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5 发布 |
- 37.5 KB |
- 8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育学》全套课件
教育学\n第一章教育的概念第一节什么是教育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四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第五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n第一节什么是教育一、教育的日常用法二、教育的词源三、教育的定义四、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五、教育的基本要素\n第一节什么是教育一“教育”的日常用法第一类: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像“我从这部影片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中的“教育”。第二类: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像“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中的“教育”。\n第三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如“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中的“教育”。二“教育”的词源英语中,教育是“education”;在法语中,教育是“éducation”;在德语中,教育“erziehung”三者均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educare”是个名词,它是从动词“educěre”转换来的.“educěre”是由前缀“e”与词根“ducěre”合成的。\n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根“ducěre”则为“引导”,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在古代“教”的甲骨文及金文写法是写法.doc。“学”的金文写法是“学”.doc\n三教育的定义“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他在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教育就是要让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斯宾塞则从社会的角度看待教育,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n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构建了一个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按教育者的意图主动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严密的教育学体系。杜威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论,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他认为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中国教育界长期受韩愈《师说》的影响,认为教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建国后,受苏联\n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认为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青年一代的活动,它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叶澜提出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扈中平提出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十二所高校主编的《教育学基础》中认为教育是\n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课本定义:p26\n四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要回答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有什么不同,即讨教育的概念。(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社会现象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动物仅是亲子和本能行为动物界养护幼仔的活动只是一种自发的本能活动,是一种在遗传基因中就已经确定下来的行为,它产生于动物界的生理需求。\n人的教育活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活动,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它的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正因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抚育后代的活动有本质的区别。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使我们从社会的高度研究教育,而不是从生物的水平上研究教育,从而揭示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规律性联系。\n(二)、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活动同其他的社会活动的区别是什么?可以从两个维度去区分:对象和目的活动对象的特殊性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是人,活动的对象也是人,是一种“人—人”关系。但能否说,施动者和受动者都是人的活动就是教育呢?显然不能。因为其他也有一些活动的施动者和受动者同样是人。这种对象上的不同虽然划清了同许多社会活动的界线,但仍不足以满足区分的要求,还不是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n活动目的的特殊性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使每个人能更充分、更真实地生活,最终影响人类的发展。而其他社会活动各有不同的目标:如经济活动以利润为目标;文娱活动以消闲为目标;医疗活动以人的健康为目标等。这种目标上的定位就把教育活动与其他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服务活动区别开来。\n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里的“人”是指任何年龄阶段的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青少年;这里的“培养”是中性词,既包括积极的作用,也包括消极的作用。\n五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方式社会实践活动\n一、教育者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广义的教育者是指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身心发展方面起到影响作用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包括各教育管理人员、专职和兼职教师、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家长等。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离开了教育者及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也就不存在教育\n二、受教育者(学习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在广义的教育中,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受教育者;在学校教育中,受教育者是指获得入学资格的相对固定的对象—学生。决定谁是教育者谁是学习者的关键是个人在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任务,而不是个人的年龄、性别和职位。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活动,缺少了受教育者,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n三、教育中介系统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和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体现为各种信息载体、教育环境、教育者自身的素质。\n教育活动方式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活动方式就是教育活动本身。以培养人为目的而组织的包括生产劳动在内的社会实践活动\n上述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1)教育者是主导者,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展开,学习者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2)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和学习、发展的主体;(3)没有教育中介系统,教育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也不能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各个要素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n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二、教育的历史发展\n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者顺从于天。\n(二)生物起源说1、代表人物:沛西·能斯图尔诺2、观点:教育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和动物界中,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3、评价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它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它的提出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向科学解释方向发展。\n但是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有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行为之间的差别,混淆了动物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n(三)心理起源说1、代表人物:孟禄2、观点:在原始社会中尚未有独立的制度化的教育活动,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3、评价: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淡化了教育的生物性,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奠定了教育必须具备心理前提的理论。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n孟禄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如果教育是依赖于儿童的模仿本能,就使得教育者无用武之地。\n(四)劳动起源说1主要集中地:前苏联和中国2观点:(1)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者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4)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如一些资产阶级教育学者所受的永恒不变的范畴。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两者的关系变了,教育形态也必然发生改变。\n二、教育的历史发展根据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建立在其上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划分社会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古代社会现代社会相应的有教育发展的阶段:原始教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n(一)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1原始社会特征: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巫术性质的原始舞蹈和严格的仪式性的知识2教育的产生(1)教育行为产生的三个基本要素具有经验的人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学习他人经验的人扮演受教育者的角色经验就是教育的内容总之教育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n(2)教育产生的条件ⅰ人类劳动的进行ⅱ语言的形成3原始社会教育的一般性质①教育的无阶级②教育的非独立性③教育的原始性\n(二)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奴隶社会:1奴隶社会的特点:出现金属工具,出现私有制2学校的出现: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商代;欧洲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8至7世纪。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①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②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③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运用\n3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a统治阶级掌握学校领导权,只有统治阶级的子女才能进入学校b培养目标c教育内容②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③学校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④学校制度尚不健全\n封建社会:1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者农奴声誉劳动的社会制度为基础;基本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经济形式是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2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学校教育具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官学②学校教育对象、规模、种类的相对扩大与增多第一级国子学只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弟第二级太学只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弟第三级四门学只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第三级只收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弟\n(三)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学校教育中出现了双轨制,学校阶级性隐蔽化②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③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④教学内容丰富化\n社会主义社会与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1、打破了教育上的阶级限制,为实现教育平等创造了条件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授现代化的先进科学知识,实现了教育的科学性3、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实现了教育的统一性4、学校完全脱离宗教的控制,实现了教育的非宗教性5、教育向全民化的目标迈进\n现代学校教育与古代学教育的区别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担负的任务培养政治所需人才培养劳动者及各种人才服务对象少数统治阶级大众化和民主性与生产劳动的关系脱离紧密联系教育内容主要是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大大增加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学方式口耳授受封闭性现代手段开放性\n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n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时间跨度: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代表人物与著作:《学记》中国,公元前约403—221年战国后期;《论演说家的培养》古罗马,昆体良(公元35—96);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子、朱熹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发展特征:虽然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和有关教育的思想和言论。但从总体上讲,教育学还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里面,还没有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n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以及因材施教。\n《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学记》简介: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该书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教学相长”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规律,成为千古传诵的教育格言,至今仍有指导意义。\n古希腊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教育产婆术柏拉图——哲学王亚里士多德——博雅教育\n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长期以教育为业。他的教育方式十分独特,经常用启发、辩论的方法进行教学。他是古希腊道德哲学的创始人,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指出“美德就是知识”、“产婆术”\n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n苏格拉底法步骤谈话时先装作别人比他聪明,通过巧妙的诘问将对方引导到错误的一面,从而感到自己的无知,他认为这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叫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通过反复诘难和归纳过程,引伸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后来教育史上的启发式教学就是从此发展来的。\n苏格拉底问答法示例有一回,苏格拉底问一个学生:“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学生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苏格拉底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学生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学生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n苏格拉底就是经常用"产婆术"的方法唤醒人们的意识,使他了解他所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所认为是对的,原来是错的。他以此来强调学生要主动地自己去求得知识,发现知识,时刻注意引导人形成正确的思想,得到有关道德的完善无误的概念。\n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教育哲学王理想国\n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博雅教育:“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在古希腊所谓的自由人指的是社会及政治上的精英。古希腊倡导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有所成就的,不是没有灵魂的专家,而是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n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时间跨度:16世纪——19世纪末;代表人物与著作:《大教学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标志教育学的产生)德国哲学家康德,第一次在大学讲台上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普通教育学》,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发展特征:随着社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经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日益丰富。教育学从庞大的哲学体系里面分化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n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全书框架:33章,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13章)为“教育通论”,论述教育的基本原理,如人的可教育性、教育目的、教育的社会作用等;第二部分(14-19章)为“教学论”,探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第三部分(20-25章)为“训育论”,专论教育方法;第四部分(26-33章)为“学校管理”。这一划分与今天的教育学体系大体相同。\n《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的标志。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几十条教学原则,高度评价了教师职业和教师的作用。\n夸美纽斯的建树:第一:对教育学的理论性质第一次作了明确肯定的回答: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第二:创造了一个被几个世纪的人竞相模仿的相对完整的结构模式;第三:首创了人本主义的逻辑起点论,为近代教育学的演进奠定了基调;第四:首次从科学认识的角度强调并试图探讨教育规律;第五:开创了近代“自然主义教育学”理论流派的先河。\n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先后四次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康德论教育》康德教育学的贡献:开创了哲学教育学的时代。第一:重视教育的价值,认为人是教育的结果;第二: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应以人类的理想为的;第三:重视道德教育,强调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善;第四:重视儿童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强调遵循自然的原则\n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是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而且是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被西方教育家称为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此外,赫尔巴特在哥尼斯堡大学期间,还创办了一个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所有这些,最终使得教育学从哲学独立出来,成为科学大家族中的一员。\n赫尔巴特教育学的贡献:建立了一种以教育目的为基本导向的理论模式。第一: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教育学体系;第二:第一次为教育学找到了它的科学基础;第三:试图将教育学研究置于严格的科学条件和实践基础之上;第四:关于教育过程的许多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n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实验教育学梅伊曼(E.Meumann,1862-1915)[德国]拉伊(W.A.Lay,1862-1926)[德国]《实验教育学》第一:追求教育学研究的科学化。研究中要求用实验、观察等实证研究方式;第二:追求教育学理论的实效性\n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杜威的学说反对以赫尔巴特为首的传统教育思想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n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赫尔巴特:教材教师教室杜威:经验儿童活动\n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苏联]《教育学》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基本上是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教育观对历史上的教育作了批判地继承,对未来的教育作了新的构想。主要继承了欧洲传统教育思想,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n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布鲁姆[美国](B.S.Bloom)《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可以帮助人们确定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进行教育评价。\n布鲁纳(美国)(J.S.Bruner,1915-)《教育过程》提出了学科结构理论(学科结构即构成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原则、基本法则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规律性。);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n赞科夫[苏联](1901-1977)《教学与发展》在十几年教学改革实验的基础上,应用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批评了苏联的教学理论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忽视,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n巴班斯基[苏联]《教学过程最优化》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追求系统的最大效果。\n第四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n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n1.教育现象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等。2.教育问题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积累到一定程度,被人们议论、评说,企图去分析原因、解决其中的矛盾和疑难时,就产生了教育问题。3.教育规律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n教育现象(之一):灰色童谣“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有的吃,有的穿,还有美女陪着睡!”“人在教室心在外,读书不如谈恋爱。老师怒问为什么,为了子孙下一代。”“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n教育问题为什么学生对学校生活这么不满和厌倦?教育规律教育促进适应并人的全面发展,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n教育现象(之二):都是乱改成语惹的祸“我衣衣不舍地看着小猫被抱走……”前不久,徐女士在检查孩子作业时发现,女儿错将成语“依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可当徐女士指出错误时,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立马反驳道:“街上的广告牌都这样写的,怎么会错呢?”衣衣不舍`````服装店 鳖无所求`````口服液见伊思迁`````房地产有杯无患`````磁化怀默默无蚊`````驱蚊器咳不容缓`````咳嗽药码到成功`````发动机净如人意`````去污剂骑乐无穷`````摩托车码到成功`````发动机无所胃惧`````胃药一气喝成`````可乐随心所浴`````浴霸饮以为荣`````饮料终身无汗`````空调无读不丈夫```书店\n教育现象(之三):“妈妈,我不敢说”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在菜市里买菜,小明看见一个小偷把手伸进旁边一位阿姨的口袋想偷阿姨的钱。小明正想上前制止的时候,小明妈妈也发现了小偷的行为,妈妈赶紧把小明拉到一边来,及时制止了小明的行为。回到家里,妈妈教育小明说:“小明,你这么小,在街上遇见坏人做坏事千万不能讲,他们会打死你的,千万要记住啊!”小明若有所思¨¨¨,在学校,老师教育我们要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呀,为什么妈妈不让我说?\n又一个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乘公共汽车去外婆家,车上人很多,非常拥挤。这时,小明发现有位叔叔把手伸进了妈妈的手提包,从包里拿走了妈妈的钱包。等那位偷走钱包的叔叔下车后,小明这才告诉妈妈:“妈妈,刚才那位叔叔偷走了你的钱包。”妈妈很气愤,说“你这孩子,你为什么不早说?”然后用力狠狠地打了小明一记耳光。小明很疑惑地说:“妈妈,你不是说小孩子见到坏人做坏事不能说的吗¨¨¨”\n教育问题为什么学生会写错成语?为什么孩子不敢说真话?教育规律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学校、家庭和社会要联合起来,对学生统一要求、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n教育现象(之四):“马加爵事件”和“女版马加爵事件”马加爵事件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的马加爵(23岁)用钝器将4名男同学杀死者。女版马加爵事件2007年12月19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经济系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女学生张超(19岁)伙同其男友,将包养她的情人木鸿章杀害,并用DV把分尸(260余块)的过程全程拍摄了下来\n教育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两个悲剧?作为天之骄子,有着大好前程的大学生,他们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冷酷无情和丧心病狂的恶行?教育规律对学生施行的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不能偏废。\n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一)历史研究方法是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在于探究研究对象本身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认识该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的历史研究方法,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n历史研究法的实施步骤第一步,分析研究课题的性质、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有关的资料条件。这里应指出的是,不是任何问题都可以无条件地使用历史研究法,所以要权衡必要与可能。第二步,史料的搜集与鉴别。要用多种方法尽可能地搜集、研究与问题有关的史料,并用各种方式对所收集到的史料进行鉴别真伪。通过史料再现与反映教育问题历史发展的本来面目,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确凿可信的历史事实。\n第三步,对史料的分析研究。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史料进行分析探讨,以深入考察教育演进的内在成因和机理,弄清不同时期具体发展的“所以然”和“为什么”,从而发现和揭示教育演变的规律。\n(二)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测验、收集书面材料和开调查会等科学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周密而系统的了解,搜集相关资料,并从大量事实中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一种方法。\n教育调查研究的实施步骤1、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目的任务、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地点,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和调查方法2.拟定调查计划3.培训调查人员,做好前期准备4.试调查5.实施调查6.整理分析材料,得出调查结果7.写出调查报告\n(三)实验研究法教育实验研究方法,指的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干预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验证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n教育实验法的实施步骤1.实验的准备阶段(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2)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3)确定实验的自变量。(4)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5)选择实验设计类型,确定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n2.实验的实施阶段3.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阶段\n谢谢!\n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THANKSEN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