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选读练习:第2课 3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三)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选读练习:第2课 3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三)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三)‎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网购中,手机等半大不小的物件在配送过程中经常遗失,可见监管是个大问题。‎ ‎②时当五月,气温逐渐升高,高考日益迫近。高三学生个个从容应对,积极复习备考,目不窥园。‎ ‎③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确保治理公款吃喝效果的持久性,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之,这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④《沁园春·长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优秀诗作,实际上是诗人改造旧世界的宣言书,但诗人寓动于静,寓张于弛,其锋藏而不露,其势抛砖引玉,其词雅而不激。‎ ‎⑤笑星全和、全力是一对孪生兄弟,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我总搞不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经常张冠李戴。‎ ‎⑥教育部日前宣布,将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很多在线学习者拍手称快,这样一来,名师们的课可以在家里听了。‎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③⑥‎ ‎【解析】 ①半大不小:指未到成年但已不是儿童的年龄。使用对象错误。②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使用正确。③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用正确。④抛砖引玉:常用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使用场合错误。⑤张冠李戴: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使用正确。⑥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 A.“留守儿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留守儿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B.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C.廉租房可在经济适用房中配建,也可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这可以防止出现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D.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心智、怡性情、变气质、滋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解析】 A项,偷换主语,应将“自从”放在句首;B项,成分赘余,“就任于”中去掉“于”字;D项,结构混乱,句中“价值”‎ - 7 -‎ 既作前句的宾语又作后句的主语,但此句又不是兼语句,造成宾主两兼的结构混乱,可将“不可小视”删除,或在“价值”后添加“这种价值”。‎ ‎3.下列作品不全是鲁迅先生的一项是( C )‎ A.《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B.《故事新编》 《野草》 《坟》‎ C.《且介亭杂文》 《日出》 《门外文谈》‎ D.《华盖集》 《而已集》 《花边文学》‎ ‎【解析】 《日出》是曹禺的话剧。‎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射策,中国古代起始于汉的考试方法之一。魏晋南北朝时用于孝廉、明经等选士科目的经术考试。‎ B.拥旄,借指统率军队,古代武官持旄节专制一方。“旄”指古代在旗杆头上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子。‎ C.致仕,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D.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行冠礼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世泛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纪,也可用于女子。‎ ‎【解析】 “弱冠”不可以指女子,女子成年称“及笄”。‎ 二、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唯物论者启示录 赵凡 周敏 他曾经有过华丽的家世,在“伤痕”岁月中度过22年光景;22年前,他气概冲天,有《大风歌》作证;22年后,他将抒情变成了反思,于是,有了我们喜爱的系列读物——《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与肉》《我的菩提树》……他后来有一种创想,将这一系列总体命名为《唯物论者的启示录》。这位深深迷恋马克思唯物理论的人物就是我们熟悉的作家张贤亮先生。 ‎ 除了在文学上的建树,张贤亮还有很多文人以外的传奇活动。他号称“中国作家中的首富”;曾经是宁夏文联主席,如今却成了“堡主”,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 ‎ 张贤亮祖籍江苏,出生在古城南京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是民国的外交官,父亲是热血青年,早年攻读于哈佛商学院,“九·一八”‎ - 7 -‎ 事变以后,回国革命,于张学良旗下任职。西安事变之后主力经商,家财丰厚。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除了衣食无忧之外,给予张贤亮更多的是良好的教育、深厚的文化根基。童年是短暂的,在张贤亮13岁的时候,家庭已经开始破败。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1951年,张贤亮携母来到北京,在39中读书,但却因为出身问题肄业。15岁的张贤亮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最苦难的时候父亲在监狱中死去,年幼的张贤亮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那一年他18岁。1955年,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在这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平静地生活和创业。 ‎ 年轻的张贤亮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萌发了抒发情感的欲望。于是,他开始写诗,他所抒写并且期待的新时代并没有如愿而至,适得其反,就是这首《大风歌》使得张贤亮运交华盖,被定为右派送进了离银川市30里路的一个农场劳改。 ‎ 就这样,22年的苦难开始上演。于牢房内外,张贤亮几进几出,反反复复,最青春有为的年龄在其中虚度。劳改生活毕竟是苦难的,每天劳动18个小时,只有6个小时用来睡觉吃饭,生活苦难,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张贤亮说:“那个时候接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这本书让我活下来。”这本书张贤亮反复阅读了数遍,也正是这本书让张贤亮懂得了运营方略,在新时代玩转文化产业。 ‎ 重新获得自由已经是“文革”的末年,张贤亮试图重新拿起笔杆抒发诗情,秉持这样的文学观念,张贤亮的小说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于这个社会深层的反思感,张贤亮颇为自豪和自傲的是自己的文字总是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在小说的创作上,张贤亮如鱼得水,20世纪80年代是他作品多产的时期。每一部作品出现都能够给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以心灵的震撼,反思顺应了新的时代。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张贤亮开始转换角色,用心经营起了文化事业。他成了影视城的董事长,如今城堡在影视圈已经颇有影响,吸引了多个剧组到来,《大话西游》《双旗镇刀客》《红高粱》等都曾在此安营扎寨。一席谈话,无由地更加生出感叹来。他不似惯常文人那样“只表不为”,仅仅只会愤怒、哀叹、幽怨,他坚持他的“有为哲学”,试图于社会有一些作为来。他会反思,往往一针见血;他在反思之余还有行为,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生产价值,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也改变了周围的生存环境。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 ‎ 因而,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一点让人感叹。 ‎ ‎(摘编自2004年6期《人物周刊·文摘版》)‎ 相关链接 张贤亮(1936—2014),男,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1936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县。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立体文学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老银川一条街。早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2年。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2014年9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银川去世,享年78岁。‎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E )‎ - 7 -‎ A.历经22年的“伤痕”岁月,张贤亮的文学活动从以抒情为主的诗歌创作转向以反思为主的小说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 B. 15岁时的张贤亮就因家庭出身问题中学肄业,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后,就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创业。‎ C. 张贤亮最青春有为的年龄是在劳改农场度过的,在苦难的生活中,他反复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这使他寻找到精神的归属感。‎ D. “文革”末年,张贤亮重新获得自由,从此他又重新执笔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E.尽管家庭破败,父亲在监狱中死去,但张贤亮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他在《大风歌》一诗中书写并期待新的时代。‎ ‎【解析】 B项,张贤亮是中学肄业三年之后才来到甘肃的,并非离开学校就直接来到甘肃。C项,“最年轻有为的年龄是在劳改农场度过的”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于牢房内外,张贤亮几进几出,反反复复,最青春有为的年龄在其中虚度”,并非一直在劳改农场。“这使他寻找到精神的归属感”有误,原文说张贤亮“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他自己介绍说阅读《资本论》让他活了下来,而非找到归属感。D项,根据原文和链接材料,未提及他获得自由后创作了大量诗歌;“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这一说法也不合文意。‎ ‎6.“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在文中都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 ‎【答案】 _①年轻时代,通过诗歌《大风歌》抒写并期盼新时代的到来;②“文革”之后,创作了大量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反思小说,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③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放弃了宁夏文联主席职位,经营起了文化产业,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__‎ ‎7.张贤亮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答案】 _①曾经有过显赫的家世,得到过良好的教育,有深厚的文化根基;②家庭破败,学业未成,父亲死于狱中,因诗作被打成“右派”,使他具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浓厚的思想基础;③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懂得了“有为哲学”和经营方略。__‎ ‎8.文章标题是“唯物论者启示录”,结尾又说 “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_①对社会深层的反思,使他创作了大量令人喜爱的系列读物;②在与别人的交谈中,会不自觉地发出“有为哲学”的感叹;③反思之余,更有具体的行动,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产生价值;④力求通过具体工作改变周围的生存环境。__‎ 三、高考热点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 7 -‎ 分子诊断技术由于其检测精准,灵敏度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传染病的诊断、流行病的调查、食品卫生检查、肿瘤和遗传病的早期诊断及法医鉴定等各个领域。核酸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发明是分子诊断最重要的突破。它可以非常专一地、较快较简便地将非常少量的DNA迅速放大到百万倍至十亿倍,用于检测,从而提升了检测的灵敏度和专一性。‎ ‎【答案】 _分子诊断技术应用广泛,它借助核酸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突破,提升了检测的灵敏度和专一性。__‎ ‎10.下面是某校教师讲授《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而编写的教学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个字。‎ ‎【答案】 _本课时教学首先创设情境,从介绍孔明锁开始;在实践体验中复习深化环节、时序概念;在讲述流程在生活中的意义时,采用案例分析来强调时间的重要性;然后据此拓展,采用表格对比的方法引出不同材料常用的工艺流程;最后小结提升结束课时教学。__‎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雁”是古典诗词中的重要意象。文人们或绘雁行,或摹雁声,或写孤雁,展现其独有的生存状态,__①__。雁的春秋迁徙,常常唤起人们羁旅乡思、离恨别愁的幽微情感,因此,__②__。迁客骚人在遭受贬谪、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之时,也每每会想起失群的孤雁,于是,__③__。总之,“雁”这一具有张力的意象,以其深邃的个性,牵动着文人墨客的情思,负载着诗人思乡、失意的情怀,是读者透视其心灵世界的一个重要艺术符号。‎ ‎【答案】 _①借此抒发自己浓浓的情思__②雁就成为思乡文人吟咏的对象__③孤雁又成了失意的代称__‎ 四、读写创新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李文亮医生逝世后,网上出现了几种声音。主要分歧在于对他“吹哨人”角色的定位。一种是,认为他是“英雄”,为真相挺身而出,吹响了预警疫情的哨声;另一种是,认为他就是个善良的“普通人”‎ - 7 -‎ ‎,所发之言仅是为了保护私圈袍泽,虽有可敬之处,但不该上升到吹哨英雄的高度;还有一种是,认为他的贡献仅在于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最后牺牲在防疫的一线;但他的“吹哨”对疫情发展没有任何作用、甚至还“干扰了防疫工作”。‎ 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树人中学”校报以“学习战疫英雄,担当公民职责”为主题发起了一次征文活动,请以“声音”为笔名,写一篇文章参与投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向】‎ 参考立意:‎ ‎(1)赞美英雄的奉献、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2)责任和担当 ‎(3)不惧困难,逆行战“疫”‎ ‎(4)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5)医者仁心 ‎【佳作赏读】‎ 向战疫英雄致敬 这是一个英雄的群体,这是一个永远铭刻在春天里的记忆。让我们满怀敬意,向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致敬医德双馨的英雄!‎ 当疫情来袭,面对一个个特殊的患者,李文亮凭借自己多年从医的经验,无比强大敏感的职业嗅觉、勇敢而坚强的职业担当和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与道德良心,于2019年12月30日小范围发布了“华南海鲜水果市场发现7例SARS”,从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吹响了警觉的哨声。‎ 李文亮不仅提醒人们注意防范,而且他昼夜奋战在救护的最前线。他在抢救病人而不幸感染病毒后,继续坚持工作。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考虑的不是自己的生与死,想到的是“等我病好了我就会上一线,现在疫情还在扩散,我不想当逃兵”。这体现了战疫群体里英雄的乐观与顽强。‎ 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李文亮和众多的医务工作者都是含着泪水深爱这片土地的人,是永恒铭刻在人们心间的新时代的伟大英雄。‎ 致敬无私奉献的英雄!‎ 古语说的好: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我想说,英雄们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有医者仁心、大公无私的担当与作为,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为祖国为人民的赤胆忠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7 -‎ 的为民情怀。而这种情怀,是来自于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与担当,还来自于他们心中那份火辣辣的炽热的爱。‎ 从来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只有当人的善良与使命担当完美融合起来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李文亮就是我们伟大新时代的英雄!‎ 致敬值得尊重与爱戴的英雄!‎ 如果说,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那么这些在危急的战疫中,带给我们永远平安与幸福的群英,他们理应得到我们全社会每一个人的理解、爱戴与尊重!‎ 毛主席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文亮们以身殉职,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他们的精神崇高而伟大,他们的品格无私而高尚,更值得我们怀念、敬仰与尊重。‎ 我们从这些战疫的群英身上,再次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团结奋战的伟大精神,看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以及始终秉承救死扶伤中华优秀儿女的道德良知和职业担当精神,他们都是我们伟大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大疫无情,但英雄浩气长存,让世人动容。让我们发自内心再说:向战疫英雄们致敬!‎ - 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