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武汉四月调考理科数学(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武汉四月调考理科数学(解析版)

武汉市 2019 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 理科数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设复数 z 满足1 2 i1 z z   ,则 z  ( ) A. 1 3 i5 5 B. 1 3 i5 5 C. 1 3 i5 5  D. 1 3 i5 5  1.答案:C 解析: 1 i ( 1 i)(2 i) 1 3i1 2 i(1 ) i i , (2 i) 1 i, 2 i (2 i)(2 i) 5z z z z z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已知集合 2 2{ | 2 0}, { | 3 0}A x x x B x x x       ,则 A B  ( ) A.(0, 2) B.( 1,0) C.( 3, 2) D.( 1,3) 2.答案:B 解析: 2{ | 2 0} { | ( 1)( 2) 0} { | 1 2}A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2{ | 3 0} { | ( 3) 0} { | 3 0}B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所以 ( 1,0)A B   . 3.等比数列{ }na 中, 1 41, 64a a   ,则数列{ }na 前 3 项和 3S  ( ) A.13 B. 13 C. 51 D.51 3.答案:B 解析: 3 3 4 1 , 64, 4a a q q q       ,所以 3 1 4 16 13S       . 4.某学校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上学方式,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查部分学生,了解到上学方式主要有:A— 结伴步行,B—自行乘车,C—家人接送,D—其他方式,并将手机的数据整理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 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求本次抽查的学生中 A 类人数是( ) A.30 B.40 C.42 D.48 4.答案:A 解析:总人数为 30 12025%  ,所以本次抽查的学生中 A 类人数是120 42 30 18 30    . 5.为了得到函数 sin 2y x 的图象,可以将 cos 2 6y x      的图象( ) A.向右平移 6  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 3  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移 6  个单位长度 D.向左平移 3  个单位长度 5.答案:A 解析: cos 2 sin 2 sin 2 sin 26 6 2 3 6y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为了得到函数 sin 2y x 的图象,可以将 cos 2 6y x      的图象向右平移 6  个单位长度. 6.已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下列命题 ①一个平面内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②一个平面内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 ③一个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 ④过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则此垂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3 B.2 C.1 D.0 6.答案:C 解析:正确的为②,如果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所以④错误.如 果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这样的线有无数条, 所以②正确. 7.已知 0a  且 1a  ,函数 , 1( ) 2, 1 xa xf x ax a x      ≥ 在 R 上单调递增,那么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A.(1, ) B.(0,1) C.(1,2) D.(1,2] 7.答案:D 解析:因为函数 ( )f x 在 R 上单调递增,所以 1 1 0 1 2 a a a a a         ≥ ,解得1 2a ≤ . 8.大学生小明与另外 3 名大学生一起分配到某乡镇甲、乙、丙 3 个村小学进行支教,若每个村小学至少 分配 1 名大学生,则小明恰好分配到甲村小学的概率为( ) A. 1 12 B. 1 2 C. 1 3 D. 1 6 8.答案:C 解析:对于小明而言,他分配到甲、乙、丙 3 个村是等可能的,所以小明恰好分配到甲村小学的概率为 1 3 . 9.过点 (4,2)P 作一直线 AB 与双曲线 2 2: 12 xC y  相交于 ,A B 两点,若 P 为 AB 的中点,则 AB  ( ) A. 2 2 B. 2 3 C.3 3 D. 4 3 9.答案:D 解析:设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则 1 2 1 28, 4x x y y    ,又 2 2 1 1 2 2 2 2 2 2 2 2 x y x y      ,两式相减,得: 1 2 1 2 1 2 1 2( )( ) 2( )( ) 0x x x x y y y y      ,所以 1 2 1 2 1AB y yk x x   , (或由常用结论: 2 3 11 12 2OP ABk k e      ,又因为 1 2OPk  ,所以 1ABk  ), 所以直线 AB 的方程为 2y x  ,将其代入 2 22 2 0x y   ,得 2 8 10 0x x   , 解得 1 24 6, 4 6x x    , 1 2 2 6x x  , 2 1 21 2 2 6 4 3AB k x x       . 10.已知 ,a b  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单位向量,且 3, 1c a c b       ,则 b c    ( ) A. 6 B. 7 C. 2 2 D. 2 3 10.答案:B 解析:不妨设 (1,0), (0,1), ( , )a b c x y     ,则 3, 1, ( 3,1), ( 3, 2)c a x c b y c b c                , 7b c    . 11.为了提升全面身体素质,学校十分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某校篮球运动员进行投篮练习,若他前一球投 进则后一球投进的概率为 3 4 ,若他前一球投不进则后一球投进的概率为 1 4 .若他第 1 球投进的概率为 3 4 , 则他第 2 球投进的概率为( ) A. 3 4 B. 5 8 C. 7 16 D. 9 16 11.答案:B 解析:设第一次投进球为事件 A ,第二次投进球为事件 B ,则 3 3 1 1 10 5( ) ( ) ( ) ( | ) ( ) ( | ) ( ) 4 4 4 4 16 8P B P AB P AB P B A P A P B A P A            . 12.已知函数 3( )f x x ax b   定义域为[ 1,2] ,记 ( )f x 的最大值为 M ,则 M 的最小值为( ) A.4 B.3 C.2 D. 3 12.答案:C 解析:解法 1: ( 1) 1 , (1) 1 , (2) 8 2M f a b M f a b M f a b          ≥ ≥ ≥ , 所以 3 2 1 3 3 16 4 2M M M a b a b a b          ≥ ( 1 ) (3 3 ) (16 4 2 ) 12a b a b a b         ≥ ,所以 2M ≥ , 当 3, 0a b   时, 3 2( ) 3 , ( ) 3 3 3( 1)( 1)f x x x f x x x x       ,当 ( 1,1)x  时, ( ) 0, ( )f x f x  单调递减,当 (1,3)x 时, ( ) 0, ( )f x f x  单调递增,又 ( 1) 2, (1) 2, (2) 2f f f     ,此时 2M  , 故 M 的最小值为 2. 解法 2: 2( ) 3 , ( ) 6f x x a f x x    ,令 ( ) 0f x  ,得 0x  ,故 ( )f x 关于 (0, )b 对称, 令 ( 1) (1) (2)f f f    ,得 3, 0a b   ,此时 M 取最小值 2. 解法 3:令 2cos [ 2,2]x    ,则 3( ) 8cos 2 cosf x a b    , 令 3, 0a b   ,得 3( ) 2cos [ 2, 2]f x    ,即 M 的最小值为 2. 解法 4:由 3x ax b M  ≤ ,得 3M x ax b M  ≤ ≤ , 所以 3ax b M x ax b M     ≤ ≤ , 如图, 33 2 03 2 2 aax b M x bax b M x M               = .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已知实数 ,x y 满足约束条件 2 4 0 1 0 2 1 0 x y x y x y         ≥ ≤ ≤ ,则目标函数 z y x  的最小值为 . 13.答案: 1 解析:作可行域为如图所示的 ABC△ ,其中 7 6( 5, 6), (1,0), ,5 5A B C       ,则 131, 1, 5A B Cz z z     , 所以目标函数 z y x  的最小值为 1 . 14.已知过点 (1,0)M 的直线 AB 与抛物线 2 2y x 交于 ,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若 ,OA OB 的斜率之 和为 1,则直线 AB 的方程为 . 14.答案: 2 2y x   8 7 6 5 4 3 2 1 1 2O 3 2y x  3 2y x  (2,8) ( 1,1) x y A B C 解析: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1x my  ,将其代入 2 2y x ,得 2 2 2 0y my   ,设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 则 1 2 1 22 , 2y y m y y    ,此时 1 2 1 2 1 1 2 2 1 2 1 21 1 ( 1)( 1)OA OB y y my y y my y yk k my my my my          1 2 1 2 2 2 2 1 2 1 2 2 ( ) 4 2 2 1( ) 1 2 2 1 my y y y m m mm y y m y y m m              ,所以 1 2m   , 直线 AB 的方程为 1 12x y   ,即 2 2y x   . 15.已知数列{ }na 前 n 项和 nS 满足 1 13 2 3( 2), 1n n nS S n a    ≥ ,则 4a  . 15.答案:11 解析: 2 3 4 2 1 3 2 4 33 2 3 2, 3 2 3 1, 3 2 3 10S S S S S S              ,所以 4 4 3 11a S S   . 16.在四面体 P ABC 中,若 3, 4, 5PA PB PC   ,底面 ABC△ 是边长为 2 3 的正三角形,O 为 ABC△ 的中心,则 PAO 的余弦值为 . 16.答案: 1 36 解析:延长 AO 交 BC 于点 D ,连接 PD ,则 D 为 BC 的中点, 3AD  ,在 PBC△ 中,可得: 2 2 2 2 2( ) 2 (16 25) 12 35 4 2 2 PB PC BCPD        ,在 PA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2 2 2 359 9 12cos 2 2 3 3 36 PA AD PDPAD PA PD          ,即 1cos 36PAO  . A P C B DO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 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 在 ABC△ 中,角 ,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 ,a b c ,若 10cos , 2 , 154A B A b   . (1)求 a ; (2)已知 M 在边 BC 上,且 1 2 CM MB  ,求 CMA△ 的面积. 17.解析:(1)由 100 , cos 4A A   ,知 6sin 4A  , 6 10 15sin sin 2 2sin cos 2 4 4 4B A A A       , 由正弦定理 sin sin sin a b c A A C  ,可知 sin 6sin b Aa B  .………………………………………(6 分) (2) 2 2 10 1cos cos 2 2cos 1 2 14 4B A A            , 6 1 10 15 3 6sin sin( ) sin cos cos sin 4 4 4 4 8C A B A B A B         , 三角形 ABC 的面积 1 1 3 6 9 15sin 6 152 2 8 8ABCS ab C     △ , 而 1 2 CM MB  ,所以 1 1 9 15 3 15 3 3 8 8CMA ABCS S   △ △ .…………………………………………12 分 M A CB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 中,底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2 2, 60 , 2AB AD DAB PA PC       , 且平面 ACP  平面 ABCD . (1)求证:CB PD ; (2)求二面角C PB A  的余弦值. P A B CD 18.解析:(1)连接 ,AC BD 交于点O ,连 PO ,由平面 ACP  平面 ABCD , 平面 ACP 平面 ABCD AC .又 PA PC , ,PO AC PO    平面 ABCD , 又 BC  平面 ,ABCD PO BC  ,又 2 2 2 cos60 3BD AB AD AB AD       , 2 2 2BD BC CD   , BC BD  ,又 ,BD PO O BC   平面 PBD , PD  平面 ABD , CB PD  .………………………………………………………………………6 分 (2)由(1)知 DA DB ,以 D 为坐标原点, DA 为 x 轴, DB 为 y 轴,过点 D 与平面 ADB 垂直的直 线为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1)知 PO  平面 ABCD ,则 //PO z 轴. 由平面几何知识易知得 7 3,2 2AO PO  ,则 3 3(1,0,0), (0, 3,0), 0, , , ( 1, 3,0)2 2A B P C      , 于是 3 3( 1,0,0), 0, , , (1, 3,0)2 2BC BP BA             , 设平面 PBC 的法向量为 1 ( , , )n x y z  , 则 1 1 0 3 3 02 2 n BC x n BP y z               ,取 1z  ,则 3y  ,则 1 (0, 3,1)n   . 同理可求得平面 PBA 的一个法向量为 2 (3, 3,1)n   ,于是 1 2 1 2 1 2 4 2 13cos , 132 13 n nn n n n          . 分析知二面角C PB A  的余弦值为 2 13 13 .………………………………………………………12 分 P A B CD O x y z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经过点 ( 2,1)M  ,且右焦点 ( 3,0)F . (1)求椭圆 的标准方程; (2)过 (1,0)N 的直线 AB 交椭圆 于 ,A B 两点,记t MA MB    ,若t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1 2,t t , 求 1 2t t 的值. 19.解析:(1)由椭圆 2 2 2 2 1x y a b  的右焦点为( 3,0) ,知 2 2 3a b  ,即 2 2 3b a  , 则 2 2 2 2 2 1, 33 x y aa a   ,又椭圆过点 ( 2,1)M  ,则 2 2 4 1 13a a  ,又 2 3a  ,求得 2 6a  , ∴椭圆方程为 2 2 16 3 x y  .…………………………………………………………………………4 分 (2)当直线 AB 的斜率存在时,设 AB 的方程为 1 1 2 2( 1), ( , ), ( , )y k x A x y B x y  , 由 2 2 16 3 ( 1) x y y k x       ,得 2 2 22 ( 1) 6x k x   ,即 2 2 2 2(1 2 ) 4 2 6 0k x k x k     , 因为点(1,0) 在椭圆内部, 0  , 2 1 2 2 2 1 2 2 4 1 2 2 6 2 1 kx x k kx x k          ① ② 则 1 2 1 2 1 2 1 2 1 2( 2)( 2) ( 1)( 1) 2( ) ( 1)( 1)t MA MB x x y y x x x x kx k kx k                  2 2 2 1 2 1 2(1 ) (2 )( ) 2 5k x x k k x x k k         ………………………………………………………③ 将①②代入③,得: 2 2 2 2 2 2 2 2 2 2 6 4 15 2 1(1 ) (2 ) 2 52 1 2 1 2 1 k k k kt k k k k kk k k                , 则 2(15 2 ) 2 1 0,t k k t k     R ,则 22 4(15 2 )( 1) 0t t     ≥ , (2 15)( 1) 1 0t t    ≤ ,即 22 13 16 0t t  ≤ , 又 1 2,t t 是 22 13 16 0t t   的两根,所以 1 2 13 2t t  , 当直线 AB 的斜率不存在时,联立 2 2 16 3 1 x y x      ,得 10 2y   , 不妨设 10 101, , 1,2 2A B             , 10 103, 1 , 3, 12 2MA MB                   , 10 159 14 2MA MB       .可知 1 2 15 2t t  . 综上, 1 2 13 2t t  .……………………………………………………………………………………12 分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函数 1 2 2( ) ln xef x a x x x       ( ,a aR 为常数)在(0, 2) 内有两个极值点 1 2 1 2, ( )x x x x . (1)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求证: 1 2 2(1 ln )x x a   . 20.解析:(1)由 1 2 2( ) ln xef x a x x x       ,可得 1 3 (2 )( )( ) xx e axf x x    , 记 1( ) , 0xh x e ax x   ,由题意,知 ( )y h x 在(0, 2) 上存在两个零点. 1( ) xh x e a   ,则 当 0a ≤ 时, ( ) 0h x  ,则 ( )h x 在(0, 2) 上递增, ( )h x 至多有一个零点,不合题意; 当 0a  时,由 ( ) 0h x  ,得 1 lnx a  . (i)若1 ln 2a  且 (2) 0h  ,即1 2 ea  时, ( )h x 在 (0,1 ln )a 上递减,在(1 ln ,2)a 递增; 则 min( ) (1 ln ) ln 0h x h a a a     ,且 1(2) 0, (0) 0h h e   , 从而 ( )h x 在 (0,1 ln )a 和(1 ln ,2)a 上各有一个零点. 所以 ( )y h x 在 (0, 2) 上存在两个零点. (ii)若1 ln 2a  ,即 a e 时, ( )h x 在 (0, 2) 上递减, ( )h x 至多有一个零点.舍去. (iii)若1 ln 2a  且 (2) 0h ≤ ,即 2 e a e≤ 时,此时 ( )h x 在 (0,1 ln )a 上有一个零点,而在(1 ln ,2)a 上没有零点.舍去. 综上可知,1 2 ea  .……………………………………………………………………………………6 分 (2)令 ( ) ( ) (2 2ln ), 0 1 lnH x h x h a x x a       ,则 2 1 2 2ln 1 1 1( ) ( ) (2 2ln ) 2 2 2 0x a x x x aH x h x h a x e a e a e a ae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 )H x 在(0,1 ln )a 上递增,从而 ( ) (1 ln ) 0H x H a   , 即 ( ) (2 2ln ) 0h x h a x    , 1 1( ) (2 2ln ) 0h x h a x     ,而 1 2( ) ( )h x h x ,且 ( )h x 在(1 ln ,2)a 递增; 2 1 2 1( ) (2 2ln ) 2 2lnh x h a x x a x        . 1 2 2(1 ln )x x a    .………………………………………………………………………………………12 分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 十九大以来,某贫困地区扶贫办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要求,带领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脱贫 奔小康.经过不懈的奋力拼搏,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进步,农民年收入逐年增加.为了更好的制定 2019 年关于加快提升农民年收入力争早日脱贫的工作计划,该地扶贫办统计了 2018 年 50 位农民的年收入并制 成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收入(千元) 0.02 0.03 0.050.06 0.14 0.18 频率/组距 (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 50 位农民的年平均收入 x (单位:千元)(同一组数据用该组数据区间 的中点值表示); (2)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认为该贫困地区农民年收入 X 服从正态分布 2( , )N   ,其中  近似为年 平均收入 x , 2 近似为样本方差 2s ,经计算得 2 6.92s  .利用该正态分布,求: (i)在 2019 年脱贫攻坚工作中,若使该地区约有占总农民人数的 84.14%的农民的年收入高于扶贫办制定 的最低年收入标准,则最低年收入大约为多少千元? (ii)为了调研“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政策要求落实情况,扶贫办随机走访了 1000 位农民中的年收入 不少于 12.14 千元的人数最有可能是多少? 附:参考数据与公式: 6.92 2.63 ,若 2( , )X N  ~ ,则 ① ( ) 0.6827P X      ≤ ;② ( 2 2 ) 0.9545P X      ≤ ; ③ ( 3 3 ) 0.9973P X      ≤ . 21.解析:(1) 12 0.04 14 0.12 16 0.28 18 0.36 20 0.10 22 0.06 23 0.04 17.40x                千元.…………………………………………………………………………………………………………3 分 (2)由题意, (17.40,6.92)X N~ . (i) 1 0.6827( ) 0.8414, 17.40 2.63 14.772 2P x              时,满足题意, 则最低年收入大约为14.77 千元.…………………………………………………………………………6 分 (ii)由 0.9545( 12.14) ( 2 ) 0.5 0.97732P X P X      ≥ ≥ ,可知每个农民的年收入不少于12.14 千元的事件的概率为0.9773,记 1000 个农民的年收入不少于12.14 千元的人数为 ,则 (1000, )B p~ ,其中 0.9773p  于是恰好有 k 个农民的年收入不少于12.14 千元的事件概率是 1000 1000( ) (1 )k k kP k C p p     , 由 ( ) (1001 ) 1( 1) (1 ) P k k p P k k p         ,得 1001 978.2773k p  . 所以当0 978k≤ ≤ 时, ( 1) ( )P k P k     ,当979 1000k≤ ≤ 时, ( 1) ( )P k P k     , 由此可知,在所走访的 1000 为农民中,年收入不少于12.14 千元的人数最有可能是 978…………12 分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作的第一题计分. 22.【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本小题满分 10 分) 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以坐标原点O 为极点, 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1 2: sin 4 2C       , 2 2 2 1: 3 4sinC    . (1)求曲线 1 2,C 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曲线 1C 和 2C 的交点为 ,M N ,求以 MN 为直径的圆与 y 轴的交点坐标. 22.解析:(1)由 2sin 4 2       ,得 2sin cos cos sin4 4 2         , 将 cos , sinx y     代入上式得 1x y  .即 1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1x y  . 同理由 2 2 1 3 4sin   可得 2 23 1x y  . 2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 23 1x y  .……………………5 分 (2) PM PN .先求以 MN 为直径的圆,设 1 1 2 2( , ), ( , )M x y N x y , 由 2 23 1 1 x y x y       ,得 2 23 (1 ) 1x x   ,即 2 1 0x x   . 1 2 1 2 1 1 x x x x      ,则 MN 中点坐标为 1 3,2 2     . 2 1 2 1 4( 1)1 1 2 101MN x x          . 所以以 MN 为直径的圆: 22 21 3 10 2 2 2x y                     , 令 0x  ,得 21 3 10 4 2 4y      ,即 23 9 , 02 4y y       或 3y  , 所以所求 P 点的坐标为(0,0) 或(0,3) .………………………………………………………………10 分 23.【选修 4—5:不等式选讲】(本小题满分 10 分) 已知函数 ( ) 2 1 1f x x x    . (1)求不等式 ( ) 3f x ≥ 的解集; (2)若直线 y x a  与 ( )y f x 的图象所围成的多边形面积为 9 2 ,求实数 a 的值. 23.解析:(1) 3 , 1 1( ) 2 1 1 2, 12 13 , 2 x x f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由 ( ) 3f x ≥ 可知: (i)当 1x≥ 时,3 3x≥ ,即 1x≥ ; (ii)当 1 12 x   时, 2 3x   ,即 1x≥ ,与 1 12 x   矛盾,舍去; (iii)当 1 2x ≤ 时, 3 3x ≥ ,即 1x ≤ ; 综上可知解集为:{ | 1x x ≤ 或 1}x≥ ………………………………………………………………5 分 (2)画出函数 ( )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 1 3, , (1,3)2 2A B    ,由 1ABk  ,知 y x a  图象与直 线 AB 平行,若要围成多边形,则 2a  . 易得 y x a  与 ( )y f x 图象交于两点 3 3, , ,2 2 4 4 a a a aC D          ,则 3 22 2 4 4 a aCD a    , 平行线 AB 与CD 间距离 2 2 3 2, 22 2 a ad AB    , 所以梯形 ABCD 面积 3 2 3 2 3 3 2 92 4 2 4 ( 2) , ( 2)2 2 22 a aaS a a         , 即 ( 2)( 2) 12, 4a a a     , 故所求实数 a 的值为 4.………………………………………10 分 6 5 4 3 2 1 2 D C B A O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