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科教育学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育学科教育学类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规则说明一、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本科(专科起点),两年制三年业余学习,最短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半。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可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具体要求: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求实创新精神。2.具有较为宽广、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除了精通一门学科的教学能力之外,同时能从事多学科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小学教育管理能力和小学教育研究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观点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学位目标:本专业为与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办学的专业,具有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证书的资格。目标要求: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2.完成本科开放教育专业规则规定的教学内容,修满专业规则规定的学分,完成各教学环节,获得毕业资格,经审核准予毕业。3.达到学位申请要求(规则)。二、课程模块设置本专业共设置7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通识课、实践课、补修课。三、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该模块最低中央电大考试学分为11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8学分。.--\n-(1)统设必修课:开放教育入学指南、英语Ⅱ(1)(2)、计算机应用基础(本)。(2)选修课:学位论文指南。2.专业基础课该模块最低中央电大考试学分为14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7学分。(1)统设必修课:现代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专题、比较初等教育。(2)选修课:教育社会学、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专业课该模块最低中央电大考试学分为21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37学分。(1)统设必修课:人类与社会、科学与技术、汉语通论、数学思想与方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研究。(2)选修课:艺术学概论、哲学引论、教学设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其中艺术学概论、哲学引论、教学设计为省必修课。4.专业拓展课该模块最低中央电大考试学分为0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5学分。选修课:当代社会发展概论、现代管理专题。5.通识课中央电大设置统一的通识课程平台,所有开放教育专业适用此平台的课程,通识课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为2学分。选修课:法律文化、管理方法与艺术。通识课设置及通识教育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通识课模块课程不得免修免考;已取得电大毕业证书的学生,若再次注册学习电大相关专业,原修专业已注册过的通识课程,在新修专业中不得再次注册学习(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此类课程将不能实现注册)和申请办理课程免修免考,此模块最低毕业学分通过修读本模块的其他通识课程获得。6.本专业综合实践包括教育实践和毕业论文,统设必修,共8学分。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南京电大依据中央电大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制定的实施细则组织实施,该环节不得免修。毕业论文重点在于学员应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论文题目应切合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际,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n-7.补修课补修课程是指在注册开放教育本科(专科起点)专业学习的学生中,部分不具备该专业专科学历或不具备学习该专业相关基础知识的学生必须补修的课程。非教育类专业专科毕业的学员需按本专业规则补修的课程是: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现代教师学导论,共11学分。补修课程学分是按规定需要补修的学生必修的学分和毕业审核的必要条件。补修课程统一使用中央电大确定的课程名称,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由中央电大推荐教材、提供相关教学支持服务。8.本专业学位外语、学位论文指南为学位课程,申请学位的学生必修。9.统设必修课程严格执行统一课程名称、统一课程学分标准、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10.为了加强课程实践环节,每门课程都规定有课程实践的具体内容,即实习、社会调查、案例分析或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实践环节成绩按统一要求,由中央电大和南京电大共同组织完成,作为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计入课程学习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30%左右。凡无课程实践环节成绩或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并取得课程学分。11.专业规则表中各课程开设学期是根据专业知识结构提供的课程先修、后续关系确定的,供学生选课时参考。开放教育各专业所有统设必修课程首次开设后均实行全年滚动开设。四、毕业规则本专业各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依次是:公共基础课:11学分专业基础课:14学分专业课:30学分专业拓展课:0学分通识课:2学分(不低于2学分)实践课:8学分补修课:11学分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1学分(需补修的学生为71+11学分)。本专业各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之和为65学分(需补修的学生为65+11学分),各模块最低中央电大考试学分之和为46学分。本专业学位申请规则:.--\n-1.统设必修课程平均成绩达到75分(含75分)以上,其他课程平均成绩达到70分(含70分)以上。2.经与上海师范大学学位办商定,自2006年起须通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考试中心组织的由北京市学位办统一命题的成人学位外语测试,成绩合格。3.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并通过答辩,成绩在良(含良)以上。4.通过毕业审核。五、课程说明1.现代教育原理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现代教育发展的理论,树立起正确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教育实践的素质和能力,并能应用这些思想和理念指导未来的教育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概说、教育的历史演进、教育制度、教育的历史演进、教育思想、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形态、教师、学生等。2.课程与教学论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基础必修课。目的在于使学员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动态与趋势,能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学员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形成过程、课程与教学基础、课程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与结构、课程实施、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艺术和课程与教学评价等基本问题和课程与教学改革趋势等。3.比较初等教育本课程3学分,课内54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和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初等教育的演进、现状和改革,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世界初等教育,从而把握世界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从中寻找初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规律,为其小学教育实践工作提供借鉴。.--\n-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比较初等教育概述、世界初等教育的演进与改革、初等教育制度比较、初等教育课程比较、初等教育教学比较、初等教育道德教育比较、初等教育管理比较、初等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与专业发展等。4.教育心理专题本课程3学分,课内54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基础必修课,该课程结合我国小学教育实际,优先选择国际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理论完整且坚实、证据丰富而确凿的若干题目作为教学内容,以专题形式作进一步的系统讲解,讲解中适当增加基础理论部分,展现从理论走向应用的逻辑过程,揭示代表性研究成果的含义。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员树立和巩固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应该坚持的基本信念,向学员提供看待教育、教学问题的有利视角,努力使学员形成富有启发性的认知结构,从而便于他们反思自己的经验,改善自己的工作。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遗传与环境、儿童的认知发展、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社会学习理论、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的保持、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个体差异的性质与分布、测量与分数、测验与评估等。5.人类与社会本课程3学分,课内54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课程以人在社会中的活动为中心,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线索,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阐述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分析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员较系统地掌握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情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从而使他们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其人文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从事小学社会课的教学打下基础。本课程是一门文科综合性课程,其内容覆盖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等许多学科,主要包括: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及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人类社会运行过程中婚姻与家庭;阶级、阶层与国家;城市、城市化与乡村社会;商贸发展与交通进步;宗教、民俗与社会生活;时代主题与世界政治多极化;现代化、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的产生、发展与整合等。6.科学与技术本课程3学分,课内54学时,开设一学期。.--\n-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它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通识性的自然科学课程。课程以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历史为主线,淡化自然科学的学科体系,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知识,以及信息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加以综合。从利于本科学生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力图使学员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体味自然科学发展轨迹及内在逻辑,加强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启迪,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社会进步对小学教师的要求。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发展与技术革命、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核物理学与核技术;现代化学与新材料技术;现代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现代宇宙学与空间技术;计算机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等。7.汉语通论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课程以汉语的形成和发展为基本线索,着重介绍汉语在各个主要历史时期的嬗变和主要特征,以及汉语研究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员掌握丰富的汉语知识,具备较深厚的语言文化修养,并初步形成理解和关注语言发展的兴趣,从而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奠定语言素养方面的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汉语的形成及其特点、汉语语音的特点及其演变概况、汉字的产生、特点及其演变、汉语词汇的特点、演变和汉语词汇学的发展、汉语语法的特点、发展概况和研究简史、汉语修辞学的产生、演变和研究范畴、汉语方言的地域划分、特点和演变概况等。8.数学思想与方法本课程3学分,课内54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知道这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了解这门课程的研究范围以及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掌握与小学数学教育密切相关的若干现代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基本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小学数学教育中所出现的情境或问题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能简单说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基本教育目标的思想,并能有意识地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两个源头、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几次重要实破、数学的真理性、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抽象与概括、猜想与反驳、演绎与化归、计算与算法、应用与建模、其他方法、数学思想方法与素质教育、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案例。.--\n-9.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目的在于使学员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系列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的探讨研究、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审视分析,帮助学员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理念,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能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研讨和解决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学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开展语文教学科学研究的能力。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材与资源,识字写字与拼音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方法。10.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员知道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价值,了解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学科进展和未来动向;掌握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初步加以运用;学会用一些具体的思想和方法来处理小学数学教育情境中的一些问题,能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日常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事件、现象和问题;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并能有意识地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学数学学科性质及其任务、小学数学课程的结构与目标、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儿童的数学学习、小学数学主要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学习的课堂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组织及其方法、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小学数学的概念学习、小学数学的计算规则学习、小学数学的几何学习、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学习、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学习。11.艺术学概论本课程3学分,课内54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选修课(省必修课)。主要通过各种艺术理论、艺术现象和艺术规律等的分析,对各类艺术实例的鉴赏,使学生得到审美感受和愉悦,受到素质教育中“美育”的核心内容——艺术美的熏陶,提高艺术美的鉴赏能力和水平。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艺术总论、艺术种类、艺术系统和艺术鉴赏四部分,涉及古今中外建筑、雕塑、书法、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电视、摄影等16个艺术门类。12.哲学引论.--\n-本课程3学分,课内54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选修课(省必修课)。通过了解一般哲学的涵义、作用和意义,中西哲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理解哲学中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哲学的思维方法,从而锻炼、发展人的理论思维能力,丰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总论、中西哲学发展史略、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美学、当代哲学等。13.教学设计本课程3学分,课内54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选修课(省必修课)。旨在提高教师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设计、开发及评价恰当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经验和“为学习设计教学”的能力,掌握提高教学素养和形成个人风格的具体形式方法,运用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设计学习目标、多种媒体组合教学传递、教学策略以及优化教学系统的能力,掌握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和修订完善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能力和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的意义和功能、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和概念模式、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发展和制定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的选择与组合应用、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和教学的修改完善、典型学科教学设计的示例和分析。14.教育社会学本课程3学分,课内54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基础选修课。主要目的在于从社会学视角,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与社会制度、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变迁、社会问题、个体社会化之间的关系。把教育看成社会现象,把学校看成社会组织,对学校组织、班级组织、教师、学生、课程、课堂教学等进行社会学分析。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社会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学派、社会变迁与教育变革、社会差异与教育平等、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社会学分析、学校组织与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课程与课堂教学的社会学分析等。15.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本课程3学分,课内54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基础.--\n-选修课。目的是进一步认识初等教育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了解初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与趋势,把握初等教育改革的本质特点及目标体系,掌握初等教育在德育、课程、教学、课外教育、考试评价等方面改革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运用教育改革理论分析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增强小学教师的教育改革意识,塑造教育改革的精神,培养教育改革的能力。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初等教育地位、作用的再认识、初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改革趋势、初等教育改革的本质与特点、初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初等教育的德育改革、初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初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初等教育的课外教育改革、初等教育考试、评价改革、初等教育改革与教育科研、初等教育改革与教师等。16.当代社会发展概论本课程3学分,课内54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拓展选修课。以当代社会发展问题为中心线索,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指导,立足世情与国情,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探讨了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建立当代社会发展知识框架;理解社会发展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掌握重要理论,并能结合实践分析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提高理论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外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演变、社会发展目标论、社会发展阶段论、社会发展动力论、社会发展代价论、社会发展战略论、社会发展决策论、社会可持续发展论等。17.法律文化本课程2学分,课内36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通识选修课。18.管理方法与艺术本课程2学分,课内36学时,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通识选修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