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学院风采\n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概况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38年的云南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是云南农业大学办学最早的学院。学院由4系、7所、1场、1室、1中心组成。4系是作物科学系、作物遗传育种系、生物技术与生理生化系、中药材与植物科学系;7所为稻作所、甘蔗所、薯类所、魔芋所、中草药研究所、紫苏所和食用菌研究所;1场为校内教学实验农场;1室为云南省高校作物种质创新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1中心为云南省作物学教学实验中心。\n\n学院标志\n办学理念开学养正,育四海英才。明理尚农,兴九州粮仓。学院院训德才双馨,耕读至诚。\n\n\n稻作研究所简介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是云南省唯一一所长期专门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科研机构,是云南省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单位。自1965年开始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1969育成中国第一个至今仍在生产上应用的滇1型雄性不育系,建立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个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滇型杂交水稻体系。历经40余年围绕滇型杂交水稻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具有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团队。现有科技人员21人,其中高级专职研究人员11人,博士5人;担负着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任务;承担国家、省部级在研科研项目10余项;新育成的一系列滇型杂交粳稻组合“滇杂31”、“滇杂32”、“滇杂35”、“滇杂37”等,种植推广已覆盖云南及周边省份四川、贵州、湖南的主要粳稻区,年推广面积80多万亩,占云南省杂交粳稻面积的70%以上。育成一批优质米品种,其中香软米品种“滇屯502”至今仍是云南优质米生产的主要品种。\n作物科学系简介农学专业是我校的骨干专业,也是省级重点专业,本专业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学科整体实力强,有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以及两个硕士点和作物遗传育种博士点。本专业培养具有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以及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农业及高新技术知识并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开设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遗传学、田间统计与分析、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推广学、植物组织培养、地理信息系统及原理、植物保护学、农产品储藏与加工学、农业经济管理学等课程。本专业基础理论宽厚,理论联系实际,适合就业领域和行业广泛,既可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农业教育和农业行政管理,又能从事企业经营、市场营销以及农产品开发等方面,毕业后可到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国家机关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n中药材与植物科学系简介中药材与植物科学系成立于2002年,拥有一支以中青年学术骨干(教授、博士)为主、学风正派、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4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2名教师博士在读。拥有植物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为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本科生开设有药用植物学、中药学、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育种学、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药用植物生态学、制剂新技术、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课程。同时开设有植物分类学原理、高级植物生理学、野生植物资源学、植物发育解剖学、食用菌资源学、高级生物化学等研究生课程。已具备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完善的教学计划。\n生物技术与生理生化系简介生物技术与生理生化系是2006年由生物技术系和生理生化教研室合并而成。全系现有教职工2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实验师1人,讲师11人,博士11人,硕士3人,在读博士3人;拥有本科专业1个(生物技术)、硕士点1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专业于2003年被批准为云南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07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承担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及相关学院的本科生课程有:遗传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细胞工程学、蛋白质与酶工程、发酵工程等,承担研究生课程有: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高级作物育种学、细胞生物学等。\n作物遗传育种系简介作物遗传育种系作物遗传育种系是在原有作物育种教研室(成立于1938年)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于2004年正式成立的。所拥有的“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为云南省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学校最早的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目前,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建设与改革、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全系拥有教师11人,其中副教授9人,讲师2人;博士5人,硕士4人,在读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1人。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涉及了作物遗传育种、田间试验统计分析以及种子科学技术的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作物遗传育种系拥有“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1个。为硕士研究生、本科和专科学生开设的课程包括作物育种学、田间试验统计分析及种子科学技术的相关课程(种子生物学、种子检验学、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与贮藏学和种子学等课程)共计15门;其中完成校级一类课程建设的有3门,在建校级一类课程1门,开设双语课程1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