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www.ks5u.com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文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冲撞与融合:回望20世纪中国新诗 吴思敬 历来的文学革命,其倡导者为了冲破巨大的阻力,往往会从两个方向上寻求助力:或是面向古代,高举“复古”大旗,其实质则是革新;或是面向外国,从异域文学中借来火种,以点燃自己的文学革命之火。新诗的创始者们采取的便是这后一种办法。郭沫若坦诚宣称:“欧西的艺术经过中世纪一场悠久的迷梦之后,他们的觉醒比我们早了四五世纪。……我们应该把窗户打开,收纳些温暖的阳光进来。”当然,中国新诗之所以受外国影响,除去新诗人希望“迎头赶上”西方的急迫感外,更深一层说,是由于现今世界上始终存在着一系列困扰着各民族哲人的共同问题。尽管各民族有其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但是人类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依然在起着作用。实际上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运动便构成了人类的文学发展史。 到“五四”前后,西方近百年的文艺思潮已经历了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演变,不过,这三大文艺思潮对中国早期新诗人的影响却不是同等的。客观上说,外来的东西能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是受当时的国情制约的。从新诗诞生的情况看,创始者们更多地借鉴了西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郭沫若从歌德、雪莱那里汲取营养,那狂飙般的激情、天狗吞月式的自我护张,均使他的诗歌显示出鲜明的浪漫王义特色。刘半农、朱自清等人的早期作品则大多揭示当时社会的种种黑暗与不平,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然而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有时难免泥沙俱下,导致艺术上的不精致;一些如实描绘社会弊病的诗篇,又由于写得太“实”而失去了诗味。“五四”落潮和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于是年轻一些的诗人开始把眼光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 应该指出的是,在新诗现代化的潮流之中,新诗人们对西方诗歌的借鉴并不是全盘照搬的,而是结合汉语的特点和中囯诗歌的固有特色,对西方的东西既有吸收,又有扬弃。一些在现当代诗歌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诗人,如冰心、徐志摩等,无不是从取法于西方开始的,但没有跟着西方诗人亦步亦趋,而是把西方的东西与本民族的特点融合起来,因此他们的作品有西方诗歌的某些特征,但决非西方诗歌的翻版,有中国诗歌的某些传统风貌,但又不是“国粹”式的传统诗。 中国新诗是在西方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撞中孕育并成长的。这种冲撞,使我们的新诗从诞生伊始就伴随着无尽无休的责难、争论与困惑,而且这种责难、争论与困惑一直持续到60年后的新时期的诗坛——回想一下围绕舒婷、北岛等朦胧诗人的争论,以及伴随韩东、于坚等后朦胧诗人而出现的喧哗与骚动。两种文化的冲撞为新诗发展带来了契机,一方面这种冲撞冲决了诗人固有的审美观念和思维定式,为诗的创造开辟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这种冲撞带给读者审美习惯的变革,造就了一批批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尽管当前商品经济与大众文化的潮流使诗人处于空前的窘境,尽管当代的诗歌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中国诗人在寂寞中坚持着,中国诗坛的圣火并没有熄灭。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新诗“冲撞与融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历来的文学革命的倡导者欲冲破巨大的阻力,变革的方向一般会选择古代和外国,中国的诗歌变革也是如此。 B.“五四”前后,中国新诗人受到了西方三大文艺思潮一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不同程度的影响。 C.在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中,新诗人们结合汉语的特点和中国诗歌的固有特色,吸收并扬弃了西方诗歌。 D.在新时期的诗坛中,舒婷、北岛等朦胧诗人以及韩东、于坚等后朦胧诗人都曾经受过责难、争论与困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文中引用郭沫若的言辞,意在说明西方文化领先中国文化,我们应该借鉴其精华部分,并且迫切希望中国新诗能迎头赶上。 B.中国新诗的创始者借鉴的全都是西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郭沫若、刘半农等人的现代诗歌因此形成了鲜明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特征。 C.冰心、徐志摩等人的诗歌,取法于西方诗歌的同时,又融合了中华民族的特点,不是西方诗歌与中国传统诗歌的翻版。 D.中西文化的冲撞为新诗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对诗人固有的审美观念和思维定式以及读者的审美习惯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民族特性有差异,但人类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作用依然存在,人类文学发展史的轨迹是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运动。 B.中国诗人借鉴西方浪漫主义直接抒情的方式,产生了艺术上不精致的弊端。“五四”之后,一些陷人苦闷、彷徨的年轻诗人开始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 C.中国新诗糅合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从诞生到现在都伴随着无尽无休的责难、争论与困惑,但是中西文化的这种冲撞也造就了一批懂得艺术和欣赏美的大众。 D.商品经济与大众文化对当代诗歌的冲击,使诗人陷入窘境,但中国诗人没有放弃,仍然在寂寞中坚持,中国诗坛圣火没有熄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 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二十四节气”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总结出的一套天文气象历法。它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描述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并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因此“二十四节气”是一部反映太阳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太阳历。它被融入农历中,成为农历这一古老的阴阳合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人民沿用。即使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今天,它所蕴含的古老智慧同样非常有价值。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今天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摘编自《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被外国人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四方风”——四个方向的风,它反映了春分与秋分、夏至与冬至以及四季的变化。这表明在该时期,“二分二至” 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 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中已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的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 标示了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方法。 自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计算。定气法以太阳运行的位置为准,“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度所到达的位置,现代“二十四节气”沿用定气法,具体节气时间以紫金山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年历》为准。 (摘编自《“二十四节气”历史溯源》) 附: 【注】数据来自问卷星网站。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客观反映了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状况,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 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在指导我国农业生产和民众的日常生活方面发挥了重大实践作用。今天,现代养生更看重节气,如“三月八,吃椿芽儿”,又如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等。 专家认为,“二十四节气”和相关活动有着凝聚族群、和谐天人关系的重要意义,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对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千年智慧照耀现代生活》) 4.下列关于民众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民间传唱的“二十四节气”歌每句含六个节气,其中第三句“秋处露秋寒霜降”所指的节气依次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B.今天人们的生活中仍用农历,“二十四节气”属太阳历,又被人们融入农历,由此可见农历和阳历两个系统互有交叉。 C.“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后为全国各地所采用,为多民族所共享,是因为它被当作了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 D.今天,“二十四节气”对于指导农业生产的功能逐渐减弱,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养生保健方面更重视节气的变化状况。 5.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殷商时期,我国古人已经用甲骨文明确记载了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这表明当时“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 B.近九成受调查者仅仅知道“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或者完全不了解。这表明,两千多年来“二十四节气”跟人们的生活是渐行渐远的。 C.从最早记载“四方风”始,到从《时宪历》开始并沿用至今的定气法止,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二十四节气”一步步完善。 D.战国时记载了八个节气的《吕氏春秋》和西汉时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淮南子》,是两部和清朝的《时宪历》性质相近的专著。 6.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父啊,我的父啊 徐可 父亲是他76岁生日的前一天走的。那天上午,接到家中电话后,我争分夺秒地往回赶,傍晚到家时,父亲已处于弥留状态。他双目紧闭,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了一般,家人喊他,告诉他我回来了,没有反应;又让我喊,我握着他的手,一迭连声地喊:“父啊!父啊!”父亲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我却哽咽得喊不出来了,一会儿,父亲终于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眼晴也睁开了,仿佛刚刚睡醒一样。转瞬间,他又闭上了眼睛,我终是克制不住,跑到屋外捂着嘴啜泣,生怕被别人听到。过不多时,侄子过来告诉我,爷爷走了。我进去一看,父亲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一般。这一刻,距我到家仅十几分钟。 从小到大,我和父亲并不很亲。我们家乡有很多很奇怪的习惯,其中之一便是:家境较好的、父母对孩子较娇惯的,叫“爸爸”“妈妈”或“娘”;家境较差的、父母对孩子没那么宠爱的,都单叫一个“父”“妈”,“父”后加语助词“啊”,叫“父啊”。我家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自然宠爱不过来,理所当然地是后者,父亲读过初小,算是一个文化人,当过村(那时叫生产队)里的会计。但是他太轻信别人,村民从队里借点钱、粮什么的,他从来不记账。到年底一查账,亏空了,谁也不认账,只好由他赔偿,于是,会计的职位丢了,家也被抄了,稍值钱一点的八仙桌之类被抬走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地一个有名的小偷又光顾了我家,把能拿走的全拿走了。抄家、遭窃,都被年幼的我看见了,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 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有了冲突,他不仅不护着我们,反而责备我们。我自小很乖,不爱惹事,挨打算是少的了,但也有刻骨铭心的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不知为什么打我,一巴掌把我打得摔倒在地上,我捂着脸含着泪却不敢哭,心里恐惧极了。那时父亲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副暴君的嘴脸。直到长大懂事后,听到村人夸老徐家的孩子懂事有教养,我才对父亲的严厉有了一丝感激。 在我19岁那年,我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那时交通不便,我要到十几里外的县城坐长途汽车到省城,再坐火车到北京。前往学校报到的那天下着大雨,大哥用自行车驮着我的行李,天不亮就出发了,父亲坚持要送我,我们在沉沉的夜色中默默地走了一程又一程,只听到刷刷的雨声和脚踩泥泞的路面发出的咯吱咯吱声.我一次次地催他回去,他总不肯。大概走了半个小时或是一个小时,天色微微亮了,父亲总算停下了脚步,叮嘱我到了就给家里写信。我走了几步回头看看,他还在原地站着,我鼻子有点酸酸的。后来才知道,父亲回到家后扑在床上大哭了一场。 随着我在事业上取得了一点成绩,父亲对我的态度变得尊敬、谦恭,甚至有点拘谨、小心翼翼。他跟我说话总是小声地,陪着笑脸。小时候觉得父亲很高大、威严,现在才发现他原来是那么瘦小、卑微。我知道父亲是为我高兴,为我自豪,在他的眼里,这个最小的儿子还是有点出息的,是让人尊敬的,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这种尊敬。我没有制止他这样做,但这却让我很是不安。 我对父亲一向是客客气气的,从来不顶撞他,但有一件事令我一直心怀愧疚。有一年我回老家,家乡领导要请我吃饭,并请我父亲和村支书参加,领导的意思是,我不在家,请村里多多照顾我年迈多病的父母。不巧村支书不在家,我想那父亲也别去了,免得有蹭饭之嫌.当时父亲已经换好了新衣服,等着走呢。我跟他说了,他没说什么,事后母亲告诉我,父亲已经跟左邻右舍说了,市领导要请他和儿子一起吃饭。我一听后悔莫及!父亲那点可怜的虚荣心,就这么被他的儿子轻轻地戳破了。 父亲去世前半个月左右,已经报过一次病危,我匆匆赶回家去,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吓了一跳。父亲本来就瘦,现在更是瘦得只剩下骨头了,眼窝深陷,颧骨突出,看着非常吓人。那时他生活已经无法自理,我帮他擦洗身子,他像个孩子似的不好意思,轻轻地说:“脏。”我心里很不好受,一个曾经那么要强的人,现在只能任人摆布,在家待了几天,大概母亲跟他说了什么,有一天他跟我说::“你工作忙,先回去吧,有了特殊情况再回来。”我嗯了一声,一出门眼泪就下来了。 过去,我曾经很不喜欢“父啊”这个称谓,觉得它土,乡里乡气的,当着别人的面都叫不出口。现在,我却特别怀念可以叫“父啊”的时光。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多么希望一直这么叫下去: 父啊!我的父啊!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开头用倒叙的手法,先写父亲临终时的情景,渲染气氛,继而由眼前转入对往事的追忆,突出了我对父亲的怀念。 B.小时候家里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照顾不过来,我很少得到娇惯、宠爱,因而和父亲并不很亲,只觉得他高大威严。 C.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以致丢职、抄家、遭窃,这些变故严重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在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 D.文章十分注重于细微之处写人,在画横线的语句中,一个"脏"字写出了父亲尴尬不忍、不想拖累儿子的复杂心理。 8.文章为什么以“父啊,我的父啊”为题目? (6分) 9.从全文看,作者眼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学书不成,去 去:离去。 B.又不肯竟学 竟:完成。 C.毋妄言,族矣 族:灭族。 D.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亡:灭亡。 11.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B.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C.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D.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项籍小时候,学文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高力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几十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丁壮,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秋蕊香① [北宋]张耒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②。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③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注】①该词是张耒离许州任后,为一女性友人而作。②金兽:铜香炉,铸成兽形。③著人:使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两句写闺房的幽雅芳美,环境越是美好,越透露出别离的凄清。 B.“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句,虚写一遍一遍地倚栏凝望,实写一个月白风清的良夜,主人公形单影只,欲语难诉。 C.“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是说柳叶只枯黄萎落于一时,春风一吹,柳色如故。而人一离别,各自天涯,难以再续旧情。 D.下阕在上阕写景的基础上,着重抒情。词人用 “浓于酒”一词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韵味深长。 15.该词上阕寓情于景,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其中蕴含的情感。(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小题1分,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但我不能放歌, ; 。(出自《再别康桥》) (2)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 (3) , ;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出自《笠翁对韵 卷一 一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良好的家风能够以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对家庭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家风,流传着许多优美家风的感人故事。孟子成为一代旷世大儒,离不开孟母“三迁其家”“断机教子”的教育;陶侃一生清白做人、廉洁为官,离不开陶母“截发延宾”的用心。关于家风的典籍________________,如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明朝吴麟征的《家诫要言》、清朝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等。这些中国古人留下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 )。诚然,如今的家庭模式与历史传统已________________,但今天我们所推崇和坚守的家风,也正是那些不因时间流逝而失去现实价值的家风。近年来,家风建设被不同程度忽视,甚至出现了断层。这种家风断层现象的严重后果就是:一些手握公权之人缺失“勤政为民”情操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普通民众对缺失“为人处世”基本操守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我们更要努力抓好家风建设,让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耳濡目染 比比皆是 相去甚远 司空见惯 B.耳濡目染 鳞次栉比 大相径庭 司空见惯 C.耳闻目睹 鳞次栉比 大相径庭 熟视无睹 D.耳闻目睹 比比皆是 相去甚远 熟视无睹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留下这些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B.中国古人留下的这些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C.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中国古人留下的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D.这些中国古人留下的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深受影响。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历史启迪我们要正家风,正家风也是现实的召唤 B.正家风是历史的启迪,现实也召唤着正家风 C.正家风是历史的启迪,也是现实的召唤 D.历史启迪我们要正家风,这也是现实的召唤 20.李晓明同学把自己写的一篇文章寄给了一家报社,并附上一封信。这封信有五处用语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加以修改。(5分) 编辑同志: 您好! 寄上佳作《月之秋》,希望您百忙中抽空拜读。本人热爱文学,不免有附庸风雅之嫌。学习之余,我喜欢舞文弄墨,自然是错处颇多,但自己很难斧正。您是大手笔,望不吝赐教。 此致 敬礼! 2014年3月5曰 李晓明 (1)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4)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5)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言语得体,举止优雅,传播优秀文化,新时代学生应以文明自豪。 材料: 平等 诚信 友善 遵守社会公约 关怀弱势群体 维护公共权益 尊老爱幼 信息开明 克勤克正 嘘寒问暖 打击特权 有始有终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面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不少于800字。 答案 1.A(根据原文“新诗的创始者们采取的便是这后一种办法”可知,中国新诗变革的方向是面向外国,而非古代。) 2.B(根据原文“从新诗诞生的情况看,创始者们更多地借鉴了西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B项忽略了原文中“更多地”这一关鍵词。) 3.C(根据原文“新诗从诞生伊始就伴随着无尽无休的责难、争论与困惑,而且这种责难、争论与困惑一直持续到60年后的新时期的诗坛”,C项“从诞生到现在都伴随着无尽无休的责难、争论与困惑”错误,对现在的情况,文中并未交代。) 4.B ( “两个系统互有交叉”的说法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因此‘二十四节气’是一部反映太阳对地球产生……重要部分”可知,农历中有阳历的成分,但文中并未介绍阳历中是否有农历的成分。) 5.C(A项,“甲骨文明确记载了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错误,原文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四方风’……它反映了春分与秋分、复 至与冬至以及四季的变化”,并不是明确记载丫“二分二至”的名称。B项。前后逻辑不成立,“两千多年来‘二十四节气’跟人们的生活是渐行渐远的”的结论太武断,图一只是就今天人们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的统计,不代表两千多年来的变化趋势。D项,《时宪历》是一部历书,《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一般被认为是两部 “杂书”。 ) 6.①体现了中国人尊重并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②对我国农业生产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③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促进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发 展。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准答题区间,即材料一和材料三,然后从中提取关健信息。根据材枓一最后一段“但在今天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和材料三“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在指导我国农业生产和民众的日常生活方面发挥了重大实践作用……‘冬病夏治’等”“有着凝聚族群、和谐天人关系的重要意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对本民族的价值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等方面回答即可。) 7.C( “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以致丢职、抄家、遭窃”错。) 8.①与结尾相互照应,串联起对父亲的认识变化的过程,使文章结构完整,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 ②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文章所写主要人物,渲染浓烈的情感,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 9.①为人善良、厚道,相信他人。从当村会计时借钱粮之事可以看出。 ②教子严厉,甚至粗暴,但也有温情的一面。从责打孩子、送子读书等事可体会到。 ③卑微虚荣的背后有强烈的自尊,从对我态度的变化和在赴宴一事上的表现可感受到。 10.D(亡:逃亡。) 11.A(正确标点为: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12.D(应为项梁带领项籍起事,也不是立即起事。) 13.(1)项梁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里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 13(2)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杀害的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抵挡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为这个缘故,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里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 那个家伙的皇帝位置可以拿过来替他做。”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几十上百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众人听了都很敬服。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14.B“虚写”错。主人公倚栏凝望是实写。 15.①上阕前三句写微风使金咨炉中的一线香烟袅袅飘动,主人公倚栏远望,是动态描写;②后二句写画廊上空皓月流辉,是静态描写;③上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苦闷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词上阕描写黄昏伫立、情思难舍的情景,下阕抒发憔悴于离愁而深感人不如柳的慨叹。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这两句通过对细风透进帘幕、 香炉缕缕飘香的描绘,明写闺房的幽雅芳美,暗写幽会告别的环境气氛,隐含越美好,越值得留恋,越幽静,越显得凄清的弦外之音。“朱栏”二句,紧承首二句而来,由室内转而写室外,由黄昏写到深夜,勾勒出倚遍每一根栏杆、凝视着画廊上空如昼月光的生动画面,传达出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愁绪,下阕在上阕写景的基础上,着重抒情。“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这两句是全词的主调, 这种“别离滋味”只有自己深深地感到,要说出来却又十分抽象。词人在这里用“浓于酒”一词来形容这种离愁别绪的浓烈程度,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而且将词人借酒浇愁的神态巧妙勾出。正因为如此,“著人瘦”一句便水到渠成,落到了实处。这种离愁竟使人为之憔悴,其滋味便可想而知了。“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紧承前句而来。为什么会不及墙柳呢?因为柳叶只枯黄萎落于一时,春风一吹,柳色如故。而人一离别,各自天涯,是否能再续旧情,可就说不准了。这两句极为深切地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惆伥之情和缠绵悱恻之意,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16.答案: (1)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笙”“箫”“茅”“喧”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7.A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结合“良好的家风”“方式对家庭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分析,选用“耳濡目染”。 比比皆是:释义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结合“如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明朝吴麟征的《家诫要言》、清朝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分析,主要讲关于家风的典籍到处都是,选用“比比皆是”。 相去甚远:指互相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和距离。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结合“如今的家庭模式与历史传统”分析,选用“相去甚远”。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熟视无睹: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结合“屡见不鲜”“对缺失‘为人处世’基本操守的做法”分析,选用“司空见惯”。故选A。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8.B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 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 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影响”的主语应该是“这些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而不是“中国古人”。 C项,语序不当,“这些”应该修饰“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而不是“中国古人”。 D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前面主语为“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后句主语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故选B。 19.C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中国古人留下的这些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但今天我们所推崇和坚守的家风,也正是那些不因时间流逝而失去现实价值的家风”分析,此处主要讲正家风,排除A项、D项;位于语段开头,需要承上启下,应该先讲“历史的启迪”,后讲“现实的需要”,而且前后句式应该保持一致,排除B项。 故选C。 20. “佳作” 改为 “拙作”; “拜读” 改为 “一阅”或“看一看”; “舞文弄墨” 改为 “尝试创作” ; “斧正” 改为 “修改” ; “李晓明” 改为 放落款时间上面 21.答案: 克勤克正,打击特权,维护公共权益,新时代官员应以平等自警。 信息开明,有始有终,遵守社会公约,新时代商家应以诚信自律。 嘘寒问暖,尊老爱幼,关怀弱势群体,新时代公民应以友善自勉。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此类题目需要注意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都要相似。 本题比对例句后,需要依次从材料中确定“平等”“诚信”“友善”所对应的各两个四字短语一个六字短句,两个四字短语还要理顺先后关系,使之连贯。再考虑例句中“学生”“自豪”这两个位置上的词语,看是否需要自己创造,才能将续写的句子表达得更贴切。尽最大的能力去满足题目的要求才能写出最恰当的答案。 22.作文: 试题分析: 材料中给出了写作的对象:共和国。写作的主要内容是“我为你拍照”,具体的就是“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 。这则作文需要展开联想,想象中国发生的一些好事件、好故事。考生可以从身边的人事、入手,展开合理的想象即可;也可从最近中国大的方针入手进行写作。写作的具体内容可小到具体的人和事,大到经济、文化的发展。 作文要求写记叙文,重在记叙、叙事,叙述事件的时候要注意详略安排,情节上要注意有波澜,情感上要注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一题,可以是“中国梦”的具象化。设想国家在30年后的,本质上是将学生放在“蓝图设计师”的位置,因此有没有自觉的担当精神,有没有厚重的家国情怀,从基础上影响整篇文章的质量,今年高一的考生,30年后将近50岁,恰好是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这篇作文从某种意义上是对你们的警醒,提醒你们每张照片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此外,作为记叙文的专用题目,它的题干保持了一贯的指导性,“有述,有描写”,提示表达方式上要综合使用:“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提示切入的角度可以大到国家、社会的整体面,也可以小到一箱饭、一辆车、一个人。 这也提醒考生,首先要走出教室,开阔视野,关注时代与国家,拥有自觉担当的意识:其次,既要留意大的形势、动向,又要关注身边的小事,让对国家、自我的期许与责任具化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范文一: 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复兴是伟大的。我知道,在这辉煌之中和辉煌的背后,我会去倾注一切地拍摄一群人,因为正是有了他们,中华民族才得以安全地复兴。他们是国之卫士,是灯火中最美的景象。 永兴机场,永暑礁。从跑道后方拍去,两架战机的尾喷口升温到橘红。翼尖和翼尖对准,机身与地面平齐。横线构图的画面简洁有力,因为简洁足矣,准线即是规矩。我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领空,岂容得下非法闯入的他国军机。 001A型航母,在附近的海域。远海训练和战备任务早已成为常态,穿越第一岛链也是随意。前出50海里,有万吨级055型驱逐舰开路,侧舷10海里,有船坞登陆舰的攻击集群。镜像打击的训练计划早已敲定,只一声令下,身着黄衣、挥舞荧光棒的舰上调度员在那一刻是镜头中的黑色剪影,而在他面前,“飞鲨”舰载机逆着光,从左舷一号升降机缓缓升起。 西北大漠,朱日和训练基地。俄罗斯“坦克两项”国际竞赛的“空降排”比赛多年前就已移师此处举行。赛前他国士兵就早已对我军素养赞不绝口,而今日更是——大型运输机如鲲鹏展翅在空中掠过,身后洒下白色伞花;机舱里操作员释放第二辆战车, 北京西站北广场,北京。客流因为节假日的缘故一直持续到很晚,但武警战士不会休息。伫立在防暴车旁,手持97-2式霰弹枪,身着黑色头盔和黑衣。慢门让人流虚化,一片虚影中,两名武警的身影竟格外清晰,由一旁车流的光轨映照着更为绚丽。他们就那样站着,并且将会在换岗之前一直那样站着,不论人流喧闹或冷清。 额尔古纳河,边陲某地。硬壳特种舟艇在平如镜的河水上随水流缓缓游动,没有一丝声音。没有灯光,没有动作,没有人影。边防部队是沉默的巡逻者,身着暗色数码迷彩,手持夜视仪和03式突击步枪,等待和平年代那永远不会到来一刻的来临。不求他物,一个手势、一缕微笑、一次掩护已足矣。他们的身旁有战友,而且一抬头,镜头中还望见祖国满天繁星。 这一组照片是共和国卫士们的真实写照,也许还会道出他们心底的声音。一直是他们在背后,与祖国一同发展和辉煌,助力民族复兴。 向你致敬,中国武警,中国人民解放军。 范文二: 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岁月流转,时光跌宕,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在岁月拷问中走向百年华诞。站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回顾过往,激动、感恩打心底升起。100年之前的今天,一个新的名字响彻世界,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在100年后的今天,我的国,我的家,我的共和国,我要为你拍张照。 街头上的小孩在妈妈的摇篮中牙牙学语,温柔的春絮在静静述说着春天的故事。街旁的人坐在一起愉快讨论着柴米油盐的琐碎,对待路人,他们总是能相互一笑,那慈爱的笑容让人在初暖乍寒的时刻心中一暖。而最温暖的莫过于,每一个人在抬头之时,蔚蓝的天空总会留下飞机划过的痕迹,如同画家精心绘制的别样画卷,这一刻,我的照片叫做“我眼中的环境”。 硕大的办公写字楼里,满满的大屏幕充当了日常的“格子间”,时常能听到从荧幕中传来的爽朗笑声,每个人在荧幕中接受着领导安排的工作,又在虚拟的共处空间中与领导同事讨论着最近哪部电影好看。这一刻,我把镜头对准了这些笑语声中的荧幕,我的照片叫做“我眼中的工作”。 最近发现小区楼下又多了一幢“行走的房屋”,据说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把一个不足10平米的空间被布置得一应俱全,听说是造型颇具特色还获得了国家推广。一排排整齐的“行走的房屋”让刚刚毕业的青年无论到哪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听说远在河南的舅妈家的表弟今年要高考了,想着打电话过去鼓励一下,舅妈乐呵呵地告诉我说不用操心,目前全国各省的大学数量都是按历年考生人数调整设置的,河南省现在的重点大学也好几所呢,其他省份在豫招生也都比以前多了。并且舅妈还告诉我,作为农村的孩子,表弟上大学同等批次的分数线可以比城市的低5分呢,听着舅妈的唠叨,这一刻,我想把镜头对准所有今年的高考考生,同学们,大胆去努力吧,你想要的,时间都会给你,我的照片叫做“我眼中的公平”。 站在这百年华诞的起点,共和国,我为你拍张照,它们是岁月的馈赠,是善良的力量,是一串串的踏实脚步与光辉印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