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1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卷·2018届江苏省苏州五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五中高二(上)10月月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与AA1平行的棱有 条. 2.已知a,b是两条异面直线,直线c∥a,那么c与b的位置关系是 . 3.已知命题: ⇒a∥b,在“横线”处补上一个条件使其构成真命题(其中a、b为直线,α,β为平面),这个条件是 . 4.下列四个结论: (1)两条直线都和同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4)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无数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其中错误的结论序号是 . 5.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二面角A﹣B1D1﹣A1的正切值为 . 6.若直线l上有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则直线l与平面α的关系是 . 7.已知等腰直角△ABC的斜边AB长为2,以它的一条直角边AC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几何体,则此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 8.已知m,n是不重合的两条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两个平面.下列命题: ①若α⊥β,m⊥α,则m∥β; ②若m⊥α,m⊥β,则α∥β; ③若m∥α,m⊥n,则n⊥α; ④若m∥α,m⊂β,则α∥β. 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 . 9.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8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 10.如图,AC为圆O的直径,B为圆周上不与A、C重合的点,SA⊥圆O所在的平面,连接SB、SC、AB、BC,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 11.已知球半径与一圆锥及一圆柱底半径相等,球直径与它们的高相等,圆锥、球、圆柱体积之比为 . 12.如图①所示,在正方形SG1G2G3中,E,F分别是边G1G2、G2G3的中点,D是EF的中点,现沿SE、SF及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几何体(如图②使G1G2、G2G3三点重合于一点G),则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有 (填序号).①SG⊥面EFG;②SD⊥面EFG;③GF⊥面SEF;④GD⊥面SEF 13.如图,在透明塑料制成的长方体ABCD﹣A1B1C1D1容器内装进一些水,将容器底面一边BC固定于底面上,再将容器倾斜,随着倾斜度的不同,有下列三个说法:①水的形状始终是棱柱形状;②水面形成的四边形EFGH的面积不改变;③当E∈AA1时,AE+BF是定值.其中正确说法是 .(写出所以正确说法的序号) 14.如图直三棱柱ABB1﹣DCC1中,∠ABB1=90°,AB=4,BC=2,CC1=1,DC上有一动点P,则△APC1周长的最小值是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合计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在四面体ABCD中,CB=CD,AD⊥BD,且E,F分别是AB,BD的中点,求证: (1)直线EF∥面ACD; (2)BD⊥面EFC. 16.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求证: (1)A1C⊥BD; (2)平面AB1D1∥平面BC1D. 17.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AD,CD⊥AD,CD=2AB,E为PC中点. (1)求证:平面PDC⊥平面PAD; (2)求证:BE∥平面PAD. 18.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2,AA1=,O为底面中心. (1)求证:A1O⊥平面BC1D; (2)求三棱锥A1﹣BC1D的体积. 19.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已知PA=AB,∠ABC为直角,PA⊥BC.点D,E分别为PB,BC的中点. (1)求证:AD⊥平面PBC; (2)若F在线段AC上,当为何值时,AD∥平面PEF?请说明理由. 20.如图1,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AD,∠ABC=60°,E是BC的中点.将△ABE沿AE折起后如图2,使二面角B﹣AE﹣C成直二面角,设F是CD的中点,P是棱BC的中点. (1)求证:AE⊥BD; (2)求证:平面PEF⊥平面AECD; (3)判断DE能否垂直于平面ABC,并说明理由.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五中高二(上)10月月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与AA1平行的棱有 3 条. 【考点】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分析】利用正方体的结构特征求解. 【解答】解: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与AA1平行的棱有: BB1,CC1,DD1,共3条. 故答案为:3. 2.已知a,b是两条异面直线,直线c∥a,那么c与b的位置关系是 相交或异面 . 【考点】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分析】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平行,异面.由于a,b是两条异面直线,直线c∥a则c有可能与b相交且与a平行,但是c不可能与b平行,要说明这一点采用反证比较简单. 【解答】解:∵a,b是两条异面直线,直线c∥a ∴过b任一点可作与a平行的直线c,此时c与b相交.另外c与b不可能平行理由如下: 若c∥b则由c∥a可得到a∥b这与a,b是两条异面直线矛盾,故c与b异面. 故答案为:相交或异面. 3.已知命题: ⇒a∥b,在“横线”处补上一个条件使其构成真命题(其中a、b为直线,α,β为平面),这个条件是 a∥β . 【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分析】由题意设α∩β=b,a∥α,a∥β,然后过直线a作与α、β都相交的平面γ,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进行求解 【解答】解:∵α∩β=b,a∥α,设a∥β, 过直线a作与α、β都相交的平面γ, 记α∩γ=d,β∩γ=c, 则a∥d且a∥c, ∴d∥c. 又d⊂α,α∩β=l, ∴d∥l.∴a∥d. ∴⇒a∥b 故答案为:a∥β. 4.下列四个结论: (1)两条直线都和同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4)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无数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其中错误的结论序号是 (1)(2)(3)(4) . 【考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分析】在(1)中,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相交或异面;在(2)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平行或异面;在(3)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相交或异面;(4)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无数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如果这无数条直线都是平行线,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有可能相交. 【解答】解:(1)两条直线都和同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相交或异面,故(1)错误; (2)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异面,故(2)错误; (3)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相交或异面,故(3)错误; (4)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无数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如果这无数条直线都是平行线, 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有可能相交,故(4)错误. 故答案为:(1)(2)(3)(4) 5.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二面角A﹣B1D1﹣A1的正切值为 . 【考点】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 【分析】以D为原点,DA为x轴,DC为y轴,DD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二面角A﹣B1D1﹣A1的正切值. 【解答】解:以D为原点,DA为x轴,DC为y轴,DD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1, 则A(1,0,0),B1(1,1,1),D1(0,0,1), =(0,1,1),=(﹣1,0,1), 设平面AB1D1的法向量=(x,y,z), 则,取x=1,得=(1,﹣1,1), 平面A1B1D1的法向量=(0,0,1), 设二面角A﹣B1D1﹣A1的平面角为θ, 则cosθ===,sinθ=, ∴tanθ==, ∴二面角A﹣B1D1﹣A1的正切值为. 故答案为:. 6.若直线l上有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则直线l与平面α的关系是 相交、平行或l⊂α . 【考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分析】根据两点在平面α同侧,两点在平面α异侧,两点都在平面上,分别进行讨论,由此能求出结果. 【解答】解:直线l上有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 如果两点在平面α同侧,则l∥α, 如果两点在平面α异侧,则l与α相交, 如果两点都在平面上,则l⊂α. 故答案为:相交、平行或l⊂α. 7.已知等腰直角△ABC的斜边AB长为2,以它的一条直角边AC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几何体,则此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2π . 【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 【分析】易得此几何体为圆锥,那么圆锥的侧面积=×底面周长×母线长,从而求得其侧面积. 【解答】解:∵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2,BC=,AC=, 以它的一条直角边AC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几何体是圆锥, ∴圆锥的底面半径为,底面周长=2π, ∴侧面积=×2π×2=2π. 故答案为:2π. 8.已知m,n是不重合的两条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两个平面.下列命题: ①若α⊥β,m⊥α,则m∥β; ②若m⊥α,m⊥β,则α∥β; ③若m∥α,m⊥n,则n⊥α; ④若m∥α,m⊂β,则α∥β. 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 ② . 【考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分析】由面面垂直和线面垂直的性质即可判断①;由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可判断②;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即可判断③;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和面面平行的判定,即可判断④. 【解答】解:①若α⊥β,m⊥α,则m∥β或m⊂β,故①错; ②若m⊥α,m⊥β,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α∥β,故②正确; ③若m∥α,m⊥n,则n∥α或n⊂α或n⊥α,故③错; ④若m∥α,m⊂β,则α∥β或α,β相交,故④错. 故答案为:②. 9.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8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3π . 【考点】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分析】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八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对角线,知道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对角线是,做出半径,利用圆的表面积公式得到结果. 【解答】解:∵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八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 ∴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对角线, ∴球的半径是r=, ∴球的表面积是4×π×=3π 故答案为:3π. 10.如图,AC为圆O的直径,B为圆周上不与A、C重合的点,SA⊥圆O所在的平面,连接SB、SC、AB、BC,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4 . 【考点】棱锥的结构特征. 【分析】先寻找出图形中的垂直关系再由垂直关系确定出直角三角形的个数. 【解答】解:题题意SA⊥圆O所在的平面,AC为圆O的直径,B为圆周上不与A、C重合的点,可得出AB,BC垂直 由此两个关系可以证明出CB垂直于面SAB,由此可得△ADB,△SAC,△ABC,△SBC都是直角三角形 故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4个 故答案为:4. 11.已知球半径与一圆锥及一圆柱底半径相等,球直径与它们的高相等,圆锥、球、圆柱体积之比为 1:2:3 . 【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分析】设球半径为r,分另别求出圆锥、球、圆柱的体积,由此能求出圆锥、球、圆柱体积之比. 【解答】解:设球半径为r, 则圆锥体积V1=SH=, 球体积V2=, 圆柱体积V3=SH=πr2•2r=2πr3, ∴圆锥、球、圆柱体积之比为:1:2:3. 故答案为:1:2:3. 12.如图①所示,在正方形SG1G2G3中,E,F分别是边G1G2、G2G3的中点,D是EF的中点,现沿SE、SF及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几何体(如图②使G1G2、G2G3三点重合于一点G),则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有 ① (填序号).①SG⊥面EFG;②SD⊥面EFG;③GF⊥面SEF;④GD⊥面SEF 【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分析】根据题意,在折叠过程中,始终有SG1⊥G1E,SG3⊥G3F,即SG⊥GE,SG⊥GF,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易得SG⊥平面EFG. 【解答】解:∵在折叠过程中,始终有SG1⊥G1E,SG3⊥G3F,即SG⊥GE,SG⊥GF,∴SG⊥平面EFG,即①正确; 设正方形的棱长为2a,则DG=a,SD=a,∵SG2≠DG2+SD2,∴SD与DG不垂直,∴②④不正确; ∵SG⊥GF,∴GF与SF不垂直,∴③不正确; 故答案为:①. 13.如图,在透明塑料制成的长方体ABCD﹣A1B1C1D1容器内装进一些水,将容器底面一边BC固定于底面上,再将容器倾斜,随着倾斜度的不同,有下列三个说法:①水的形状始终是棱柱形状;②水面形成的四边形EFGH的面积不改变;③当E∈ AA1时,AE+BF是定值.其中正确说法是 ①③ .(写出所以正确说法的序号) 【考点】棱柱的结构特征. 【分析】由已知中长方体ABCD﹣A1B1C1D1容器内装进一些水,将容器底面一边BC固定于底面上,再将容器倾斜.结合棱柱的结构特征我们可以判断①②③的真假,进而得到答案. 【解答】解:由于底面一边BC固定于底面上,故倾斜过程中,与BC边垂直的两个面始终平行,且其它面均为平行四边形,满足棱柱的结构特征,故①正确; 水面形成的四边形EFGH的面积会发生改变,故②错误; E∈AA1时,AE+BF=AA1,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 14.如图直三棱柱ABB1﹣DCC1中,∠ABB1=90°,AB=4,BC=2,CC1=1,DC上有一动点P,则△APC1周长的最小值是 5+ . 【考点】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 【分析】不妨令CP=a,则DP=4﹣a,分别在直角三角形ADC中求AP,在直角三角形C1PC求出C1P,在直角三角形C1CA求出C1A,然后相交求周长.将周长表示为参数a的函数,由于a∈[0,4],在这个区间上求出周长的最小值即可. 【解答】解:DC上有一动点P,令CP=a,则DP=4﹣a, 由于直三棱柱ABB1﹣DCC1中,∠ABB1=90°,AB=4,BC=2,CC1=1, ∴周长S=AP+C1P+C1A=++ =++ =++ =++ 其中是+可以看作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与两点(4,﹣2)以及(0,1)两点距离和的最小值,由图形中点(a,0)恰好是过两点(4,﹣2)与(0,1)的直线与x轴的交点时,上式的值最小. 由两点式知过两点(4,﹣2)与(0,1)的直线的方程是3x+4y﹣4=0,其与x轴的交点是(,0), 即当a=时, +的最小值为两点(4,﹣2)与(0,1)的距离,其值为=5,故周长为5+ 故答案为5+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合计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在四面体ABCD中,CB=CD,AD⊥BD,且E,F分别是AB,BD的中点,求证: (1)直线EF∥面ACD; (2)BD⊥面EFC. 【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分析】(1)根据已知中E,F分别为AB,BD的中点,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EF∥AD,再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直线EF∥面ACD; (2)由AD⊥BD结合(1)的结论可得EF⊥BD,再由CB=CD,结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CF⊥BD,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BD⊥面EFC. 【解答】证明:(1)E,F分别为AB,BD的中点⇒EF∥AD . (2) 16.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求证: (1)A1C⊥BD; (2)平面AB1D1∥平面BC1D. 【考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分析】(1)要证A1C⊥BD,只需证DB⊥面A1ACC1即可, (2)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证明. 【解答】(1)证明: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则有DB⊥AC,DB⊥AA1, 且AA1∩AC=A,∴DB⊥面AA1C1C, ∵A1C⊂面AA1C1C, ∴A1C⊥BD; (2)∵∴四边形ABC1D1是平行四边形,∴AD1∥BC1, 又∵DB∥B1D1,AD1⊂面AD1B1,B1D1⊂面AD1B1, BD⊂面DBC1,BC1⊂面DBC1,且AD1 ∩D1B1=D1. ∴平面AB1D1∥平面BC1D. 17.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AD,CD⊥AD,CD=2AB,E为PC中点. (1)求证:平面PDC⊥平面PAD; (2)求证:BE∥平面PAD. 【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分析】(1)由题意可得:PA⊥CD,结合CD⊥AD与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CD⊥平面PAD,再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到面面垂直. (2)取PD的中点为F,连接EF,AF,即可得到EF∥CD,CD=2EF,由题中条件可得EF=AB,并且EF∥AB,进而得到四边形ABEF为平行四边形,得到BE∥AF,再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到线面平行. 【解答】证明:(1)因为PA⊥平面ABCD,CD⊂平面ABCD, 所以PA⊥CD, 又因为CD⊥AD,PA∩AD=A,AD⊂平面PAD,PA⊂平面PAD, 所以CD⊥平面PAD, 因为CD⊂平面PCD, 所以平面PDC⊥平面PAD. (2)取PD的中点为F,连接EF,AF, 因为E为PC的中点, 所以EF为△PCD的中位线, 所以EF∥CD,CD=2EF, 又因为CD=2AB,AB∥CD, 所以EF=AB,并且EF∥AB, 所以四边形ABEF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E∥AF, 因为AF⊂平面PAD, 所以BE∥平面PAD. 18.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2,AA1=,O为底面中心. (1)求证:A1O⊥平面BC1D; (2)求三棱锥A1﹣BC1D的体积. 【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分析】(1)以A为原点,AB为x轴,AD为y轴,AA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证明A1O⊥平面BC1D. (2)先求出==2, =2,由此能求出三棱锥A1﹣BC1D的体积. 【解答】证明:(1)以A为原点,AB为x轴,AD为y轴,AA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B=AD=2,AA1=,O为底面中心, ∴A1(0,0,),O(1,1,0),B(2,0,0),D(0,2,0),C1(2,2,), =(1,1,﹣),=(0,2,),=(﹣2,2,0), •=0+2﹣2=0, =﹣2+2=0, ∴A1O⊥BC1,A1O⊥BD, 又BC1∩BD=B,∴A1O⊥平面BC1D. 解:(2)cos<,>===,sin<>==, ∴===2, =, ∴三棱锥A1﹣BC1D的体积===. 19.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已知PA=AB,∠ABC为直角,PA⊥BC.点D,E分别为PB,BC的中点. (1)求证:AD⊥平面PBC; (2)若F在线段AC上,当为何值时,AD∥平面PEF?请说明理由. 【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分析】(1)证明:BC⊥AD,AD⊥PB,即可证明AD⊥平面PBC; (2)当AM∥EF,即=时,可得平面ADM∥平面PEF,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1)证明:∵∠ABC为直角,PA⊥BC, ∴BC⊥平面PAB, ∵AD⊂平面PAB, ∴BC⊥AD, ∵PA=AB,D是PB的中点, ∴AD⊥PB, ∵PB∩BC=B, ∴AD⊥平面PBC; (2)解:取BE的中点M,则PE∥DM, 当AM∥EF,即=时,可得平面ADM∥平面PEF,∴AD∥平面PEF, 故=时,AD∥平面PEF. 20.如图1,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AD,∠ABC=60°,E是BC的中点.将△ABE沿AE折起后如图2,使二面角B﹣AE﹣C成直二面角,设F是CD的中点,P是棱BC的中点. (1)求证:AE⊥BD; (2)求证:平面PEF⊥平面AECD; (3)判断DE能否垂直于平面ABC,并说明理由. 【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分析】(1)证明AE⊥BD,只需证明AE⊥平面BDM,利用△ABE与△ADE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证明; (2)证明平面PEF⊥平面AECD,只需证明PN⊥平面AECD,只需证明BM⊥平面AECD即可; (3)DE与平面ABC不垂直.假设DE⊥平面ABC,则DE⊥AB,从而可证明DE⊥平面ABE,可得DE⊥AE,这与∠AED=60°矛盾. 【解答】(1)证明:设AE中点为M,连接BM, ∵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AD,∠ABC=60°,E是BC的中点,∴△ABE与△ADE都是等边三角形. ∴BM⊥AE,DM⊥AE. ∵BM∩DM=M,BM、DM⊂平面BDM, ∴AE⊥平面BDM. ∵BD⊂平面BDM,∴AE⊥BD. (2)证明:连接CM交EF于点N,∵ME∥FC,ME=FC,∴四边形MECF是平行四边形,∴N是线段CM的中点. ∵P是BC的中点,∴PN∥BM. ∵BM⊥平面AECD,∴PN⊥平面AECD. 又∵PN⊂平面PEF, ∴平面PEF⊥平面AECD. (3)解:DE与平面ABC不垂直. 证明:假设DE⊥平面ABC,则DE⊥AB,∵BM⊥平面AECD,∴BM⊥DE. ∵AB∩BM=B,AB、BM⊂平面ABE,∴DE⊥平面ABE. ∵AE⊂平面ABE,∴DE⊥AE,这与∠AED=60°矛盾. ∴DE与平面ABC不垂直. 2017年4月18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