、中国的社会语言学(一)传统语文学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1、有关语言与社会的记载与论述2、方言与文化的研究3、少数民族语言与社会、文化研究4、语言规划的实践和研究(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社会语言学1、社会语言学的引进2、我国社会语言学的建立陈原的研究对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开创意义。1980年出版了《语言与社会生活》,其《社会语言学》是最早出版的社会语言学专著。1987年12月第一次全国性的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标志着我国社会语言学的建立并从建设阶段跨入了发展阶段。”3、我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4、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三)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类型1、理论社会语言学和应用社会语言学2、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3、共时社会语言学和历时社会语言学4、描写社会语言学和动态社会语言学描写社会语言学的首要任务是识别各种语言集团或者在许多成员是操双语的集团里识别两种或多种语言的使用方法、另一任务是描写语言集团内被普遍承认的一种或几种语言的社会结构。动态社会语言学力求解释一个语言集团长时期内在语言选择和使用方面的变化。5、一般社会语言学和个别社会语言学第三节语言接触一、概说语言接触(languagecontact)指不同民族、不同社群之间由于社会生活中的相互接触和影响而引起的语言接触关系。语言接触可分为自然接触和非自然接触。语言接触必然会出现语言影响,引起语言演变。语言演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结构的变化;一是语言功能的变化。二、语言影响(一)语言影响的类型1、从影响的程度看可分为浅影响和深影响两类。20\n2、从影响的时间来看长型和短型3、从影响的方式看可分为口语型和书面型。4、从受多少语言影响看(二)语言影响的内容和范围语言影响的内容主要涉及语言要素和语言应用。1、词汇影响主要表现是词汇借用。2、语音影响最常见的是新音位的借用,即从另一语言吸收新的音位,包括辅音、元音、声调。3、语法影响(三)语言影响的制约因素1、语言外部因素2、语言自身因素三、语言兼用(一)语言兼用的性质语言兼用是指一个语言社团或个人除了使用自己的母语,还同时使用另外的语言。语言兼用是民族接触的产物。语言兼用又称双语现象(bilingualism)。广义双语进一步区分为社会双语、个人双语和国家双语。(二)语言兼用的类型1、从兼用语适用范围看,可分为全民型和局部型全民型双语是指一个民族或社会的全部或大多数人兼用另一语言。局部型双语指一个民族只有部分人兼用另一种语言。2、从掌握程度上看,可分为熟练型和半熟练型3、从兼用何种语言来看,有境内型和境外型境内型指一国之内一个民族兼用另一民族的语言。境外型指兼用另一国家的语言。4、从兼用时间看,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三)语言兼用程度的制约因素四、语码转换(一)语码转换的性质语码指人们用于交际的语言系统,包括语言或语言的各种变体。所谓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即在同一次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从使用一种语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的现象。具体地说,它不仅指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也包括从同一语言的一种方言转变到另一种方言,或在同一语言的不同语体之间转换。(二)语码转换的类型1、情景型转换和喻义型转换1)情景型转换(situationalswitching)指那些由于改变话题、参与者、场合等情景因素而引起的语码转换。2)喻义型转换(metaphoricalswitching)指那些在情景不变的情况下,交际者为了表达一定的交际意图,为了改变说话的语气、重点或角色关系等而采取的语码转换。2、句间转换、句内转换和附加转换20\n1)句间语码转换(inter-sententialswitching),转换发生在两个句子或分句的分界处。2)句内语码转换(intra-sententialswitching),句子内部词汇或短语层次上的转换,此类又称为“语码混用“。3)附加语码转换(tagswitching)3、从语码转换所涉及的语言成分看语码转换的类型(三)语码转换的制约因素1、与交际参与者有关的主观因素2、与场景有关的客观因素3、交际过程中所涉及的话题或内容4、语码因素语码的价值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语义价值、关系价值、情感价值和风格价值。(四)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1、实现说话人的交际意图1)标志身份和社会地位2)区分言语交际参与者之间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实现交际参与者之间的趋同与求异3)显示交际者的言语交际风格2、帮助说话人获得有效地言语表达形式便利、引用、复述、突出。五、语言转用语言转用(languageshift)指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人放弃使用母语而改用另一个民族的语言的现象,又称语言替换、语言替代或语言更换。(一)语言转用的类型1、整体转用整体转用即一个民族全体转用另一个民族的语言。2、主体转用主体转用即一个民族的主体或大部分人转用另一种语言。3、局部转用局部转用即一个民族的某个局部地区转用其他语言。(二)语言转用的条件1、民族的融合2、分布的变迁由聚居变为杂居、散居也促使语言转用。3、脱离民族主体4、民族间的通婚六、与语言接触相关的其他社会语言问题(一)语言冲突因语言地位引起的语言冲突,是民族地位和社团地位的冲突在语言上的反映。(二)语言濒危(三)语言干扰一般认为语言干扰指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影响,这种语言干扰也叫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有人认为,语言干扰是指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各方面相互干扰、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彼此的语言成分,有时两种语言产生混合。第四节语言变异一、语言变异与变异学派20\n(一)语言变异语言变异(languagevariation)现象,是社会语言学一个最主要的研究对象。语言变异是指语言因各种社会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种种差异。(二)变异学派二、语言变异的分类(一)语言变异的成因来分1、来自语言结构系统内部的变异2、来自语言结构系统外部的变异(二)从变异在语言系统中出现的范围或层次来分1、系统的变异系统的变异常常构成民族语言之间或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2、分布的变异3、实现中的变异(三)从变异在社会中的作用来分1、言语社团的象征2、语体的标记3、“陈规”或“偏见”三、语言变体(一)语言变体的性质语言变体(varietyinlanguage)是指具有类似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所谓“一组语言项目”,可以是整个(甚至不止一个)语言结构系统,也可以是某个音、某个词,或是某项语法规则,也可指语言系统的各个层次。“具有类似社会分布”是指这一组语言项目出现的社会条件是基本相同的。这些社会条件指的是:说话人、听话人的社会特征,言语发生的交际场合,谈论的话题的性质,交谈者双方之间的关系等。“社会分布“指相应的语言社团,一群接受和使用某一些语言项目的人。(二)语言变体的分类1、从说话人本身的社会特征来分双(多)语变体和民族语言变体,地域方言变体,社会方言。2、从说话人对语言的使用来分(三)地域方言与社会1、地域方言与社会方言2、地域方言的形成于社会3、地域方言的扩展与社会4、地域方言的演变与社会(四)语言的社会变体1、语言的全民性与语言的社会变异一方面,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属于整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会出现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2、社会方言与社会集团、社会阶层、言语社团1)社会方言各种言语社团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会产生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这就是社会变体。也就是说,社会方言是同一种语言或方言在不同人群中的各种变体。2)言语社团20\n也叫言语共同体、语言集团、语言社团,是指在某种语言运用上持有某些共同社会准则的人们的集合体。人们组成一个言语社团,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的语言表现,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基本一致的语言态度,他们对某种语言有一种认同心理。语言态度,指人们对某种语言或语言变体所持的态度,包括价值评价、情感和行为倾向等。3)社会阶层与语言变体3、语言与职业、行业社会语言学主要从语言社团的角度研究语言的职业或行业变体。1)行话和秘密语行业用语的变异主要发生在语音和词汇方面,还有通过文字或其他符号进行的变异。2)领域语言4、语言与年龄1)语言存在年龄差异是所有差异中最直观、最常见的。2)语言年龄差异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语言结构和语言选择两方面。5、语言与性别1)语言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A、语言结构的性别差异,反映在语音形式、词汇选择、语法规则运用等方面B、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C、语言能力的性别差异D、书面语选择和运用的差异2)语言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地位的影响;其次是社会文化的影响;再次是社会价值取向的制约。6、语言与社会诸因素(五)语言的功能变体四、语言的扩散与语言的跨境变体(一)跨境语言1、跨境语言的界定跨境语言(languagecrossborders)是指分布在不同国境中的同一语言。狭义的跨境语言指相接壤的不同国家中的同一语言。广义的跨境语言还包括在非接壤国家中的同一语言。2、跨境语言的特点1)跨两国或两国以上。2)同名或异名。3)相邻或不相邻4)差别大或差别小5)时间长或时间短3、跨境语言的变异(二)语言的扩散与英语的分布1、语言扩散的模式1)语言扩散的人口模式人口模式指语言扩散是由人口扩散引起的。2)语言扩散的经济文化模式3)语言扩散的帝国模式帝国模式是指语言扩散是由政治上的统治造成的。2、英语的世界分布20\n(三)汉语的跨境变体“域内汉语”与“域外汉语”广义的“域外汉语”是指中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所要使用的汉语的各种变体的统称。狭义的“域外汉语”是指“华语”,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域外变体。(四)语言传播2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