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哲学研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创意产业哲学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创意产业哲学研究姓名:李念之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教师:庞元正20070501\n的基础地位,创意产业的能动性表明了创意产业可以对第一产业发挥反作用功能;第二产业生产过程强调的标准化与创意产业生产过程强调的多样化形成优势互补;第三产业要求服务的便利性与创意产业的审美特征分别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文化产业的创意功能、内容产业的版权特征以及高科技术产业的创新性特征,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内容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创意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五是论述了创意产业在体现当代人类创造性、拓展人类实践新领域和破解人类发展困境方面的社会价值与作用。人类的创造性在创意产业里得到充分发挥,创造出了新的、更多的消费需求;从对生产实践的研究细化到创意产业的研究,使唯物史观对生产实践的理解得到具体深化;从对工业经济的盲目崇拜到对工业经济的理性反思,再到走上创意产业的发展之路,对人类破解发展困境的可能性路径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创意产业的社会功能还突出地表现为催生着社会制度的革新,演绎着“科学革命一技术革命一文化革命一产业革命一制度革新”的历史图景。六是对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和独特的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创意产业在人类三大生产实践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连结三大生产实践的纽带,详细地论证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相互关系。概括了刨意产业独特的发展规律:创意产业具有精神生产的属性,其内容具有历史继承性;创意产业技术的“非意识形态”倾向越来越明显;创意产业的劳动对象不仅包括古今中外劳动者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而且还包括古今中外剥削阶级中的优秀分子创造的精神遗产;反映民族的、个性的创意产品,越来越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把创意产业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思考。提出了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创造条件和提供实践机会的观点。七是结合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把哲学分析和实证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描述了发展创意产业的具体路径和一般模式,发挥了哲学对创意产业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关键词;产业研究\nEnglishBriefProductivepracticeisthebasicformofsocialpractice.thefoundationofhmnan’slivinganddeveloping。theilnportautcategoryofMarxismphnosophytheory.Theindustrypracticeistheconcreteformofproductivepracticewhichplaysanimoortantroleinhuman’scivilization.reflectsthedepthandpropertiesoftherelationbetweenhumanbeingsandthenaturesociety,andalsostandingforthehuman'sabilitiesofcontrollingnaturesociety.Theindustryformhasevolvedanddevelopedintocreativeindustrywhichindicatesthehuman’sproductivityhavebeenimprovedintoanewlevel,anddeeplyinfluentsthewayofproducingandliving.Marxismphilosophy,astheessentialityoftimespirit,shouldn’tavoidathinkingofthisnewformofindustryontheorylevel.Thepurposeofthisthesisistodo曲ilosophyresearchwiththepointandmethodofMarxism,togeneralizeandemphasizethefunctionofpracticedirection.讹epaperis棚deupbyintroduction,tagandfivechapters,whichisabout120tllousandwords.1.,n忙iliaineont2ntoftheresearch.A.11帕studyofcreativeindustry’ssprout.developmentandpresentsituation.Demonstrationabouttheeonseeutionfromcreativesprout.1aborcreativity,creativeworkuntilcreativeindustry’ssproutanddevelopment.B.Basedonreviewingthehistoryofcreativeindustry,thecreativeindustry’sdevelopmentstatusofdomesticandabroad,accordingtoscholarsandexpels’demonstrationandoperators’experiences,thedefinitionandpanicularityofcreativeindustryhasbeenconfirmed.C.Analysisofthedialecticrelationofcreatireindustryandotherindustries.D.11lesocietyfunctionandvalueofcreativeindustry.E.111edevelopmentaltendencyofcreativeindustry.F.Descriptionofcreativeindustry’sdevelopingpath.2.TheCTCativeresultA.UsingthemethodofMarxism.toresearchandgeneralizethecreativeindustryasaneconomicphilosophy.Putquestionstotheindustryeconomicscope'sFronticrstogivepeopleidealandmethodologyguidance.Suchguidancearenotthesimplerepeatofcommonindustrytheory,northedepositandgatheringofpracticeinstance.Itisatrybasedonanswedngnewias协neecomeoutfromindustrypracticewhichhashelpfulmeaningofwideningtheresearch’scontent,scopeandvisualangleofMarxism.ThisresearchenrichedMarxismtheory’stimespiritandIceeDthevitalityandpraeticabilityofMarxismtheory.B.Havingadiscoveryofeonsecutionofereativesprout,ereativelabor,laborcreativityandcreativeindustrythroughthehistoricalreview.Thetreativespoutgrowingwiththepick—and·hunteconomy,andthelaborcreativityexpressedindividualityandspentaneityofindividuallaborerinagriculturaleconomy-Thccroativeworkexpresscdtheuniversalityandconsciousnessofworkorganizationintheindustryeconomytime.Theereativeindustryistheresultofcreativity’seommereializationandmarketingintheknowledgeeconomytime.C.Givingadefinitionofcreativeindustrybyphilosophywhichsays“itistheindustrytoputcreativeproductscommercializedandvaluedthroughcreativework,andtheresultofmixingofeconomy,cultureandtechnology.”Thcmixingofcreativity,cultureandtechnologyisthegeneralcharacteristicofcreativeindustry.\nCreativeproductivityiSthemostactiveone矗lpresenttime.Itisthefirsttimetoputthecreativeindustryintothreebasictypes:culturalindustry,science-technologyindustryandmachinatingindustry.D.111ispapermakespropervaluetoindustrialeconomics.Ithasanalyzedthecross-referencingbetweencreativeindustryandprimaryindustry,secondaryindustry,tertiaryindustry,cultureindustry,hi-techindustryandcontentindustrywhichincludescross.referencing.dependencerelationshipandinterpromotion.E.Thispaperdiscoursesthecreativeindustry’ssocialfunction,whichisdevelopingnewfunctionsofincreasingsocialwealth,acceleratingtheupdatingofconception.breakingourtraditionalmodelofthinkingtobuildnewconceptionandtheory,promotingculturecreativityinordertoperformnewculture’Svalueandmeaninginanunprecedentedway,leadingthetechnologicalinnovationwhichmakesthetechnologyreachingtheirutmost.Catalyzingthereformationofregimeisanothergreatsocialfunctionofcreativeindustry,whichdrawsthehistoricaloutlineof“scientificrevolution—teehnicalrevolution—industrialrevelution—regimereformation”.ThesocialfunctionofcreativeindustryalsopresentthecreativityofhumanbeingswhichiSoneofthenewextensionsofcreativepractice,andalsothenewpathtoexplainthepredicamentofhumanbeing’Sdevelopment.F.CreativeindustryiSplayingmoreandmorcimportantroleinproductivepracticewhichbecomesagreatimportantwayofimprovingmodemproductivity,andalsothelinkbetweenmaterialobjects’productionandimmaterialobjects’production.ThisP粕erhasemphasizedtheuniquerulesanderthedevelopingprocessofcreativeindustry.SuchruleshavehistoricalinheritablecharacterwhichindicatedthatcreativeindustryiSprovidedwithsomecharactersofimmaterialobjects’production.Thecreativetechnologyisshowingmoreandmoretendencyofnon—ideology.ThesubjectsoflaborincreativeindustryarenotonlyincludingtheculturalheritagesfromthelaborsofchinaandforeigncountrieSinhistoryandmedemtime。andalsotheimmaterialheritagesfromtheelitistsofexploiters.Thecreativeproductswhichindicatenationalityandparticularityarcbecomingthemutualpropertyofhumanbeings.GPuttingforwardthepointofdevelopingofcreativeindustrywhichisonedoablepath.andwilJalsomakemorematerialandspiritconditionsforhominineliberty-and.fuUdevelopment.H.Havingdescribedthecreativeindustry’SconcretepathandgeneralmodelofthecreativeindustrywiththeanalysisofcombiningphilosophyanddemonstrationonChina’Spracticeofcreativeindustry.Bringingphilosophyintoplayofguidanceinpractice.KeyWords:IndustryStudy\n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2007年5月10日\n引论生产实姨是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个重要范畴。产业实践是生产实践的具体表现形态,反映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度和性质,表征着人类征服与控制自然的能力,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产业形态不断演化和发展,在当今时代产生了创意产业,这种产业形态预示着人类的生产实践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始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不能不对当前这种新型产业形态进行理论思考。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创意产业进行哲学研究,从理论上作出概括和总结,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指导功能,正是本论文选题的目的。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21世纪,人类迎来了~个与传统工业社会不同盼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称之为“后工业社会”,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称之为。信息社会”,阿尔温·托夫勒称之为“第三次浪潮”,福来斯特称之为“高技术社会”,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之为“知识经济”。这些叫法虽然不同,但实质都一样,这是继工业经济社会后出现的知识经济社会。在知识经济社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实现了“知识就是力量”到“知识就足财富”的转变,这是创意产业产生的宏观背景。(一)创意产业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创意产业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也是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文化发展和社会组织结构变革的产物。首先,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刨意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特别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许多在过去被看作是梦想的东西,现在变成了现实。18世纪初,科学知识更新的周期为8吐一90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缩短到30._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缩短到15年。个别前沿学科只有5一10年。与此相对应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再转化为商品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例如,作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标志的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经过了80年;标志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电动机用了61年:20世纪初的收音机花了30多年,飞机20年;20世纪60年代的晶体管经历了30年,70年代的微电子技术只有15年,90年代以来微型计算机领域每半年就有一代新产品问世。不仅如此,纳米技术的新发展使人类在微观世界的产业能力逼近极限;以基因技术等为代表的生物信息把人类引领到一个新的境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正在不断实现新的突破,现代科学技术为人类创意的产业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其次,宽容接纳、合而不同的文化价值正在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全世界的人们正在积极寻求建立共同愿景的可能,虽然对这一愿景的最后达成尚待时日,但是,毕竟已经开始放足前进,冷战阴影与核冬天的威胁需要不同文化和不同价值体系的人们一起坐在谈判桌前磋商。“创造的多样性”正在成为世界性的文化共识,在此基础上,人类开始通过相互谅解的不断加深,走向持久和平与共生发展的道路;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科技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原有文化的创作、传播及表现形式,赋予了文化新的内涵和表象,也为文化创意、艺术创Ⅲ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释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l,第懿页.\n作和多元价值观共存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表现方式和传播途径;通过正在崛起的创意阶层,为文化创意的产业化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出现了以生产创意为生的新的职业阶层,创意产业的生产主体逐步形成。再次,人类社会正在结成全球性的庞大组织,社会组织结构越来越多元化。由网络连接起来的“国际共同体”(InternationalCommunity)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力量。有机的、动态的、灵活的网络,自适应、自组织、自创生的系统正在改写社会结构特征的面貌,社会组织从“小而灵活”的历史性特征,进化出“大而僵硬”的现代性特征,终于开始全面显现“超大而灵活”的未来性特征,人类历史上开始出现了“自由人联合体”的发展趋势。社会组织结构的这种变化特征为创意组织之间的便捷联系提供了方便。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时代。这是一个祟尚科学、鼓励创新的时代。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引导当今社会前进的旗帜。创意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成为重要的产业类型,这是实现现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有机结合的重要产业形态,是知识经济沃土培育出的新生事物。(二)创意产业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现世的智慧和文明的活的灵魂,“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哲学虽然不能给予人们具体的实证知识,却能给人们提供认识社会发展的真切的理解力、批判力和判断力。创意产业是经济发展剑当今时代的一种新型产业,对于这种新型产业的实践探索来说,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没有创意理论的指导,就不会有成功的创意实践,对创意产业进行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一方面,研究创意产业是拓展唯物史观内涵的一个现实切入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各种社会现象有机联系的整体。社会经济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9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的发展趋势,为我们科学认识人类历史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提供了钥匙。但是,仅仅把社会经济形态归结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又把生产关系归结为生产力的高度,还只是粗框架的理论概括。西方学者对此也彼有微词。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时期时代的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因而它只适用于资本主义的早期时代,如果把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普遍用于一切社会形态或阶段,那么这种理论便被庸俗化了。卢卡奇也认为,“像马克思研究过古典国民经济学适用的社会前提和经济前提一样,我们也必须首先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内容适用的社会前提。”“经典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认识”,“历史唯物主义首先是资阶级产阶级社会及其经济结构的一种理论。”9鲍德里亚则认为,“在资本主义领域中,有些东西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第12l页.。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12页.窜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6.第3“—312页.4\n发生了激烈的改变,有些东西马克思已不能够分析。因此,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存在下去,必须进行理论的革命”。⋯西方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质疑提醒我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力的具体内涵和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进一步丰富多彩,唯物史观的内涵需要新拓展,而研究创意产业正是唯物史观生产实践内涵拓展的一个现实切入点。另~方面,对产业经济进行哲学研究,有利于拓展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视野。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轨迹看,经济理论研究和现实经济生活的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来源。马克思的《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等鸿篇巨著就是哲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结晶。而目前我国哲学理论出现的“贫困”与苍白,恰恰是哲学理论工作者从哲学维度研究经济问题不够的结果。因为现实生活不再满足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唯物主义常识,而是要辩证地分析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所带来的深刻矛盾;现代经济不再满足于陈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命题,将其套用在作为客观事物的人类社会身上,而是要把这些原理融入于对社会生活实践基本矛盾的哲学分析中,得出能够指导知识经济实践的原则来。如果从哲学理论统摄力的高度,把创意产业提升为经济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来研究,对整个经济领域中最普遍的问题进行不断追问,从而给人们提供产业观与产业方法论指导,而不是一般产业理论的简单重复和汇集,也不是产业实例的机械堆积和总汇,那么,就可以更好回答产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颏问题。这样的研究可以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视野,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研究内容,增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角,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领域,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时代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继续成为富有生命力的“管用”的现代哲学。(三)创意产业问题研究的实践意义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社会实践向前推进。研究创意产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通过对创意及创意产业进行语言内涵和哲学实质的深刻分析,对创意产业进行政治、文化、经济的多方面解读,可以发现刨意及创意经济的真正精神所在,树立正确的创意产业观和经济发展观,由此建立历史的维度和思考中国发展战略机遇的新视角,探索中国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新路径,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实践研究框架,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实践,带动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增长方式转变,这对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次,通过对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现状以及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关系的研究,可以为制定创意产业的统计口径提供参考原则,有利于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对比,有利于制定具体的产业发展政策,促使中国产业发展紧紧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再次,通过对创意产业功能、价值和发展路径的研究,可以促进人们更加自觉地进行观念更新、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推动创新型政府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最后,通过对创意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明确创意劳动者在创意产业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历史进程,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更加自觉回(法)鲍德里亚著仰海峰译:‘生产之镜',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第103页.\n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之,对创意产业的研究是时代的呼唤,理论的诉求和实践的需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肩负的重任。二、相关问题研究状况创意产业理论的提出和研究是一个过程。在正式提出创意产业这个概念前,人们已经开始关注创意产业问题。产业理论和工业理论中的许多思想其实都涉及到了创意产业。(一)产业理论研究状况产业的出现是从分工开始的。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人类是在一个没有分工的状态中度过的,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由于没有“分工”,“产业”自然也无从谈起。原始人在数百万年的发展进程中,逐渐认识世界,提高了征服自然的能力,进入了氏族公社时期。最初的氏族公社是母系的氏族公社,其内部已产生了依据性别和年龄而进行的自然分工。大约距今一万年左右,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人类生产的革命性变革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这就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在随后的人类发展过程中,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而后,货币的出现成为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催化剂,商业最终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经过三次社会大分工后,产生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诸多“部门”,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向多层次、多领域发展开来,一幅虽然简单、粗线条的,但却初步结构化了的、轮廓清晰的产业经济体系的灿烂图景展现在世人面前。古代人们虽然开始了记录生产及其分布状况,并形成了许多卓越的思想,但由于18世纪以前,农业、手工业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大规模机器工业生产尚未出现,产业结构比较简单,这些知识和思想分散于地理学、经济学、文学、哲学等学科中,并未形成系统的产业理论。18世纪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拉开了产业革命的序幕。以产业生产技术体系的变革为先导,在主要生产技术与相关生产技术发生量与质变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产业门类、产业关联方式以及产业结构,出现在了前所未有的、划时代的飞跃式变化。产业实践的强烈需求催促了产业理论的诞生,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西方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及中国国内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理论进行了研究。1.西方经济学家对产业理论的研究。产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迅速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到了极致。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作“工场手工业时期集大成的政治经济学家”的亚当·斯密,开创了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分工理论,认为社会分工的“自然顺序”是农业一工业一商业;被马克思称作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后最伟大的代表”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分工学说,创立了著名的“绝对成本说”,后来被移植到产业布局学与区域经济学中,发展成为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德国农业经济及农业地理学家杜能的孤立国农业圈层理论和经济学家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成为产业布局理论形成的标志。而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费舍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的三次产业分类法以及联合国为统一世界各国产业分类制定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则成为目前国际上广泛通用的资料收集整理方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732页.6\n关于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的研究始于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他发现了低劳动生产率的产业向高劳动生产率转移的规律,并在1690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中,提出了工业比农业的收入多,商业又比工业的收入多,即工业比农业、商业比工业附加值高的观点。1940年科林·克拉克进一步研究印证了配第的观点,提出了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依次向第一二三产业转移。之后,被称作“GNP(国民生产总值)之父”的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更精确地说明了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比重会持续下降,其中同民收入相对比重下降程度超过了劳动力相对比重下降的比重;在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国民收入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会上升,但在工业化后期,劳动力相对比重则大体保持不变;第三产业国民收入比重及劳动力比重持续处于上升状态,其中劳动力相对比重上升快于国民收入比重。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又进一步描述了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变动过程的特征及差异性,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1年出版的专著《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中,提出了工业结构存在重工业化趋势的规律,这实际上是后来马克恩和列宁提出的生产资料生产较快增长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此外,马歇尔的企业成长理论、施蒂格勒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赤尾要的雁行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波特的竞争理论以及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罗斯托等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发展及演变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这些都构成了产业学的重要基础理论。2.马克思的产业观。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有关商品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的规律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其中,关于产业分类法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有着重要意义。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时,将整个社会生产按其产品的最终用途,把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分为两大部类:生产资料生产部门(即第1部类),其产品用于生产消费;消费资料生产部门(即第1I部类),其产品用于个人的生活消费。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包括各种生产工具、设备、原料、材料的生产部门,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包括生产各种个人消费品的生产部门。社会再生产要能够顺利进行,就必须保持两大部类以及各个生产部门之间一定的比例关系。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的生产。社会分工越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对社会再生产的作用就越大。但是,作为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其运行过程中,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至于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是必然的、绝对的。当这种不平衡达到一定程度,出现比例严重失调时,社会再生产就难以正常进行下去。因此,必须在新基础上实现新的平衡。这种平衡与不平衡的周期性交替,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就整个社会考察,危机又或多或少地是下一个周转周期的新的物质基础。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划分法以及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规律的论述,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产业发展、成长与衰退的规律,为从事创意产业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我们研究当今创意产业的发展仍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此后,列宁明确提出了生产资料优先发展的理论,斯大林把它付诸实践。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受苏联的影响,都把生产资料优先发展理论转变成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把工业化当成一个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工业、农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使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过程。3.国内研究状况。国内关于产业理论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沿用前苏联模式,以“国民经济两大部类之间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为主线,实行计划经济,产业经济理论僵化,是前苏联教课书式的产7\n业理论。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批产业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有:一是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产业的交化规律,形成了一批专著。如郑林主编的《产业经济学》,是国内较早提出产业波动是经济波动的产业体现的观点的专著:史忠良、何维达等著的《产业兴衰与转化规律》则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产业兴衰的特征、规律和形成机理,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本力作;郑玉歆主编的《应用产业经济学》对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优化及产业竞争模型作了全面的论述。特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编著的《产业布局学原理》,以教课书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产业总体布局、区域产业布局、基础产业布局、工业布局、第三产业布局以及产业布局机制、规划、政策等问题,是目前产业布局理论中阐述比较系统的一本教材。而简新华的《产业经济学》则适应新世纪中国经济结构大调整的需要,在总结长期教学经验、吸收最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产业及其类型、产业之间的关系、产业的空间分布、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产业发展、产业政策,体系更完整、逻辑性更强、层次更清楚、结构更合理。本书还补充了一些其他同类教材中没有或论述不多、不全、不深的内容,如产业革命、产业组合合理化、产业发展的内涵等。二是从实证分析和历史考察角度形成了一批专著。如吴德进所著的《产业集群论》在对产业集群理论作了综述和充分证后,又以浙江、福建和广东为例对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机理和培育作了实证研究;李庆余、周桂根的《美国现代化道路》、王章辉、孙娴的《工业社会的勃兴:欧美五国工业革命比较》、钱乘旦、杨豫、陈晓律的《世界现代化进程》等专著,研究了世界各发达国家产业兴衰与转化的历程,观察到了由于国情迥异而导致的产业替换道路的差异性,以及对产业转化运作模式的不同选择。三是形成了一批对中国产业演变规律进行理论探讨和进行实证分析的专著。如刘再兴主编的《中国生产力总体总局研究》反思了建国以来中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祝慈寿的《中国近代工业史》、吴仁洪的《中国产业结构动态分析》分别从历史的角度和产业结构的角度,对中国的近代工业发展史和中国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作了较为充分的论述。四是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层面研究产业的专著也不断推出。如伍海华等著的《产业发展论》从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来进行产业分析,又从创新与产业的成长的角度论述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还从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作用的角度来进行论证;周新生所著的《产业分析与产业策划方法及应用》一书,从产品、技术、产业环境、产业风险、产业评估和产业选择以及产业链设计等微观之处入手,详细论述了产业分析与产业策划的基本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王玉春领著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保障战略研究》则是对一个具体行业的资本需求问题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深化了产业研究的内涵,对解决企业发展过程遇到的具体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在国内外产业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中,还形成了有关产业分类方法的理论。其中,使用广、影响大的主流产业分类是三次产业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法、生产结构产业法和资源的密集分类法。产业理论的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创意产业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二)创意产业理论研究状况关于产业理论,国内外学者都有比较充分的研究,而创意产业理论的提出仅\n仅几年的时间,系统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但创意产业在全世界的影响十分巨大。笔者于2007年2月27日在GOOGLE网上搜索英文CREATIVE1NDUSTRY(创意产业)条目,有70,800,000项符合CREATIVEINDUSTRY的查询结果,占全部产业及工业项目类的13.6%,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1.国外研究状况。创意产业在国外的研究具有学者的学理研究、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对创意产业理解不尽相同的几个特征。国外学者对创意产业的学理分析,对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国外政府针对创意产业制定的支持政策,是创意产业理论付诸实施的具体措施,各国对创意产业的理解不尽相同,说明了创意产业的研究和探索更加必要。(1)学者的学理研究。创意思想的先驱是著名德国经济史及经济思想家熊彼得。早在1912年,他就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到了1986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新创意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这是创意产业概念的雏型。英国学者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认为:创意产业利用人脑的创造力而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并把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这是对创意产业的初次定义。霍金斯还在书中把知识产权分为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四大类。每一类都有自己的法律实体和管理机构,每一类都产生于保护不同种类的创造性产品的愿望。知识产权法的每一形式都有庞大的工业与之相对应,加在一起“这四种工业就组成了创造性产业和创造性经济”。创意产业开始被认为是新经济的核心。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理查德·弗罗里达所著的《创意经济》(TheCreativeEconomy)追寻了创意经济兴起的足迹,明确了创意经济发展中的推动因素和限制因素。他在另一本畅销书《创意阶层的崛起》(111eRiseoftheCreativeClass)指出:创意在当代经济中的异军突起表明了一个职业阶层的崛起。在他看来,美国社会已分化成四个主要的职业群体;农业阶层、工业阶层、服务业阶层和创意阶层。这是有关创意产业主体的初次详细表述。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E.凯夫斯所著的《创意产业经济学》(CreativeIndustry)力图描述和总结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和“艺术的商业之道”。在他看来,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经济活动会全面影响当代文化商品的供求关系及产品价格。他对创意行为的基本经济特点,艺术创意产品的生产、供应、成本以及合同等进行了分析。作者借助产业经济学与合同理论分析了艺术经营公司选拔艺术人才和包装、推广艺术作品等具体的经营行为;研究了包括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电影、声像制品和图书出版业在内的艺术创作产业的组织形式及其交易行为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指出了不管艺术创作产业的表层组织结构和审美特点有何不同,不管所属文化层次高低,他们深层次的组织原理是基本相同的。这本书被评价为“衡量这些领域著作的重要标准”⋯。国外学者对创意产业的学理分析,对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2)政府的政策制定。1994年澳大利亚政府首先从政府层面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当时称之为建设创新或者aqg,J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的“创意产业”理念,则是由英国在1998年明确提出。随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推出了发展创意产业的政策,把创意产业视为对未来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有重要贡献的增长领域。新加坡在1998年提出将创意产业定为2l世纪的战略产业,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心理系教授保罗·狄马吉欧(PaulDiMaggio)的评语.参见:理查德·L凯夫斯蓍孙绯等译:‘创意产业经济学',新华出版社,2004.\n台了《创意新加坡》计划,又在2002年9月全面规划了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丹麦则在2000年专门制订了《丹麦文化与商业研究报告》;在美国,创意产品已经完整地体现了美国创意工业的成熟经验⋯,表现为创意产品效果的特技化,制作过程的市场化,创意人才培养的独特化以及营造不断创新的学习空间。国外政府针对创意产业制定的支持政策,是创意产业理论付诸实施的具体措施,这是创意产业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创意产业理论成果转化所必需的形式。(3)对创意产业的理解不尽相同。在欧美国家,对创意产业的理解不尽相同。主要有创意产业、创意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工业)以及版权产业等几个概念。英国的创意产业提出后被许多国家所仿效,其中包括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在经济政策上也采用了创意产业这一名目。与英国为主导的创意产业相对应的,早在1990年,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简称IIPA)则用“版权产业”的概念来计算这一特定产业对美国整体经济的贡献。与美国相仿的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多以“版权产业”来统计该产业对各国经济的贡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与芬兰等直接采用“文化产业”的说法。由于各国国情和发展阶段不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创意产业的理解也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因此。创意产业成了一个多样化的概念,用以形容正在增长的经济产业和产业合作形态。正如有关学者指出的,“规定‘产业’概念的立足点,与其说是理论上的严密性,不如说是可用性,产业的划分服务于一定的分析目的⋯⋯不同的产业分析可有不同的分类法,而且,划分和集合难以说出前后一贯的分类原则。”o但总体看来,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包括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广告、建筑、艺术品和古玩、工艺品、设计、时装、电影与录像、动漫、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电脑服务、电视与广播等,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把创意产业作为新崛起的产业,包括设计、研发、软件、咨询、会展、印刷包装等生产性服务的内容,也包括信息、文化艺术、时尚消费和娱乐等消费性服务的内容,是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结合点,是新经济形态的主要内容。2.国内研究状况。中国是个充满激情、活力和创造力的国度,发展创意产业在中国也已经成为新的经济浪潮和时尚。中国的创意产业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创意组织及创意产业研讨活动在大城市广泛开展。2004年5月在北京组织了创意中国行动大展,成立了民间组织——创意中国产业联盟;2005年5月,北京市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揭牌,中关村创意联盟也正式宣告成立。上海在2004年12月就举办了中国产业创意论坛,建立了创意产业协会,新建各类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上海共识。此外,2005年4月份重庆举办了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开始建设创意产业园区,深圳等地纷纷响应。这些组织和研讨会已达成了把发展创意产业与发展创意城市相结合的共识。认为,在今天不仅要从经济上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还要树立创意城市的理念。新城市运动理所当然地包括创意城市的运动,所以既要增强城市的硬实力,还要增强城市的软实力,不仅让城市强大还要让城市多彩。二是发表和出版了一些专著和文章。首先,出版了一批从心理学和发生学角度研究创意、创造和创业的著作。其中以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出版的《创意学教程》、《创造学教程》和《创业学教程》为代表。《创意学教程》讲的是思维创新;《创造学教程》讲的是产品创新;而《创业学教程》讲的是事业创新。把三者联。刘霍珠汤马思:“专家看‘明日之后》:剖析美国刨意工业经验”,‘资本杂志’(香埯),2004年8月.o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第16页.\n系起来就是:创意产生新的完整设想,创造把这种设想物化为有形的新产品,创业利用这一产品创建一个新的事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这些专著构成了创意产业的理论基础。其次,出版了专论创意产业的著作和大量文章。其中,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和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编辑的《创意产业》,是国内首部系统论述创意产业的专著;张京成主编的《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是试图把理论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全面研究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有益尝试。相关文章u中,把创意产业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以及知识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引擎等大量观点,都对创意产业的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作了充分论述。最后,翻译了部分国外相关的专著。如,杨颖翻译的《创意无限》,是美国著名的创新大师罗伯特·弗兰兹培训创造技能课程的主要教材,在美国已有6万多人参加了他主持的培训。这本译著对中国的创意产业的发展多有裨益。孙绯等翻译的《创意产业经济学》,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与商业管理学教授理查德·E·凯夫斯的力作,填补了“艺术和文化的经济组织结构问题”研究的空白印。三是政府部门开始制定支持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等省市政府部门制定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成立了创意产业服务中心之类的服务机构。深圳市政府还特别制定关于改革创新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几种情况可以免责的指导政策。⋯香港特别行政区从2002年开始耗资20亿美元建设创意产业园区数码港;台湾地区从整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制、设置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中心、发展艺术产业、发展重点媒体文化产业、台湾设计产业起飞五大方向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综观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关于创意产业研究的特点表现为“四多二少”。“四多”是:从心理学角度,论述创意及创意生成机制的著作多,从创意产业现状和统计资料进行描述的多,从政府角度提出具体政策的多,把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混为一谈的多;“二少”是:微观描述多,上升到产业学、经济学高度研究的少,上升到哲学层次研究的更少。这说明目前的这种研究状况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缺乏理论高度和深度,还缺乏辩证的产业发展观。正如日本学者所说的,“产业的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正面的结果。在肯定其成果的同时,应重新认识人们在这一过程中失去了什么。这一点正是看清消费社会以后的下一个时代所必不可少的工作”w。这就说明,任何产业的发展对社会都产生有益或有害二个方面的后果,需要全面分析产业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这种提示对于创意产业的研究也具有同样的启示作用。m周莉华:“试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意产业”,‘南方经济》2005第1期;杜德斌,盛垒;“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经济导刊》2005年第8期;“创意产业发展知识经济”.‘科技潮》2005年第12期;徐清泉:“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又一引擎”.‘社会观察》2004第9期。粤纽约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及公共管理教授DickNetzer对本书的评价.(美)理查德·E·凯夫斯著孙绯等译:‘创意产业经济学》,新华出版社,2004。哥于2006年7月1日在深圳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规定,国家机关、公立非营利机构和人民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监察机关或者其上级单位追究其主要负责人以及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市体制改革工作机构也可以提请市监察机关或者其上级单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一)抵制、阻挠改革刨新工作,情节严重的;(=)以改革创新名义为单位或者个人牟取私利的;(三)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的。对改革创新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但同时符合以下情形的,可以免于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一)改革创新方案制定和实施程序符合有关规定;(二)个人和所在单位没有牟取私利:(三)未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的。哪(日)堤清二著朱绍文等译校:‘消费社会批判',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第117页.\n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一)研究的基本思路本文力图按照“以问题为中心”的逻辑线索展开研究。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事物的研究思路,从研究一般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入手,到具体研究事物的发展历程、发展道路以及发展前景,采取从一般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围到内核,从现状到问题再到解决方案的研究路线,对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律问题进行系统、全面分析,对原有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补充、发展、创新、完善,并试图为中国创意产业设计一条共性与个性结合,具有较强可行性的发展道路。按照这样的思路,做到:一是对论文中的基本概念进行厘定,保证概念的精确和前后一致。二是对经济学的概念与哲学概念进行辨析,对它们的辩证关系进行准确的概括和总结,对其中的普适性进行抽象和归纳。三是从哲学的角度对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进行研究,从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原则。四是对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从中探索出适合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发展模式。C-)研究的主要方法唯物辩证法和系统分析的方法是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受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制约,同时也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把创意产业置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中,同时把其看作社会经济发展大系统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系统,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和唯物辩证法,由浅入深、由一般到个别、由现象到本质、由抽象到具体,以发展、动态的观点进行研究,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保证研究体系顺畅、研究结论正确。在研究过程中,还将根据研究的需要,重点采取如下的研究方法。一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这里的历史是指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逻辑则是指社会发展客观进程中的规律性、必然性。“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进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就要既研究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进程,又致力于发现创意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联系和规律性,并且以理论的、逻辑的形式在观念上再现这种规律和联系。对创意产业的规律性认识,不能离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二是哲学思考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创意产业进行哲学思考,是融哲学思维与经济学思维于一体的思维。经济分析方法中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与哲学上对事物进行质的分析与量的分析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创意产业的分析离不开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三是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法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有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对创意产业的研究也不例外。对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进行比较,对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规律进行比较,是本论文重要的研究方法。而单一的研究所能提供的基础是相当狭窄的,对其概括性的结论无法给予有力的支持,比较研究则能帮助我们区分和解释一般和特殊的现象。因此,在研究中进行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是研究中贯彻科学方法所必须的。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43页.\n四、论文的创新之处与难点(一)论文盼钳新之处创新是论文写作的灵魂,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本论文力图把握创新这一主线,在已有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基础上有所新推进,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创意产业进行哲学研究在国内外创意产业的研究中鲜有所见。近几年来,哲学界虽然已经开始关注产业发展问题,但是,产业哲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还在探索中,哲学界的兴趣和注意力还没有来得及转移到对新兴的创意产业上来进行思考和研究。本论文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对创意产业进行概括和总结,在回答和解决创意产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方面作的一次初步尝试。二是通过历史考察,提出了刨意萌芽,劳动创意、创意劳动和创意产业产生的逻辑顺序。刨意萌芽与人类社会起源阶段的采摘、猎狩经济相俘生;劳动创意则表现为农业经济时代个体劳动者的个别性和自发性;创意劳动表现为工业经济时代的劳动组织的普遍性和自觉性;创意产业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创意商品化、市场化的产物。三是从哲学层面提出了创意产业的定义,总结了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分类。把创意产业界定为“运用创新劳动把创意产品商品化并形成价值的产业,是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把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创意劳动在本质上的创造性、在创意手段上的数字化、在创意组织上的网络化和在产品表现形式上的智能化,提出了创意、文化、科技三者的融合是创意产业的总体特征,这~总体特征是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相区别的明显标志。阐明了创意、创见、创造、创新的内在联系,创意产业是创新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产业表现形态,创意生产力是当今时代最活跃的生产力,是对知识经济形态本质的新概括。首次把创意产业分为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意产业和策划创意产业三大基本类型。四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梳理了创意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与文化产业、内容产业、高科技产业的交叉关系、依存关系和相互促进关系,有助于对产业经济学的深入研究。第一产业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在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创意产业的能动性表明了创意产业可以对第一产业发挥反作用功能;第二产业生产过程强调的标准化与创意产业生产过程强调的多样化形成优势互补;第三产业要求服务的便利性与创意产业的审美特征分别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文化产业的创意功能、内容产业的版权特征以及高科技术产业的创新性特征,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内容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创意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五是论述了创意产业在体现当代人类创造性、拓展人类实践新领域和破解入类发展困境方面的社会价值与作用。人类的创造性在创意产业里得到充分发挥,创造出了新的、更多的消费需求;从对生产实践的研究细化到创意产业的研究,使唯物史观对生产实践的理解得到具体深化;从对工业经济的盲目崇拜到对工业经济的理性反思,再到走上创意产业的发展之路,对人类破解发展困境的可能性路径作出了进一步分析。创意产业的社会功能还突出地表现为催生着社会制度的革新,演绎着“科学革命一技术革命一产业革命一制度革新”的历史图景。六是对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和独特的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创意产业在人类三大生产实践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连结三大生产实践的纽带,详细地\n论证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相互关系。概括了创意产业独特的发展规律;创意产业具有精神生产的属性,其内容具有历史继承性:创意产业技术的“非意识形态”倾向越来越明显;创意产业的劳动对象不仅包括古今中外劳动者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而且还包括古今中外剥削阶级中的优秀分子创造的精神遗产;反映民族的、个性的创意产品,越来越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把创意产业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思考,提出了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创造条件和提供实践机会的观点。七是结合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把哲学分析和实证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描述了发展创意产业的具体路径和一般模式,发挥了哲学对创意产业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二)论文的难点及解决方法一是由于创意产业是近几年才凸现的产业形态,这方面的研究专著还比较少,发表的论文也有限,特别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创意产业的文章更少,在研究过程中,详尽地占有资料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关于创意产业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相互关系,创意产业与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相关哲学范畴的界定,带有探索性质。为此,要加大外文资料的占有量和搜索力度,同时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的研究力度,为本论文的撰写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14\n第一章创意产业的产生与现状创意产业虽然是当今对代新兴的产业,但就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说,应该说是源远流长。可以说,刨意始终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和发展,有了人类的创意,并且与科技发展的成果密切结合,才有了创意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本章循着历史的轨迹,按照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认识原则考察创意产业的萌芽、形成与发展。一、创意产业的产生过程自原始经济之后,人类经济按产业结构划分大体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三大时代,这是考察人类经济史的基本框架。创意产业是伴随着人类的创意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形成的。在社会起源阶段,人类的创意萌芽是伴随着本能意识、朦胧意识而产生的;到了农业经济阶段,人类的劳动创意具有了个别性和自发性: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创意劳动具有了普遍性和自觉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意产业逐渐形成。(~)社会起源阶段的刨意萌芽在人类社会起源阶段,创意萌芽是伴随着意识的产生而产生的,人的意识与创意萌芽相互交融。恩格斯指出:“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人类学、考古学以及其它相关科学表明,一切物质形态都具有“普遍的反映特性。”无生命的物质形态的反映特征是改变自身的存在状态或转化为他物。随着无机物向有机物的演化和生命的出现,便产生了生物体特有的反映形式。生物最初的低级反映形式是植物和原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随着生命的演化,逐步形成了高等动物的以大脑为指挥中心,具有各种不同感觉器官的复杂享申经系统,再进一步发展到灵长目的类人猿,达到了动物反映能力的最高水平。在人类的的起源阶段,类似动物的本能意识和与现代意识相似的艨胧意识产生了。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意识发展的初级阶段。“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过渡到入脑”⋯,从而产生了人的意识。“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9人类早期的创意萌芽,就是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随着意识的产生,人类在早期阶段,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用压制法从石核上打制出石刀,利用兽骨制作骨锥和骨针等。工具的进步使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渔猎社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技术形态,因为渔猎采集是当时社会的主要劳动方式,几乎是他们的所有的生产活动,是社会生产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的主要“产业”。当然,当时狩猎与采集没有社会分工,真正的产业分工还没有开始,也不存在不同的生产部门,更谈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产业结构。人类刚刚从动物界脱离出来,刚刚学会的还是最自然的劳动方式:从自然界猎取适合于自己的现成的生活资料。劳动者只具备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所能运用的是以石器为标志的简陋的劳动资科。劳动对象是各种天然产物,如原始森林中的禽兽、河流湖泊中的鱼类、各种植物的可食用果实等。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工具,在原始人居住的洞穴里,取材于野牛、熊、马、猛犸等大型动物的洞穴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27页。o‘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377页。印‘列宁全集》第巧卷.人民出版社,J990,第182页.15\n壁画等,是人类起源阶段创意萌芽的物质见证。人类起源阶段的创意萌芽不仅创造了原始劳动工具,同时在原始劳动过程中也创造了原始的生产关系。与直接取自自然的天然工具以及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决定了其技术结构形式是以原始协作为标志的集体劳动。“原始精神活动的特殊形式是图腾崇拜,它好象是通过实物关系转到社会关系,又从社会关系转到自然关系的途径,对实践的、生产的和婚姻的关系从思想上加以强化。”⋯原始人的图腾崇拜和婚姻关系则是人类早期社会关系创意萌芽的见证。(二)农业经济时代的劳动创意随着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人类从采集经济和猎狩经济开始创造性地向原始农业经济的过渡。公元前9000年前,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次重大转折,人类由狩猎和采集时代过渡到定居的农业时代,开始使用经过加工和制作的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有了逐步提高,生产有了剩余,人类便尝试饲养末吃完的野兽和种植未吃完的野果的种子。这意味着人类的第一个产业部门——农业出现了。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原始人逐渐认识到和学会了饲养动物、栽培植物,以此获得更多的食物。这种新的劳动方式的形成与推广,导致了人类第一次划时代的产业分工:在适于畜牧的地区兴起了畜牧业;在适于种植的地区兴起了农业;此外还逐渐发展起了手工业和简单的商业。这样便形成了以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分工为基础,以农业为主导的新的产业结构。在这种产业结构中,农业包括畜牧业开始了人类第一个真正的生产活动。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蒙昧时代是以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工产品主要是用做获取天然产物的辅助工具。野蛮时代是学会畜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9农业和畜牧业对人类最终摆脱野蛮状态起到了决定作用,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创意时代。劳动创意是农业经济时代,农民、手工业者等个体劳动者以自己的技能、意志和判断力在劳动过程中的新发现和新发明。劳动创意在人类数千年的农业文明中推动着农业社会缓慢地向前发展。一是促进了劳动工具的更新,实现了天然工具向手工工具的转变。新石器取代了旧石器,铁器取代了铜器,牛耕逐步取代人力,灌溉技术逐步采用与提高,人拥有了耕种土地的非人力的物质手段,从单纯利用人力到利用畜力和自然力,工具的变革导致那些首先使用铁制农具的民族比那些仍然使用石制、铜制工具的民族率先进入了农业文明。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既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四大发明,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二是实现了劳动对象的转变,土地成为基本的生产要素。人们的劳动创意自发地表现在开发和利用地表资源、栽培植物以及驯养动物的劳动过程中。通过对气候变化、植物生长的经验知识的掌握,不断发现并种植新的可供食用的植物品种,把许多野生动物训成家养,人类实现了从获取天然食物转向生产食物的根本性转交。农民自身的基本生存需要和统治者的特殊消费需要得到最低限度的较多的满足,各种剩余产品开始出现并逐步增加。土地私有制与农民小规模的粗陋的土地耕作方式相适应,成为农民劳动创意的生产资料保证。三是个体家庭取代氏族和部落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家庭,村社、庄园是社o(苏)B.乩托尔斯特赫等著安起民译;‘精神生产一精神活动问题的社会哲学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杜.1988,第274页.o‘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4页.16\n会组织的原子。生产者终年束缚在不能移动的土地上和不能脱离的自然区域的共同体内,束缚在所有权分配使他所处的社会的等级内。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虽有分工,但程度有限,各行业在许多场合下兼容于个体家庭之中。家庭、村社、庄园等组织形式为劳动者之间的简单协作、合作提供了可能,这些新型的劳动组织又为劳动创意的自发进行提供了组织保证。四是自发的劳动创意在农业社会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成果。劳动创意推动着劳动技能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农业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这个时期的最伟大的技术和文化发明有:火的使用、轮了、弓、陶器、钻和锤、绞车、船、帆、纸、碑、竖琴、芦笛⋯⋯。这个时期的物质文化框架就是精神活动发展的基础。”⋯在奴隶占有制社会形态条件下,精神活动的职能特点获得了社会分工和它的阶级归属的性质。在这个基础上,除了社会意识的传统的再生产之外,还发生了精神活动的制度化。无论是宗教、法律、政治思想、哲学、艺术、科学方面,还是在思想的生产、分配、监督方面,都形成了精神生产自身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在封建所有制社会形态下,封建主和依附农民之间的关系上出现了新特点:封建主不是对农民个人、而是对他的劳动,即对系在土地上的生产力才拥有权力。农民在自己的一块土地上和对共事人的关系上感到自己是人,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已经开始出现了教育、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新的劳动方式,标志着劳动创意由原来的自发状态开始向自觉状态的转变。劳动创意推动着社会分上的发展,促使农业社会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农业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从事着小规模的粗陋的土地耕作,进行着人与自然之间简单的物质交换。个体劳动者成为劳动主体,劳动者主要是运用手工工具的体力劳动者,劳动创意是自发进行的。个体型、经验型、封闭型是农业经济时代劳动创意的基本特征。自然经济的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劳动创意的发展。首先,自然经济是一个重传统的社会。正如法国历史学家布洛赫所说的:“古代农业社会是建立在道地的传统主义上的,在这种社会中,只有那些长期延续的事物才最有存在的理由。集体的传统——习惯法一统治着人们的生活。”9小农们把自己关闭在土地中,拒绝改变土地结构,很少对突如其来的革新感兴趣,他们很难摆脱祖传的习惯方式,接受进步的新技术十分缓慢。这种传统势力制约着人们的创新精神,同时也阻碍着劳动创意潜力的迸发。其次,家庭、村庄、庄园等自然共同体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和视野。正如自居易诗中描述的那样,“家家守村业,头自不出门”,“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亦如老子所说“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限制了主体认识能力的发展和创造空间,产生的是人对自然的畏惧和对自身能力的不信任。人们崇拜的是超自然的、神灵的或是帝王的力量,而不是相信人、生产者和知识本身的力量。最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与孤立封闭的生活方式导致缺乏交换和交往。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不能把不同的个人能力组成社会的共同能力和资源。自然经济中产生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只能是自我摸索积累和自我保护封锁,生产者对特殊的技艺严加保密,制定严格的传授家规和行规,阻碍了新技术和新发明向社会的o(苏)B.1L托尔斯特赫等著安起民译:‘精神生产一精神插动问题的杜会哲学观h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第273页。母布洛赫:‘法国农村史',商务印书馆。1991,第邪页.17\n扩散和社会受益,同时导致了生产认识活动的自满自足,圃步自封和低水平重复。总之,自然经济导致了生产方法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缺乏制度创新,生产技艺缓慢地更新着,手工业产品保持着很浓的个人色彩,阻碍了个体认识向社会认识的转化。这种状况在工业经济时代被逐步消解。(--)工业经济时代的创意劳动工业经济时代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又一个质变时代。这次产业革命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机器的使用带来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提高,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时期。”⋯人类在农业社会的劳动创意到了工业时代转变成了创意劳动。创意劳动标志着人类在劳动过程的创意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由个人的个别劳动创意转化为个人和组织自觉地有目的的创意劳动。劳动创意在工业经济时代具有了普遍性,称之为创意劳动。创意劳动的普遍性和劳动创意的个别性是二者的主要区别,也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重要区别。与农业经济时代的劳动创意相比,工业经济时代的创意劳动表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劳动主体的劳动身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于资主义制度的建立,劳动者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彻底解脱,劳动力成为商品,可以进行自由买卖。劳动成为一切价值的尺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为人的自由创造提供了前提,1日的宗法关系、血缘关系、地域关系等强制性权威在广泛的意义上被打破,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取代了旧的人身依附半依附式的劳动制度,市场经济成为经济的主导形态,人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劳动工具发生了质的飞跃。生产工具成了各式各样的、日趋精致的机器,各种技术设施和手段相当发达。专业机器体系、通讯体系,海、陆、空联合运输体系开始形成,机械化、标准化、精确化、专门化、大量化、快速化成为劳动工具的主要特征。工业时代的新质工具为创意劳动提供了崭新的物质手段。三是劳动对象开始转变为以人化的自然为主。劳动者使用的劳动资料更为先进。劳动对象更多的是深加工的金属材料和化工材料、高分子等人造材料,以及被广泛发现和开采的各种矿藏。这些劳动对象无不打上创意劳动的烙印。四是劳动内容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资本增值成为商品生产的唯一目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活跃起来;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i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因此,马克思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9金钱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最高的主宰。五是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起着重大革命性影响,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科学和技术成为创意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意劳动不仅与劳动创意的特征有明显的区别,创意劳动的普遍性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劳动主体的组织结构看,创意型劳动组织产生了。工厂,企业、公司等劳动者组织结构,取代了个体农民与手工业者,企业成为“一个以人为器官的o‘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4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66页。18\n生产机构”,⋯创造了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或社会劳动的生产力。“世界工厂一、跨国公司、连锁企业不断涌现,生产社会化程度从地区扩展到到全球。企业内部的分工与协作使劳动者“摆脱了他的个人局限,并发挥出他的种属能力”o。通过劳动的专门化、固定化使劳动者的天赋特性不断强化,成为片面的专长、技艺,并使这种素质、能力得到最经济的使用和最充分的利用,在组织内部把个人的能力资源汇成一个共同的资源,创造了作为“集体力”的扩大了的生产力。二是从劳动对象方面看,创意劳动改变劳动对象的作用越来越大。工业经济使用了新的材料类型,从农业经济的以自然生长的材料为主到以人工制造、冶炼、合成的材料为主,自然物经过物理、化学方法的加工、处理与组合,变成了新型的人工材料和劳动对象。三是从劳动工具方面看,创意劳动与劳动工具相互作用。一方面,创意劳动促进了新工具的产生,工业经济运用机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从农业经济的依赖人力、畜力的生产,到依赖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动力机的生产,新的劳动工具不断产生,劳动生产率从人的生理限制中解放了出来,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新的劳动工具反过来为推动创意劳动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蒸汽机车使世界各国能够经常地、迅速地交往,缩短了商品流通的空间和时间;电报、电话应用于远距离通讯,应用于商业贸易,加快了新产品的扩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在瞬间把新的思想、创意传遍世界各地,整个地球真正成了一个“村庄”。四是科学和技术的发明创造本身成为创意劳动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在劳动过程中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鼬,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科学的巨大经济价值本身就成了对科学具有决定性的和推动作用的要素。(四)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知识经济的概念,首先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1996年,他们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称:“所谓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及智业为支柱的经济。”这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经济形态,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经济、网络化经济、创新型经济、智力支撑型经济。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创意人才是知识经济的基础。正是这些特征使知识经济的运行、财富的创造等都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创意凝结为知识的内容,成为知识经济的特征,工业经济时代创意劳动的普遍性应运而生为创意产业。具体说来知识经济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知识、信息、智力和创意成为经济的推动力。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信息、经验。信息是人们有目的地标记在通讯系统或计算机的输入输出上面的信号。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主要不是靠体力,而是靠知识、智力、信息等无形资产,在知识、智力、信息等无形资产中添加创意成为知识经济活动的核心,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正在逐步取代资本和能源而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资产,正如。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375页.o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3tiff页.o‘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77页。19\n资本和能源在300年前取代土地和劳动力一样。二是具有专业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的智力劳动者比重居主导地位,体力劳动者处于从属地位,创意和创新人才成为社会的精英人才。许多部门、行业和产业对创意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创意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始了物本经济开始向人本经济转变。⋯三是一些传统的劳动形态正在逐渐“消亡”,一些创意型劳动形态正在产生。特别是以信息、知识、技术为加工内容的创意劳动越来越成为产业、行业、部门、企业甚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知识经济的上述特征催生了创意产业。正如约翰·奈斯比特所说:“知识已经成为首要的产业,这种产业为经济提供必要和重要的生产资源。”⋯创意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兴产业,承担着新的社会分工职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代表着市场对产业结构作为一个经济系统整体产出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转换的新方向,同时也代表着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新水平,正处于产业自身生命周期过程的形成期阶段。新兴产业这种良好的成长性和很高的创新性,是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和新产品的生产,也是新的消费形式,代表了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先进性的要求,具有远大的发展前程。创意产业产生和发展还有其内在根据和外在因素。从其内在根据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有的未来学家们甚至认为,人类将进入一个以关注梦想、历险、精神及情感生活为特征的梦幻社会。这种说法虽有些夸张,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们开始追求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创意产业的诸多产品正是满足人们当下的新需求而产生的,创意生产和创意需求产生良性互动,新的创意不断引领着人们的时尚消费,使时尚和理性交融、竞争,相互促进。从其外在因素看,政府关于创意产业的培育政策、扶持政策和保护政策,对创意产业的成长环境、企业内部的经济行为以及整个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外在因素将在“创新政府为创意产业提供政策导向”一节中详细论述。二、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创意产业的兴起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但发展之迅速、影响之广泛,使人们感到一个新兴产业正在崛起的强大浪潮已经到来。(一)世界创意产业蓬勃兴起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的数字看,全世界创意产业产品的贸易额、产值和增长速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在有的国家己成为支柱产业。1998年全球有关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贸易额已经占当年全球总商品贸易量的7.16%,从1980年的953.4亿美元一跃到1998年的3879.27亿美元。%001年英国创意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2003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的第二大产业,其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9%,就业人口位居第一。掣国际著名杂志《新闻周刊》曾称伦敦为“世界上最酷的首都”,原因是创意产业占伦敦经济的15%。9讲人本经济是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以人为中心的经济,是需要,交换、合作三位一体的经济-而物本经济是商品,市场、竞争三位一体的经济。霍(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中国杜会科学出版社。1984。第2l页.皤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创意产业).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第ll页.钟荣跃明:“超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4,‘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第5期.钟“文化创意产业城市服务业的新动力分论坛实录“.http://www.yfdmtan/ne啪id.asp?lI)=685\n2002年,美国的版权产业增加值12500亿美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从业人员1147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8.41%。1997年美国生产了价值高达4140亿美元的书籍、影片、音乐、电影节目以及其他的著作权产品。著作权成了全美排名第一的出口项目。美国音乐制品占全球音乐市场份额的1/3,海外销售额达到600亿美元。虽然美国政府至今没有一个止式的官方文化文件,但从1996年开始,文化产品超过其他传统产业,成为美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统计,美国每一美元的创意产品消费将为地方经济带来1.7美元的收益(旅游、餐饮、旅馆等)。另据国际观光委员会2002年的估计,新加坡每1元的创意活动消费可带动1.8元的其它收益。92004年全球游戏、动画业相关衍生产品产值在5000亿美元以上。@在亚洲,虽然各个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起步较欧美一些国家稍晚,但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重视和扶持下成长迅速。2001年我国香港地区创意产业为本地经济带来461.01亿港币,占GDP的比重为3.8%。1996年至2001年间,香港创意产业的就业人数增长1.8%,高于总就业人数0.8%的年增长率,创意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达到5.3%。据2002年的统计,新加坡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8%--3.2%。新加坡政府希望到2012年创意产业的增加值能提高到6%,并且树立起“新亚洲创意中心”的声誉。韩国政府在1997年对这一新兴产业进行扶助性介入,尤其注重向电子游戏、音乐及电子网络等新产业倾斜支援,2003年其影视、音乐、手机及电子游戏4个产业都有二位数的增长,出口额首次超过钢铁。韩国自称已跻身世界文化产业5大国之列。在日本,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漫片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的总收入的4倍,达43.59亿美元。广义的动漫产业已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lO多个百分点,成为超过汽车工业的嫌钱行业,也成为日本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发达国家对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在英国,2003年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17个门类(Section)、62个大类(Division,以两位代码表示)、224个中类(Group,以三位代码表示),再分为若干小类(Class,以四位代码表示)或细类(Subclass,以五位代码表示),其中小类共有517个。按照定义,英国的创意产业包括了13个产业,横跨《英国标准产业分类系统》中的4—5个门类、仁9个大类、约27个中类。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及古玩市场、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与录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及电脑服务、电视与广播等。w在美国,重点支持创意产业中的版权业,把版权业细分为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和边缘版权产业。核心版权产业更多地体现在传统的广播电视与出版等行业和文化艺术类个性化的都市服务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所涉及的产业则是创意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而边缘版权产业则是创意与现代都市仓储、物流业的结合。在新加坡,1998年就把创意产业定为2l世纪的战略产业,并出台了《创意新加坡》计划。2002年,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创意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分析创意产业的现状、确定发展战略和政府的对策,提出了要将新加坡建成一个全球的文化和设计业的中心。以文艺复兴城市2.0、设计新加坡、媒体21三个重心来发展新加坡的创意产业。台湾和香港地区采取灵活措施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台湾,为整备文化创。宋冬英:。创意产业研究综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第5期。o杜德斌盛垒:“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经济导刊》2005年8期。。‘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hIIp拍嘲幅.xinhuanet.eom/expo/2006-05/26/content_4601849.htm西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创意产业',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第ll—15页.\n意产业的发展环境,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积极进行了文化创意五大园区的规划设置工作,从经营管理的辅导、提升创意产品的研发能力、协助开拓台湾地区内外市场等等,让创意工作者、艺术家交流汇集,建立研发、生产、行销推广的产业结构,以协助辅导创意厂商发展文化产业,为民众、消费者和创意者之间搭建一个互动平台。香港的创意产业具有工作灵活性、多工种、以项目为本、高流动性及不稳定性、多用短期的自由工作合约、兼职、义务、低薪及自雇活动的特色。⋯在遭受亚洲金融风暴后,香港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但创意产业也有一些产业一直处于增长,如1996年至2001年间,媒体业年增长10.7%,娱乐业年增长4.2%,报纸印刷与出版的增长率为2.4%。虽然创意产业总体经济规模有所下降,从业人员却在同期有所增加。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的蓬勃兴起与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特殊的人文环境、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一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属于中上等水平,这是创意产业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二是这些国家和地区有着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或特殊的历史背景,这是刨意产业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基础;三是这些国家和地区曾经有过发达的制造业或科学技术比较发达,这是创意产业产生和发展的技术基础;四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13流动频繁,这是创意产业生产和发展的人才基础。只有基本具备了上述这些条件,创意产业才能在这些地区生根、开花、结果。因此,创意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有条件的。(二)中国创意产业初露端倪世界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创意产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引起了中国的关注。2004年,于光远领导的中国太平洋学会在中国首次提出“创意经济”这个概念,并喊出了一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响亮口号。在太平洋学会的积极倡导之下,2004年12月16日,由人民日报华东分社、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经委联合主办的“2004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以“创意经济,领航中国城市发展”为核心议题,探讨了中国创意产业面l临的机遇和挑战,分享各国、各地区发展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意产业发展之路。2005年7月7日至9日,“中国创意产业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内外主管文化创意产业的政府官员、创意产业界的资深研究人士,创意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以及行业协会的负责人聚首京城,激荡起了“创意产业与创意中国”的头脑风暴。创意产业由民间的酝酿呼唤提升到了中国政府的政策层面。利用中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有利宏观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2005年的8月和12月,国务院连续颁发了两个对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指导和推动意义的文件:《关于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a这两个文件在改革和发展两个方面规范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相关领域的前景走势,强调文化体制改革中可经营部分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方向,积极吸引各种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完成可经营文化单位的市场化改造,同时大力扶持和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在不断深化的文化体制改革中,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开始走向成熟和强大,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乃至综合国力的提升的贡献开始显现。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全年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总量在8300亿元以上,城乡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总量在4150亿元左右。中国电影国内票房收入为20亿元,比上年增长33%。国产动画实际生产数己突破4万分钟,超过1993年至2002年中国国产动画片产量之和。从对GDP的贡献看,东部地区实现的增加值占2.56回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创意产业'.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5。第s9页.\n%,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280.40和1.35%。。仅手机用户就超过3.6亿,相当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而且实行3G技术后,该领域的前景更加难以限量。2004年,全国网络游戏年度产业市场直接销售总额为55.3亿元,比上年增长59%:2005年为76.8亿元,增长38%。据推测,2005年底有近5000万网络游戏玩家。o在民问和政府的双重推动下,中国的创意产业以雨后春笋之势破土而出,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在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成为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地区。2005年5月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揭牌,t{,关村创意产业联盟也正式宣告成立。6月,中国首家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北京DRC(设计资源协作)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正式启动。2006年成立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北京的人才优势、政治优势、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巨大的文化需求为北京建设“创意之都”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杭州的LOFT49创意园2004年实现收入2.4亿元,成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深圳从事动画创造和生产的企业有1000多家,设计行业在全国具领先优势,计划用卜5年的时间打造“设计之都”,更长远的目标是把创意产业打造成深圳的优势产业。在‘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确定“十一五”期间,每年由市财政从市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总额3亿元支持创意产业。明确要求专项资金的15%用于对文化产业基地的项目补贴;85%用于对企业的扶持,银行贷款贴息、配套资助和奖励三种方式分别占对企业扶持资金总量的40%、20%和40%。为体现重点扶持的原则,对重点扶持企业的资助要占企业扶持资金总量的65%以上。。上海人均GDP在2003年就已超过5000美元,初步具有了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上海创意产业具体是指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主要包括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几大类,并涉及诸多行业。策划推进了一批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并从理论上对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保护、科教兴市、节约型社会、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工业历史保护性建筑以及与世博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同时,形成了田子坊、八号桥、时尚产业园、创意仓库、天山软件园、M50、传媒文化园、卓维700、工业设计园、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同乐坊、海上海、合金工厂、德邻公寓、车博汇、2577创意大院等创意产业基地,通过成立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充分整合上海发展创意产业资源,制定上海创意产业的目标及策略,强化导向、构筑平台、推动集聚、形成体系,逐步形成以“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为平台、各个创意产业企业和创意产业园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架构,整体推进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综上所述,中国的创意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作为新兴产业已现雏型,作为中国产业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开始茁壮成长。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研究中国生产力发展状况,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变化,从而也成为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关Ⅲ(2006-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I螂:脚w啦o∞∞札删唧州以∞6ls毋w曲呻曲明”∞li-am9“创意产业渐成经济新热点”:http://vnrw,ycwb.com/gb/content/2006-02/13/content1068648.htm铆北京有77所高等院校。353家科研院所(不包括转制的),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高等教育和科研院所密集区之一,仅科技人员就达30.I万人;30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各个历史朝代的文物古迹达3500多处;1500多万的常住人口、300多万的流动人口,每年约1亿国内外旅游者来京参观游览,2003年文化产业已实现增加值246,I亿元,超过了第一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7%,成为首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w“创意产业渐成经济新热点”;一htto://www.vcwb.com/2b/content/2006-02/13/content1068648.htm\n注的重大课题。\n第二章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与类型研究创意产业不仅要从历史和现状的角度对创意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描述,还要从学理的角度对创意产业的本质和特征加以研究。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是研究创意产业的逻辑起点,也是进一步研究创意产业发展规律和发展途径的基础。一、创意产业的本质列宁曾指出:“如果不先解决一般的问题,就去着手解决个别的问题,那末,随时随地都必然会不自觉地‘碰上’这些一般的问题”。⋯本质作为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是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概念则是事物本质的反映。创意和创意产业是本论文的两个基本概念,也是本论文要解决的“一般问题”,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两个基本概念,是对创意产业进行哲学研究的前提。(一)创意概念分析创意的汉语原意是指写文章要有新意。“创,始也。‘广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创”字的注解是“创伤、开始”,“意”的注解是“心愿、愿望、意念”。日常生活用语中,创意是指“点子”、“主意”或“想法”。在英文中,创意一词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作为形容词的Creative,原意是创意性的、有创造力的,现在常被人们引申为“创意”;二是名词Creativity,原意为创造力,有时也被译为“创意”:三是常用词Idea,原意是思想、概念、主意、念头、计划、打算等。Creative和Creativity与汉语中的“创意”最为贴近。静态的“创意”是指创意性的意念、巧妙的构思;动态的“创意”是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从无到有”这一逻辑思想的产生过程。正如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的序言中指出的:“在事物及其互相关系不是被看作固定的东西,而是被看作可变的东西的时候,它们在思想上的反映,概念,会同样发生变化和变形;我们不能把它们限定在僵硬的定义中,而是要在它们的历史的或逻辑的形成过程中来加以阐明。”罾因此,对创意内涵的理解要着重从动态和历史的角度来加以把握。一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界定,创意是人脑的特殊机能,是一种思维结果。二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界定,创意是一个新产品的最新设计,一道新工序的最新发明和一个新市场的开拓等。三是从哲学的角度概括,创意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具体体现,是有创造力和创新性的主意、想法。创意人人都有,自古就有,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特殊精神力量。美国创意大师罗伯特·弗兰兹认为创意必须是最新的,具有独特性,具有震撼力和强大的吸引力。o“创意之父”约翰·霍金斯认为可以把创意简单地定义为“有新思想”。并认为这种新思想必须符合个人、原创、有意义、有用处等四项标准。他举例说:画一张油画、发明一个小物件、解决交通拥堵、促进黑人及少数民族群体共同参与经济建设等,都属于或可算得上是有创意。当然,这类创意不具商业价值。只有当创意的思想转化为或改善了商业产品时才能体现商业价值。⋯o转引自(苏)B.地托尔斯特赫等著安起民译:‘精神生产一精神活动问题的社会哲学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第4页。‘列宁全集》俄文版第12卷,第476页。o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17页.o(美)罗伯特·弗兰兹著杨颖译:‘创意无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第16页。回(英)约翰·霍金艇著石同云译:“创意产业的核心因素”,‘电影艺术'2006年第5期.\n综合创意的词源、内涵和人们的创意实践,可以把创意定义界定为:人们在实践中产生的、具有想像力的、创造性的主意、立意、观念和思想。狭义而言,创意指思想、观念、立意、想象等新的思维成果;广义而言,还应包括产生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如生产新设计、新的工艺、新理论、新的方法、新的发明创造等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创意与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而言,创意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结合的创造。这种结合力的出现,对于改变人们对科学的刻板、教条的认识,对认为科学只是无生命的,是机械的,是理性的、精确的、可以量化的旧认知的一次冲击。人们会重新认识,科学当中也包含了感性,包含了艺术的气质,包含了美学的内涵。因此,创意既是一种新思维成果,又是一种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能力;既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又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刨意是一个过程。1.创意的基本特征。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标志。从特征入手,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创意的特征表现为:一是独立性。指具有不依赖于现成的答案、不易受他人暗示的品格,在逻辑上属于超出原有论域的思维。缺乏独立性的思维,照本宣科、墨守成规是不可能产生创意的,二是灵活性。指具有随时调整、改进原有的思路或假说、假设,方案等的品性。直线思维,反应迟钝,屡屡碰壁而不知迂回也不会产生创意。三是深刻性。指具有善于透过现象而深入本质的品性。从多方面和多种联系中理解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思想过于肤浅,就抓不住问题的根本,也就不可能产生创意性的思维成果。这些品性说明了创意思维与常规思维相比,在思维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方面的明显优势,也表明了创意的产生需要创意主体思路快、思路活、思路广、思路多和思路深。2.创意的发生机制。具体的创意活动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发生模式。但通过对创意活动的深入研究,可以看出创意活动仍有突出的阶段性特征。一是创意的准备阶段。这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所谓问题是指社会实践活动的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也就是社会活动主体的期望与现实差距所形成的客观矛盾。正如毛泽东所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Ⅲ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但发现问题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复杂和艰难的工作,它不仅要求具备对问题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而且需要准确无误地收集和正确分析客观事物的相关信息,并能通过思维活动把信息转换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的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只有同时做好这些工作,才能正确地发现问题。因此,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正确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创意的关键一步,是创意活动的基础。二是创意的产生阶段。这是一个提出假设、发挥想象、产生创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酝酿作为一种创新活动,要不断地从正面、反面、侧面进行各种假设、构想,让各种知识、信息在头脑中反复地组合、交叉、撞击和渗透,创造性加工,可以是直觉的,也可以是逻辑的,不断地否定、选择各种新的假设和构想,直至最后创意的产生。三是创意的理论验证阶段。这是一个从理论上对创意进行评估验证的阶段。为了使创意优化和切实可行,必须首先从理论上对创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比较创意的优劣,确立创意方案。四是创意的实践检验阶段。这是一个评价和完善创意的过程。毛泽东在谈到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时认为:“由于实践中发生前所未料的情况,因而部分地改变思o‘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839页.\n想、理论、计划、方案的事是常有的,全部地改变的事也是有的。”“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四实践对认识的这种验证过程也完全适用于对创意的检验。只有在实践中,创意才能得到迸一步的完善。如果实践中创意被证伪,则要全部或部分地在一个新的层次上重复创意的过程,至到创意在实践中证实为止。3.创意与创见、仓Ⅱ造、创新等基本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就这些概念的联系来讲,剑见是指独到的见解,是创意的初始表达:创造是首创个别前所未有的事物,是创意的具体实践;创新是指建立新理论,产生新发明,是创意实践的技术化、系统化和理论化,是创意的主要实践方式。创意是创见、创造和创新的思想源泉,创见、创造和创新是创意的具体实现形式,其重要性呈现出依次叠加的状态。就创意与创见、创造、创新的区别来讲:一是创意与创见、创造、创新的内涵与外延不同。创意的内涵不如创见、创造,创新的内涵具体,因而外延更为宽泛。比如,人的脑海灵光一现的好主意是创意,但由于还没有表达出来,更未付诸实施,也就不能成为创见、创造、创新的任何一项。二是创见、创造、刨新是创意实践中的不同阶段。创见是创意的表达,创造是一个创意的实现,创新是创意的全面实簏。三是价值不同。创意是知识资本不断增值的源泉,而创见、创造和创新活动,在创意实践过程中不同的方面创造价值。创意是“无中生有”,创见、创造和创新是在创意基础之上的“有中生新”。在实际生活中,关于创意的概念更多地被运用于广告、传媒等文化产业中,因为这些产业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开发的商业产品高度凝结和体现创意开发主体的绝妙创意;而创造则更多地用于在技术开发、科技发明等领域内;创新则从经济学的一个概念被引入到哲学领域中,是指对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的旧观念、旧理论、旧模式、旧做法的新突破,对客观事物的新联系、新属性、新规律的发现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对这些新联系、新属性、新规律的实际运用。。创新可以培养成一种精神,这就是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是指抛弃旧的东西,创造新的东西的自觉意志和表现能力,这是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实际应用中的这些差别,是对创意、创新、创造和创见从不同角度进行的不同描述,并不影响“创意”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中心词,成为描述时代精神最恰当的话语。(二)产业概念分析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其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地形成和演变。在一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课书中,产业被当作物质生产的一种划分方式。o本文则从产业的内涵、特征和要素诸方面对产业的本质加以考察。1.产业的内涵。产业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在汉语里,产业是一个古老的词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产业主要指称财产,如私人占有的土地、房屋等固定性的财产,如《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曾自言:“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也可指称生产与作业。今天的产业概念主要是后一含义的拓展与延伸,如在《辞海》里,产业被定义为指各种生产的事业,也特指工业,如产业革命。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最早由罗斯托在《经济成长阶段》中首先提出。o‘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杜.1991,第294页。母庞元正:“创新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一江泽民创新思想简论”,‘求是》2003年第5期。。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中屠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第3ll页.27\n从经济学研究的角度看,关于产业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五种:一是指现代经济生活中从事生产或作业的各行业、各部门以及企业和私人服务单位的集合,或者说产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经营单位的集合;二是指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类似服务的经营单位的集合,产业的外延是各种行业及相似行业的国民经济部门;三是指存在并发展于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的技术、物质和资金等要素及其相互联系构成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结构体系;四是指广义的产业概念即从事国民经济中同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经济社会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的总和。五是直接从事同类经济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的总和。一般来说,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按一定的社会分工原则,为满足社会某种需要而划分的、从事产品和劳务生产及经营的各个部门、行业。⋯在英语中,产业、行业、工业和制造业都可以称作“Industry”,而英语industry来源于拉丁文industria,意思是“为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勤奋的活动”。但总的来讲包括以下元素:(1)有组织的劳动,尤指为创造价值而进行的系统劳动;(2)企业,是指从事工艺、美术、商业和制造的部门或分部;(3)产业,是指生产性或以营利性为特征的劳动部门;(4)工业,指雇有大量职工和拥有大量资金的从事制造的部门:(5)行业,是指一群生产的或营利性的企业或机构;(6)整体的生产活动。一般而言,产业泛指所有把原材料转变为产品或提供有用服务的各行各业,并把它们传递给消费者。因此,产业是指从事生产、制造、服务的社会经济部门。在产业经济学里,产业被解释为使用类似的生产技术与工艺,生产同一类产品或者提供同一类服务的生产者(厂商)的集合。9现代英文的industry或汉语的产业,通常泛指所有把原材料转变为产品或提供有用服务的各行各业。通过对“产业”本身的语义分析,可以看出产业的原始含义是指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行业,即生产同一类型产品的若干相互联系的企业的集合。后来,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人类经济活动的半径越来越大,人们对“产业”的认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服务业和各种非生产性产业的迅速发展,这种变化更为明显。产业活动作为人的生产活动的具体实践方式,与人类的生存和延续相伴始终。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存空间的扩展,生产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生产空间也不断拓展。从一个特定的时点上看,生产活动是在一个固定的地点进行的;但放在一个历史进程中来考察,则不仅生产内容在不断变化,生产在空间上也不断集聚和扩散,分化和组合。因此,产业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为了一定的研究目的,可以给予特定的含义。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产业”的内涵已变为所有从事盈利性经营活动并提供同一类型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而不再仅指物质产品生产部门了。这也就是产业概念意义的泛化和外延的扩大。当然,任何概念的变化和延展都有一个质的界限,超过了这个界限就会失去判定一个事物存在的尺度和基本标准。“产业”这一概念质的界限就是所有的产业必须是从事营利性经济活动,并以“盈利”作为活动的主要目的,否则,超过这一界限,就不属于“产业”范畴了。即是说,那些不以“谋利”为目的的所有非经济活动的部门、行业都不应包括到“产业”中来。例如,行政、司法、检察、宗教、社团等组织的活动,显然是不能归属到“产业”中去。产业、部门、行业的区别是:首先,概念使用的范围有所不同。“产业”可以被认为是经济学的专门术语,而“部门”“行业”则可以指人类任何一项社会活动,像远离生产与流通过。史忠良何维达:‘产业兴衰与转化规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第3页.o高亮华;。产业;打开了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晋阳学刊)2005年第6期.\n程的司法、行政、立法等非经济活动,可以成为“部门”、“行业”,但不能称之为“产业”:其次,三者划分标准不一样。“产业”的区分和存在的主要标志是它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用途和性质,如汽车产业、信息产业,而。部门”“行业”强调的是经济主体活动的职能,其划分标准也不尽相同。例如:从事生产活动的,就可以称之为生产部门,从事流通的可以称之为流通部门。最后,“部I’J⋯行业”一般没有规模上的要求,而“产业”的存在却要求有一定的规模,即它所代表的产品的服务必须达到一定的市场占有规模、生产规模和产出规模。4韫后,产业是行业的集合,而行业则是生产企业的集合,部门是指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机构,常与行业并列使用,如常说行业主管部门。在日常经济活动和一般经济论述中,常常把产业、行业相互替用。如电子产业,其实是电子行业;高科技产业,其实是各类高科技行业的泛称。由于许多新兴行业,与一二产业有明显的区别,通用一般第三产业的说法又不能表明其特征,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又常把新兴的行业称作新兴的某种产业,以示与传统行业或产业的区别。对于这种通俗用法,作为产业分析时要加以区别。本文在使用这些概念时,也尊重人们的习惯用法。对于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可以用下图作简要的图示:产业、行业是企业的集合,企业、行业、产业是依次被包含的子集:由于“部门”更为强调的是经济主体的管理功能而不是生产功能,所以,产业、行业、企业是强调生产主体生产本质的同一序列的概念,与非盈利性的经济管理部门有着质的区别。通过上述分析,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把产业界定为人类生产实践过程中的特定组织形式,具有从事生产和刨造价值的属性,是同质行业(部门)、企业的统称。企业行业(部门)产业(部门)2.产业兴衰的特征。产业作为一种事物,和其他事物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产业的兴衰表现出以下特征:o金永生;。产业组织理论演变及在中国的研究现状0‘台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辩学版)2∞3年第l期.\n一是周期性。即指产业在兴衰与转化过程中,有它自身的生命周期规律,一般会经历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有些产业的生产要素会在技术创新等因素的作用下向其他产业转化,开始经历新一轮的产业演化过程,如此循环反复、周而复始。二是特殊性。特殊性是指有些产业在兴衰与转化过程中,不一定遵循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规律,没有经历产业的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的全过程,而只经历其中的若干阶段。特殊性是周期性特征的补充。三是反复性。反复性是指某些产业在同一个运动周期中的各个阶段之间出现逆转,它不是按照正常的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的顺序依次发展,而是从某一个阶段向后倒退。但是,只要影响产业衰退的因素减弱或消失,就会给产业带来生机,促使衰退产业重新焕发青春,再次出现成长期甚至是成熟期的一些特征。四是区域差异性。区域差异性是指在同一时期,同一产业在不同国家,或是在同一国家内的不同地域,往往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产业兴衰与转化在空间形态上的特殊表现,它是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决定的。五是互动性。互动性是指作为产业发展全过程的产业兴起、衰退和转化的各个阶段之间紧密相联、互为促动,产业衰退必然引起产业转化,产业转化促进产业兴起。产业兴衰与转化就是有限的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再分配和重组的过程。3.产业发展的要素。产业的动态演化和发展过程离不开产业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大致说来,产业发展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来决定。一是自然要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包括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等未经人类改造、利用的原始环境,也包括经过人类利用改造后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各要素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不仅单个要素对人类的生存施加影响,而且各要素相互联系、制约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对人类的产业活动影响更大。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空和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交自然条件为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人类的产业活动,一时一地也离不开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人类产业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劳动对象中不论是自然物,还是经过人类加工的原料,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自然界。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人类的产业活动必然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否则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由于人类的产业活动离不开具体的活动空间并在具体的区位上进行,优越的区位、发达的交通和便捷的信息联系在现代产业的布局中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物质要素。自然要素是产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物质要素。二是生产力要素。生产力决定着产业的等级,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等级就越高。从人类历史上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从采集、猎狩到第一产业的产生,其后,逐步才有了二产和三产的产生与发展。在生产力要素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活的因素,也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对产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与生产资料。这方面的例子在嗣内外不胜枚举.如我国十年动乱时期,在半干旱草原地区,破坏草原。种植作物,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抄化。美国30年代.开发中西部地区时,由于滥垦草原、滥伐森林,导致了“黑风暴”.t934年一次黑风暴携带走了约3亿吨尘土,相当于13万公顷的全部耕作土壤,使敲百万公顷的土地受害.参见‘产业布局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第49页.\n达到较好结合状态时,就能较好地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反之,就会破坏该产业的发展。所以说,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产业的发展级次,人口的数量、质量、增长速度、分布密度等,对产业的发展有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而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作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媒介体,也是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制约着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劳动组织形式和劳动方式,制约着劳动者的素质,决定着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程度。“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互联网则可以把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陌生人带到同一个网络世界里,进行信息交流和业务洽谈,“自由入联合体”的网络形式正在形成。三是生产关系要素。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能够促进或者延缓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组织结构也是人们生产实践中的一种组织关系。这种组织关系比生产关系低一个层次,比企业和行业中人们结成的关系高一个层次。因此,产业组织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种更为具体的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产业关系也照之变革。但产业关系又不完全等同于生产关系,因而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又不是同步的。当奴隶制与封建制的生产关系产生时,人类社会仍然处于第一产业即农业为主的经济社会i而当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同时并存的时候,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形态也同时并存于阿种不同所有制性质的社会当中。四是社会及历史要素。社会历史因素主要包括现有社会经济基础、管理体制、国家宏观调控、法律、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条件等。任何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分布都有其历史继承性。任何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社会的变革,都是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改造和发展的。已有的社会经济基础主要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产业基础,过去积累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基础以及经济管理基础等。历史上形成的产业基础,始终是新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经济政策和法规对产业的发展和布局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不同的管理体制对产业的发展作用截然不同。政策的正确与否对产业的发展会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后果。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国内与国际环境。一个政局不稳、动荡不安的国家,其经济很难获得发展,当然也谈不上产业发展。五是科学技术要素。科学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事物的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各个要素和结构中,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是~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技术是指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及其物化结果,既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方法、生产工具等劳动手段,又包括劳动者的生产技能、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断把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改造提高到新的水平。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改变,新产业部门、新的企业类型以及新的产品类型就会不断涌出。o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204页.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142页.@‘马克思恩播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_l叛社,1995,第777页.31\n(---)创意产业的基本内涵创意产业不是创意与产业的简单相加,而是生产实践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先进经济体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各个国家对于“创意产业”都有自己的不同定义和部类划分,但创意产业的基本内涵还是可以界定的。从词源上看,创意产业的英文是CreativeIndustry。这一概念源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澳大利亚。90年代后期被英国政府大加推广。但是,隶属于英国政府文化、传媒、体育部的创意产业署在大力推广中,却将“创意”一词的范畴缩小至那些具有艺术或文化倾向的产业,以及少量计算机电子产业,并将知识产权局限于版权,忽略了专利、商标和设计。到了1997年英国大选之后,首相布莱尔为了改变英国老工业帝国的陈旧落后的形象,提出了“新英国”计划的构想,并成立了“创意产业专责小组”(CreativeIndustryTaskForce),亲自担任主席,推进文化、个人原创力在经济中的贡献。英国创意专责小组先后于1998年和2001年分别两次发表研究报告,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战略,并于1998年该小组在研究报告中首次正式给“创意产业”加以定义:“源于个人的创造力与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英国的创意产业被正名后,在短短几年便快速地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借鉴采用。最近两年来,随着国内对文化产业的关注点由概念转向内容,“创意产业”一词越来越频繁地为人们所引用。从目前的发展现状看,各国的创意产业主要是对文化、艺术、科技等行业交叉的泛称。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文化背景不同,对创意产业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也存在一定差异。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理解:一是欧美型,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强调创意产业以文化为主体,较多地涵盖精神产品层面;二是亚太型,以日本、韩国为代表,强调创意产业以文化产业和产业服务为主体,兼顾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两个层面;三是以中国内地为代表的本土型,强调创意产业以产业服务为主体,更突出地强调物质产品层面。在世界创意产业实践的推动下,无论是创意产业还是创意部门,其内涵都有所发展。其中经济学家理查德·凯夫斯、约翰·霍金斯等都对此做出了贡献。理查德·凯夫斯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把创意产业定义为:提供具有广义文化、艺术或仅仅是娱乐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而约翰·霍金斯则对创意产业做出了更为宽泛的定义:“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四个产业的总和,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他划定的创意产业的范围较英国政府划定的范围有相当大幅度的扩展,它把专利包括进来,实际上就是把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开发和研究全部纳入了创意产业的范围。创意产业通常包括文化艺术、媒体、设计、新体验等。后来又认为,最好将“创意产业”一词限定为脑力劳动占主导地位、劳动成果拥有知识产权的产业。⋯这说明“在一个有组织的社会中,人们不能单纯地交换商品。他们同时还交换了一些象征、含义、服务及信息。”谨还有人把霍金斯的定义修正为:创意产业是创意人群基于知识产权制度,运用专利、发明、设计、商标、工艺、营销、管理等非物质性资源,从事生产活动的集合。。“创意产业”概念所强调的则是“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回(英)约翰·霍金斯著石同云译;。创意产业的核心因素”,●电影艺术'2006年第5期.窜(法)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180页.雷荣跃明:“中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战思略思考一,<电影艺术》2006年第3期.回金元浦:。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州岍懈_曲9365∞哪删州讳蚋阳璧∞褂划114636蛳鲥12,l伸h叫\n综合起来看,创意产业是由创意推动的产业。这个产业的出现是因为知识和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增强的结果,我们把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看成是我们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两大引擎,因为任何产品和服务都有两种价值,一个是由它的科技决定的,也就是功能价值,还有一个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我们称为观念价值。鉴于新时代的产业革命大潮,我们用“创意产业”来界定文化、艺术及设计等相关产业,并将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内容产业”和“版权产业”中具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都统筹在“付意产业”的大概念下,本文对创意产业作出如下定义:创意产业是运用创新劳动把创意商品化并形成价值的产业,是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这个定义第一次把创意,或者说是创造性,置于主导的地位,并通过这个概念,把拥有创意的产业部类、企业和个人,在宽泛的意义上,纳入了经济思考和活动的主流;把以前被认为是彼此并不相关,而且由不同政策调整的产业部类,整合为一个产业概念;把艺术等具有明显非商业性质的部类纳入了商业和经济思考的范畴,创意产业成为当今世界产业格局重组和战略升级的方向。刨意产业与其他产业有着相同的发展规律,这就是要求保持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的顺畅,并且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其中的创意产品也有着产生、成长、成熟和衰亡的过程,这是创意产业的共性特征。一本小说的畅销,一部电影的热播,一款游戏的追捧,~件时尚物品的火爆,都是成功的创意产品在市场中的表现。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消费者观念的改变,这些产品也会逐步地退出市场或者只占有很小的市场份额。就特性来说,由于人的创造力的无限性,创意产业将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调整产业的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随着入的全面和自由发展,创意产业将越来越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产业方式,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人类当今时代开始伴随人类至终的过程。可以说,人类生命不终,创意产业的存在不止。这是创意产业有别于其他产业发展过程的个性特征。创意产业以创意为灵魂,以知识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为核心,是地区、国家产品结构升级换代、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角,是知识经济时代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评判创意产业有二个最基础的标准:一个是创意是否具有创造力,另一个是创意是否实现了产业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以创造力为本质而制造产出的产业,其生成依赖的是想象与创造的能力,要实现的是创意的从无到有地创造全新的事物或赋予旧事物新的特性的目的。创造力的生成以创意的生成为前提,无论是由无到有,或是为旧事物赋予新意,都要强烈地依赖着“思考”。负责任的刨意不只是灵光乍现的成果,大都是深思熟虑的计划,许多支微末节的考虑,是在一种完全清晰的整体架构下、隐含着一种精神价值或一种艺术概念的产物。身处于创意产业核心的工作者,如设计师、游戏设计者、编剧等,他们需要在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运用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发挥自身的刨造潜能,发扬无所畏惧的精神,才能产生出具有创造力的创意。有创造力的创意需要产业化,这是构筑创意的产业化和创意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创意产业的价值链包括后向关联与前向关联,单项循环关联与多项循环关联以及授权关联等。创意产业的后向关联是指其生产过程中需要从其他产业获得投入品所形成的依赖关系;前向关联是指其产品成为其他产业的投入物:单项循环关联是指关联链条沿某一方向向前延伸,最后又回到了初始链条;多项循环关联是指关联链条同时指向许多方向,以至于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关联网络;授权关\n联是指版权所有人授权其他人使用其版权。在产业实践中,创意产业价值链在市场上成功地得到了延伸,创意产品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创意产业才算成功。在产业化的创意活动过程中,同时实现了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方面是入的刨造性被激发、固化于创意产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价值实现;另一方面是创意主体在创意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增长,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的提升。二、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我国有些学者将创意产业的特征概括为:符号性商品和服务、凝结知识产权、传递象征意义、传统与现代并存、具备产业体系等,⋯我认为这是对创意产业表象特征的描述。从基本特征上看,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创意劳动的原创性、创意手段的数字化、创意组织的网络化和创意产品的智能化以及创意、文化、高科技的交融成为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相区别的基本特征和总体特征。(一)创意劳动的原创性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于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意劳动是人类当今时代的劳动特征,是创意产业的基础。没有普遍的创意劳动,也就不会有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把创意商品化并形成价值的特殊劳动组织形式,创意劳动的原创性是创意产业的首位特征。创意劳动的原创性指的是劳动的初始创造性,是指由创意引发的、并在创意引导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劳动新质的表现形式,也是创意劳动区别于其他劳动的根本标志,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原始动力。马克思作出了“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罾的论断,这个论断概括了创意劳动的重要特征。创意劳动的原刨性具有不可随意复摹性,这是创意劳动及创意劳动成果成为知识产权的根本原因。在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内,创意劳动过程和成果可以被产业化生产和制作,这时创意劳动已变成了常规劳动;在知识产权许可的范围外,对创意劳动的过程和成果进行复摹,是对创意劳动的侵权和破坏,是为法律所不允许的。创意劳动的不可随意复摹性表明了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重点保护对苏的产业,创意劳动的初始创造性在本质上是创新劳动。这是一种是突破惯例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创造和运用全新的思维观念、科技知识、方式方法、工艺设计,节约劳动时间、降低劳动消耗和创新新的使用价值的劳动,是有别于模式化、程序化、标准化和重演化的惯例性劳动。创意劳动和创新劳动在强调劳动的初始创造性这一点上各有侧重。创意劳动强调劳动初始创造性的产生,创新劳动强调劳动初始创造性的实质运用。在实践中没有正效应的创意劳动,不能称之为创新劳动。创新劳动是创意劳动的内核。人类整体劳动水平的提高与产业技术的进步,并不能靠常规劳动的不断重复性扩大,也不能局限于个别领域、个别企业、个别劳动者的劳动水平的进步,而是要靠创新劳动的社会化、普遍化、主导化和基础化,也就是依靠创新劳动不断转化为常规劳动的无限上升式循环运动,来推动劳动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二)创意手段的数字化创意劳动的原创性是创意产业活劳动的特征,创意手段的数字化是创意产业劳动技术手段的主要特征。在人类发展史上,创意没有产业化的直接原因在于技。宋冬英:。剑意产业研究综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6年第5期.雷‘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第116页.\n术手段的落后和不发达;而今,创意及其作品能够不断地产业化,也是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所致。艺术家、设计师等创意者适应了数字时代的创作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创意产业在全球的发展。数字化是指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字形式的行为,也就是把一切信息转化为用0和l组合而成的二进制数字形式。技术的数字化指的是技术手段和工具以及技术成果越来越依赖于电子技术来体现和保存。因为电子技术主要是把信息转换为数字来保存和运用,所以技术的电子化也就是技术的数字化。通常用信息量“比特”来表示这些数字化的成果。创意产业技术的数字化是产品智能化、特色化和艺术化的基础。电子技术数字化的飞速发展,为创意劳动者的创意劳动提供了恣意想像产品、设计产品的手段,进而保证了创意产品的千姿百态和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数字化的生活将越来越不需要依赖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现在甚至连传送‘地点’都开始有了实现的可能。”哪因此,数字化不仅使创意手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还使创意产业的存在空间都将发生改变。刨意手段的数字化还与技术手段的感官化和柔性化紧密相连。技术的感官化指的是技术具有人的感觉器官的某些属性,是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知器官功能的延伸。在现代社会,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不仅需要人的感官直接感知事物,并且越来越离不开借助科学技术和科学仪器等工具手段来把握事物。在创意产业实践中,创意主体运用的技术手段越来越感官化,成了人们创意实践的/1i可缺少的上具。技术手段成了人类创意实践不可缺少的工具。特别是在创意产品的原创阶段,可以说没有感官化的技术手段,就像原来的化学家离开了试剂无法测量Ph值一样,现在的创意人无法从事创意活动。技术的柔性化指的是技术的敏捷性、灵活性、快速性和高效性。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的投入相对增大,生产过程中技术的柔性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创意产业中技术的柔性化使创意人的创意实践越来越个性化、小型化和更多的适应性,这是创意技术手段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必然结果。(----')创意组织的网络化组织(organization)是具有既定目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是人类集体协作的产物,是一组人的群体与一组职位结构的结合。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复杂艰巨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集体协作才能解决。组织的协同作用是现代系统理论中的“系统的功效大于各子系统功效之和”原理的具体运用。产业组织有其特定的内涵,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企业与市场的相互关系,也是产业内企业间竞争与垄断的关系,实质上是指产业内企业与市场的合理组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既要使企业充满竞争力,实现有效竞争,又要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性,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低效率。企业是产业组织的基本单元,是指利用拥有或控制的各种经济资源,为社会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的本质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组织起来,分工协作,生产出比单个人劳动更多的产品。企业有其特定的运行结构、规律和程序,人们在分析企业的结构时,又常称之为企业组织。创新型企业是创意产业的组织和实施主体。创意产业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的运行模式有其特殊的规律。网络化便是其中的一条规律。创意组织的网络化是指创意组织的各种活动越来越多地通过数字化的计算机网络来完成。互联网的发展代表了一场可以超越印刷、电话、电视等发明的传播。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第194页.\n革命,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创意产业组织可以通过网络轻而易举地得到各种数据、音频、视频材料,也可以轻易地把自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创意组织联系起来,还可以通过网络来指挥自己的创意主体,组织刨意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实现创意产品利润的最大化。创意组织以信息网络为媒介,使各产业之间完全不同的企业技术相互联结,直接观察到以网络经济的“复合效应”或“联结经济性”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总体劳动。在创意组织的网络里,劳动者之间的协作关系越来越虚拟化,劳动过程中的经营管理也更加具有战略柔性和协同化,创意产业及其产品,可以辐射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消费观念,对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针对创意产业组织的网络化特征,需要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方式来加强管理。扁平化是是相对于现行科层制的传统管理而言的。传统的科层制管理,组织自上而下是由一个以许多职能科室为单位组成的金字塔型的管理系统,“把所有的决定权都集中到了最高层手里,甚至把一些技术决定权也从基层剥离出去,集中到了同生产不发生直接关系的专门部门”⋯,而扁平化管理正好与此相反,是把金字塔式的管理系统压缩成扁平式的管理系统,因此,扁平化管理,是指企业等组织在提高管理者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增加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使金字塔式的科层管理压缩为扁平化的柔性管理。科层制管理与扁平化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上层决策、中层管理、基层执行,因而缓慢、迟钝、滞后、低效,“不仅产生了依从,而且遏制了下级的创造力,使他们在追求满足和尊严方面的人格需要得不到实现”。,后者是决策、管理、执行融为一体,因而敏捷、灵活、快速、高效。在扁平化管理的组织架构模式中,企业组织不是以职能为单位而是按工作流程、产品型号、工程项目为单位组成一个个动态的知识团队,在企业经理层的直接领导下,通过自我管理和独挡一面的工作,使企业围绕着用户需求,按企业规章制度有序运转。这种扁平化管理模式,能够使创意组织的创意迅速商品化、市场化,使创意在市场中得到检验、修正,提高和完善。(四)创意产品的智能化创意产业产品的智能化是创意产业劳动成果的主要特征。“化”即具有某种属性。在农业经济时代,劳动的对象主要是土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少数人依靠对土地的占有和对劳动力的控制来攫取巨额财富,劳动产品主要是满足人们生存的生活用品。在工业经济时代,货币成了主要资本,除了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外,还主要依靠资金、自然资源、运输工具等来积累财富,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模式,劳动产品变成了以交换为主要目的的商品,产品的标准化是其主要特征。知识经济则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它的发展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装备技术的数量和规模等,而是以制造信息化和物质生产非物质化为主要生产要素,是一种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模式。在以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为特征的现代生产力状态下,劳动者使用的劳动资料进一步发展为自动化生产体系,以及以数字信号为传输内容的集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为一体的互联网体系,而劳动对象在Et益增多的深加工和人造材料的基础上则越来越向无形资源如信息、创意等方面开发延伸。柔性生产方式逐步替代批量生产方式,产品的智能化特征凸现。函(美)丹尼尔·贝尔著张固清译;‘意识形态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第8页.o(美)丹尼尔·贝尔著张lil/lliff:‘意识形态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第8页.\n创意产品的智能化指的是创意产品具有模拟人脑部分思维功能并为生产和人类的其他活动服务的功能,也是创意产品在高科技时代的特征。科技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创意劳动。特别是从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控制论、信息论和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创意劳动已经能够利用机械、电子的装置模拟人脑的部分思维功能,劳动工具、手段和过程进一步智能化,创意产品开始大量生产,创意产品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意劳动的产品,不仅能首先观念地显现于劳动者的表象中,而且可以很直观地在电脑里显现出产品的实物模型。这种智能化的产品是创意产业劳动产品的主要特征,也是创意产业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的重要区别。创意产品的智能化又促成了创意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内在规定性,形成了创意产品的特色化。中国古人认为,事物之独胜处日特色,言其特别出色处。特色是区分优质和非优质事物的规定性,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据,它表达了事物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倾向性,代表着事物发展和进化的方向。创意产品的特色化是创意产业满足主体的个性化特殊需求的表现,有其独特的表现形态。第一类是具有离开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独立存在的产品,能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并能在这段时间内作为可以出卖的商品而流通,如书、画以及一些脱离艺术家的艺术活动而单独存在的艺术作品:第二类是产品同生产行为4i能分离,如一切表演艺术家、演说家、演员、教员、医生、牧师等等的情况。第一类是具有使用价值并能离开劳动主体到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商品,第二类是具有使用价值但不能脱离劳动主体,需要和劳动主体当时的创作劳动一起在市场上交易。创意产品的这种特色化,是创意产业能够立足市场、培养不同消费群体的根据,也是创意产业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据。创意产品还具有艺术化的特色。刨意产品的艺术化指的是产品具有艺术的内涵或形式。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去象征性地把握世界、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借助于形象的美去表现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并用美的感染力去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艺术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建筑等许多具体的形式。创意产业的产品多数具有艺术方面的属性,并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创意的内容,这是人类社会进步到今天,社会物质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愉悦价值的必然结果,也是创意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又一显著区别。(五)创意、文化、科技三者的交融创意、文化、科技三者的交融是创意产业的总体特征。创意融入文化和科技之中,并通过文化和科技表现出来,三者统一于创意产业的具体实践中。第一,创意是创意产业的源头。创意是思想,是灵魂,对创意产业起着带动作用。没有了创意,创意产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二,文化是创意的劳动对象。创意劳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是精神生产的主要形式。创意中文化积淀的密集度越高,文化创意的独特性越强烈,文化共鸣的普遍性越广泛,文化表达的观赏性越有吸引力,创意的含金量也就越高,它的产业开发的价值也就越大。第三,高科技是创意产业的基础。达芬奇曾说:“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杜,1975,第202页.\n飞。”艺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才不断发展。在古代,因为没有高科技,文化和创意的发展只能缓慢进行;现在,有了高科技的支撑,文化和创意才开始创造出亿万的价值。当今时代,高新科技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火车头,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艺术生产的发展和创新。电子传媒及数字化、网络化的崛起,对于文化艺术传播起到了首要的作用。衡量一个艺术表演作品的社会影响,不仅看传统意义上的剧场演出场次,更重要的是要看其转换成各类音像制品的发行量以及利用电视、互联网络传输的程度。高新技术的运用,不仅带来了文化作品本身的成功,而且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例如,大卫·科波菲尔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梦幻般的魔术,赢得了全球的盛誉,也为他带来每年6000万美元的收入。迪斯尼把高新技术应用于文化娱乐业,1997年的销售额达到了225亿美元。好莱坞用最新的高科技来武装自己,形成崭新的电影形式,不仅《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等科幻巨片采用了最新的拍摄和制作技术,而且像《泰坦尼克号》这种影片也大量采用了先进的制作技术,实现了高新技术与表演艺术的完美结合。因此,创意产业是对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丰富创新度的各类产业的高度概括,具有覆盏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全网络能力和产业关联效应。。创意产业的形成,已经昭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诞生了新的生产方式,它正在并且还将改写经济学的传统定律,催生新的市场规则和生产规则。创意产业并不神秘,传统产业也不必妄自菲薄。关键是不能将传统产业与创意产业对立起来,两者不是有你无我、有我无你的关系。传统产业只有引入创意生产,才能提升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内在品质;而创意产业也只有融入各种产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中,才能实现自己作为产业存在的价值。这是创意产业的本质和特征对产业实践的重要启示。三、创意产业的基本类型创意产业的本质和特征是划分创意产业类型的理论根据,产业分类的一般方法也是创意产业类型划分中要重点参考的方法。(一)创意产业分类的方法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最常见的产业分类有:一是两大部类分类法。马克思把整个社会生产按照产品的最终用途划分为两大部门,即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两大部类产品通过交换,在实物上和价值上得到补偿和实现,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这种分类方法对研究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缺陷是没有把非物质领域的生产部门包括进来,忽视了精神生产及其规模和比例问题,以此为标准无法对创意产业进行分类。二是三次产业分类法。20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费舍尔首先提出了三次产业的概念。其后,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继承了费舍尔的研究成果,在其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对三次产业的内容作了进一步详细的划分,并用它来研究结构变化的规律,使三次产业结构分类法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后来,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利用此类研究产业结构变化时。把一、二、三次产业分别称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此分类法是对除家庭内部经济生活以外的全部活动进行简明分类的方法。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作用于自然界生产初级产品的产业,其产品直接来自于自然界。第一产业是有形的物质财富生产部门,包括种。杜德斌盛垒;吨口意产业: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经济导刊,2005年8期.\n植业、畜牧业、林业、狩猎业。第一产业为广义的农业,它是人类利用生物群体的生命力,把自然环境里的潜在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及工业原料的一个生产部门。因此,马克思认为,农业是“人们赖以生活的主要植物性产品的生产”。4’第二产业是把取自于自然的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成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进一步需要的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煤气、电力、供水等部门,通常称作广义的工业。第二产业是对农业和矿业所生产的原料进行加工,以及对工业品进行再加工和组装的部门,又称为加工工业。第二产业的实质是以过去劳动的生产物作为劳动对象的各工、lk部门的总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都是有形物质财富的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提供满足人类基本的物质资料需要以外的进一步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部门,泛称服务业,是围绕第一、二产业和人民生活需要而建立的一些部门,它凭借一定的设备或工具,以自己的服务劳动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其产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形的,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联合国为统一世界各国产业分类而制定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把全部经济活动先分成lO个大项,每个大项下面又分成若干中项、小项和细项,意在将全部经济活动不遗漏地给以分割并使之规范化。这种分类法所用的统计有很高的可比性,可供各种经济活动分析时使用。这种产业分类法与三次产业分类法保持着稳定的联系,可以很容易地归并到三次产业中去,故三次产业分类法成为目前国际上广泛通用的资料收集整理方法。通常,人们把三次产业分别称作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三次产业划分法越来越无法描述社会新型产业类型,信息产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创意产业等新型产业越来越凸现出来。除了上述两种常用的产业分类外,还有按照不同原则和指标对产业进行的划分。如根据生产过程中对特定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的不同,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等,这种划分的好处是有利于区分不同产业的发展优势;按照产业增长率的变化可以把产业划分为发展产业、成长产业、成熟产业和衰退产业,这种划分有利于反映产业的发展阶段和新旧产业的更替。这些方法虽然具有某一方面的优势,但影响有限,其标准也不适用于创意产业的分类。产业划分的方法和标准虽有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规律。借鉴产业划分的一般方法和标准,根据创意产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对创意产业分类方法提出两条原则:一是从劳动的本质、手段、过程和成果方面看,是否有创意以一贯之,创意的价值是否得到了实现,产品是否得到了市场认可。二是能与三次产业并列对比,是三次产业所无法包含的产业。根据以上两条原则,我认为,创意产业可分为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意产业和策划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精神财富对劳动对象进行新的创造而形成的产业,科技创意产业是以科学研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特征而形成的产业,策划创意产业是为满足需求提供创意文案为特征的产业。三者都包含着创意和创新的要素,是现有三次产业所无法包含的,因而成为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二)文化创惹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来源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又称文化工业,在英语中称作“CultureIndustry”,是指现代社会以工业化的方式生产文化符号以满足精神消费需求的产业。文化产业的含义是由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雅明。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694页.\n在1926年撰写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首先提出来的。他的观点遭到了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的强烈批判,二人在在1944年的《文化产业:欺骗大众的启蒙精神》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并给予了明确的文字陈述。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的文化产业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现代文化的商品化生产的制度化机制,它代表的是商业模式的文化活动的操作的方式,是指商业原则下的不同种类的知识产品的生产。这种“商品形式的文化”与传统上层阶级或精英主义对艺术的认知形成鲜明的对照,精英主义认为艺术应当避免实用目的;独立,自足;排斥任何工具目的。艺术形成一个自足的世界,是19世纪为艺术而艺术论者所倡导的那种纯粹的艺术世界。第二层意思是指文化的生产是具有物质性实体性的产业基础,包括电影制作,录音设施,工厂,报纸的高速印刷线,覆盖全球的广播电视台,甚至剧院,俱乐部和舞台表演等云集的大型场所。这两层意思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文化产业”的概念更多指向“商品形式或商业模式的文化”。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所使用的“文化产业”概念,是在其“批判理论”的总体倾向下阐述的,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否定性。从汉语构词看,文化产业是一个偏正词组,但它又不是简单的“文化+产业”,而是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为主体对象,从事生产经营、开发建设、管理服务的部门,是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行业,是那些以营利为目的,以市场为目标,从事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生产、流通、消费和传播等活动的经营性组织的集合。文化产业的一般特征:一是规模化生产,主要是指产业的技术性,按照一定的工业标准进行批量制造;二是市场化营销,指的是文化产业的商业性,大批量的文化产品需要通过市场环节送到消费者手中:三是复制性,就其生产的大批高科技载体而言,文化产业是在进行制造,而就其负载的文化原创性来说,这个产业是在进行复制;四是集合性,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群。文化产业的四个特征表明文化产业是文化工业化的结果。所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我国理论界对文化产业作出的界定是: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文化出版、文化艺术、文化旅游等四个领域。在文化产业中,“文化”一系的概念强调的是文化作为整体的产业价值与属性;而在创意产业中,“创意”一系的概念则突出个体的知识产权的产业价值与属性。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是对于这两个系列的概念的一种整合概括。文化作为发展创意产业的灵魂,文化创意源于文化并高于文化,是对文化资源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是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渗透力、影响力的拓展和挖掘。可以把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为:源自于文化积累,透过创意等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创造财富和价值,提高生活质量之行业。这里用行业的说法,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属于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具有行业的特点。文化创意产业是习惯用法,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文化创意彳亍业。文化创意产业是经过五个阶段才得以形成的。第一阶段与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相适应,是传统文化阶段。在该阶段文化是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各自相对独立。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文艺作品主要是少数人创作,同样是少数人收藏和观赏。艺术家们为贵族和皇家所供养。第二阶段与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相对应,是商业文化阶段。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并使大量城市下层居民产生文化需求,刺激了大规模复制与传播的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进入“商业文化”时代。第三阶段与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相对应,该阶段是文化产业阶段。这一阶段涵盖了从电子媒介到互联网以前的发展阶段。19世纪到20世纪,由于电报、电话、广播的发明,纸质媒介过渡到电子传媒,进入40\n“大众文化”时代,并第一次具有工业化的生产形态,形成“文化工业”。第四阶段与以知识性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相对应,是内容产业阶段。它从互联网出现开始,是知识经济社会的第一阶段,与20世纪80一.90年代以来的“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密切相关,复制与传播技术高度发达,并实现了所有传媒手段技术基础的统一。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传媒手段过剩,内容不足,文化产业开始升级为内容产业,成为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融合了多媒体形态,从事制造、生产和传播有关信息内容的综合产业。第五阶段与以艺术和文化知识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相对应,是创意产业阶段。这是知识经济社会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创意日益为人看重,文化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加上与科技的碰撞,文化创意活已经渗透进了工业、服务业等诸多的领域,诸多的产业部门,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当中,产生了有关的知识产权。对这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胎生了一个新的产业门类就是文化创意产业。传统文化经过文化产业完成了到文化创意产业的演变过程。用如下图示表示。文化创意产业源于不同的国家战略、地域特征和文化政策,与“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等许多概念相交叉,又与“版权产业”、“内容产业”相互关联。不同国家或地区鉴于自身优势和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提出不同的理念。如美国主要以“版权产业”作为发展核心,英国则重视“创意产业”的提法,韩国等国则比较偏重于“内容产业”或“文化内容产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精华,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文化创意产业不能机械的理解为文化产业或者是创意产业,文化产业中对原创内容的市场化运作才能称得起创意产业。在实践中,文化创意活动比较密集的产业领域,包括文化产业中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艺创作与表演;娱乐文化服务、文化艺术商务代理、文化产品交易、数码娱乐等;与高科技结合产生的数字化内容产业如数码娱乐产业等;工业和服务4l\n业里面还有创意设计、会展及博览、广告咨询规划设计,旅游文化服务等等。最为核心的是知识产权行业。其中的文化艺术、教育、科技是创意最为集中的领域,也是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交叉、重叠内容最多的行业。(三)科技创意产业科技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科技创意活动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为目的形成的产业。大致包括科学研究、高科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类。科学研究是人类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活动方式,在现代生产实践中成为了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科学部门直接控制在国家手中,许多科学项目已具有国家规模,每年的投资数额巨大,科学事业成为国家的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科学活动已成为以提供概念、原理、学说、设计方案、管理方针等为特殊任务的知识生产部门,是一个充满理论创新成果的部门,因而也成为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高科技产业是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结果,是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科学的整体化、技术综合化和科技一体化趋势成为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主要趋势。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在基础自然科学成果的指导下,核技术、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相继问世,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相互融合,科学技术连续体形成,高科技产业相伴而生,科学和技术创意的产业化特征越来越显著。与高新技术产业相比,高科技产业的外延更大,不仅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是还包含了科学理论应用化的创新研究和前沿问题研究,比重点突出技术、项目、产品创新研究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范围更广。当然,高新技术产业是高科技产业的核心。高新技术产业是指投入大量研究开发资金并迅速取得技术进步为标志的产业。不同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不同。美国通常是指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的部门;日本把经济增长快,广泛扩散和新出现的技术运用到的产业:英国把高新技术产业直接界定为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许多位于科学和技术进步前沿的其他技术产业群体。我国则把电子信息、软件、航空航天、光机电一体、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与核应用等界定为高新技术产业。美国还从量化指标上界高新技术产业:一是产品研究与开发费用在销售额或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即研究与开发程度:二是科技人员占全部职工的比重。研究与开发情况反陕了产品和技术变化以及产业的技术含量,科技人员的比重在不同的产业部门是不同的。由于“高”和“新”是动态和相对的概念,所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外延也是动态和相对的。不同国家或地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范围也有不同的界定,总体来说,目前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技术创新快。由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企业主要依赖技术优势,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才是制胜之道。各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必然导致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速度加快。这是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创意产业的主要原因。第二,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高新技术产业由于技术的先进性和暂时的技术垄断或专利保护,其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和一定的高额垄断利润,因而,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成长性产业,这也是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律。不过,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也很大,由于技术和市场的不成熟可能导致高新技术早熟或早衰,产业兴衰过程短。第三,属于知识、人才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高级专业人才的投入和大量研发经费的投入。\n第四,具有很强的渗透性。高新技术产业对改造传统产业起着重要作用,是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焕发活力的重要途径,与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有异曲同工之妙。高新技术产业还对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着深刻影响,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是一个国家战略力量的标志之一。(四)策划创意产业策划仓Ⅱ意产业是由咨询、广告、设计等充满创意的行业组合而成的产业。这些行业都有为服务对象提供特定创意文本服务的功能。在这些创意文本中,创意人或创意组织结合服务对象的需求,拿出创造性的文本方案,为服务对象提供意想不到的创意效果和超值服务。策划创意产业是与传统的各类设计、咨询策划等产业产业相关,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和会展策划等内容。具体说来,策划创意产业包括的内容有:第一,咨询类。大到国家发展战略,小到项目选项与投资,策划咨询在其中起着重大的决策咨询作用。美屋著名的兰德公司,就不仅为美国政府提供国是咨询,还为美国军方提供全球军事战略咨询与风险评估;现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咨询公司,不仅为政府决策提供可行性研究和报告,还为社会单位提供项目分析和评估报告。这类创意是决策的重要依据。第二,广告类。富有创意的广告,把人们不熟悉的事物广而告之,使人们开始熟悉起来;把人们不熟悉的产品,通过形象的广告宣传,使人们能在较短的时间认知产品功能,激起人们的消费欲望。这类创意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第三,设计类。这是把创意展现在图纸上,并变为产品的过程,最后可以通过物化为工业产品或建筑产品等形式表现出来。设计是表达创意的一种常见方式。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创意产业的内容包括文化刨意产业、科技创意产业和策划业创意产业等。其中,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有创意的部分,因而成为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是科技创意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中的核心部分,也是构成刨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策划创意产业也开始在创意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意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都有创意产业的内核即用法律固定保护起来的版权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内容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传播构成了内容产业(如下图所示)。\n创意产qP结构图四、创意产业与三次产业的关系分析创意存在于每一个产业中,然而,“以创意为核心制造产出”与“在产出的过程中加注创意”有着质的差异,这也是创意产业与三次产业能够区分的根据。(一)第一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关系第一产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一产业——农业在社会发展中的这种基础地位,既不会因社会制度不同而改变,也不会因其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变小而降低。一个健康而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农业,为城乡人口提供生活资料,为第二产业提供原料,为工业品提供市场,为出口创汇提供资金,同时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其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成为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的重要来源。第一产业的生产特点是生产过程与动植物的自然生长过程相一致,对于自然条件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第一产业部门的生产周期较长,空间面积广,需要露天作业,农、林、牧、渔、猎各部门都对自然地理条件有着特殊的要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第一产业逐步实现了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良种化,社会生产组织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产前产后的部门纷纷从农业中独立出来,第一产业成了高产出的商品性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农业同样是创意产业的基础。中国古人早就强调“仓廪实而后知礼仪”,“衣食足而后知荣辱”,说明人们只有在较充分地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求后,才会有较强烈的精神生活的需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指出的,“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n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产业就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包括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生存条件。由于农业的发展是动态的,“在农业中,活劳动的减少可以是绝对的”锄,这样一来,第一产业的发展又为创意产业提供了人力储备。以我国为例,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重己从1990年的60%下降到2004年的49%。9创意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手段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加快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商品化,农业生产由原来的以自然条件为依赖,转向了对自然条件和科技手段的双重依赖。现代农业具有比传统农业更为丰富的内涵,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不断出现;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的一体性、产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还强调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现代农业生产中,农户广泛地参与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中,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体。现代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典型的弱质产业的特征以及投资大、回收慢、效益低的经济特征,伴随着全球性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作为资源性的农产品日益显得格外重要,从而使农业有可能成为效益最好、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现代农业和创意产业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二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关系第二产业门类众多,共同特点是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相对较小,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大规模集中生产,对基础设施和市场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原料燃料指向、消费市场指向、劳动力指向和高科技指向强,规模经济和集聚效益明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增加值的比重远远高于第一产业,是社会从不发达经济状态到发达经济状态演变的必经阶段,这个阶段又称作工业化阶段。第=产业的这种工业化特征和工业化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的重大作用,已为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所证明。一些实证的数据可以更好地说明问题,1700年前的1000年里,欧洲人均收入的年增长率只有0.11%,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在1820.1990年这170年间,人均年收入的增长在英国翻了lO倍,德国翻了15倍,美国翻了18倍,日本翻了25倍。⋯这主要得益于各国的工业化进程。第二产业的发展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物质基础。首先,第二产业依托现代化的生产手段,以标准化生产为特征,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统一规格和型号的产品,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水平,创意主体所需要的大量物美价廉的各类商品不断得到满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其次,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手段又为创意主体生产出了功能更多、性能更好、质量更高的消费品,促使创意主体的消费档次不断提高;再次,第二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创意主体提供更舒适的办公条件和更先进的科研设备,还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鲜活的创意素材,第二产业本身的许多领域正是创意不断产生的领域。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第二产业的发展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创意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更好地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一,为第二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可供生产的创意产品。创意产业其实就是由现代工业手段生产创意产o‘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79页.o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293页.o李静:“简论现代农业建设”,‘光明日报》2005年11月29日.中(美)托马斯·k麦格劳著赵文书肖锁章译:‘现代资本主义一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56页..\n品的产业。创意产业越发展,创意越多,用工业化手段生产的创意产品也就越多,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越高,第二产业的实力就会进一步增强。第二,促进第二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创意产业中大量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及其成果,是第二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源泉。离开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传统的第二产业就很难生存下去,更谈不上发展。第三,创意产业中的咨询策划和营销模式创新,能够促进第二产业市场迸一步扩大,国际交往进一步密切,不断扩大第二产业的生存空间。正确处理好创意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关系对我同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对我国社会所处阶段的定位。根据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中国还需要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实现工业化进程,特别是要由工业的轻型化转向重型化。因为实现扩大再生产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如果中国不能大规模地有效地发展各种原材料工业、各种机械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就谈不上轻工业以及各种服务业的更迅速的发展。我国现有13亿人口,比包括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所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还要多出4—5个亿,将来还要上升到15亿。中国的工业化是要满足13亿或15亿人需求的工业化,是史无前例的、超越一切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一切延缓、推迟或削弱中国工业走向重型化的主张,会导致中国走向“片面”的工业化。这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都必须坚持的产业发展观。因此,大力发展刨意产业不能以牺牲第二产业的发展为代价,更不能动摇第一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这是当前我国产业发展中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三)第三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关系第三产业是为生产服务的行业。包括生产在流通领域延伸的部门,如商业、金融业、保险业,运输业等;为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部门,如镁饮业、旅店业、旅游业等;为基础设施服务的部门,如供排水系统、环卫工程、交通网络等;为信息服务的部门,如邮电通信、广播电视等,以及一般服务、政府机关及公用事业等。在第三产业从事的劳动可叫做服务性劳动。第三产业具有服务性、多样性和依附性的特征。作为一个产业部门,第三产业的劳动也创造价值,其衡量标准是提供不同质量和效果的服务,同时服务的对象和内容极为广泛和多样性。第三产业依附于一产和二产而存在,所提供的高效能和高质量服务对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各种不同类型的产业常常遵循一定顺序而持续发展也是生产力发展一个重要规律。这个规律具体表现为:首先是由农业成为主导国民经济的产业,其次是由工业取代农业而逐渐成为主导国民经济的产业,再次是由工业让位于服务业,亦即由第三次产业成为主导国民经济的产业。产业结构的这种发展顺序是与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的演化和发展规律相互作用。生产决定着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产业结构决定着消费结构,消费结构反过来影响着产业结构。居民的消费结构不能跨越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演变不能跨越,因此,第三产业作为服务性行业,一是服务于生产,即服务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二是服务于居民的生活消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以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大发展为前提,否则就失去了服务对象。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多层次、多元化和“零距离”服务,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为消费者提供及时、便捷、周到的服务。创意产业也有为一产和二产服务的功能,同时也有服务于第三产业的特征,在这个意义上说,创意产业可以归为现代服务业的范畴。但是,创意产业的服务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n现在:一是服务理念不同。传统第三产业的服务理念一般是方便、快捷、实惠;创意产业的服务理念更加突出享受、审美和精神愉悦功能.二是服务手段和方式不同。传统第三产业的服务主要是以人工和人工技巧服务为主;创意产业的服务手段主要是人工技巧和高科技手段的结合,在服务质量上有质的飞跃。三是服务时间和空问不同。传统第三产业的服务一般是服务者与被服务对象处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强调服务的当下性,而创意产业的服务可以超越时空,超前或事后服务。四是社会价值大小不同。传统第三产业的服务对象一般以个体为主,一次性服务社会价值转换的量小;创意产业的服务可以对某一群体、阶层或不同的群体、阶层的广大受众,一次性服务社会价值转换的量大。创意产业与三次产业的关系表明,创意产业离不开三次产业的发展,三次产业的发展是创意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创意产业反过来对三次产业的发展又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创意产业与三次产业包括与其他产业的区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n第三章创意产业的功能与价值创意产业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有着巨大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创意产业发挥着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功能、观念更新功能、技术创新功能以及制度变革与维护功能。创意产业的社会价值主要在于体现了人类的主体创造性,拓展了生产实践的新领域,成为破解人类发展困境的一条新途径。一、创意产业社会功能的透视创意产业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刨造社会财富的经济功能,第二层面是促进主体观念更新的社会功能,第三个层次是实现技术突破的创新功能,第四个层面是加快制度革新的革命功能。(一)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功能社会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物质财富易于被人的感官所把握,并且是人的生存之第一需要,往往成为人们倍加关注的财富。精神财富是人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并且与人的素质有关。人的素质越高,对精神财富的需求就越多,素质越低,对精神财富的需求就越少,因此,大多数人对精神财富不像追求物质财富那样有激情。如何借助于一定的形式使人们在接受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接受精神财富便成为现代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创意产业,因其以有形的产品来承载无形的创意,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崭新手段,发挥着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功能。从物质财富层面看,虽然一部分创意成果能够以精神形式实现交换、传承,但其存在与发展依然需要依托大量的有形物质。没有一定的有形物,人们知识的创造性表达就缺乏相应的承载体。作为一个产业形态,其产品的价值也常常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交换得以体现。较之缺少文化、科学和知识内涵的普通物质产品,凝结着大量文化、知识内容的有形创意产品,其作为物质财富的价值性更加持久。从精神财富层面看,精神的因素是创意产业中最基本的要素。创意产业所包含的全部内容与丰富创造力息息相关,失去创造力就谈不上创意产业,更谈不上发展。通过发展创意产业,借助政策推动、市场拉动和一定的社会引导,可以把人们蕴含的创造力释放和发挥出来。一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人通过自己的创新把思想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的财富,从而体现出精神的价值。另一方面,人们的创意产品作为可交换的物质财富又强调其与众不同的精神价值。例如,古玩,就不仅仅是一个物质化的,可见的东西,它还包含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内涵的东西在里面,这种历经社会代代相传而永不磨灭的东西就是一种精神财富与物质形态的良好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意产业不仅是物质的表现,更多的还应该有精神财富的内容在里面,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一种崭新手段。创意产业的经济功能还表现在扩大社会消费领域,增加人们高质量的闲暇消费,促进生产——消费——再生产——再消费的良性循环。一是创意产业与人们的闲暇消费良性互动。闲暇消费是知识经济时代消费的重要特征。著名未来学家约翰·托夫勒在《第四次浪潮》一书中提出,农业社会是第一次浪潮,工业社会是第二次浪潮,后工业社会是第三次浪潮,信息革命是第四次浪潮,娱乐和旅游是第五次浪潮。娱乐和旅游消费属于闲暇消费。在闲暇时间里,人们主要从事科学、艺术、社交等精神活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肯·加尔布雷思也曾指出,艺术和反映艺术成就的产品,在经济发展中将越来越占到重要的地位。消费发展到某一限度时,驾凌一切的兴趣也许在于美感。其它西方学48\n者则提出了闲暇是“生活的艺术”,是“生活的极重要内容”,甚至是“生活的中心”,未来时代是新的闲暇时代等等观点。这些论述表明,闲暇消费社会已经到来,而闲暇消费的到来将大大改变经济体系的性质和结构,社会的消费结构开始向高层次转变。人们的闲暇消费时间越多,从事科学、艺术创造的时间就越多,创意产业就会越发展。二是生产力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闲暇消费的时间保证。社会生产力越不发达,人劳动时间越多,闲暇时间越少;相反,社会生产力越发达,劳动时间越少,闲暇时间就越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闲暇消费时间呈增长趋势。据有关资料记载,约在一万年前,人们只能腾出10%的时间用于休闲;在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1500年期间,工匠和手工艺人担负了艰苦劳作,使部分人可以分出17%的休闲时间;到了18世纪初,机器化革命使得休闲时间增至23%;而到20世纪90年代,电力机械使休闲时间增至41%;在21世纪,新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休闲时间有望增至50%。⋯这就为人们利用休闲时间进行文化创意和消费提供了条件。产业工人的闲暇时间自1920年以来也翻了一番。19世纪,人们一周60—70小时工作时问是很普通的,但在20世纪,大多数人是一周40个小时,而且还有各种休假与节日。9随着创意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消费时间还将增加。三是创意产业为人们提供了闲暇消费的内容。创意产业中的影视、流行时尚、运动休闲等方面的内容都是具有闲暇消费性质的内容,这些为人们的闲暇消费提供了产业基础。这些产业一方面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它们自身作为一种产业的存在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起到越来越积极地促进作用,推动人们在闲暇消费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消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各种劳务服务,达到精神的满足和愉悦,反过来,又进一步激发了创意主体在创意产业中的劳动激情。(二)促进主体观念更新的思维功能创意产业促进主体观念更新的社会功能,源于创意本身曾在历史上起到过的类似作用。这一作用在古代促使古希腊的哲人们产生了“地心说”。当人类把自己生存在其上的这颗星球当作宇宙的中心时,“地心说”就成为那个时代人类思考自身和世界价值的全部理解。当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驱们经过科学探究,意识到地球其实并不是这个宇宙的中心时,“日心说”又把人类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证明了宇宙范围远非我们先前所想象的时候,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宇宙大爆炸”、量子力学等新理论层出不穷。在人类产业发展史上,每一次产业变革又进一步促进了人们的观念更新。农业生产方式的确立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人类从采集和猎狩生活方式改变为耕种生活,与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宗法和血缘观念取代了原先的氏族和部落观念;工业生产的产生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方式让位于机械化、标准化、统一性、秩序性和连续性的劳动方式,市场经济产生并逐步成熟,与之相适应的竞争观念成为社会的重要价值观;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世界潮流,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科技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主要产业,创新观念成为社会主体的主要价值观,创意产业促进主体观念更新的社会功能进一步加强,频率进一步加快。母赵宝晨:。对文化产业的哲学思考一,‘理论学刊2006年第5期。o高亮华;。产业:打开了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书一,‘晋阳学刊》2005年第6期。49\n表现在:创意产业发挥了加快人的观念更新、破除人的思维定势的功能。本来,观念是标志入的主观世界的总体性范畴,它是客观世界在入脑中的表现形式。入对世界的认识是以观念为中介的,人能够将客观世界“移入”头脑中进行观念加工和改造,从而实现由客观世界向主观世界、由客观存在向观念形态的存在的转化。观念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意识活动。这种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把观念形态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列宁在转述黑格尔关于“观念是⋯⋯作为认识和意志的真和善的观念”的思想时写道:“观念是(人的)认识和追求(欲望)⋯⋯”⋯但是,观念一经形成,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主体按照习惯了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反映对象、解决问题的方式。思维定势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使主体能较为稳定地实现某种认识目标,防止思维活动的意外干扰。然而,思维定势并不总能有效地实现认识的目标。当遵循固定的思路和程序反映对象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时,思维定势就表现出消极的影响,使主体的思维活动陷入困境,延滞着问题的解决。比如,中国近代思维方式上的偏颇、公式化、程式化的思维模式造成了“笼统”观念笼罩一切,窒息了国人的创造精神。特别是中国传统思维中存在轻视分析的缺陷,使得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重整体,轻个体,重质的把握,轻量的分析,导致对事物的认识缺乏精确性。创意产业是内含着创新思维的产业实践,创意正是创新思维的成果,没有创意和创新思维也就没有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中的创新思维善于发现思维定势中存在的问题,合理想像解决问题的空间,敏锐洞察解决问题的时机,适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保留思维定势中的积极因素,破除思维定势中的陈旧框框,开阔人的视野,拓宽人的思路,促进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破除思维定势,形成新观点、新概念、新理论。创意产业催生了观念更新的市场机制。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创意,新的创意催生新的观念。知识经济不同于以往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在于它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存在决定意识”,新的经济形态必须有新的思想观念与之相适应。“当概念禁闭于自身之内时,它能够说明的东西很少了”。9市场机制要求创意人不断观念更新才能创意无限;市场机制要求观念不断日新月异,才能形成观念更新和创意萌生的良性互动。当新的创意得到市场的认可时,该创意产品就会以现代化的手段生产出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当新的创意产品遇到市场的冷落时,新的探索又开始继续进行。这种“创意——生产——需求——创意”的多向互动,反复循环,每一次创意的内容都更加新颖,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是创意产业与观念更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真实写照。(三)实现技术突破的创新功能观念更新也不断地推动着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技术一词出自希腊文teehne(工艺、技能)与logos(词、讲话)的组合,意思是对造型艺术和应用技术进行论述。17世纪,当它在英国首次出现时,仅指各种应用技艺。技术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下定义。从狭义的定义上说,技术是在创造性构思的基础上为了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它们是具有实现特定目标的功能、最终起改造世界作用的一切工具和方法.在广义上理解,可以认为技术的本质是人类西‘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第165页.o(苏)B.H托尔斯特赫等著安起民译:‘精神生产一精神活动甸题的社会哲学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第13页50\n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因此,技术是基于经验或科学理论的系统化实践知识,它增强社会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并且体现在生产技能,组织或机械上。作为劳动过程的要素,技术是人和自然的中介,因而可以把它们归结为工具、机器和装置这些机械性的劳动资料。从本质j二说,技术是人类在创造性构思的基础上为了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具有实现特定目标的功能、最终起到改造世界作用的一切工具和方法。技术是创意产业化的直接手段。技术突破是在自然规律的制约下,实现现实技术向技术极限质的推进,是与技术融合相对应的一种技术创新模式,是技术创新的显著特征。任何领域的技术进步都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如在一块硅片上能入多少晶体管取决于硅的晶体结构,一根纤维的最终长度取决于其分子间的联结状况。这种最终的制约可以称为极限,技术进步的过程就是不断向极限逼近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突破物质制约的技术突破过程。技术突破除了受自然规律制约外。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技术突破还是适应市场的选择和竞争机制所必需的。因为在现实技术和技术极限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这就形成了技术机会。在一项技术的萌芽阶段或成长的初期,多数创新是重大的技术突破。随着新技术与新产业的不断发展,在进入成长期或成熟期以后,技术创新从产品创新转向工艺创新,突破型技术创新让位于渐近型技术创新,技术机会从内涵更多地转向外延,技术融合、技术扩散逐渐占主导地位。而新技术领域的开拓往往又开始了新的技术突破,这一新技术领域一般又会重复上述由技术突破到技术融合的转变过程。整个技术体系的发展可以看做是技术突破与技术融合相互交织、相互转变的动态过程。创意产业向技术突破提出了市场需求,促进技术创新不断进行下去,从而使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当代技术和科学取得了统治地位,成了理解一切问题的关键。”。现代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对经济、政治、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和整合的趋势。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在现实的物质世界之外,创造了一个虚拟空间,并由此发展出一整套虚拟技术。人类的想象力借助于计算机虚拟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广泛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从电影制作、住房装修到网络游戏,从城市交通管理,到复杂制造集成,再到航天飞行等等,虚拟技术成为创意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成为创意产业虚拟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突破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手段。基础性的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设计与仿真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以及电子商务技术等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研究是创意产业需要重点突破的技术。这些核心、关键、共性技术是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推动产业发展及促进创新的主导力量。通过对相关共性技术的开发研究,催生了一批新兴技术,从而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通过推动新兴数字技术支持的新媒体信息内容文化率先产业化,从新兴的创意设计等高端产业入手,以数字化等高新技术促进文化创意的产业化,改变了传统文化的生产流通方式,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成为一个国家创意产业高端起步、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虽然技术是产业的重要因素,但产业的要素不仅仅是技术,也不能把产业革命看成是技术革命的直接后果。正如诺思通过考察1600—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后得出的结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性因素而非技术性回哈贝马斯:‘走向一个合理的社会),波士顿1970年版,第105页.\n因素。”∞(四)加快制度革新的革命功能制度是一套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建立了多种多样的制度以规范人们的各种关系与行为。制度处于稳定与变迁的张力之中,制度对象、制度条件发生了变化,制度本身也要做出相应调整,新的事物、新的关系的出现也要靠相应的制度来确认。制度的存在的真实形态并不是纸上或其他载体上的条文、律令,而是活生生的、现实的、固定化的各种关系,是客观化的社会存在,是社会系统有效运行的人工秩序和“软件”。经济学家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构建人类相互行为的人为设定的约束。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现实性,是制度评价的三个标准。从总体上说,制度是稳定的,表现为制度均衡。在制度均衡状态下,制度发挥多种功能,向人们提供多种制度服务,使人们从集体活动中获得某种利益和好处,同时,由于~项制度的安排和选择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和费用,人们需要依据费用效益的分析进行权衡制度的变革。随着内部矛盾的不断发展,各种制度障碍和制度摩擦不断发生,并逐渐成为制度运行的主要状态,制度接受者的不满逐渐积累起来,降低了制度的运行效率,随着制度成本的不断增加,制度决定者也对现行制度感到不满,于是就会出现制度净效益非最大的制度非均衡。这时,制度变革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制度变革的根源存在于该项制度结构的内部,存在于该制度下生活的各行为主体的利益矛盾之中,外部条件的变化一般只是通过内部因素的影响,加速或延缓制度变革的过程,以及变革时机的选择。制度的局限性使制度创新成为必要。制度革新是制度的革命和创新。革命是从质上改变制度,创新是质的基础上实现制度部分的质变。制度的局限性。制度的局限性集中体现在它所存在的三个矛盾中。一是单一性和行为多样性的矛盾。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度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诸如思想、情感等许多事情是它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二是规定性和选择性的矛盾。从维护秩序的角度,制度规定的越细越好,但制度规定的越细,人们选择的空间越小,从而越不利于积极性、创造性和潜能发挥。三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矛盾。稳定是制度的特性,稳定的制度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必然会由开始时的适应逐渐走向不适应。制度对生产力的约束集中体现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上。它包含两个层次:基本制度约束和具体制度约束。基本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等,它体现的是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意识形态差别,因此它的约束是根本性的约束,其推动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就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适合还是不适合,适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则阻碍其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其对生产力的适合程度,适合度越高推动越大,适合度越低推动作用越小。具体制度约束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各种运行体制的效率及其相互关系的制约。任何体制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弊端,但是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上和不同社会基本制度下,同一体制的运行效率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体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其效率发挥也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据社会基本制度特点、生产力水平、基本国情和具体时代特征适时适度地改革和调整,以促进社会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革新是解决具体制度约束的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制度革新的约束条件。首先是政治理念。政治理念赋予制度以灵魂。构成制。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h上海三联书店.1994,第9页.\n度创新的合法性依据,在今天,这一理念应当是人民主权论。其次是现实情境。客观方面的情境包括人1:3因素,生产力状态和经济结构,人们既有的社会关系;主观方面的情境包括人们的愿望和偏好,文化素质和认识水平,对社会变革的心理承受力,思维方式等:它们中的每一个都会对制度创新产生微妙但却不可忽视的影响。第三是历史和文化传统。一个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不可能脱离历史和文化传统,因此,制度创新必须解决好“路径依赖”问题,也只有解决好了这个问题,创新后的制度才会有效地发挥作用。创意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催生着制度革新,促使制度更好地为其发展提供环境。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制度革新与之同步。表现在;一是根据创意乇体的需要,要求建立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以有效地激励和约束主体的创意活动和行为:二是为主体的活动提供行为准则,为人们的活动提供“应然”模式。创意产业活动是以创新为特色的实践,要求不断开拓进取,不停创新,而制度要求重复,要求人们在制度给出的空问和规定的框架内从事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制度的变革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不断和永恒变动的。三是降低创意产业的运行成本。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主体在生产活动中交易费用增加,而制度本身提供了明确的信息,就是使得交易程序化,从而减少了交易费用,产生了规范化,提高了主体活动的效率。改革和革命是解决制度约束的根本办法。当旧的制度从根本上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就要实行革命,用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协调。在这个意义上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当具体的制度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现行经济运行机制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就需要改革。从完整意义上说,政治制度革命是在产业革命之后,产业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前提。政治制度革命与产业革命的顺序是确定的。通常情况下,政治制度革命以产业革命为前提,因为政治制度结构较产业结构更具有稳定性、保守性。但是,由于政治制度革命更容易受到经济以外社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影响,所以现实过程中政治革命的发生往往比产业革命更具有超前性。产业革命的发展大致上循着“科学革命一技术革命一文化革命一产业革命一社会革命”这一总体线索演进。产业融合和革命与社会革命不仅是一般的相互联系,而且具有了更进一步的实质性的联系,即科学革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与产业革命纳入了社会革命的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技革命是社会革命的起点,产业革命是社会革命的中介,文化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先声,社会革命是科技革命和文化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结果。因此,科学革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和产业革命是社会革命总结构、总过程中的实质性组成部分。在社会革命这个系统整体中,科学革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和产业革命也是社会革命的必要环节或组成部分。我们既要把科学革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区别开来,同时又要把科学革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联系起来,把它们看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既要看到“技术决定论”等观点的绝对性、片面性,又不能忽视科技、文化、产业的进步和革命在推动社会革命中的重要功能。特别是对创意产业这种新兴产业革命形式不能视而不见,应该密切关注其产生、发展可能产生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二、创意产业社会价值的体现创意产业的社会价值主要在于体现了人类的主体创造性,是人类生产实践领回‘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456页.53\n域的新拓展,也是破解人类发展困境的新途径。创意产业的社会价值意义重大。(一)人类主体创造性的当代体现产业是一个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深刻地反映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度和性质,表征着人类改造与控制自然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所说:“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工业是自然界对人,因而也是自然科学对人的现实的历史关系。因此,如果把工业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那么,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也就可以理解了”。。创意产业正是当代人类创造性本质的体现。首先,创意产业体现了人类创造对象性世界的能动性。创意劳动是充满激情的创造性劳动,不仅能够按照事物的自然效用来利用自然物,而且能够改变事物的自然形式,创造出自然界本来没有的而为人所需要的物品。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9这种创造性劳动在人为了不断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对自然界和社会发生作用过程中,创造出了适合自己生存的对象世界。“人的突出特征,人与众不同的标志,既不是他的形而上学本性也不是他的物理本性,而是人的劳作(WORK)。正是这种劳作,正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体系,规定和划定了‘人性’的圆圈”,⋯改变着对象世界,使“自在之物”变为“应然之物”,成为符合人的本质和要求之物。其次,创意产业创造出了新的消费需要。马斯洛认为,人是一种有需要的动物,当一种需要获得满足之后,另一种需要紧随而至,这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人从出生到死亡为止,其需要永无至境。人的需要形成一系列的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赫茨伯格围绕着马斯洛的理论对需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双因素理论,认为管理者应先向下属提供保健因素,消除下属的不满,然后再向他们提供激励因素,增加他们对工作的满意感。在缺少保健因素的情况下,激励因素的作用也不会很大。麦克莱兰则认为,人的社会需求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来自于环境、经历和培养教育,特别是在特定行为得到报酬后,会强化该种行为模式,形成需要倾向。从实质和内容上看,人的需要划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大部分。物质需要包括入类对维持生存、繁衍后代和追求享受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依赖;精神需要包括人们享受文化艺术成果的需要。接受教育、追求知识的需要,追求道德价值和理想的需要等。从层次上说,人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高级需要。物质需要是基本需要,精神需要是高级需要。创意产业是为人们主要提供高档次精神需要的产业。在主体的这种高档次需求满足后,又会转化为主体创造性迸发的智慧元素,激发主体的创造性,从而形成创意产业与主体创造性的双向良性互动。再次,创意产业还能促使主体素质的综合提高。一是能够增强主体的自我意识。创意主体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使命感、义务感和进取精神,在实践活动中自立、自信、自强、自律,发挥其自觉的能动性。二是能够增强主体的适应性。在市场竞争中,创意主体相应地调整、充实、完善、更新自己的创意内容,发挥自身的刨造潜力,延伸创意产业价值链,把创意产业发回在西方,工业与产业的概念是同义的。古典经济学中,产业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部门.18世纪以后的欧洲,产业与工业有同等的古义。由此形成的产业观念也就同于资本主义以来的大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观念.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工业的概念与产业的概念往往是同义的.印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第88、89页.翠‘萝吐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r1990,第183员-毋(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杜.2004.第95——96页.\n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三是发挥了主体的价值创造作用。在创意产业的实践中,创意主体的各个要素协调运动,释放出最大的创造力,创造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展现了主体的本质和力量,取得了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既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也满足了主体自身的需要,实现了主体的个体和社会双重价值。最后,在创意产业的实践过程中,主体只有止确地自我认识,才能适应创意产业的需要。要从市场实际出发,正确地认识自己,有正确的自我判断、自我估价、自我反省,不仅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和优点,还要了解自已的不足、弱点和错误,知道自己的认识和行动哪些应当肯定和发扬,哪些应当否定和克服。“认识你自己”,可以使创意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支配自己的行动,不为种种虚假的东西所迷惑,不因一孔之见、一功之得而自我陶醉,也/fi因能力有限或一时的失误而畏缩不前,自轻自贱。自暴自弃。一个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的人,要么狂妄自大,忘乎所以,我行我素;要么妄自菲薄,消极悲观,麻木不仁。只有自知、自觉,自信,自谦的人,才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展现自己的能动性和宦Ⅱ造力。(--)人类刨新实践领域的新拓展根据人类实践活动的目的、手段、方式、对象等方面的新异程度,可以把实践从质的规定性上划分为常规实践和创新实践,这是一对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常规实践则是指那些运用事物已被发现了的规律、属性和关系,按照先前的规则重复进行的实践,而创新实践是指那些通过对事物规律、属性、关系的新发现或新运用,能够比先前的实践更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m创新实践是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突出表征,是主体自觉能动地发现和运用新的客观规律、属性和关系,在人的本质和客观世界双向创新过程中实现和证实自身思维、意志的品格和力量,因而区别于抽象的、仅存于大脑之中的想象和可能;是使得现实世界的改变更有利于入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增值和价值提升活动的正向的、积极的、对现实生产生活产生促进和推动作用的实践活动。创意产业作为人类创新实践的一种产业形式,是人类创新实践的一个崭新领域。创意产业的提出拓展了生产力的内涵,开拓了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新领域。一是形成了创意生产力的产业形态。生产力本身就是革命的、创造的因素,生产力内含着创新的机制,作为一种系统存在,不仅生产的要素,而且要素的组织形式,在生产力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马克思指出:“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9只有通过一定形式的组织和管理,才能把生产力的各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生产过程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同时,组织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在创意产业里,创意主体的创意和激情、意志和品质能够有效地组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创意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创意主体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把创意手段、创意工具以及其它创意媒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高质量的劳动资料;把科学技术开发利用的新型材料和优秀的文化遗产以及鲜活的现实素材作为创意产业的劳动对象,形成了创意生产力诸要素的有机结合,产生了创意生产力,促进了人类生产力质的飞跃。二是开拓了创造物质财富的崭新领域。与三次产业相比,创意产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价值与理念、手段和方法等方面都有质的不同。从创造财富的价值与理念上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把人凌驾于大自然之上,不西庞元正:‘刨新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人民日报'2006-09--08(15)。o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362页.\n断地向大自然索取,第三产业则是服务于和服从于这种生产过程和生产目的;创意产业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强调的是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在“为自然立法”的同时,培养人们在与自然交往中应有的道德意识、行为和品质,使人们在与自然的交往中,超越自私或浅近的视野,以社会集体和全人类的长远利益判断行为价值,作出合理而高尚的自我选择,调节和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从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和方法上看,三次产业强调的是物质手段和人的劳动力的支出,创意产业强调的是人的智慧和智力支出,是利用现有资源加之以高科技的手段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少用或不用不可再生资源来从事物质财富的生产,合理、高效和创造性利用可再生资源为人类创造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三是开拓了创造精神财富的新领域。在人类发展史上,物质财富的创造同时也伴随着精神财富的创造。在没有社会分工之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是同一过程,在社会分工明确之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创意产业从以下三个方面开辟了创造精神财富的新领域。从文化创意的角度看,以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为创作对象,按照当代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再创新的精神产品,是精神财富创造拓展的第一个领域:从科技创意的角度看,以网络、高新技术和现代传媒为手段,以数字化信息资讯为内容,是精神财富创造拓展的第二个领域;从策划创意的角度看,策划营销、品牌运营、设计创意开辟了精神财富创造的第三个领域。创意产业的三大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开辟着创造精神财富的新领域。创意产业为人们改变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组织方式,创造出了许多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世界愈来愈丰富多样,也使社会进步的基础越越来雄厚。创意产业不仅创造新的自然环境而且也创造了新的社会环境,创造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和各种制度、设施等。人的创造性活动,不仅造成人的发展的客观条件和手段,“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创意产业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走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为破解当今时代人类发展中的困境提供了新途径。(三)破解人类发展困境的新途径从远古开始,“人就从事推翻自然界的平衡以利于自己”的活动⋯,不过采猎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很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较小。进入农业文明后,人类能够利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变局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如地力下降、水土流失、河流改道等,危及人类的生存,正如历史学家阿·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所描述的人类“通过求生走向毁灭”。但从整体上看,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作用尚未达到造成全球问题的程度,人类还是崇拜自然、畏惧自然和依顺自然的。自从人类社会开始工业化进程以来,以牛顿力学和技术革命为先导的工业文明使一部分人自认为已经能够彻底摆脱自然的束缚,成为主宰地球的精灵。培根和笛卡尔为代表提出的“驾驱自然,作自然的主人”的机械论思想开始影响全球,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企图征服自然,把自然环境同人类社会、把客观世界同主观世界形而上学地分割开来,没有意识到人类同环境之间存在着的协同发展规律。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长足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o‘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第494页.o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科学出版社,1981。第535页。56\n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财富高速增长的同时,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也接踵而来。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人类的生存基础,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提醒着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o特别是工业化国家的消费和生产模式作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其实质己不是经济和技术问题,而是文化和价值观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在原有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并祸及自身,人们必须在各个层次上去调控人类的社会行为和改变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思想,“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应当把发展看为包括整个经济和社会体制的重组和重整在内的多维过程”。9创意产业正是物质资源消耗少、创新特征突出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创意为特征、强调创造性、掌握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的产业,为破解人类发展困境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供了一条新路径。第一,从产业发展理念上看,创意产业强调的是以知识、智蓉和创意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产业发展是沿着知识、智慧和创意的创造、再创造的轨迹而获取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与大工业的大规模向大自然索取原料、能源等的发展理念有着质的不同。大工业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征服和索取,创意产业强调的足人与自然和谐。创意产业认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不是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而是和谐相处的关系。这样的和谐观表现为对大自然的爱护,实质上是对人类生命本身的热爱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爱护。一旦大自然的动植物遭到盲目的毁损,人类就会失去维护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交换对象和自然环境。人类只有保证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才能保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创意产业从本质上看强调的是可持续的产业发展观。第二,从产业发展模式上看,创意产业坚持的是以创意为核心、以高科技为手段的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新”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新”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新”在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第三,从产业发展主体看,创意产业通过有效地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面向市场、整合产、学、研三方资源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为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实现转产提供了发展方向。创意产业不仅为人类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实现了创意产业的社会价值,还在人类未来的生产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产业角色,为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着更多的条件。∞‘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519页.o‘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282页.o托罗达:‘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中国经济出版杜,1992,第50页。57\n第四章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创意产业是现代生产实践的具体形式,作为一新兴产业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从创意产业在现代生产实践中的地位上看,创意产业作为一种产业实践形态在生产实践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创意产业与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看,刨意产业对社会意识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并表现出相对独特的发展规律;从创意产业对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看,创意产业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条件。一、创意产业在现代生产实践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创意产业在现代生产实践中日趋重要的地位,是由生产实践发展变化的历史趋势决定的,也是社会现实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一)人类生产实践的基本类型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明确地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结束了人类有史以来“自然史”、“社会史”和“人类精神史”的种种分裂和对立,实现了自然史、历史观和思维科学的辩证统一,成为“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恩格斯在晚年还曾多次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并认为“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锄。关于生产实践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和1845的《神圣家族》里作了初步阐述,提出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基本概念;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做了初步论证;在《共产党宣言》、《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哥达纲领批判》等,作了充分论证。后来,恩格斯又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根据文化人类学的新材料、新成果,进一步概括为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两种。综合起来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把生产实践看作是标志着人类活动的整体性范畴,“本身就是有许多组成部分的、分别有不同规定的东西”铆,可以分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的生产三种基本形式。学者们称为广义的生产实践。@毛泽东则把人类的实践活动作了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活动即“三大实践”的划分。这些观点为我们研究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物质生产是人类物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这种生产实践是人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通过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生产物质产品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解决人的物质需要与自然界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之间的矛盾,物质生产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基础地位。人口生产即“种的蕃衍”@,是通过婚姻、家庭的社会形式为社会生产的特殊产品——人,这是维持、延续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解决的是人类社会主体不能由自然界产生的矛盾。人日生产为人类社会的所有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者。∞(-q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7j页.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58页。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695--696页.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3页.四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t1994,第309页·吁‘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J,第2页.站\n与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相比,精神生产作为人类特有的生命活动,是更为特殊的一种生产。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精神生产是“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是“整个世界的生产”或“全面生产”的一部分留,是“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9的,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生产活动,是通过人与外界的信息、能量的交换,特别是通过精神生产者自身思想的内化、创造,生产出精神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并为物质生产和社会的进步提供理论观点、科学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实践理念等,以保证人类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解决的是自然界不能自动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矛盾。精神生产是在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从物质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然后形成具有特殊类型的相对独立的生产部门。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精神生产是人类特殊的认识活动,是认识产生的直接来源,探索性、创新性和风险性是精神生产的本质特征。从人学理论的角度看,精神生产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是人的类本质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人的本性的实现和发展不仅存在于人的物质生活中,而且还存在于人不断地对高尚的精神生活境界的追求、设计、创造和完善中。在人类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三类生产的重要性表现不同。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人类刚刚摆脱动物而独立,特别是原始社会,经济关系尚未展开,“人类自身的生产”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劳动越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越受限制,社会制度就越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人口数量多少决定了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所以人口生产居于主导地位;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生产范围和规模的扩大以及经济关系的展开,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人类自身生产在社会中的支配地位逐步被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所替代,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物质生产居于社会的主导地位;随着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离,在后工业社会及未来的社会,由于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精神生产开始居于主导地位。有资料显示,当今物质生产力3年内的变化,相当于20世纪30年内的变化,牛顿以前时代300年内的变化,石器时代3000年内的变化。9然而,当今世界,人类所面临的诸多生态环境、能源危机以及民族矛盾、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问题,都可能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下引发重大事件。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大厦,有可能在一瞬间化为一堆废墟。从根本上讲,无论物质生产力本身如何发展,都无法自行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所有问题。只有协调发展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特别是发展高尚的精神生产力,才能达成共识,有效地解决这些世界难题。(二)三类生产实践的区别与联系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口生产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统一于人类社会生产的具体实践中。物质生产的实用化和精神生产的审美化是同时迈进的。早期人类对所使用的工具或产品的表面的光滑、比例、对称等非常注意,显然,这不能仅限于实用的目的,而是为了好看、悦目。精神产品是精神的第一种定在,即精神的直接的定在;物质产品是精神的第二种定在,即精神的间接的、异化的定在。∞‘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72页。回‘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89页.o‘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92页.o‘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页。o赵宝晨:-试论精神生产力一,‘理论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4期.\n黑格尔说:“精神同样可以通过表达而给它们以外部的定在,而且把它们转让。”⋯因此,“不应该把社会活动的这三个方面看作是三个不同的阶段,而只应该看作是三个方面,或者⋯⋯把它们看作是三个‘因素一。。它们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和特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历史地位,人类的一切历史活动,都是这三大生产所产生的。其中,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口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导。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生产系统,共同创造、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动着人类历史不断演进。由于人口生产和再生产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比是更为特殊、更为复杂的生产实践,特别是在创意产业里,人的自然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人口质量而不是人口数量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人的生产规律、劳动力商品生产的规律以及人才成长规律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规律有着质的区别,不能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规律来简单地套用人的生产,而要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下,进行新的探索和认识。限于篇幅和论证的需要,本文着重阐述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区别与联系,便于更好地考察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一、就生产的主体来看,物质生产的主体主要是体力劳动者,而精神生产的主体主要是脑力劳动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特征正在逐步同化,但不同的从业者从总体上说,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别。比如,以物质生产和服务为主的一二三产业与创意产业相比,后者的劳动主体中脑力劳动的成分仍然远远高于前者。二、就生产的过程看,物质生产是按照确定的程序、目标进行的,物质产品都有一定的质量和规格,只有按照精确的“复制”,才不会出现次品。精神产品虽然在传播过程I}|也需要“复制”,如书籍、报刊的印刷、唱片的刻录等。但是,这种重复性并不是精神生产本身,而是对已经完成了的客观化的精神产品的复制。因此,相比较而言,物质生产完全是一种周期性的、重复性的实践活动,精神生产则具有探索性、创新性、风险性的本质特征。如,艺术生产对艺术家来说,不是“将米做成饭,而是将米酿成酒”锄。艺术就对它的生产主体有着极高的要求,艺术的生产过程是个精雕细琢的过程。精神生产作为“非物质生产领域”有着特殊的劳动过程和生产方式:一种是精神生产者的劳动可以被物化,具有一定的物质载体,能够作为商品而独立存在的生产,即斯密特所理解的“生产性劳动”,“也是可感知的、现实的并表现为物质的”。生产,如作家、画家、雕塑家、工程师所从事的活动及其成果语言、书籍、塑像、图纸等。另一种是精神生产者的劳动不可能被物化,它没有独立存在的形式,离不开精神生产者,或一离开精神生产者,就转瞬即逝的生产,即斯密特所理解的“非生产性劳动”,如歌唱家、音乐家、表演艺术家、教师、演员从事的活动等。三、就消费过程看,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是一个减值过程,而大多数精神产品的消费则是一个增值过程。一幅画不仅不会因为欣赏的人多而消耗价值,反而会因众多人的审美再创造而愈来愈来丰富博大。因此,“一部艺术作品的全部意义不能仅仅根据作者和同时代人的看法来限定。它是一个增值过程的结果,亦即∞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79,第5l一,2页.o‘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80页.o(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上海古籍出版杜,1983,第479页。锄(苏)B.托托尔斯特赫等著安起民译:‘精神生产一精神话动问题的社会哲学观',北京师耗大学出版社,1988.第99页.60\n历代无数读者对此作品的批评过程的结果。”。在物质消费中,作为使用价值的实物本身消失了,在精神消费中物质没有消失,而是相反,它被保存下来,甚至被更好地保护起来,因为它在这里不是消费的对象,而只是消费的条件。比如,我们消费书、绘画和影视作品时,却完全保留了它的物质外貌。四、就决定商品价值的方式看,物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精神生产的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的存在要以健康有益为前提,它的价值从属于精神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思想观念、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的直接载体和物化形态,它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和心灵,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从生产资料的构成看,精神产业的生产资料与物质产业的生产资料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一是生产资料中的原料,就物质产业来讲,其物质原料构成了不交资本,可以一次或分次地把其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就精神产业来讲,它的原料却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这些原料就是精神产业的劳动对象。自然事实、艺术素材、前人留下的思想材科以及群众提供的精神产品粗坯和半成品都可以成为劳动对象。这些劳动对象本身的价值量很难计算,转移方式比一般不变资本的价值转移更为复杂。二是精神性的生产资料,像思维方法、思维方式、艺术创作方法这些精神性的劳动手段是无形的,也不会像机器那样被磨损,所以,不会像物质性生产资料那样把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其次,从抽象劳动来看,精神产品的价值实体也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但由于精神产品往往是独家生产,或独家首先生产,或独家拥有,不存在横向的劳动量比较,没有“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所以决定它的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于生产它的个别劳动时间,这个劳动时间是由物质需求所决定的精神需求所限定的精神劳动的量;不仅和劳动的量有关,而且和劳动的质有关,只能用质和量的统一才能确定精神价值所包含的劳动;即使如此,精神劳动的量和质的确定也是不容易的,它的质的确定要靠实践的检验,它的量的确定更是困难,严格说是无法确定的,所以,总体上只能靠猜测。有的精神产品,如保存多年的名画、善版书等,常常拍卖,其交换价值只由其稀有性和人们对它的占有愿望和财力的大小来决定,而和其原来生产的劳动时间无关。这就是说,不能由劳动再生产的东西(如古董、某些名家的艺术品等等)的价格,可以由一系列非常偶然的情况来决定。而科技成果的交换价值则要包括:科技商品生产的成本、科技商品绘购买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科技商品的寿命、购买企业采用科技商品能否达到预期经济效益所承受的各种风险和科技商品转让的次数,用公式表达:科技商品价格=科技成本+K×经济效益。式中,K为科研单位效益分享比例系数,经济效益是指该项科技商品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第三,精神性劳动手段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更新的,它们和劳动者的知识储备都需要不断更新。特别是当代所谓“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更快。由于知识更新的需要,劳动者或者是需要再教育、再学习,这样需要花费一笔费用,或者是自学不需要花费学习的费用。就前一种情况而言,这些费用需要追加到劳动力的价值上,就后一种情况而言,虽说从表面上看不需要花费学习的费用,但是需要花费学习的时间。比如说,一位专家、学者要看资料,要接受新的信息,这对于他进行精神产品的创造是必要的,所以,这一部分劳动时间又应当计算到总劳动时阀中。总体上看,精神产品的价值实现有两个特点:一是价格受其潜在的经济使用价值以及人们心理预期影响,经常出现价格与价值较大程度的背离;二是价值规律对它的调节作用往往通过实物形态的商品进行传递。纯粹以经济学回夏赞忠;‘艺术生产概论h湖南出版杜,1995·第184,185页·6l\n方法分析精神生产,对精神创造的特殊性不予以应有的考虑,是很少能取得效果的。只有考虑到精神活动及其效果的经济本质,又考虑到它们的社会本质,问题的解决才有可能。“忽视精神活动的特点、脑力劳动的特性,把物质生产中正在运转的或从中引申出来的模式直接移入精神生产,也是同样不正确的。”伽五、就劳动力的价值看,精神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高于物质劳动者劳动力的价值。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个人具备精神劳动的能力比具备物质劳动的能力有较多的花费。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而这就得花费或多或少的商品等价物。劳动力的教育费随着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罾物质劳动者的劳动相对简单一些,精神劳动者的劳动相对复杂一些。对此,亚当·斯密早就有过论述:“精巧艺术和自由职业的学习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大费用。所以,画家和雕刻家、律师和医生的货币报酬当然要大得多,而实际上也是如此。”9精神生产的效果主要是具有超经济的本质。~方面,它真正是由物质消耗与所得收入之间的差额计算出来的直接经济效果所构成,但另一方面,它包括真正的社会效果。这种效果一部分具有一定的价值评价,只实现于国民收入将来的增长之中,而还有一部分是根本不能用价值来计算的。美国经济学家中.马赫卢普认为。研究和创作的成果是不可计量的。但是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这就是,作为精神生产的劳动是创新性的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新劳动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的“幂加”。六、就生产关系的生产形式看,一种是在物质生产中,人们是以物质(商品)的关系形式、以物质形态生产着自己的关系;另一种是在精神生产中,人们是以思想关系形式、以思想形态生产着自己的关系。可以说,“在精神生产过程中,现实的关系从存在形式转变为思想形式,物质的东西独特地改变为思想的东西。”9两种不同形式的生产生产着在本质上都是经济关系的生产关系。(三)生产实践与产业实践的关系生产实践与产业实践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从根本上说,生产实践伴随着人类的始终,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三种基本形态。人类生产实践的内涵会不断丰富和发展,但生产实践的基本类型主要是这三种主要形态。产业实践是生产实践的具体形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形态会不断丰富多样。生产实践发展的深度、广度决定着产业形态的级次和水平,产业实践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不断丰富和深化生产实践的内涵。从历史的维度看,生产实践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发展到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产业实践也依次走过了农业、工业为主的时代,发展到服务业为主和创意产业产生的时代。如果我们把农业经济时代称作古代生产实践时期,工业经济时代称作近代生产实践时期,知识经济时代称作现代生产实践时期的话,可以看出,古代生产实践以农业作为主要产业形态,近代生产实践以工业作为主要产业形态,现代生产实践以现代服务业和创意产业作为主要产业形态。同时,还可以看出,古代和近代生产实践还是以物质生产为主的时代,精神哪(苏)B.I,L托尔斯特赫等著安起民译:‘精神生产一精神活动问题的社会哲学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第238、239页.甲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杜,1975,第195页.田(英)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嗣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商务印书馆.1974.第94页。哪(苏)B,14.托尔斯特赫等著安起民译:‘辖神生产一精神插动问题的社会哲学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杜,1988。第154页.\n生产处于从属地位,精神生产还没有产业化;现代生产实践中,精神生产的作用越来越大,精神生产的产业化功能日渐突出。当然,生产实践和产业实践的历史逻辑顺序是存在的,但又不是机械的一一对应的。从本质上看,生产实践是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辩证统一,经济愈不发达,人口生产、精神生产愈是依赖于物质生产: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生产和精神生产分别作为独立的生产实践纳入现实的生产过程中并发挥作用,特别是精神生产的独特规律作用越来越明显,现代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的作用越来越大,生产实践和产业实践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般认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物质生产的主要产业形态,第三产业是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口生产提供服务的产业形态。创意产业等许多新兴产业形态与三类基本生产实践的关系问题研究得还不够充分,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有学者建议,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领域,即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物质生产领域又分为两大部门即农业和工业;非物质生产领域也分为两大部门,即服务业和精神产业。服务业即包括像商业、旅游、酒店类的第三产业,精神产业可分为知识产业、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三大类。⋯这种分类有一定的道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对产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关系也能作出一定的解释。但这种分类存在二个问题,一是把人口生产忽略了,也没有说明理由;二是对精神产业的分类也不准确,按照这种分类,高科技产业就没有纳入到里面。还有人提出了新三次产·业划分的理论和方法,即把传统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称之为传统的产业,与新兴的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并列为三位一体的产业规划格局;把处于新三大产业核心融合地带的、以创意为原始驱动力的高聚集性产业称之为创意产业。o这种方法虽然突出了创意产业的作用,却无法从中看到物质生产实践、精神生产实践和人口生产实践的本源意义。我认为,可以把人类的生产实践图景简要地归结为以下几个层次,从而更好地理解产业实践的意义。一是人类生产实践,作为实践的一级层次,是实践的总体性范畴,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主要形态,是社会实践中起决定作用的实践。二是把社会生产实践再分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口生产的三个二级层次。三是把三级层次的产业实践作为二级层次实践的具体形态:从历时态上看,从古代社会生产实践时期到现代生产实践时期,人口生产仍然以家庭的形态进行,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个问题不属于本文要深入讨论的问题;精神生产则从没有形成产业到产生产业萌芽再到文化产业形成这样一个逻辑顺序;而物质生产则依次表现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生顺序,并出现了三次产业和创意产业并存的局面。刨意产业既是三次产业中创意的交集,也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口生产二级层次实践创意的交集。创意产业本身则可以分为科技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策划创意产业。这种情况表明,生产实践和产业的实践划分具有相对性,人口生产、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是人类生产实践过程中三个不同的侧面,三者是密不可分的:不同产业的划分是从不同角度对产业特征的概括或描述,不同产业之间的交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如下图所示)。随着人类生产实践的为断发展,新的产业形态将会不断出现,也将产生更多层次的产业实践。辔李文成:‘精神的让度一试论精神商品及其生产)。河南大学出版杜.2000,第204—-205页.9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第汹5页。\n(四)创意产业在现代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地位从创意产业的生产过程看,创意产业的生产离不开物质生产资料。创意产业生产所依赖的文本资料、生产过程所使用的机器设备以及生产结果的表达方式等都离不开物质的外壳。不仅如此,创意产业内容的生产过程常常伴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的使用和消耗。图书的出版发行、电影的拍摄上映、游戏动漫的制作、电视节目的传播等等离不开纸张、拷贝、电脑和发射塔等等物质资料;科学上的研究、技术上的发明创造离不开先进的仪器和试验材料。在科学研究中,甚至出现这种情况,囿于仪器先进程度的限制,有些科学研究无法更深入地进行下去。创意产业与物质生产密切相关。从产业形态上看,创意产业成为精神生产的主要业态。在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要产业形态。18世纪工业革命前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前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发展,社会人口、产值也主要在农业,称之为农业经济时代。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产业结构主要是第二产业即工业,社会人口和产值也主要在工业,生产处于主导地位,消费处于从属地位。从18世纪工业革命到20世纪处于这个时代,称之为工业经济时代。20世纪下半叶到2l世纪初开始,文化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制约着政治、\n经济、产业的发展方向、结构和水平。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也引导和制约着生产的发展,人们消费需求的重点普遍转向精神文化,求新、求异、求美、求乐、求古等精神追求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寻求目标,工业经济时代的以物质产品产业为重心的产业结构,逐步转向以精神文化产品、服务产业为重心的产业结构,创意产业也因此成为主要业态。从创意产业与人口生产的关系看,创意产业的主体是刨意人和戗意阶层。创意主体素质的高低、数量的多少决定着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创意主体是特殊的劳动力商品,它的生产、教育和培训是特殊的生产过程,与其它劳动力商品的共性表现为:(1)劳动力的生产都具有自然属性,包括性的差别和其他生理、生物因素的差别。(2)劳动力的生产都具有社会属性,受整个社会关系尤其是最根本的生产关系的制约和影响。(3)劳动力的生产都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明显的惯性特点。劳动力生产的周期性是受人的自然生育能力限制的;而劳动力生产的惯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仍保持原有的增长或降低的趋势。与其它产业相比,创意产业劳动力的特殊性表现为:(1)创意产业所需要的脑力劳动者的比饲远远高于其它产业。有资料显示,机械化初期,社会劳动总量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比为9:1;在中等机械化水平时二者的比例是6:4:在高度机械水平时二者的比例达到l:9。⋯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里,脑力劳动所占的比例将更高。(2)创意产业不仅要求创意劳动者具备必需的学历和能力,在某些特殊的领域还要求有特殊的才能。音乐家如果没有对音乐的特殊敏感,诗人如何没有创作的灵感,软件工程师如果没有相应的天赋,就很难创造出优秀的产品。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创意产业成为连接生产实践三大基本类型的纽带,组织精神生产力的功能越来越凸出。特别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科学技术被人们第一次有意识地运用到现实的社会生产过程中,其直接结果是张扬了人的智慧、显示了人类主体的伟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成为现代生产实践中的主导产业,在现代生产实践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仅如此,创意产业对社会意识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还发挥着精神生产力的特殊功能。二、创意产业对社会意识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创意产业不仅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而且与社会意识相互影响,并对社会意识产生重大的决定作用,同时还表现出独特的发展规律。(一)社会意识对创意产业的影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的过程和条件在观念上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在观念上的反映,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科学等的思想观点和风俗、习惯等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依据一定的社会思想所建立起来的文化、政治、法律等制度。其中,系统的、自觉的、定型化的社会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通常称之为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形态都会对创意产业产生影响。社会意识植根于经济基础之中,而后作用于经济基础,服务于经济基础。创意产业的产生正是社会意识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艺术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感性形式并成为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艺毋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科学出版社,1994,第54页。\n术的最大特点是依靠色、声、形、情等静态美与动态美来表现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情感、愿望和意志,按照美的规则把握和再现生动的社会生活,并用美的感染力来影响社会生活。列夫·托尔斯泰给艺术下的定义是:“在自己心里,焕发出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语言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现到这样的感情。”普列汉诺夫则认为:“艺术开始于一个人,在他自己的心里重新唤起在他周围的现实影响F,所体验过的感情与思想,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形象的表现。不用说,在极大多数场合下,一个人这样做,171的在于把他反复思索和反复感觉的东西传达给别人。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最初艺术是同劳动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如歌唱渊于劳动“号子”,舞蹈和岩画则是劳动生活的摹拟,至于羽毛、贝壳和骨角制作装饰物,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劳动。直到社会发展的较高阶段时,艺术才成为独特的意识形式。在很晚的阶段上,才区分为建筑、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文学等具体形式。只是到了近几十年,才有了广播、电影和电视等现代艺术形式。这些表现形式水平的高低也正是人类创意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当艺术还只是特殊阶层的玩物时,艺术就不能够产业化;当艺术为越来越多的人享用时,艺术产业化问题才提到议事日程上。在阶级社会里,总的来说,艺术是一定阶级和一定社会势力思想、意愿和感情的反映。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也会对一定的艺术形式产生共鸣。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能为“地球村民”所共享的艺术商品才在创意产业的襁褓中呱呱坠地。科学的发展亦有类似的过程。早期的科学研究以个体为主,既是当时生产实践发展的需要,也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有关,还无法实现产业化;如今,科学共同体的产生使科学研究独立成为一项专门职业,科学的成果可以商品化,科学成果作为创意产品的产业化才有了可能。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如道德、宗教、哲学等依据自身的特点对创意产业产生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引导创意人和创意阶层的价值观的形成,信念、信仰的确立以及理性批判精神的提高等具体方式来发挥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意识形式对创意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社会意识形态对创意产业的发展的影响更为直接。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和阶级利益不同,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或同一种社会关系中都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相反的意识形态。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甚至一个阶级的各个集团中还各有各的主义。意识形态自觉直接地反映经济和政治,因而具有阶级性。这是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区别。在阶级社会里,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思想上、精神上也必然占统治地位。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首先是反映这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意识形态:其次是旧社会的意识形态,它反映已被消灭和正在消灭的旧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为保护和复辟旧社会制度制造舆论;再次是反映现存社会里成长着的新社会因素的新意识形态,它为新社会的诞生呼喊,为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鸣锣开道。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阶级意识,对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目标有着重大的反作用。第一,意识形态的导向制约性,决定着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创意产业作为精神生产的一种主要生产方式,也是意识形态生产的一种重要形态,关于创意产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在任何时候都会对社会公众的价值选择取向产生引导和判。引自夏赞密;‘艺术生产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l盼5,第4页.66\n断,从本质上看是对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制度的认同与执政合理性、合法性的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判.因此,尽管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各不相同,但无不与本国所选择的意识形态相一致,并且以这种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为标准来衡量、审查和鉴定创意产业的内容,任何与之相违背的创意内容无不受到惩罚。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既集中体现着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又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理应成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之相适应,中同的创意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及其作品,必须弘扬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一手抓社会效益,一手抓经济效益,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发展。第二,意识形态对刨意产业的发展速度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开放、民主、法治的意识形态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宽松的舆论环境和法律保障,加快创意产业的发展。开放意味着社会的宽容,能够保证各类创意人才脱颖而出,民主意味着社会的自由,保证人们的思想不受过多的条框束缚,法治意味着社会的秩序,创意产业的各项成果能够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而封闭、专制、人治的意识形态则会窒息人们的思想火花和创意萌芽,阻碍着创意产业的产生和发展。科技发明和创新的过程较少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具有独特的研究和发明过程,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但科技发明和创新的主体或其其同体却有着自己的价值观,特别是科技创新成果的具有运用就一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意识形态的较量物化为软实力的竞争,创意产业成为体现国家软实力水平的标志。软实力对内表现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对外表现为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发展模式、民族文化、外交方针等方面被国际社会认可的程度。软实力能通过吸引而不是施压(如军事、经济上的压力)或施惠(如经济、财政、物资上的援助)来达到所预期的目的或效应。这种吸引力主要来自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包括政治理念)和内外政策等各个方面,它同时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软实力是意识形态物化的结果。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在国际政治中往往交互为用,相辅相成。硬实力的作用往往是直接的、即时的、集中的、显而易见的,而软实力的作用则往往是间接的、历时的、不可以立竿见影的,因此,人们容易只看重硬实力而忽视软实力。但历史和现实均已证明,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单纯或过度依靠硬实力,最后终将失败。西方发达国家正是看到了软实力的作用,才千方百计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甚至把意识形态中的话语权变成了意识形态霸权,通过媒体、教育制度等机制确立以西方价值观为主导的思想控制体系,目的是确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经济制度得到世界支持。以美日德三国为例,从1980年到1998年,全世界的印刷品、文献、音乐、视觉艺术、电影:摄影、广播、电视、游戏和体育用品的年度贸易额从953亿美元增长到3879亿美元,其中,三国就占了总额的55.4%。1996年美国文化产品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第一次超过包括汽车、农业、航空和国防在内的所有其他的传统产业。w文化产品凝结着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创意人、创意阶层的价值观,文化产品的出口,其实是国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输出,西方的政治家们正是看到了其中的重要性,视之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才不遗余力地支持本国的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这是创意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商品国际贸易研究(1980----1998)),‘中周出版)2003年第1期.\n(--)创意产业对社会意识的重大决定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物质的生产过程制约着社会意识的产生过程。生产实践推动着社会意识的发展。以艺术为例,没有冶炼技术即最早的工业的出现,便无法琢玉;没有造纸术的发明与发展,便无法出现高水平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以及光辉灿烂的文学;没有电力的出现,没有发达的光学技术、化学技术和精密的机械工业的出现,就不可能出现当代那种立体化的舞台布景,产生不出强烈的舞台艺术效果,更不会出现真实反映生活的广播、电影、电视艺术。创意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又从整体上推动着社会意识的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凝结一定程度的知识产权,它的核心部分包括视觉、文学、音乐、表演、造型艺术等;扩散部分包括传媒业、唱片业、电影业、广告业、设计业等;聚合部分包括文物博物(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艺术品市场、教育产业、旅游业等;其它部分包括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电影互动休闲软件甚至时尚、玩具等等,对人们的社会意识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决定性影响又分为i个层次。其一,创意产业的产品成为社会意识、意识形态的物质表现形态或艺术表现形态,成为社会意识或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社会意识及意识形态的引导和教育功能。创意产业的部分内容本身构成了社会意识的内容,如艺术和文学创作等,既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又是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这种社会意识已经成为创意产业相关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其二,创意产业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道德、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的发展,并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牛影响。在这个意义上,美国文化经济理论家理查德·E.凯夫斯认为创意产业提供我们宽泛的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对人们的社会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表现在:人们购买了这些产品或享受了这些服务,就是有意无意中认可了这些产品和服务中所隐含的价值理念;不同的道德水准、不同的宗教信仰或消费理念的消费者,购买的是不同的创意产品或服务。在创意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意识等无不打上创意产品和服务的烙印。其三,创意产业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从文化创意的角度看,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是意识形态生产的一种重要形态,因为任何意识形态都是通过具体的方式表达其内容的,通过文化刨意产业的复制和创额,扩大了意识形态对人们精神世界影响与控制的空间:从科技创意产业的角度看,任何科技创新成果的运用,都可能成为推动或者传播意识形态内容的手段,意识形态也只有依赖现代科技传播手段才能达到所想达到的效果,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从策划创意产业看,任何一项广告策划、设计创意都在某种程度上认可了一种价值理念,宣传了某种思想观点,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意识形态的功能,扩大了意识形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离开了创意产业,意识形态功能的作用将不能充分发挥。(三)创意产业独特的发展规律创意产业一方面受社会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对社会意识及意识形态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决定和推动作用,同时,创意产业还存在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意产业具有精神生产的属性,其内容具有历史继承性。这种独立性是由其特殊的对象(现有的思维材料)以及它在社会生产的构成中完成的那些特殊63\n职能(抽象的一般形式的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决定的。因此,“精神生产的基本职能就是:新思想的生产、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工艺学的生产、社会舆论的生产。”w每一个社会历史时期,都有先驱者留给它的特定的思想资料,后人总要继承前人的思想资料并加以改造和发展。每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因历史传统不同还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思想宝藏和文化遗产成为创意产业生产的思维材料。重大理论的突破、科学技术的创新、艺术表现形式的推陈出新无不包含着对历史文化遗产吸其精华、剔其糟粕的过程。这是创意产业作为精神生产过程中内在逻辑的展现,有着区别于物质生产过程的独特的魅力。这一特征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二是创意产业的劳动对象不仅包括古今中外劳动者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而且还包括古今中外剥削阶级中的优秀分子创造的精神遗产。其一,历史上有许多脑力劳动者本身属于统治阶级的分子,占有生产资料,无需出卖自己的精神劳动就能够得到生活资料。像罗马的凯撒大帝,他不仅是罗马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政治家,而且对罗马的文学的发展也有不小贡献,他写的散文成为拉丁文学中最能达到罗马民族性格的佳作。普鲁士的国王弗里德希二世是建筑艺术的大师,也能画人物的肖像,写历史文章,创作音乐,指挥交响乐队,每天还要花两三个小时勤奋作诗和朗诵,笛子吹奏得出神入化。其二,依附于剥削阶级或阶层的脑力劳动者,他们才可能有更多的时问和条件从事精神生产。中国历史上的建安七子,围绕在“三曹”周围,战时大多随军,归来习文作寿,探讨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建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创意产业劳动对象的特殊性。三是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臻完善和普及,创意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和现代化,创意产业的“非意识形态”倾向越来越明显。这是因为在创意产业中,科学虽然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然而却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从属于人与自然斗争的生产力,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这种特殊性质表现为,科学和技术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总是处在向物质形态的不断转化过程中,它的生命力、它的存在价值和它对社会进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文化、一种意识形式,而且在于它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能够转化为生产力而使整个社会产生革命性变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和技术既属于社会意识形式范畴,又属于生产力范畴,它对社会的作用可以概括为“自然科学一技术一生产力一社会进步”这样一个公式。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向来没有把科学和技术归入意识形态的范畴,而是将它归入生产力的范畴。在他们看来,科学和技术不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而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并可以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科学和技术在本质上并不是意识形态,它所反映的是客观规律或自然界的本质关系,不受阶级利益的支配,没有阶级性。当然这并不等于说,科学和技术与意识形态没有关联。科学和技术与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既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又是不断地处于或明或暗的相互冲突之中,同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一样,也是意识形态激烈斗争的舞台。科学技术的发展受意识形态的制约,意识形态也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科学技术独自发展的规律越来越来明显,科学技术的原理、功能本身没有阶级性,遵循着自身的规律,并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向前发展。科技创意产业的这种独特发展规律成为创意产业发展规律的重要特征。最后,科学、技术、文化三者的融合成为创意产业未来的总体趋势,也是创意产业总体特征的又一表现形式,创意的产生主要是科学、技术和文化交融的结o(苏)B.儿托尔斯特赫等著安起民译:‘精神生产一精神活动问题的社会哲学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88,第244,245页.\n晶。反映人性、共性的创意产品,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民族、国家和带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未曾谋面的、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和生活背景的入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自由交流和创作,成为创意产业发展规律的又一特征。三、创意产业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创意产业为人发挥自由创造性提供了产业形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条件。(一)人的发展要经历的三个基本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价值理想。马克思说:“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阶段:“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人的依赖占统治地位的阶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社会分工还未形成或发展起来,物质生产活动同求知活动、艺术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以朴素自然的形式融合在个人活动之中。那时的个人显得比较自由全面,但只是一种以原始的丰富性为基础的发展状态。在这一阶段,个人没有独立性,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人们的联系只限于工作共同体内部,只是在孤立的地点上和狭窄的范围内发生的地方性联系。在这种原始的社会关系下,“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不能想象会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因为这样的发展同(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原始关系相矛盾的”@。因此,这是以人的相互依赖占统治地位的阶段,人的自由全面的丰富性处于十分原始和低下的水平。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独立性的阶段。这一阶段才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要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由于社会关系以异己的物的关系的形式同个人相对立,人的发展依然受到社会关系的束缚和压抑。然而,它“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印。这里讲的全面性是以旧有尺度衡量的全面性。其实际后果是在私有制下片面的社会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导致与社会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全面发展共生的个人的畸形发展。这种现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尤为严重,成为尖锐的社会问题。一些进步的思想家,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曾经揭露过固定分工和剥削制度对劳动者的压制和摧残。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马克思并未停留在批判现实和提出社会理想上,而是力求在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揭示人类的发展规律,寻找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第三个历史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o‘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第330页.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第104页.o‘马克思恳格斯全集》第46卷C-t),人民出版社。1979,第48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第l呻页.70\n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自由个性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全面性则是不以旧有尺度衡量的全面性,社会关系不再作为异己的力量支配人,而是置于人们的共同控制之下,人们将在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它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条件,构成个人发展的现实基础。然而,生产较以往有高度发展又不直接等于人的全面发展。如果仅以增值为目标,为生产而生产,就会以牺牲人的发展的全面性为代价换取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种情况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里是不可避免的,但又是必然要作为过渡环节被摒弃或超越的。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要求有这样的社会环境,即不是为了获得剩余劳动而缩减必要的劳动时间,而是直接把社会必要劳动缩减到最低限度,给所有的人腾出更多的时间和创造更多的手段,能使个人在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发展。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只具有个体的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种真正实现了的人的自由个性,是以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转变为“自由人联合体”为前提的,其社会基础即在于“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趋向于这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是必然的,但不是自然的过程,而要靠人们的长期努力去创造。社会历史的规律实质上是人的活动的规律,它是在人类的历史活动中实现的。人类越来越自觉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自身的解放,从而使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也由可能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创意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就为实现人类的这一伟大目标创造了更多的条件,为加速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产业基础。。(二)创意产业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由和发展程度不同。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与人的依赖关系极强,任何个人脱离了群体很难生存下去,人的独立性非常小,摆脱自然约束的能力非常弱,人类基本上是大自然的“奴隶”,采摘和猎狩是人类的基本生产方式,采摘依赖于大自然,猎狩主要依赖于氏族和部落成员的合作,人类在总体上是不自由的,更谈不上全面发展了;奴隶社会,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以种植业、手工业为主,他们的劳动成果成为劳动者本身不自由和片面发展的产物;封建社会里,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开始减少,农业有了新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有了自己的私有财产,也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劳动和生产的积极性有了提高,劳动创造的积极性也有了提高。到资本主义时代,劳动力已成为商品,劳动者可以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畸型和片面地发展,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的奴隶。o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人的创意劳动逐步形成产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精神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精神活动体系。既包括精神创造如科学、艺术,政治思想等的创造领域,又包括将这种创造的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o‘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第7页.o‘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94页。毋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第53页.\n行分配和占有的领域。社会主义社会中精神生产存在的逻辑就在于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不断接近和结合,在于把精神活动变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里,科学、哲学、艺术、道德和社会的全部精神文化都成为现实关系的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成为直接影响社会全过程的力量,即成为社会变革的力量。社会主义还不能为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全部社会条件,因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旧的分工等不合理因素。但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地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而为人的自由创造、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要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的现实生产关系也在促进着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一、创意产业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着更多的物质条件。创意产业实践从其内在本质上讲,是能动的创造性自由活动。马克思说道:“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我在劳动中肯定了自己的个人生命”。u人类在实践中不断通过外部物质世界来实现和表达自己的本质力量,在自己的物质创造物中展示人类生命自身,这是人的能动的自由创造性。创意产业是智能化、知识化和高附加值产业,可以和传统产业产业结合并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大幅度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文化和知识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高增加值产业升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与第一产业结合,促成现代绿色高效农业的产生;与第二产业结合,有利于拓展第二产业的发展空间,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与第三产业结合,催生出新的产业群。创意产业推动着物质生产实践的手段更加多样化,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多更好的物质条件。二、创意产业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着更多的精神财富。人愈是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真正主体,人的物质实践活动就在愈大的程度上获得精神活动的性质。人的自由发展是说每个人的发展不屈从于外在目的,不屈从于他被迫从事的某种活动,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和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创意产业具有精神生产的特征,大量文化符号的产品和服务,为人们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好与坏、是与非等思想观念的人格修养和社会行为规范的精神食粮;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审美愉悦和感官刺激以及心灵陶冶的消费产品,使人们的精神财富越来越丰富。兰、创意产业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创意产业可以把人的智力与体力、生存与发展、兴趣与潜能有机结合起来,把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有机地统一于人的创造性劳动中,不仅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前提,也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精神条件,实现了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创造的统一。这是人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和自身人格完善的一种生产实践形式,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把人作为目的而发展的产业,为人的劳动提供了与自身爱好相结合的形式。创意产业主要以人类的精神财富为生产原料,以高新技术为生产手段,以创新思维为行为方式,克服了人类对大自然盲目掠夺的非理性实践方式的弊端,走上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以及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和谐的发展道路,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条件,使人们在创意产业实践中获得了初步体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推动着人类向着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不断迈进。o‘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第38页.\n第五章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创意产业进行哲学研究就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这是创意产业实践过程中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可以从确定发展理念、发展主体、主导路径、市场载体以及制度环境建设等方面加以考察。从发展理念上看,自主创新是发展创意产业必须坚持的根本理念;从发展主体上看,创新主体是创意产业的发展主体;从发展路径上看,科技创新是发展刨意产业的主导路径;从市场载体上看,创新企业是创意产业的实施载体;从制度环境上看,创新政府可以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具体发展模式上看,园区产业聚集模式、企业孵化器模式和公共服务平台模式是在今后的实践中需要不断创新和进一步完善的常见模式。一、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理念理念本是旧哲学名词。柏拉图哲学中的“观念”常被译作理念.康德、黑格尔哲学中的观念或理念就是指理性世界中的概念,二者只是译法的不同,本质上没有区别。观念是看法、思想,思维的结果。在英国经验派的哲学中,指人类意识或思维的对象,即感觉、知觉。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者洛克认为,观念来自对外界事物或内心活动的观察;唯心主义的经验论者贝克莱否认观念来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断言外界事物是观念的或是“感觉的组合”。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中,如柏拉图认为,观念指永恒不变而为现实世界之根源的独立存在的、非物质的实体,黑格尔在其《小逻辑》一书中则认为,是“自在而为的真理——概念和客观性的绝对统一”。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观念亦称“纯粹理性的概念”,指从知性产生而超越经验可能性的概念,如上帝、自由、灵魂不朽。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改造了理念这一概念,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概念。马克思认为:“观念的东西不过是反映在人脑中,被转换成了思想形式的物质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理念和观念的科学界定。自主创新是创意产业必须坚持的发展理念,这一发展理念就像灯塔一样指导着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创意产业发展的灵魂。(一)自主创新的涵义自主创新的涵义需要先从创新概念说起。创新及其理论研究最早是在经济学领域内进行的。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理论,自此,创新理论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的探讨。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新组合”或“经济发展”,包括以下五种情况:(1)引进新产品;(2)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按照熊彼特的看法,“创新”是一个“内在的因素”,“经济发展”也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9在日常用语中,创新是与创造、发现、发明等作为同义词使用的。从哲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本质密切联系,是广泛存在于人的活动中的普遍行为。作为哲学范畴,创新的规定性与实践的规定性相互包含。创新是改进现实世界的创造性活动,是实践的精华所在,是创新主体在一定知识和技能基础上产生有社会意义创新成果的首创性活动。江泽民指出:“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112页和陈尚志‘人学原理》北京出版杜.2005,第343页注①。原译文是:“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己”.o(美)约瑟夫·熊被特著何畏等译校:《经济发展理论一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中译本序言)http://curoasia.cass.cn/Chinese/Book/Economy/iifz/index.hlanl\n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历史。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对中国来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极为重要。”⋯因此,自主创新是个体、组织、国家、民族等实践主体在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活动。自主创新大体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三种基本形式。其中,原始创新是完全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发明自己的知识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集成创新是将各种创新因素加以集成与整合,提升创新内涵,扩大创新效果,增加创新效益的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是积极吸纳别国或别人的创新技术和创新成果,加以深入研究和融会贯通,形成高于他人创新型成果的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三者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联系,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走上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自主创新又是一种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要素相互作用,形成浓厚的创新底蕴和合力。系统是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在自主创新系统中最重要的是三个要素:即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创新人才。其中,观念创新是前提和先导,制度创新是基础和支撑,创新人才是关键和保证。观念、制度、人才,这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统一于伟大的创新事业中。自主创新还是一种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在实践中独立思考、寻求真知的逻辑思维,这种精神只问是非,不问利害与个人得失,其核心价值表现为求真务实、诚实公开、怀疑批判、协作开放。科学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唯物主义精神,它把认识建立在符合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依据事实、实验、实践做出判断,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的真与假以及创新的对与错的标准。科学精神是创新精神的内在规定性,这种规定性就是创新精神的客观性约束。自主创新作为一种科学精神,要求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主观能动性与现实可能性统一起来,发扬勇于探索、刻苦钻研、虚心学习、百家争鸣和努力奉献的精神,不断地总结经验,修正错误,自觉地把创新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创意产业也正是在科学精神指导下进行的一种产业实践。(--)坚持自主创新的意义自主创新的前提是自主,没有自主就没有创新。自主创新是发挥内因作用的表现。毛泽东曾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曾走过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这条道路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但是,充分依靠本国人民的聪明智慧,“洋为中用”的思想至今仍有重要价值。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自主创新的概念作为我党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首先由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9因此,自主创新不仅是科技发展的灵魂,还是民族发展的动力,也是国家崛起的筋骨。世界科技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是市场换不来的,o‘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捕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第250页。o‘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302页。。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杜,第55页.\n花钱买不到的,引进技术设备并不等于引进创新能力,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把科技创意产业作为臼主创新成果市场化的产业平台。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从根本意义上说,自主创新就是要进一步促进制度改革与创新,形成有利于各种创新因素优化整合、发挥作用的创新体系。大力推进政府职能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强化和发挥公共政府职能,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优良的制度保障。推进企业管理、产业结构和对外经济合作的创新,都离不开政府管理体制创新这个最重要环节。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行政行为不科学,政府管理在某些领域和环节的陈旧作法和规定,是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因素。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根本目标是密切适应市场化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公共政府,克服政府工作中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实现向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转变。创意产业通过为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提供各种创意产品和服务,催生出创意阶层,进而促进创意社群形成,而创意阶层的内部互动,创意社群对其他阶层的辐射和带动,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可以实现内生性增长。同时,促使创意、创造、创新的价值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在全民族形成一种鼓励创意、积极创造、不断创新的氛围,国民整体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持续不断的提升,从而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的一条产业发展道路。“在创意生产占据一切生产核心地位的时代,离开了自主创新,就失去了对生产过程中价值增值和财富刨造的支配权。”⋯没有自主创新,创意产业的发展就失去了根基。在我国现阶段,既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创造自主知识品牌,更要注重提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使创新技术和创新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促进自主刨新上一个新的水平和层次,把创新成果产业化,巩固创意产业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把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理念作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三)坚持自主创新的方法一要大力推进观念创新,这是自主创新的前提和先导,也是创意产生的前提条件。所谓观念创新,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敢创前人没有创过的业绩,“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没有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没有敢争一流的价值追求,要想走自主创新道路是不可能的。我国持续2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的过程。没有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确立,没有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党的基本理论的重大创新,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不断开拓,也不可能有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既是一种历史的经验,也是一种现实的启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重要本质是思想观念创新,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本质也是思想观念的创新。因此,大力推进思想观念的创新,在全社会张扬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和“能力本位”意识,把思想观念创新当作积极。荣跃明;。中固发展创产业的战略思考”,‘电影艺术》2006年第3期。o‘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民出版杜,2006.第45页.\n推进自主创新的关键。二要营造自主创新的舆论氛围。不可否认,计划经济意识、小农经济意识以及“官本位”意识在干部群众身上还有比较浓厚的印迹,这些陈旧意识突出表现为安于现状、甘于平庸的低水平价值追求,这是制约自主创新的重要因素。应当把进~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社会营造敢于创新、敢于发展的思想舆论氛围,以创新的思想观念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近些年来,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舆论氛围,甚至形成一种误解:科学发展不需要解放思想。这显然是错误的。创新思想观念,主要是要大力弘扬竞争意识,鼓励人们勇于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弘扬独立意识,支持人们在市场竞争中独立自主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能力;大力弘扬“能力本位”意识,引导人们逐步消除“官本位”的束缚和羁绊,让创新观念深入人心。三要积极推进制度创新。这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支撑。邓小平曾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陈旧的体制和制度严重制约人的创新能力,甚至扼杀社会创新的生命,这是为历史与现实的许多事实所反复证明了的。我国改革开放提供了许多经验与启示,其中最具历史性的启示,就是制度改革即制度创新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动力。实践反复证明,没有创新的用人制度和体制,创新型人才不可能脱颖而出,发挥作用,自主创新无从谈起;而没有创新的组织制度和管理体制,各种创新要素就不可能锝到优化组合。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都不可能得到顺利实现。制度创新在自主创新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保证。四要坚持以人才为自主创新之本。人才是事业之本,也是创新之本。能否积极吸纳创新人才,大胆使用创新人才,倍加爱护创新人才,既是是否具有创新理念和创新制度的重要标志,又是推进各项创新事业的关键。一个创新型人才可以振兴一个企业,一个创新型企业,可以带起一个创新型的产业,这是为许多事例所证明了的。而由于领导者和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严重阻碍创新事业的发展,甚至会将事业搞跨,这也是为不少事例所证明了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内含着以人才为根本。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创新是科技的灵魂,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自主创新能力的载体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创意产业的创意主体。五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国内外的经验表明,9保护知识产权力的力度越大,社会的专利,发明就越多,吸引的投资就越多,企业收益也会越大。“法律~尤其是带有特定政策目标的保护性法律——始终是产业革命中的一个重要角色。”9w‘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333页。田美国十分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促进其创意产业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全面实施版权战略,加强版权保护,成立了直属政府部门的工作小组,加强对版权的监督与保护,通过了‘版权法》、‘半导体芯片保护法》、‘电子盗版禁止法’、‘伪造访问设备和计算机欺骗滥用法》‘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等,形成了全球保护范围最广、相关规定最为详尽的法律系统。实施致字化版权保护战略,加入了‘伯尔尼公约》.推动版权保护的国际合作。韩国于1999年通过了‘文化产业促进法,,明确“协助文化、娱乐,内容产业”,井成立了“文化产业基金”,提供新创文化企业贷款。掣王军:“产业革命和法律保护”.(IT经理世界,2006第24期,第蜘页.\n因此,对于创意产业存在的盗版现象、抄袭现象,就更应该加大打击的力度,来保护创新者的劳动价值,促进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二、培育创意产业的创意主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主体是有意识、有实践能力的人,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看到了主体的能动性,但把主体看作是“绝对精神”,导致了神秘主义窠臼。旧唯物主义者,如费尔巴哈虽然把人看成认识的主体,但他所理解的人是直观的人,而不是实践的人,因此,也就不能珲解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其实,人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所以,主体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实践和认活动的社会的人。不同时代、不同历史阶段的主体各不相同,把主体理解为超时代、超历史的抽象的个人是不正确的。创意产业作为时代的产物,是创意主体创造的产物。创意主体是创意产业活动中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正如约翰·霍金斯所说:“创意产业里,从事设计和发明的人数大大增加了,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能创作”。Ⅲ创意主体的创意劳动在生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创意劳动的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了劳动的增值过程。在工业经济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的价值增加主要通过延长绝对或相对劳动时间来达到增值目的的。这是对人类一般劳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增值特征的科学描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在创意产业劳动过程中,创意主体的劳动出现了许多新特征,创意主体拥有有更多的知识资源和技能,使他们的劳动更加复杂,这是历史上一般劳动主体所不具备的。创意主体通过自身的创意劳动,发挥了数倍于一般劳动的增值效用,比一般一二三产业的劳动者创造更多的价值。创意主体劳动的增值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的。一是创意主体的劳动促进了产品质的飞跃。庞元正教授认为,从劳动的质的规定性上可以把经济学上的劳动概念区分为创新劳动和常规劳动。创新劳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脑力劳动或复杂劳动,是相对于常规劳动而言的。常规劳动就是指在已有的技术、产品、市场、供货渠道和生产组织形式的范围内进行的劳动,而创新劳动是能够创造出从未有过的产品、技术、市场和组织形式所进行的劳动。常规劳动和创新劳动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活劳动,它们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具有极大的区别。圆因为,创新劳动者获得创新劳动能力的学习费用很高、劳动强度往往较大、劳动手段或生产资料的价值含量往往较高,甚至还包含着失败的劳动付出以及能够创造出全新的使用价值,说明创新劳动具有常规劳动不可比拟的超常价值贡献的物质基础。掣创意主体的劳动都是创新劳动,往往生产出了新质的劳动产品,这些劳动产品的附加值往往比较商。据估算,以每公斤产品的出厂价格计算,设定钢为l,那么钢筋则为1.3,小汽车为5,彩电为30,计算机为1000,集成电路芯片则高达10000。⋯二是创意主体的劳动促使产品的量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使同质产品的价值总量不断提高。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和他带领的团队,经过数十年的科研劳动,自1973年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例杂交水稻,至今累计增产4000亿。约翰·霍金斯:“创意产业充满竞争”.‘投资北京》2006年第6期。回庞元正:“创新劳动与创新劳动价值论”.‘理论动态)2001年11月30日.o董振华:‘创新劳动论——从经济学到哲学的思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第13卜142页.回陶德群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人民出版社,2005.第212页.\n公斤。两系法杂交水稻不仅米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产量普遍比同期的三系杂交稻每公顷增产750到1500公斤。2005年年末,袁隆平的超级水稻二期通过了国家验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植,水稻产量将达到大面积平均亩产800公斤,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三是创意主体在劳动过程中为产品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和审美元素。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原创性的文化内容,而文化是影响千百万人的心理、唤起社会的广泛认同、扩大国际和国内影响的根本要素。利用文化资源的投入,对内容进行深入开发而达到反复产出,其产品会产生出丰富的市场增加值。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人也按美的规律来建造”。的著名论断,这就界定了美和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对人的创造性实践所获得的自由的能动的表现,是人的创造性实践所获得的自由的感性显现,是人的理性与非理性情感因素的有机统一,从而使人产生了精神愉悦,提高了人的消费欲单。这种文化与美学因素的加入,一方面体现了创意主体的创造性特征,同时,提高了创意产品的市场附加值。四是创意主体在劳动过程中为产品注入了科技因素,形成了专利产品。科学技术在本质上是价值中立的,能为人类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奇的高新科技产品。科技创新劳动引起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的整个社会有机体的变革。信息处理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空间和海洋开发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使得人类实践的领域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得到了空前的扩展,及时淘汰了那些过时落后的实践方式及其产品。科学——技术——生产——产品越来越趋于一体化,其中,形成专利和专有技术的产品,其市场附加值已用法律的形式予以保护和固化,保证了创意劳动产品在市场交换中的价值实现。(二)创意主体的特征恩格斯指出;“由整个社会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完全不同的人。”⋯任何创意活动都依赖于“创意人”针对不同需求,对其自身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智能因素进行综合运用。创意人是创意产业主体中的独立个体。爱因斯坦说过:“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w创意人才是具有创意天赋的创意人。人人都可以产生创意,人人都可以成为创意人。但是,只有那些创意不断产生的人才是创意人才。创意人才是创意人中的佼佼者。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主体中的最基本的层次,是创意产业劳动主体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创意主体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根据主体自身的需求,自觉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培育一些新生的产业,重新组合一些过时的产业,保留一些有活力的传统产业,解决在产业变化过程中所缺失的各种要件。,为创意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智力条件。创意阶层是由创意人才聚集而形成的一个特定社会群体。在现代社会理论中,阶层或阶级都是指按一定标准区分的社会群体(socialgroup)。根据不同的理论和不同研究目的,也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和方法。社会阶层是以人们的收入、职业、教育程度、权力等标准将人们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社会层次,用以研究不同层次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差别。社会分层结构与阶级结构不同,它不象阶级结构那样从根毋【东方之子】“杂交水稻之父”褒隆平,htcp:llnews.xinhuanet.com/vid“v2006-OI/IO/content_4031904.hun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第93,97页.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42页.田引自(美)罗伯特·弗兰兹著杨颖译:‘创意无限',中国社会出版杜,2005,第17页.o周书俊:。产业哲学与主体的选择性一.‘扛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总第44期。\n本上揭示不同社会集团的不同社会地位,而只是从各个具体的方面分别表明人们之间的层次差别,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分层分析不如阶级分析深刻。魄是,社会分层结构分析却比阶级结构分析具有更加广泛和更加具体的应用范围,对于把握广义社会形态的主体结构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阶级足各式各样的,完伞不必要求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的研究以一定的阶级立场来取消自由表现自己的才能。恰恰相反,如果他们通过自己的刨作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其利益的那个阶级的意向,与历史前进的进程不相矛盾,那么精神生产代理人的阶级偏心就成为科学性、客观性和真正艺术性的特殊保证,其实这也就在精神活动中反映了全人类的东西。@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弗罗里达在其《创意阶层的崛起》(TheRiseoftheCreativeClass)一书中指出:创意在当代经济中的异军突起表明了一个职业阶层的崛起。在他看来,美国社会已分化成四个主要的职业群体:农业阶层、工业阶层、服务业阶层和创意阶层。创意阶层包括一个“超级创意核心”(super-creativecore),这个核心由来自“从事科学和工程学,建筑与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和娱乐的人们”构成,他们的工作是“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或新的创造性内容。”关于这个阶层,丹尼尔·贝尔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指出:“如果说过去百年问处于统治地位的人物一直是企业家、商人和工业经理人员,那么,‘新的人物’就是掌握新的智力技术的科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和工程师。”⋯除了这个核心,创意阶层还包括更广泛的群体,如在商业和金融,法律,保健,以及相关领域的创造性专业人才。弗罗里达基于美国的情况,认为创意阶层目前在经济中呈上升趋势。根据弗罗里达的研究,创意人所共有的精神气质使他们同周围人判然相别。这种气质也影响并决定了他们对居住地、工作方式等的选择。弗罗里达在研究了创意人同城市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后,评出了最合适创意人居住的十大美国城市。因此,就城市而言,能否为创意人提供适合的富于创造活力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是决定一个城市的创意产业的活力大小的重要标志。由此观之,国内许多城市中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的滞后,无疑将严重制约本土创意人的成长。按照美国学者约翰·M·埃格最近提出的观点:在21世纪,以“创意专业人士”为主的人才,不断集聚在一个城市和社区,他们就构成了“创意阶层”和“创意社群”,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从最直接的经济层面来说,“创意社群”的形成,必然带动一个城市的经济朝着创新、现代、高层次、可循环、不可复制的方向提升。美国“硅谷”的成功,得益于吸引了创新人才在那里集聚,形成了无法替代的创意社群,从而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目前中国的创意阶层远未成形,创意产业形态尚未成熟。但与IEl的经济与文讲在马克思主义中既有阶级概念,又有阶层概念。当这两个概念并用时,阶层通常是阶级的组成部分,表示阶级内部次一级的划分,隶属于阶级,有时也包括其阶级归属尚不明朗的过渡性成份。人们同生产资料的关系在阶级、阶层划分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列宁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分层虽然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但是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状态。我们的目标并不是使社会分层现象永恒化,而是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化等途径最终消灭阶级.消灭社会分层现象。阶层是对人群的划分,同阶级、等级一样,不是对人群横向的划分(如对牧人、渔人、农人、工人的划分,它表现为劳动者分工,即人与某种劳动职能的固定结合关系).而是对人群纵向的划分。人群的横向划分决定着人们怎样互相交换其活动,反映着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人群的纵向划分决定着人的高低差别,反映着人对人的压迫关系。参见严铭:评‘当代中国杜会阶层研究报告》,华夏论坛http://www.edu.cn/20030512/3084448.shfxnl口(苏)B.H.托尔斯特赫等著安起民译:‘精神生产一精神活动问题的社会哲学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杜.1988,第221页.母丹尼尔·贝尔t‘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印书馆,1984,第380页.\n化体制的转型相伴,科学家、专业技术人才、出版人、设计师、广告人、经纪人、建筑设计师、报人等科技和文化人群最终将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型,成就中国的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人。从“文化人”到“创意人”,中国知识分子的阶层经历了又一次分化。一批“新媒介人”、“经济中介人”的出现,预示了一个新的创意阶层即将在中国呼之欲出。这些劳动者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理论家。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家和社会科学理论家。他们提出的新概念、新观点和新的理论体系,大部分不能直接运用于创意产业生产过程中,但能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总体指导,能够引起创意产业的革命性变革。二是专业劳动者。他们是能激发出创意灵感的设计高手和特殊专业人才。工程师、建筑师、设计师和电脑专家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三是各类艺术家。画家、作家、作曲家、雕塑家、表演艺术家等,他们用自己的创作和表演成为创意产业的直接实践者。在创意产业主体中,除了创意人才和创意阶层外,创意组织、创新型国家以及创新劳动的全人类主体,在创意产业的发展中也起着重大作用。鉴于创意产业正处于形成的阶段,对这些创意主体的特征的概括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三)创意主体的培养创意产业是“内容为王”的产业,而人才是内容的制造者。创意产业是一个塔式结构,最项层的是创意人才,中间是一个厚实的、能消化这些人才的配套产业,第三个层面是为这些人才服务的配套的市场。如果没有人才,机器、设备、网络等只是~堆冰冷的躯壳,只有人才才能把文化与科技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内容。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与创意主体的培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由于用人观念和制度安排存在欠缺,我国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人才浪费⋯情况触目惊心。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2006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指出,据测算,仅2005年一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9000亿元。首先,人才高消费趋向非常明显。在许多经济相对发达城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普遍提高。文秘、推销等职位须在本科以上,计算机、法律、工商管理等热门专业起点为硕士。人才市场形成了“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的畸形局面。这也成为当下人才浪费最典型、最普遍的方式。其次,内耗严重,排斥竞争。单位没有优良的组织环境,体制不合理、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楚,造成“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的局面⋯,甚至是发生“内耗”。第三,人才的闲置性浪费也相当普遍。有些单位领导从小团体利益出发,甚至凭个人好恶决定人才的去留和升迁。对本单位根本用不上或一时用不上、而其他单位又急需的人才卡住不放;对业务专业突出、棱角太分明的人才存有成见,即使工作职位急需也架空不用,造成了人才的闲置性浪费。9人才浪费在现实中已经造成w对于“人才浪费”,研究人员是这样界定的:第一.人才配置得当,但使用不足.鄙人才有余力,有才能但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第二,人才使用不当,如配置失位、错位,即将人才放错了位置:第三,人才配置多余,如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等。田这种情况在一些党政机关表现得颇为明显.。一杯清茶一支烟,一张报纸混半天”仍然是一些公务员的真实写照,还有个别干部过着“上班捧一杯茶水,下班喝一顿酒水,外出捞一些油水”的日子.铆根据相关理论,人才资源发挥的最大限度是其自身能力的90%,另外的lO%是其在管理与开发过程中必要的损耗.而在我国,人才资源总体能力发挥程度仅为61.9%,这一比例在西部地区甚至更低.导致了我国人才利用效率不高.一位人大代表曾经用美国小说‘动物学校'里的故事来比喻我国现行的人才评价体系是“让猴子去游泳,让鸭子去爬树”.不久前.也有人指出,我们在用人方面重“形式”轻“实用”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某些做法.\n了相当可观的危害。人才浪费最普遍的表现形式——“高学历运动”刺激了高等教育的剧烈扩张,冲击了职业教育,并且使优秀人才加速外流。针对这种情况,要促进我国创意产业的成长和繁荣,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鼓励和扶持政策,侧重培养创意型、素质型、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一是加强职业教育。把包括游戏美术设计师、游戏程序设计师等在内的创意型新职业列入培训工种,满足创意产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二是创建学历教育。从政策层面对创意产业予以支持,不仅要建立一些国家级的研发基地,更要在高等教育层面增加专门的学校,设置相关的专业。同时要把学历教育与专业培训相结合,不断满足对创意人才的大量需求。三是启动人才工程。依托社会各界力量,为进一步提高现有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快速填补人才缺口,有计划地加强年度人才开发和培养。如对网络游戏人才要颁发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的行业认证证书。四是开发紧缺人才,集聚创新人才,创新工作载体平台。紧缺人才是指当前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而又相对短缺的各类人才。加快紧缺人才开发,集聚创新型人才,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新型的工作体系,形成“企业是主体、市场来配置、政府要引导、社会共参与”的工作机制,把各地各部门的或者条条块块的人才载体平台整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载体的作用。创意产业反映十分缺乏的两类人才,一个是内容创意的人才,另一类是擅长将这些作品进行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人才。五是加大创意人才的引进力度。要以“广聚海内外人才智力、博纳高科技创新成果”的胸怀,实现引人才、引智力、引技术、引项目、引机构、引理念的“六引并举”,集聚高层次人才,转化高科技成果,激励高水平创业,展示高智慧设计,重奖高贡献人才。六是加大创意产业基础人才的培养。通过教育在提高整体国民文化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一批从事文化研究和创造原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人才,不断挖掘和培养从事创意产业经营和管理的人才,保证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资源。目前,我国现有技能型劳动者7000多万人。其中,初级技工4200多万人,约占60%;中级技工2520多万人,约占36%;高级以上技工280多万人,约占4%。。通过创意主体的培养,这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劳动者将会成为我国创意产业的主要从业者,实现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广告人、经纪人、传媒人等智力密集人群自身角色的转型,成为中国的创意人和创意阶层,把中国的创意产业推向一个新台阶,实现“三高一低”的创意产业目标,即提高创新综合指数、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研发投入,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数,把创意产业做成能够担当民族自主创新重任的产业。三、依靠科技创新的主导路径科技创新是科学理论和技术创新的通称。科学,是对自然过程、事件、物质与生命的研究;技术,是用于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物品的手段的整体。科学是从“自在之物”到“自识之物”;技术是从“自识之物”到“自用之物”。科学表现为技术原理、生产与制造工艺,操作技能等,技术表现为工具与劳动资料,或产品原型或用于消费的最终产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科学研究的本质、“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张京成:‘中国刨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第20页.\n登。””技术创新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包括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尽管可以从动态的角度理解技术,但技术主要是一个静态概念,核心是知识以及知识物化的成果。技术创新在经济学家那里被看作是人类通过新技术改善经济福利的商业行为。o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共同推动着创意产业的发展。(一)科技创新为创意产业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关于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用诗一般的语言进行过描述:“近百年来科学的收获如此其丰富:我们不是鸟,也可以腾空:不是鱼,也可以入水:不是神仙,也可以和几百千里外的人答话⋯⋯诸如此类,那一件不是受科学之赐?”9可以说,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现代的社会生产。邓小平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了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是这一历史事实的反映,创意产业的诞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科技创新为创意产业提供理论基础。量子力学家海森堡精辟地指出:“现代物理学的一些由实验证实了的特殊理论,对它们关于人类知识对象及其与认识主体的关系的论述所作的分析,展示了一种非常丰富多彩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哲学,它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本身的一个主要部分。”9科技创新对创意产业的理论意义也表现于此。一是科技创新使得人类的创意产业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得到了空前的扩展。它不仅开发出了更多的可供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大大加深了人类文化资源的开发。太空育种的成功是生物技术和航天技术创新成果的结晶,《泰坦尼克号》电影的感人至深是现代科技手段与人类文化遗产完善结合的结果。二是科技创新周期日趋缩短,从而有助于人们及时地淘汰那些过时落后的生产方式,增强生产方式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降低生产实践的随意性。据有关专家估测,在20世纪前期,科学技术从发明到转化为产品的平均时间约为7q年,而目前大多数科学技术成果能够在当年转化为产品,科学试验室迅速工厂化、生产化,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趋势。科技创新成为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的前提。三是科技创新不仅导致一大批新兴产业的建立,而且引发了当代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空间技术等许多新兴产业应运而生。科技创新为创意产业特别是科技创意产业的产生提供了基础理论。科技创新奠定了刨意产业的技术基础。科技创新使当代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大国、科技强国的缘由,也为这些国家创意产业的发展基定了雄厚的技术基础。如日本每年专利申请达40多万件,美国30多万件,德国15万多件。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企业也是如此。IBM(最大的专利拥有者,大约2万项专利,每年能带来10亿美元以上的许可证费)、杜邦、日立、飞利浦等大公司,目前拥有有效专利数w[东方之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http://删.xinhuenet.eca/video/2006-Ol/lO/cclltent_4031904.hum掣金吾伦:‘当代西方创新理论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第117页.掣梁启超: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1922年8月20日)逝:继堂趟:Ⅱ虹盟。吐。蛆丝殴,卫Q!!:虹Ⅻ‘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87页。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第570页.哪海森堡:‘物理学与哲学),商务印书馆,1981,第158页.\n万件,每年的专利申请就成千上万件,如此多的有效专利成为他们雄霸世界国际市场最重要的资本。而我们全国上千万个企业,500多个县级以上的科研单位,1000多所高等院校,全年的专利申请只相当国外一个公司,差距非常之大。嘴学者形容说,假定人类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为24万年,假定这24万年在1小时内发生,那么,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就占去了55分钟。5分钟前,他到达了新石器时代,从事植物的种植、动物的饲养、隐瓷的制造、纺织,使用弓箭;3.5分钟前,他开始制作铜器:2.5分钟前。他开始铸造青铜器;2分钟前,他学会了炼铁:O.25分钟前他学会了印刷;5秒钟前开始了工qk革命;3.3秒前,他学会了用电;而他开始驾驶汽车的时间,也就是在不到1秒钟之前。整个工业革命时期,在这个想象的古老时钟中,仅占了5秒。9而这么短的时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每年都有上百万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意产业和策划创意产业的技术基础。(二)影响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现象和闯题中国的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和现行的管理体制中还存在着阻碍科技刨新的现象和问题。这与近代科学的产生背景有关。近代科学主要源于古希腊传统的数理科学思想和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文化内部的巨大转折,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观念和制度。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形成了广泛的公有主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以及有根据的怀疑主义等价值观念,同时在评价、荣誉、奖励、竞争、成果共享的学术制度上,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安排,形成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融与互动。针对大学、政府和企业的不同目标的研究机构,以及不同性质的科技活动,分别形成了不同取向和标准的体制及管理机制。正是这些构成了有利于创新的文化因素,规范、倡导、影响着科技工作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保证他们的创造力能够源源不断地发挥。这是一条与中国传统科学不同的道路。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是明清以来,封建王朝的自大心理、僵化思想、封闭心态和锁国政策,造成了中国科技发展中的落后。正如粱启超指出的:我们几千年来的信条,都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这一类话。多数人以为:科学无论如何如何高深,总不过属于艺和器那部分,这部分原是学问的粗迹,懂得不算稀奇,不懂得不算耻辱。就是相对的尊重科学的人,还是十个有九个不了解科学性质。他们只知道科学研究所产结果的价值,而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他们以为只有化学、数学、物理、几何等等才算科学,殊不知所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只要够得上一门学问的,没有不是科学。我们若不拿科学精神去研究,便做那一门子学问也做不成。中国人因为始终没有懂得“科学”这个字的意义,所以五十年来有人奖励学制船、学制炮,却没有人奖励科学;近十几年学校里都教的数学、几何、化学、物理,但总不见教会人做科学。或者说:只有理科、工科的人们才要科学,我不打算当工程师,不打算当理化教习,何必要科学?中国人对于科学的看法大率如此。我大胆说一句话:中国人对于科学这两种态度倘若长此不变,中国人在世界上便永远没有学问的独立,中国人不久必要成为现代被淘汰的国民。应该说梁启超先生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分析得入木三分。建国后,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人民的努力,虽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也初步形成了与这一体系相适应的文化形态,但阻碍科技创新的文化现象仍然存在,表现。“专利制度与技术创新(作用与特点)”,http://www.sinoci.cn/formn/2076.htmlo王玉春:‘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保障战略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第卜10页.83\n为:一是以创新为主导的价值观尚未成为普遍风尚。由于传统文化某些因素的影响和近百年来对实现现代化的迫切愿望,功利化、工具化的科技观点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社会层面上,要求科技投入立竿见影,缺乏对科技规律的全面认识;在管理层面上,行政化管理的理念较为突出,忽视科学共同体自我组织、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机制建设;在科研工作的个体层面上,热爱知识、追求真理没有成为普遍动机,挑战权威、创新求变没有成为内在的职业理念;探索未知、理性批判没有成为深层的心理品格。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普遍缺乏风险意识。二是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影响了行为模式。“官本位”的管理构架,权利、荣誉、利益三位一体,强化了部分科技工作者以追求短期利益为目标的经济人行为模式。“家族”利益和“行会”观念,使人际关系中的亲疏关系原则压倒了学术标准,把以知识生产为目的的师生、团队、学派等蜕变为垄断资源分配的利益集团,使得同行评议制度变质变昧;人为夸大的“马太效应”把以同行承认为基础的科学权威,与行政权威、社会权威混同起来,论资排辈依然严重,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本位主义的思想倾向,使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团队间、机构间彼此封闭、相互封锁,人才与知识流动凝滞,学科交叉难以进行。这些现象影响恶劣,败坏了科技界的声誉,阻碍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三是科研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缺陷。还没有形成以创新价值观为基础的、协调合理的制度安排。以数量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助长了一些人的短期行为和浮躁心态;单一的、行政主导的奖励制度,使奖励成为个人、部门、地区的逐利工具,偏离了学术奖励本来的激励机制;院士制度的“行政化”,正在丧失荣誉功能,容易导致不良倾向。四是有利于创造力的思维品格尚未形成。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方法不利于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教育理念上,重尊崇师长,轻独立创造;在教育内容L,重理论体系,轻实践经验;在教育方法上,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在教育标准上,重趋同一致,轻标新立异;在教育体制上,重批量培养,轻个性风格。这一切使受教育者在日后的科研活动中,缺乏创新所需要的深厚的知识结构和综合抽象能力,缺乏对实践需求的感悟能力,缺乏应有的理性批判精神,缺乏发现问题、大胆构造假说的创新意识,缺乏合作创新的思维广度和宽容态度。w除上述文化现象影响外,我国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还存在着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不完善等问题。一是以政府导向和公益性为主,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官办和半官办色彩较浓,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政府资助的一些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大都设在大学和科研院所,有些直接设在企业。而大部分研究机构转制为企业化经营,相当一部分大学自办企业。如果没有特殊的管理办法和保障机制,这类机构难以发挥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技术扩散的作用,有违设立的初衷。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与其职能不协调,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立法滞后,缺乏法律保障。现行科技进步法比较笼统,基本原则多,明确具体的措施少。有关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性质、运行机制、税收政策以及创新服务机构的收费管理等大都是由国家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文件来确定的,而不是法律规定,存在无法可依的局面。知识产权制度不完善,技术市场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的知识产权定价和评估机制,技术流动不畅。为了鼓励技术转移,我国回月风:‘改造传统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第14l—150页.84\n开始实行科技计划形成的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归项目执行单位.但是,政府资助计划没有明确的技术转移要求,缺少相应的管理和服务机构,缺乏监督检查机制,结果出现科技成果在研究机构内部产业化的倾向。三是政出多门和分散管理导致重复建设和市场分割。创新服务机构是根据隶属关系和计划管理部门分类管理,而不是根据服务机构的功能和性质来管理,存在重复建设现象,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资源、业务和市场分割,限制了技术创新服务业的规模化发展。由于部门分散管理,各项政策大都是与国家资助计划联系的,而且是针对某一个领域的,缺乏普遍适用的整体政策。(三)科技创新是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导路径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把科技创新作为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导路径。一是解决好路径依赖问题。路径(Path)是用来分析企业成长、制度变迁和社会进步选择模型的一个概念。一旦选择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好的路径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飞轮效应而进入良性循环;不好的路径会起到负反馈的作用,就如厄运循环,可能会被锁定在某种低层次状态下。创意产业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作为主导路径,就需要遵循科技创新的规律,克服我国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消极文化现象和障碍,选择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做法,制定有利于创新的措施,建立保护创新的法律、法规,使创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证科技创新在发展创意产业的路径上不出现偏差。二是不断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实用技术提升创意产业的内在张力和外在传播力。进入2l世纪,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方兴未艾,依然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将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学和技术重新升温,为解决世界性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开辟新途径;纳米科学和技术新突破接踵而至,将带来深刻的技术革命。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为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了新的前景。科学技术应用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造就新的追赶和跨越机会。创意产业正是技术文明的产物,现代科技催生了这一产业。发展创意产业,必须紧紧依靠科技,把科技创新作为创意产业的支撑。当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正在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给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将更加深刻地改变经济和社会的面貌。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一客观趋势,加快数字、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加强数字化内容的开发,不断充实、完善创意内容,延伸产业链条,把创意产业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创意产业的内在张力和外在传播力。三是依靠科技创新形成产品竞争力和品牌优势。科技创新是形成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因素。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生产中的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促使产品成本下降,质量和性能提高,保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优势;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创造新的品牌形象;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管理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提高创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挥生产企业的规模优势,不断提高企业的资本实力,加强市场营销,优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形象。四是把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有机结合起来。科技创新、进步以及在空间的转移是构成产业诸要素创新、进步和转移的主流,也是产业兴衰的实质。在人类历\n史上,当人类掌握了驯养技术之后,形成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分离;随着金属加工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科技创新,形成了纺织业、钢铁业、采矿业等传统大工业集群:以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科技创新,带动了机电产业、化学产业、冶金工业的大规模生产和交通运输业的形成;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创新更是催生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互动的规律表明,创意产业只有依靠科技创新的主导路径,才能成为新兴产业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程。四、发挥创新企业的载体作用创新企业是实践创意产业的主要载体。创意产业发展的好坏、快慢直接取决于创新企业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主要靠企业作为载体来运作。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放开手脚大力培育创意企业,尤其是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促进创意企业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由内到外的转变。要深化改革,促使各类国有、集体文化创意企业逐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基地和园区是创意企业发展的更高组织形式,人才、技术、资金聚集效应明显,市场竞争力强,应鼓励其加快发展。(一)创新企业是创意产业最重要的组织主体创新企业是创意产业的主要组织主体。创新企业是把创新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根本途径的企业。这类企业始终把创新作为企业的本质。在技术进步、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组织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创新企业主体与个体主体、其他组织主体、国家主体和人类主体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创新企业始终把创新作为赢利的基石。“企业总是在对成本及各种生产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决定投入哪些要素”。⋯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主体的本质特征。创意产业中各个企业主体也是赢利主体。在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的环境下,一种新的创意产品一旦占有市场,同类产品很难进入。创意企业要通过对其创意的不断复制来不断获利。如音乐和影视作品,其收益就是随着作品的不断复制来实现的。因此,创新企业具有持久赢利性。二、企业产品的高附加值性。创意产品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和特殊需求,创意产品的价值(效用)中科技和文化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产品和服务。以科技创意产业为例,高新技术全面提高产品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可以带来巨大效益。美国航天投资的效益比为l:14,而综合13类创意产业的投资效益比一般在1:10左右。⋯不难看出,这类企业的产品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创新企业大多数是高新技术企业,它们的产品和服务就是创意产品。这些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新的创意产品和服务,主要集中在软件设计、网络、动漫游戏和影视制作等行业中。三、技术创新引起技术变革,促进了生产物品的过程与劳务过程的改进,旧产品的革新或新产品的发明。在现代社会,技术创新、技术变革的主体就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较低的技术有被淘汰的倾向,而较先进的技术——具有较高生o(美)保罗·萨缨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著:‘经济学'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1999.第8l页.。“创意产业l把握特性促进发展”。l吐Ilx㈣畸lⅡv瓯govc州lnv盘t/tzbjzz/2006f2006n3qr200603/t114118址m\n产率的技术——会被引进生产中,这是因为这些技术提高了实行创新企业的利润”。。企业产品创新的基础在于企业技术的创新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和采用。刨意产业中的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壮大,就需要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把“新的或改良的产品推向市场”,同时还要进行生产过程创新,“对已有产品采取新的或改良的生产技术”。@四、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管理创新是指为了更有效地运用资源以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或过程,是一个新的管理思想从提出到首次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效益的非连续性创新过程。企业管理创新大体上有四利·:一。是按产品在食业的流转过程划分,分为市场管理创新、研发管理创新、设计管理创新、生产管理创新和营销管理创新;二是按企业职能划分,分为计划管理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协调管理创新和控制管理创新:三是按企业要素划分,划为产品管理创新、工艺管理创新、财务管理创新、文化管理创新和人才管理创新;四是按管理创新的空间条件,分为管理思路创新、管理组织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保持持久创新活力的机制保证。(二)创新企业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载体作用创新企业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主体。一是创新企业在国家创意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格局,根据自身实力,自主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目标的创新项目。二是创新氽业是创意产业的投资主体,这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三是创新企业是创意产业风险的承担主体。创意产业是高风险行业。只有创新型企业才有敢于从事创意产业的勇气。四是创新企业还是研究和开发的主体。无论是个人主体的创意,还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研究,都要通过企业进行开发应用,企业自身的发明创造也需要进一步地开发,因此,企业也是研究与开发的主体。创新企业实践是创意产业发展的试验体。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企业的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由于创意产业高风险的特点,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愿意参与到这种产业的实践中去的,所以,只有创新型企业才愿意冒着风险参与到到高风险的创意产业中去。创新企业是以创新构建企业运营系统的企业,是企业全方位的创新和系统创新。其中,企业理念创新是和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活动的思想源泉,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保障,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关键,产品创新是企业创新的物质载体,市场创新是企业创新的目的。创新企业的实践使创意产业的发展得到检验和修正,补充和完善,提高和升级。创新企业是创意产业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的主体。知识经济时代,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不断加快。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才能生存和发展壮大。产品创新包括模仿型创新、改进型创新、换代型创新和全新型创新。市场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归宿,产品载体的创新和产品内容的创新是企业创新的表现形式。企业的各种创新,包括观念、制度、管理、科技、产品创新,都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最终目的,其效果也靠市场来检验。市场创新的途径一般是:通过各种促销活动,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完善售后服务,提高产品的信誉度;扩大市场半径,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努力开发网上市场等。由于企业是存在于国家与家庭之间的的中间载体,对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个人o(美)保罗·萨缨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译:<经跻学'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1999,第86页.曹(美)保罗·萨缪尔森戚廉·诺德豪斯著萧琛译:‘经济学'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1999,第耶页.\n或团体常以自己利益为中心行动,以企业本身的利益为重,因而忽视其周围的利害关系者的权利。在企业的过分产业活动而引起反社会性日益扩大的消费社会中,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控制,已不能充分发挥对利害调整的机能时,就需要“法人支配”对企业经营设法加以规范,防止经营者独断专行,调整利益关系双方的利已主张,这种规范对企业和它的经营者起到一种控制作用。⋯在企业的行为不利于社会秩序时,政府的守门人角色就要转变为监督者;而当企业的发展受到制度的阻碍时,就需要通过创新政府为企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搭建制度平台。五、依托创新政府搭建的制度平台创新政府是指能够高效地履行公共职能,并不断自觉地完善管理模式、服务模式的政府。创新政府为发展创意产业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导向,能够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搭建制度平台。(一)创意产业需要创新政府创造制度环境一是从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看,创意产业也就是创新型产业,它的创意劳动完全是原创的,不可复制的。这一特性必然要求国家有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各种政策环境以及民主、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和规范的法制环境,为创意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营造创新环境是政府的首要责任。二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提供的制度环境。特别是在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虽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色定位不强,与城市资源特点联系不够密切;缺乏高层次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等等,这些都需要创新政府搭建制度平台来统筹解决。三是从我国的传统看,“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二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又实行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也才十多年的时间,政府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与创新型政府的要求差距更大。过度的行政干预、长官意志,恰恰是政府在转型过程中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创新政府就要围绕着“一个目标,三个转变、五个重点”来工作。一个目标就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配套,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政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三个转变就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管理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转变;五个重点任务就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形势的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体系;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权限,理顺条块关系:推进机构改革,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四是从创新政府的构筑理念看,要以“公民社会”理念为基础,构建其他一系列新理念。公民社会是指相对独立和自治于国家与政府的政治行政领域的社会经济、文化领域及在社会经济、文化领域中活动的规则化、组织化的社会团体组织系统,以自由、平等的契约关系来调节各种关系。政府有限理念、政府服务理念、政府公开理念、政府适度规制理念和政府效能理念是调节各种关系必须构筑的理念。罾创新政府就是要以公民社会的自由、平等的契约理念来调整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构建适合市场经济和WTO规则的政府管理体制、管理行为、管理方o(日)堤清二著朱绍文译:‘消费社会批判'.o施雪华;‘政治现代化比较',武汉大学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第12卜124页。2006,第493页.船\n法和管理技术,其实质是探索政府体制运转的新方法、新模式,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和新现实的挑战。总之,创新型政府主要认真履行好现代公共政府的四大类主要职能:一是宏观调控,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二是市场监管,保证市场经济在有序状态下发展:三是社会管理,保证社会有序稳定发展;四是公共服务,加强社会公共事业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除上述四项职能之外,一切微观经济运行和社会事务均应由企业和社会组织自己处理,政府不应管那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二)创新政府为刨意产业提供政策导向创新政府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强对创意产业的导向作用。一是引导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与规模效应。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作为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其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集群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如美国闻名于世的曼哈顿“苏荷(SOHO)艺术聚集地”、好莱坞影视娱乐业等,都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范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聚集区建设初具规模,但特色还不明显。未来发展需要加强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较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规模效应的充分释放。科技创意产业在我国伴随着高科技园区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后的发展目标是进一步发挥园区的配套和协调功能,加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嫁接和融合。二是注重引导创意产业的本土化,塑造与推广优势品牌。要把中华优秀文化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品牌。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安身立命之本。由于受经济、科技等条件的制约,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加之我国文化创产业发展中,来自国外的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本土文化创意产业构成了威胁。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我国要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发展,避免出现由跨国公司引领、控制甚至垄断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局面。从产业关联性看,当务之急是在传统文化中挖掘出好的文化元素,利用科技手段,拓展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原创的、核心的文化产业品牌,并着重推广.从而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让中国的文化产业能够与国外文化产业抗衡。三是加大对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思维不断迸发、优秀人才不断涌现的历史”。。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我国创意产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够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今后应调整人才教育结构,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创意设计展览,打造设计师们相互交流、碰撞的平台,激发创意人才创造原创文化产品的激情和动力。在学校里面支持建设一批创意产业的教学、研究设施,鼓励企业之间,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联合组建创意产业专业培训,研究交流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四是重视政策法规对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发展创意产业虽然是以市场为基础作用的,但是,政府通过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政策法规的制定,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温家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3月29日.\n用。制订在知识产权管理、财政税收,融资和资金支持人才等方面对创意产业的鼓励政策。充分运用法律和政策手段,引导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五是加强创意产业的统一领导,制订政策规划,整合行政资源,实施统一管理,总体推进协调,提供公共服务。充分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创意产业。对产业的布局,在空间和发展重点上要有所区分。不断克服传媒渠道受限制、企业经营成本高、人员成本高、融资成本高、知识产权认证和维护成本高以及交易成本高等等问题。六是加强对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对软件、动漫等科技含量比较高的重点行业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其尽快成长。在政策引导上,对整个国家的产业发展、文化发展战略关系重大以及涉及文化安全的行业,比如工业设计、民族艺术等行业应该重点支持。六、探索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产业发展有其共性特征,这些共性特征可以通过发展模式来概括。费孝通认为,所谓“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y也就是对特定时空经济发展特点的概括。产业发展模式是特定约束条件下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机制的抽象概括。产业发展模式是可以比较的,但要充分考虑相关约束条件,比较不同的发展模式首先地要看其是否符合当时当地的经济条件,是否最有利于当时当地的生产力发展。离开这种客观性,先验地评判在不同区域不同阶段发展的模式的优劣是没有意义的。条件的可变性决定了模式内涵的可变性。一种模式的有效性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条件不同采用相同的模式未必都有效。某种模式所依赖的条件本身是发展变化的从而发展途径也是发展变化的,发展的趋势是差异的日益缩小,即模式的淡化和趋同化。探索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有助于更好地在实践中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一)园区产业聚集模式园区经济已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产业聚集发展的绩效已经超越基于自然资源的区位、运输成本等范畴,涵盖了聚集区内各参与主体间的信息与知识的交流、溢出和信用网络、创业理念、竞争文化等人文环境。园区内聚集的企业的知识、技术甚至理念,常被看成是一种公共产品。对于聚集以外的企业,这些公共知识产品的转移,往往伴随着高昂的交易费用。聚集区内高度专业化的技能和知识的堆积,相关企业与竞争者的既竞争又协作,密集分布的中介机构与精于经营的客户在地理上或企业组织内的相应集中,为园区内聚集企业提供了实现创新的基础,同行间的相互比较带来竞争压力,进而转化为创新的动力。园区企业聚集是在一个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同类或互补配套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形成的配套体系,是产业聚集和聚集区最重要的优势。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计算机、家电、手机等产业的聚集已经形成,一百公里范围内,93%以上的计算机零部件、85%以上的手机部件、将近100%的彩电部件都可以采购得到,零部件的采购成本比别的地区低30%。9在英国,伦敦集中了英国1/3的演艺公司,70%的唱片公司、90%的音乐活动、75%的广播与电影收入、46%的广告从业人员、85%的服装以及其他各。。苏南模式的新发展”,‘改革'2001年第4期.w啊.bylw.tom2003-3-20雪崔巍:发挥产业化载体园区经济的聚集效应。http;//www.rpccn.com/news/48/200622094504.h劬90\n类设计师。①纵观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的历程,建设创意产业园是促进创意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创意产业园的建立又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市场导向模式。由于旧厂房、建筑的低廉租金,吸引大量的设计和艺术工作者在此聚集,像纽约SOHO、米兰秀场的发源、北京的“798”等皆类似与此,这里是吸引了火批的文化人、艺术家、设计师举办各种创作和交流活动的“艺术之家”,这里充满的是自由创造的气息。这些地区创意氛围相对较好,在市场自主选择的基础,形成一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另一种是政府主导的模式。政府采取一定的产qk和资金优惠政策,促进创意产业集聚。这些园区中中小型企业居多,相关配套设施齐全,物理空间较大。现在,这种模式在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实践证明,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不仅在空间上使创意企业形成集聚,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各种设施和服务平台,政府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产业和企业进行扶持。目前,全国各地的各类高科技园区大都属于政府主导模式.创意产业园的空间集聚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经济增长达到的阶段,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需求、市场的深化发展、创新资源的存量基础、产业组织结构的演进水平,以及社会文化对于创新的宽容程度等。寻求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国模式,就是要从这些条件出发,切实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而其中最为根本的是,必须在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创意产业的同时,坚持自主地发展我们国家的民族创意产业。以中国的软件业发展为例,要在借鉴技术与服务领导犁的美国模式、嵌入式系统开发型的日本模式、国际加工服务型的印度模式、生产本地化型的爱尔兰模式、企业级应用及自主研发型的德国模式以及技术顶尖、自主发展型的以色列模式基础上,促进我国现有软件园跨越“筑巢引风”和主要充当“房东”角色的阶段,实现从“开发物理园区”到“软件产业集群”的转变,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软件园区聚集模式。(二)企业孵化器模式企业孵化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是新生中小企业聚集的含有生存与成长所需的共享服务的系统空间。它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半个世纪以来,企业孵化器在推动欧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扶持中小企业成长以振兴经济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企业孵化器的概念,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创意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创意企业呈现出小型化、扁平化、个体化和灵活化的特点,一般经营时间不长,发展较快,前景较好,但短期资金需求明显,急需支持,往往又缺乏可融资的具体质押物,融资难度大。创意企业的这些特点,需要从资金、场租方面予以支持,以解当务之急。实践中,设立创意产业孵化器模式,对创意企业进行资金的支持和场租的减免,有助于创意企业较快地成长。具体措旖包括:一是加大政府对孵化器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孵化器发展的历史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都扮演了一个积极的角色。各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通过不同形式的支持,支持孵化器的建立和发展。首先是直接资助和补贴。其次是政策支持。孵化器从政府获得政策帮助,如美国税法允许投资者从某项投资中。褚劲风:“世界创意产业的兴起、特征与发展趋势”,‘世界地理研究'2005年第4期.91\n撤出资金,转到另一家公司中免交资本利得税,因而孵化器能够得到各种赞助。再次是政府还通过建立和健全法规,使孵化器运作做到有法可依,以保证孵化器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虽然政府给予企业孵化器各种支持,但是政府并不参与,也不干预孵化器的运作。二是采取企业化运作模式。从欧美经验来看,虽然孵化器有多种所有制形式,但孵化器的经营都采用企业化模式,而且产权明确,特别是欧洲企业孵化器在建立之初就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规范界定各层组织的产权。我国企业孵化器的运作模式是直接或间接依靠政府资助,自身创造价值的能力有限,从长远看是不可持续的,政府只能对孵化器进行支持,而不能成为创新的主体和承担风险的主体。在任何情况下,孵化器的经营都必须像一个企业那样进行专业化的企业管理,而非一个政府的附属机构或部门,要通过提供一定的综合设施或服务,进而收取一定的费用,带动企业的发展。三是要采取多元化发展模式。投资主体应该由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逐步转向大学科研机构、大企业、民间机构和国外资本共同参与的投资模式,政府在孵化器发展的进程中主要扮演领路人的角色,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和鼓励各种类型的民间资本投资于孵化器产业。孵化器要按照专业化服务的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行业聚集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相关的行业,并积累起自身在这一领域的核心优势。在培育在孵企业时,能够精通其所在的行业,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地辅导该企业的成长,并能够实现专业化分工的规模效益。孵化器的发展还应具有国际意识,如今企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竞争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创业企业也应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着自己的技术研发空间和市场空间。企业孵化器应该适应这种国际化的潮流,努力将自己的服务对象由本地区扩展到国际地区,以最强的比较优势获得自己的效益。(三)公共服务平台模式构建创意产业平台,能对创意创业活动产生显著作用。创意产业平台集聚了一系列非赢利性的创意中介服务机构,包括金融、法律、建筑、产业等各方面的资深专家,他们能帮助创业者发展其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为创意企业物色风险资金,争取政府基金支持,进行项目策划和评价,进行人才培训等,从而可为创意类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据调查,创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信息、管理经验和业务渠道,独立生存能力不强,加上创意产业具有较高的市场风险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创意创业离不开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创意产业平台可以打破行业分割条块垄断,整合社会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培育创意市场,打造并完善创意产业链,形成创意创业企业发展群落。在平台的建设上,目前有四种比较常见的建设模式,分别是政府主导模式、产业园模式、共享共建模式和企业自建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建设的平台能够很好地保障平台的公益性,同时由于政府出资,可以保障平台的投入水平。产业园模式平台能够贴近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由于空间距离近,大大减少了企业享受公共服务所要花费的成本。一旦企业需求发生变化,平台就能做出及时调整。共享共建模式对于地方性的公共服务平台而言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这样建设平台时间短、成本低、形成服务能力快。企业自建平台模式虽然由于企业存在其自身利益,在公益性上有所缺乏,但是客观上确实起到了公共服务作用。比如微软建立的微软技术中·L,(CTC)就帮助很多企业进行了在微软平台上的软件开发。浪潮的ERPGSP通用业务平台在为客户服务的同时,积累行业经验,也为同行提供参照。\n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应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市场选择在先,优劣汰;一个是规划在先,促进产业要素的聚集,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构建企业孵化器,加强基地的公共技术、服务、信息、融资、交易这些平台的建设。搭建为企业提供注册、专利申请、工商税务、产业政策和法律咨询等各种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做好其他配套服务,搭建创意产业市场转化产品展示平台、网络信息交流和传播平台,重视产业各个环节的协调和发展,形成完整的业态和完备的产业链,促进创意产业和企业的良性发展。\n结束语本文对创意产业的产生与发展现状、本质与基本特征、社会功能与社会作用、发展趋势及相关规律,作了偿试性的探索。探索的目的,就是期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对确立中国创意产业的指导方针,对辩证分析中国创意产业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树立科学的产业发展观方面有所启迪。启迪一:创意产业的精神产业属性决定了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创意产业的发展。应该充分认识到,由于高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入文化领域,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创意产业既为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产业基础,也为精神垃圾的制造和流传提供了可能。互联网中出现的某些不健康内容,正是这种表现之一,而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转变策略,即从过去的“鸦片战争”发展到今天的“胶片战争”,不仅从经济上即在中国的文化市场上赚取大量利润,而且还要从意识形态上渗透,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主动地运用高新科技手段,加强文化原创性创作与开发,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保证我国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更加健康地发展。一是增强大众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正确处理好“苍白的合法性与丰艳的不合法性”的冲突,遏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注意防止其中的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突出阶级性,体现时代性,保持民族性,保障人民性,坚持科学性、民主性、开放性。注意处理好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之间的关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处理好古与今、中与外、一元与多样等方面的关系,坚持富有民族特质的文化,坚持创意产业的正确方向。二是主动应对文化全球化的冲击,加强大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刨新精神培养。在高科技和信息网络化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的创意产业应该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文化价值系统,确立体现时代精神、健康向上的审美价值形态,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提倡奋发向上、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的精神等方面,发挥主战场作用。三是强化精品意识。进一步坚持“两为”方向与“双百”方针,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唱响主旋律,多出与时俱进、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精品,关注现实,关注大众,用进步的思想观念和精美的艺术形象感染、教育大众,深刻打动人心,负载、传承意识形态内容,激发大众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源不断地将高扬时代精神主旋律,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把体现现代文明成果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切实发挥出文化创意产业以优秀作品开启心智、陶治性情,塑造人格、匡正心性、鼓舞当代大众的社会效用。启迪二:辩证地分析创意产业所处的时代背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又被称作后工业时代,发达国家还带有工业社会的种种特征;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阶段,而工业社会实质上是高熵社会,即物质高耗社会:人们采取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环境遭受到严重的污染,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清洁的空气和水已越来越成为稀缺的物品”,一些人的生存、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甚至夺去了一些人的生命。现代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打击了劳动者的创造性、消解了劳动者的独立性;专业化使劳动操作简单化和标准化,使人和劳动产品分离,把人束缚在机器上,使人成为机器的一部分去进行枯燥乏味的操作,劳动的丰富意义被抽取掉,工人在劳动中得不到兴趣与快乐;物质财富的增长与思想智慧的衰落相伴而行;劳动效率\n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时也预示了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导致资源衰竭速率的提高等等。对于这样一个社会,西方有学者建议,要砸烂这个时时威胁着我们每一位的世界。4}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偏激,但说明了现代生产系统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工业化过程中的种种负面后果根源于资本力量的支配,根源于资本家无休止地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正如恩格斯所说,“当西班牙的种植场主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认为木灰作为能获得最高利润的咖啡树的肥料足够用一个世代时,他们怎么会关心到,以后热带的大雨会冲掉毫无掩护的沃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昵?”⋯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产业结构也被认为是“必要的坏事”,而无视其后果。现在我们称之为“消费社会”或“信息社会”这种后工业社会的出现,也许意味着现行社会体制末期的来临。9现在到了需要改变这种方针的时候了。要考虑与自然的共存,要从人类角度出发寻求人的幸福。@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又处于工业化阶段,对于工业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负面影响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老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创意产业的优势,把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可能存在的消极因素控制到最低限度。启迪三:发挥创意产业的主导产业作用,坚持科学的产业发展观。主导产业首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具有很高的创新率,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对一定阶段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具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的,并且本身增长率较高、带动性较强的成长型产业。从哲学的层面上理解,主导产业是为产业发展提供导向作用的产业,能够带动和影响其它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创造性产业,要实现的是依靠科技进步、文化、市场等诸多方面的整体创新来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协同发展,是通过人的创造性劳动形成创新的知识成果,最能体现智力资本的价值:从产业价值链来讲,创意产业是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创意对于提升传统产业发挥着核心关键性作用,它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动力和龙头,日益呈现出融入服务业、制造业甚至包括初级制造业等其他产业中,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先导型产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新经济的优势和特点;从发展角度而言,创意产业带来的成果是包括科技、文化、商业等社会系统的全面自我进化,发展经济的增长方式从资源、投资驱动的增长方式向内生性的效益、创新型的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的转变,是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从我国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来看,充分彰显“知识创造财富”的观念,激励更多的人从事创意活动,激励所有从事知识生产、加工和制造的所有行业和企业,都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力量,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创新发展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基本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条有效途径。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刚刚几年的发展时间,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更短,如何辩证地看待、评价这一新生事物,如何更好地扶持、推动其健康成长等许多。参见(法)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前言,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o‘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386页.。(日)堤清二著朱绍文译:‘消费社会批判》,经济科学出舨社。1998,第177页。。(日)堤清二著朱绍文译;‘消费社会批判)。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第168页。\n问题尚未来得及细化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创意产业的研究只是开了个头,还没有结束,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和产业实践中不断探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