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5 发布 |
- 37.5 KB |
- 9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3高等教育学湖南省教育厅(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吉首大学2013年8月黄吉武\n几个问题1、钱学森之问与“中国高等教育是一个大笑话”2、高等教育与职业创造3、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文化改革4、大学生创新能力5、国家“走出去”战略6、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换7、学校教育应承担怎样的社会问题责任8、大学生实践教学与告别培养贵族的教育\n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2012年35%。战略主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n公平教育(战略目标)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n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n一、高等教育发展简况二、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三、高等教育学四、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绪论\n成长一、简况萌芽阶段:以非正式、弥散性的方式进行,相对知识水平而非相对普通教育而言。(higherlearning)重学问区分。古巴比伦“寺庙学校”分初高级;古希腊:初级:文法、弦琴和体操学校(7-14)。中级:体操学校(13-15)、学习体操、政治、文学和哲学(16-18)成人期的军训等。20-23岁研究七艺(哲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和修辞)。雅典大学:academy等。稷下学宫(第一所千人高等学府)。孔子和老子是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思想家。萌芽雏形成型完善(一)成长四阶段\n雏形阶段:开始走向成型,专门、独立的学术与教学领域三大具有代表性的中世纪大学意大利萨来诺大学11世纪初创建,由医科发展而来,1231年政府认可。波隆那大学创建于11世纪后半期,由法律学校发展起来,1158年获认可。巴黎大学创建于12世纪中期,1180年得到路易七世认可,以研究神学著称。14世纪中叶三类课程:学士(文法、逻辑学、哲学)、特许(自然哲学)、硕士(伦理、哲学和自然哲学)\n行会组织:医、文、法、神,Universities原意为“行会”汉太学:奠定雏形基础。唐、宋书院:走向雏形的标志。构成近现代教育初始模型。西方--东方\n成形: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初。较大规模的、独立的、世俗的中等教育在欧洲兴起。“公学”成为大学预科教育,开始建立在中等教育之上。纽曼、阿诺德为代表的传统自由教育与赫胥黎、斯宾塞为代表的科学教育之争使自然科学在大学站稳根。围绕专业、学科、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和形式。有highereducation。中国明清时期高等教育萎缩。\n完善:形式多样,职能充实。1810年柏林大学“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独立与自由统一”。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扩展出科研职能。1636年哈佛学院为美国高等教育新职能的产生作了准备赠地学院:《莫里尔法案》\n赠地学院1862年林肯签署《莫里尔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的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院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农业和机械工程学院的主要课程应依照各州议会所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的知识。产生一批农业和机械工程学院,或改造老大学开展农业、机械教育。这些学院统称“赠地学院”。1922年共新建和改建69所赠地学院。最著名的是康乃尔大学建立和威斯康星思想提出。一是打破了高校封闭的体制;二是大学向更加综合化、多科化方向发展;三是大学成了社会生活的中心,跳出了“象牙之塔”。\n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18世纪以前主要是培养人才古希腊的“学园”“稷下学宫”中世纪大学意大利萨来诺1231年政府认可;波隆那大学1158年认可;巴黎大学1180年得到路易七世认可;牛津大学1168、剑桥大学1218年得到认可,德国布拉格大学(查理大学)创办于1348年培养专门人才培养医生、牧师、律师为根本目的\n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走出黑暗的中世纪:柏林大学结束黑暗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创办柏林大学,以“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突破传统大学的模式,科学研究逐步成为大学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成为德国的科学中心,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到德国教师成为文职人员科研是大学职能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研究所和讲座为中心大学的体制强调学术自由\n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职能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目标是建立一所德国式大学,确立了大学科学研究的地位,在求实精神下形成独特风格,引发了社会服务职能。象牙塔与求实精神结合引发社会服务职能产生一批赠地学院《莫里尔法案》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思想\n康乃尔大学是赠地学院运动中诞生的一所著名大学,办学思想是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领域开放。提出了“适用于所有目标”的课程计划,还提出大学中没有等级制度,课程向所有学生开放,各种学科和课程一律平等,具有同样的地位和威望。\n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大学明确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第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括:第一,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第二,专家服务。\n工业革命时期一些中等学校逐步成为大学的预备机构,高等教育开始建基于中等教育之上。制度化、正规化。与中学教育衔接。\n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培养专门人才英国学术培养绅士德国是学术发展美国学术是服务的工具服务社会教学科技信息装备\n(二)扩张——七化规模化:马丁.特罗:精英教育:15﹪;大众教育:16-50﹪;普及教育:51﹪上。1992年北美为82﹪中心化:社会的中心,“产学研”合作是面向经济建设的主要特征。综合化:人才素质综合化决定教育改革的方向;“增强素质意识,加强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目标多样、内容整合、过程双向、方法综合;内容重组更新。\n国际化: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内容广、空间广、活动多。职业化:职业准备、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延伸。终身化:1956年法国议会立法文件首提“终身教育”。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推动。确立终生教育观(四个转变:动机变为“我要学”、内容为创新能力、形式为多样化、结果为学力教育);建立终生教育体系。多元化:单一系统到多元系统;结构多样:形式、层次、类型、跨学科。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多元化\n二、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个别研究:P12零散不系统。组织研究:P13:1880年法国“高等教育研究会”;我国1983年进入专业目录。系统研究:P14全球展开、国际交流合作加强、独立、边际学科产生和发展。\n三、高等教育学性质: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发展动因:事业发展;内部矛盾;相关学科协同。体系关于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哲学层面、科学层面、具体层面。\n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一、教育与高等教育教育的本质众说纷纭(一)P30人性视觉的教育本质人本心理学:弗洛姆、马斯洛。观点:人有高于一般动物的潜能;蕴涵人的内在价值;人性朝着完美的趋向发展。马克思主义。观点: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本性是改变的。教育假设: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用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n(二)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概念的演变中世纪大学19世纪产业革命发展宣起源处美国的新变化HigherEducationUniversityEducation即大学教育一是高等教育出现层次多样化高等教育形式复杂化\n传统的、正规的高等教育。非正规大学(开放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等)。出现“中等后教育”、“第三级教育”等新概念。英才教育、尖子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发展。形式复杂化\n层次多样化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研究生、本科教育\n最早的学科划分\n不同国家对高等教育概念的不同界定1、《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对立而论,强调正规高等教育。2、《苏联百科辞典》:“是继中学教育后在高等学校里所获得的专门教育……专家所必备的教育。”3、《中国大百科全书》: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各种专业教育。4、1998年8月29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n我国不同人的理解1、潘懋元在《高等教育学》中称: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2、胡建华在《高等教育学新论》中称: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3、高等教育的性质是一种专业教育。有学术性专业教育和职业性专业教育。\n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性质任务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劳动的特征:复杂精神性。有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n二、高等教育的地位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P43本体: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和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社会化、社会选择(入学前选优入学后汰劣)、社会流动个人本位价值P46促进理智发展;传递知识;自由、人文和普通教育。知识本位价值P48追求真理,创造知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社会本位P49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公民、造就人才。价值走进社会的中心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作用是“人才库”是“知识库”“思想库”是产业孵化器\n三、高等教育内外部基本关系与社会:受社会发展制约,政治则决定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科学的教学内容;为社会经济、社会制度、文化发展服务。与人发展P58:起主导作用。内容、形式和方法遵循教育规律;根据身心规律和特点教育。促进和引导专门人才成长:三层目标引导;课程体系的适应指向;和谐的教育环境是必要条件。\n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一)教育方针P64: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核心)、实施目标的途径。\n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方针内涵阐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2年十六大强调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与实践结合。\n(二)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具有客观性。如美国的教育目标包括:自我实现;人际关系;经济效率;公民责任。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客观-社会需要;内在-个体需要;根本-现实需要与未来需要统一。P68\n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等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是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价值取向:自由教育目的(亚里斯多德-纽曼);职业教育目的(中世纪大学);普通教育目的(培养人的独特品格和个人生活能力);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知识经济的要求)。我国目的内容: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柏拉图把教育目的限定为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王,心灵和谐达到完美境地的人;拉伯雷心中的理想人是能读、能写、能唱、能弹奏乐器,会说四至五种语言,会写诗作文,勇敢、知礼、健壮、活泼;卢梭的理想人是一个自然天性获得自由发展的人;中国古代是培养士、圣人,是志于道,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n(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片面发展(逻辑起点)(1)人的体力和智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2)在理想社会,一切社会成员都应得到彻底解放,在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同时,实现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3)只有在共产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才具有现实的物质基础和条件;(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n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充分发展的生产力——物质条件。先进的社会制度——根本保证。教育——必要条件。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社会实践。\n(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P78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识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为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是推动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形态和实践方式。面向全体;全程培养学生:时时处处促进全面发展;全方位发展学生。\n三、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不同的指导思想: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规定\n(一)通才与专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我国:孔子的“仁”为核心的教育,汉代太学塑造统治人才,宋开始书院的“修身”都是通才教育,到西学兴起才演变为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西方:古希腊的公民(自由民)教育,中世纪:通识基础上进行专门教育;文艺复兴:心智训练基于通才教育;17世纪应社会需要专才教育得到强调。20世纪通才教育回归的浪潮涌现。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赫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马利丹为代表的新托马斯主义,均强调人类文化的“永恒不变”,倡导“人的理性”,主张通才教育。\n通才教育(美国模式)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1、相对专才教育而言,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性质:以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目的: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内容:强调知识的广博性与包容性、基础性。实行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2、特征:传授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教育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具有多样性。\n专才教育(原苏联模式)1、相对于通才教育而言,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2、特征: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教育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学生学成后能较快适应岗位需要。\n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1、当代科学技术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必须走结合的道路。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专结合。3、通专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需要X和T型人才。课程向二维、T型转变。结合模式学科专业结合学分制与选课制结合不分专业产学研结合\n(二)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规定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根据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性质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两项任务根据定位层次设计目标:两大层(本专科层和研究生层)四小层。根据类型设计:哲、经济、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及研究生段的军事。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时调整。\n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类别1、规定性目标与开放性目标(教育者以过程为中心的目标;学生表现的创造精神)。2、单向度目标与综合性目标。3、个体发展目标与群体发展目标。4、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5、实有目标与预期目标多元取向(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通才化、专业化、职业化、基础化、复合化、素质化、个性化。\n一、高等教育结构理论(一)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P92宏观结构层次科类形式能级地域体制微观结构学科专业课程教材队伍知识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n(二)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1、结构与功能是对立与统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2、结构与功能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如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心在中等教育阶段,美国则安排在高等教育层次。影响结构的因素经济文化传统科学技术教育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基本功能的特点:稳定性;潜在性;表现形式多样性。\n二、国内外高等教育结构层次科类形式能级美国副学士、学士、研究生;法国分三级第三级获博士学位。德国第三级为研究生教育。美国24个科类;法国7个科类;俄罗斯7个科类。办学分公私立。授学分全日制、函授等。美国初级学院、社区学院;专门学院;综合大学;研究性大学。法国分28个大学区,有综合大学;大学校;短期技术学院和技术员班;公共科学文化机构。(一)国外高等教育宏观结构\n(二)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及改革策略层次科类形式能级地区51三层80学位三级60年-80年-96年全日制、成教等部委教育部地方梯度、中心城市\n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层次:建设少数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211工程”“985工程”学科专业:科类与产业结构一至,推进综合化形式: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地区:加强西部高等学校的发展“效益优先,兼顾均衡”\n三、高等教育使命职能的历史演变P113前已述及。职能新发展:引导社会(98年《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大学要预警)、创造新职业、国际合作(大学应发现和传播知识,应担当二级外交机构)。\n一、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高年级低年级中年级自主意识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前途迷惘。发展性学习价值不稳定;活跃兴趣广;独立等增强;差别明显;希望爱情体验。转向发展性学习踌躇;新思维正形成;可塑性大;渴求友谊;要求自由和民主。接受性学习第五章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n二、高等学校的教师的素质要求与角色特征作用任务职能发展科学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提供服务开展科研教书育人建设文明传承发展创造科技文化\n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个体性和群体性教师的结构教师结构的优化职务结构:“倒金字塔型”;“卵型”;“金字塔型”。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完善聘任制;合理流动;防“近亲繁殖”。\n教师的素质要求与角色特征素质:文化(专业知识、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心理(情感品质、意志品质、个性品质)、道德(爱学生、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团结协作)、能力(教学、科研、组织P127-128)角色:导师(增长学生知识和完满心灵)、楷模(热爱学习和终身发展)、推动者(人类文化和社会生产力)\n三、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发生形式组织性质主要形式非正式正式心理组织教育伦理心理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特点独立意识增强,应平等交流民主与平等、自由与宽容\n(一)师生关系现状1、以教师为主导和中心。2、关系比较淡漠。3、异化关系。师生交往三种模式:单向、双向、多向。\n(二)师生关系理论卢梭、杜威的学生中心和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主导主体中心——双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的客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的客体)P132主导——主体论与双主体论P133主体间性或互主体性模式P134“一体两面”“学学半”\n(三)创设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一体两面”的积极性是教育质量的前提。途径:民主与平等;交流与理解;自由与宽容\n第六章高等学校教学一、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学科特征:层次性;教学科研一体化;特定的研究对象、语言系统和研究规范。学科发展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和核心,学科水平是衡量高校水平的标志学科是科学学概念专业是教育学概念(一)学科、专业\n专业设置影响专业设置的因素:1、经济与社会发展;2、学科;3、个人发展需要。研究生一级学科门类为12;本科为11个学科门类。专业设置原则:超前性、灵活性、可行性结构优化、宽口径、发展特色。\n(二)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内容课程特点:能更深刻、更及时地反映一个国家的教育信息和时代特征;追求新知识已成为一种永恒的职能;促使身心更完善。教学计划修订要注意的重点P149:重点解决:素质教育尤其是文化素质;课程内容与体系的整合;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个性发展。教学大纲编制六原则P150:符合教学计划、体现培养目标;符合学科在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及任务;高度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严密的体系;少而精;可操作。\n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应遵循的五原则P152-153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高等学校教育内容的特点:专业性强、系统性强、理论性强、应用性强。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的原则:适时、完整、发展学生个性、宽口径、调动教师积极性。\n二、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P155特点:专业化高;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强、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学与实践联系增强。教学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继承再积累再创造整理加工原认识双边探讨教学过程师生参与形成发展间接知识\n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相长;教学科研互动;发展性(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教育性(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n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备课:钻研教材;讲稿与教材不即不离,若即若离;教学法启发学生思维活动;课前重温讲稿或提纲。课堂教学:目的明确;保证科学性;体现思想性;联系实际。考核评定:学习无止境。低分与高分;及格与不及格。如何看某学生答卷只完成85分题,分数则给了95分\n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1、教学过程的规律。2、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3、符合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4、高等学校特定的教学任务。大学教学七原则:P160-162科学态度与人本精神统一;师生能动合作与自觉制约统一;科学稳定性与适时更新统一;广泛选择与便利有效运用条件;直观感知与逻辑实质认识统一;教学组织形式适当;质量管理与突出关键统一。教学原则体系的最优化:全面考虑、妥善安排、灵活运用\n三、高等学校教学的手段与教学方法(一)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班级教学趋势短学程多样化小规模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社会实践毕业设计\n(二)教学方法特点P163:1、由“教”转向“学”;2、探索性;3、专业针对性。分类:1、师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讲授、问答、讨论等。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如实习、演示、参观等。3、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如自学指导、练习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原则:教法与学法统一;讲习知识方法与训练智能统一;常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统一。\n几种方法组合:P165-168发现教学问题教学研讨教学掌握学习学导教学个性化教学问题、提问假设、资料结论、证实问题情境独立活动提新问题小组报告或讨论总结分小单元掌握单元学完课程组织教材相互问解精讲、演练\n普遍采用的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传递信息:适合知识背景和兴趣;准备;板书便于记和复习;语言技巧;手段应视目标而定。明确主题;围绕主题各抒己见;分配讨论时间;总结、思考。背景知识和参考文献;正确学法或解决问题途径;提供指导。\n教学手段的发展1、建立了现代化的数字校园。2、适应新教学手段的教材体系。3、构建了先进的教育网络系统。\n四、高等学校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教学设计:为达成一定教学目标,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设计基本程序:四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几种教学模式:系统分析模式(输入-产出);目标模式(迪克和科里);过程模式(肯普)。\n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内容:目标;起点;内容;时间;措施;评价等起点:确定学生现实发展水平(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社会因素)。时间设计目标设计:钻研大纲;分析学况;确定目标;综合目标;陈述行为目标内容:分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措施设计: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P181评价设计\n教学测量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P184: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现实的潜在的评价分类P185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办学水平、专业水平、课程、学生学业和教师评价教学测量: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评价的作用:管理、导向、鉴定、激励、改进。\n五、教学风格及形成途径1、教学风格: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风格的形成是教学艺术上成熟的标志。2、教学风格的基本特点:独特性、多样性、稳定性、发展性。3、形成途径:领导集体发扬教学民主、教师个人的自觉追求(乐教、炼基本功、发挥个人优势、定向、继承发展学习创新)\n六、教学改革改革趋势P194-196:国际化(课程、培养模式、学分互认、教学方法、师资培养)、学科综合化、个性化(适应个性心理品质)、管理活性化、自主性学习、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内容更新。改革策略P196-198:更新观念(重视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发展、尊重学生)、依法治教、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革管理(以能力发展为主科学评估教学过程、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制改革)\n第七章高等学校科研与技术开发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教研结合是规律提高质量的途径办学水平的标志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师资水平教研结合是规律发展新学科为社会服务主渠加强管理现代化\n二、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和原则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研究后备力量充足。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信息资源丰富,信息发达。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并重。科研教学相互促进。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多层次、多模式相结合。\n三、教育科学研究内容:研究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更新和综合化是当前教学领域值得研究的课题。研究教学方法。十字法:“问题——方法——结果——条件——应用”;强调提问题、教思路、教方法等学生科研指导教育科研方法论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理论的层次性。加强综合研究。\n第八章服务社会一、意义:办学方向;促进教学、科研;高等教育发展。二、发展借鉴P220-221:美国都市大学“知识的创造、阐释、传播和运用”模式;专业发展学校“大学与基础学校之间建构性伙伴关系的建立与获得,以及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学院气氛的淡化和实践氛围的浓厚”教师培养模式。P221大学走出象牙塔是历史必然、学术性与实用性矛盾是服务社会的难题。弗莱克斯纳:提出建议不承担责任。德里克.博克:不可替代性、促进性、拥有来自教师的支持。三、服务内容与管理。\n第九章高等学校管理一、管理体制:P235几种决策模式:科层制(美国,更多的受计划约束);学术团体式(法国和日本,教授治校);双重式(英国,以理事会和评议会分别管理财物和学术)。宏观管理的运行机制:政府干预为主(法、意和瑞典等,法国高等教育基本为国有,教育部下的大学区总长都由总统任命)、社会力量为主(美,政治团体等显性干预和用人市场隐性干预)、自主办学为主(英,易脱离社会现实)\n高校组织结构与校内管理机制组织结构:决策领导机构、职能部门、教学科研单位和有关附属单位。系统特性:结构的学科性和国际性;目标的多样性和模糊性;成员活动的高智力性和相对独立性。\n二、管理要素和目标P245管理主体管理方式管理客体高校管理的特性:组织松散性、权威双重性、结构多样性、准则规范的矛盾性和含糊性、主客体相对性。管理目的高校管理目标:内部目标(状态性目标)、外部目标(社会功能的目标)。\n三、高等学校管理原则和管理内容原则:入学机会均等与择优培养(公平与效益兼顾)、学术自由与教育责任统一、学术自治与社会参与结合。内容:教学、科研、人、财、物教学、管理、服务三育人\n第十章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伯顿的划分: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模式。只有国立大学一种形式,意大利为该模式的代表。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中央政府举办,政府各部门出资。如法国高校分大学、大学校、专门从事技术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机构三类部门。大学由教育部门负责,大学校大多分属其它政府部门。3、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主要在联邦制国家,地方举办受中央政府影响。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德国属该模式。4、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典型代表是日本和美国。如日本高校有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类。美国高校中公立高校归属各州,私立主要有研究型和服务性大学。\n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一)历史沿革: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分高等专科学校、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部。52-53年进行全局性院系调整,产生一批综合大学和专门学院。现主要按三个层次运转。(二)层次特征:1、高等专科学校:培养初级专业人才。2、大学和专门学院:是高等学校系统的基本层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3、研究生院:设立在大学、专门学院和有关科研部门专门负责组织和管理研究生教育的职能机构。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三)我国成人高等学校的基本类型(五大类):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普通高校的夜大学;其他。\n第十一章高等学校建设一、教师队伍建设:队伍结构:职称、专业、年龄、学历、学源。聘任制与教师资格制(1993年10月颁布的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教师职业许可)。二、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课程管理。课程建设评价要处理的几个问题P284:注意软硬件的不同特性;学生参与课程评价;注意校际差别。三、教学基础建设P285四、P290校园文化及四个层面的问题;校园文化的意义;校园文化的特征与功能P293;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途径P295共创校园精神、发展智能结构、培养健全人格、丰富业余生活。\n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类别教学计划内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与非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活动与非专业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军事训练;专业实习;生产劳动;社会调查;智力扶贫;参观考察。\n第十二章高等教育发展一、高等教育发展内涵加快发展与规模适度结构多样化,多层次,低重心发达国家本专比为1:0.88学科课程结构多样化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持续不断以人为本社会可持续中的作用超前、整体、全面\n二、发展趋势和特点大众化途径和方式办学主体多元化教育结构多样化专业设置多样化民办教育规范化国际化主要内容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国际交流、学术交流与合作、教育评估现代化主要内容实体现代化:思想、制度、管理、内容等人是本质:本质占有;批判超越;开放创造\nThankyouverymach!愿我可以感动流星,让它记载我的祝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