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8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农学)作物环境调控说课
作物环境调控说课汇报人:刘永强\n说课提纲教学对象分析2课程总体设计分析1教学过程设计4课程内容与标准确定3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5教学改革思路6\n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课程定位一、课程总体设计分析\n知识目标1.掌握植物的形态、结构及生长发育规律。2.掌握光、温、水、肥、土等环境因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理解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4.了解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环境的措施和途径。课程培养目标\n能力目标1.具有正确使用农业常用仪器的技能。2.初步具有光、温、水、肥、土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观测技能。3.初步具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主要营养成分的简易测定能力。4.具有科学、合理使用各类肥料的能力。5.初步具有利用和调节环境资源,改善植物生产环境条件的能力。\n情感目标1.具有热爱农业科学、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2.具有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3.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4.具有职业道德意识。\n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主要阐述了植物生长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土壤特性、合理施肥、农业气象、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知识,学会正确判断植物生长状况,合理调节生长环境。2.为后续专业课程《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等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n二、教学对象分析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已初步掌握化学、植物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好奇性强,喜欢新生事物,求知欲强。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中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一年级学生\n三、课程内容与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设置的依据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确定与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的符合度教学内容方面所进行的取舍、整合4123\n教学内容设置的依据《作物环境调控》课程主要围绕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即植物生产与水、热、气、光、土、气象等因子的关系。故而设置了光与植物生产、温度与植物生产、水分与植物生产、土壤与植物生产,养分与植物生产、农业气象与植物生产,农业污染治理共七个学习情境,18个教学任务。\n课程设置依据图示植物BECDA水分土壤光温气象养分\n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确定按照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为实践服务、加强实践教学力度”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学院果园、校内实训室及农林产教研发中心实训条件,精心设计《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的实践教学。\n\n与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的符合度教学内容设置上,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并结合专业岗位要求,紧扣岗位能力要求。遵循植物生长发育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环境条件(管理措施)的改变,影响植物(作物)的生长状态,让植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n课程内容的整合与取舍本课程参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课程设置要求,理论教学内容突出“必需、够用”的原则,根据专业岗位要求,打破原有的传统学科体系。借鉴全国中职学校该课程改革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大胆探索与创新,有机地整合了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三门课程的内容。最终形成了“植物生长与环境”新的课程体系。\n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确定学生学法设计落实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建设状况\n教学程序设计本课程以专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生产任务为中心,以“实验实训项目、生产任务”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使学生在生产任务实施过程中,掌握必须的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基础知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灾害性天气预防措施等,具备农业行业所需职业能力和素养。\n教学程序设计(举例)土壤剖面1.准备教学资料:土壤标本、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学习任务单(老师完成)2.准备仪器、材料等(铁锨、小刀、软尺、化学药品)(师生共同)1.发放学习任务单和其他表格(老师)2.讲解相关知识(老师)3.布置任务,强调注意事项(老师)4.分组完成任务(土壤剖面的设置、数据记录)(学生)课题课前准备授课分组讨论师生总结提交任务单教学反馈\n教学方法与手段确定结合行业要求,针对课程内容特点和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知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并打破常规教学期末只考一次试的形式,将考试和测验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n1.针对课程内容特点和培养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网络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实践操作法课外教学法师生互动法项目教学法\n2.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针对不同内容特点采取适宜的考试评价方法。在学期末进行所学课程的期末考试,试题由任课教师来出,大多讲什么考什么。对于一些平时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到学期末进行突击背诵,高分低能,教学质量自然滑坡。为了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平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课程特点,或实际操作、或理论答卷,灵活采取考试形式,理论测试注重实践性,实际操作以技能培养为中心,功夫下在平时随教随学,随学随练,随练随考,并将考试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n2.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针对不同内容特点采取适宜的考试评价方法。直观法考试:对于植物种类识别、营养缺素鉴定等内容的考核,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甚至是真实的环境,将考场设在实验室或田间,操作为主。\n学生学法设计学法设计多种学习渠道课堂学习实验室学习田间学习网络学习\n学法设计课堂学习实验室学习田间学习网络学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主要培养基本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素养如:仪器使用(显微镜)、如何写实验报告等等培养学生田间观察能力如植物缺素症诊断、植物种类识别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新知识、新思路等。目的在于开拓专业知识,了解社会\n落实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配备显微镜室、植物标本室植物生理生化实训室、组织培养实训室,配套有种子检验检疫、作物栽培等实训室。配备有生物显微镜、蜡叶或浸制标本、各种生理测定仪器等基本实验实训设备。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校内建有75亩植物园,60亩作物、蔬菜、花卉优良品种栽培与品种选育实验示范基地。\n落实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植物园\n\n\n落实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n多媒体课件的建设状况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和大纲要求,并采集了田间、课堂、实训室等照片、音像等资料。使得课件内容生动化和有趣化。\n高教出版社出版宋志伟主编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每章的后面附有实验实训内容、自测练习;每节之后设置“随堂练习”、“知识拓展”、课外实践活动“项目教材内容打破传统教材学科界限,使得相关知识有机结合,体现了职教教材内容的综合性。书后附有学习光盘。可供教师参考和学生学习甘肃省三校生暨普通高等教育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类考试科目制定教材\n省级精品课\n国家级精品课(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n课程改革思路1.关注本专业在当地的发展趋势,及时制定、修改和完善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案等教学资料。2.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还需要细化和进一步研究。4.本课程作为甘肃省三校生暨普通高等教育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类考试科目之一,应该在上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告知学生考试信息和相关知识点5.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6.实验项目体现新颖性、开拓学生学习兴趣\nThankyou!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