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二)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育学(二)试题

2009年10教育学(二)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同,共15分)在每小题贩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要求的,将共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是(B)A.文化的发展B.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C.科学技术的发展D.人口的增长 2.核心课程是(D)A.以学生的兴趣为核心B.以学生的需要为核心C.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核心D.以问题为核心 3.我国学校目前所开设的课程,大致由三类学科构成,它们是(A)A.技艺类学科、知识类学科、工具类学科B.语文、数学为、外语C.体育、艺术类、技能类D.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类  4.孔子提出了学生应“视其所以,观其所为,察其所安”,这体现了(B)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在集体中教育原则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5.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是(C)A.“领导者”角色B.“心理医生”角色C.“教员”角色D.“青少年的朋友”角色 6.可使学手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连贯的知识的教学方法是(C)A.谈话法B.讲授法C.读书指导法D.讨论法 7.班级上课制萌芽于(B)A.15世纪非洲的一些国家B.16世纪西欧一些国家C.17世纪亚洲一些国家D.18世纪东欧一些国家 8.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组教学在一些国家出现。分组教学类型主要有(D)A.年龄分组和能力分组 B.性别分组和能力分组C.作业分组和年龄分组D.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  9.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走向终身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B)A.商品性B.民主性C.生产性D.科学性 10.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做到(A)A.抓关键期B.因材施教C.循序渐进D.不任意更改教育内容 11.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相互关系是(B)A.冲突的B.互补的C.静态的D.单一的  12.道尔顿制的主要措施包括(A)A.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B.废除教材C.学生互相协作D.学生从事综合性的活动 13.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A)A.教学大纲B.教学计划C.教材D.教师参考书 14.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实施总体方案,是(C)A.教学原则B.教学组织形式C.教学策略D.教学方法 15.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C)A.榜样和示范B.修养C.陶冶D.锻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教育这种活动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从成分上分析,包含(ABCE)A.方法B.制度C.内容D.高等教育 E.目的  17.远古教育的原始性具体表现为(ADE)8\nA.非独立性B.商品性C.科学性D.无阶级性E.贫乏性  18.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包括(ABCDE)A.重视智力开发B.重视知识的系统化C.重视课程的内容的综合化D.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E.重视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  19.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BCDE)A.单一性B.整体性C.基础性 D.内化性 E.综合性20.一般来讲,技能的形成所要经历的阶段包括(ABDE)A.定向B.分解C.领会D.定位 E.熟练(322页)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21.教育目标22.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结合的原则23.隐性课程24.课堂教学25.德育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26.简述教育对政治的作用。27.简述教师的能力结构28.简述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29.简述民主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30.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31.简述素质教育目标2008年4月教育学(二)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同,共15分)在每小题贩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要求的,将共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育这种活动从层次上分有(C)A.教育目的B.教育内容C.高等教育D.教育方法2.教育目标的第三层次是(B)A.教育目标B.单元目标C.章节目标D.课程目标 3.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C)A.教材内容的范围B.教学进度C.学科顺序D.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4.学科课程的优点是(B)A.加深了学科的分离 B.重视科学知识的系统性 C.更多地关心学习的结果D.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5.“系统地强化刺激,使之在特定时候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反应。”这种教学策略属于(A)A.随机管理策略B.认知发展策略C.行为练习策略D.先行组织者策略6.“产婆术”的提出者是(C)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夸美纽斯7.《学记》中的“学不躐等”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8.“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目的”这种观点属于(B)A.人个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辩证统一论9.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B)A.政治B.物质生产C.文化 D.科学技术8\n10.教学运行的基本环节是(B)A.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和布置作业B.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和评价C.组织教学、讲授新课和布置作业 D.上课、作业、讲座和参观1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A)A.起主导作用B.起客观条件作用 C.起动力作用D.起物质前提的作用12.道尔顿制的主要缺点是A.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B.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C.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活动D.不利于学生高效率掌握系统知识(C)13.目前我国中小学与家庭保持联系的主要方式是A.互相访问B.通讯联系C.召开家长会D.举办家长学校14.讲授法的主要优点是(B)A.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技巧B.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系统连贯的知识C.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D.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15.教师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来感化学生、促进学生思想改变,这一学生教育方法被称为(A)A.榜样和示范B.陶冶C.说服D.修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包括(ABE)A.课程设计与编制的结构化 B.课程形式的个性化 C.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D.重人文教育轻科学教育 E.重课程形式的综合化  17.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数量,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CD)A.演示课 B.练习课 C.单一课 D.综合课 E.复习课18.古代教育的主要特征包括(ABD)A.阶级性 B.等级性 C.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D.狭隘性E.商品性19.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分为(ABDE)A.应用B.保持 C.分解 D.领会 E.选择20.按练习的目的,练习可分为(CDE)A.心理技能练习B.动作技能练习 C.创造性练习D.训练性练习 E.预备性练习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1.德育22.教育目的23.隐性课程24.演示法25.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26.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27.简述教育对政治的作用8\n28.简述师生关系的表现29.简述一般教学方法实施的步骤30.简述教师的智能结构31.简述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2.试论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33.试论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2009年4月教育学(二)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同,共15分)在每小题贩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要求的,将共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育目标一般分为三大类,它们是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C)A.心理知识领域 B.价值观领域 C.情意领域 D.审美能力领域  2.“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这种教学策略属于(B)A.先行组织者策略B.概念形成策略C.行为练习策略D.随机管理策略3.按照教学任务来划分,参观法可以划分为总结性参观、准备性参观和(D)A.科学性参观B.生产性参观C.历史文学性参观D.并行性参观4.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B)A.亚里士多德 B.杜威和克伯屈 C.卢梭和洛克D.赞可夫和巴班斯基5.核心课程是(A)A.以问题为核心 B.以单一的学科内容为核心 C.以数学、语文、外语为核心 D.以物理、化学为核心6.《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7.中国最早采用班级上课制是(D)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8.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包括(C)A.主张个性发展,而不主张全面发展 B.主张全面发展,而不主张个性发展C.主张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D.以社会本位论作为理论基础 (26页)9.远距离播放教学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录制播放法,另一种是(A)A.现场直播法 B.插播法 C.演播法 D.程序法  10.教师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课堂气氛淡漠,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各行其是。这种师生关系属于(A)A.自由放任型 B.民主型 C.依赖型 D.对立型11.对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起到调节器作用的因素是(C)A.道德 B.认知 C.情感 D.心态  12.教师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来感化学生,促进学生思想改变,这一学生教育方法被称为(A)A.榜样和示范 B.陶冶  C.说服 D.修养13.学生品德的培养(D)A.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B.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C.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D.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14.文化的发展要影响(D)8\n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的享受权 C.教育的性质 D.教育方法  15.道尔顿制的主要缺点是(D)(教材308页)A.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 B.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C.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的活动 D.不利于学生高效率地掌握系统的知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隐性课程的特点包括(ADE)A.多样性 B.非预期性 C.单一性 D.预期性 E.潜在性ade17.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包括(ABCDE)A.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B.是否符合教师特点C.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D.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 E.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18.从结构上来看,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几个“板块”构成,这几个板块包括(BCDE)A.数学课 B.社会活动  C.活动课 D.选修课 E.必修课 19.加涅认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ACDE)A.检验假设 B.信息分类 C.明确问题 D.提出问题 E.形成假设20.远古教育的原始性包括(BCD)A.阶级性 B.教育融合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 C.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调 D.教育不分阶级 E.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1.智育22.教学计划23.教学策略24.练习法25.教学大纲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26.简述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27.简述教师促进的教育态度所包括的基本内容28.简述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29.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30.简述隐性课程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31.简述素质教育目标的结构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2.试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33.试论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和方式8\n2005年10月教育学(二)部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B)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与科学技术相结合2.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是: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反复议、评论,并提出来进行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的(C)A.教育现象 B.教育问题 C.教育规律 D.教育事实3.教师的教育素养转化为教育效果的中介和桥梁是(A)A.教学实践 B.班主任工作 C.班会活动 D.教育研究4.教师对学生进行授业、传道、解惑和评定学业,所依据的基本宗旨是(A)A.教育目的 B.教学大纲 C.教材 D.教学计划5.未成年人开始犯错误的高峰年龄是(C)A.10-12岁 B.12-15岁 C.15-17岁 D.13-16岁6.教师与学生之间因为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关系是(C)A.工作关系 B.组织关系 C.正式关系 D.非正式关系  7.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B)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全面发展诸方面包括(C)A.品德、智力、体力 B.德育、智育、体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9.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按《中学生守则》办事,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做到上不再迟到了。可是冬天一冷,王军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又迟到了。所以,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当重点在于提高其(C)A.道德认识水平 B.道德感情水平 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行为水平10.在人发展过程中,处于“首席教师”地位的教育影响(B)A.学校教育的影响 B.家庭教育的影响 C.社会教育的影响 D.自我教育的影响11.情感陶冶的具体形式之一是(C)A.情境 B.表扬奖励 C.校风班风 D.榜样示范12.我国目前中小学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最主要的方式是(A)A.家长会 B.家长学校 C.家长委员会 D.通讯联系13.在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中,工具类学科是指(D)A.语文、政治、数学 B.语文、数学、物理 C.数学、物理、化学 D.语文、外语、数学14.在我国,最早实施分科教学的著名教育家是(A)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15.中小学教育过程最基本的功能是(A)A.传授知识 B.形成技能 C.培养智能 D.发展个性二、多项选择题16.根据隐性课程存在的广域性特征,我们可以将隐必课程分为如下结构(ADE)A.物质-空间类 B.意识形态类 C.生产生活类 D.文化-心理类 E.组织制度类8\n17.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ABCDE)A.发展性 B.生产性 C.商品性 D.科学性 E.民主性18.远古教育是同是用石器工具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具有以下特征。(ACE)A.非独立性 B.等级性 C.无阶级性 D.狭隘性 E.贫乏性19.教师职业情感中促进的教育态度,主要表现为(ABDE)A.理解学生 B.积极的自我意识 C.克服优柔寡断 D.教育的期待 E.与学生和谐相处20.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从成分上进行分析,包含有(ABCD)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制度 D.教育方法 E.教育媒体三、简答题 1.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有哪些?2.新的教育机制即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如何理解?四、论述题 1.试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2.试联系实际,论述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2007年4月教育学(二)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认为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这就是所谓的(B)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辩证统一论 D.教育无目的论2.遗传是人发展的(D)A.决定性因素 B.外部客观条件 C.动力性因素 D.生理的前提条件3.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法是指(B)A.实验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实践活动法4.教育学生则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是对教师哪方面知识结构的要求?(D)A.系统的马列主义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5.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C)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6.以下哪种主张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D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温故而知新 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7.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B)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理论联系实际 D.抓关键期8.初中学生处于生理上的(C)A.匀速发展期 B.缓慢发展期 C.激变期 D.发展完成期9.班级上课制萌芽于西欧一些国家的时间是(C)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10.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组教学在一些国家出现。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按一定的标准把学生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育。这个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和(B)教材308页A.年龄 B.能力 C.兴趣 D.特长11.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学生尊敬教师,主动自觉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这种师生关系属于(D)A.对立型 B.依赖型 C.自由放任性 D.民主型12.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被称作(C)8\nA.隐性课程 B.非正式课程 C.显性课程 D.非官方课程13.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写通常采取直线式和(A)A.螺旋式 B.分叉式 C.曲折式 D.多向式14.课堂播放教学法主要有两种,即演播法和(C)A.现场直播法 B.录制播放法 C.插播法 D.程序法15.我国古代《学记》中总结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等教学的宝贵经验,这些属于(D)A.教学方法范畴 B.教学组织形式范畴 C.教学途径范畴 D.教学原则范畴16.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最核心地位的角色是(A)A.“教员”角色 B.“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 C.“青少年朋友”角色 D.“学校管理者”角色17.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柏生所进行的实验证明,凡被教师预先认定具有发展可能性的儿童,若干月后他们的智力相对来说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这种效果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D)A.雅可柏生效应 B.科尔伯格效应 C.皮亚杰效应 D.皮格马利翁效应18.个体社会化包括个体的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C)A.特长社会化 B.能力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创造才能社会化19.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行的方法,被称为(A)A.锻炼法 B.实验实习法 C.练习法 D.示范法20.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D)A.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B.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C.教师与教学方法、手段之间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2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从层次上分析,要包含(BCDE)A.教育内容 B.学前教育 C.初等教育 D.中等教育 E.教育制度22.远古教育的原始性,具体表现为(BC)A.独立性B.非独立性 C.贫乏性 D.阶级性 E.等级性23.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A.选择 B.定向 C.领会 D.保持 E.应用acde24.加涅将问题解决分为(ACDE)A.提出问题 B.准备 C.明确问题 D.形成假设 E.检验假设25.教育目标一般分为三大类,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三大类的有(ABE)A.认知识领域 B.能力领域 C.学科的特殊能力领域 D.道德规范领域 E.情意领域三、名词解释26.教育目的  27.课程  28.疏导原则 29.修养法 30.讲授法四、简答题31.简述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32.简述教师的能力结构33.简述隐性课程的功能3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35.简述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36.简述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