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育学-教学课件
教育学第一章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简述近代教育的特征。答:(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教育的世俗化。(3)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4)教育的法制化。3、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章1、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答:(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5、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6、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一一学校文化的缩影。8、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答: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彫响。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AA-—第二早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一一循序渐进\n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有针对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一抓住“关键期”个体身心发展的不互补性一一“氏善救失”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一-因材施教2、简述彫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答: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3、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而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第四章1、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答:(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2、简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答:(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简述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1)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4)人们的教育思想4、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答:(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第五章1、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答: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第六章1、简述教学计划的构成。答:教学计划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2、简述教科书的作用。答:1)教科书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答:(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n果。4、简述彫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教师、学生、课程方案、当地教育局、学校5、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把焦点放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搜集信息组织材料分析资料报告结果第七章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答:(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3、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关系。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表现在:(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4)知识不等于智力,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4、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答:(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5、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答: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6、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答: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答: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彖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8、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答: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屮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9、简述巩固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答: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n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10、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答: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11、简述因材施教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答: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12、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13、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答:(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吋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第八章1、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答: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简述课的组成部分。答:一般來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3、简述上好课的要求。答: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是: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第九章1、简述德育的意义。答: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耍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2、简述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答:(1)徳育日标。(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3)徳育所面对的吋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3、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答:德育过程的规律有:(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4、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答: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n5、简述我国德育的途径。答: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6、简述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答: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7、简述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答:(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徳育目标必须符合新吋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來。8、简述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答:(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而教育。9、简述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答:(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宽严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10、简述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答:(1)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力量。(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对学生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第十章1、简述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答:(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屮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白我管理班级的能力。2、简述班集体形成的基本特征。答: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3、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答:(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4、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培养班级干部和积极分子,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6)引导非正式群体成为班集体的积极力塑。5、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答:(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6、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答:(1)T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