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1. “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四婶这句大喊在文中的作用是:‎ A. 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祥林嫂的歧视和摧残。‎ B. 表现了地主阶级的迷信与自私。‎ C. 使祥林嫂用替身赎罪的幻想破灭了,造成她在封建神权压力下精神崩溃。‎ D. 表现了地主阶级的凶恶本质,说明祥林嫂死于封建政权的迫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的话,是对祥林嫂捐门槛行为的否定。祥林嫂因为替身赎罪而建立起来的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在四婶的一声断喝声中破碎了,她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神权思想毁灭了祥林嫂,使他迅速精神崩溃,死亡。‎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祝福》运用倒叙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A. 这是小说惯用的手法,在于使结构多样化。‎ B. 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C. 是展开情节必不可少的因素,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去探索。‎ D. 设置强烈悬念,可以造成极浓重的悲剧色彩,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深化了主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倒叙是常见的记叙顺序之一。运用倒叙,可以避免文章的平铺直叙,得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倒叙时,可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D项最全面。A“惯用的手法”,错,应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叙事方法;B倒叙主要是情节上的设置;C“是展开情节必不可少的因素”,中“必不可少”说法绝对。‎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烦闷 佼佼者 喧宾夺主 慷他人之慨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B. 涣散 化妆品 风烛残年 贵人多忘事 知己知彼,百战不怠 C. 溘然 节骨眼 三缄其口 卖狗皮膏药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D. 观摩 敞篷车 流言蜚语 不能赞一词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形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平时要注意积累常用字的字形写法,注意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字形。‎ B项,“百战不怠”应改为“百战不殆”,故选B。‎ ‎【点睛】汉字字形的考查,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字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特别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字形。‎ ‎4.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B.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C.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D. 如何世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掌握古诗词中汉字字形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习课文中的诗句时,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平时要注意积累常用字的字形写法,注意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字形。‎ D项,“如何世纪为天子”应改为“如何四纪为天子”, 一纪为十二年,四纪指四十八年。故选D。‎ ‎【点睛】汉字字形的考查,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字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在背诵古诗词名句名篇时,不仅会读背,还要区分字词写法,防止写错别字。‎ ‎5.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憔(qiáo)悴 管弦(xián) 曲(qū)罢悯然 B. 幽咽(yàn) 冷涩(sè) 转轴(zhóu)拨弦 C. 铁骑(jì) 教坊(fāng) 春江花朝(zhāo)‎ D. 红绡(xiāo) 掩抑(yì) 虾(xiā)蟆陵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的是多音字、形近字和异形字,有些字的读音区别度很小,可能体现在音调、平翘舌、前后鼻音等。记忆它的读音时一般根据它的语意或词性。‎ A项,曲(qǔ)罢悯然;‎ B项,幽咽(yè);‎ D项,虾(há)蟆陵下 故选C。‎ ‎【点睛】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 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 注意字音会随字形或字义改变而改变。‎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寥寥 屠戮 黯然 口蜜腹剑 绿草如荫 B. 峥嵘 颓圮 徘徊 殚精极虑 不加思索 C. 撰写 旗竿 嬉笑 广有羽翼 美轮美奂 D. 蹒跚 谄媚 褴褛 萍水相逢 前功尽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形的能力,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A项,绿草如茵 ;‎ B项,殚精竭虑、不假思索;‎ C项,旗杆;‎ 故选D ‎【点睛】汉字字形的考查,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字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特别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字形。‎ ‎7.下列诗句全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一项是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②面写琴技④写琵琶女的身世。‎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要了解侧面烘托的手法,其次要找到原句。‎ ‎8.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 “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 “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 “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答题前,先仔细理解诗歌内容,结合诗歌内容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选项内容进行分析。C项。“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分析有误。“别有幽愁暗恨生”,结合后句“此时无声胜有声”理解,这句是表达弦声暂歇了,却另有一番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愁与恨萌生出来。故选C。‎ ‎9.下列诗句全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一项是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②面写琴技④写琵琶女的身世。‎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要了解侧面烘托的手法,其次要找到原句。‎ ‎10.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 “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 “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 “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语言。答题前,先仔细理解诗歌内容,结合诗歌内容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选项内容进行分析。C项。“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分析有误。“别有幽愁暗恨生”,结合后句“此时无声胜有声”理解,这句是表达弦声暂歇了,却另有一番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愁与恨萌生出来。故选C。‎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5)《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锦瑟》诗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两句,抒发了“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7)运用侧面衬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8)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 ‎(9)白居易《琵琶行》中与琵琶女心能相通的一句是:“___________”‎ ‎(10)李白在《蜀道难》中叹高危难行,直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地崩山摧壮士死 (2).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千呼万唤始出来 (6). 犹抱琵琶半遮面 (7). 东船西舫悄无言 (8). 唯见江心秋月白 (9). 锦瑟无端五十弦 (10). 一弦一柱思华年 (11). 此情可待成追忆 (12). 只是当时已惘然 (13). 曲罢曾教善才服, (14). 妆成每被秋娘妒 (15).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16). 岂余心之可惩 (17). 同是天涯沦落人 (18). 剑阁峥嵘而崔嵬 (19). 一夫当关 (20). 万夫莫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在理解句意、思想情感的基础上识记,做好积累,根据句中艺术手法、意境特征、思想情感等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1)依据“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容易推知答案;(2)依据“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容易推知答案;(3)依据“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容易推知答案;(4)依据“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容易推知答案;(5)依据“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容易推知答案;(6)依据“抒发了‘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容易推知答案;(7)依据“运用侧面衬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容易推知答案;(8)依据“《离骚》中,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容易推知答案;(9)依据“《琵琶行》中与琵琶女心能相通的一句”,容易推知答案;(10)依据“叹高危难行,直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三句”,容易推知答案。‎ 本题易错字:(1)崩、摧、栈、钩;(2)作;(3)犹;(4)舫、唯;(5)瑟、弦;(6)惘;(7)妒;(8)惩;(9)涯;(10)剑、峥嵘、崔嵬。‎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锚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12. 这段文字的语言描写揭示了王熙凤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变化和性格特征?‎ ‎13. 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人物怎么样的心理活动?‎ ‎【答案】12. 感情变化是:先作恭维,后表同情,再示关心。由笑转悲,再由悲转喜。‎ 性格特征是: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 ‎13. 既讨好了老祖宗,又在黛玉和众人面前表现了自己在贾府的权势之大。‎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可先梳理出王熙凤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然后分析归纳。“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恭维;“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同情;“说着便用帕拭泪”,悲伤;“……忙转悲为喜道”,由悲转喜。‎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可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来分析,画线句子表现的是王熙凤对黛玉的关心照顾,让黛玉安心住下来,也就是让老祖宗放心,这样就讨好了老祖宗;另外句中连用两个“只管”,也表现出王熙凤在府中的权势之大。‎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节选自《祝福》)‎ ‎14. 请简要分析语段一中的画线语句有何表达效果。‎ ‎15. 语段二中反复提到“瑟瑟”的雪声,有什么作用?‎ ‎16. 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死去,“我”为什么“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由此看出“我”是怎样一个人?‎ ‎【答案】14. 运用倒装语序(或定语后置),突出祥林嫂的破碗是空的,竹竿的下端开了裂(答出句式特点1分);强调祥林嫂已经沦为乞丐,生活艰难;同时也反映了鲁镇人的冷漠、麻木(或揭示出祥林嫂生存环境的冷漠无情)。 ‎ ‎15. 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以瑟瑟的雪声反衬冬夜的冷寂,渲染悲凉沉寂的氛围,烘托了“我”的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之情。 ‎ ‎16. “我 ”最后“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是因为“我”想通了:如祥林嫂这样的人,活着也只有被侮辱被歧视,死反倒是种解脱(解释1分)。 这是“我”同情祥林嫂的不幸又无能为力的愤激之语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答出倒装句的句式特征,然后分析强调的中心在句子的后面,结合句意分析祥林嫂的特征。‎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答出“反衬“的手法,然后解释,在分析艺术效果:渲染悲凉沉寂的氛围,烘托了“我”的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之情。 ‎ 点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此题主要是反衬的手法。‎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我”的性格特征和当时的心情分析,重点答出同情祥林嫂的不幸又无能为力。‎ 阅读《蜀道难》,完成小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7. 诗人给“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18.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文中重复出现三次,有何作用?‎ ‎【答案】17. “但见”“又闻”句渲染了凄清恐怖、幽静孤寂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令人心胆俱裂的惊险气氛。 ‎ ‎18. 既是全诗的基调,又是全诗的主旋律。反复咏叹,回旋跌宕,造成一唱三叹,荡气回肠的强烈抒情效果。第一次出现:领起全文,叹山高,为全文奠定了“雄放”的情感基调。第二次出现:叹蜀道的险,再次强调了蜀道难,把全诗推到了高潮。第三次出现:叹战祸之烈,与开头和题目互相呼应。‎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意境特点的能力。概括意境特点关键是寻找句中能体现景色特点的词语,并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然后用精练的词语表述出来。分析景色,就是要搞清楚景色的具体内容:写了什么具体景物,特别要指出什么时间、地方的景物,要分析景物整体所呈现出的特点、氛围、意境等。‎ 结合“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几句,考生可以抓住“悲鸟”“古木”“子规”“夜月”“空山”几个意向和“号”“啼”“愁”三个动词。概括出凄清氛围;‎ 结合“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几句,考生可以抓住“连峰”“枯松”“ 绝壁”“飞湍”“瀑流”“砯崖转”“ 万壑雷”等意象分析,考生容易归纳出“惊险”“险要”的氛围。‎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人象、物象、景象、艺术手法等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 依据“噫吁嚱,危乎高哉!”“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和“鸟道”“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可以看出,作者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叹蜀道之高;‎ 依据“畏途巉岩不可攀”“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可以看出,作者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叹蜀道之险绝;‎ 依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侧身西望长咨嗟!”可知,作者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叹蜀中战祸之烈。‎ 从文首到文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全文,既是全诗的基调,又是全诗的主旋律,一唱三叹,营造出荡气回肠的抒情效果。‎ ‎【点睛】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考生鉴赏古诗词,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9. 中间两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具体分析。‎ ‎20.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你觉得有道理吗?试作具体分析 ‎【答案】19. 用了对比手法。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不该留的荒漠;有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写出了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 ‎20. 诗眼:怨恨。昭君绝代佳人入宫见妒,诗人才华横溢入朝见妒,昭君画图省识远离汉宫,诗人因朝廷不分忠佞无辜遭贬,昭君身死异国佩环空归,诗人漂泊西南有家难归。诗人借咏昭君的事迹,对昭君寄予深厚同情,抒发了诗人自己漂泊异地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怨恨。‎ ‎【解析】‎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首先答出“对比”手法,然后分析对比的内容,再分析艺术效果:写出了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主要是对比的手法。‎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诗歌的“诗眼”即为诗歌的关键所在,所谓“关键”无外乎两个方面,第一,诗歌的情感中心,或开头点明诗歌的主旨,统领全诗,或中间点明诗歌的主要情感,第二是诗歌的结构的关键,或使诗意自然转折,或让诗歌的情节发生变化等。此题的诗眼“怨恨”,主要表达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新,南海人。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 ‎。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改按北京。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闲田,盆禁详拟,王府待报,多庾死。新请从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就遣,以免淹滞。从之。且命畿内罪人应决者许收。帝知新,所奏无不允。‎ 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新奏之。夏原吉为居任解。帝命覆视,得蠲振①如新言。嘉兴贼倪弘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新督兵捕之,列木栅诸港浸。贼陆走,追蹑之桃源,以献。‎ 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 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卒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 (选自《明史》)‎ ‎【注】①蠲(juān)振:免除徭役,赈济灾民。‎ ‎2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B.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C.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D.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2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主要传授法家经典。‎ B. 畿,古代称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亦称京畿、畿辅、畿辇。‎ C. 微服,通常指帝王或高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的平民便服,如“微服私访”。‎ D. 锦衣卫,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其首领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2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新铁面无私,耿直敢言。他对许多事都进行弹劾,贵戚们很怕他,称他为“冷面寒铁”。京师中甚至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常被吓得谈跑躲藏。‎ B. 周新善理政务,并爱护百姓。他巡按北京时,发现一些犯人因等待批文时间太长而庾死于狱中。于是请求改由皇帝或巡按官员进行处理,以免滞留。‎ C. 周新观察细致,善于断案。他发现一个身上挂着个小木印的死人。周新察看木印,知道死者是个布商,最后把盗贼全部抓获了。‎ D. 周新执法严明,不惧权责。一个到浙江办事的千户收受贿赂,作威作福,周新要惩治他,却被他溜走。不久周新上京,途中碰到这个千户批把他逮捕归案。‎ ‎24.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2)嘉兴贼倪弘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 ‎【答案】21. D 22. A 23. B ‎ ‎24. (1)他于是秘密地命令到处买布,看有印文相合的即逮捕审问,最后把盗贼全部抓获了。‎ ‎(2)嘉兴贼倪弘三劫掠邻近州县,纠集的同伙有几千人,多次打败官军。‎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首先根据句末额虚词“也”“矣”来断句,其次利用动词“曰”来断句,再次运用一般一个句子只有一个动词来断句。根据以上理解并辨识选项,故答案选D。‎ ‎【2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A,主要传授法家经典。应改为“儒家经典”。故答案选A。‎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B,于是请求改由皇帝或巡按官员进行处理,以免滞留。理解有误。不是由“皇帝”而是由“北京行部”处理。故答案选B。‎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市”购买;“鞠”审问;“之”代词,指人;“尽”全部。(2)“旁”邻近;“党”同伙;“累”多次。‎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周新,南海人。洪武年间,他以生员贡入太学。厚被授予大理寺评事,以善于断案著称。他敢于说话,对许多事都进行弹勘。权贵们都很害怕,把他称为“冷面寒 铁”。京师中甚至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常被吓得逃跑躲藏。后来他改巡按北京。当时让犯了徒刑;流放之罪的官吏和百姓耕种北京闲田,监禁要详拟,往来持报,致使许多人死于狱中,周新请求改由北京官署或巡按官员进行处理,以免滞留。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并命令应判决的京畿内的罪人允许赎罪,皇上了解周新,所以他所奏的无不批准。 他回朝后,即被升为云南按察使,还没赴任,改为浙江按察使。 ‎ 冤民被关押已久,一听说周新来,都高兴地说“我得生了。”周新到后果然为他们洗清了了冤屈。当初,周新刚入境,见马头前有飞虫在飞,追踪它们的足迹,在灌木丛中发现一个死人,他身上挂着个小木印,周新看了木印,知道死者原来是个布商。他于是密令到处买布,看有印文相合的即逮捕审问,最后把盗贼全部抓获了。 ‎ 周新曾穿便服巡行所辖地区,触犯了一个县令。县令想拷打处治他,听说按察使者将到,便把他关进监狱。周新在狱中询问哥哥囚犯,查到县令贪污的情况。他告诉管监狱的官吏说:“我是按察使。”县令震惊谢罪,周新弹劾罢免了他。永乐十年(1412),通政赵居任隐瞒不上报,周新平民打扮在按察区内巡察,违逆了地方上的县令, 县令要拷打处治他,听说廉使要到了,就把周新关进了监狱。周新在狱中向那些囚犯了解情况,掌握了县令贪污的罪状。告诉狱吏说:“我是按察使。”县令惊惧地 认罪,周新弹勘罢免了他。永乐十年,浙西发大水,通政赵居任隐瞒不把情况上报,周新上奏朝廷弹劾他。夏原吉为赵居任辩解,皇上命重新调查,使浙西得根据周新的意见获得赈济。嘉兴贼倪弘三劫掠邻近州县,纠集的同伙有数千人,多次击败官军,周新率兵捉拿他们,在各个港汊捕猎木栅。贼人从陆路逃跑,周新追到桃源,抓住了他们献给朝廷。 ‎ 锦衣卫指挥纪纲派一名千户到浙江侦缉,他索取贿赂,作威作福。周新想处治他,他逃跑了。不久,周新带着文册入京,在涿州遇到该千户,周新将他抓进州监狱,他逃出来后告诉纪纲,纪纲便上奏诬陷周新有罪。皇上大 怒,命逮捕周新。到京后,周新摆在皇上跟前大声说道:“陛下诏令按察司行事,可与都察院同。现在臣风诏擒拿奸恶之徒,为什么要判我的罪?”皇上更加愤怒,命杀了周新。周新临刑时大呼到:“生为直臣,死当做直鬼!”他竟被杀了。 ‎ 后来,皇上后悔了,问身边的侍臣道:“周新是什么地方人?”回答说:“南海。”皇上叹息说:“岭外竟有这样的人,枉杀了他啊!”后来纪纲因罪被诛,事情更加清楚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 ‎(2)你自律的成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3)有一首歌唱到:"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作为身处新时代的你,读了上面的材料,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限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想毁一个孩子 就给他一部手机 如今,手机成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通讯工具,有的人用它公,有的人用它聊天,有的人则用它劈劈啪啪地发短信,有的人用他炒股,有的人……总之,手机的运用可多了,没有手机就“奥特了”。‎ 想一下,诗人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的时候,会有手机铃声响起吗?李白在感叹“低头思故乡”的时候,会有人打电话让他回家看看吗?一定没有吧!而他们却有许许多多的经典诗作,我们现在却生活在韩红和郭敬明的时代,再也没有人去欣赏那些名人雅客的优秀诗作了。‎ 在小时候我是多么希望有一部手机,但是家里除了爸爸的每个月固定工资就没有其他的收入了。我只能眼睁睁看到我的手机从我身边溜走了。嗨!时间飞逝,我到12岁时要手机的欲望又从我脑海里渐渐出现了,我就壮着胆子向我爸爸说:“我要一部手机。”当时他立刻把我骂的劈头盖脸,问我为什么要一部手机呢?我说:“首先,因为现在您的工资涨到每个月6000元,我们家里渐渐富裕起来了。其次,我看班里的90%的人都有手机,就有打心地里羡慕他们。再次……”‎ 爸爸听完后就在思考着,他对我说这个事情让他和妈妈商量一下,三天后再作出表态。作文一天接着一天过去,我每时每刻都盼望着他们能答应我这件事情。到了第三天,爸爸把我叫到书房对我和蔼地说:“你要买手机可以是可以的,但你要答应我学习成绩一次比一比好。你有了手机后不能天天玩,不能因为玩手机而不用功学习,更不能把手机带到学校。你能答应吗?”我想了想说:“Yes,sir,保证可以。”妈妈突然走了过来说:“你的手机价格最多在1200元左右,否则不能买。”我说“价格肯定在1200元左右,您放心吧!”此时我十分感动。‎ 就在手机买回来的那几天内,还记得高兴得连睡觉都在笑呢!虽然现在我有一部普通的手机,但我也很开心,因为这是我第一部手机。它凝聚了家人对我的希望和关爱。这部手机虽然不是很贵的,它却有着浓浓的亲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作文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材料作文写作,首先要认真研读材料,找准立意的角度。例如本题的三则材料是:(1)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2)你自律的成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3)有一首歌唱到:"‎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从材料一看,手机是当下高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毒害孩子的工具。所以考生可以从抵制诱惑、杜绝精神毒品等角度进行立意,也可以呼吁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手机的角度立意。从材料二看,“自律”是关键词,所以考生可以从:自律使人成功、自律决定人生高度、强大的自律和自我约束助你成才等角度进行立意。从材料三来看,引用了一首歌中的一句歌词,旨在说明青春的重要性,所以考生可以从:把握青春、最美的绽放、把握当下等角度进行立意。考生要注意从以上三则材料中找准立意的切合点,可以从自律的青春、抵制高科技的诱惑等角度进行立意写作。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充分结合当下的实际,进行充实的论述和说理,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显示出应有的高度。‎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手机”“自律”“青春”,考生要紧紧的围绕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立意,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结合身边的人和事进行论述,这样作文才会更接地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