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7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当代西方宗教哲学
当代西方宗教哲学\n基督教哲学的诞生基督教与希腊哲学原来是不同的文化形态,后来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却在传播过程中与希腊哲学融为一体,产生了基督教哲学。这是因为《圣经》与希腊哲学有可比性。基督教的《圣经》脱胎于犹太教,包括了犹太教的《旧约》和《新约》(记载耶苏基督及其使徒言行),于是,受希腊文化影响的犹太人用希腊哲学概念如“逻各斯”、“精神”、“灵魂”等语言解释《旧约》和《新约》,形成了一种结合基督教与希腊哲学的基督教哲学。希腊哲学“理神”与基督教的“人格神”有相通性。\n什么是教父哲学?教父也称为教会的父亲(churchfathers),指早期基督教的作者,因为他们被认为是正统基督徒教会的“父亲”(fathers[patres])。这些活跃于基督教时代头六个世纪的正统或非正统的(heterodox)作者也称为“教父作者”(patristicauthors)。教父都是神学家,没有完整的哲学理论,人们也不称他们哲学家,但是他们在创立神学理论时,用不同方式处理他们所知的哲学思想:或排斥哲学、或求同存异、或改造利用。哲学史家把教父著作中包含的哲学因素,如他们提出的哲学问题、使用的哲学概念和思辩推理等抽取出来,概括为教父哲学。教父又分希腊教父和拉丁教父。前者有格列高里、巴滋尔;后者有奥古斯丁等人。\n信仰与哲学的对立一些护教士认为哲学就是异教徒的智慧,哲学家比其他异教徒对基督教更危险。主张用迫害方式对待哲学家才是公正的。否定了基督教与哲学相结合的可能性。德尔图良(Tertullian,145-220)说:“让斯多亚派、柏拉图、辩证法与基督教相混合的杂种滚开吧!我们在有了耶苏基督以后不再需要奇谈怪论,在欣赏了福音书之后不再需要探究。”排斥对信仰进行理性辩护和论证。“惟其不可能,我才相信”。\n奥古斯丁其人奥古斯丁,圣者,以“希波的奥古斯丁”(AugustineofHippo,354-430)而闻名,基督哲学家与教父,是西方世界基督宗教思想的主要倡导者。生于罗马帝国某地(现阿尔及利亚),幼年时随母加入基督教,但19岁在修辞学校读书时成为摩尼教徒,生活放荡。一度醉心于新柏拉图主义和怀疑派的学说,后来因受启示而归依基督教。在他转变之后的10年,他被征召为教士,而后献身于主教之职35年。在职期间,他以极大的精力从事著述、讲经布道。代表作《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论依于圣言的生成》等。\n奥说要义1:上帝存在真理的来源高于人类的理性;理由是:它不可能低于理性,否则真理将判断理性,而不是相反;真理也不可能来自理性之中,因为真理不变,而理性则不,理性不可能于自身中产生规则。这个高于人类人类自身知识理性的来源导致知识有无可置疑的确定性,因此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确定性和确定的知识从何而来的问题就有了答案:上帝是真理自身,人类真理因此来源于上帝。知识论也同时是上帝存在的神学证明。因此“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n奥说要义2:上帝与真理一切真理都存在于上帝之中,上帝是真理的来源,真理是上帝之光,“光照”(illuminatio)是人的理性获得真理的途径。这个说法源于《圣经》说道是普照世人的真光,是恩典和真理。也是对柏拉图以“太阳”比喻理型说的承袭。“谁认识真理,就能认识这光;谁认识这光,就能认识永恒者,惟有爱才能认识他。”真理之光照入心灵的过程就是无形的认识过程。“光照说”既是对人类知识先决条件的哲学说明,也是关系如何认识上帝的神学理论。\n奥说要义3:上帝与时间圣经创世纪的说法引发上帝与时间的难题。人的心灵度量时间,而人心只能度量“现在”,不能度量过去与未来,因为度量有持续性,因此过去和未来也都可以归结为“现在”。“现在”不是时间的一部分,而是全部。是“关于过去事物的现在,关于现在事物的现在和关于将来事物的现在。”“时间是心灵自身的延伸”。上帝并不是时间中的现在,而是永恒。\n奥说要义4:上帝与罪恶罪恶的存在挑战上帝是全知全能的说法。奥接受新柏拉图主义的解释,将“恶”定义为:“背离本性,并趋向非存在------倾向于存在的中断。”“恶”可分三类:物理的恶、认识的恶和伦理的恶。伦理的恶才是真正的恶。当意志不追求高于灵魂的上帝,而追求低于灵魂的肉体时,产生秩序颠倒,造成邪恶意志。邪恶意志的产生是由于人类意志内部的缺陷。\n奥说要义5:上帝与自由意志上帝赋予人类自由意志。这种自由意志包含作恶的可能性。善恶之分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自由,为此人类必须承担自己选择的责任。上帝不干预人的选择,但将对选择后果进行奖惩。人类意志的不完善性是相对于上帝的善而言的,上帝如果不赋予人类自由意志,则丧失其公正性。\n奥说要义6:原罪与恩典伦理的恶起于原罪。原罪始于亚当夏娃受蛊惑所犯下的罪,从此,人类的自由意志受到污染,以至丧失进行择善避恶的自由选择能力。只有上帝的恩典,人的意志才能摆脱原罪的奴役,做出善的选择,恢复真正的自由。上帝的恩典表现在为人类赎罪,耶苏基督牺牲自己,换来了全人类的新生。自此以后,人类面临的善恶选择就是做基督徒抑或异教徒。\n奥说要义7:上帝之城写作背景:410年西哥特人洗劫罗马城所引起的对基督教的怀疑。将历史分为圣史与俗史。圣史是圣经所记载的事件。俗史是历史学家所记载的事件。与此相对应的是圣城与俗城的社会观。“爱自己并藐视上帝者组成地上之城,爱上帝并藐视自己者组成天上之城(heavenlycity)”圣史与俗史在时间上平行,圣城与俗城在空间上交织。\n宗教改革路德的“因信称义”说----义人必因信而得生加尔文的“先定说”----否定罗马教会的救赎理论。\n新托马斯主义以对中世纪托马斯哲学体系的现代注释为核心,继承了经院哲学所提出的问题及研究对象,保存和维护托马斯主义的上帝证明及理性与信仰关系等基本理论,但结合了现代科学、社会、哲学理论的新成果和新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信仰问题的发展和变革。同时,认为托马斯主义的核心思想具有永恒性,能够解释和改造现代社会的思想危机。\n新托马斯主义1.新托马斯主义与托马斯主义一样把论证上帝存在及其全知全能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基础。特别结合了现代西方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如科学技术的危机,西方社会人之异化的现状,指出缺失信仰的世俗社会的理性必将产生种种问题,从而反证确立上帝存在之信仰的重要性。2.新托马斯主义与托马斯主义一样认为宗教高于科学,信仰高于理性,但新托马斯主义强调托马斯主义与旧科学的密切关系,强调了托马斯主义与科学发展与理论的协调性。马里坦就认为人类知识有三种:作为最高的智慧的神学,其次是对世俗对象的细节认识的科学及其认识方法反思的哲学。\n新托马斯主义3.新托马斯主义关注现实。它试图确定对上帝的神圣信仰维度来揭示世俗化社会的弊端,并开出“救世秘方”:认为只有依靠上帝,祈求上帝的恩典,遵守上帝给人类规定的生活目的和道德准则才能摆脱个人的苦难和挽救现代社会的危机。\n新托马斯主义(马里坦)他认为托马斯的“五项证明”不是本体论证明,而是宇宙论证明。是由个别上升到一般的人类经验为基础的。首先,这种证明是对人之生存的自然的原初的直觉发展的结果。对上帝“存在”的这种认识,它发端于对生存的原初的直觉,是“若无制造,任何制品不可能存在的自发运用。”具体说来,人们“直觉”到人之外存在着无情的不可抗拒的现实,进一步又“直觉”到个人面对死亡而无孤独无助,最后“直觉”到一种无可辩驳的绝对即上帝的存在。其次,马里坦认为对上帝存在这一概念,仅凭理性的逻辑推理还是不足为人所信,但通过可理解性及其类推特性,即可避免理智对不可知之物认识的悖谬,又保全超于理性认识之上的上帝存在。\n生存论宗教哲学利用存在主义对人的分析所形成的主题及其开启的人之边缘化生存的处境,来揭示一种神圣存在或超越个体此在生存状态的可能性,从而找到从“无家可归”的哲学沉思转向“信仰期盼”的神圣之路。因此,借助于存在主义的生存处境的分析方式重新揭示终极关怀的本体信仰之必然、可能和方式,成为生存论宗教哲学的特色。代表人物有布尔特曼、蒂利希、麦奎利等人。\n蒂利希与终极关怀终极关怀-----它决定了其他初级关怀的可能性的那种关怀,称为“终极关怀”。人不得不是“终极关怀”的动物,人之超越初级的生存需要的关怀构成了人之独特的特性。终极关怀指一种终极的、无条件的、整体的和无限的关怀方式和对象。\n思考与研讨你认为哲学是一种信仰吗?哲学可以代替宗教吗?哲学与宗教有冲突吗?为什么会发生宗教战争?信仰与理性是一种怎么样的关系?\n思考与研讨马里坦的新托马斯主义的基本特点。试说蒂利希终极关怀的涵义。蒂利希如何用存在主义语言表达基督教信仰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