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统计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力资源统计学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自考本科《人力资源统计学》代码:11467复习重点课件小抄程振源李军华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第一节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企业人力资源:也称企业劳动力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 特点:1、企业人力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2、企业人力资源具有再生产性。二、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及其基本内容1、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2、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3、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4、劳动定额统计;5、劳动报酬统计;6、人工成本统计;7、劳动技能开发和鉴定统计;8、劳动关系统计;9、劳动者社会保障统计。第二节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总体和总体单位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且具有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总体性质: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二、标志和指标(一)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的名称标志表现:各总体单位上的具体体现1、根据标志表现是否完全相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根据数量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标志值:数量标志的标志表现标志总量: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之和(一)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显著特点:数量性1、根据计算方式,分为基本指标与派生指标2、根据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3、根据表现形式,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标志和指标区别和联系区别:前者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而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总体是指标的载体。标志既可用数量表示,也可用文字表示。而指标只能用数量表示。联系:很多指标来源于标志。第三节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统计方法一、统计分组法(一)统计分组法:按某个可变标志将总体分成若干组成部分(称为组)(二)原则:完备性原则、互斥性原则(三)作用:(1)区分现象的质或类型(2)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3)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四)类型:(1)根据分组标志的多少,有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2)根据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有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单项分组和组距分组)(五)几个跟组距分组有关的概念1.上限与下限:分组标志在每组中的最大值成为上限,取的最小值称为下限2.开口组和闭口组:只有上限或只有下限的组称为开口组,而同时具有上限和下限的组称为闭口组。3.组距: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4.全距:分组标志在总体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5.组中值:位于每组上下限中点位置的那个数值二、统计指标法(一)总量指标概念:说明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方面的数量特征种类:(1)总体单位总量与标志总量(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3)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二)相对指标概念: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之比,又称为相对数。表现形式:无名数(无计量单位)和有名数(有计量单位)无名数形式:系数或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种类:(1)计划完成相对数(2)结构相对数(比重或占比)(3)比例相对数(4)比较相对数(5)强度相对数(6)动态相对数.前5个属于静态指数(一)平均指标概念:又称平均数,是总体一般水平的指标,是各总体单位某数量标志值的代表值特点:差异抽象化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被平均的对象需满足同质性种类: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算术平均数:最常见的一种平均数公式:算术平均数=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分为:1)简单算术平均数:总体/总体单位公式:2)加权算术平均数:总体分组后,任一总体单位属于且仅属于某一组,将各总体单位按组进行归集,一组中所含的总体单位数称为次数或频数。分布数列:由各组频数形成的数列单项数列:单项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组距数列:组距分组形成的数列Xi为第i组的标志值,fi为第i组的频数,又称为权数,n为组数调和平均数,又称为倒数平均数三、统计指数法(一)统计指数概念本质:特殊的相对数简单总体:由使用价值和计量单位相同的事物组成的总体复杂总体:由价值不同的事物组成的总体动态个体指数:反映同一个简单总体某数量方面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方向与变动成都的动态相对数动态总指数:反映同一个复杂总体某数量方面在不同时期的的变动方向与变动成都的动态相对数(二)总指数的编制1.综合指数的编制:编制思路是讲不能直接相加的不同类事物的指标通过一座“桥梁”过渡为可以相加的指标,通过相加得到一个综合性的总量指标。将这样得到的两个不同时期的总量指标进行对比,前一时期为对比期,称为基期(0),而后一时期是欲研究分析时期,称为报告期(1)1)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充当中介或“桥梁”作用的指标称为同度量因素拉氏指数(拉斯贝尔指数):如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所得的综合指数(拉基)帕氏指数:如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所得的综合指数(帕报)2)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在统计实践中,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和可比性,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只能二选一一般规定,质量指标指数做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质基,即采取拉氏指数),数量指标做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数报,即采用帕氏指数)2.平均指数的编制1)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确定权数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两种形式,区别有联系联系:当所掌握的数据是复杂总体的全面数据时,平均指数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来用区别:综合指数应用于掌握复杂总体全面数据的场合,而平均指数主要用于仅掌握复杂总体部分数据的场合,如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1.总量指标因素分析(1)复杂总体(2)简单总体2.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简单总体的总平均数可分解为:组平均数和结构相对数即比重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第一节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统计一、规模统计的基本问题(一)人力资源规模统计的原则与范围两大统计原则:1)谁发工资谁统计,指基本工资2)为谁工作谁统计,从工资发放关系解决员工人力资源划分问题两大统计范围:1)谁拿工资统计谁2)谁法人谁统计子公司有独立法人资格,分公司没有独立法人资格。从工作隶属关系解决员工人力资源划分问题(二)人力资源规模统计应注意的问题工资发放是核心,工作关系是补充,企业能否自由支配劳动力资源是关键二、规模的存量统计(一)时点规模某个时点,如某月某季度某年度(二)时期规模也称平均规模,如某月/某年的平均人力资源规模拥有量,月/季度/半年度/年度,常用这4个时期规模统计,分母的是该月的总天数,不是实际工作日三、规模的增量统计【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机械变动:微观层面企业人力资源净增量非零而宏观层面社会人力资源净增量为零的人力资源规模变动自然变动:微观层面企业人力资源的增加或减少最终会影响到宏观层面社会人力资源的规模总量的人力资源规模变动(一)增员统计1)自然增员:指该企业人力资源增加的数量来自于企业招募到第一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2)机械增员:指该企业主要来自于其他行业或企业减少的劳动力资源(二)减员统计自然减员机械减员(三)人员净增统计可以是正数的增员,也可以是负数的增员(四)人员周转统计流入率流出率总周转率(五)人员变动平衡统计一、规模的动态比较统计(一)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变动绝对数(二)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变动相对数第一节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统计一、企业人力资源的自然结构属性结构(一)性别结构(二)年龄结构50岁以上为老年,35-49岁为中年,16-34为青年(三)学历结构(四)名族结构二、企业人力资源的社会属性结构(一)职业机构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二)等级结构五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三)岗位结构10个等级部-厅-处-科-办(四)工期结构长期:10年以上,中期:3-10年,短期:1-3年【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一节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统计一、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一)劳动积极性1)出勤率2)劳动生产率(二)独立劳动能力体力智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三)团队合作能力二、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综合评价(一)综合评价的特点(1)数量化(2)综合性(3)模糊性(4)动态性(二)综合评价的原则(1)数量分析原则(2)整体分析原则(3)模糊灰色原则(4)最优分析原则(三)综合评价的程序(1)选择综合评价的对象和范围(2)选择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3)选择指标体系的权重关系(4)评估和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四)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评价的方法简单加权方法和层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核心思想是在各层次或各方案之间进行两两比较)第三章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一节时间配置与利用概述一、时间配置的概念与分类(一)时间配置的概念:指人们在一天24小时的时间里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料理家务和娱乐等各种活动所消耗的时间比例分配(二)时间配置的基本分类: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工作时间):制度劳动时间和加班加点时间。从事有酬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不包括上下班时间和午休时间。用“工时”记精确非劳动时间:必须支付的时间和自由支配的时间【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从事无酬社会劳动耗费的时间,一般用“分钟”计算 二、时间配置与利用的意义(一)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分析的意义:4个点(二)非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分析的意义1)非劳动时间越长,表明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2)自由支配的时间越长,表明社会发展层次越高3)提出减少非劳动时间必须支付的时间的社会措施4)促进员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5)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三、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的目标与任务(3资料2依据)(一)为企业编制各种计划和检查执行情况加强成本核算提供基础资料(二)为企业合理设置相关组织部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参考资料(三)位企业合理分配劳动成果提供工作量依据(四)通过研究非劳动时间的变化,为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提供依据(五)研究一些特殊群体的时间配置与利用情况,为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要提供资料第一节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一、劳动时间的构成与核算(一)劳动时间的构成1.日历时间: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日历工日数和日历工时数2.制度公休时间:报告期内国家(或企业)制度规定员工休息的节日、假日的时间总和3.制度劳动时间:按照国家(或企业)制度规定应该出勤上班劳动的时间4.出勤时间:指在规定的制度劳动时间内实际上班的时间5.缺勤时间:企业员工按制度应该到班参加工作,但由于员工本身的原因(如产假、病假、事假、探亲假等),未能到班参加工作的时间【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非生产时间:指企业员工在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或经企业指定从事其他社会活动而未能从事本企业劳动的时间,如参加各种会议、选举、学习、打扫环境2.停工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和停工损失时间停工损失时间:出勤时间内由于某种原因(如停电、停水、停气、待料),未能从事生产工作而浪费的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指员工停工后调做非本职工作或其他非生产性劳动所占用的时间3.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企业员工在制度规定的劳动时间内实际从事生产或工作活动的时间,是劳动时间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4.全部实际劳动时间:指企业员工在报告期内实际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包括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数和加班加点工时数(二)劳动时间的核算1.以工日为单位的时间计算2.以工时为单位的时间计算一、劳动时间的利用程度分析(一)劳动时间利用的统计分析方法1)问卷调查2)劳动日写实(工作时间日记)(二)劳动时间利用程度的静态统计指标与分析1.劳动时间利用的基本分析指标1)出勤率2)出勤时间利用率3)制度劳动时间利用率4)出勤率、出勤时间利用率与制度劳动时间利用率制度劳动时间利用率=出勤率*出勤时间利用率2.劳动时间利用的加班加点分析指标1)加班加点强度2)加班加点比重3.劳动时间利用的静态分析实例(三)劳动时间利用程度的动态分析二、劳动时间的损益与利用潜力分析(一)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分析【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个人原因造成的,如病假,事假等2)生产经营不善,如计划不妥当,设计图纸不齐备3)国家行政部门的指令不充分4)社会突发事件,主要有抢险,救灾等(一)劳动时间的利用的损益分析1)月制度劳动时间损失程度2)月人均劳动时间损失程度3)劳动时间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4)劳动时间损失造成的人工成本超支分析(二)劳动时间的利用潜力分析1.缺勤和停工时间的潜力2.出勤工时利用率的潜力3.工时效率的潜力4.出勤率的潜力5.出勤工时利用率的潜力6.制度工时利用率的潜力7.有效工时利用率的潜力一、劳动时间平衡表的编制与运用第三节非劳动时间的配置与利用统计一、非劳动时间的基本分类:必须支付的时间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必须支付的时间:1)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2)家务劳动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从事社会活动的时间2)闲暇时间二、非劳动时间分配统计的目的(一)了解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合理引导人们配置和利用非劳动时间(二)解决家务劳动负担过重的问题【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三)不断增加闲暇时间的配置(四)为经济与文化建设提供各种信息一、非劳动时间分配的统计指标和内容(一)上下班路途时间(二)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1)睡眠时间2)用餐时间3)个人卫生时间4)个人医疗保健时间(三)家务劳动时间1)购买商品时间2)做饭时间3)缝洗时间4)照顾家庭成员时间5)清洁、维修房屋时间(四)从事社会活动劳动1)社会公益活动时间2)社会交往时间(五)闲暇时间7种四、非劳动时间配置统计表形式第四节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一、研究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的意义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能够决定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获得的效益有效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从而能极大的提高劳动效率一、研究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的一般方法(一)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与生产工人时间构成的差异1.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与生产工人构成中存在着非生产时间的差异2.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与生产工人在时间构成中存在着停工被利用的差异(二)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利用的方法1.相关分析法2.对比分析法1)静态对比2)动态对比二、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劳动时间利用统计分析(一)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劳动时间利用程度指标与分析1.岗位劳动时间利用率2.非岗位劳动时间利用率1点+2点=1【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岗位劳动负荷率(一)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劳动时间损失统计指标与分析1.业务不对口造成的时间损失与损失率2.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造成的工时损失率四、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应注意的其他问题(一)连续工作时间(连续超过8个小时才算)(二)辅助工作时间(含主要工作时间和辅助工作时间)(三)家务劳动时间(四)闲暇时间(又称为自由支配时间),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第四章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第一节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概述一、企业劳动效率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一)劳动效率的概念:是企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能力,或者劳动者通过劳动产生单位成果所耗费的劳动量劳动效率统计与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利用情况统计与分析的核心内容(二)劳动效率的表现形式(1)用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来表示,公式表示:劳动生产率=劳动成果/劳动消耗量(2)用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公式:劳动生产率=劳动消耗量/劳动成果二、劳动效率统计的意义和任务意义8种任务:水平、增长速度、变动横向比较、揭示发展趋势、提高生产率的最佳途径三、企业劳动效益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劳动收益=实际收益/劳动消耗量劳动收益=劳动消耗量/实际收益【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企业劳动效益的分类标准及统计意义分类标准:1.单个企业劳动效益和社会集体劳动效益2.内部劳动收益和外部劳动收益3.直接劳动收益和间接劳动收益统计意义:1.提高劳动收益是市场经济要求2.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劳动消耗3.有利于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4.有利于认识企业劳动活动的规律性5.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二、企业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广义上劳动效益包括企业劳动效率,都是反映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区别:1.反映的生产过程不同,劳动效率只反映生产过程的效率情况,劳动效益反映4个过程的效率和效益2.数量关系不同3.反映的效果不同三、劳动生产率指标与劳动效益指标统计与计算的原则第一节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一、按不同产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一)按产品产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二)按产品价值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三)按生产工作量(产品劳动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四)按产品产量、价值量、劳动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比较【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按不同时间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小时/日/月/季/年劳动生产率二、按不同人员范围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基本生产工人/生产工人(辅助的,如机修工、搬运工等)劳动生产率第一节其他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一、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二、商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三、交通运输业劳动生产率统计四、农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第二节企业劳动生产率动态统计与分析一、企业劳动生产率动态统计指标报告期劳动生产率=报告期产量/报告期劳动耗量基期劳动生产率=基期产量/基期劳动耗量劳动生产率指数=报告期劳动生产率/基期劳动生产率二、劳动生产率指数体系(一)劳动生产率三种指数形式的计算方法1.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2个时期的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对比来表示)2.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假定在报告期的变动,固报)3.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总体结构变动对生产率的变动影响)(二)三种指数的相互关系三、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因素分析(一)生产工人工时利用情况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二)企业人员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动态分析(三)劳动者技术装备程度对及利用效率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四、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产量和劳动量的影响【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劳动生产率变动以及职工人数变动对总产量变动的影响分析(二)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总产值和劳动力数量的影响分析第一节劳动效益统计、分析与评价一、企业劳动效益包含的内容:企业产出和企业劳动投入表现形式不同,分为使用价值成果和价值成果按投入的内容不同,分为活劳动的投入和物化劳动的投入按投入数量的性质不同,分为劳动消耗量和劳动占用量最大效果原则和最小支出原则二、劳动效益指标的核算(一)企业劳动效益统计指标建立的原则1.要全面反映企业的劳动收益2.选取的统计指标要突出重点内容3.选择的指标应具有普遍性、可比性和相对稳定性(二)企业劳动效益统计指标体系1.活劳动投入产出综合效益指标2.物化劳动投入产出综合效益指标3.反映全部劳动消耗的效益指标三、企业劳动效益的分析1.比较分析法2.企业劳动效益的因素分析法、差额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四、企业劳动效益的评价(一)应注意的三个方面1)收益性评价2)成长性评价3)稳定性评价(二)评价体系和原则1.评价指标体系11种2.企业劳动效益评价原则【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企业劳动效益和社会整体效益相一致的原则2)直接劳动效益和间接劳动效益相统一的原则3)内部劳动效益和外部劳动效益相统一的原则4)长远劳动效益和短期劳动效益相统一的原则5)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的原则(一)企业劳动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1)利用指数体系进行评价2)利用综合性指标进行评价3)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评价4)利用打分法进行评价100分功效系数法:用多目标规划的原理去评价劳动效益综合指标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功效函数把各种不同度量的劳动效益指标转化成为同度量的功效系数,然后将这些功效系数加权平均得出的一个综合指标,即总功效系数。系数越大,表明企业劳动效益越好。第五章劳动定额统计第一节劳动定额统计的意义一、劳动定额的概念、性质、与类型(一)劳动定额的概念指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劳务,所预先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的标准,或者规定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二)劳动定额的性质规范性、凝固性、综合性、相对性(三)劳动定额的类型工时定额、产量定额、看管(设备数量)定额、服务定额、工作定额二、劳动定额统计的重要性(一)劳动定额统计是合理组织劳动的重要依据【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劳动定额统计是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手段(二)劳动定额统计是组织劳动竞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工具之一(三)劳动定额统计是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条件(四)劳动定额统计是全面经济效益核算及分析的手段一、劳动定额统计的任务(一)统计和计算实耗工时与完成定额工时(二)统计、检查、分析与评定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及各项指标(三)统计与分析现行劳动定额水平(四)统计与分析劳动管理工作情况第一节劳动时间统计一、产品实耗工时的概念和种类(一)产品实耗工时的概念也称实作工时,实用工时,即在正常的生产技术水平组织条件下,生产工人为完成生产任务或生产质量合格产品(二)产品实耗工时的类型按统计范围,总产品的实耗和单位产品的实耗工时按生产单位和工艺过程,车间或班组,工种,工序(三)产品实耗工时统计的方法1.以产品为对象统计2.以生产者或生产单位为对象统计二、以产品为对象汇总产品实耗工时(一)以原始记录为根据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产品零件逐道工序、产品批量统计、按照重点产品、重点零部件(二)以现场测定为基础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1)工作日写实【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测时(2)瞬间观察法一、以生产者为对象汇总实耗工时二、计算单位产品的实耗工时直接和间接计算方法三、生产者完成定额工时的统计第一节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一、作业者个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一)作业者个人生产单一产品或完成某道工序(二)作业者个人生产多种产品或从事多道工序二、生产单位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统计(一)综合计算法(二)分组计算法三、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应注意的问题(一)报告期产品产量的范围(二)工时定额的内容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原工时定额称为基本定额(三)实耗工时的内容个人和生产单位四、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一)工人小时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二)企业综合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第二节劳动定额实施结果分析一、劳动定额水平的统计分析劳动定额管理的核心问题:劳动定额水平二、劳动定额水平均衡度的统计分析高低悬殊程度三、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分析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劳动定额完成情况不同的结构分析第一节劳动定额管理状况的统计分析一、产品定额制定规模和方法的统计指标基本生产工人、生产工人、全部职工二、产品工序定额制定规模和方法的统计指标产品工序产品工序技术三、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统计指标压缩率和增长率第六章劳动报酬统计第一节劳动报酬的含义及劳动报酬统计的意义一、劳动报酬的含义劳动者付出的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的物质补偿,体现的是劳动者创造的社会价值劳动报酬主要以工资形式表现,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及劳动提成等。普通员工—工资制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薪酬制包括岗位工资年终奖人力资本持股职务消费级福利二、劳动报酬统计的意义1.职工工资收入总额统计在宏观上反映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宏观分配关系和分配政策2.职工工资收入总额统计对企业管理有重要的作用第二节企业工资总额的核算与统计分析一、工资总额的核算要求(一)职工工资属于劳动报酬性质(二)职工工资应按实发放核算(三)注意工资支付的形式和经费来源二、工资总额的核算(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奖金(二)津贴(三)加班加点工资(四)其他工资以下不能记在工资总额:国家发放的创造奖、保险和福利的支出、劳动保护的支出、离退休的支出、股息红利、一次性补偿费用、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独生子女补贴一、企业工资总额的变动分析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企业人员规模的变化和企业工资水平的变化引起工资总额=平均工资*平均人数第一节平均工资的统计分析平均工资:指一定时期内职工的人均工资水平一、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二、企业员工工资水平的变动分析平均工资指数=报告期平均工资/基期平均工资平均工资增减变化绝对额=报告期平均工资-基期平均工资平均工资指数体系1.平均工资可变组成指数2.平均工资固定组成指数3.平均工资结构影响4.平均工资指标体系三、实际工资水平的变动分析(一)实际工资的计算(二)实际工资指数四、企业职工劳动关系统统计分析(一)企业员工工资关系分析管理层和其他人员(二)企业员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分析1.工资增收和减收差距分析法(报告期和基期相比,增加?持平?减少?)2.最高工资和最低差异分析法(从高到低,取最高的1%与最低的1%的工资总额比较)【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五等分分析法(从高到低排,将人数平均5等份,最高工资的1/5和最低的1/5)一、工资效益统计(产销财)1.工资效益的产量成果指标2.工资效益的销售成果指标3.工资效益的财务成果指标第七章人工成本统计第一节人工成本统计的意义一、人工成本的含义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使用人力资源而发生各项直接和间接费用的总和从人力取得和使用,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替代成本,如招募、挑选、录用、安置二、人工成本与总成本关系有交叉联系区别如下1)核算的对象不同,总成本核算全部消耗,人力只核算劳动力消耗2)核算范围和意义不同三、人工成本统计的意义1.准确核算劳动力投入的成本,反映企业劳动者的投入产出效率2.从整体上反映国家经济结构状况,有助于产业和消费结构政策的制订和调整第二节人工成本的构成一、我国人工成本的构成(一)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含不在岗职工生活费)(二)社会保险费用(三)福利费用(四)教育经费(五)劳动保护费用(六)住房费用【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其他人工费用,如工会经费一、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人工费用的构成二、人工成本统计的国际标准1.直接工资计时报酬鼓励性报酬2.年假3.红利赏金4.实物费用5.房屋费用6.社会保障支出7.培训费用8.福利费用9.其他上下班交通费工作服费用10.人工成本相关的税收第一节人工成本统计分析一、企业人工成本总额的变动分析(一)人工成本总额绝对数的增减变化1.人工成本总额绝对数的增减变化2.人工成本总额变动指数(二)企业人工成本总额构成变化分析二、人工成本支出的劳动效益分析1.人工成本的人均水平分析2.人工成本的产出效益分析3.人工成本的经济效益分析4.成本结构指标【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八章职业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第一节职业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的意义职业技能开发与鉴定的概念和意义(一)职业技能开发与鉴定的概念开发的: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从思想文化和职业技能等全面,对劳动者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的方法。鉴定的:本质是一种标准参照型考试,它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以政策法规为基础,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按照相对统一和固定的标准,对社会现实劳动力从事某一种职业所应具备的技术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测量考核与鉴定认证,又给予合格者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培训有:就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其他职业性培训。其中除就业前培训之外均属于在职培训劳动者必须参加的培训:初次求职的接受从业前培训;技术工种上岗培训;特种上岗培训(二)职业技能开发与鉴定的意义、指导思想和任务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公益为旨,服务为本,质量优先,高端带动,制度保障,技术支持为指导方针,高技能,鉴定高质量,工作科学化,鉴定公益性,公正性,权威性2.任务: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创新工作思路,夯实工作基础,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科学规范发展,为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3.意义:1)反映国家培训政策等情况,分析职业培训需求,为国家制定相关培训政策提供依据2)反映培训鉴定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途径3)反映劳动者整体技能水平4)反映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节职业技能开发统计一、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情况统计(一)基本描述统计【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培训机构数量统计2.培训能力规模统计3.专业设置种类统计4.培训师资员工人数统计5.培训用房建筑面积统计(一)发展规模和趋势统计分析1.职业培训机构(或学生)的发展速度指标2.职业培训机构(或学生)的增长速度指标(二)培训能力负担分析指标1.职业培训机构的负担系数2.教员任课负担系数教员负担、教员比例3.培训用房建筑面积负担系数(三)职业技能培训的普及分析指标1.办学面2.在职职工培训率一、企业参加培训人员统计(一)企业参加培训的总人数统计1.本期参加培训人次数2.期末在培训人数(二)企业职工学习学员人数指标1.本期招收学员2.本期在学学员3.本期流失学员(三)企业职业技能开发进程分析1.职工入学率2.退学率(四)企业参加培训人员结业统计1.结业人数2.结业程度统计二、职业技能开发培训的结构统计(一)企业职业技能开发分类1.按培训状态结构,就业前、转业、在职2.按培训场所,现场培训、业余学习3.按培训方式,脱产、半脱产、不脱产【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按培训程度,高等、中等、初等(一)企业职业技术开发的结构分析1.某类职业培训机构(或学生)的比重指标2.企业培训学历程度统计3.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构成指标4.现场培训的集中趋势统计5.业余学习趋势分析6.企业脱产学习比例分析7.企业短线工种的培训统计一、企业职业技能开发费用的统计(一)企业职业技能开发费用统计1.培训经费收入总额统计指标培训经费收入基建投资收入2.培训经费支出总额统计指标培训经费支出培训设施投资完成额人才引进费用基建投资支出(二)企业职工培训费用总额(三)企业职业技能开发费用分析(四)企业职业技能开发费用的宏观分析1.企业职工培训费用与增加值的比较2.企业职工培训费用和国民教育费用比较3.企业职工培训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比例关系4.企业职工培训费用与财政支出增长的比例关系二、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效统计1.学历毕业率2.就业率3.结业率4.培训计划完成进度5.技术等级提高率6建议采纳7技术革新成果8工作效率提高效果第一节职业技能鉴定统计【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职业技能鉴定统计的意义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质量检验的功能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及人员统计1)机构数量(国家级,行业级,地方级,其他)2)鉴定人员数量三、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人员统计(一)按职业分类8类(二)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16类(三)按产业分类3大产业(四)按在业与否分类从业下岗失业退休(五)按工人技术等级分类5级初、中、高、技师、高级技师四、职业技能资格获取证书人数统计五、职业技能鉴定结果统计1)申报合格程度2)参与程度3)考核通过程度六、职业技能竞赛规模统计全国性省区市级企事业单位练兵职业技能比赛第一节职业技能开发效益的统计一、职业技能开发的社会效益分析(一)企业文化技术特征的分析1.员工文化水平2.员工文化程度3.工人技术等级4.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5.技术多面手和技术能手6.专业技术人员(二)工作态度和劳动纪律增强的分析1.出勤率和出勤时间利用率2.劳动定额完成程度【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员工原因引发的安全事故2.先进人物涌现一、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的统计(一)合理建议与采纳(二)技术革新成果(三)工作效率提高(四)企业产品质量意识增强的分析第九章劳动关系统计第一节劳动关系统计的意义劳动关系:社会就业过程中雇佣人与被雇佣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广泛意义上讲,劳动关系就是一切与雇佣关系有关的社会现象的总和如集体谈判、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劳动仲裁、其他劳动纠纷劳动关系统计的任务4个劳动关系统计的意义1.有利于从数量方面及时的反映企业劳动关系的种种具体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劳动关系方面的问题,适时化解矛盾,激发企业员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维护好企业行政与员工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生产的正常秩序,保证和谐社会的稳健推进2.有利于企业劳动关系主体各方认识和了解企业劳动关系的基本现状和各自所处的地位,以便在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和解决争议时,保持头脑清醒,自觉采取正确的立场和端正的态度3.能为政府制定有关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政策等提供现实的科学依据4.为相关科研工作和理论的深入探讨提供了扎实的数据资料,并为其科学验证提供了方便条件第二节劳动者参与统计一、企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统计(一)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建立情况统计【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活动统计1.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召开次数2.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提交提案数3.企业职工代表提案落实情况一、企业职工参与活动统计(一)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分析活动人数件数采纳件数经济效益(二)企业职工技术协作活动统计(三)企业职工劳动竞赛统计竞赛参加者竞赛成果情况(四)企业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统计职工文化工会图书馆文娱体育(五)企业工会福利活动统计工会扶贫帮困工作工会组织公益活动组织职工修养第一节劳动争议统计一、劳动争议数量统计(一)企业劳动争议数量指标1.劳动争议件数2.劳动争议人次数(二)企业劳动争议构成指标1.按劳动争议的原因分类合同保险工资培训安全违纪2.按劳动争议双方身份分类企业行政企业员工3.按劳动争议的严重程度分类集体争议个人争议4.按劳动争议处理层次分类调解、仲裁、接受司法二、劳动争议处理统计(一)劳动争议处理件数指标(二)劳动争议调解处理件数指标(三)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决处理件数(四)法院判决处理件数【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劳动争议统计分析(一)企业劳动者争议普遍程度分析(二)企业劳动争议严重程度分析(三)劳动争议结构分析(四)劳动争议处理情况分析1.处理结案率2.企业调解处理比重3.调解结案率4.法院判决、仲裁和调解三者之间的关系第十章社会保障统计第一节社会保障统计的意义一、社保保障的含义指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以形成专门消费基金,在社会成员因生、老、病、死、伤残或自然灾害而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上的帮组,为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社会责任,也是全体公民根据宪法和法律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1.研究设计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2.收集和整理保障方面的实际数据和资料3.研究如何进行社会保险统计分析4.为社会保障管理是其理论研究提供依据三、社会保障统计的任务四、企业社会保障统计的内容第二节企业社会保障统计一、退休养老保险统计(一)退休养老人员的统计男满60岁,女满55岁退休人员、离休人员和退职人员【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退休养老人人员生活水平分析1.人均退休金与职工平均工资的比较2.人均退休金与最低工资水平的比较3.退休金水平对生活的保障程度分析一、企业工伤保险统计(一)工伤保险待遇的享有者统计1.企业工伤保险:是企业从业人员因工作原因受伤、患职业病、致残甚至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从社会保险中获得物资帮助的有效手段。2.企业纳入工伤保险的人数3.本期实际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数4.工伤保险覆盖程度(二)企业工伤保险费用水平1.工伤者人均发生的工伤保险费用指标2.生活费用保障系数3.工资替代系数二、企业医疗保险统计(一)企业医疗保险参与人员统计1.医疗保险:从业人员因病或非工伤等原因需要诊断、检查和治疗时,由国家和社会为其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物资帮助的社会保险之一2.医疗保险参与人员统计范围3.参加企业医疗保险的个数指标4.企业医疗保险实际受惠人数指标(二)企业人员医疗保险费用支付额1.企业人员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总额2.平均每名病伤人员的医疗保险费用【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企业医疗保险的分析1.企业人员病伤发生程度2.企业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和工资关系分析3.企业医疗保险费用与员工生活水平关系的关系一、企业生育保险统计生育保险:对从业人员的育龄女性的生育治疗、助产和育婴,国家和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物资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手段。(一)企业生育保险参与人员的计算(二)企业生育保险费用的支付二、企业失业保险统计企业失业保险:企业员工非因资源缘故暂时失去工作,无法依靠工资收入维持生活时,由国家或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手段。(一)失业人数的计算(二)失业保险费用分析三、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的上缴统计(一)社会保险基金缴纳情况(二)社会保险基金统计分析第一节企业福利统计一、企业福利费用的含义是企业按规定提取的福利基金,是用于满足集体和员工个人的共同需要或个人需要的公益性费用二、企业福利费用的计算(一)企业福利费收入指标(二)企业福利费支出指标(三)企业福利结余指标三、企业福利费用的统计分析【精品文档】第32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企业福利费用的变动程度研究(二)企业福利费用支出与工资关系的分析(三)企业福利费和企业员工生活水平关系研究【精品文档】第32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