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期末论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育学 期末论文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六选二)奥赛家教之风岂容盛行?题目序号:6(09秋小学教育)孙兴中Z09202878002站点:盐城师院从应试教育,到现代的素质教育。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得到了加强,学生渐渐地找回来自己,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地探究、获取,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总还有许多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家教班,参加奥赛班。奥赛风和家教风为何屡禁不止?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以下一些原因:孩子被逼和辛苦是奥赛家教的苦果。“大家都在学,我也没办法!”“其实多半人并非主动愿意去学,而是看到别人学‘心慌’,只得‘跟风’去家教。”有学生坦言,自己上了一段时间的家教班,因枯燥无味很想打退堂鼓,可老师、家长不断“吹风”,说获奖了高考、重点中学可以加分。学生除了白天要应付学校上课外,晚上和双休日还要奔波于各种提高班、特长班,负担之重可想而知。“有的同学同时补好几科,就像名演员赶场一样。”多数学生对此颇为不满,但又拗不过家长。有的学生每周晚上要上四、五次校外家教班的课,双休日也有一天要上课,感觉非常累,白天上课时常精力不集中,但也没有办法。家长攀比与无奈是奥赛家教的温床。现在小升初、考重点高中、考大学、招干招工,哪一样不要考试,而考试主要是文化课考试,如果不给孩子开小灶,考不上大学或者考不上好大学,孩子找不到好工作,会耽误孩子一辈子的。如今竞争这么激烈,升学压力这么大,分数早就成了孩子的“命根”,是升学就业的一项硬指标。孩子如果不“充电”怎么行?自然会把家教作为到课堂外寻找提高成绩的办法——小学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上中学打基础。孩子都在补,我不送她去,万一落下能怨谁?孩子现在当然想轻松想玩,但长大了会怪家长的。参加过奥赛班、家教班的学生家长,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应试的心理:成绩是孩子平稳走过中考、高考的独木桥的保障。面对着未来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抉择,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奥赛家教灰烬不灭。我们或多或少地知道:欧洲的一些国家在小学阶段不考试,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孩子被过早地两极分化,同时也保证孩子不会因为考试这种竞争受到心理上的挫折,因为小学教育是发展性而不是竞争性的教育。由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家长普遍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再加上我国教育目前存在的应试教育缺陷,教育对教学的评价还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难免还得围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转;同样,只要上大学、招工还要考试,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不至于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就会变着法子逼着子女上家教、学奥数。家教与奥赛这股盛行风,正是随着这种竞争状况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面对如今盛行的奥赛风和家教风,我个人持以下的观点:一、顺应发展空间,成就幸福人生。\n世界因不同而多彩多姿,而精彩美丽。同样因兴趣、爱好、个性、心理、人生观等存在差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之路。作为家长,应为孩子将来的幸福着想,顺应孩子发展的方向。中国有句古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孩子有一定的天赋,喜欢在美妙的奥赛殿堂里徜徉,作为家长就应顺其自然,加以引导,为孩子提供条件,让孩子在这条路上不断向前,帮助他到达理想的彼岸。二、坚持因人而异,做到适可而止。学任何东西,兴趣最重要。“如果没有兴趣而勉强为之,非但取不到好成绩,而且是一种极大浪费。”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参加奥赛,参加辅导,苦口婆心,软硬兼施,终于让孩子同意参加家教辅导、奥赛。但是随之而来的一大堆作业,加重了孩子的负担。一位家长这样向我哭诉:孩子看到别人学奥数,也闹着进奥数班,家长多方找人,孩子终于进奥数班学习。可随着学习量加剧,孩子渐渐跟不上,父母亲很着急,孩子回到家,父母仍督促加班加点练习,有时甚至呵斥,打骂,渐渐地,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最后学奥数的事也只能是不了了之。看来孩子的爱好,需要我们家长老师精心呵护和引导,一旦处理失当,爱意会化作怨恨,而且会影响孩子一生。原本一件好事,却因为家长没有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做到适可而止,让孩子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其结果却因为家长的操之过急,而适得其反,孩子哭闹,家长寒心,影响家庭和睦。三、师德偏离规范,此类风应封杀。家教之风会使师德缺失。有偿家教使“老师”这一圣洁的名字蒙上污点。虽然这只是极少数在职教师所为,但社会影响确实不好。因为家教利用是自己和学生的校外休息时间,教师本身的“备课、改作业、出试卷都需要占用一定的课余时间,如果用来从事有偿家教,势必会影响平时正常的教学工作。“家教无形中分散了老师的正常教学注意力,从而引发教科研水平低、课堂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得不到提高。 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传授道理。部分教师惟利是图,过多的时间和心思放在课余家教的创收上,分散了精力,会使本职工作受到影响。作为教师必须恪守的职业道德,否则就该受到学校的行政处理,年度考核不合格,严重的调离工作岗位。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学生在学校没有学好,靠家教来教,就是本末倒置。孩子要愿学才行,家长不能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家教搞多了,孩子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我们知道“教是为了不教”,请家教来教孩子,并没有真正解放孩子,反而使孩子依赖性,这与教育教学的宗旨背道而驰。我们说“真正优秀的孩子不是家教给教出来的。”大多数孩子根本不需要请专门的家教,尤其不需要不间断地、长期地请家教;即使确实需要请,也仅是学校学习的辅助手段,不能本末倒置——重家教而轻学校教学。家教就像害孩子的大烟,用一点来治病(补补落下的课)是可以的,多了(产生依赖性)就是害人。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有偿家教绝对应当禁止,坚决应予以取缔。\n针对身心发展特点有效进行教育引导题目序号:2(09秋小学教育)孙兴中Z09202878002站点:盐城师院90后泛指1990年1月1日到1999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出生的人群,它大体包括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到大学三、四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群体。这一群体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里,我着重以初、高中学生为主要对象,谈谈新一代学生(昵称:90后)身心发展特点:独立性增强,创新能力突出。90后的初、高中生喜欢独立活动,他们自己不断强调“每个人都独特的”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而且创新能力突出。很多年前,人们为中国学生动手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而倍感伤心,但90后这一代人受到信息化、全球化的影响,适应社会的能力远远强于以前任何一代人。观察自觉性增强,精确性日益提高。90后的初、高中生愿意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知道观察什么,但怎样看待观察到的种种社会现象,采取怎样的态度及正确的观察方法,怎样把这些现象与道德原理联系起来,还需要进一步指导。情感带有冲动性,意志较为薄弱。90后的初、高中生这辈人充满热情,具有活泼、愉快的心境,对周围事情比较关注,对国内外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也很关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责任感、义务感等已逐步形成,容易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与人物感染,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道德标准来选择朋友,重哥们义气,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行为,搞小团体,互相庇护等。理解能力明显提高,思维批判性不成熟。90后的初、高中生他们有时会固执己见,考虑问题容易犯绝对化的错误。怀疑一切,对人对事容易有偏激情绪,常常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思维批判性不成熟,时常存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具有孤独感,但又不善合作。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居多,90%的同学偶尔会觉得空虚孤单。由于亲情友情的缺失,缺少心灵的默契与感情上的沟通,容易产生代沟。有人不善交往,有人自视清高,有人惟恐交往时遭拒绝和耻笑,而不敢交往,合作性不强。90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问题,主要有以下这些:1.学习压力较大。90后的学生,一出生就面临着社会给予的竞争压力,父母又希望孩子成龙成风,90后的学生不得不参加各种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学习班、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以及个别辅导的家教,常常是应接不暇、疲于奔命。经常生活在竞争、受敦促、挨批评的环境中,久而久之,90后形成了程度不同的焦虑,自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2.代沟冲突频发。90后孩子和父母一有意见分歧,往往表现得情绪激动、行为失控。问题的焦点在于祖辈对孩子要求不严格,爱得过度,甚至没有教育的原则和底线,宠爱+溺爱——“非常6+1”。因自我意识严重,觉得父母根本不理解自己,常常为难自己,有意和自己过不去。3.沉迷网络世界。许多青少年对网络表现出少有的痴迷。在网络上,男孩子玩游戏多,女孩子聊天交友多。有的90后整天泡在网络上、网吧里,完全\n“网络成瘾”。 4.不良习惯颇多。做事磨蹭拖沓懒散,爱吃零食不吃正餐,不爱参加体育活动,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5.责任能力缺乏。家长对孩子的服务热情周到,只要孩子学习,全部家务包办。他们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等靠要”的心态普遍,压根儿不懂得珍惜和感恩,缺乏责任心。6.逆反意识强。随着独立自主意识的迅速增强,一些90后青少年叛逆意识突现,总和家长、老师唱反调,习惯于反着思考,拧着结论,语言表达、思维方式、言行举止不再像儿童时期听话顺从,几乎完全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  “心病还需心药医”。针对90后的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家长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教育措施,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不要再把他们当小孩子,要尊重他们合理的建议和要求,有些事情多听取孩子的意见,一方面要鼓励他们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引导,耐心教育,克服独立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要根据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对人应有的礼貌及品德。给予他们正确的关心和指导,克服依赖性和冲动性。 依据90后特别崇拜那些意志坚强、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人的这一特点,抓住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意志薄弱、缺乏毅力时,进行“挫折教育”,克服半途而废。让他们懂得——挫折既是兴奋剂,激发人进取,也是镇静剂,使人头脑冷静。创设成长环境,重视心理疏导。崇尚自我的90后,在社会生活中,一旦对自我价值有了深刻理解之后,必然会升华人生价值。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90后一代本该无忧无虑、快乐生活,却是身处多事之秋、心理问题多发易发。他们年龄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心理学上称为心理断乳期、个性叛逆期。作为家长应积极引导,对90后孩子的发展不要操之过急、拔苗助长,更不能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要不断净化家庭心理环境,减少家庭精神与文化污染,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让90后健康成长;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孩子幸福成长;强化孩子“我的成长我做主”意识,让90后自主成长;引导孩子保持身心发展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亲子关系和谐,以及师生关系和谐,让90后和谐成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