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学知识总结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育学]教育学知识总结

教育学知识总结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2、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从其形态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4、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5、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6、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地课程。7、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实施编定的,有关学科教育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由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构成。8、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9、教学:(新)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时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10、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1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12、教学策略:特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一遍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13、德育目标:是通过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14、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育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15、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1986京师同盟,最早的班级授课制1986年义务教育法1993年确定素质教育1994.1.1实施教师法1995年教育法德颁布与实施\n简答1、教育的功能(1)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2)教育具有影响个体发展的功能。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普及强化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4、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中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5、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n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6、学校文化的特征(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7、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启示(注意配对)(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因材施教8、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作用(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后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对个体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9、素质教育的含义包括哪些内容(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0、如何理解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人(1)学生是能动的主体。(2)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3)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3)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n11、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传递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1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敬业(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13、课程实施结构【课程实施的过程】(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14、教学的一般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力(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15、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新)(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学具有教育性,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提出的观点)(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16、教学过程的结构(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17、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新)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n18、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4)、学生细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19、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1)说服法,(2)榜样法,(3)锻炼法,(4)陶冶法,(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20、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21、班集体的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22、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a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b学祝贺知道班级团队活动c争取和运用家庭及社会的教育力量23、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讲授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5)布置课外作业2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简答)(1)\n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是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出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的方法。论述:·教师如何上好课?论述1、目标明确。目标明确是指教师上课时应该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2、重点突出。重点突出是指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3、内容正确。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正确的反应。如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加以纠正。4、方法得当。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5、表达清晰。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6、组织严密。组织严密是在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7、课堂气氛热烈。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德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课堂内充满民主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简答或论述)一、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1、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二、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n、敬业,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要具有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要具有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关;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对所交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的能力;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可能论述,展开)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成功条件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教学相长的社会互动关系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教师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教师如何备好课?(论述或简答)答:备课是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的策划工作,他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和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一)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钻研教学大纲,就是要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备课必须先通读全书,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了解全书知识的结构体系。阅读参考资料也很重要,除了目前专供教师用的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外,还应该包括教学大纲推荐和自己平时积累的参考资料,随时将阅读所得增补到自己的教学笔记中,以便上课时参考使用。(二)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在此基础上,还应该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研究当前所讲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把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纳入课时计划。(三)制定教学进度计划。(1)、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应该在学期或开始前制定出来。内容应该包括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本学年或本学期教学的要求等。(2)课题计划。课题计划的内容包括:课堂名称,本课题的教学目的,本课题的计划及各个课时的主要问题,本课题各课时上课类型和教学方法,本课题的必要教具。(3)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往往在写课题计划是一同编写。写课时计划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本课题的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法方法;最后写出课时计划。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