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3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计学的萌芽
1.对某企业的300名职工的工资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是(a)。A.300名职工B.每一个职工C.每一个职工的工资D.工资总额2.对统计资料加工处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统计活动阶段是(b)。A.统计调查B.统计整理C.统计设计D.统计分析3.某班学生的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3分、86分这三个数字是(d)。A.变量B.标志C.指标D.标志值4.某灯泡厂生产一批灯泡,欲了解其产品质量,需要采用( b)。A.重点调查B.普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5.下列哪个指标属于质量指标?( c)A.总产值B.人口性别比C.工人人数D.国民收入6.某班学生中,年龄为14岁的有2人,15岁的有10人,16岁的有32人,则全班学生的年龄的众数是(c )。A.32B.15C.16D.447.如果所有标志值的次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a)A.不变B.扩大到5倍C.减少为原来的1/5D.不能预测其变化8.某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提高了5%,人数增加了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b)。A.10%B.7.1%C.7%D.11%9.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指标称为( b)。A.动态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10.作为动态数列中的指标是(d)。A.相对指标B.平均指标C.总量指标D.三者均可11.在对职工按工资分组时,“1000元以下”及“2000元以上”的组限归属(d)。A.二者都包含组限B.二者均不含组限C.前者含组限,后者不含D.后者含组限,前者不含12.下列哪个指标属于强度相对指标?( a )A.人口密度B.人口性别比C.平均年龄D.平均工资13.某市工业企业200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14.研究某企业职工情况,则:“工龄”为(c)A.品质标志B.不变标志C.变量D.变量值15.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c)。A.中等学校个数B.企业个数C.学生年龄D.学生人数16.对几个大型化工企业进行全面调查,以了解我国化工生产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这种调查属于:(c)A.统计报表B.普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17.要了解某大学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A.该班每个学生B.全校学生C.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D.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18.商店库存盘点,调查人员亲自搜集资料的方法是( d )A.大量观察法B.采访法C.报告法D.直接观察法19.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总体是(b)\nA.该市全部工业企B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C.该市每个工业企业D.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20.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d)A.性别B.文化程度C.职业D.年龄21.我国2000年的钢产量是1949年的8倍,这个指标是(c)A.比较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22.格降低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商品10%,则物价指数为(b)A.90%B.90.9%C.87%D.110%23.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c)A、职工人数B、机器台数C、工业总产值D、车间数24.变量是(b)A、可变的质量指标B、可变的数量标志C、可变的品质标志D、可变的数量指标25.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典型单位进行的调查(a)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26.调查大庆、胜利等几个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c)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27.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d)A、动态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比较相对指标28.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第二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b)A、1250和2500B、1250和2250C、1000和2500D、1500和200029.众数是总体中下列哪项的标志值(dA、位置居中B、数值最大C、出现次数较多D、出现次数最多30.199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7688亿元,这是(a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总体总量指标D平均指标31.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提高4.5%,实际执行结果提高了6%,则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多少,超额完成多少(b)。A、133.33%、33.33%B、101.44%、1.44%C、101.60%、1.60%D、98.43%、–1.57%32.某工业企业产品年生产量为10万件,期末库存量为3.8万件,它们(c)。A、是时期指标B、是时点指标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33.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b)A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B、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C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D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35.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d)。A、只能是绝对数B、只能是相对数C、只能是平均数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36.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a)A、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B、调查的目的不同C、调查的单位不同D、两种调查没有本质区别37.某商店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增加10%,那么报告期商品销售额比基期增加(c)。A、1%B、5%C、10%D、3%38.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26%,单位成本下降32%,则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基期的(c)A、166.32%B、85.68%C、185%D、54%40.有两个数列,甲数列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2.8;乙数列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3.7。据此资料可知(b)。A、甲平均数代表性高于乙B、乙平均数代表性高于甲\nC、甲乙平均数代表性相同D、无法比较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41.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数值的大小(d)。A、不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B、只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C、只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不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D、既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也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42.作为综合指数变形使用的平均指数,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权数(b)A、p0q0B、p1q1C、p0q1D、p1q043.以“产品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b)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44.研究某市职工家庭生活状况,总体是(a)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B、该市全部居民住户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全部居民45.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销售额是(dA、连续型变量B、前者是连续型变量、后者是离散型变量C、离散型变量D、前者是离散型变量、后者是连续型变量46.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c)A、总产值B、总成本C、单位产品成本D、职工人数47.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按(bA这些单位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总量的很大比重B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很大比重C这些单位具有典型意义,是工作重点D、这些单位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48.对一批食品质量进行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式是(bA普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49.划分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其相邻两组的组限是(c)、必须重叠B、必须间断C、既可以间断,也可以重叠D、应当是相近的50.最基本的动态数列是(dA绝对数动态数列B相对数动态数列C平均数动态数列D、时期数列51.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两者(b)A成正比B成反比C、无比例关系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52.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53.调查时间是指(c)A、调查工作进行的时间B、调查现象的起止时间C、调查资料所属时间D、调查时点现象的标准时间54.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cA中位数B众数C算数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55.总指数有两种计算形式是(b)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C、算数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D、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56.按价格个体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d)A、综合指数B、平均指标指数C、加权算数平均指数D、加权调和平均指数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工作具有(ACD)职能。A.统计信息B.统计核算C.统计监督D.统计咨询E.统计调查\n2.普查是一种(BCD)。A.非全面调查B.专门调查C.全面调查D.一次性调查E.经常性调查3.平均指标指数体系中所包括的指数是(ABD).可变构成指数B.结构影响指数C.权数D.固定构成指数E,同度量因素4.按主词是否分组,统计表可分为(ABD)。A.单一表B.简单表C.分组表D.复合表E.综合表5.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ABE)。A.机床台数B.学生人数C.耕地面积D.粮食产量E、汽车产量6.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ABCD)。A.百分数B.千分数C.系数或倍数D.成数E.复名数7.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ABCDEA.统计报表B普查C.抽样凋查D.重点调查E.典型调查8.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E)。A.时间长短应一致B.总体范围应一致C.经济内容应一致D.计算方法应一致E.计量单位应一致9.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有(ABCDE )A.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B.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C.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1D.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E.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110.平均数的种类有(ADE)。算术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调和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11.下列概念中哪些是数量标志:A.性别B.工龄C.工种D.工资E.教授(BD)12.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ACDE)A.我国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C.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D.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E.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人均产量13.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AB)A.各组频率或频数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C.各组组距大D.各组组数的多少E,各组组限的大小14.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BDE工资总额B单位产品成本C出勤人数D.密度E.合格品率15.统计指标按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C.绝对指标D.相对指标E.平均指标16.统计一词有(ABC)三种含义A、统计工作B、统计资料C、统计学D、统计经验17.影响动态数列发展水平变化的因素主要有(ABCD)A、长期趋势B、循环变动C、季节变动D、不规则变动.下列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AC)A、产值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C、工人按出勤率分组D、产品按等级分组19.根据标志值在总体中所处的特殊位置确定的平均指标有(CD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中位数D众数20.对某商店某时期商品销售额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其指数体系包括(ABC)A、销售量指数B、价格指数C、销售额指数D、个体指数21.下列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有(AC)A、国内生产总值B、人均利税总额、利税总额D、职工人数23.时期数列的特点有(BD)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B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C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D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n24.统计的(ABC)职能相辅相成,不能独立存在。A、信息B、咨询C、监督D、管理25.标志按反映总体单位的特征不同分为(CD)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可变标志D、不变标志26.下列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AC)A、产值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C、工人按出勤率分组D、产品按等级分组27.数值平均数有(ABC)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三、判断题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概念。(F)2.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F)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距和组数。(F4.对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是简单分组。(T)5.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不同部分之间的数量之比。(F)6.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影响。(F)7.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T)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F)9.统计调查中的调查对象是所要调查的总体。(T)10.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单位总量有可能变化为总体标志总量。(T)11.一个总体有多个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F)12.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取决于各组总体单位数占全部单位数的比重。()13.当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宜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数。(T)14.中位数和众数均不受极端数值影响。(T)1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F)1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T)17.如果物价上涨10%,则现在的100元钱只值原来的90元。(T)18.在编制连续变量数列时,对于那些既是所在组的上限,又是下一组下限的变量值,应统计到下一组去,()19.在指数体系中,各指数间的关系是以相对数表现的乘积关系,绝对额间的关系是以绝对量表示的加减关系(T)20.因素分析是借助指数体系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变动中各种因素变动发生作用的影响程度(T)21.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数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数平均数。(T)22.标志变异指标是衡量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尺度(T)三.简答题1.什么是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它们之间的区别有哪些?\n2.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四.计算题1.某公司上半年各月初职工人数,如下表所示:月初1234567人数100120130140150160180要求:计算该公司上半年平均职工人数。2.某厂产品产量及出厂价格资料如下表: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量出厂价格(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乙丙吨台件600010000400005000120004500010060201205020要求:对该厂总产值变动进行因素分析。(计算结果百分数保留2位小数)3.某厂的产品每台成本应在去年612元的水平上降低12元,实际为672元,试确定降低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指标。\n4.已知某乡共包括10个村,其小麦产量的资料如下表所示,计算全乡10个村的平均小麦产量。平均产量(公斤/亩)村数(个)面积(亩)400430050034006003300合计1010005.某商场食品部有16名职工,每人每日销售额如下表:按日销售额分组(元/人)职工人数(人)220022600328004\n3000532002合计16要求:计算人均日销售额。6.某市计划“九五”期间要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0亿元,计划任务的实际完成情况为: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合计投资额(亿元)111212131462其中,2004年各月份实际完成情况为(单位:亿元):月份123456789101112投资额1.01.01.02.01.51.01.01.01.51.00.91.1要求计算:⒈该市“九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完成程度;⒉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7.设某商场历年销售额资料如下:\n时间销售额(万元)时间销售额(万元)2000502005782001542006842002562007882003582008952004702009100要求:配合一趋势线(用最小平方法),并预测2012年的销售额。统计学的萌芽:、国学派,创始派德国康令。主要继承者啊哼瓦特。、政治算数学派:主要代表威廉-配第成为政治经济学之父。统计学的近代期:、数学统计学派主张健就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拉普拉斯完成了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结论、社会统计学派主要代表恩格尔和梅尔以德国为中心。统计:它可以指统计数据的搜集活动,即统计工作的成果,及统计数据,还可以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这些用以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大量的数据方面,是研究社会经济总体数量方面的点差见就活动。统计学研究的对象的特点:、数量型、总体性、变异性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统计总体: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许多个别事务构成的整体总体按其组成的个别事物的数量的不同,又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线总体。总体必须同时具备大量刑、同质性、变异性。。总体单位是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他是组成统计总体的基本单位。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n标志按性质分: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例、企业经济类型、人的性别。标志表现值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具体属性和具体数值。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现象的数量概念和具体数值指标有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构成。一项完成的统计指标一般包括六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量方法、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统计指标的特点:具体性、综合性、数量型。统计指标反应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指标和标志的关系:区别1说明对象不同,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2表现形式不同,标志有用文字表示的品质标志和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指标则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联系1汇总关系,统计指标的数值多是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综合汇总而来的2标志与指标存在着转换关系变量是相当于常量而言的。在统计上,称可变得数量标志为变量,而称不变的数量标志为常量或参数。变量的数值表现称为变量值,又称标志值。变量按其数量变化的连续性与否,可分为连续型变量(可取小数(身高、体重)和离散型变量(只取整数(人数、年龄)根据计量学的一般分类方法,按照对现象计量的精确程度,可以将采用计量尺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即: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的种类:1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3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分为直接调查、凭证调查、派员调查和问卷调查4按其组织的形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统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调查表、调查时间和时限、调查组织工作等调查单位也叫总体单位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即提交调查资料。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在行政上、经济上具有一定独立性单位。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向谁调查、由谁来提供具体的资料。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区别和联系:区别表现在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二者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一致的。二者的联系: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时是一致的。调查时间: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必须给定同一得时间点。调查时限是进行统计调查工作的期限,即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n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1、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规定统一的普查时限。规定普查的项目。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2、抽样调查:是非全面的,是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是非全面的调查目的要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熟练特征、是按照随即原则从全部总体中抽取调查单位、调查存在误差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3、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一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4: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所谓重点单位是这些被调查的总体单位数目不多,所占比重不大,但其调查的标志值却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很大比重在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典型调查:适用深入细致,了解新事物发现规律和内在性质。是专门组织的一种费全面的调查,是根据调查任务和目的在对所研究现象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有代表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统计整理的质量原则:目的性原则、联系性原则、简明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蒋总体单位或全部调查数据按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但有联系的组的方法。统计分组的作用:划分现象的类型,研究其特征和规律性、研究总的结构、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联系。。统计分组的种类:按性质分;有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按分组标志的个数不同;简单分组和符合分组和分组体系。统计分组的方法:其关键一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二是划分界限。。统计分组的方法:1、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选择分组标志2、要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标志3、要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或经济条件来选择分组标志。统计分组的方法:按性质不同;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单项式分组一般适用于离散型变量且变量变动范围不大的场合。当离散性变量的取值范围大,且变量值出现的个数又多时,就不宜进行单项式分组。对于连续性变量或变动范围较大的离散型变量适宜采用组距式分组。最小值为下限,最大值为上限。相邻两组的界限称为组限。凡是组限不相连的,称为间断式组距式分组。凡是组限相连(或相邻组限重叠),即以同一数值作为相邻两组的共同界限,称为连续组距式分组。所谓“上组限不在内”原则,指每组不包括本组的上限值组距:所谓组距,就是每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或每组的上限与下限之差。组距大,组数就少;组距小,组数就多。组中值:是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代表各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上限+下限/2假定变量值在本组范围内的分布是均匀的。开口组通常以相邻组的组据作为其组距:缺下限组的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缺上限组的组中值=下限+邻距组距/2将各总体单位依组归类,形成总体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分配或次数分布。分布在各组的个体关系单位数叫次数,又称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叫比率又称频率。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布数列课分为品质分布数列和变量分布数列。分布数列的构成要素:1、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分组形成的组别。2、是分配在各组对应的总体单位数,称为频数或次数,各组频数与总频数的比率称为频率,或称比重。\n统计表的构成:统计表的构成,从形式上看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横标题和数字资料等要素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栏和宾词栏两部分组成。按主词的结构分类:分为简单表(主词未经任何分组的统计表)和分组表(只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形成的统计表)和复合分组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复合分组的统计表)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客观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表示事物的外延亮的大小、广度总量指标的种类: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总量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的指标。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间值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达到的规模或水平的总量指标又称流量指标。1、性质相同的时期指标的数值可以相加,说明更长时期内现象发展总量。2、一般同类时期指标的数值得大小与时间长短成正比3、时期指标的数值须连续登记与计算,它是每个数值均说明现象在这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总量有实际意义,时点指标是反应客观现象在某一时刻或某一点上规模或水平的总量指标,又称存量指标:时点指标在各时点上的数值一般不能直接相加,相加不具有实际意义。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登记时间的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现象的数值对比的结果,以反映现象间在数量上相互联系的形式和程度。相对指标也称相对数。相对数的表现形式:一是无名数,二是有名数。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1、结构相对指标=总体某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100%。分子、分母同一总体且不可逆。2、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100%。用以对比分子、分母应属与同一时间。同一总体、同一类型,分子分母位置可互换。3、比较相对指标:反映不同空间上同类现象的数量差异程度和不平衡和不平衡=某总体某类指标数值/另一总体同类指标数值*100%。这种的分子、分母的位置可以互换。4、强度相对指标(人均GDP、人均粮食产量)=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数值。其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故有正指标与逆指标之分,反映两种相反方向发展变化情况。5、动态相对值标:分子和分母不能互换。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任务数*100%。(水平法:即在中长期计划中,如果只是规定事物在即化末应达到的水平。累计法:计划完成度=计划期间累计实际完成数/规定计划期内累计应完成数。平均指标即统计平均数。在同质总体内,间总体个单位在某一标志下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统计综合指标也成统计均值。数值平均数与位置平均数,这种平均数称为平均数,它按计划算方法又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数值平均数的计算: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简单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只收各变量值本身大小的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X值得大小不仅受到各组标志值X大小的影响。权数对平均数大小起权衡轻重的作用,但不取决于它的绝对值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比重调和平均数的特点:1、调和平均数易受极端值得影响2、本意上平均数应该很少常把调和平均数变形微微算术平均数来使用。几何平均数是N个变量值连成绩的N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通常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其特点:受极端值得影响较算术平均数小中位数;将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按大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就是中位数。着眼点在于寻求全部变量值按其大小顺序排列时剧中间位置的变量值。中位数的确定:当总体单位数,中位数就是处在第N+1/2项位置的标志值\n众数是变量数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众数的着眼点在于寻求变量数列中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离散程度是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远离中心值的程度或总体中各个单位变量值间的变异状况或差异程度,也称为离中趋势或离散趋势,是数据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平均指标测度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得集中趋势,标志变异指标说明指标值得离散程度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1、变异指标反映总体标志值得离中趋势2、变异指标可以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程度(通过标志变异指标可以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一般地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大,平均数代表性越低;反之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小,平均数的代表性越高。根据所依据数据类型不同,变异指标有极差、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离散系数。方差是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又称均方差是测定标志变动程度的最主要的指标.变异系数有全具系数、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常用的标准差系数。变异系数是个无名数,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数列的变异程度变异系数统计指数的概念:从广义上讲,任何用于反映客观事物数量变化程度的相对数都是指数,如动态相对指数、比较像对指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数。从狭义上讲指数仅指用于测定复杂现象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程度的一种特殊相对数。1.统计指数的分类:按照所反映的现象范围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根据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根据总指数的编制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根据指数对比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2.习惯上把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水平上所编织的综合指数,统称为拉氏指数,统计上把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所计算的综合指数称为帕氏指数3.数量指标的计算较多采用拉氏指数公式,质量指标指数较多采用帕氏指数公示,4.平均指数是将个体指数加以平均得到总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是对个体指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的总指数,其权数一般有基期总值(QoPo)和固定权数(W)两种5.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n1.指数体系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进行指数推算,二是进行因素分析2.时间序列又称动态数列或时间数列,是将某一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3.时间序列的两个基本要素:客观现象所属的时间、现象的统计指标数值,4.时间序列的编制原则:1.时间长短要一致2.总体范围要一致3.经济内容要一致4.计算口径要一致。5.时间序列总类:绝对数时间序列(基本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派生序列)、平均数时间序列(派生序列)。绝对数时间又可分为: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6.时期序列的特点:可加性、序列中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属时期长短有直接联系、序列中的指标值通常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登记取得的。7.时点序列的特点:不可加性、序列中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时点间隔的长短没有直接联系、序列中的指标值通常是通过间断的登记取得的8.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有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是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9.增长量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增长的绝对量,它等于报告期水平减去基期水平。根据所选择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可分为: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10.年距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上年同期水平11.时间序列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发展速度可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12.年距发展速度=本期发展水平/上年同期发展水平。13.增长速度=报告期增长量/基期水平=发展速度-1或100%。14.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几何平均法和高次方程法。15.影响时间序列的构成因素: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随即变动。16.时间序列长期趋势的测定方法: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和趋势模型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