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考试资料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哲学导论考试资料

哲学导论考试资料1•如何理解哲学?哲学的定义、作用、功能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得世界的哲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思维、实践意识,以实现自身生存发展的社会科学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意识和H然木性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体、共性、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目标的社会科学。哲学的作用:禅学具有一种乐趣,哪怕是形而上学的海市蜃楼也有它引人入胜的魅力,这是每一个学者都领略到的。虽然物质生活会把从思辨的天堂拉冋到经济上利害冲突,患得患失,熙来攘往的生活中来,但哲学事实上是柏拉图称Z为的哪种可爱的娱乐”,无可比执地比肉欲的享受和世俗的追求要高尚。哲学承担着艰难困苦的任务,要处理科学方法迄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秩序与自由、主与死等;一旦有一个研究领域产主了可以具有精确的系统知识的时候,它就立即被人称之为科学。每门科学都始于哲学而终于艺术;它起源于假说,结果却大冇成就。哲学是对款知事物的假说性解释(如形而上学),或者是对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说性解释(如伦理学或政治哲学):它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科学是分析性说明,哲学则是综合性解释。科学总是把整体分解成部分,把机体分解成器官,把朦胧的转化为叽确的。它不问事物的价值。也不问它们的总体和作用,它只是一心一意侧重观察事物原来的性质和运动过程。科学家,正如屠格涅夫诗屮的人自然,是无所偏爱的;他对跳蚤的腿和天才创作的阵痛都有同样的兴趣。可是粋学有却并不满足于描写事实;他还想探求它少经验的普遍联系,从而把握它的意义为价值;他将事物联系在解释性的综合之中;他千方百计将科学家所分拆开了的那座伟大的牛物钟比以前更好地安装在一起。科学家告诉我们如何治疗,如何杀戮;它精打细算地减速低死亡率,却乂在战争屮杀死我们;惟独智慧——按照全部经验通力使用的愿望——才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要救,什么时候要杀。观察事物的运动过程并构想出解决手段來的是科学;评议协调目的是祈学。失去秤学的科学缺少前景,没有价值的事实不能合我们免于刼难和绝望。科学赋予我们知识,只有哲学赋予我们智慧。具体地说,哲学与五个领域的联系最紧密:逻辑学、美学、伦理学、政治学和形而上学。逻辑学思维和研究的理想方法:观察和反思,演绎和归纳,假设和实验,分析和综合一这些人类思维活动的形式是逻辑学企图理解和引导的;美学是研究理想形式或美的科学;它是艺术的哲学。伦理学研究人类理想的行为,苏格拉底曾说,最高的知识是关于善与恶知识,是关于生活智慧的知识。政治学是研究理想的社会体制。最后,形而上学研究所有事物的“终极实体”研究“物质”的根本属性(本体论),研究“意识”的根本属性(哲学心理学),研究咸知和思维过程屮“物质”和憶识”的和互关系(认识论)。这就是哲学的重要内容,哲学的作用也体现在其中。哲学的功能: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时代精神的精华。不同时代的哲学具有不同的功能。从人类社会实践的角度进行审视,哲学的现代功能主要有科技功能、社会功能和实现人的价值的功能。科学功能在培养人们的问题意识和求真精神的同时,为具体科学研究开辟新的领域,提供方法论支持。社会功能则促进人们不断解放思想,在对现实进行辩证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构建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人的价值的实现功能,是通过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协调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满足人们的终极关怀,赋了人们现实牛活以意义。哲学的三大主要功能协调发展,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不断进步。\n2•哲学思维的特点(1)反思性反思就如“鉴”者镜子。老子说:“涤除玄鉴,能无疵乎?”镜子有直射与反射。我言Z为直接性与间接性统一。在这个全球风险时代必须借助批反思來重新勾画指引未來方向的哋图”。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罗尔斯、哈贝马斯为代表的社会政治哲学家们一直强调“反思”在当代的垂要性,而后來的吉登斯等人更把“反思”作为区分两个现代化阶段的标志:把冃前人类进行的现代化称为“反思的现代化”;以区别启蒙时代以来把科学技术和现代制度作为解决所冇问题的答案的“简单现代化”阶段。在这个变化迅疾,口益多元的世界中,既冇的所冇认知标准都无法提供完满的而口唯一的答案,既有的制度不但不能防止并保护我们避开人为的风险,而H•还在制造着新的风险。因此,反思的现代化也是重新评价既冇的价值、理念以及制度的过程,是重新认识我们生存的环境以及我们口身的过程。(2)批判性批判是反思的内在精神和动力,缺乏B我批判的反思是虚伪的,因为不能真诚地面对白我的缺点;而没有社会批判的反思则是懦弱的,因为只是对现有强人制度的默认和服从,逃避了制度建构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反思的批判必须是双向的,是自我反思和社会反思的结合,这样才能有彻底改革的勇气和持续改革的理性。从另一个角度讲,反思也是全方位的。从反思对象上分为:自我、外部世界,自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从反思主体来看,包括了所有社会主体,从个人到团体、民族、种族、乃至各种组织、共同体。吉登斯认为,反思的现代化是社会反思性增强的世界,是所有社会主体,从个人到团体、民族、种族、乃至各种组织的反思能力增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既冇的所冇认知标准都无法提供完满的而唯一的答案,既有的制度不但不能防止并口保护我们避开人为的风险,而且述在制造着新的风险。因此,反思的现代化也是重新评价既冇的价值、理念以及制度的过程,是重新认识我们生存的环境以及我们白身的过程。3•本体论是什么?形而上学是什么?本体论与宇宙起源论的关系?(1)本体论就是“研究到底哪些名词代表真实的存在实休,哪些名词只是代表一种概念”。本体论主要探讨存有本身,即-•切现实事物的基本特征。有的哲学家,如柏拉图学派认为:任何一个名词都对应着一个实际存在;另外一些哲学家则主张有一些名词并不代表存在的实体,而只代表一种集合的概念,包括事物或事件,也有抽彖的,由人类思维产生的事物。例如“社团”就代表一群具有同一性质的人组成的集合「'几何”就代表一种特殊知识的集合等。(2)形而上学是指通过理性的推理和逻辑研究,不能直接通过感知所得到的问题。形而上学是指哲学的基木法则。形而上学关注理论哲学的核心问题,如基础、前提、成因、第一原因和基本结构,如所有真实存在的意义和口的。形而上学研究的范围很多时是超形态的。在西方,形而上学共有三个传统分支:1、本体论——研究存在的问题。2、自然神学——研究神或众神及关于神的问题。3、普遍科学(哲学逻辑)——研究第一原则,当小引发其他的询问。例如:非矛盾定律。在特定的范畴下,一个客体不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形而上学的另外一个定义:由于反感教条主义的只讲形式,不究实质。黑格尔把形而上学作为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机械教条的研究方法来批判,因此形而上学也对以表示教条主义,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眼光看世界,认为-•切事物都孤立的永远不变的。(3)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n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屮。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肓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37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鬲,密度极大(称为奇点),瞬间产生巨大压力,Z后发生了大爆炸,这次人爆炸的反应原理被物理学家们称为量了物理(至今没有被解决)。人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屮逐渐形成的物体。这就是宇宙起源。而本体论疋好是探究世界起源的理论。所以本体论与宇宙起源论有密切相关的联系。4•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特征古希腊口然哲学众所周知,西方哲学的最初形态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在西方哲学的这个萌芽时期,哲学家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对宇宙口然的探讨,其作品大多冠Z以《论口然》,他们常被称为自然哲学家。早期希腊哲学在解禅自然力物何以生成、何以存在的时候,总是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作不言而喻的,并从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早期希腊的自然哲学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科学精神。希腊最早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第一批科学家。另一方而,由于这种哲学刚从神话中脱胎出来,述不町避免地带有母体的烙印。但是总的来说,自然哲学家坚持从自然木身来说明宇宙自然,开始摆脱了神话的宇宙创生说的神秘性,标志着人类科学思维的最初觉醒。例如,赫拉克利特继承了米利都学派的唯物主义传统,并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血,指出:“自然也追求对立的东西,它是从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1佃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2]毕达哥拉斯学派也把“和谐”视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和人生的一种美徳,这反映了其学派对于宇宙力•物统一现象的“数”的把握和对道德完善、社会平等的理想状态的追求。从这里开始,我们可以发现探讨宇宙的口然观和探讨人生的历史观的最初萌芽。即使是早期希腊哲学的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哲学,虽然抽彖思辨的程度较高,但实际上也是以自然哲学方式来冋答世界力物生成的木原问题。巴门尼徳提出的“存在”范畴,就是对自然界作出的一个哲学抽彖概括。他在其《论口然》中,以逻辑论证和思辨方法深化了口然哲学的基木命题。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希腊口然哲学阶段的最高成就。巴门尼德以后,口然哲学的特点是把事物视为组合物,开始探求物质的更深一层的内部结构问题。徳谟克利特的原了论认为,一切事物的本原和内部结构是原子与“虚空”,提出原子口己运动的思想,并试图对早期朴素唯物主义者不能解禅的某些门然现象重新加以解释。在这些解释屮,徳谟克利特强调“一切都由必然性1佃产生”[3],即明确提出关于口然现彖的因果必然性问题,表达了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思想。但是,徳谟克利特割裂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把因果必然性简单化和片而夸大,否认偶然性的客观存在,其决定论思想具有机械论色彩。5•为什么说苏格拉底使古希腊思考方式有重大改变?从哲学思想的发展看,苏格拉底提出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区分,使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脱离了早期哲学的朴素状态,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他将早期希腊哲学家们格言式的伦理思想提到了哲学的高度;他以逻辑辩论的方式启发思想、揭霽矛盾,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这一切対哲学思维的发展都有贡献。但是,他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开始了夸大主体和理性、夸\n人抽象思维,以哲学唯心主义的神话代替宗教神话的时代。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口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引导人们产生止确的思想。“苏格拉底方法”口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苏格拉底侣导的问答法对示世影响很人,肯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所以,苏格拉底使古希腊思考方式有重人改变。4•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柏拉图的理念论有多重含义。首先,理念是事物的共相。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彖而形成的普遍共相,亦即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其次,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个別事物是由于分有了理念而成为这一事物的,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事物;再次,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理念是爭物Z完满的模型,事物则是理念的不完满的摹本,事物是因为摹仿了它的理念血成其为事物的;最后,理念是事物追求的冃的。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冃标就是实现它的本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四因说是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徳捉出的一种观点,认为有“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PT纽成,具屮目的因是终极的,是最重要的。他相信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都是rti其目的的。如果允许我们对亚里士多徳的“四因”赋了现代含义的话,那么不难看出:“质料”相当于纽成;“形式”相当于“结构”;“动力”相当于相互作用;“目的”相当于功能。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系统的存在及描述都离不开组成、结构、相互作用和功能这四个要索。从这个含义上來说,亚里士多徳的“四因说”确实是一种最原始的、最朴索的系统哲学。7•中国哲学的特质二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1)自强不息代表了中国哲人关于世界观的一种基木的态度。原话出自于《易经》,“天行健,君子以白强不息”。犬行健,古人所说的犬,这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气,古人那时候没有纸,写一个字是惜字如金,能用一个字绝对不用两个字,不像我们现在那么随便写,那时候是刻在甲骨板上、竹子上,很难的。犬行健,就代表了屮国哲人对世界怎么样的一种回答。古人所说的天,包括了地,也包括了人,那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世界总体概念。(2)实事求是作为一种知论,跟自强不息的世界观、人生观是紧密相连的,表现出我们屮国哲学璽视实践、关怀现实问题,这样一种品格。实事求是木來是一个形容词,最早出现不是哲学川语,是一个形容词,汉代有一个王好学修古、实事求是,但是到了十六世纪就变成了一个哲学词,是一种做实际学问,能够有利于国计民生、治国安邦的这样一个道理、学风。实事求是表明我们求知要从实际的行动、行为屮了解,求到那个是,指导人生的实践、社会的实践,从它的真理性得到检验。实事求是,当然屮国所说的实事,不是指那个开门五件事,古人所说的实事,主要是这么三件事,丄E德、利用、厚生,这是《左传》的一个提法。正德就是提高你的道德意识,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正徳必须是放在首位。第二条叫做利川,这个利用那就是发展生产,提高你这个生产能力。厚生,过的舒服一些,现在H本述保葩着中国传统哲学的说法。\n(1)辩证逻辑中国哲学基本的思维方式,我们不是形式逻辑,A同时是A,同时又是非A,这样的辩证逻辑的思维方式上。屮国哲学应该说在辩证思维上是最丰富的,起步最早。屮国的辩证思维人概有这么几种类型,一个是以老子为代表的贵柔辩证法,把辩证法重点放在阴阳的阴,水是最柔弱的,但是水乂是最有力量的,滴水穿石。另外就是孙子的辩证法,他的军事辩证法,是建立在刚阳,铁的原则就是两军相遇勇者胜,《孙子兵法》有七千多字,通篇是刚阳精神,要敌人听我的指挥,所以他也以水做比喻,但是他崇尚的水不是柔弱,而是水的灵活,遇圆则圆、遇方则方,所以兵行像水,懂得辩证法就是因势利导,把理论中心转到阳的一面。道家、兵家把阳挑去了,最后儒家就讲屮庸,屮庸既不过乂无不及,那就是恰到好处,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这是第三点内容,辩证思维。第一个是讲世界观,第二个是知识论,这是我们思想方法的演进。(2)以人为本关怀人生实际,关怀怎么样做,这恐怕是我们中国哲学的独到韵味、独到精神,中国哲学说来说去,它就是教你怎么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一门学问。屮国禅学的理论关注点,不是口然、不是彼岸,而是现实的人生,怎么样把你这几十年过得更好、更有意义,无愧于祖宗、无愧于天地。中国哲学也谈天,但是我们中国人谈天,像是荀子写过《天论》、柳宗元写过《天道》、屈原写过《天问》,《天问》是光问不答,有口然哲学的味道,《天论》和《天道》都是《易传》的模式,“犬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谈犬,都是为了说明做人的道理,中国哲学独到的精神,司马迁有一个表述,中国哲学的基本理论诉求叫做交天人Z际,这个际就是关系了。屮国哲学不是单纯地谈论犬,也不是谈论人,就是交大人之际,把犬作为人生存的一个坏境放在那里。“通古今Z变”,古和今通过一个变,现代的中国是古代的中国发展和继承,所以屮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感最强的民族,我们的编年史比哪一个国家都要长,时间最差的就是印度人,他没有时间观念,他的编年史是根据西游记的记载来整理的,但是我们很早就有了,司马迁说要通古今之变。(3)内在超越这是中国哲学对于价值问题的一个基本态度,中国哲学不讲究彼岸,但是屮国押学并不等于不讲究超越,中国人也有超越意识。所谓超越是什么呢?超越就是一种把现实提升到理想的层面,理想对于现实來说是超越。超越就是对你现状的否定,人就是这么-•个怪物,就是不满足于现状,如果人满足于现状就是动物。屮国哲学的超越跟别的民族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它的超越是内在超越,是人对人自己的一种超越。用中国哲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超凡入圣,要把一个普通的人、凡夫俗子提升到圣人的层面,圣人对于凡人来说就是超越,所以我们定位的目标就是在圣人,但是圣人还是人啊。这述是有内在的联系。你想西方人、印度人讲超越,就把人不再变成人了,把人不再变成人并不是把人降低了,那就是人还可以更高,比人更高的就是佛、犬使了,所以他的超越,不是人自己对自己的超越,是来自于另外的一个世界,对于现实等待超越的人,给他以拯救、捉升。(6)有容乃大中国哲学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它的总体显示出一个宽容的包容性,它的包容性跟宗教哲学相比较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宗教哲学是排他性的,你不能想象一个人接受了基督教禅学,同时又接受伊斯兰教,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宗教哲学是具有排他性的。(7)爱国精神不仅是屮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其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n8•为什么说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进路有所不同?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两个进路两位教授从各H的研究立足点出发,在中西哲学比较方面表现了各H不同的进路:一种是从远到近的“迂回”的进路,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探根寻源”的进路。于连教授按照自己“迂回”的策略:首先以希腊为起点并离开希腊前往中国,然示从屮国哲学里发掘西方哲学中所“未思”的东西,反过来又以平等的姿态來看待中西方哲学的差异,从而凸现出中西哲学各自的特征。于连教授曾在《远去与归来——希腊耳中国的对话》那本谈话录里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在哲学传统内部很难进行彻底的问题探讨,因为在哲学屮必然保留一种未被提问的基础——我们总是由Z捉出问题,而对这个棊础我们不能提出问题。”⑨这在同时冋答了为什么他没有像海徳格尔那样从西方传统内部解构,而是利用“迂回”的策略,从外部(中国)这样一个“界域”来解构西方哲学传统,当然,于连的本意不只是解构,而是解决,如他所说的,“我们如何思想”的问题,从而“为理性打开一扇门”,而迂回屮国进而冋到希腊就是他所选择的途径。俞教授根据白己的研究,试图给出-•种白下而上的“探根寻源”式阐释:他首先从海德格尔的“生存状态分析”回溯到巴门尼德的“真理说”,再从巴门尼德的“真理说”返回到柏拉图的“理念论”及其初创的“木体论”,然后从本体论到认识论直至黑格尔所代表本体论颠峰:《逻辑学》。经过从西方现代哲学到古希腊哲学的回溯,从而澄清了西方哲学传统本体论特征及其起源、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在谈到如何看待中西哲学关系的问题时,俞教授进一步说明,屮西哲学并非是两种毫无关联性的哲学,西方哲学也并非代表一种普遍性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传统哲学具冇“本质”上的差异性,但是这种差异也并非如黑格尔所认为的那样:小国仅仅处于前押学状态。恰恰和反,中国保持了哲学的根源,所谓西方普遍的哲学原理也只不过是这种根源的一种表达而已。俞教授还从“超越”这个词出发,阐明了中西哲学各自“超越性”及其生存状态结构性特征。他分析了屮国传统哲学的超越性不同于形而上学的超越性,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就已经说明中国哲学中的“道”不离“形”、“形”不离“器”的特点,也就是说,屮国口古以来就不具有像西方传统那样的经验与超验的二元分离世界,具体说,就是指,在屮国种学里不具有追求纯粹知识的普遍性原理传统,即本休论传统。屮国道家传统哲学虽然强调形而上的“道”,但是获得“道”不是一种纯粹知识性的理论,而是依赖于人们的体悟以达到的一种与“万物合一”的境界。更重要的是:中西方传统哲学虽然具有差界性,但是这两种哲学都可以从同一种根源得到解释。这是因为,西方传统哲学虽然是一种追求普遍原理的哲学,但是这种哲学离不开其历史根源,即离不开人们实践活动,也就是古希腊哲学家进行哲学实践活动。事实上,无论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是人们从事哲学活动的产物,而两种哲学活动的特殊性就在于各自所具有的牛存结构的差界,这里的生存结构也不是任意的主观实践活动结构,而是一种“beingintheworld”特定结构,“彼一我”就是在这个限定的结构里得到说明的,而当中酋方粋学利用各自不同方式进行阐明的时候,就产生了两种不同形态的替学,换句话说,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显现(somethingpresent)层面,而要去追溯其所以然的根源(beforesomethingpresentthereistrace)(徳里达语)。\n8•经验论与唯理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天赋观念。唯理论认为犬赋观念是先犬、先验的存在于每个人的思维屮,是绝对真是可靠的,是知识的来源。经验论否定犬赋观念,认为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來源经验论就是只靠经验來做事,会产牛经验主义;唯理论就是只靠理论在做事,会产牛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这两者都是错误的方法。应该是理论联系实践,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在实践屮证明理论,用否定之否定的方式來逐步认识到真理,让实践能做的更真确。唯理论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分为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和唯心主义的唯理论。唯物主义的唯理论以斯宾诺莎为代表。他承认规律是客观的,主张只有理性才能把握规律,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白然界。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在承认认识对象即自然界的客观性这一点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反对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川,但它片面夸人理性的作川,所以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全休上是错课的,并且实际上会导致把理性看作是主观口生的东西,对唯心主义让步。经验论乂译“经验主义”。它是“唯理论”的对称。认识论的一种学说。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主张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1佃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证明。有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的经验论。英国学家洛克(1632—1704)是唯物主义经验论体系的代表。他批判天赋观念说,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Z上的,而J1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经验”的。主张经验按照具来源町分为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两类,前者即感觉,后者指反省。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在其对感性经验作唯物主义的说明这一点上是疋确的,在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斗争中也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它片面令人感性经验的作用,不懂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所以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全体上是错误的。培根是“经验论“的创始人,笛卡尔是“唯理论”的创始人,他们通常被看作是近代哲学的开端,不过实际上培根的思想更多地具有过渡性的特征,笛卡尔的思想才真正代表着近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从地域上看,经验论主要集中在英国,唯理论主耍集中在欧洲大陆.唯理论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分为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和唯心主义的唯理论。唯物主义的唯理论以斯宾诺莎为代表。他承认规律是客观的,主张只有理性才能把握规律,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白然界。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在承认认识对象即自然界的客观性这一点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反对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川,但它片面令人理性的作川,所以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全休上是错课的,并且实际上会导致把理性看作是主观口生的东西,对唯心主义让步。经验论乂译“经验主义”。它是“唯理论”的对称。认识论的一种学说。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主张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佃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证明。有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的经验论。英国秤学家洛克(1632—1704)是唯物主义经验论体系的代表。他批判天赋观念说,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Z上的,而J1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经验”的。主张经验按照具来源町分为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两类,前者即感觉,后者指反省。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在其对感性经验作唯物主义的说明这一点上是疋确的,在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斗争中也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它片面令人感性经验的作用,不懂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n认识的能动的飞跃,所以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全体上是错误的。两论Z争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两论对知识的來源和确实性的不同回答。经验论以“凡在理钢屮的没有不先在感觉屮”的原则为前提,认为一切真知必然起源于感觉经验,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感觉经验是唯一可靠的來源。唯理论则把理性直觉和理性演绎看作真理性认识的來源,认为“离开精神直觉或演绎,就不能获得科学知识”。8•如何理解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所谓“先天综合判断”就是既具有感觉经验的内容,同时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科学知识。换言Z,如果有科学知识,如果有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的知识既有感觉经验的内容,同时具有普遍必然性,这就是衡虽一种知识是不是科学知识的标准:先天综合判断。“一切物体都是有广延性的”是一个先天判断,而“一切事物都是有原因的”是一个综合判断,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一切物体都是有广延性的”这个判断中,“物体”这个主项的定义中,就包括了广延性这个内涵,可以去了解-•下笛卡尔关于物体的定义,或随便查一查一本比较可靠的辞书,就会知道,所谓物体就是“山物质组成的、具有广延性的实体”,广延性这个内涵是包括在“物体”这个主项小的,所以该判断为先天判断;而“一切事物”这个主项并不包括“有原因”这个内容,所以该判断是综合判断。"・如何理解真理及其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无论在什么时代及地区始终都存在的这个规律叫做真理(真理遍一切处,永不会改变)。真理的标准是,不受年代和地区的限制始终如一的存在着。从认识论的角度來说,真理本身是发展的提进步的,是深入和深化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而这种现实不仅是表现在对真理木身的理解上,也表现在对真理标准的认识和理解上.真理是人的主观认识与被认识的客观对象相符合的理论体系或理论系统.真理是哲学家血•对人生的意义、存在问题的时候无法绕过的概念。许多哲学家都自诩代表真理,然而彼此之间可能毫无共同之处,甚至针锋相对。H常生活中,不少人也自称自己的观点是真理。探求真理可能是人类的本性之-,然而有意识地区别真理与谬误,始自巴门尼德关于“真理Z路”与“意见Z路”的区别:“真理被认为是永恒的、不变的”,这也是对真理最通俗的描述。第一次对真理进行祈学思考的是亚里丄多徳,近卅:儿乎所有真理理论都可以追溯到他。《形而上学》中记述了他的名言:“是什么说不是什么,不是什么说是什么,这是假的;是什么说是什么,不是什么则说不是什么,这是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确立,同时也正确地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认为人类的全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屮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白己思想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口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使主观认识客观化,从阳使思维真正与客观现实紧密联系起来,能够加以比佼;\n只有实践获得了预见的成果,才能证明人们的思维与它所反映的事物的客观本性相符合。除此Z外,没有别的方式能够对"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现实”这一问题给予根本可靠的回答。实践作为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在具屮的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实践的指导思想,又是理解和表达实践成果的必要条件。但是逻辑证明并不能脱离或代替实践。逻辑本身是实践亿力次重复的结果,逻辑方法和作为逻辑推论前捉的判断,具真理性也要靠实践來确证。因此,实践高于逻辑证明,归根结柢只有实践才是真理的唯一标准。辩证唯物主义强调,逻辑分析的每一步都耍用事实,即通过实践來检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唯有实践才是真理的标准,舍此无他;实践最终能够检验出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从而确保人对世界的认识的可靠性和不断发展。这是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无可否认的根本性质,即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同时,实践又是具体地历史地发展着的,每一特定条件卜•的实践都会有白己的社会历史局限性。因而,实践对认识的每一•次具体的检验乂都具有局部的、未能最终完成的性质,这就是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矛盾,是在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地解决的,这也决定和推动真理不断从相对走向绝对(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列宁关于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辩证统一的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这种意义:“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沏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列宁选集》等2卷,第142页)。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有着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现实意义。12•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是生死问题,包括生、死、报三个方面。人生的价值是人对社会贡献的价值。人牛的目的是追求幸福、亨受人卞。完美人住是相对的,只能在不完美屮实现。它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幸福与辛苦的统一、享受与忍受的统一。人生最重要的规律Z—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幸福不会从犬上掉下來,只能用自己的劳动來创造。为善不一定就有善报,但为恶则一定会有恶报。世有纯善,但功利Z善则更为普遍,也更加重耍。"Tobe?Ornottobe?Thisisthequestion.,,这是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句台词。汉语译作“生存?还是死亡?——这就是问题的所在。”莎翁写作此句,意在表明主人公处于生死抉择关键吋刻的内心活动。我们则发现,生与死的问题不仅是一个正欲复仇的王了在特殊悄境下才会面对的特殊问题,而是世上所冇人一生中都会时时面对的最具普遍性的人生课题。出生是人生的起点,死亡是人生的终点,生存是两个端点之间生命的延续,是人生有意义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生死就没有人生,从而没有人生哲学。因此,可以说,生死问题是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生死问题包含“生”为“死”两个方面。世人追求完美人生,就是追求“完美生存”与“完美死亡”此二者的衔接。用更抽象、更准确和更具普遍性的语言表达,就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这里所说的“过程”,是人的一牛的全过程,由年年月月、HFI时时、分分秒秒所组成;这里所说的“结果”,是人走完生命历程后告别人卅的那一时、那一刻、那一分、那一秒。只冇此二者都完美的人,才能谈得到完美人生;否则,就冇缺憾。这就像出门旅游一样,如果-•路上玩得很开心,到了目的地却止人大失所望,或者,虽然口的地令人满意,而沿途一路上却身心受尽种种折磨,那么,这次“旅游”——亦即我们现在所说的“人生旅程”——就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是完美的。\n这样,牛:死问题作为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就包括了一系列相对■较小的哲学论题。这些论题,姑R称Z为“基本问题”,大体分为三个方面:首先,生的方面: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人生的日的和意义是什么?信仰和理想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什么叫“幸福”?什么叫“辛苦”?“幸福”与“辛苦”的关系如何?什么叫“享受”?什么叫“忍受”?“享受”与“忍受”的关系如何?什么叫生存质量?如何提高生存质蜃?其次,死的方面:什么叫“死而无憾”?什么叫“死得心安”、“死得心宁”?什么叫“有好死”、“有善终”?什么叫“瓜熟蒂落”、“寿终止寝”?什么叫自然“仙逝”?怎样修达此种境界?其三,如将主死联系起來“算总账”,贝ij要研究的问题是:种瓜能否得瓜?种豆能否得豆?善恶有报?抑或无报?如果有报,原因何在?保障机制是什么?如果无报,人又为什么要为善呢?有无“纯善”与“功利Z善”的区分?此种区分的意义何在?徳性与幸福的关系如何?道徳自律的意义何在?口律与他律的关系怎样?如此等等。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前面,我们讲到“完美人生”是“完美之生”与“完美之死”二者的统一。这就有可能使人想到中国古代“牛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著名诗句,以及毛泽东为革命烈士刘胡兰题写的“牛的伟大,死的光荣”。——二者都包含了生与死两个方面,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完美人生”的一种写照。此种精神,任何时候都是值得崇仰的。但从人生哲学的如度看,则仅仅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特例,而不是泛例,更不是通例。人牛:哲学的通则是,人來到世间,不是要受苦,而是要享福,即享受人生。为此目的,人必须耍具有趋利避害和求生避死的本能。这是人性的生物学基础。人性的主导方而,是人的社会性。但生物学上动物的求生木能是人生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点是必须肯定的。不然,生存不保,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又何从谈起呢?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是具有理智和远见的高级动物。人能看到一般动物所看不到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更有甚者,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人有可能做出“宁死不屈”的抉择。比如,解放前,一个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一旦被捕,他(她)面对的选择就基木上是“生不如死”。如果他(她)出卖组织、出卖同志,即使可能暂且活命,良心的谴责也会使其常有“生不如死”Z感;如果终被组织发现并子以处决,则更是不如当初就做出“宁死不屈”的选择。显然,任何一个有理智、有远见的人,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都会向往“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样的人生境界,并将其视为一种“完美人主”。但是,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完美人生并非指此,恰恰相反,是以长寿、健康和口然死亡为革木要件的。要知道,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国际和平、国内和平以及政治斗争的文明化毕竟已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况下,对全中国十儿亿、全世界儿十亿人來说,“完美人生”必有口己确定的通义和通则。此种通义和通则,将为每一个人提供人生必需的哲理和智慧,从而使每一个人的生活更幸福、人生更完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