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背景下的理论经济学发展探讨
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背景下的理论经济学发展探讨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背景下的理论经济学发展探讨 [摘要]尽管理论经济学已取得长足进展,但它还远远不是一门完备的科学。2000年发端于法国的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预示着理论经济学面临一场重大危机,这场危机来源于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两方面的挑战。理论经济学的发展应遵循实践性.L.、开放性、辩证性等基本原则。 [关键词]理论经济学;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基本原则 理论经济学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同时在21世纪的新时期又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发展机遇。无论在经济学研究中,还是在经济学教育中,都无法回避理论经济学的发展问题。本文尝试站在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视角,认真梳理理论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探讨理论经济学发展的新动向和基本原则。 一、研究综述 在理论经济学的发展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已有不少研究成果,这里对其中最具有标志意义的发展成果进行综述,以探求本文研究之方向。 在国外,20世纪理论经济学最具有代表性的集大成者是萨缪尔森。萨缪尔森(1948)综合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开创新古典综合经济学,设立现代经济学的框架和标准,其代表著作《经济学》先后出到第十九版(萨缪尔森、诺德豪斯,2009)。该书关注到20世纪理论经济学发展的主要方面和主要流派,始终关注着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曼昆(1998)力图突破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二分法体系,以融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作为基础。斯蒂格利茨(1993)以信息经济学和新经济为背景,将新古典经济学与经济学最新成果相结合,构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强调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经济问题的探讨。澳籍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1998)将研究重心重新转向专业化和分工问题,在新的分析框架下重新组织现代经济理论,发展出新兴古典经济学。\n 在国内,理论经济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介绍与传播,二是对中国经济实践的理论总结与提升。高鸿业教授比较早而且系统地介绍和传播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其主编的《西方经济学》(1996)颇具代表性,对国内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有着广泛的影响。白永秀、任保平主编(2009)的《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比较全面地回顾新中国60年间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论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外国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改革的经济思想与理论、中国发展经济学和中国制度经济学、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等经济学重要方面的研究情况。张卓元主编(2009)的《中国经济学60年》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经济学理论的研讨、创新、进展。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几百年来尤其是20世纪以来,理论经济学已取得长足进步。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理论经济学还远不是一门完备的科学。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站在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视角,探讨理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理论经济学发展的一些基本原则。 二、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及其对理论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 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英文原名为Post-autisticEconomicsMovement,是21世纪以来经济学界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一种反对西方现代主流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学术运动。2000年6月,法国一些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互联网上发表请愿书,掀开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序幕。请愿书的矛头直接指向新古典经济学,认为新古典经济学迷恋于数学形式主义,严重脱离现实,新古典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的霸权地位严重阻碍经济学学科的健康发展。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呼吁多元化方法,强调更多地关注经济现实。 这场由学生率先发起的请愿很快得到法国一些教授、法国教育部乃至英国、美国一些学生和教授的关注和声援,引起世界性反响。2000年9月,英国《后我向思维经济学通讯》电子出版物发行,开始关注这场运动。2000年11月,网站创立,《后我向思维经济学评论》(即原《后我向思维经济学通讯》,2008年3月再更名为《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评论》)为公众讨论建立一个持久的平台,对经济学改革运动进行国际指导。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法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瑞典、西班牙和比利时等国家的媒体都给予大量报道。2010年9月,《后我向思维经济学评论》第50期的订阅者已扩展至150个国家。 (二)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对理论经济学发展的影响\n 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兴起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意味着一次深刻而广泛的挑战。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被称为21世纪经济学革命的先声,被一些学者看成经济思想发展史的一个分水岭。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对经济学教育与科研提出一整套改革纲领,最突出的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共识的主要有四条纲领性建议:一是认为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要以问题为中心;二是认为在经济学内部要鼓励多元主义智力格局的形成,倡导批判性思维,实现各种范式、方法在平等基础上的竞争;三是认为经济学应该树立新的科学观,反对数学形式主义;四是认为要建立内容更加广泛的经济学,容纳更宽泛的人类行为定义、历史视角、新型的知识理论、多元的方法,正视经济学所具有的价.L.值和意识形态取向,将生态环境、文化体系、伦理价值、阶级矛盾、破坏力量等纳入研究视野。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还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举措,尤其是对于改革运动的中心议题经济学教育改革,提出要以课程改革和教学法为中心进行改革。 (三)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在中国的传播 2003年3月,以贾根良教授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开始撰文向中国学界介绍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情况。起初,这种工作在中国产生的影响极小。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学界实际上逐渐成为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天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似乎为学界膜拜新古典经济学提供现实的理由。经过以贾根良教授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多年的努力,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在中国逐渐受到关注。贾根良教授等学者结合中国文化传统和改革实践情境说明这场运动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意义,认为这场运动在经济学的哲学基础、理论假定、数学工具、跨学科研究、经济学研究体制等方面提出思考,指出对这场运动做出基本判断是学习经济学的学生的一个基本任务。 三、理论经济学发展面临的挑战 如果说2000年发端于法国的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预示着理论经济学面临的一场重大危机,那么进一步说,这场危机来源于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两方面的挑战。 (一)经济实践新情况对理论经济学发展的挑战 经济实践新情况对理论经济学发展的挑战可以从国内和国外的经济实践情况看。20世纪末以来,在以发达经济体为中心的全球范围内,经济运行状况出现新的现象,尤其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向理论经济学提出新的课题。在中国,市场经济实践日趋深入,体制逐渐完善,经济总量不断上台阶,经济运行中表露的问题也更深层次,正反两方面都需要理论经济学作出回答。\n 第一,经济系统的运行出现一些重大现象,在理论经济学中得不到有效的解释,更谈不上预测警示。比如,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低通胀高增长的新经济。又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再如,2007年夏,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波及美、欧、日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2008年9月,次贷危机发展为国际金融危机,危机逐渐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2009年初,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这场金融危机直接冲击资本主义体系的基础价值观。这些重大现象和事件,在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没有能够得到有效解释和警示。第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在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得不到全面、正确的回答。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一边高速发展,另一边又出现较为突出的问题,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对这种状况没有能够作出令人信服的说明。1978-2010年期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8%,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只有3.0%。2010年,中国GDP为397983亿元RMB,约合6.02万亿美元(按1美元兑6.5886元人民币算),首次超过日本5.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无论是生活质量、科技、环保领域,还是社会、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都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美国学者加尔布雷斯曾说,营造设施一流的机场、发达的高速公路和大型工程项目属于象征性的现代化,不代表带来福利水平的提升。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未能够透彻地解释中国之谜。 第三,工业化以来,人类的生产方式一边不断积累着物质财富,另一边不断积累着物质财富的负面衍生物。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模式衍生出一个悖论现象:物质是更丰富了,收入是更高了,但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同等程度提高,甚至降低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们已不同程度地尝到环境破坏的苦果。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1962)在《寂静的春天》中描绘的由农药污染带来的景象,正在侵蚀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一边是GDP高速增长,另一边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犯罪增多、失业威胁、社会冲突、人际疏离等问题。2010年4月,以斯蒂格利茨和阿马蒂亚?森为首的24名经济学家发表报告,指出GDP的先天缺陷在于没有考虑社会发展因素,没有考虑国民收入的分配,也没有对经济活动的价值进行道德判断。这些问题在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经济理论发展困境对理论经济学发展的挑战 上述分析表明,经济实践的新情况向理论经济学提出重大挑战。不仅如此,实际上经济理论自身的发展也向理论经济学提出更高要求。\n 第一,经济理论分支不断增多,却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基础,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体系正受到严重冲击。从纵向角度看,理论经济学已经历古典经济学阶段、新古典经济学阶段的长期发展,20世纪末期出现新兴古典经济学。18世纪后期,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强调分工和专业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侧重研究生产和成本。古典经济学之后,经济学出现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以马克思为杰出代表,沿着劳动价值论线索,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另一个是进一步研究需求和效用,发展出以边际效用论和均衡价格论为基础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在19世纪末期逐渐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杨小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把视野重新聚焦到专业化和分工问题上,发展出新兴古典经济学。从横向角度看,20世纪的理论经济学发展出许多新学派、新理论、新观点。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形成后,研究内容发展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广泛运用数理经济分析法、博弈论等。20世纪后半叶,微观经济学相继发展出一些重要内容和分支学科,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理论基础、计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此外,发展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产权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家庭经济学、法律经济学、新政治学等等分支学派不断兴起。同时,凯恩斯创立现代宏观经济学后,宏观经济学也从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发展到新凯恩斯主义,共存的还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这些不断增多的经济理论.L.分支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基础,实际上严重冲击着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二,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受到严重质疑,动摇着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根基。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以个体理性作为微观部分的一个基本假设,主张消费者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基本目标,厂商以利润最大化为基本目标,由此还发展出一系列观点和理论,如显示偏好、跨期选择、风险选择、交易成本、产权、X效率、资产组合、资产定价、合同或契约、非对称信息、次优、对偶性等。宏观部分却是以市场失灵作为起点论证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没有统一、一致的理论基础。在理论经济学中,有关企业性质方面的探讨比较弱,人们更多关注企业的经济功能,自然地把企业当作盈利的工具,不能完整把握企业的功能,不能在意识中构建正确、全面的企业观念。 第三,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排斥非主流经济学,忽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研究生产关系,不能完整地讨论生产方式。在理论经济学中,重心一边倒向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只重视供求论、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市场结构论、要素论、市场失灵论等微观经济学内容和国民收入核算、总供求模型、失业、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宏观经济学内容,不重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关系,造成理论经济学不能深入探讨现实经济问题。\n 上述分析表明,理论经济学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虽然理论经济学对经济实践已经产生许多影响,但是现实中仍有不少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没有得到解答。经济实践活动在快速变化,理论经济学也要赶上经济实践活动变化的步伐。 四、理论经济学发展的基本原则 针对理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本文主要探讨理论经济学发展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站在21世纪初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背景下重新审视理论经济学学科,本文认为理论经济学的发展应当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理论经济学的发展要坚持实践性原则。理论经济学应该密切关注经济实践活动,回答经济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及时总结实践的经验。既要面向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也要面向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实践。经济理论来源于经济实践,经济理论的发展也要依赖于经济实践的推动。比如,20世纪70年代,不丹王国创造性地提出国民幸福总值指标,将国民幸福总值在运用于实践中。几十年来,不丹取得令人惊羡的发展成就。不丹的实践就非常值得理论经济学的关注和总结。在中国,经济理论要回答中国经济实践中产生的现实问题。在中国,理论经济学要面向中国国情。无论西方现代主流经济学,还是非主流经济学,在中国的适用性,都要接受中国经济实践的检验。经济实践是检验经济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理论经济学发展应当面向经济实践尤其是中国经济实践,回答经济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在解决经济问题中提炼经济思想。理论经济学要重视研究经济史,及时总结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构造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良性互动的发展状态。\n 第二,理论经济学的发展要坚持开放性原则。理论经济学要容纳各学派经济学观点,任何一个学派都不应排斥异己独霸一方。既要重视新古典综合经济学的贡献,又要关注经济学的多元化发展,尤其要关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关注经济领域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理论经济学既要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又要研究经济关系,要以经济实践为标准,对经济思想发展史各流派的思想进行有机整合。既要重视西方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也要重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要结合中国经济改革实践和深含于经济改革实践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构造理论经济学。要注重挖掘中国漫长发展历史中的素材,从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中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素材,在理论经济学中传承能够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优秀成果。比如,公元前91年,司马迁在《史记》中设立专门篇章记载经济史,开创史书关注经济活动的先河。书中对经济活动的论述,涉及面极广,有关看不见的手的论述比亚当?斯密的论述早一千八百多年。又如,国民幸福感要受到经济、社会、人口、心理、政治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幸福的理解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这些都需要理论经济学坚持开放性原则对待不同派别、不同学科,在融会贯通中获得发展。 第三,理论经济学的发展要坚持辩证性原则。虽然实践的发展和思想的冲突向西方现代主流经济学提出挑战,但应该看到,西方现代主流经济学经过长期的演进,已经发展出许多值得继承发扬的思想和方法。因此,既要清晰地认识新古典主流学的局限性,也要注意新古典经济学的优秀成果,吸收西方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有益成分是理论经济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还应探究异端经济学各流派,关注经济学多元主义的发展,吸收非主流经济学学派的思想。在对待古今中外经济思想发展成果上,要全面、完整地理解各流派、.L.各种方法的发展成果,不能只看到某一个派别而忽略其他学派,要做到既保留其积极部分,又克服其消极部分。要站在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高度,准确把握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基本分析方法。 五、结语 本文站在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角度,探讨理论经济学发展面临的挑战,进一步讨论理论经济学发展的一些基本原则。文章对理论经济学发展提出的只是初步设想,也未及探讨构建理论经济学体系的具体内容,这些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