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0 发布 |
- 37.5 KB |
- 5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管理学]管理学课件二
第一篇管理学概论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主讲教师:姜涛E-mail:jiangt_nm@126.com\n第一篇管理学概论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第一节早期的管理思想第二节工厂制度与企业管理实践第三节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n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第一节早期的管理思想一、古代文明起源国家的管理二、军队管理三、宗教与管理思想\n第一节早期的管理思想一、古代文明起源国家的管理古埃及分权管理思想。公元前1750年,“职业”管理者—宰相,集司法、行政及经济权利与一身,法老作为“赖神之子”享有神权、军权。管理跨度的实践者。实践中总结出“以十为限”的管理跨度原则,后来在希伯来人的《圣经》中得以体现。\n第一节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希腊播下民主的初步种子,个人自由的尝试—“议会制”:一长两会;重视管理的普遍性(苏格拉底);劳动分工(色诺芬)劳动的专业化、部门分工、授权、领导(亚里士多德,《政治学》)\n第一节早期的管理思想古罗马第一个类似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向公众出售股票,为战争服务;国家治理中采取集权、分权再集权的实践;军队实施“十人编队制”\n第一节早期的管理思想中国《孙子兵法》(Bc600s)的管理思想:“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将“兵”替换为“市场”,将“敌”替换为“竞争者”,即可看清现代管理策略的历史基础。孔子主张培养和提高人民的道德品质,以实现合作;提倡建立按才能提升官员的制度。\n第一节早期的管理思想中国杰出的管理者——刘邦的坦言我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楚汉相争”。说的是力量比较弱小的刘邦经过艰苦的征战,最终打败了力量强大的项羽,建立起西汉王朝。胜利后的刘邦,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曾说过一段发人深思的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筹集粮草、保证运输畅通,我不如萧何;挥师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才,我能够得到他们、起用他们,所以赢得胜利。而项羽虽有一个名叫范增的优秀人才,却不重用他,所以被我打败。这个以弱胜强的历史故事说明:得人才则兴,失人才则衰。\n第一节早期的管理思想二、军队管理组织系统:直线指挥;参谋制对策与决策思想、战略战术思想、信息沟通与联络、统一指挥原则等用人思想:人才组合\n第一节早期的管理思想三、宗教与管理思想罗马天主教会:制定法令,昭示民众;建立等级制度,委任管理人员;分级管理,各司其责。天主教是人类社会管理最有效的三大组织之一,但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形成长期的权力博弈,影响欧洲国家间的历史轨迹,催生新教伦理的形成。\n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第二节工厂制度与企业管理实践一、工厂制度对管理的需求二、英国早期的企业管理实践三、美国早期的企业管理实践\n第二节工厂制度与企业管理实践一、工厂制度对管理的需求18世纪后,由于重商主义的作用,商业贸易成为当时英国的主要经济活动,国家与民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商业贸易。商业扩张和工业的进步内生促进了工业企业的产生。18世纪后30年英国的工业革命导致工厂制度的产生。工厂制度刺激了管理的迫切需求。\n第二节工厂制度与企业管理实践当时面临的问题:老板和工人之间形成了相互对垒的态势。管理人才的极度缺乏对工人的技能要求提高工厂制度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对科学管理提出了客观要求\n第二节工厂制度与企业管理实践二、英国早期的企业管理实践理查德•阿克莱特:高效管理的先驱连续生产、厂址规划;原材料、工人、企业的协调、组织和控制;劳动分工等。詹姆斯·小瓦特和马修·博尔顿:市场的预测,机器布置,工作研究,工资制度,控制制度等。\n第二节工厂制度与企业管理实践二、英国早期的企业管理实践罗伯特•欧文:人事管理之父他的管理思想“人是环境的产物”。致力于工人的生活和环境的改变;致力于以工厂为中心的社区社会改革。\n第二节工厂制度与企业管理实践上述三者代表了三种企业制度的管理者。阿克莱特——业主制企业小瓦特、博尔顿——合伙制企业欧文——职业经理人\n查尔斯•巴贝奇:机械计算机的发明者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分工思想;工资制度(固定工资加奖金);寻求在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建立和谐关系\n第二节工厂制度与企业管理实践三、美国早期的企业管理实践1830s交通运输业—铁路的大发展不仅是美国经济起飞的开路先锋,也是美国管理创新的先行者。丹尼尔·克·麦卡勒姆:美国伊利铁路公司的总监严密的管理制度:职责划分、明确分工;快捷的报告制度详细的组织管理细则:工人穿规定的服装,带有等级标志;直线式组织结构图。\n第二节工厂制度与企业管理实践亨利·普尔:主张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关注管理中“人”的因素,提倡向组织灌输团结精神。在泰勒的科学管理之前,在社会需要的推动下,科学管理诞生的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都已经具备。\n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第三节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一、科学管理时代:秒表科学二、古典组织理论:发现组织三、行为科学:关于人的探索四、现代管理流派:管理理论的丛林\n第三节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一、科学管理时代:秒表科学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Taylor):标志性成果:《科学管理的原理和方法》(1911年),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1.科学管理的思想:进行一场精神上的革命,其核心是劳资双方把注意力从利益争夺转向共同合作创造更多利益上,用合作取代对立。“科学管理是一场心理革命”。\n一、科学管理时代:秒表科学研究内容:泰勒等人关注的是工人劳动效率和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作程序、劳动节奏和疲劳因素对生产率的影响。科学管理的措施:(泰勒制)使工具、机器、材料、程序标准化。\n一、科学管理时代:秒表科学2.科学管理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凭经验工作的方法;对工人用科学的挑选、训练和教育来取代工人自选工作和摸索自学;管理者与工人责任共担取代过分推卸责任给工人。缺憾:只把人当作单纯的“经济人”,而且分工并不能无限提高生产率。悲情式的学者、咨询师,走在时代前沿的人。\n一、科学管理时代:秒表科学吉尔布雷斯夫妇:他们的结合是现代管理学的运气弗兰克·吉尔布雷斯:“效率专家”,动作与时间研究之父”。莉莲·吉尔布雷斯:工业心理学家甘特甘特发明的奖金制度甘特发明的最著名的为甘特图亨利·福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生产线\n第三节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二、古典组织理论:发现组织亨利·法约尔为代表的古典组织理论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法约尔的主要贡献:1.把企业的一切活动归纳成六大类,并把管理活动分离出来。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n二、古典组织理论:发现组织2.阐述了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3.提出了管理的14条原则:分工、权力、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的稳定、主动性、团结精神。\n二、古典组织理论:发现组织马克斯·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科层(Bureaucracy)组织理论理想行政组织概要:劳动分工职权等级正式的选拔正式的规则和制度非人格性职业定向\n二、古典组织理论:发现组织韦伯的《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1924)著作,强调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n第三节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三、行为科学:关于人的探索梅奥的霍桑实验(1924—1933)梅奥工场照明试验的结论:(1)对工作中人的看法,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认为员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员工并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他们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影响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了物质因素外还有社会和心理因素。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精神状态,即员工的“士气”。\n三、行为科学:关于人的探索(2)对组织的看法:认为在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指人们在企业内共同工作过程中,由于情感交流、兴趣爱好相近等原因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团体。每个成员受团体所形成的各种行为规范的约束。\n三、行为科学:关于人的探索(3)管理者要树立新型的领导方式,注重提高员工的满足感。新型的领导方式主要体现于管理者解决人际关系的能力上,包括了解员工的真实愿望,提高他们的满足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n三、行为科学:关于人的探索评价:工人心态是不当“快手”和“慢手”,不当“害人精”和“懒惰鬼”不当“告密者”和“管闲者”。行为科学阶段的四个特点:关于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问题研究;关于“人性”问题的研究;关于非正式组织和人与人关系的研究。\n第三节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四、现代管理流派: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孔茨把各种管理理论和学说归纳为11个学派(1980):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合作社会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学派、管理角色学派和经营管理学派。\n四、现代管理流派:管理理论的丛林按照它们与古典管理理论的继承关系,可以归结为以下三大学派,即行为科学派和管理科学派及管理过程学派。以下重点简绍行为学派(个体行为、组织行为)及管理科学学派\n四、现代管理流派:管理理论的丛林(一)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霍桑试验引发了对人的本性和需要,人的行为动机,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等问题的研究。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举办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大家对这门研究人的行为的一般性理论采用什么名称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决定采用“行为科学”这一名词,至此,行为科学管理学派产生了。\n需要层次理论1.亚布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1)生理的需要。最基本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感情和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一级的需要。\n37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衣、食、住、行等安全需要工作、财产、安全等感情和归属的需要爱戴、友谊、归属、爱情自我实现的需要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作出力所能及的最大成就受人尊重的需要地位、受人尊敬、威望等\n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按层次发展的,只有低一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更一个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人行为,已得到满足的需要不能起激励作用。\n双因素理论2.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hHerzberg)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这类因素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类似卫生保健对人们身体的影响。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员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保健因素对员工起不到激励作用。保健因素可归纳为十项: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n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这类因素归纳起来有六种: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等。\n双因素理论总体上,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即以对工作本身是否满意,工作中个人是否有成就;而保健因素则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当员工受到很大激励时,他对外部环境的不利能产生很大的耐性;反之,就不可能有这种耐性。比较双因素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见下图)\n42需要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生理的需要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保健因素马斯洛模式与赫茨伯格模式比较图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nX理论和Y理论3.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Mcgregor)的“X理论和Y理论”:X理论主要有以下观点: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一般人都胸无大志,不愿意承担责任,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不喜欢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基于上述认识,X理论认为对待员工必须采取严格的控制、强制性的管理方式,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nX理论和Y理论Y理论则的主要观点是:人并不是懒惰的,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决定于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nX理论和Y理论基于上述认识,Y理论认为,管理者的职能是:创造一个使个人才能能够得到发挥的工作环境,同时将个人需要和组织目标尽可能地统一起来。注重采用分权、参与、支持、尊重等管理方式,赋予员工更大的工作控制权与相应的责任,强调通过给予员工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麦格雷戈认为,Y理论是X理论的合理替换物。\n超Y理论4.乔伊·洛尔施(JorLorsch)和约翰·莫尔斯(JohnMorse)的“超Y理论”: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选了两个工厂和两个研究所作为试验对象,对“X理论—Y理论”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如(表2—2)所示。\n超Y理论\n超Y理论洛尔施等人认为,管理方式取决于工作性质、员工素质等因素,并据此提出了超Y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管理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工作的性质、员工的素质、员工对管理方式的期望与要求等不同情况。\nZ理论5.威廉·大内(WilliamOuchi)的“Z理论”:Z理论是威廉·大内在研究分析了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企业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二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体现了日本特殊的文化、社会习俗\nZ理论其管理思想的基本要点是:企业对员工实行长期或终身雇佣制。对员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培养能适应各种工作的多专多能型人才。采取集体研究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决策方式。贯彻平等主义原则,以自我控制代替等级指挥,上下级之间关系融洽等。\n四、现代管理流派:管理理论的丛林(二)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这一学派的理论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属于同一思想体系,是将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决策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等\n决策理论1.决策理论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吸收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形成决策理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区分了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提出科学的决策程序。决策准则(满意标准而不是最优标准)\n战略管理理论2.战略管理理论代表人物:阿尔费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伊戈尔·安索夫:《公司战略》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受军事战略理论的影响,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焦点是组织的使命(基本宗旨)和组织的长期基本目标。\n战略管理理论管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两个层次。战略决策包括企业发展的基本目标,经营目标和方针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进行的资源分配和调整。它关系到组织的长期生存与发展,是组织首要解决的问题。战术决策的任务则是保证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日常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n四、现代管理流派:管理理论的丛林(三)21世纪的管理理论:案例:比尔·盖茨的一秒钟比尔·盖茨2004年财富是465亿美元,平均每天1.3亿美元,按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每小时1625万美元,折算为每秒4500美元。有人嬉称,当一张10美元的钞票落到比尔·盖茨脚前,他都不必去捡,因为他的一秒钟价值是其450倍。\n四、现代管理流派:管理理论的丛林在IT行业,美国微软公司占据了全球个人电脑软件市场非常大的份额。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我们被锁定在Windows和Office的网络效应中。\n(三)21世纪的管理思潮:1.管理思想创新(适度维持和适度创新)背景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全球化特点:知识与人的结合成为更重要的资源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对提高管理效果的作用增大\n(三)21世纪的管理思潮:创新2.经营目标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以强调外部环境友好、社会责任的协调发展代替传统的利润最大化的传统思维以公司市场价值代替市场份额网络经济下的企业家\n3.创新过程和经营战略创新竞争与合作的双赢战略强强联合战略业务外包战略4.企业组织创新与企业文化创新学习型组织虚拟组织扁平化管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