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临河三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 说明:1.试题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 ‎ 2.请将1—6、8、9、11题和15—19小题涂在卡上,其余各题答在答题纸上。‎ ‎3.请用黑色笔作答。‎ ‎4.本试卷满分为12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 人 朱光潜 ‎ 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希腊人把“懂得你自己”看做是人生最高的智慧。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 ‎ 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类人猿发展到人。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 ‎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活动。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艺术和美也最先见于食色。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 ‎。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 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因为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从刺激到反应往而复返的循环弧。外界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神经,把映像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映像的初步感性认识,激发了伏根很深的本能和情感(如快感、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情操),发动了采取行动来应付当前局面的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拨转到运动神经,把意志转达到相应的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等类,使它实现行动。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 (选自《谈美书简》,有删改)‎ ‎1关于“人”的理解,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懂得你自己”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人类只要能够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人。‎ B.人是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再由类人猿发展到原始人进而发展到文明人的。‎ C.进化过程中遗留在人类身上的一部分“兽性”和原始人的一些特点构成了人的“本能”。‎ D.人的所谓“生活”就是时时刻刻地和外界打交道,不断地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 ‎2.关于“艺术”和“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 B.儒家说:“食、色,性也。”在“食”和“色”这两大人类本性的具体行为中便蕴藏着艺术的美。‎ C.“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它们都属于艺术美的范畴。‎ D.原始民族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就是艺术活动。‎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有心灵,所以,人是世间万物中最难懂的。‎ B.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可见人的性格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不能把人简单分类。‎ C.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就是美的历史。‎ D.哲学和心理学把人们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二、 古代诗文阅读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4.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B.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C.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D.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在商周时期是指城邑,一个城邑即是一国。在西周指分封的诸侯的封地。经春秋兼并到了战国,大库侯们纷纷僧越称王,也称国。‎ ‎ B. “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卿、中卿、下卿三级。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C. “刎颈之交”通常是指岁数、辈分有差距、但友情很深厚的朋友。多指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友情。 D. “宾客”在文中是指贵族的门客、策士等。‎ ‎6.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他,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 B. 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引车避匿,表现了其深明大义、识大体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C. 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性格上的优点。 D. 选文主要记叙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敢改过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 ‎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青玉案》‎ 贺铸 ‎ ‎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8.对这首词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凌波"语出曹植《洛神赋》,形容美人步态轻盈。"芳尘去",指美人离去。 B."锦瑟"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中的" 锦瑟"意思相同,都是指美好的青春年华。 C."月桥花院"写环境之幽美,"琐窗朱户"是写房屋富丽,"只有春知处"意为只有春天才知晓她的住处。 D."飞云冉冉"是实写眼前的景色,"蘅皋暮"是说暮色降临,在长着杜蘅(一种香草)的泽边高地徘徊已久。 9.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 A.这首以美人离去发端,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抒发作者的孤寂生活和政治上的失意。 B.上阕写目睹佳人飘然远去的场景,以及由此引起的遐想;下阕写春归冉冉,云水相隔,音讯难通,只能题诗自解。 C.作者善于熔化前人的语意或诗句入词,自成意境,有天衣无缝之妙。 D.词末借江南暮春常见的三种物象,用比喻、拟人及夸张手法写闲愁,用语工整,意味深长。‎ ‎ (三)诗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每空1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界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 , 。”‎ ‎(2)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北周庾信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 ‎(3)古诗文中的“情”丰厚了华夏文明,滋润了民族精神,如《陈情表》中的“母孙二人, __________, ____________”表达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 康熙王朝的世界科学巨擘 ‎ 程启贵 ‎ 梅文鼎,被世界科技史界誉为与英国牛顿和日本吴孝和齐名的“三大世界科学巨擘”。他活了89岁,却从来没有当过一天官,但身为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的李光地却与他成了至交,康熙皇帝一连三次接见他,为的都是两个字——科学。他成了君臣共同奉迎的“老师”。梁启超说:“我国科学最昌明者,惟天文算法,至清而尤盛。其开山之祖,则宣城梅文鼎也。”‎ ‎ 1633年,梅文鼎出生在宣城伏村。他天赋很高,“九岁熟五经,通史事”,被当地人称为“神童”。 五经是儒家最主要的经典,是封建时代历朝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让儿子早早地接触五经表明父亲的殷切期望,但儿子却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艰难了。梅文鼎在15岁时被补为博士弟子员,即仅能进地方官学的生员,此后再也没有考取过什么功名。他20岁时结婚,接着,祖父与父亲相继去世,在既要养儿育女,又要守孝的日子里,梅文鼎就再也没有时间与心力去忙于举业了。‎ ‎ 梅家乃书香门第,所以梅文鼎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读书学习。其父梅士昌,是明末的一名诸生,明朝灭亡后,梅士昌归乡隐居,埋头于学术研究,尤其致力于《易经》的研究。梅文鼎很早就接触《易经》,对易学神秘的数学排列产生浓厚的兴趣。‎ ‎ ‎ ‎ 从梅文鼎的回忆中,我们发现,他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历算专家,还受他幼时私塾先生罗王宾影响。先生很喜欢这个灵气十足的学生。梅文鼎从先生的解说中明白了:这些看似亘古不变的星宿,原来也是有规律地变化的。至于这个规律变化到底是什么样的,罗王宾还会自己制作天文仪器,模仿天象,直接地模拟给梅文鼎看,直看得梅文鼎专注入迷,废寝忘食。给梅文鼎以指点的另一位“高人”,是其同乡先贤倪观湖先生。他教给梅文鼎的主要是日月交食现象、原理及计算方法。在得到倪观湖老人的赞许后,梅文鼎致力于学习历法的意志更加坚定了。‎ ‎ 梅文鼎的主要贡献在于复兴中国传统的天文和算学知识,推进中西天文学的融合。他在著作中,再次阐明了已失传的古代历理。传统天文学中的许多方法,如郭守敬的三次内插法、黄赤相求术在明代已失传,因为梅文鼎的发掘而大放异彩。他曾撰写了《交食》、《七政》、《五星管见》等书,介绍第谷式的西方天文学。他还借鉴西方天文仪器的原理,制成了璇玑尺、揆日仪、月道仪等多种仪器。梅文鼎在另一部著作《历学疑问》中,论述了中西历法的异同,并将许多西方天文学知识纳入中国古代学术体系中,如他称西学的“地球寒暖有五带”,即《周髀算经》中的“七衡六间说”。其中《古今历法通考》一书,对西洋历、回回历以及我国古代的各种历法都做了系统的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历法学专著。他对中西历法不抱偏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研究。这种主张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 梅文鼎还在介绍和发展来自西方的数学知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他善于吸取西方数学成就加以消化理解,然后用浅近平易的语言表述出来,使人们易于掌握。例如当时西方的积化和差术(即九九加减术)虽已传入我国,但西方传教士们“仅举其名,不详其说”。梅文鼎通过数十年的研究终于“得其条贯”,并在《环中黍尺》一书中加以说明。他所提出的对于十二面体、二十面体等多面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也是当时传入我国的西方数学所未涉及的问题。‎ ‎ 梅文鼎在发扬祖国传统数学方面也做出许多贡献,例如他对勾股定理创出了新证法。他在《授时平定三差详说》一书中对几乎失传的垛积术和招差术(即高阶等差级数)进行了深入研究,阐发其原理并创出新解。在《方程论》中,他纠正了当时一些流行著作的错误,对系数为分数的一次方程组提出新的解法。自从西方数学传入我国后,学者们或轻视中算,或排斥西学,门户之见颇深,梅文鼎则为综合研究中西数学开了先例。这对后辈学者影响极大,钱大昕称赞他为“国朝(清朝)算学第一”。‎ ‎ 他一生著书80余种,都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 (摘编自2011年9月《人物》,第258期)‎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被世界科技史界誉为“世界科学巨擘”的梅文鼎,虽然从未当过官,却成了康熙皇帝和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的李光地共同奉迎的“老师”。‎ ‎ B.梅士昌让儿子早早地接触儒家最主要的经典,表明父亲非常希望梅文鼎将来能走科举之路。但梅文鼎却不愿做官,喜欢研究天文历算。‎ ‎ C.私塾先生罗王宾很喜欢灵气十足的梅文鼎,也正因为这种喜欢,使梅文鼎增强了学习的动力,逐步走向成功。‎ ‎ D.我国第一部历法学专著《古今历法通考》一书,体现了梅文鼎对中西历法不抱偏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研究的治学精神,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 E.梅文鼎的贡献还在于复兴中国已经失传的天文、算学和数学知识。如三次内插法、黄赤相求术和垛积术、招差术。‎ ‎12.享有世界声誉的梅文鼎在科学领域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5分)‎ ‎13.梅文鼎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具有对学术不抱偏见,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请以他对西学的研究为例,简要分析。(5分)‎ ‎14.与英国牛顿和日本吴孝和齐名,被世界科技史界誉为“世界科学巨擘”的梅文鼎,有人认为他的成功在于其仕途不顺,是偶然的;有人认为他的成功为志趣使然,是必然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 ‎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好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地方纷纷上演“抢人”大戏,奇招迭出,当真是令人________。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仔细看来却有________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 ‎    要“量身定做”,不要________。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 ‎    要“实用主义”,不要“贪幕虚名”: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     (    )‎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唯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________,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B. 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C. 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D. 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B.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C.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D.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17.下列在史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B. 人才留得住、人才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 C. 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电是引才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D. 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引才政策成功的关键标准。‎ ‎18.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作为公司的一名新员工,得知自己获奖,既意外又惊喜,我很荣幸能莅临这个颁奖舞台。 B. 文学社的成立得到了专家的鼎力支持,王蒙、贾平凹等知名作家忝列其间。 C.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咨询投资问题。我们将不吝赐教,以最优惠的价格给予您最优质的服务。 D. 师恩如海,难以为报。适逢先生八十岁寿诞之际,诚邀各位回到老师身边,共贺恩师高寿。‎ ‎19.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①依赖别人的人一定怕人。‎ ‎②对于可耻的事也不知羞耻,应当与人讲理的时候也不敢讲理,见人只知道屈服。‎ ‎③若常常怕人和谄媚人,逐渐成了习惯以后,他的脸皮就同铁一样厚。‎ ‎④怕人的人一定阿谀谄媚人。‎ ‎⑤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一定依赖别人。‎ A.⑤④③②① B.①④③②⑤ C.⑤①④③② D.④③②⑤①‎ ‎20.模仿下面画线句子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另选两个陈述对象,再写两组与例句意思相连的句子,以构成连贯的排比。(5分)‎ 蓝天有深邃的灵魂,才能吸引星月;山峰有高昂的头颅,才能俯视原野; , ; , 。‎ ‎ ‎ 五、 写作(4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 炎黄子孙的血管中应该流有道德的血液。---李克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对道德,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提升道德?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的感想和体悟任意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诜好角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一、(9分,每小题3分)‎ ‎1.B(A“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人”与原文不符;C“原始人的一些特点”是在“本能”之外的;D原文是“改造自然和社会”,不是“适应”)‎ ‎2.C(“食”和“色”本身不全是艺术类,原文“最先见于食色”,C项绝对化了)‎ ‎3.A(B引用古谚目的是证明人的复杂性;C“就是美的历史”绝对化;D范围缩小,“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错,“整个运动”应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 ‎4.C ‎5.C ‎6.D ‎7.略。‎ ‎8.C("只有春天才知晓她的住处"应为"没有人知道她的住处")‎ ‎9.D(无"拟人")‎ ‎10.略 ‎11.(4分) A D ‎ ‎12(5分)‎ ‎①复兴中国传统的天文和算学知识,推进中西天文学的融合。‎ ‎②用浅近平易的语言介绍和发展来自西方的数学知识。‎ ‎③在发扬祖国传统数学方面做出许多贡献,且为综合研究中西数学开了先例。‎ ‎13(5分)‎ ‎①深入研究西学,并撰书介绍。如介绍西方天文学知识和数学知识。‎ ‎②借鉴西学。如借鉴西方天文仪器原理制成多种仪器。‎ ‎③将西学与中学融合。如将许多西方天文学知识纳入中国古代学术体系,且在综合研究中西数学方面开了先例。‎ ‎14(6分)‎ 观点一:认为梅文鼎成功在于其仕途不顺,是偶然的。(2分)‎ ‎①梅文鼎 “九岁熟五经,通史事”。早早地接触含有封建时代历朝科举考试主要内 容的儒家最主要的经典,表明父亲非常希望梅文鼎将来能走科举入仕的道路。(2分)‎ ‎②仕途之路不顺,除了15岁时被补为博士弟子员,即仅能进地方官学的生员,此后 再也没有考取过什么功名。(2分)‎ ‎③祖父与父亲去世后,由于家庭生活所迫,梅文鼎再也没有时间与心力去忙于举业了。(2分)‎ 因此,仕途不顺、放弃举业,使梅文鼎有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与研究学术,客观上促使梅文鼎成为“世界科学巨擘”,所以说其成功是一种偶然。‎ 观点二:认为梅文鼎成功是志趣使然,是必然的。(2分)‎ ‎①产生兴趣。父亲梅士昌归乡隐居,埋头于学术研究,尤其致力于《易经》的研究。梅文鼎很早就接触《易经》,对易学神秘的数学排列产生浓厚的兴趣。(2分)‎ ‎②专注入迷,废寝忘食。受他幼时私塾先生罗王宾影响,梅文鼎知道了星宿的名称、位置及四季变化情况以及这些看似亘古不变的星宿,原来也是有规律地变化的,并对罗王宾用自制天文仪器模拟天象看得专注入迷,废寝忘食。(2分)‎ ‎③坚定志趣。同乡先贤倪观湖先生,教给梅文鼎日月交食现象、原理及计算方法,并且赞许他。此后,梅文鼎坚定了致力于学习历法的意志。(2分)‎ 观点三:梅文鼎的成功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2分)‎ ‎①偶然因素体现在梅文鼎仕途之路不顺和家庭生活所迫。这在客观上使梅文鼎有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与研究学术,促使其在学术方面取得成功。(2分)‎ ‎②必然因素体现在梅文鼎的兴趣爱好上。梅文鼎从小受父亲影响,对易学神秘的数学排列产生浓厚的兴趣;私塾先生罗王宾使他对天文学专注入迷,废寝忘食;同乡先贤倪观湖先生坚定了梅文鼎致力于学习历法的意志。爱好科学并且兴趣浓厚,使其深入钻研,这是成功的基础。(2分)‎ ‎(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4分。)‎ ‎15D ‎16C ‎17B ‎【解答】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由语境中“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等语句可看出,应用“眼花缭乱”。千人一面: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千篇一律: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由语境中“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结合“之感”的限定,可知,应选“千篇一律”。一哄而上: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蜂拥而上: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根据语境“要‘量身定做’”的提示,应用“一哄而上”。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崭露头角: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根据语境“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可知应用“脱颖而出”。 【解答】 A.“人才数量”与“原则”搭配不当。故A错误。 B.最后一个分句“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表意不通。故B错误。 D.“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句式杂糅。故D错误。 【解答】 A.“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与“唯一”存在着两面对一面的问题。故A错误。 B.正确。 C.“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把“引才”变成了“人才”,扩大了概念,又偏离了文段的中心话题,改变了文意。故C错误。 D.“用得好”“留得住”语序不当,应调换位置。故D错误。 故选B。 18D A莅临:敬语,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故A错误。 B忝列:谦辞,有愧于排列在其中。故B错误。 C不吝赐教:用于请教别人,希望别人给予自己指导。故C错误。 D正确。‎ ‎19.C ‎20.(5分)参考示例:大地有慷慨的心肠,才能哺育万物;河海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容纳百川(江河)。(每句2分,某句中若没有用上合适的比喻或拟人手法,则该句要扣1分;前后句没包含条件和结果关系,也要扣1分;语意不连贯、语句不得体酌情扣1—2分)‎ ‎ 21.建议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