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二篇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二篇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二篇 【篇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高一的学生大都表现出对数学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能紧跟老师教学的步伐,而且学习成绩相对较好。可是到了高二时,随着知识量又不断加大,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一些同学因基础较薄弱,加之一些心理因素,就开始出现“学困”现象。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困生”即指在学习上有困难,成绩老提不高的一类学生。因此,如何遵循高中新课标的要求,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使这些“学困生”尽可能摆脱学困的困境,成了摆在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认为要让“学困生”走出困境,学有所成,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做:强化学生学习的信念,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对他们的情感教育。 一、强化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念。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曾提出“多元智力论”的观点。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潜能的人。“数学学困生”他步子或许小了些,速度或许慢了点,难道能说他明天甚至将来就没有作为吗?我们就不该赏识他吗?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各种原因,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只要我们不放弃对他的关心和培养,只要他能努力改变自己,那么就应该坚信他是完全有可能在学业上赶上甚至超过其他人的,并且相信他将来也可能是大有可为的。可见,我们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对学困生要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面对“学困生”,要强化他们的学习信念,该从哪些方面去做呢? 1、要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念,必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 面对高中数学学习, “学困生”们显得没有信心,没有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效率低,不能面对挫折。开启心扉,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师应必须想到和做到的。对“学困生”的教育,首先要帮助他们恢复信心,强化动机,大力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对于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我并不马上强求他们达到满意的要求,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我都恰到好处地予以表扬,使他们切实感到老师是发自内心的期望和鼓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它以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极易分散。一旦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死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小动作或小声说话等不良习惯。因为学生们都有强烈的求新求异的愿望,而且他们最关注有趣味性的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能否结合学生求新求异好表现、乐意接受趣味性强的事物的特点,利用无意注意的特性,因势利导,尽可能将枯燥无味的语言现象转变为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求得学习兴趣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树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兴趣是个体潜在的动力,兴趣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参与教学中得到乐趣。教学实践表明:越能让学生发觉有趣或愉快的事物,越能激发参与学习的欲望。高中数学新课标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忱。以课堂教学形式的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主动的转变观念,转变角色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念。 2、要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念,必需进行赏识教育。 尤其对学困生来讲,没有什么东西比赞美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的了。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赏识氛围的孩子,会不断进取。我经常会说:“你的思路很好,很新颖,你有良好的数学天赋。”被赞扬的同学看到全班同学对他拍手喊出这些评语时,都是神采奕奕。不失时机地抓住点滴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就会促使他们想进一步追求成功。从根本上说,要让“学困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我,要让他们能体会到“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的成功感。教师在教学中,应借助手势、板书、实物、情景设计(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形式,启发引导“学困生”解答较为基础的知识。并以旧带新,以新复旧的学习中,吸引“学困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他们就会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念。 二、着手引导学困生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基础上,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数学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数学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段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总目标的描述中,明确指出了高中数学课程与义务教育课程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的侧重点,如何深刻地理解这个目标,对于高中教师如何很好地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学习的能力,着手引导学困生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 1、要培养学困生学习的能力,必需引导其学习的方法。 学困生之所以难,很大一部分同学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的方法。学习不仅要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原理,还要掌握学习的基本态度和方法。良好的方法可以在学习迁移规律的作用下,使知识触类旁通。因此我时常讲一些“粗线条”的学习方法,而“细线条”的方法则由班上学习较突出的同学介绍,或是根据学习得失来归纳。譬如,我会教他们学习的步骤有哪些、学习的重点在哪里,如何进行课前预习,上课怎样听讲,怎样做笔记,课后如何独立完成作业,上课做到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2、要培养学困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做到教学中因材施教。 高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具体的现状和情况,进行合理的、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取舍,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和达到教学目标,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新课标的精神。 古人曰: “因材施教“。教师面对的学生的个性和数学基础不同,教学要求和教法也应有所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教法也就不同。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词汇量大,生词特别多。这当然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然而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压力很大。重视作业信息及时反馈,采取“课外批”手段,与“学困生”个别进行信息交流反馈,针对性强,又效性高。教师在面批中,展示做题思路及过程,引导学生领悟学习方法。另外,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原则上“一帮一”的承包责任制,让优秀学生辅导“学困生”一起研讨方法,带动“学困生”浓化学习气氛,提高努力程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要培养学困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修养。 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自身水平很高,那么,学生不仅敬仰,而且会潜移默化去学习。这就是老师的基本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新课标最重要的一点是强调学生课堂的参与体验,做课堂的主人。过去我们虽然也强调这一点,但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学生课堂实际的参与度不够,参与面不广,效果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还是老师控制多,学生动的少,缺乏生气和活力。这里既有老师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也有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问题。随着新课标的启动,发展和深入,这些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主动参与体现在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参加各种任务和活动,在参与中体验,交流,互动等,形成学习兴趣,情感和策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假如我们教法不当,课堂气氛死板,枯燥无味,学生就容易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节课,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用投影、图片、简笔画或适时加段数学歌曲,或让学生进行对话,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发现思想涣散的,就适时提醒或提问,让他们做个简单的替换练习,做对了给予鼓励,做错了不讽刺挖苦,使他们逐步走上正规,形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变被动学习,闭门学习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结语: 总之,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肩负的工作将直接影响下一代人才的成长和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新课改的大环境中,我们的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原理,强化学生学习的信念,使用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正确方法指导学困生学习数学,加强对他们的情感教育,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数学“学困生”走出困境,使其学有所成;也只有这样,他们也才能信心满满地步入社会,去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篇二】 摘 要:数学是一门既熟悉又头疼的应用学科,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与数学这一学科打交道。但许多学生在上高中以来都感觉数学变得很难,成绩很不理想。那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是什么呢?本文就将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成绩不理想;解决方法 高中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而对于数学的学习,并不是每个人都显得那么得心应手的。有些同学虽然在小学和初中时在数学学习方面是强者,但是进入了高中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即使他们在数学这一科目上花费了很大的心思,可成绩就是不够理想,因此也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惧怕的心理。那么,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高中阶段数学成绩很难提高呢,而对于此又有怎样的解决办法呢,下面就将就此问题进行探究。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习惯了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形思维。 3.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因而很多同学的数学成绩一滑再滑。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和方法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思想松懈。 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 为自己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学生是大错特错的。中考的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拔性,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国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拔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就会后悔莫及。 3、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数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三、解决方法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专心听课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 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 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是少不了的。 4. 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如前所述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在高中阶段,数学成绩更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能够准确的把握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原因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更有助于提出良好的、合理的改进措施。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促进学生数学科目的学习。教师不仅起到的了知识传播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具有引导和指导的意义。应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带领学生正确的学习。 参考书目: (1)《厚薄互换法》 华罗庚 (2)《导学教程》 周长信 济南出版社 2003年月第1版 (3)《希望之门》 增慧 中华工商联和出版社 2004年4月第1版 (4)《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王敬轩 网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