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刷卷(新课标卷) 数学(理)(新课标卷)(新课标卷)08(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必刷卷(新课标卷) 数学(理)(新课标卷)(新课标卷)08(解析版)

2020 年高考必刷卷 08 数学(理)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 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 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 | 2 2}A x x    N , { 1,1,2,3}B   ,则 A B  ( ) A. 1 B. 0,1 C. 0,1,2 D. 0,1,2,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求出集合 A ,然后利用交集的定义可求出集合 A B . 【详解】  { | 2 2} 0,1A x x      N ,因此,  1A B 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交集的计算,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2.若 6 10 14log 3, log 5, log 7a b c   ,则( ) A. a b c  B.b c a  C. a c b  D. c b a  【答案】D 【解析】 分析:三个对数的底数和真数的比值都是 2 ,因此三者可化为   1f x x x   的形式,该函数为  0,  上的单调增函数,从而得到三个对数的大小关系. 详解: 2 2 log 3 1 log 3a   , 2 2 log 5 1 log 5b   , 2 2 log 7 1 log 7c   , 令   11 , 01 1 xf x xx x      ,则  f x 在 0,  上是单调增函数. 又 2 2 20 log 3 log 5 log 7   ,所以      2 2 2log 3 log 5 log 7f f f  即 a b c  .故选 D. 点睛:对数的大小比较,要观察不同对数的底数和真数的关系,还要关注对数本身的底数与真数的 关系,从而找到合适的函数并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对数值的大小. 3.设有下面四个命题 1p :若复数 z 满足 1 Rz  ,则 z R ; 2p :若复数 z 满足 2z R ,则 z R ; 3p :若复数 1 2,z z 满足 1 2z z R ,则 1 2z z ; 4p :若复数 z R ,则 z R . 其中的真命题为 A. 1 3,p p B. 1 4,p p C. 2 3,p p D. 2 4,p p 【答案】B 【解析】 令 i( , )z a b a b  R ,则由 2 2 1 1 i i a b Rz a b a b     得 0b  ,所以 z R ,故 1p 正确; 当 iz  时,因为 2 2i 1z R    ,而 iz R  知,故 2p 不正确; 当 1 2 iz z  时,满足 1 2 1z z R    ,但 1 2z z ,故 3p 不正确; 对于 4p ,因为实数的共轭复数是它本身,也属于实数,故 4p 正确,故选 B. 点睛:分式形式的复数,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化简成 i( , )z a b a b  R 的形式 进行判断,共轭复数只需实部不变,虚部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即可. 4.如图,《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个“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 者高几何?意思是:有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丈 10 尺),现被风折断,尖端落在地上,竹尖与竹 根的距离三尺,问折断处离地面的高是( ) A.2.55 尺 B.4.55 尺 C.5.55 尺 D.6.55 尺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问题三角形问题,设出另一直角边,则可求出斜边的长,最后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另一直角边. 【详解】 已知一直角边为 3 尺,另两边和为 10 尺,设另一直角边为 x 尺,则斜边为10 x 尺,由勾股定理可 得:  22 23 10x x   ,可得 4.55x  尺.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学阅读能力,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考查了数学运算能力. 5.函数 2 2( ) 11 x f x x   在区间[ 4,4] 附近的图象大致形状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通过求特殊点的坐标,结合函数值的正负判断,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2 2( ) 11 x f x x   过点 10, ,可排除选项 A,D.又  2 0f  ,排除 C.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图像的识别,属于基础题. 6.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某地实施“3+1+2”选课方案.该方案中“2”指的是从政治、地理、化学、 生物 4 门学科中任选 2 门,假设每门学科被选中的可能性相等,那么政治和地里至少有一门被选中 的概率是( ) A. 1 6 B. 1 2 C. 2 3 D. 5 6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可从反面思考,两门至少有一门被选中的反面是两门都没有被选中,两门都没被选中包含 1 个 基本事件,代入概率的公式,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设 {A  两门至少有一门被选中} ,则 {A  两门都没有选中}, A 包含 1 个基本事件, 则 2 4 1 1( ) 6P A C   ,所以 1 5( ) 1 6 6P A    ,故选 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典概型及其概率的计算,其中解答中合理应用对立事件和古典概型及其概率的计 算公式求解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运算与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7.若向量 ,a b   满足| | 1,| | 2a b   ,且| | 3a b  r r ,则向量 ,a b   的夹角为( ) A.30° B.60° C.120° D.150°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 | 3a b  r r ,平方求出 a b  ,代入向量夹角公式,求出 ,a b   的夹角余弦值,即可得结果. 【详解】 设 ,a b   的夹角为 | | 3,a b  r r 2 22 2| | ( ) 2 5 2 3,a b a b a a b b a b           r r r r r r r r r r 11, cos ,0 ,2 3 a ba b ab             r rr r rr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向量的模长和向量的夹角计算,着重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8.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 极衍生原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总和是中华传统文化 中隐藏着的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其规律是:偶数项是序号平方再除以 2,奇数项是序号平方减 1 再除以 2,其前 10 项依次是 0,2,4,8,12,18,24,32,40,50,…,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是 为了得到大衍数列的前 100 项而设计的,那么在两个判断框中,可以先后填入( ) A. n 是偶数?, 100n  ? B. n 是奇数?, 100n  ? C. n 是偶数?, 100n  ? D. n 是奇数?, 100n  ? 【答案】D 【解析】 根据偶数项是序号平方再除以 2 ,奇数项是序号平方减1再除以 2 ,可知第一个框应该是“奇数”,执 行程序框图, 1, 0; 2, 2; 3, 4;n s n s n s      2 299 1 100...; 99, 100, ;2 2n s n s    101 100n   结束,所以第二个框应该填 100n  ,故选 D. 9.以 nS  , Tn 分别表示等差数列   n ,  bna 的前 n 项和,若 S 7 3 n n n T n   ,则 5 5 a b 的值为 A.7 B. 21 4 C. 37 8 D. 2 3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性质,当 n 为奇数时, 1 2 n ns na  ,即可把 5 5 a b 转化为 9 9 S T 求解. 【详解】 因为数列是等差数列,所以 2 1 1(2 1)n nS n a   ,故 5 5 9 5 5 9 9 7 9 21= =9 9 3 4 a a S b b T   ,选 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性质,属于中档题. 10.已知椭圆C 的焦点为 1( 1,0)F  , 2 (1,0)F ,过 2F 的直线与C 交于 ,A B 两点.若 2 23AF BF , 1 25BF BF ,则C 的方程为( ). A. 2 2 12 x y  B. 2 2 13 2 x y  C. 2 2 14 3 x y  D. 2 2 15 4 x y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椭圆的定义以及余弦定理列方程可解得 2a  , 1b  ,可得椭圆的方程. 【详解】 解: 2 2| | 3| |AF BF , 2| | 4 | |AB BF  , 又 1 25BF BF , 又 1 2| | | | 2BF BF a  , 2 3| | aBF  , 2| |AF a  , 1| | 5 3BF a , 1 2| | | | 2AF AF a  , 1| |AF a  , 1 2| | | |AF AF  , A 在 y 轴上. 在 Rt △ 2AF O 中, 2 1cos AF O a   , 在△ 1 2BF F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2 2 2 1 54 ( ) ( )3 3cos 2 2 3 a a BF F a       , 根据 2 2 1cos cos 0AF O BF F    ,可得 21 3 2 0a a a   ,解得 2 2a  , 2 2 2 2 1 1b a c     .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 2 2 12 x y  . 故选: 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椭圆的定义及余弦定理,属中档题. 11.设函数 4 3 1, 0( ) log , 0 x xf x x x      若关于 x 的方程    2 2( ) 3 0f x a f x   恰好有六个不同的 实数解,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A.(2 3 -2, 3 2   B.(-2 3 -2,2 3 -2) C.( 3 2 ,+∞) D.(2 3 -2,+∞)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画出  f x 的图像,利用  f x 图像,利用换元法,将方程    2 2( ) 3 0f x a f x   恰好有六个 不同的实数解的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在给定区间内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由此列不等式组, 解不等式组求得 a 的取值范围. 【详解】 画出  f x 的图像如下图所示,令  f x t ,则方程    2 2( ) 3 0f x a f x   转化为  2 2 3 0t a t    ,由图可知,要使关于 x 的将方程    2 2( ) 3 0f x a f x   恰好有六个不 同的实数解,则方程  2 2 3 0t a t    在 1,2 内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所以       2 2 2 2 12 0 21 22 1 2 1 3 0 2 2 2 3 0 a a a a                    ,解得 32 3 2 2a   . 故选:A 【点睛】 本小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考查二次函数根于判别式,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属于中档题. 12.过球O 表面上一点 A 引三条长度相等的弦 AB 、 AC 、 AD ,且 AB 、 AC 、 AD 两两夹角都 为 60,若 2BD  ,则该球的体积为( ) A. 3 2  B. 2 3 3  C. 3 4  D. 2 2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分析四面体 A BCD 是正四面体,各条棱长均为 2 ,依据正四面体外接球半径的求法 即可得解. 【详解】 由题:在四面体 A BCD 中, , 60AB AC AD BAC BAD CAD         , 所以 , ,BAC BAD CAD   均为等边三角形,且边长均为 2 , 所以四面体 A BCD 是正四面体,棱长为 2 ,如图: 根据正四面体特征,点 A 在底面正投影 1O 是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外接球球心O 在线段 1AO 上, 设外接球半径为 R ,取 CD 中点 E 过点 , ,B C D 的截面圆的半径 1 2 2 3 623 3 2 3r O B BE      , 在△ 1O AB 中, 2 2 1 1 2 2 32 3 3O A BA BO     , 则球心到截面 BCD的距离 1 2 3 3d OO R   在△ 1O OB 中, 2 2 2 1 1O B OO OB  , 2 2 26 2 3 3 3 R R                , 解得 3 2R  , 所以球的体积 3 4 3 3 3 2 2V        .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求正四面体外接球的体积,通过几何体的特征,确定一个截面,寻找球心,根据三角形关 系求出半径即可求解,平常的学习中有必要积累常见几何体外接球半径的求法.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曲线 xy xe 在点  0,0 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 【答案】 y x 【解析】 【分析】 利用导数求出曲线 xy xe 在点  0,0 处的切线的斜率,然后利用点斜式可写出所求切线的方程. 【详解】 依题意得 x xy e xe   ,因此曲线 xy xe 在 0x  处的切线的斜率等于1, 所以函数 xy xe 在点  0,0 处的切线方程为 y x . 故答案为: y x . 【点睛】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等基础知识,考 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14.记 Sn 为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若 1 3 31 4a S , ,则 S4=___________. 【答案】 5 8 . 【解析】 【分析】 本题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关于等比数列公比 q 的方程,应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计算得到 4S .题 目的难度不大,注重了基础知识、基本计算能力的考查. 【详解】 详解: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q ,由已知 2 2 3 1 1 1 31 4S a a q a q q q       ,即 2 1 04q q   解得 1 2q   , 所以 4 4 1 4 11 ( )(1 ) 52 11 81 ( )2 a qS q       . 【点睛】 准确计算,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基本要求.本题由于涉及幂的乘方运算、繁分式分式计算,部分考生 易出现运算错误. 一题多解:本题在求得数列的公比后,可利用已知计算 3 3 4 3 4 3 1 3 1 5( )4 2 8S S a S a q        , 避免繁分式计算. 15.甲、乙两位同学玩游戏,对于给定的实数 1a ,按下列方法操作一次产生一个新的实数:由甲、 乙同时各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如果出现两个正面朝上或两个反面朝上,则把 1a 乘以 2 后再减去 12,; 如果出现一个正面朝上,一个反面朝上,则把 1a 除以 2 后再加上 12,这样就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2a , 对实数 2a 仍按上述方法进行一次操作,又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3a ,当 3 1a a 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 若甲获胜的概率为 3 4 ,则 1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  ,12 24,   【解析】 【分析】 按要求操作一次产生一个新的实数,列举得到新的实数的途径,列出不等式,根据所给的甲获胜的 概率为 3 4 ,解出 a1 的结果. 【详解】 a3 的结果有四种,每一个结果出现的概率都是 1 4 , 1.a1→2a1﹣12→2(2a1﹣12)﹣12=4a1﹣36=a3, 2.a1→2a1﹣12→ 12 12 2 a   12=a1+6=a3, 3.a1→ 1 2 a  12→ 12 12 2 a  +12 1 4 a  18=a3, 4.a1→ 1 2 a  12→2( 1 2 a  12)﹣12=a1+12=a3, ∵a1+18>a1,a1+36>a1, ∴要使甲获胜的概率为 3 4 , 即 a3>a1 的概率为 3 4 , ∴4a1﹣36>a1, 1 4 a  18≤a1, 或 4a1﹣36≤a1, 1 4 a  18>a1, 解得 a1≤12 或 a1≥24.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新定义问题,考查概率综合,意在考查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考查转化能力,是中档题 16.已知双曲线C :  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 2F ,过 1F 的直线l 与圆 2 2 2x y a  相切于点T ,且直线l 与双曲线 C 的右支交于点 P ,若 1 14F P FT uuur uuur ,则双曲线C 的离 心率为______. 【答案】 5 3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作出图形,结合双曲线第一定义,再将所有边长关系转化到直角三角形 2MPF 中,化简 求值即可 【详解】 如图,由题可知 1 2OF OF c  , OT a ,则 1FT b , 又 1 14F P FT uuur uuur Q , 3TP b  , 1 4F P b  , 又 1 2 2PF PF a  , 2 4 2PF b a   作 2 / /F M OT ,可得 2 2F M a , TM b ,则 2PM b 在 2MPF , 2 2 2 2 2PM MF PF  ,即  22 2c b a  , 2b a c  又 2 2 2c a b  ,化简可得 2 23 2 5 0c ac a   ,同除以 2a ,得 23 2 5 0e e   解得 5 3e 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5 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利用双曲线的基本性质求解离心率的问题,利用双曲线的第一定义和中位线定理将所有 边长关系转化到直角三角形 2MPF 中是解题关键,一般遇到此类题型,还是建议结合图形来进行求 解,更直观更具体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做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如图所示,在 ABC 中,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2 sin cos sin 0,b A B a B  1a  , 2c  . (1)求 b 和sinC ; (2)如图,设 D 为 AC 边上一点, 3 7 BD CD  ,求 ABD△ 的面积. 【答案】(1) 7b  , 21 7 ;(2) 3 4 . 【解析】 【分析】 (1)通过正弦定理边化角,整理化简得到 cos B 的值,再利用余弦定理,求出b ,根据正弦定理, 求出sinC ;(2)根据正弦定理得到 sin 1CBD  ,即 2CBD  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 3 2BD  ,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 ABD△ 的面积. 【详解】 (1)因为 2 sin cos sin 0b A B a B  , 所以在 ABC 中,由正弦定理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 得 2sin sin cos sin sin 0B A B A B  , 因为sin sin 0A B  ,所以 2cos 1 0B   , 所以 1cos 2B   , 又 0 B   ,所以 2 3B  , 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2 cosb a c ac B   11 4 2 1 2 2           7 , 所以 7b  , 在 ABC 中,由正弦定理 sin sin c b C B  , 所以 sinsin c BC b  22sin 3 7   21 7  ; (2)在 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 sin BD C CD CBD   , 因为 3 7 BD CD  ,所以 sin 3 sin 7 C CBD  , 因为 21sin 7C  ,所以sin 1CBD  , 而  0,CBD   所以 2CBD   , 由 3 7 BD CD  ,设 3 ,BD t 7CD t , 所以 2 2 2( 3 ) 1 ( 7 )t t  ,所以 1 2t  , 所以 3 2BD  , 因为 ABD ABC DBC     2 3 2    6  , 所以 1 sin2ABDS AB BD ABD    1 3 122 2 2     3 4  . 【点睛】 本题考查正弦定理边角互化,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属于简单题. 18.如图,三棱锥 D-ABC 中, 2,AB AC  2 3,BC  3DB DC  ,E,F 分别为 DB,AB 的 中点,且 90EFC   . (1)求证:平面 DAB  平面 ABC; (2)求二面角 D-CE-F 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3 70 28  . 【解析】 【分析】 (1)取 BC 的中点G ,可得 BC AG ,BC DG ,从而得到 BC ⊥平面 DAG ,得到 BC DA , 由 DA EF∥ ,EF CF ,得到 DA CF ,从而得到 DA  平面 ABC ,所以平面 DAB  平面 ABC ; (2)以 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余弦定理和勾股定理,得到 120BAC   , 5DA  , 得到 DCE 的法向量 1n ur ,平面 FCE 的法向量 2n uur ,根据向量夹角的余弦公式,得到二面角 D CE F  的余弦值 【详解】 (1)如图取 BC 的中点G ,连接 AG , DG , 因为 2AB AC  ,所以 BC AG , 因为 DB DC ,所以 BC DG , 又因为 AG DG G ,所以 BC ⊥平面 DAG , DA  平面 DAG 所以 BC DA . 因为 E , F 分别为 DB , AB 的中点,所以 DA EF∥ . 因为 90EFC   ,即 EF CF , 则 DA CF . 又因为 BC CF C , 所以 DA  平面 ABC , 又因为 DA  平面 DAB, 所以平面 DAB  平面 ABC . (2)因为 DA  平面 ABC ,则以 A 为坐标原点, 过点 A 与 AC 垂直的直线为 x 轴, AC 为 y 轴,AD 为 z 轴, 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 2,AB AC  2 3,BC  3DB DC  , 在 ABC 中, 2 2 2 cos 2 AB AC BCBAC AB AC     4 4 12 2 2 2     1 2   , 所以 120BAC   . 在 Rt DAB 中, 2 23 2DA   5 , 所以点 (0,0,0)A , (0,0, 5),D (0,2,0),C ( 3, 1,0)B  , 3 1 5, , ,2 2 2E      3 1, ,02 2F      . 设平面 DCE 的法向量为  1 1 1 1, , ,n x y z (0,2, 5),DC   3 1 5, ,2 2 2DE         . 所以 1 1 0 0 DC n DE n          ,即 1 1 1 1 1 2 5 0 3 1 5 02 2 2 y z x y z       , 可取 1 ( 15, 5,2)n  . 设平面 FCE 的法向量为  2 2 2 2, , ,n x y z 3 5, ,0 ,2 2FC        50,0, 2FE        . 所以 2 2 0 0 FC n FE n          ,即 2 2 2 3 5 02 2 5 02 x y z      , 可取 2 (5, 3,0)n  , 则 1 2 2 2 22 2 15 5 5 3 2 0cos , 15 5 2 5 3 n n             3 70 28  因为二面角 D CE F  为钝二面角,所以二面角 D CE F  的余弦值为 3 70 28  . 【点睛】 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性质和判定,面面垂直的判定,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夹角余弦值,属于中 档题. 19.已知动圆过定点 P(4,0),且在 y 轴上截得的弦 MN 的长为 8. (1)求动圆圆心 C 的轨迹方程; (2)过点(2,0)的直线 l 与动圆圆心 C 的轨迹交于 A,B 两点,求证:OA OB  是一个定值. 【答案】(1) 2 8y x ;(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设圆心的坐标为 ( , )x y ,得出 2 2 2 2CP CM MT TC   ,代入点的坐标,即可得到曲线 C 的轨迹方程; (2)设直线方程 2x ky  ,联立方程组,得到 1 2 1 2,y y y y ,再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即可得到 结论. 【详解】 (1)设动圆的圆心 C(x,y),线段 MN 的中点为 T,则|MT|= =4. 由题意得|CP|2=|CM|2=|MT|2+|TC|2,∴y2+(x-4)2=42+x2,∴y2=8x, 即动圆圆心 C 的轨迹方程为 y2=8x. (2)证明:易知直线 l 的斜率不为 0, 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x=ky+2,A(x1,y1),B(x2,y2). 联立 消去 x 整理得 y2-8ky-16=0,Δ=64k2+64>0,可得 y1+y2=8k,y1y2=-16. 又 =(x1,y1), =(x2,y2), ∴ · =x1x2+y1y2=(ky1+2)(ky2+2)+y1y2=k2y1y2+2k(y1+y2)+4+y1y2=-16k2+16k2+4-16=-12, ∴ · 是一个定值.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问题,通过联立直线 方程与椭圆(圆锥曲线)方程的方程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目标函数”的解 析式,确定函数的性质进行求解,此类问题易错点是复杂式子的变形能力不足,导致错漏百出,本 题能较好的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0.已知函数   cos 1f x ax x  在 π0, 6      上的最大值为 3π 16  . (1)求 a 的值; (2)证明:函数  f x 在区间 π0, 2      上有且仅有 2 个零点. 【答案】(1) 2a 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求导后利用 0, 6x      可得导函数的正负与原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最大值为 3π 16  进行求解即 可. (2)求导分析单调性后,根据零点存在定理求解  0 , ,4 2f f f            的正负即可. 【详解】 (1)    / cos sinf x a x x x  , 因为 0, 6x      ,所以 cos sin 0x x> ≥ ,又1 0x> ≥ , 所以1 cos sinx x x > ,即 cos sin 0x x x  . 当 0a  时,  / 0f x  ,所以  f x 在区间 π0, 6      上递增, 所以  max 3 31 16 6 2 6f x f a            ,解得 2a  . 当 0a  时,  / 0f x  ,所以  f x 在区间 π0, 6      上递减, 所以    max 0 1f x f   ,不合题意. 当 0a  ,   1f x   ,不合题意. 综上, 2a  . (2)设   cos sing x x x x  , 则  / 2sin cos 0 0 2g x x x x x          , 所以  g x 在 0, 2      上单调递减,又  0 1 0, 02 2g g          , 所以存在唯一的 0 0, 2x     ,使得  0 0g x  当 00 x x  时,   0g x  ,即    / 2 0f x g x  ,所以    00,f x x在 上单调递增;当 0 2x x   时,   0g x  ,即    / 2 0f x g x  ,所以    00,f x x在 上单调递减 又   20 1 0, 1 0, 1 04 4 2f f f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 f x 在 π0, 4      与 π π,4 2      上各有一个零点, 综上,函数  f x 在区间 0, 2      上有且仅有两个零点. 【点睛】 本小题主要考查导数及其应用、函数的零点、函数的最值与值域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运 算求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数形结合 思想等,考查的数学素养主要有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 21.某医药开发公司实验室有  *n n N 瓶溶液,其中 ( )m m N 瓶中有细菌 R ,现需要把含有细 菌 R 的溶液检验出来,有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逐瓶检验,则需检验 n 次; 方案二:混合检验,将 n 瓶溶液分别取样,混合在一起检验,若检验结果不含有细菌 R ,则 n 瓶溶 液全部不含有细菌 R ;若检验结果含有细菌 R ,就要对这 n 瓶溶液再逐瓶检验,此时检验次数总共 为 1n  . (1)假设 5 2n m , ,采用方案一,求恰好检验 3 次就能确定哪两瓶溶液含有细菌 R 的概率; (2)现对 n 瓶溶液进行检验,已知每瓶溶液含有细菌 R 的概率均为 (0 1)P p  . 若采用方案一.需检验的总次数为 ,若采用方案二.需检验的总次数为 . (i)若 与 的期望相等.试求 P 关于 n 的函数解析式 ( )P f n ; (ii)若 1 4P 1 e    ,且采用方案二总次数的期望小于采用方案一总次数的期望.求 n 的最大值. 参考数据: ln 2 0.69,ln3 1.10,ln5 1.61,ln 7 1.95    【答案】(1) 3 10 (2)(ⅰ)   1 *11 n P nn       N (ii)8 【解析】 【分析】 (1)对可能的情况分类:<1>前两次检验出一瓶含有细菌第三次也检验出一瓶含有细菌,<2>前三 次都没有检验出来,最后就剩下两瓶含有细菌;(2)(i)根据 ( ) ( )E E  ,找到 P 与 n 的函数关系; (ii)根据 ( ) ( )E E  得到关于 n 的不等式式,构造函数解决问题. 【详解】 解:(1)记所求事件为 A ,“第三次含有细菌 R 且前 2 次中有一次含有细菌 R ”为事件 B ,“前三次 均不含有细菌 R ”为事件C , 则 A B C  ,且 ,B C 互斥, 所以 1 1 1 3 2 2 3 3 3 3 5 5 1 1 3( ) ( ) ( ) 5 10 10 A A A AP A P B P C A A        (2)  ( )i E n  ,  的取值为1, 1n  , ( 1) (1 ) , ( 1) 1 (1 )n nP P P n P         , 所以 ( ) (1 ) ( 1) 1 (1 ) 1 (1 )n n nE P n P n n P             , 由 ( ) ( )E E  得 1 (1 )nn n n P    , 所以   1 *11 n P nn       N ; (ii) 1 41P e    ,所以 4( ) 1 n E n n e      , 所以 4( 1) n n n e n      ,所以 ln 0,4 nn   设 ( ) ln ( 0)4 xf x x x   , 1 1 4( ) 4 4 xf x x x     , 当 (0,4)x 时, ( ) 0, ( )f x f x  在 (0,4) 上单调递增; 当 (4, )x  时, ( ) 0, ( )f x f x  在 (4, ) 上单调递减 又 9(8) ln8 2 0, (9) ln9 04f f      , 所以 n 的最大值为 8 【点睛】 本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以及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难度较难.计算两个事件的和事件的概率, 如果两个事件互斥,可将结果写成两个事件的概率之和;均值(或期望)的相关计算公式要熟记..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极坐标系中,曲线 C1 的极坐标方程是 24 4cos 3sin     ,在以极点为原点 O,极轴为 x 轴正半 轴(两坐标系取相同的单位长度)的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 C2 的参数方程为 cos sin x y      (θ为参 数). (1)求曲线 C1 的直角坐标方程与曲线 C2 的普通方程; (2)将曲线 C2 经过伸缩变换 2 2 2 x x y y      后得到曲线 C3,若 M,N 分别是曲线 C1 和曲线 C3 上的动 点,求|MN|的最小值. 【答案】(1)C1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4x+3y-24=0,C2 的普通方程为 x2+y2=1; (2) 24 2 41 5  . 【解析】 【分析】 (1)由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化简即可求得 C1 的直角坐标方程,结合三角函数的基本关 系式,消去参数,即可求得 C2 的普通方程; (2)将曲线C2经过伸缩变换得到曲线C3C3的参数方程为 2 2 cos ( 2sin x y          为参数),设N(2 cosα, 2sinα),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得 d 有最小值,即可求解. 【详解】 (1)由题意,曲线 C1 的极坐标方程是 24 4cos 3sin     , 即 4ρcosθ+3ρsinθ=24,又由 cos , sinx y     , 所以 4x+3y-24=0,故 C1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4x+3y-24=0. 因为曲线 C2 的参数方程为 cos sin x y      (θ为参数),所以 x2+y2=1, 故 C2 的普通方程为 x2+y2=1. (2)将曲线 C2 经过伸缩变换 2 2 2 x x y y      后得到曲线 C3, 则曲线 C3 的参数方程为 2 2 cos ( 2sin x y          为参数). 设 N(2 2 cosα,2sinα),则点 N 到曲线 C1 的距离 2 2 4 2 2 cos 3 2sin 24 2 41sin( ) 24 54 3 d             24 2 41sin( ) 5    (其中 满 足 4 2tan 3   ) 当 sin(α+φ)=1 时,d 有最小值 24 2 41 5  , 所以|MN|的最小值为 24 2 41 5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以及点到直线的 距离公式的应用,其中解答中熟记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公式,结合直线参数中参数的 几何意义,准确计算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中档试题. 23.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  2 3f x x x    . (1)求不等式   2f x  的解集; (2)若   2 1f x x  的解集包含 3,5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3 7| 2 2x x     (2) 1, 7a      【解析】 【分析】 (1)函数化简为分段函数   2 5, 3 1,2 3 5 2 , 2 x x f x x x x         分别解不等式得到答案. (2)题目等价于当  3,5x 时不等式恒成立,得到不等式 2 5 2 1 x ax   ,求   2 5 2 1 xg x x   的最小值 得到答案. 【详解】 (1)   2 5, 3 2 3 1,2 3 5 2 , 2 x x f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由   2f x  ,解得 3 7 2 2x  , 故不等式   2f x  的解集是 3 7| 2 2x x     ; (2)   2 1f x a x  的解集包含 3,5 ,即当  3,5x 时不等式恒成立, 当  3,5x 时,   2 5f x x  ,   2 1f x a x  ,即  2 5 2 1x a x   , 因为 2 1 0x   ,所以 2 5 2 1 x ax   , 令   2 5 612 1 2 1 xg x x x     ,  3,5x ,易知  g x 在 3,5 上单调递增, 所以  g x 的最小值为 1(3) 7g  ,因此 1 7a  ,即 a 的取值范围为 1, 7a 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绝对值不等式,将题目等价于当  3,5x 时不等式恒成立是解题的关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