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7 发布 |
- 37.5 KB |
- 6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ppt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n几个问题:1、世界究竟是什么?\n2、世界有没有开端和尽头?在哪里?\n3、存在就是被感知?\n4、“自我”在哪里?到底是什么?\n5、人能否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n如果你一直惊讶于这些疑问,或者你尝试解决甚至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你就可能成为一名哲学家。哲学诞生生于持久的疑问与探索。\n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成就\n一、哲学基础(一)哲学的词源与概念(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三)哲学基本问题(四)哲学基本派别\n哲学原就是一种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如果人类是一群羊,那么哲学家就是上帝派下来的牧羊人,作家就是牧羊犬。”智慧之学,使人聪明的学问“一群最无聊的人们搞的一门最无聊的学问。”无用、枯燥的学问哲学切勿在哲学上自寻苦恼;如果你不幸成为哲学家,那么你最好去寻一个更令人尊敬的工作而成为一名护士,牧师,水管工或马戏团的小丑。\n(一)哲学的词源与概念中国有数千年的古老的哲学传统,与古印度哲学和古希腊哲学并称三大哲学体系,但中国古代是没有“哲学”这个词的。先秦叫“子学”(诸子百家学说——儒家、法家、明家、墨家、阴阳家、农家等等);两汉叫“经学”(董仲舒、刘向、刘歆等);魏晋叫“玄学”(何晏、王弼、嵇康、阮籍、向秀、郭象等);宋明叫“理学”(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n哲学这个词是黄遵宪从日本(西周)引入的,日本是从欧洲意译的(从日本引入的词比较多,还比如政治、经济、革命、民主、自由、文化、美术、电话、沙发等等)。“电话——Telephone——德律风”哲学的英文“Philosophy”是由希腊文Phileo(爱)和Sophia(智慧)组成,是爱智慧和寻求智慧的意思。在古代中国的典籍《尔雅》(最早的字典)中:“哲,智也”。因此,“哲”这个字是智慧、知识和显明的意思(如哲人、圣哲)。\n那么什么才是哲学的科学概念呢?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什么?世界观: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n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哲学\n哲学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n世界观是通过人们观察和处理各种具体事物时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表现出来的。一般地说,人们对某种事物持何种看法,就具有何种观点;而把这种观点运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方法。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方法论: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的方法的理论。\n具体科学特殊规律哲学一般规律部分世界整个世界(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n(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联系具体科学哲学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n“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或曰:精神和物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二、哲学基本问题.(三)、哲学基本问题\n1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凡是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人,组成了唯心主义阵营;凡是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人,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1基本问题第一方面.\n在哲学史上,也曾出现过所谓的“二元论”,主张精神和物质都是世界的本原、二者各自独立,并行不悖。但是“二元论”不能坚持到底,他们往往会设置一个凌驾于物质和精神之上的更为根本的本原——上帝为结局,实际上陷入了唯心主义的窠臼。笛卡尔二元论\n2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思维存在?2基本问题第二方面.\n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荀子\n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休谟康德\n\n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四)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三、哲学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n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培根拉美特里洛克狄德罗\nC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n2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作世界的本原。他们认为万事万物就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和情感等等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存在即被感知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贝克莱陆九渊\n慧能既非幡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幡动!风动!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n19世纪30年代后,近代欧洲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主观唯心主义派别,有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实用主义、新实在论、唯意志论、存在主义等等。这些派别都妄图超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但最终他们的观点都滑向了主观唯心主义。\n*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人类的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某种“客观精神”确定为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整个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这个“客观精神”的表现和产物。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把这种虚构出来的“客观精神”叫作不同的称呼。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柏拉图理念世界\n朱熹黑格尔存天理,灭人欲绝对精神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称呼,就是宗教对这种虚构物的称呼——神、上帝(耶稣)、佛、真主。\n\n天主教新教教阶制度罗马教皇制没有权威教义宣扬独一无二的上帝、三位一体、原罪、救赎、末世等特别强调"因信称义",重视信徒与上帝直接相通。教职人员教职人员均为男性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必须独身。有男性,也有女性,可以结婚节日复活节、圣诞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等四大瞻礼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和圣诞节偶像崇拜天主教堂中一般有圣母、耶稣、圣徒等塑像新教教堂中一般没有塑像,只挂一个十字架礼仪洗礼、坚振、告解、圣体、终傅、神品和婚配只强调洗礼和圣餐两种圣事天主教与新教主要区别\n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世界观的基本问题世界的状态问题:世界“怎么样”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是什么”辩证法研究世界的存在状态\n关于世界存在和状态问题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争鸣英文metaphysics——形而上学,也是从古希腊文来的,它的原意是“物理学之上”。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句话,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西方哲学著作里,形而上学泛指哲学,或者就是“抽象的”的意思。形而上学\n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形而上学”成了一种哲学派别。不管是古代的形而上学还是近代的形而上学,都是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并且否认事物存在矛盾,更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公孙龙飞鸟之景,未尝动也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n辩证法主张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用联系、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古代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辩证法\n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辩证唯物论辩证认识论唯物辩证法\n\n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n意识是人脑对外部信息加工处理才形成的,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n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要求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n\n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n\n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揭示了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揭示了事物发展道路和趋势。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用联系地、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n一、社会发展动力及规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成就之历史唯物主义\n一、社会发展动力及其规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概念:人们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还有就是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等其他要素。生产关系概念: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构成生产关系的要素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关系。\n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n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原始工具原始社会青铜器奴隶社会铁器封建社会大机器资本主义社会\n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2)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n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n(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就是指与一定生产力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并为其服务的仪式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复杂体系。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在整个上层建筑体系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n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经济基础\n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促进作用适合适合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不适合适合不适合阻碍作用\n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社会三层次结构的动态系统\n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1.唯意志论,宿命论2.唯心史观两个主要缺陷(1)考察人们参加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揭示这些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2)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二、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n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2.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3.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n人民群众的界定:首先指居民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及其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n(一)杰出人物及其作用1.杰出人物的定义:是指那些反映时代要求、推动历史进步,并在历史进程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正面人物,包括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n杰出人物:爱因斯坦A、进步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发起者B、实现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C、真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毛泽东列宁孙中山邓小平马克思和恩格斯\n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除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它,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是会出现的。————恩格斯\n(二)普通个人的作用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恩格斯\n平行四边形原理Pn(个人)P1(个人)O(出发点)H(合力)\n一帆风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