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2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经济学培训 (1)
《经济学》主要考点微观经济学部分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增长的需求而言,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例题:经济学中“资源是稀缺的”说法是指(D)。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B.资源终将被消耗殆尽C.资源必须留给后人D.相对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2、经济主体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能够自主设计行为目标、自由选择行为方式、独立负责行为后果并获得经济利益的能动的经济有机体。经济有机体包括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政府、机构、企业、自然人。宏观经济主体分为三大类:政府、企业、个人。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农户和居民。各微观经济主体通过市场连结在一起。例题:在我国,以下不属于市场主体的是(C )。 A. 家庭 B. 企业 C. 部队 D. 政府3、存量与流量:存量是指某一指定的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数量。如某年某月某日银行的金库中存有500美元,则银行的存量为500美元。某年某月某日某一时刻全球的人口数有60亿,则此时全球人口的存量为60亿等。流量是指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它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而存量则是在某一时点上测度的,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例题1:存量与流量的关系是( B )。 A.流量决定存量 B.流量来源于存量又归之于存量 C.存量来源于流量 D.存量来源于流量又归之于流量例题2:下列哪一个变量属于存量(D)A.国民生产总值B.年生产能力C.居民收入D.固定资产价值 4、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亚当·斯密。(易出单选题)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n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易出单选题或判断题)例题1:( A )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A.亚当·斯密 B.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C.米尔顿·弗里德曼 D.阿弗里德·马歇尔例题2: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A )A.正确 B.错误5、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中,有一个重要的假定前提,就是假定微观主体都是以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这种假设被称为微观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例题: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基础,这一理论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A.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B.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C.没有利他心 D.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答案:B。理性经济人,是指个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现代经济学,理性经济人都是一个基本假定,是西方经济学家看问题的出发点。这一假设把经济生活中的一般的人抽象为以利己为动机并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经济人。6、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1)商品本身价格。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反是。 (2)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参考互补品和替代品)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正比)。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反是,劣等品除外。 (4)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正比),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 (6)人口规模(正比)需求规律:\n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的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例题:下列情况导致对汽车的需求减少的是( D )。 A. 汽车的价格下降了 B. 汽油的价格下降了 C. 消费者的收入提高了 D. 消费者预期汽车的价格要下降 需求弹性包括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以及需求的预期弹性等。市场中需求弹性的大小,是由需求量在价格的一定程度上的下跌时增加多少以及在价格的一定程度的上涨时减少的多少而决定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的是生活必需品,如食盐等。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大的是奢侈品,如汽车等。需求的收入弹性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映程度或敏感程度。例题1: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是,医药用品的需求( C ) A.弹性为零 B.很有弹性 C. 较缺乏弹性 D.短期内缺乏弹性而长期内弹性较大 例题2:以下哪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小?(C)A.汽车B.电视机C.食盐D.化妆品7、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成为替代品。如牛肉与猪肉、馒头与花卷。如,馒头的价格不变而花卷的价格上升时,馒头的需求量上升。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后,将同时对商品的需求量发生两种影响:一种是因该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称为替代效应。另一种是在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因一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商品总量的变化,称为收入效应。例题1:若咖啡和茶叶互为替代品,当咖啡价格上升时,茶叶需求量的变化趋势是(C) A.减少 B.保持不变C.增加D.无法确定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如照相机和胶卷。胶卷的需求量\n与照相机的价格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照相机价格上升,胶卷的需求量下降,两者呈现反方向变化。所以,如果X和Y是互补品,X的需求量就与Y的价格成反向变化。例题2:下列情况导致对汽车的需求减少的是( A BD)。 A. 汽车的价格上升了 B. 汽油的价格上升了 C. 消费者的收入提高了 D. 消费者预期汽车的价格要下降 例题3:节假日期间,飞机票太贵、火车票难求,公路要承担大部分的客运量。2012年8月,《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公布。政府实施公路免费政策有利于分流人群,方便群众。从经济学角度上看.该方案的实施:(C)A.能使交通运输业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B.会增加对火车的互补品小型客车的需求量C.会增加对火车的替代品小型客车的需求量D.不利于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8、供给指特定市场上在一定时期内,与每一销售价格相对应,生产者愿意且能供应的商品数量。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正比):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2)相关商品的价格(反比):如果咖啡的价格上涨了,可可的价格不变,一些可可生产者会转向生产咖啡,可可的供给必然减少。(3)生产技术的变动(正比):生产技术的变动也影响生产成本。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不断提高。一次生产技术的变化一般是单方向的,当生产技术提高时,在同一价格水平上使供给量增加。(4)生产要素的变动(反比):生产要素价格变化,导致生产成本发生变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表明生产成本增加,在同一价格水平上,供应量减少:反之,生产要素价格下降,使生产成本减少,在同一价格水平上,供给量增加。(5)政府的税收和扶持政策:这实际上也影响到生产成本的变化。政府如果增加税收,生产者的负担则加重,供给便会减少,反之则会增加。(6)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如果行情看涨,厂商就会减少供给;反之亦然。(7)\n自然条件:如水果、蔬菜等季节性较强的产品,在生产旺季,供给自然会大于其他时间。(8)其他。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而论,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增加;相反,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减少。即生产者的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这一规律被称为供给规律。例题1:一枝玫瑰花在平时卖一元,情人节期间上涨十元。这里影响价格的因素是( )。A.文化 B.地域 C.季节 D.生产答案:A。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情人节属于社会文化范畴,故应选A。例题2:只有在何种情况发生时,存在供给大于需求?( ) A. 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B. 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C. 实际价格等于均衡价格 D. 消除了稀缺性 【正确答案】:B9、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例题1: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A )的经济现象。 A.递减 B.先增加后减少 C.增加 D.先减少后增加 例题2:所谓规模经济,就是说工厂或公司的规模越大,单位成本就越低,收益就越大。( B )\nA.正确 B.错误答案:B[解析]所谓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其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逐步下降的效果。规模经济效果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扩大其生产规模、降低商品的单位成本占据竞争的优势地位。同时企业对规模经济效果的追求,将带来产品一个行业或产业内排他性的增强,先进入的企业可以通过逐步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形成单位产品的成本优势,从而使价格占优势地位。这是一种凭借规模经济效果所取得的市场势力或市场控制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收益就越大。10、最高限价与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政府实行最高限价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抑制某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尤其是为了对付通货膨胀。有时,为了限制某些行业,特别是限制一些垄断性很强的公用事业的价格,政府也会采取最高限价的做法。但政府实行最高限价的做法也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最高限价下的供不应求会导致市场上消费者排队抢购和黑市交易盛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往往又不得不采取配给的方法来分配产品。此外,生产者也可能粗制滥造,降低产品质量,形成变相涨价。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政府实行最低限价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是一些西方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以达到扶植农业发展的目的。例题1:很多国家在保护本国农产品时就经常采用最高限价这种调控方法。A.正确 B.错误答案:B,应是最低限价。例题2:政府为了保护某行业的收入,可采取()政策。A.最高限价B.价格政策C.最低限价D.货币贬值参考答案:C例题3:在战争或饥荒时,政府为了使大部分人仍然能够负担得起生活必需品,以利于社会稳定,会采取( B )措施 A.最低限价 B.最高限价 C.规定价格 D.货币贬值 11、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n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类型中,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信息具有完全性。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的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这样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生产厂商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在这样的市场中,排除了任何的竞争因素,独家垄断厂商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市场的销售,所以,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垄断竞争市场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组织形式,在这种市场中,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又具有垄断的因素。例如:快餐食品集团,汽车加油站集团等。特点有:(1)各个厂商的产品不是同质的,但彼此间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因为不同质,所以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因为彼此是很相似的替代品,所以具有竞争。)(2)一个生产集团中有大量厂商,每个厂商所占市场份额都很小。(3)厂商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牙膏市场是垄断竞争的,其他厂商要推出可能会与佳洁士和高露洁等品牌竞争的新品牌牙膏相对比较容易。这就限制了生产佳洁士和高露洁的盈利性。如果利润很大,其他厂商就会花费必要的钱(用于开发、生产、广告和促销)推出他们自己的新品牌,这就会降低佳洁士和高露洁的市场份额和盈利性。寡头市场也称寡头垄断市场,是指一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有少数几家大厂商所控制的市场结构。寡头市场具有以下特征:厂商数量少,厂商相互依存,价格稳定,厂商进出不易。在现实经济中,寡头垄断常见于重工业部门,如汽车,钢铁,造船,石油化工,有色冶金,飞机制造,航空运输等部门。例:1: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是( ) A. 完全竞争市场 B. 垄断市场 C. 垄断竞争市场 D. 寡头市场 【正确答案】:C例题2:汽车市场属于(A ) A.寡头垄断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 C. 垄断竞争市场 D.完全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通常表现为由各寡头相互协调的行为方式所决定。这种协调可以有多种形式,。价格领先制是指一个行业的产品价格,通常由某一寡头率先制定,其余寡头追随其后确定各自产品的售价。成本加成法\n是寡头垄断市场上一种最常用的定价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是:首先以厂商生产能力的某个百分比确定一个正常或标准的产量数字,然后根据这一产量计算出相应的平均成本,由此可以减少由于实际产量的变动而使厂商制定的价格产生频繁变动。然后在所估计的平均成本基础上加上固定百分比的加成,从而制定出产品的售价。例题3:以下( B )不属于寡头垄断企业的定价方法A.卡特尔 B.歧视定价C.成本加成法 D.价格领先制答案:B垄断利益集团、垄断联盟、企业联合、同业联盟也称卡特尔,是垄断组织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组成的联盟,通过某些协议或规定来控制该产品的产量和价格,但联盟的各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上仍旧独立,这些情况造成了卡特尔不稳定的本质。歧视定价是一种常见的定价策略,企业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针对不同用户的支付能力,制定了不同的收费价格,从而使各类用户都能购买该商品、这是一种以顾客为核心的定价策略。歧视定价类型包括两种:基于对象、基于空间。基于对象是指根据顾客的身份、收入水平实施价格歧视.;基于空间是指依据地理区域的不同来制定实施歧视定价。12、外部性,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例题1:某化工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的污水,导致了附近地区粮食大幅度减产,但该厂却未对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想象的存在,通常被称为( B ) A.正外部性 B.负外部性 C.外部经济 D.外部影响 例题2: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并造成他人被动吸烟,经济学家称这种活动为:A.不完全竞争B.外部不经济C.不完全信息D.公共产品答案:B。\n外部不经济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的一个人或厂商无法补偿的成本。外部经济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的收益。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并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他人身体健康的损失,即个人成本的无法补偿。故本题答案选B。13、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不完全具有这两种特征的称为“准公共产品”,如公园、电影院等。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也称为消费上的非排斥性,是指一个人在消费这类产品时,无法排除他人也同时消费这类产品,而且即使你不愿意消费这一产品,你也没有办法排斥。如你走在一条公路上,你无法排除其他人也走这条公路,如你不愿意受到公路上的路灯的光照,但只要你走上这条有路灯的公路,就必须受到照射。非竞争性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换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以国防为例,尽管人口数量往往处于不断增长的状况,但没有任何人会因此而减少其所享受的国防安全保障。非竞争性又译为“非对抗性”、“非争夺性”或“非相克性”等。凡是具有消费排他性的物品就称为私用物品。(易出判断题 )例题1:公共用品是指用来满足全体居民和部分居民的特定需要,但无法用市场机制按市场方式分担其费用的那些产品,以下哪一项不属公共用品( C ) A.国防 B.交通设施 C.医疗 D.社会治安维护例题2:国防保护了所有公民,每一位公民从中获得好处不会因为多生一个小孩而发生变化,这说明国防具有:( A ) A.非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非买卖性 D.不可替代性例题3: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称为(A)A.纯公共物品B.准公共物品C.私人物品D.公共产品宏观经济学部分1、宏观经济学概念与创始人凯恩斯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例题:( B )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nA.亚当·斯密 B.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C.米尔顿·弗里德曼 D.阿弗里德·马歇尔2、宏观经济的目标和手段一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有:保持实际国民产出的高水平和持续稳定增长、维持较高的就业水平和稳定价格水平。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后,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财政政策指控制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政策,它包括政府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政策。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间接地对市场利率进行调节从而对私人投资施加影响。3、主要宏观经济变量(1)国民产出衡量国民产出的经济指标有多个,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和国民收入(MI)。最为常用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额。按照计算时采用的是现行价格还是不变价格,国内生产总值分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2)就业和失业劳动力是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在人口总数中只有一部分是劳动力,未成年人、在学校学习、退休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人都不包括在劳动力中。就业人数指全日工作的成年人的数量。失业人数指没有工作但却在积极寻找工作的成年人的数量。失业率表示在劳动力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数)×100%失业的种类:按照失业的性质可区分出三种不同失业。一是摩擦性失业,是在劳动力正常流动过程中正在寻找而尚未找到工作时的状态。二是结构性失业,是在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供给和对劳动力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失业。三是周期性失业,是由于对劳动力的总需求量小于社会劳动力总供给量而产生的失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过少,又是由对货物和服务的需求过低引致的,因而周期性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失业”。\n国际上一般将失业分为:(1)摩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3)技术性失业。(4)季节性失业。(5)周期性失业。例题:国际上一般将失业分为( ) A.摩擦性失业B.季节性失业C.技术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E.周期性失业 答案:ABCDE。(3)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是指社会中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数,通常用某些价格指数来衡量,主要有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其中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GDP)包括了整个社会中所生产的一切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可以最全面地衡量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即物价上涨率,它指某种价格指数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增长的百分数。4、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想要支出的总额。它取决于价格水平,也取决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其他因素。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想要生产并出售的产品总量,它取决于价格水平、经济生产能力以及成本水平。任何时期内,经济中的实际国民产出、就业和价格水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在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它决定了实际国民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均衡值。无论总需求曲线移动还是总供给曲线移动都会改变均衡点,因而改变经济中的实际国民产出和价格水平。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导致实际国民产出和价格水平都朝着相同方向变化。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会导致实际国民产出和价格水平都朝着相反方向变化。5、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是国民产出的现行货币价值,它既反映了生产的变动又反映了价格的变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是国民产出的实物总量,它排除了价格变动的干扰,只反映生产水平的变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6、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主要衡量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国民产出,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位于一国领土内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国民产出,它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n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居民在国外投资的收益-国外居民在本国投资的收益。7、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根据收入核算公式Y=C+I+G+NX,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代表总需求,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尤其是消费,投资,净出口被称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易出多选题)而储蓄的增长可以增加可贷资金的供给,会降低利率,间接拉动投资的增长和经济增长,但不是国民经济增长的直接驱动因素。长期来看,储蓄率的提高有利于增加人均资本存量,使经济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但过高储蓄会导致消费少,因此有一个能使消费最大化的“黄金储蓄率”。例题:我国2011年“三驾马车”拉动经济更出力,这“三驾马车”是(A)。A.消费、投资、出口B.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C.创新产品、拓展消费空间、公共服务完善D.宏观经济向好、通胀压力减轻、衣食住行改善8、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总产出和总就业量的周期性波动。就总产出来说,是指实际GDP相对潜在GDP的上升或下降。经济周期分为两个重要阶段:衰退和扩张。高峰和谷底表示经济周期的两个转折点。或者划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衰退的几个常见特征是:①消费者购买数额下降,企业存货增加,实际GDP和企业投资下降。②劳动需求下降,失业增加。③通货膨胀率降低。④企业利润下降,股票价格下跌,贷款需求减少,利率下降。扩张的情况正好相反。例题: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此为() 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B.繁荣、萧条、衰退、复苏 C.复苏、萧条、衰退、繁荣 D.萧条、衰退、复苏、繁荣 【解析】A。经济周期一般可划分为收缩和扩张两个阶段,波峰和波谷是周期的转折点;或者划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9、财政政策政府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改变政府的购买支出或改变政府的转移支付和税收对总需求进行调控的政策。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n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国债、降低税率、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减少国债、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3)中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在实际中,政府通常根据税率征税。政府税率的提高对经济会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税率的提高会导致国内生产总值的边际消费倾向减少,均衡国民产出水平下降。另一方,税率的提高会使得可支配收入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敏感性降低,从而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税率的这种作用通常被称为财政中的自动稳定因素。例:1:以下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的是( )。 A.提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增加社会福利费用 B.增加税收,以降低企业的投资能力和个人的投资热情,并抑制总需求的膨胀 C.发行公债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 D.削减政府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以此来减少政府支出 答案:BCD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它的典型形式是通过财政盈余压缩政府支出规模。B项中的增加税收和C项中的发行公债是增加财政收入,D项中的削减政府预算则是减少财政支出,因此都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手段。A项的内容不涉及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选BCD。例题2: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表现在()。 A.经济繁荣时,税收减少B.经济繁荣时,救济增加C.经济萧条时,税收增加D.经济萧条时,税收减少 答案:D。解析:自动稳定器就是能在经济出现周期性变化时自动对经济产生稳定作用的机制。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就是反周期,比如税收,拿累进税来讲,假如经济处在繁荣时期,大家收入高了,税收就会加重,从而减少居民和企业收入,反之,经济不景气时,收入降低,税收就减少了,因此可以让企业和居民保留更多的收入,因此税收在这里起到了一个调节的作用。\n10、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货币政策的运用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总的来说,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运用的策略手段。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有主要的一般性的工具、选择性的工具和补充性工具等。一般性政策有:(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存款货币银行按法律规定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其吸收存款的比率。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限制了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降低了货币乘数,最终起到收缩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效果,反之亦然。(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是指存款货币银行持客户贴现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请求贴现,以取得中央银行的信用支持。再贴现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中央银行根据政策需要调整再贴现率(包括中央银行掌握的其他基准利率,如其对存款货币银行的贷款利率等),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存款货币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上升,基础货币得到收缩,反之亦然。(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公开买卖债券等的业务活动即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开展证券交易活动,其目的在于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公开市场业务是比较灵活的金融调控工具。例题: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导致()。A.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B.货币供给不变C.货币供给增加D.货币供给减少答案:C。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向市场投放了货币,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用以创造存款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反之,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则可减少货币供应量。例题:下列措施中能拉动内需的是()。A.提高准备金率B.提高利率C.降低汇率D.降低贴现率答案D: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减少,不利于拉动内需,A不对。提高利率,信贷就会紧缩,不利于社会资金流动,也就不利于拉动内需,B不对。\n降低汇率会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不利于消费,C不对。贴现率是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降低贴现率,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准备金下降,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由此起到了拉动内需稳定经济的作用。答案为D。例题: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是()。A.抑制社会总供给B.缩小贸易顺差C.抑制社会总需求D.刺激社会总需求答案C: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货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其主要功能是抑制社会总需求。故C项正确。1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价格总水平是用价格指数衡量的,如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GDP折算价格指数等。一定时期内价格总水平上涨的百分比称为通货膨胀率。某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本期价格指数一上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例题:假如在某个发展中国家名义利率为8%,通货膨胀率为17%,则实际利率为()。A.25%B.1.36%C.-9%D.9%答案:C。解析: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的分类:(易出多选题)(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总需求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的增加,都可能使总需求增加。如果总需求超过失业率处于最低可持续失业率水平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供给方面的变化即由成本提高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本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可能提高,从而引起总成本的提高。(3)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的混合在现实中,需求拉动的作用与成本推动的作用常常是混合在一起的,出现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混合型的通货膨胀。1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区别:\n定义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 通货紧缩则表现为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的现象。 原因不同: 通货膨胀主要是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此外,经济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生产资料价格大幅调整、需求膨胀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通货紧缩主要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引起的,另外,货币供应增长乏力、金融危机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 危害性不同: 通货膨胀的出现,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居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通货紧缩时,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解决办法不同: 抑制通货膨胀主要是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人为出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抑制通货紧缩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 联系: ①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纸币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 ②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是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的经济现象。13、帕累托最优\n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例题:判断经济效率一般采用()。A.帕累托标准B.资源配置C.市场占有率D.社会福利水平答案:A。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经济效率,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14、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是指一种长期经济现象,是指一国潜在国民产出或经济生产能力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速度是指国民产出或人均国民产出水平的变化幅度,是指经济增长的快慢程度。经济增长速度可以用国民产出指数或倍数表示,也可以用经济率表示。前者是某一时期的国民产出水平与基期国民产出水平之比,经济增长率则是某一时期的国民产出水平与基期国民产出水平相比的增加量与基期国民产出水平的比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