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2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2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三下学期 2 月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历时十余年完成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中国学术史上较早的古 代小说专门史之一。除了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的校勘考证方法之外,《史略》还对西方近现代学 术方法进行了有效借鉴。 首先,鲁迅重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尝试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小说的某些现 象。 对于《世说新语》,鲁迅认为“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正因为 这样的社会环境,《世说新语》才会“成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关于宋传奇与唐传奇的不同, 鲁迅认为前者 “大抵托之古事,不敢及近”,因为“宋好劝惩,摭实而泥,飞动之致,眇不 可期,传奇命脉,至斯以 绝”。正是由于宋朝较唐朝重理念,尚说教,好教训,所以宋传奇 必然立论“高尚”,强求劝诫,缺少世俗气和人情味,缺少唐传奇的生气和活力。 其次,鲁迅重视核心概念的阐释。在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中,他在考证的基础上率先阐明 了小说概念的内涵。他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到了唐传奇时才真正孕育成熟,“小说亦如 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 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鲁迅认为唐传奇真正具备了小说“有意 识地 讲故事”的特征,而且为了讲好故事,开始注重语言和修辞的“文辞华艳”“叙述宛 转”等“主体 性”元素,并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文体。 再次,鲁迅运用西方近代科学研究的归纳方法,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较为科学的分类并 总结其特点。对于魏晋六朝小说,鲁迅用“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进行分类;对宋代的短 篇白话小说,用“话本”和“拟话本”予以命名;对明清小说,则用“人情小说”“神魔小 说”“讽刺小说”“狭邪小说”和“谴责小说”分类。这样的归纳,不但对浩繁的中国古代 小说进行了区分,而且较为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小说内容或形式上的特点。 鲁迅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阐明了小说与社会的关系,厘清了古代小说概念内涵,归 纳分析了其类型和特点,从而使中国古代小说史的书写核心概念明确,研究体系规范,学科 意识突出。 鲁迅在《史略》中所形成的方法论,对其后的中国文学史撰写和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可谓泽被后世。游国恩的《中国文 - 2 - 学史讲义》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史略》方法论的影响,也注重社会环境对文学现象和文 学风格的影响,游国恩认为,谈玄之风的流行导致了魏晋文学重辞藻、尚韵律的诗赋风格。 今天,鲁迅当年所期盼的“大家动手,研究戏剧的写戏剧史,研究诗的写诗史,研究汉 的写汉,研究唐的写唐”之局面早已实现,在中国文学史的撰写、出版和研究已经呈现出雨 后春笋般的繁盛局面时,在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面临着“文学史研究立足中国本位”的命题 时,我们不应忘记《史略》在中国文学史发韌期所做出的贡献。 (摘编自刘东方《<中国小说史略>的传世价值》)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略》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学术的校勘考证方法,还融合了西方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对此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B. 鲁迅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世说新语》成为“名士教科书”的原因,认为是当时“读书 人非常重视品评声名的好坏,全在于只言片语”的社会环境使然。 C. 鲁迅厘清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内涵,较为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小说内容及形式上的特 点,明确了古代小说史书写的核心概念。 D. 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讲义》中对魏晋文学诗赋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受到了 《史略》方法论的影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分论点层层递进,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史略》对西方近 现代学术方法的有效借鉴。 B. 文章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列举了宋传奇的一些缺点,进而阐述了唐传 奇比宋传奇更富有生气和活力。 C. 文章第四段通过引述鲁迅对古代小说分类或命名的具体做法,论证了鲁迅运用西方归纳方 法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是具有价值的。 D. 文章结尾着重分析了《史略》的研究方法对后世中国文学史撰写和研究的重要影响,凸显 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略》是中国学术史上最早的论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专著,为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 立做出了贡献。 B. 古代小说从六朝的粗陈梗概演进到唐传奇的“文辞华艳”“叙述宛转”,标志着古代小说 从萌芽走向成熟。 - 3 - C. 鲁迅历时十余年完成的《史略》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此中国古代小说史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 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面临着“立足中国本位”的命题,需要我们从《史略》中获取启示, 思考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答案】1. A 2. A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 项,“融合了西方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是错误的。由原文“《史略》还对西方近现代学术 方法,进行了有效借鉴”可知,《史略》融合的是“西方近现代学术方法” ,属于扩大了范 围。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 项,“主体部分分论点层层递进”是错误的。文章主体部分采用的是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 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 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 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 保持一致。 - 4 - A 项,“中国学术史上最早的论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专著”表述错误,应该是“是中国学 术史上较早的古代小说专门史之一。” B 项,“标志着古代小说从萌芽走向成熟”是错误的。将魏晋六朝小说视为中国古代小说的萌 芽期,无中生有。 C 项,未提到”中国古代小说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原文“鲁迅在《史略》中所形成的 方法论……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可知,仅做了贡献,题 干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 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 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 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 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 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 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 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 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 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 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 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 - 5 - 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 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 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研究黑洞十多年,最接近我对黑洞想象的是 2014 年电影《星际穿越》中卡冈都亚的样 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黑洞研究创新团组负责人苟利军说。 卡冈都亚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一个黑洞。但科 学从来都不仅仅止步于想象。如今,一个名为“事件视界望远镜”(EHT)的国际合作项目决 定给黑洞拍张照。来自全球 30 多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 8 个射电 望远镜,分别位于南极、智利(2 个)、墨西哥、美国本土、夏威夷(2 个)和西班牙,组成 一个口径尺寸相当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直接观测黑洞的事件视界。经过两年的观测、 数据分析与验证,首张黑洞图像终于在北京时间 4 月 10 日晚上 9 点公布:人类在近邻巨椭圆 星系 M87 的中心成功捕获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这个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与电影中的神秘天 体终于露出真容了。 照片或将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并帮助科学家研究黑洞的构造,例如其吸积盘的 形成过程,喷流的方向等。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陆由俊说:“这将是目前为止最漂亮 的一张黑洞照片,即使不能达到期待的清晰度,也将让我们与黑洞本质更近一步。” (摘编自《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出炉》) 材料二 黑洞首张照片一经发布就引发关注热潮,不仅让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兴奋不已,也 引发国内网友展开热烈无比的全民 P 图大赛。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袁强表示,公布黑 洞照片这一天文盛事激发了包括中国网友在内的全球民众对于黑洞乃至天文学领域的关注与 讨论热情,引起民众用多种方式来参与互动的热情,这是天文学最新研究成果与科普的一次 非常成功的案例,也给未来的科普工作带来启发:如何将非常高冷的科学成果以更加亲民的 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可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而在民众的互动狂欢背后,也有一些专业的媒体与机构注意到全球 8 个天文望远镜观测 黑洞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处理使用了另一“神器”——超级计算机。据报道,负责“冲洗”照 片的美德两家科研机构用各自的超级计算机将来自 8 个望远镜的每对可能的数据排成一行。 - 6 - 通过比较,在数学上消除嗓音,挑出黑洞的信号。每台望远镜上安装的高精度原子钟会为输 入数据加上时间戳,让分析人员能够在事后对数据流进行匹配。最终要见到黑洞的“真容”, 要将望远镜接收到的无线电波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转换成黑洞的图像。 (摘编自《黑洞首照引发“全民狂欢”的背后》) 材料三 EHT 项目负责人谢泼德·多尔曼说:“我们已经做到了上一代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技术的突破、世界上最好的射电天文台之间的合作、创新的算法都汇聚到一起,打开了一个 关于黑洞和事件视界的全新窗口。” 参与此次 EHT 合作项目的科研人员共 200 多名,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有 16 人。“在 捕获首张黑洞图像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做出了极具国际显示度的工作。”中国科学院上海 天文台台长沈志强研究员自豪地说。我国科学家长期关注高分辨率黑洞观测和黑洞物理的理 论与数值模拟研究,在 EHT 国际合作形成之前就已开展了多方面工作。在此次 EHT 合作中, 我国科学家在早期 EHT 国际合作的推动、夏威夷 JCMT 望远镜的观测、后期的数据处理和结果 理论分析等方面做出了中国贡献。此外,在 EHT 全球联合观测的 2017 年 3~5 月期间,上海 65 米天马望远镜和新疆南山 25 米射电望远镜作为东亚 VLBI 网成员共同参与了密集的毫米波 VLBI 协同观测,为最终的 M87 黑洞成像提供了总流量的限制。 毫无疑问,这一次“看见”黑洞的突破性工作是全球科学界合作的典范,离不开数十年 观测、技术和理论工作的坚持和积累,更离不开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的密切合作。作为 多年国际合作的结果,EHT 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宇宙中最极端天体的新手段。 黑洞就在宇宙中,等着人们去探究。沈志强认为:“对 M87 中心黑洞的顺利成像绝不是 EHT 国际合作的终点,我们期望,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令人兴奋的结果。” (摘编自《5500 万年前的黑洞,我看到了你》)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来自全球多国多地区的 200 多名科研人员,利用一个口径与地球直径相当的虚拟望远镜, 历时两年,成功捕获了首张黑洞图像。 B. 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的公布,让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对这一天文盛事兴奋不已,也引 发了全球民众的关注与讨论热情。 C. 美德两家科研机构用超级计算机,通过对虚拟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进行排列、比较,消除噪 音,挑出黑洞的信号并进行处理,从而“冲洗”出了照片。 D. 上海 65 米天马望远镜和新疆南山 25 米射电望远镜,在 EHT 全球联合观测中直接参与了黑 - 7 - 洞事件视界的观测,为首张黑洞成像做出了重要贡献。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电影《星际穿越》中的卡冈都亚是基普·索恩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一个黑洞,如今, 黑洞终于露出真容,这说明科学离不开想象力,且从来都不止步于想象。 B. 即便在超级计算机的辅助下,科学家们仍然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把世界上第一张黑洞照片 “冲洗”出来,可以想象数据处理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C. 将技术的突破、世界上最好的射电天文台之间的合作、创新的算法都汇聚到一起,便能打 开关于黑洞和事件视界的全新窗口,从而不断获知黑洞奥秘。 D. 首张黑洞照片是科学家们联合“拍摄”到的,是全球大合作的一个产物,沈志强认为对 M87 中心黑洞的顺利成像绝不是此次合作的终点,将来的成果让人拭目以待。 6. 首张黑洞图像问世具有怎样的科学意义?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C 6. ①或将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②实现技术突破,提供最极端天体研究的新手段。③ 促进全球科学界的深度合作。④推进人类对黑洞结构及本质等方面的深化研究。⑤激发全球 民众对科学的关注与热情。⑥启发未来科普工作。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种题,关键是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 点或态度。根据选项的表述,回归文本并仔细阅读,接着对选项进行深度比对确定正误即可。 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 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D 项,“在 EHT 全球联合观测中直接参与了黑洞事件视界的观测”表述错误。原文内容是“上 海 65 米天马望远镜和新疆南山 25 米射电望远镜作为东亚 VLBI 网成员共同参与了密集的毫米 波 VLBI 协同观测,为最终的 M87 黑洞成像提供了总流量的限制”,可见选项把“共同参与了 密集的毫米波 VLBI 协同观测”替换成“直接参与了黑洞事件视界的观测”,偷换概念,张冠 李戴。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题干 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 - 8 - 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 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本题中,本题考查这种题目的难度较单纯的信 息筛选要大。考生要在通读若干句子或者一两个段落乃至全文后,才能进行判断。 C 项, “便能打开关于黑洞和事件视界的全新窗口,从而不断获知黑洞奧秘”表述于文无据。 原文只是说“技术的突破、世界上最好的射电天文台之间的合作、创新的算法都汇聚到一起, 打开了一个关于黑洞和事件视界的全新窗口”“帮助科学家研究黑洞的构造”“这将是目前 为止最漂亮的一张黑洞照片,即使不能达到期待的清晰度,也将让我们与黑洞本质更近一 步”,可见选项的结论无中生有,拔高了作用,“便”“从而”逻辑关系判断绝对。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 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 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 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整合, 组织语言形成答案。题干中问的是“有怎样的科学意义”,对应在材料中筛选相关要点作答。 答案①“或将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答案④“推进人类对黑洞结构及本质等方面的 深化研究”源自材料一最后一段“照片或将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并帮助科学家研究 黑洞的构造……‘这将是目前为止最漂亮的一张黑洞照片,即使不能达到期待的清晰度,也 将让我们与黑洞本质更近一步”,归纳要点时例子可以忽略不计,太具体的表述要概括整 合。’” 答案②“实现技术突破,提供最极端天体研究的新手段”源自材料三第一段“技术的突破、 世界上最好的射电天文台之间的合作、创新的算法都汇聚到一起,打开了一个关于黑洞和事 件视界的全新窗口。’”和倒数第二段“毫无疑问,这一次‘看见’黑洞的突破性工作是全 球科学界合作的典范,离不开数十年观测、技术和理论工作的坚持和积累,更离不开来自世 界各地的研究人员的密切合作。作为多年国际合作的结果,EHT 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宇宙中 最极端天体的新手段”。,从以上信息中心提炼出关键词句即可。 答案③“促进全球科学界的深度合作”源自材料三最后两段“黑洞的突破性工作是全球科学 界合作的典范……更离不开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的密切合作。作为多年国际合作的结 果,……黑洞的顺利成像绝不是 EHT 国际合作的终点,我们期望,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 有更多令人兴奋的结果。” - 9 - 答案⑤“激发全球民众对科学的关注与热情”和⑥“启发未来科普工作”源自材料二“黑洞 首张照片一经发布就引发关注热潮,不仅让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兴奋不已,也引发国内 网友展开热烈无比的全民 P 图大赛。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袁强表示,公布黑洞照片这 一天文盛事激发了包括中国网友在内的全球民众对于黑洞乃至天文学领域的关注与讨论热 情,引起民众用多种方式来参与互动的热情,这是天文学最新研究成果与科普的一次非常成 功的案例,也给未来的科普工作带来启发:如何将非常高冷的科学成果以更加亲民的方式呈 现出来,让更多人可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 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 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 联系主题。 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 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卧 铺 阿城 第一次坐火车的卧铺,我心跳着进了卧铺车厢。嗬,像现代化养鸡场,一格一格的,三 层到顶。我是中铺,下铺是一个兵,头剃得挺高,冲我笑笑,问:“你到哪儿?”河南人。 对面下铺一位老者听说我去南方,就说:“南方还暖和,北边儿眼瞅着冷啦。您瞧这位同志, 都用上大衣了。”河南兵一笑,说:“部队上发了绒衣裤儿,俺回家探亲,先领了大衣。” 开车铃声响了。呆了一会儿,又慢慢来了一个挺年轻的姑娘。那姑娘拉平了声儿说:“谁 的?别放在人家这里行不行?”我把提包放在我对面的中铺上了,于是赶紧提下来,说:“对 不起,忘了忘了。”姑娘借着窗玻璃,理了一下头发,脱掉半高跟儿鞋,上了中铺,打开书 包,取出一本儿书,立刻就看进去了。河南兵坐得很直,手捏成拳头放在膝上,脸红红地对 我说:“学文化哩!” 车开了。那老者拉了毯子睡下。河南兵仍旧坐得很直,我正想说什么,就听车厢过道口 闹起来。河南兵伸出头去,说:“敢是俺的战友儿看俺来?”他们这一吵,惊动了卧铺车厢 的人,上上下下伸出头来,睁着眼问:“怎么了?”那个结实兵一边走一边挥着手,说:“没 啥,没啥。俺们到俺们战友儿这儿来看看卧铺是个啥样子。”大家笑起来,又都缩回去。 - 10 - 我问:“就买了一张卧铺?”河南兵红了脸。结实兵粗声大气地说:“俺这位战友儿的 娘才有意思来!坐过几回火车儿,就是不知道卧铺是个啥样子,来信问他当了兵可是能坐卧 铺儿?俺这位战友儿硬是借了钱买了一张卧铺票儿坐,回去给娘学说。俺们讲说沾个光,也 来望望,回去也给俺们家里人学说。”说到这里,中铺的姑娘扭动了一下。仍旧看书。河南 兵赶忙说:“你小声儿说话不中?这卧铺里的人净是学文化的,看惊动了。”结实兵这才发 觉中铺躺着一个姑娘,笑着打了河南兵一拳:“你小子坐卧铺儿不说,还守着个姑娘,看美 得你!”姑娘使劲动了一下。河南兵臊红了脸,说:“你不敢乱说!”结实兵很高兴地回去 了。其他的兵一个一个地来,都很仔细地瞧那个姑娘的背影,倒不像是看卧铺来的。 参观完了,河南兵显得挺累,叹一口气,从挎包里摸出一个苹果,递给我说:“你吃。” 我急忙也拿出一个苹果说:“我有。”推让了一会儿,互相拿了对方的。有咸没盐地聊了半 天,都说睡觉吧。河南兵扯出军大衣,问我:“你盖?”我说:“铺上有毯子。” 上了中铺,我看那边的姑娘已不再读书,蜷起身子睡着,瞄了瞄老者,正是香甜的时候。 我头冲窗子躺下,后半夜,裹紧了毯子,真有点冷。 大清早,忽然被一声喊叫吓了一跳:“这是谁的呀?这么大味儿!”我连忙扭头去看。 只见那个姑娘半撑着身子,用拇指和食指拈起一件大衣的布领子,往外拽着。 车厢的人闻声过来好几个,睁着眼看那姑娘。那老者躺在下铺,立屈着腿说:“姑娘家 说话好听点儿!半夜看你冷,替你盖了,怎么就脏了你?总比冻着强吧?”河南兵从底下冒 出来,后脖子也是红的,说:“醒啦?大衣是俺的哩。”看热闹的人都笑起来,散回去。 我下到下铺,只见河南兵叠他的大衣。放在枕头上,又抻,又抹。我笑着说:“你的大 衣有什么味儿?”河南兵也不回头,说:“咋会来?许是他们借穿照相?那么一小会儿,不 会串味儿来!” 我抬头看了看姑娘,姑娘低了头,僵坐在中铺。女子早上没有梳洗大约是最难看的时候。 老者不说话,只用手轻轻拍着膝盖,噘起下嘴唇儿。我呆不自在,就洗漱去了。回来一看, 三个人还在那里。 我问河南兵:“你不洗洗?”河南兵这才抬起头来:“俺不洗了,到了家,痛痛快快用 热水洗,娘高兴哩。”我说:“也不能叫老婆看个累赘相呀。”河南兵说:“哪儿来老婆?” 我说:“当了兵,还不是有姑娘想跟着?”河南兵说:“咋说哩!俺借钱坐卧铺儿,东西买 少了,怕是人家不愿意哩!”老者笑着说:“将来当了军官,怕啥?”河南兵看了看姑娘: “军官得有文化哩。” 姑娘正慢慢下来,歪着腰提上鞋,拿了手巾、口缸去了。半天回来,低头坐在下铺,不 - 11 - 再看书。老者问她到哪儿,她借答话,看了一眼河南兵,又低下头去。河南兵掏出苹果让大 家吃。我把到手的一个转给姑娘。姑娘接了,却放在手里并不吃。我问河南兵:“你的刀呢?” 河南兵以为是说昨天的事,就说:“武器离了部队就收,不方便哩。”老者扭脸对姑娘说: “洗洗吃吧,不脏。”姑娘更埋了头,我赶忙把我的刀递过去。姑娘接了,拿在手里慢慢地 削。削好,又切成几瓣儿,抬起头,朝大家笑一笑,慢慢地小口儿小口儿吃起来。 (有删节)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通过“河南兵”两处“学文化”的语言描写,写出他对“文化人”的敬慕之情,表现 出他质朴、善良的性格特点。 B. 小说刻画“姑娘”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三言两语就勾勒出姑娘的美丽,也描 绘出了她“文化人”的特点。 C. 小说写“结实兵”来看战友的卧铺的情节,通过他对卧铺的好奇,对姑娘的饶有兴趣,写 出了军人的单纯和热情的特点。 D. 小说中人物的对话中方言的使用,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乡土色彩,既有利于人物的塑造, 也有利于反映小说的时代特色。 8. 小说以“卧铺”为叙事背景,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9. 小说以“姑娘吃苹果”为结尾,耐人寻味,请欣赏这样结尾的艺术效果。 【答案】7. B 8. ①以“卧铺”小说的环境,空间狭小与出场人物的众多形成反差,折射 出了世像百态;②以“卧铺”作为小说人物表演的舞台,展现了各类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利 于突出小说主人公的质朴善良的性格特点;③以“卧铺”为中心组织故事情节,通过看卧铺、 盖大衣、吃苹果等情节,使得小说情节紧凑、简洁、明快。 9. ①从情节来看:以“姑娘吃苹果”为结尾,在情节的继续发展上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 空间。②从人物形象来看:以“姑娘吃苹果”为结尾,写出了姑娘对“河南兵”情感态度的 变化,使得人物形象更丰富、生动。③从小说主题来看:以“姑娘吃苹果”为结尾,结尾让 不同人物走向融合,有利于表达对真情之美、温情相处的赞美的主题。(对于主题的概括,基 本正确即可。)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 12 - 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 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小说刻画‘姑娘‘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 语言描写,三言两语就勾勒出姑娘的美丽”错误,从文中来看,姑娘的美丽是通过士兵们的 反应侧面描写出来的,如“其他的兵一个一个地来,都很仔细地瞧那个姑娘的背影,倒不象 是看卧铺来的”。故选 B 项。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 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以‘卧铺’为叙事背景,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然 后分析“卧铺”的特点,再分析“卧铺”在小说中充当的角色以及这一角色与小说中的人物 形象、故事情节之间的关联。从文中来看,第一段就介绍了“卧铺”的特点,“嗬,像现代 化养鸡场,一格一格的,三层到顶”,由此可见,“卧铺”的空间很狭小,但这狭小的空间 是人物活动的场所,为人物出场提供了舞台;从出场的人来看,有年轻的姑娘、河南兵、结 实兵、我、老者等,人物之众多与空间之狭小形成反差,折射出世像百态;从小说的情节来 看,小说写战友来看卧铺、河南兵给女孩盖大衣、吃苹果等情节,而这些情节都发生在“卧 铺”中,可以说“卧铺”让小说的情节很紧凑。考生围绕这些进行答题即可。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 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以‘姑娘吃苹果’为结尾,耐人寻味,请欣赏这样结尾的 艺术效果”,然后分析结尾“姑娘吃苹果”意味着什么,再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几个 角度分析这样结尾的效果。小说结尾写姑娘吃河南兵给的苹果,这说明姑娘对待河南兵的态 度发生了改变,而上文河南兵战友来看河南兵时,“姑娘使劲动了一下”表现出姑娘的不耐 烦,姑娘睡觉醒来嫌弃河南兵的大衣,“这是谁的呀?这么大味儿”“用拇指和食指拈起一 件大衣的布领子,往外拽着”,这里是一种嫌弃,而小说最后姑娘吃苹果体现出态度的变化; 姑娘对河南兵态度的变化也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如姑娘和河南兵会不会有情感的进一步发 展,这是情节上的效果;从主题上来看,上文在“卧铺”这一环境中写了众多的人物,有文 化的姑娘显得与众不同,且格格不入,小说结尾姑娘吃河南兵给的苹果显示出不同人物之间 的融合,表现出对真情之美、温情相处的赞美。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 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 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 - 13 - 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在 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褒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考生要结合相 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如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 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 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表达技巧。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 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 题人也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 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谈谈你 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 为怎样更好?为什么?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 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 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 味。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 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 方面入手:①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情节波澜起伏,还是出人意料? 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②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人物 形象更加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作者这样写是可以突出 小说的主旨,还是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④从时代背景考虑,当然这一点需要考生对小 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或者小说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就可能无从入手。 例如本题就要从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方面去探究。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禧,东安州人。年十六,从大将军阿术鲁南攻徐州,复从元帅察罕攻寿春等州,皆有 功。禧素峭直,为主将所忌,诬以他罪,欲置之法。时王鹗侍世祖于潜邸,禧密往依之,鹗 请左丞阔阔荐禧与其子弘纲俱入见。岁己未..,从世祖南伐。进攻鄂州,诸军穴城以入,宋树 栅为夹城于内,入战者辄不利,乃命以厚赏募敢死士。禧与子弘纲俱应蔡,由城东南入战, 将至城下,帝悯其父子俱入险地,遣阿里海牙谕禧父子,止一人进战。禧所执枪中弩矢而折, 取弘纲枪以入,破城东南角。有逗留不进者十余人,立城下,弘纲复夺其枪入。转战良久, - 14 - 禧身中十八矢,一矢镞贯腹,闷绝复苏。世祖即位赐金符..。至元元年..,升唐邓等州卢氏保甲.. 丁壮军总管。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翼 水军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攻樊城。行省集诸将问破襄阳之策,禧言:襄、樊 夹汉江而城,敌人横铁锁、置木橛于水中,今断锁毁橛,以绝其援,则樊城必下。樊城下, 则襄阳可图矣。”行省用其计,乃破樊城,而襄阳继降。时朝廷议征日本,禧请行,与右丞 范文虎、左丞李庭同率舟师,泛海东征。至日本,禧即舍舟,筑垒平湖岛,各相去五十步止 泊,以避风涛触击。飓风大作,文虎、庭战舰悉坏,禧所部独完。文虎等议还,禧曰:“士 卒溺死者半,其脱死者,皆壮士也,曷若乘其无回顾心,因粮于敌以进战。”文虎等不从, 曰:“还朝问罪,我辈当之,公不与也。”禧乃分船与之。时平湖岛屯兵四千,乏舟,禧曰: “我安忍弃之!”至京师,文虎等皆获罪,禧独免。 (选自《元史•张禧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翼水军 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 B. 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翼水军 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 C. 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翼水军/ 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 D. 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冀水军 /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己未,已未年。古代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 B. 金符,文中指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一种信物。金符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等。 C. 元年,可以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贞观元年、康熙元年。 D. 保甲,旧时户籍编制制度,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甲设甲长,保设保长。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禧作战有功,因直遭忌。他年纪轻轻先后跟从大将军、元帅作战,都立下战功;他严厉 刚直被主将忌恨,主将捏造罪名想把他治罪。 B. 张禧父子上阵,不顾生死。他跟从皇帝南征,进攻鄂州时不利,他与儿子一起应征成为攻 城勇士,他勇猛冲刺身上多处受伤,几乎死去。 - 15 - C. 张禧有勇有谋,积极献计。行省召集将领征询攻破襄阳的策略,张禧认为,应该截断汉江 上的铁锁、木橛,阻断襄、樊之间的援助,可以取胜。 D. 张禧奉命攻日,功败垂成。他和范文虎去讨伐日本,遭遇飓风他部属的战舰保存完好,范 文虎等人的战舰被毁,范文虎害怕朝廷问罪,逼迫他撤军。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悯其父子俱入险地,遺阿里海牙谕禧父子,止一人进战。 (2)其脱死者,皆壮士也,曷若乘其无回顾心,因粮于敌以进战。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皇帝怜悯他们父子俩都要前往危险的地方,派阿里海牙前去告诉他们父子俩,皇帝 只准许他们中的一个人进城作战。(2)那些没有死去的,都是些壮士,还不如乘着他们还没 有返回之心时,趁机向敌人夺取粮食向前进攻。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前提是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 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把握句子特征,结合 上下文的理解断句;其次,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如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 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应注意选项特征以及文体的语言风格。可用排除法。断句完毕,再回 读一遍审查。从所给选项看,主要先看“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如何断句。从 词语间关系看,“其阵中”是“入”的对象,“夜衔枚入其阵中”语意相对完整,其前其后 应该停顿,“以识水之深浅”是“插苇”的目的,“插苇以识水之深浅”语意相对独立。依 此排除 AD。句子后半部分,根据名词断句法和语意间关系,可知“宋兵溃”是“阿术即命禧 率四翼水军进战”的结果,“追至浅水”的是“阿术”,“溃追至浅水”表意不通,“宋兵 溃”其前后应停顿,排除 C。原文标点大体如下: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 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翼水军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 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 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看清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 16 - 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对选项进行辨析。 A 项,“古代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表述有误,应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 干要求,即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依据人名、地 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 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D 项,“范文虎害怕朝廷问罪”错,从原文看,范文虎对张禧表示,如果朝廷问罪,他们会承 担,与张禧无关。从中可知范文虎并不害怕朝廷问罪。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 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 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自己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 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句中关键词的理解。 第(1)小题的关键点有:“悯”,意为“怜悯”;“俱”,意为“都”;“谕”,意为“告 诉”;“止”,意为“只”。第(2)小题的关键词有:“脱”,意为“脱离”,意译为“没 有”;“曷若”,意为“还不如”;“回顾”,意为“返回”;“因”,意为“趁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 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 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 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 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 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参考译文: 张禧,东安州人。十六岁时,跟从大将军阿术鲁向南攻打徐州,又跟从元帅察罕攻打寿春等 州,都立下战功。张禧素来严厉刚直,被主将忌妒,给他捏造了罪名,要将他按法治罪。当 时王鹗在世祖的王府中做事,张禧暗地里去投靠他,王鹗请左丞阔阔向世祖推荐他和他的儿 - 17 - 子张弘纲一起入见世祖。己未年,(张禧)随世祖南伐。大军攻打鄂州城,各军挖了地道攻城, 宋军在城内建起木栅作为夹城防守,由地道入城的军队都因此而失利,于是统军的人就下令 用优厚的赏赐募集敢死人士前去作战。张禧和他儿子张弘纲都前往应募,从城的东南部向城 中进攻,将要到城下时,皇帝怜悯他们父子俩都要前往危险的地方,派阿里海牙前去告诉他 们父子俩,皇帝只准许他们中的一个人进城作战。张禧拿的长枪被弩箭射断了,他就夺了张 弘纲的长枪冲进城去,攻破了城的东南角。有十几个人站在城下不敢向城内突击,张弘纲又 反夺了他们中的一枝长枪冲进了城内。转战了很久,张禧身上中了十八处箭伤,其中一枝箭 头射穿了他的腹部,他昏死后又苏醒过来。世祖继承皇位,赐给张禧金符。至元元年,升任 唐邓等州卢氏保甲丁壮军总管。元帅阿术命令张禧率领小船,乘夜色悄悄潜入宋军阵地,插 上苇秆标出水道的深浅。等他率船回来后,阿术就下令让他指挥四翼的水军进攻,宋军溃散, 他指挥部下追击到浅水区,夺取了七十多艘宋军战舰。攻打樊城。行省召集各位将领征询破 襄阳城的策略,张禧说:“襄阳、樊城夹着汉江筑城,敌人在江上横拦铁锁,又在水中设置 了木橛,现在我们应该截断铁锁毁掉木橛,来断绝他们相互援助,那么樊城一定会被攻下。 樊城攻下后,那襄阳也就可以攻下了。”行省采用了他的计策,于是攻下了樊城,而襄阳也 就跟着投降了。当时朝廷正商议征讨日本,张禧请求前去,与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共同率 领水军,渡海东征。抵达日本海岸,张禧率领军队离船登陆,在平湖岛修建了堡垒,他还命 令各船相距五十步停泊,以避免风浪的冲击。海上起了大飓风,范文虎、李庭率领的战舰全 都被毁坏,只有张禧指挥的战舰完好无损。范文虎等人商议撤军,张禧说:“被溺死的将士 们已经过半了,那些没有死去的,都是些壮士,还不如乘着他们还没有返回之心时,趁机向 敌人夺取粮食向前进攻。”范文虎等人不肯听从他的建议,说:“回朝以后如果被问罪的话, 我们这些人会承担下来,不会让您受连累。”张禧于是将自己的船分出一部分给他们。当时 在平湖岛上屯驻了四千军队,缺少战舰,张禧说:“我不忍心抛弃他们不管!”回到京师, 范文虎等都被治了罪,只有张禧被免罪。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襄阳怀孟浩然 白居易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 18 -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馀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以山水发端,赋中含兴,铺绘出襄阳山水地貌的独特气势,正是青山绿水的灵气孕育 了孟浩然的诗作。 B. 诗人诵读孟诗,感怀其人,由感怀其人,而旅次襄阳,以追寻孟浩然遗踪。全诗文字清淡 简朴,颇有孟浩然气韵。 C. 诗人南望鹿门,望得深沉、悠远,山林青翠,蔼蔼芬芳,以壮阔清丽之景将孟浩然的诗风 更高一层地表现出来。 D. 诗歌由彼及此,由景及人,衔接过渡极为自然,字句之间深蕴对孟浩然的景仰钦敬之心, 全无萧瑟悲凉之态。 15.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孟浩然的追怀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楚山连绵,碧色不断。汉水蜿蜓,清波浩 荡。看似写景,其实景中有情,青山绿水的灵气孕育了孟浩然的诗作,他的诗作也同样使楚 山、汉水增色,寥寥几笔,传达出诗人对孟浩然诗文风格与成就的高度赞誉与追怀。②通感。 诗人南望鹿门,望到弥漫在鹿门山上的蔼蔼芬芳,“徐芳”原本只能嗅到,诗人运用通感的 手法,写出孟浩然的悠然畅逸已凝聚在隐居地的山水之中,表现了诗人对孟浩然人品与诗风 的追寻。③以景结情。诗歌末句以触目所见雾霭云深、林木莽莽的景象收束全诗,表达了诗 人对孟浩然后继无人的伤感、失落,更见出诗人对孟浩然的追怀。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 D 项,“全无萧瑟悲凉之态”表述错误。诗歌后半部分陡然转人感性的喟叹之中。景物从壮阔 清丽变为苍茫空旷,情绪从赞誉落人无人继之的伤感、失落。 故选 D。 - 19 - 【15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抒情手法的分析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 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1)主要考查鉴 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 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此题可结 合词的注释,抓住关键词,通过联想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 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 题干为“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孟浩然的追怀之情的?请简要分析”,这类 题的答题模式为:先明手法,再析手法,最后点效果,即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参考答案中“以景衬情(情景交融)”“通感”“以景结情”为“明手法”的内容; “诗中前两句描写的楚山连绵,碧色不断。汉水蜿蜓,清波浩荡。看似写景,其实景中有情, 青山绿水的灵气孕育了孟浩然的诗作,他的诗作也同样使楚山、汉水增色,寥寥几笔,传达 出诗人对孟浩然诗文风格与成就的高度赞誉与追怀,用到了以景衬情的手法”,以上是对情 景交融手法的分析,以及对情感的作用; “第五句中诗人南望鹿门,望到弥漫在鹿门山上的蔼蔼芬芳,‘徐芳’原本只能嗅到,诗人 运用通感的手法,写出孟浩然的悠然畅逸已凝聚在隐居地的山水之中,表现了诗人对孟浩然 人品与诗风的追寻”,以上信息为对通感修辞的注释,以及这种手法对“表达对孟浩然的追 怀之情”的作用。 “诗歌末句以触目所见雾霭云深、林木莽莽的景象收束全诗”,这是以景结情的分析;“表 达了诗人对孟浩然后继无人的伤感、失落,更见出诗人对孟浩然的追怀”,这是对情感表达 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南朝宋文帝的典故,指出北伐抗金一定要 做到知己知彼,若草率出兵,即使有“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也可能是“__________” 的结局。 (2)庄子在《逍遥游》中三次对鲲鹏进行描写,开篇第一次描述鹏的脊背时,是 “__________”,第三次引用商汤与棘的对话描述鹏的脊背时,则是“__________”,这些 在细节上相互补充,使鲲鹏形象更为充盈、饱满、神妙。 - 20 - (3)《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展现了桃花 源生活的安定平和。 【答案】 (1). 封狼居胥 (2). 赢得仓皇北顾 (3). 不知其几千里也 (4). 背 若泰山 (5). 阡陌交通 (6). 鸡犬相闻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居胥、仓皇、赢、 阡陌。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包括网络文络音乐等组成的网络文艺取得的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 业的重要支柱,并被逐渐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网络文艺创作不能脱离时代文化语 境,而必须立足______的时代潮流,描摹时代画卷。要在注重流量和粉丝经济的同时,脚踏 实地去感受______的伟大变革,为人民创作有温度、有情怀的文艺作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就是要引领时代文化风向。(______)。但客观而言,与______全球的好莱坞电影、韩剧、日 本动漫等文化产品成功的文化输出相比,中国网络文学扬帆出海的历程和经验还处于不断探 索阶段,对外传播的文化影响力也还不够。未来网络文学若要持续引领文化风向,要在世界 文络空间共同体的目标,除了不断加强原创品质的提升,还应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______ 时代精神,使中国网络文学真正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有力载体。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包括网络文络音乐等组成的网络文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 柱,并被逐渐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战略。 B. 由网络文络音乐等组成的网络文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 柱,并逐渐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战略。 C. 包括网络文络音乐等在内的网络文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 - 21 - 柱,并逐渐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 D. 由网络文络音乐等组成的网络文艺取得的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 柱,并逐渐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日千里 气势磅礴 席卷 反应 B. 日新月异 气势磅礴 包罗 反映 C. 日新月异 波澜壮阔 席卷 反映 D. 一日千里 波澜壮阔 包罗 反应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文化,成为当代文艺引领时代 文化风向的使命与担当 B.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气派、讲述中国故事,成为当代文艺引领时代 文化风向的使命与担当 C. 成为当代文艺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的使命与担当,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 国气派、传播中国文化 D. 成为当代文艺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的使命与担当,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 国气派、讲述中国故事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考试 大纲》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然后联系上下文,审读原文语句,确定语意关联,再 次对比选项,找出差别,认真推敲之后确定答案。本题要求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可先观察所给画线句的错误点,也可对比选项看表述区别。 A 项,“包括网络文络音乐等组成的”句式杂糅,应该是“包括网络文络音乐等的”或“由网 络文络音乐等组成的”;语序不当,“逐渐”移到“被”前面。 C 项,“并逐渐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成分残缺。“纳入”和“国家顶层设计”搭 配,和“文化发展”不搭配,“文化发展”后面缺宾语中心词,可说“纳入文化发展战略”。 D 项,句子主语是“发展”,“发展……成为……支柱”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纳入”缺宾 语,同 B 项一样,应搭配“文化发展战略”。 - 22 -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基本意思、 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要选“依次填入文中横线 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需对词语逐一分析。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一日千里:形容进展极快。文中 搭配“时代潮流”,用“一日千里”更合适。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气势磅礴:形 容气势雄伟盛大。词语修饰对象是“伟大变革”,应该用“波澜壮阔”。席卷:像席子一样 把东西全都卷进去。包罗:包括。词语修饰“全球”,应该用“席卷”。反映:比喻把客观 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和行动。与“时代精神”搭配,应该 用“反映”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语境,并注意空间、时间或事理 顺序。注意语体色彩、陈述对象和语句结构等是否一致。联系所给内容看,首先要看“讲述 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文化”的语序。按事理逻辑应是“讲述中国故事、展现 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文化”,排除 B、D 两项;其次看“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展 现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文化”和“成为当代文艺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的使命与担当”的前后关 系。从语意联系看,“成为当代文艺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的使命与担当”是“讲述中国故事、 展现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文化”的结果,应该先说“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传播中 国文化”,排除 C 项。 故选 A。 【点睛】高考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 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平时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 习。辨析病句方法:1、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 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2、紧缩法。去掉句子的 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 分。3、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4、 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 否得当,看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 23 - 20.下面是某校校园文化艺术节暨 2020 年元旦文艺汇演邀请函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 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为丰富校园生活,我校将于 2019 年 12 月 31 日 19 时在学校活动中心隆 重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暨 2020 年元旦文艺汇演,在此,诚挚邀请您拨冗惠顾!为确保活动顺 利进行,请您凭邀请函入场,务必在指定区域坐下来,观赏精彩纷呈的节目。如需任何援助, 学生志愿者将鼎力为您服务。感谢您对我校的支持! 【答案】①将“惠顾”改为“光临”;②将“务必”改为“请”;③将“坐下来”改为“就 坐”;④将“援助”改为“帮助”;⑤将“鼎力”改为“全力”(热忱)。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 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 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 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准确得体、恰到好处。题干中的要求其实也是解题提示,概括来说有三点:说出理由,有针 对性,符合情景、身份。该片段是邀请函,表达中一定要注意使用敬辞,注意身份和适用对 象。因此将“惠顾”(指到来后买了东西),改为“光临”(即将到来,还没买东西);将“务 必”(太强硬,不礼貌)改为“请”;将“坐下来”太过口语化,改为“就坐”;将“援助” (书面语太强,指每个地方受灾和产生不幸时我们对其帮助的行为,是不带任何条件的,不 合语境),改为“帮助”;将“鼎力”,敬辞,不合说自己的语境,有自夸嫌疑,改为“全力” (热忱)。 21.请各用一句话对下面两则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 每句话不超过 30 个字。 材料一 2019 年 9 月 28 日下午,中国女排在日本大版市中央体育馆以 3:0 战胜塞尔维亚 队,以十一连胜的傲人战绩锁定 2019 年女排世界杯冠军,夺得队史上第 10 个“世界三大赛” 冠军。五星红旗再次在赛场上升起,庄严雄壮的国歌再次奏响。同样是大阪,1981 年,袁伟 民率领的中国女排从这里开启了五连冠的辉煌篇章。2003 年,陈忠和率领的“黄金一代”在 这里时隔 17 年再夺三大赛冠军。2019 年,郎平率领的新一届中国女排又在这里铸就新的荣耀。 中国女排用新鲜出炉的世界杯冠军为祖国献上了一份沉句句的生日礼物。 材料二 据国际排联官网消息,在国际排联最新一期的世界排名中,中国女排以 320 分重 - 24 - 返榜首,美国与塞尔维亚分列第二、三位。本期排名由 2016 年里约奥运会、2017 年世界女排 大奖赛、2018 年世锦赛和 2019 年女排世界杯的综合成绩决定。作为里约奥运会冠军,中国女 排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中位列第四,在世锦赛中摘得铜牌,而在不久前结束的世界杯中,中国 队以 11 连胜蝉联冠军。在总积分榜上,中国队上升一位,以 320 分高居第一,领先身后的美 国队 54 分,上一期排名第一的塞尔维亚队下滑至第三位。 【答案】示例: 材料一:中国女排 2019 年在日本以十一连胜的傲人战绩夺得第十个世界冠军。 材料二:中国女排在国际排联最新一期世界排名中重返世界第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 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 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 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材料一中关键信息:①2019 年在日本/2019 年在大阪;②中国女排十一连胜;③夺得第十个世界冠军。材料二中关键信息: 中国女排;国际排联;新一期世界排名;重返世界第一。最后把关键信息连缀成答案。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许多大城市的居民或在阳台,或在楼顶,或是走出小区到江边滩涂、绿地边角甚 至建筑废地,辟地种菜,过起了都市农夫的生活。这些都市农夫,有的是闲居老人,有的是 办公室白领,有的是携妻将子的一家人。都市种菜,俨然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 有的网友调侃称,国家正在推行城镇化,而都市人却想做农夫,这世界真的有点怪。 上述事件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作文。③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田园交响曲 我来到了阳光明媚的乡村。 阳光洒满凹凸不平的石子小路,天,是澄澈的,透明的好像天使;阳光,透过树的隙缝, 洒了一地金黄,树影婆娑,微风拂动,心,陶醉了,心像蒲公英一样安静;心想湖水一般平 静。 - 25 - 我坐在自家的庭院里,手托着下巴,欣赏着美景。 那两棵高大的桂花树,如同两名纤尘不染的仙女,正在仙境中跳着优美的舞蹈,嘴上挂 着无邪的微笑,略带忧伤的神情,跳跃在光与影的世界,亦真亦假…… 山茶花娇小美艳,红得娇艳,美得动魄,层层叠叠的花瓣,就像层层叠叠的舞裙。好似 波西米亚姑娘穿着热情洋溢的红裙,跳着妖娆的舞。舞之精灵呵,那洒在地面上的花瓣,就 是你妩媚的眼神。 外面的樱花也开了。 白如雪,好似星点的樱花如此妖冶。在阳光照耀下,在微风吹拂下,花瓣如同雪花飘落 了下来,有好些落入了小河中,随流远逝,“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句话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又开始浮想联翩了,看着满水泥地细碎的樱花瓣,又看向了樱花树,这一刻,我仿佛 看见了一个坐在树上绝美的精灵,带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容,拨动着怀里的竖琴。我仿佛也 听到了那悲伤的曲子。心,不禁有些颤动了起来。 我顺着小河走下去,看见好些孩子在河里捉鱼。 禾苗随风舞动,好似一个一个的波浪,翻滚,好看极了。我手里拿着一束映山红,是别 人送我的,好像褪了色的红纸的颜色。听别人说,这花是可以吃的,我有些不相信。于是, 我尝试了,甜滋滋的,也有一些酸的,味道好特别。 我去了外婆家。她家还保留着那些老房子。我推开沉重的大门,“嘎吱"一声,门开了。 房梁上有雏燕清脆的叫声。我把花插在花瓶里去了…… 后来,有朋友叫我一起去玩。我也闲着没事做,就跟了去。 没想到她带我去爬山,摘什么野草莓。它是不是和一般的草莓长得一样呢? 当我看见它时,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的。嗯……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不就是说它吗? 原来是覆盆子呀!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我,是不会有机会见到这些东西的。蚊子(我的朋友) 说,这个东西很好吃的,一般长在那些人迹罕见的地方最好吃,就是难找了些。 在有些冷意的夜下,我们并肩而坐;月光之下,只有两个依偎在一起的身影。我们从小 就认识了,只是后来我随父母去了很远的地方,一直都没有回来,也就一直没有碰面。 八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再次相见。以前的疯丫头已经不复存在,蜕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女孩, 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前进,而奋斗……我看着天上的点点繁星。心想,是否能认出北极星呢? 我们聊着天,唱着歌,可这时,一只大虫子闯入我的视线。“那是什么虫子?”我好奇 地问。 “大蚂蚁。”“蚂蚁有这么大的吗?”我不禁有些惊讶。她仔细看了看,突然惊叫道, - 26 - 着实吓了我一跳:“斑蝥!” 她拾起一根树枝,往它的脊梁戳去,“呲”地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我突然玩性 大发,一把夺过她手中的树枝,开始玩斑蝥……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我看着她的背影想,又是一段美丽的记忆,永久美丽的……回忆。 我想起了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那首欢快,优美的,带有甜甜的田园香气的曲子? 音符是音乐的精灵,文字是文学的灵魂,那田园的灵魂与精灵呢?要的就是那份恬静,闲适 的生活,亦或是闲情逸致,亦或是童趣,美好的几近透明的回忆…… 田园交响曲奏响了,乡村之旅开始了。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有价值的信息构思立意。由“都 市人却想做农夫,这世界真的有点怪”可得出,探索“种菜”成为都市一道风景的原因应是 重点。城市流行种菜,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故可从种菜所表现出的人的人物的精神的角 度构思,有人种菜是因为闲来无事,种菜可以打发时间;有人种菜是因为节俭,种菜已成为 一种习惯;有人种菜是为了让孩子认识、亲近自然;有的是为了缓解城市快节奏带来的压力。 也可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理解,例如对土地的热爱,对自然田园的回归, “自耕自作收获”是 人的一种自我实现等角度构思立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