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应用统计学】【appliedstatistics】
SJQU-QR-JW-033(A0)【应用统计学】【AppliedStatistics】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060172】课程学分:【3】面向专业:【物流管理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学】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必修课、专业核心课】开课院系:商学院物流管理系使用教材:主教材:【《统计学》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6版(国家统计局优秀统计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辅助教材:【《统计学原理与实务》陈在余,陶应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高等学校经管类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参考教材:【《统计学原理》刘晓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21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财经管理系列实用规划教材【《统计学》孙静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21世纪经济学教材【《计量经济学基础》N.古扎拉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苏均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课程网站网址: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2100012(5)、高等数学B2100014(4)、计算机应用基础A2050206(2)、计算机应用基础B2050207(2)】二、课程简介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数量性的特点。统计学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类和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商学院经济类、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该课程是运用统计数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实践,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规律的一门方法论科学。该课程以现代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基本结构,为提供统计信息、应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决策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本课程从商学院各个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出发,强调应用、注重实践,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类、管理学相关专业课的必要前提。三、选课建议学习该课程前,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和概率论基础,同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语言,对经济学相关知识要有所了解。本课程适合商学院经济管理类本科各专业,建议各专业在第三至第四学期期间安排开设。\nSJQU-QR-JW-033(A0)四、课程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联性专业毕业要求关联LO11:能领会他人意见,正确表达自己的观念,进行有效沟通。LO21:学生能根据需求确定学习目标,并能够搜集获取资源,实现学习目标LO31:物流运输组织与协调管理能力LO32:物流仓储与配送的运营管理能力LO33:物流作业实操能力LO34: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LO35:物流优化技术与定量分析能力LO36:基本经济管理理念与管理实践活动的作业管理和决策能力LO41:遵守纪律、守信守则;具有耐挫折、抗压力的能力LO51:同群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做集体中的积极成员;善于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实践来提出新设想LO61: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并能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LO71:愿意服务他人、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人热忱,富于爱心,懂得感恩LO81:具有基本的英语表达沟通能力与跨文化理解能力,有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意识五、课程目标/课程预期学习成果为了使学生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数据资料的搜集加工、分析及预测方法,本课程将在详细讲解统计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阐述统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力求体现统计学数量型与差异型相结合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的掌握统计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并识记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一定的统计分析,使学生掌握并应用该工具为自己所学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统计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实践环节与社会经济实际及其他学科相结合,结合统计软件提高学生计算分析能力。序课程预期课程预期学习成果教与学方式评价方式号学习成果1LO21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读书指导法课堂提问LO11案例教学法、教师点评、2具有表达沟通的能力分析讨论法学生互评LO51案例教学法、3具有协同创新的能力统计分析报告任务驱动教学法LO61掌握数据资料查询、经济调研、案例教学法、4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具有初统计分析报告任务驱动教学法步科学研究能力。(信息应用)\nSJQU-QR-JW-033(A0)六、课程内容第1单元导论教学内容:1.1统计及其应用领域1.2统计数据的类型1.3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本单元知识点和能力要求:1知道统计学的含义;2理解统计数据及其分类;3知道统计中常用的基本概念等。教学重点:统计数据及其分类第2章数据的搜集教学内容:2.1数据的来源2.2调查数据2.3实验数据2.4数据的误差本单元知识点和能力要求:1知道数据的间接与直接来源;2理解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3掌握搜集数据的基本方法;4掌握并分析实验数据。教学重点:搜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实验数据第3章数据的图表展示教学内容:3.1数据的预处理3.2品质数据的整理与展示3.3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展示3.4合理使用图表本单元知识点和能力要求:1掌握在SPSS软件中,对数据进行筛选、排序,制作数据透视表;2掌握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的整理和展示;3掌握数据分组和数值型数据的图示;4知道鉴别图形优劣的准则和统计表的设计;教学重点:数据透视表的制作,图表展示\nSJQU-QR-JW-033(A0)第4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教学内容:4.1集中趋势的度量4.2离散程度的度量4.3偏态与峰态的度量本单元知识点和能力要求:1掌握众数、中位数、分位数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统计意义;2知道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方差和标准差、离散系数的含义和统计意义;3知道偏度和峰度的测量与含义;教学重点:分析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的形状第5章概率与概率分布教学内容:5.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5.2概率的性质与运算法则5.3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5.4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本单元知识点和能力要求:1掌握随机事件的概念、知道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2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和加法法则,掌握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的计算公式;3掌握随机变量的概念,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4知道概率密度与分布函数的统计意义;教学重点:概率的计算,SPSS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的计算,用SPSS绘制正态概率图第6章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教学内容:6.1统计量6.2关于分布的几个概念6.3由正态分布导出的几个重要分布6.4样本均值的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6.5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6.6两个样本平均值之差的分布6.7关于样本方差的分布本单元知识点和能力要求:1知道统计量的概念和常用统计量;2知道抽样分布,渐进分布和随机模拟获得的近似分布概念;\nSJQU-QR-JW-033(A0)23掌握χ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概念;4掌握中心极限定理的计算;5掌握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的计算;6掌握两个样本平均值之差的分布的计算;7知道卡方分布的概念;2教学重点:χ分布,t分布和F分布,中心极限定理第7章参数估计教学内容:7.1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7.2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7.3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7.4样本量的确定本单元知识点和能力要求:1掌握估计量与估计值,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概念;2掌握总体均值的区间;3掌握两个总体均值之差和两个总体之差的二区间估计;4知道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的确定方法;教学重点: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计算;第8章假设检验教学内容:8.1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8.2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8.3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8.4检验问题的进一步说明本单元知识点和能力要求:1掌握如何提出假设问题,写出假设的表达式;2掌握α错误和β错误的定义;3掌握利用P值进行决策的方法;4掌握单侧检验的含义和方法;5掌握检验量的确定和总体均值检验的方法;6掌握总体比例和总体方差的检验;7知道关于检验结果的解释方法;教学重点:假设问题的提出,t统计量检验的P值的计算,总体均值和总体方差的检验计算第9章分类数据分析\nSJQU-QR-JW-033(A0)教学内容:29.1分类数据与χ统计量9.2拟合优度检验9.3列联分析:独立性检验9.4列联表中的相关测量9.5列联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本单元知识点和能力要求:21掌握χ统计量对分类数据的频数进行分析;2了解拟合优度检验,计算分类变量中各类别的期望频数;3了解列联表的概念,并掌握独立性检验,分析列连表中行变量和列变量是否相互独立;4掌握ψ相关系数,列联相关系数和V相关系数;25知道在列表分析中,应注意条件百分表的方向、χ分布的期望值准则等问题;2教学重点:χ统计量,ψ相关系数,列联相关系数和V相关系数的计算第10章方差分析教学内容:10.1方差分析引论10.2单因素方差分析10.3双因素方差分析本单元知识点和能力要求:1知道方差分析的原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及其应用;2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数据结构,分析步骤;3了解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及其类型;教学重点: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第11章一元线性回归教学内容:11.1变量间关系的度量11.2一元线性回归11.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11.4残差分析本单元知识点和能力要求:①知道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基本内容,相关分析中散点图的绘制和相关系数的计算及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方法及其统计检验;②了解回归分析中的基本假定,残差分析的应用;教学重点: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残差分析\nSJQU-QR-JW-033(A0)第12章多元线性回归教学内容:12.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2.2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12.3显著性检验12.4多重共线性12.5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12.6变量选择与逐步回归本单元知识点和能力要求:1掌握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与回归方程;2了解多重判定系数,估计标准误差;3掌握多元回归模型的线性关系检验;4了解多重共线性对回归分析的弊端,并进行处理;教学重点: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多重共线性;第13章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教学内容:13.1时间序列及其分解13.2时间序列的描述性分析13.3时间序列预测的程序13.4平稳序列的预测13.5趋势型序列的预测13.6复合型序列的分解预测本单元知识点和能力要求:1掌握时间序列的含义,平稳序列和非平稳序列的区别;2掌握时间序列的图形描述;3掌握如何进行增长率分析;4掌握如何确定时间序列预测的程序,对经济结果进行预测;5掌握预测方法的评估;教学重点:时间序列,增长率分析;第14章指数教学内容:14.1基本问题14.2总指数编制方法14.3指数体系14.4几种典型的指数\nSJQU-QR-JW-033(A0)14.5综合评价指数本单元知识点和能力要求:1了解指数的概念,及其编制方法;2知道最基本的几种指数概念;教学重点:指数的概念,指数的编制,几种指数概念七、评价方式与成绩(必填项)总评构成(1+X)评价方式占比1期末闭卷考试40%X1作业完成10%X2拓展训练20%X3期中阶段考试30%“1”一般为总结性评价,“X”为过程性评价,“X”的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无论是“1”、还是“X”,都可以是纸笔测试,也可以是表现性评价。与能力本位相适应的课程评价方式,较少采用纸笔测试,较多采用表现性评价。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课堂展示、口头报告、论文、日志、反思、调查报告、个人项目报告、小组项目报告、实验报告、读书报告、作品(选集)、口试、课堂小测验、期终闭卷考、期终开卷考、工作现场评估、自我评估、同辈评估等等。一般课外扩展阅读的检查评价应该成为“X”中的一部分。撰写:潘立彦系主任审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