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社会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主要差异
社会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主要差异社会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主要差异 社会经济学发展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作为非主流经济学,社会经济学在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中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对比社会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差异,可以厘清社会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学.L.与主流经济学之间的具体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者的哲学基础不同 社会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整体主义。整体主义发端于人类早期社会经济不发达、个体只能依靠群体才能生活的时期。赫拉克利特在其《论自然界》中最先提出世界是整体的观点,认为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之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整体主义思想。整体主义认为,构成整体的部分不能被理解为相互孤立的存在,整体并不是简单的部分的总和。在事物的决定方面,整体主义认为,哪怕系统是机械的存在,系统也是不可预料的,也非平滑的;系统是混沌的、不连续的、能够演化发展的。整体主义坚持联系和偶然的规律,即现象的发生是由众多因素特别是时间和空间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坚持主观主义,认为系统如果离开了人类本身以及人类的活动,那么价值观以及如何按照系统的过去来行事等等都是不可能被理解的;坚持多元主义,认为复杂的系统仅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了解,不同的思考方式都是对现实的简化,而且不同的思考方式的内在逻辑也是不一致的。 主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在其著作《利维坦》中最先阐述了自我利益是人类行为的最强大的内驱力。从人类的自私本性这一观点出发,霍布斯认为,人对人像狼一样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他以个体之间原子式的构成为基础,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霍布斯的个人主义是一种公开的、彻底的个人主义。之后,洛克进一步阐述了霍布斯的个人主义观点,并且比较完备地确立了个人主义的方法论和原则。洛克继承并修正了霍布斯的理论,认为个人先于社会而存在,人类的自然状态就是个人自由的状态;个人为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与他人交往,在此基础上才形成了社会;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和自由不受侵犯,是人的天然的权利。 二、两者的方法论不同\n 社会经济学虽然并不拒绝实证研究,但其在方法论上更加注重规范研究,并且具有自身明显的特征:一是研究中的价值导向性。价值导向是社会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特征之一。社会经济学认为,不能孤立地分析个人的经济行为.而要联系社会背景进行分析,这就需要引入价值导向。经济行为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并且受到政治、道德、情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在实施一种经济行为时,必定会受到某种价值标准和伦理观念的影响;肯定某一个,必定要否定另外一个或一些。我们首先认识到,经济问题是一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我们知道如何提供足够多的产品却不需要诉诸暴力的、非人道的和侵犯性的技术。没有什么经济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从来没有经济问题,但是却有道德问题。社会经济学家往往对一些具体的经济事件会提出自己的价值标准。如,在当代社会经济学研究中,根据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社会经济学家提出了工作是为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公司是一种合作的公司,工人应当参与管理;全球化是一种共同发展的全球化;应当实施最低工资政策,坚决消除贫困,等等具体的价值标准。二是注重社会制度分析。与主流经济学注重实证分析、回避价值判断相反,社会经济学更注重规范分析,对那些来自人类社会长期积累,并被积淀下来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制度的、价值的、心理的因素给予高度关注。与主流经济学在分析经济现象时机械、武断、琐碎的做法相反,社会经济学家偏爱有机的、社会的、历史的和制度的分析方法。社会经济学是从哲学和制度层面去分析广泛的社会价值问题,研究制度如何变得更能符合大众的福利。三是.L.强调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经济学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经济只不过是系统整体中的一部分。因此,在研究中必须综合考虑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并没有单纯的经济现象或政治现象,单纯从某一学科进行的研究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问题,必须综合多种学科的理论方法才能完整地加以解释。所以,社会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时,会广泛运用社会经济和政治经济等方法,从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及其他学科的整体分析和跨学科综合研究视角,来探索经济制度变迁和经济活动的内在制约因素。总之,社会经济学家认为,整体的综合的研究方法更有助于提供全面、系统、透彻的分析结论。\n 主流经济学在方法论方面的特点则表现在:一是研究方法的个人主义。方法论的个人主义是主流经济学的分析基础和主要内容。主流经济学认为,个人是经济分析的最基本单位,个人的满意意味着社会的满意,个人达到最优则意味着社会达到了最优,社会经济的运行就是个人行动的简单汇总。二是静态、均衡的研究方法。主流经济学大量使用的是静态的、均衡的研究方法。主流经济学对静态均衡方法的注重,源于其理论上对牛顿力学的借鉴,只关注处于均衡状态下经济运行的静态分析,而否定经济系统的质变或者突变的可能性。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在引入数学分析工具以后,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从早期的政治经济学演变为纯经济学,仅就经济因素进行探讨,而将政治、社会、文化等其他因素排除在外。为了配合数学的使用,主流经济学在研究方式上趋向于抽象、短期的静态或比较静态均衡分析。为了揭示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证明经济系统的均衡状态,一些难以量化和处理的变量被假定为不变的其他条件,忽视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变动所形成的动态影响。三是回避价值判断。主流经济学一直回避价值判断问题,企图用技术语言来掩盖价值冲突。主流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一门实证性质的社会科学,是一种类似于物理、数学,有一整套严密的演绎推理过程的纯粹科学,所以经济学应该处于价值中立状态。主流经济学坚持认为,经济学与伦理价值判断的结合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直接宣称:经济学中不存在价值判断。主流经济学的纯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上对逻辑判断的注重,致使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的伦理问题以及人类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判断受到忽视。 三、两者提出的人性假说不同 基于整体主义,社会经济学提出了社会经济人假说。社会经济人是对主流经济学经济人假说的一种突破。首先,社会经济人具有有限理性。其次,社会经济人不是孤立的、原子式的个人,而是具有社会的属性。人与人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人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个体。人们的经济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之间互动的结果。再次,社会经济人是利他和自利的统一。社会经济学认为,人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当然首先是要自利的.L.,因为只有满足了那些基本的生理需要,人们才能生存。但同时,人又是利他的,人们还会为了他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或者是为了帮助他人而使自己没有收益。最后,社会经济人追求的是自我实现。社会经济学认为,人们并不满足于基本的生理需要,他们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人类发展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自由和发展。\n 在个人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主流经济学坚持的则是经济人假说。与个人主义哲学相适应,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说认为,首先,经济人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不存在非理性问题,他总是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他们都能利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通过精密的计算和仔细的权衡,对可供利用的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最优选择。其次,经济人是自利的。经济人的行为只是受到个人利益的驱使,他们总是想到为自身谋利。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将个人的利己主义的利益追求当作人类经济行为的基本动机,认为公益只是私利的合成,私利总是被放在第一位。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进一步将亚当斯密的思想提纯和形式化,认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就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现代主流经济学更是引用科学的证据来强化经济人的自私自利性,认为这是由人类基因决定的。再次,经济人具有完全信息。经济人不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的问题,而是一个拥有所有信息的人。最后,经济人是完全孤立和自由的。经济人是一个与其他人不相干的孤立的个体,因此,主流经济学认为,社会就是由一个个孤立的原子式的个人组成的,要研究社会和总体问题,只要对个体进行研究,然后通过加总就可以达到目的。 四、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 社会经济学家将追求大众的福利作为理论研究的目标与对象。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配置。萨伊将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如何生产、分配、消费的学说。约翰穆勒把政治经济学看作是研究财富生产和分配规律的科学。马歇尔进一步指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罗宾斯明确指出,物品的稀缺性是我们的科学的全部论题。新古典综合派的创立者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最终选择,分析改善资源配置模式所需要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利益。可见,稀缺资源的配置是主流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五、两者的演化逻辑不同\n 由于哲学基础不同,社会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的思想传统与演化逻辑也是不同的。西斯蒙第正式提出了社会经济学的目标是公共福利,认为国家要把财富利益惠及到每一个公民。这为社会经济学的发展树立了标杆和旗帜。随着社会经济学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学的研究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很多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制度主义者等也进入了社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他们普遍认为经济与道德是不可分的,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坚持公平分配,以通过理论和实践来提升大众福利为目标。社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得到了长足发展,提出了与主流经济学经济人假说相对应的社会经济人假设;认为社会经济人是一个理性与感性交织、自利与利他结合、具有不完全信息、受到制度和文化等因素影响的人;社会经济人追求的不只是效用最大化,更重要的是追求自我实现。此外,还有一些社会经济学家提出了需要与需求理论、合作竞争理论、经济增长的熵理论等等。这些假说和理论逐步构建起了社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尽管社会经济学在发展的早期,主要通过批判主流经济学来发展自己,而且其理论不系统,内容比较分散和凌乱。但是随着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社会经济学以社会经济人假说为起点,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思想传统,即通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开展合作,作为个体的工人为了自我实现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厂商以充分满足消费者需要与需求而选择策略;政府应当对经济中的.L.负面影响进行矫正,承担起个人、厂商之外的第三方责任;在增进大众福利的同时,社会各主体不断追求各自的目标,最终实现所有人的全面发展。 主流经济学具有悠久的思想传统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主流经济学自亚当-斯密以来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始终围绕经济人的基础假设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中心论题这一主线不断发展完善。亚当斯密指出,人自利但不是自私,利己和利他并不矛盾,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统一起来;认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获得更多的财富,并且提出了分工理论、价值理论、经济自由理论以及国际贸易理论。亚当斯密为主流经济学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基本框架。其后的主流经济学家将亚当斯密的人性思想不断提纯,将依附其上的制度、文化等因素统统剔除,只留下具有自私属性、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由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转向了效用价值论研究;研究方法由以规范研究为主转向了实证研究为主;自由放任理论得以延续并被发扬光大。在英国经济学家莱昂内尔罗宾斯努力下,主流经济学研究的中心论题从国民财富转变为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大萧条后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使主流经济学家认识到市场经济本身并不完善以及国家干预存在的必要性。自此,主流经济学由只注重微观经济研究演变为微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理论两大理论体系。主流经济学体系变得越来越庞大也越来越严密。与社会经济学相比,主流经济学思想理论的发展逻辑更加严密。从经济人假说出发,主流经济学用效用最大化解释消费者行为,用利润最大化解释厂商行为,最后将消费者和生产者纳入完全竞争约束条件下,在双方理性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达到市场的一般均衡,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两百多年来,主流经济学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发展着。虽然发展到了21世纪,但主流经济学除了在研究方法上数学化、形式化更加细腻之外,主流经济学这一思想传统并未得到改变。 六、结论\n 社会经济学作为主流经济学的重要补充,在发展过程中,以主流经济学为参照,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主流经济学之所以成为主流,与其本身解释力强、研究人员众多不无关系。社会经济学作为非主流经济学,也在不断发展着。通过对社会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比较可以发现,由于哲学基础的根本不同,导致二者在方法论、人性假说、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然而,主流经济学在理论体系的完善性、研究范式的精密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广泛性等方面都值得社会经济学加以借鉴和利用。在批判主流经济学中发展是社会经济学曾经的发展道路,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学本身逐步的发展,应当更多地从比较和借鉴的角度,吸收其他经济学研究体系的有益成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学逐步走向完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