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级6月月考 语 文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综观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断抗击灾难的历史。不同的灾难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也不一样。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方式,文艺也在对灾难的表现中不断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接通人类有关灾难的思想传统,不断攀升精神与审美的高度。所以,如何真实地描绘灾难,刻画灾害中的人物,挖掘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并进而对灾害进行反思,从而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更理性地面对自然和人类自身,是文艺家们应该长久探索的问题。可以想见,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灾害将长久地留在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记忆中,对它的书写也将继续下去。‎ ‎②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如果对世界文艺史上优秀的灾难文艺进行考察,它们大概体现出如下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可以作为此次抗疫文艺创作的参照。‎ ‎③首先是强烈的现场意识。现场感最能体现出文艺在灾难面前的人类担当意识。在富于现场感的灾难文艺作品中,灾难仿佛就发生在读者自己的身边。‎ - 22 -‎ 它们以逼真的方式将灾难告诉世界,为人们的记忆提供了完整的灾难地理坐标,复现出真实的灾难场景,特定的事件、人物、气氛如在眼前,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强烈震撼。当然,这一切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力求将有代表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与事件呈现出来,从而构成完整的灾难叙事。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提供令人难忘的人物与故事,尤其是那些堪称中流砥柱的英雄,他们可能本身就是杰出人物,但也可能是平头百姓。许多作品都将镜头对准了“草根”阶层,普通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头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得让人无法记得住他们的面孔,但当灾难来临时,他们却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智慧,人民创造历史,正是他们在灾难中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彰显出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④其次是自觉的超越意识,在发现与反思中建构人文精神。在优秀的灾难文艺中,反思型的作品令人瞩目,它们常常从一些新的角度去把握,去打量,将灾难中的一切作为思考对象去反思,以忏悔之心检讨错误与教训,以善良的愿望祈祷人类的平安,以建设性的态度呼吁社会的改革,帮助社会成员树立自觉的灾难意识。对此次新冠肺炎而言,可以预见,我们的文艺将会从人与自然、生命,自我与他人,个人利益与公共关系,疾病与病毒的意义,药物与医疗的本质,国家制度与卫生防控体系及其国民安全保障体系,国际间的救助合作机制,科技创新与科研伦理,社会的文明水平等方面作出思考。它应该,也必将会把十几年前的非典文艺的灾难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⑤最后,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对灾难文艺本身的发展做出贡献。它们不断丰富世界文艺史上灾难美学的含义,使灾难文艺成为有别于一般文艺的特殊类型。在题材、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思考方式、抒情手段等诸多方面,灾难文艺已经形成和积累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灾难往往可以作为重大题材,优秀的灾难文艺从不以为题材就能决定一切,更不会企图只以悲情换取眼泪,它们时刻警惕以浅薄的心灵鸡汤拉低精神的天际线,杜绝以虚假和恶劣的个性化哗众取宠、博人眼球。唯有坚持艺术良心与艺术理想,椎心泣血,精益求精,才会创作出感天动地的优秀之作。正因为志存高远,伟大的灾难文艺常常因为其无可比拟的独特性超越其自身,站到了人类思想与艺术的巅峰。‎ - 22 -‎ ‎⑥客观地说,中国的灾难文艺总体水平并不高,与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与现实相比,中国为世界贡献出的优秀灾难文艺作品还不多。现在,中国的文艺家们又一次站在了灾难面前。相信我们的文艺家们一定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承灾难文艺的优秀传统,创新创造,奉献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能与世界灾难文艺经典对话的作品。‎ ‎(摘自汪政《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优秀的灾难文艺总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因而能够不断提升其精神与审美的高度。‎ B. 灾难文艺要有突出的现场感,就应全面呈现出灾难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人物与事件。‎ C. 只要坚持艺术良心和艺术理想,杜绝虚情假意,就能够创作出优秀的灾难文艺作品。‎ D. 灾难面前,我国的文艺家,应担承使命,创作出能与世界灾难文艺经典对话的作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优秀灾难文艺的特点,最后发出呼吁。‎ B. 文章以此次新冠病毒灾难为契机,提出了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的中心问题。‎ C. 第⑤段主要从反面论述,有力论证了好的灾难文艺作品能为其自身的发展做出贡献 D. 第⑥段客观地指出我国虽然有着多灾多难的历史,但优秀的灾难文艺作品却并不多。‎ - 22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挖掘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对灾害进行反思是文艺家们应长久探索的主要问题。‎ B. 当灾难来临时,普通的百姓可能比英雄人物更能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智慧。‎ C.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冠病毒能使灾难美学的含义不断丰富而展现出其美好的一面。‎ D. 灾难文艺作品应在题材、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诸多方面形成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失眠之夜 萧红 为什么要失眠呢!烦躁,恶心,心跳,胆小,并且想要哭泣。我想想,也许就是故乡的思虑罢。‎ 窗子外面的天空高远了,和白棉一样绵软的云彩低近了,吹来的风好像带点草原的气味,这就是说已经是秋天了。‎ 在家乡那边,秋天最可爱。‎ 蓝天蓝得有点发黑,白云就像银子做成一样,就像白色的大花朵似的点缀在天上;就又像沉重得快要脱离开天空而坠了下来似的,而那天空就越显得高了,高得再没有那么高的。‎ - 22 -‎ 昨天我到朋友们的地方走了一遭,听来了好多的心愿——那许多心愿综合起来,又都是一个心愿——这回若真的打回满洲去,有的说,煮一锅高粱米粥喝;有的说,咱家那地豆多么大!说着就用手比量着,这么碗大;珍珠米,老的一煮就开了花的,一尺来长的;还有的说,高粱米粥、咸盐豆。还有的说,若真的打回满洲去,三天两夜不吃饭,打着大旗往家跑。跑到家去自然也免不了先吃高粱米粥或咸盐豆。‎ 比方高粱米那东西,平常我就不愿吃,很硬,有点发涩(也许因为我有胃病的关系),可是经他们这一说,也觉得非吃不可了。‎ 但是什么时候吃呢?那我就不知道了。而况我到底是不怎样热烈的,所以关于这一方面,我终究不怎样亲切。‎ 但我想我们那门前的蒿草,我想我们那后园里开着的茄子的紫色的小花,黄瓜爬上了架。而那清早,朝阳带着露珠一齐来了!‎ 我一说到蒿草或黄瓜,三郎就向我摆手或摇头:“不,我们家,门前是两棵柳树,树荫交织着做成门形。再前面是菜园,过了菜园就是门。那金字塔形的山峰正向着我们家的门口,而两边像蝙蝠的翅膀似的向着村子的东方和西方伸展开去。而后园黄瓜、茄子也种着,最好看的是牵牛花在石头桥的缝际爬遍了,早晨带着露水牵牛花开了……”‎ ‎“我们家就不这样,没有高山,也没有柳树……只有……”我常常这样打断他。‎ 有时候,他也不等我说完,他就接下去。我们讲的故事,彼此都好像是讲给自己听,而不是为着对方。‎ 只有那么一天,买来了一张《东北富源图》挂在墙上了,染着黄色的平原上站着小马,小羊,还有骆驼,还有牵着骆驼的小人;海上就是些小鱼,大鱼,黄色的鱼,红色的好像小瓶似的大肚的鱼,还有黑色的大鲸鱼;而兴安岭和辽宁一带画着许多和海涛似的绿色的山脉。‎ 他的家就在离着渤海不远的山脉中,他的指甲在山脉上爬着:“这是大凌河……这是小凌河……哼……没有,这个地图是个不完全的,是个略图……”‎ ‎“好哇!天天说凌河,哪有凌河呢!”我不知为什么一提到家乡,常常愿意给他扫兴一点。‎ - 22 -‎ ‎“你不相信!我给你看。”他去翻他的书橱去了,“这不是大凌河……小凌河……小孩的时候在凌河沿上捉小鱼,拿到山上去,在石头上用火烤着吃……这边就是沈家台,离我们家二里路……”因为是把地图摊在地板上看的缘故,一面说着,他一面用手扫着他已经垂在前额的发梢。‎ ‎《东北富源图》就挂在床头,所以第二天早晨,我一张开了眼睛,他就抓住了我的手:‎ ‎“我想将来我回家的时候,先买两匹驴,一匹你骑着,一匹我骑着……先到我姑姑家,再到我姐姐家……顺便也许看看我的舅舅去……我姐姐很爱我……她出嫁以后,每回来一次就哭一次,姐姐一哭,我也哭……这有七八年不见了!也都老了。”‎ 那地图上的小鱼,红的,黑的,都能够看清,我一边看着,一边听着,这一次我没有打断他,或给他扫一点兴。‎ ‎“买黑色的驴,挂着铃子,走起来……当啷啷当啷啷……”他形容着铃音的时候,就像他的嘴里边含着铃子似的在响。‎ ‎“我带你到沈家台去赶集。那赶集的日子,热闹!驴身上挂着烧酒瓶……我们那边,羊肉非常便宜……羊肉炖片粉……真有味道!唉呀!这有多少年没吃那羊肉啦!”他的眉毛和额头上起着很多皱纹。‎ 我在大镜子里边看了他,他的手从我的手上抽回去,放在他自己的胸上,而后又背着放在枕头下面去,但很快地又抽出来。只理一理他自己的发梢又放在枕头上去。‎ 而我,我想:“你们家对于外来的所谓‘媳妇’也一样吗?”我想着这样说了。‎ 这失眠大概也许不是因为这个。但买驴子的买驴子,吃咸盐豆的吃咸盐豆,而我呢?坐在驴子上,所去的仍是生疏的地方,我停着的仍然是别人的家乡。‎ 家乡这个观念,在我本不甚切的,但当别人说起来的时候,我也就心慌了!虽然那块土地在没有成为日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于没有了。‎ - 22 -‎ 这失眠一直继续到黎明之前,在高射炮的声中,我也听到了一声声和家乡一样的震抖在原野上的鸡鸣。‎ ‎1937年8月23日 ‎【注】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东北作家群”重要成员之一。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 年,结识萧军。代表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等。文中的“三郎”即指萧军。‎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文章写高粱米粥、咸盐豆等家乡美食和地豆、珍珠米等家乡物产,表达了朋友们渴望打回满州老家去的强烈愿望。‎ B. 文章对蒿草、黄瓜、柳树、菜园、山峰、牵牛花等家乡景物的描绘,勾起了作者对家乡往昔美好亲切生活的回忆。‎ C. “这一次我没有打断他,或给他扫一点兴”这种一反常态的矛盾心理表明,作者与三郎的内心情感产生了强烈共鸣。‎ D. 文章结尾段,写这失眠持续到黎明,并且在高射炮的声中听到了家乡一样的鸡鸣,丰富了情感,深化了文章主旨。‎ ‎5. 萧红散文善于运用传神的细节描写,请从文中找出三处加以分析。(6分)‎ 6. 作者失眠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 22 -‎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 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 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 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 ‎                                (节选自《宋书·谢瞻传》)‎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 - 22 -‎ B.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 C.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 D.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叔母”,是对父亲兄弟妻子的称呼。古代有伯仲叔季的排名,“季”是最后一位。‎ B.“二千石”,是汉代郡守这一官职的代称,因其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 C.“高祖”是庙号,皇帝死后,太庙立室奉祀所起名号称庙号。皇帝都有庙号。‎ D.“豫章”是古地名,今为江西南昌周边地区。《滕王阁序》中“豫章故郡”就是指的此地。‎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谢瞻年少聪慧,文采斐然。年仅六岁,便能写文;其所作《紫石英赞》《果然诗》,深受当时才士的称赞。‎ B.谢瞻知恩图报,恪守孝道。叔母将其养大成人,其待之如亲母。甚至叔母跟刘柳去吴郡,他也辞官跟从。‎ C.谢瞻谦退知足,小心谨慎。谢晦深受重用,他屡次上书,认为弟弟虽才志出众,但职位过高,恳请贬黜。‎ D.谢瞻洞悉情势,先知先觉。他生病在外,谢晦奔赴万里探病。他认为谢晦这样定会招来疑谤,后果真如此。‎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22 -‎ ‎(1)吾得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 译文:▲ ‎ ‎ ‎ ‎(2)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 译文:▲ ‎ ‎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共8分)‎ 蓦山溪 张中孚①‎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②;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③。‎ ‎【注】①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金。 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②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③白居易《长安道》中有“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的诗句。‎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 B.“听楚语,厌蛮歌”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 C.下片写识途老马,再见旧时景象而嘶鸣,直接写出了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 D.“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明前人说的话深得其心。‎ ‎12.本词抒发的情感喜忧参半,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6分) ‎ - 22 -‎ (三) 情景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 。 ‎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定风波》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4--16题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蕴含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围绕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为中心的无限可能。 ( )。冬奥会的吉祥物也不例外。1968年,法国格勒诺布尔冬奥会首次进行了彩色图像的电视转播,而这种转播也为滑雪小人偶“雪士”走红全世界起到了推动作用。1976年,在 的奥地利冬奥会上,正式出现了冬奥会吉祥物:一个圆滚滚、长有胡萝卜红鼻子的小雪!由于浪漫的奥地利人 了其太多的动感传说,这个小雪人不仅成了观众们的最爱, 也让每届冬奥会都有了设计吉祥物的传统。1998年,曾在1940年成功申办冬奥会但却因二战而未果的日本长野,终于在期待了40多年之后,等来了其 的冬奥会,也许是这种期待实在是太长了,所以,尽管他们最初也曾考虑用一只白鼬充当吉祥物,但最终却还是一下子就推出来了四只 的小猫头鹰,从而让吉祥物的数量首次达到了四个!这些意外走红的小玩具,不仅成就了冬奥会吉祥物这一概念,同时也让奥运吉祥物成为一门相当不错的生意,甚至是产业!‎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因陋就简 付与 神魂颠倒 形态各异 B.因陋就简 赋予 魂牵梦萦 形态各异 C.因繁就简 付与 魂牵梦萦 千姿百态 D.因繁就简 赋于 神魂颠倒 千姿百态 - 22 -‎ ‎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很多发生的事情,都是从偶然走向必然的一个结果。每一个吉祥物,都是一个有角色的故事 ‎ B.每一个吉祥物,都是一个有故事的角色。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从偶然走向必然的一个结果 C.很多发生的事情,都是从偶然走向必然的一个结果。每一个吉祥物,都是一个有故事的角色 D.每一个吉祥物,都是一个有角色的故事。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从偶然走向必然的一个结果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蕴含创造非凡、探索未来的理念,体现了以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为中心的无限可能。‎ B.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蕴含创造非凡、探索未来的理念,体现了围绕引领时代、追求卓越以及面向未来为中心的无限可能。‎ C.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蕴含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围绕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为中心的无限可能。‎ D.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蕴含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以引领时代、追求卓越以及面向未来为中心的无限可能。‎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为了杀菌消毒,人们一般会在伤口上涂抹酒精,酒精通过让细菌中的蛋白质变性而产生杀菌效果。酒精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它穿过外膜进入细菌内部后, ① ,导致细菌也失去生物活性,从而杀死细菌。生活中常见的酒精产品包括工业酒精、白酒和医用酒精。工业酒精因为含有杂质甲醇,所以不能用来消毒; ② ,因为市面上大多数产品的酒精含量都低于65%,仅可用于缺乏消毒药物的情况;医用酒精是专业杀菌药物,它的酒精浓度控制在75%,该条件下的杀菌效果最理想。当酒精浓度低于75%时,酒精的杀菌效果随浓度降低而降低;浓度过高时,酒精会使细菌外膜的蛋白质凝固而形成一层保护膜,③ 。‎ - 22 -‎ ‎18.《韩非子》中对“人际关系”有以下论述,请根据材料概括出两个相关的结论。(4分)‎ 人在婴儿的时候,父母对他不尽心抚养,子女长大后也许就会抱怨父母;孩子长大成人,对父母的供养不丰厚,父母可能就会不悦而责备子女。子女与父母是最亲的直系亲人,但有时也会因此而抱怨责备。‎ 地主雇工耕种庄稼,他花钱准备好的饭菜,给雇工好的报酬,这样做并不是地主喜欢雇工,而是想使雇工种田耕地深耘细作;雇工努力耕种庄稼,用技巧精细整理田地,这不是雇主喜欢地主,而是这样做,饭菜就丰盛,钱币就容易得到。‎ 结论一:‎ 结论二:‎ 四. 作文 ‎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有个四五岁的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22 -‎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级6月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答案】1. D 2. C 3. D ‎【1题详解】‎ A项,强加因果。“文艺总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与“能够不断提升其精神与审美的高度”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B项,曲解文意。依据第③段,“这一切要经过精心选择、剪裁,力求将有代表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与事件呈现出来”可知,“全面呈现”的说法不对。‎ C项,“只要……就”的表述太绝对。原文的的表述是:唯有坚持艺术良心与艺术理想,椎心泣血,精益求精,才会创作出感天动地的优秀之作。‎ 故选D。‎ ‎【2题详解】‎ C项,分析不当。第⑤段主要从正面论述,有力论证了好的灾难文艺作品能为其自身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不是从反面。‎ 故选C。‎ ‎【3题详解】‎ A项,曲解文意,“对灾难进行反思是文艺家们应长久探索的主要问题”错误,依据第①段,这些是“长久问题”,文中并未说主次问题。‎ B项,“普通的百姓可能比英雄人物更能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智慧”逻辑错误,普通百姓也可以是英雄人物,另外,文中并没有进行比较。‎ - 22 -‎ C项,偷换概念,“能使灾难美学的含义不断丰富”的不是新冠病毒而是优秀的灾难文艺,另外,新冠病毒本身不具有美好的一面,不应赞美。‎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的做题技巧:完成论述类文本要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 ‎【答案】4. B ‎ ‎ 5. ①“他的眉毛和额头上起着很多皱纹”,通过这一肖像描写,表现了三郎那种理想不能实现的无奈与苦闷之情。‎ ‎②“有的说,咱家那地豆多么大!说着就用手比量着,这么碗大。”通过“用手比量”这一细节,表现了朋友对家乡物产的喜爱之情,充满了自豪感。‎ ‎③“一面说着,他一面用手扫着他已经垂在前额的发梢。”通过“扫”这一细节,表现了三郎寻找家乡的专注神情。‎ ‎6. ①对家乡的思虑(或思念)。②自己这个外来的所谓“媳妇”能不能被接受的顾虑。③对“家乡”这一观念的思考。④对家乡仍然被日寇占领的苦闷与无奈。‎ ‎【4题详解】‎ B项,“勾起了作者对家乡往昔美好亲切生活的回忆”,表述错误。作者的往昔生活并不美好亲切,从注释可以看出。柳树、高山、牵牛花等不是作者故乡的景物。‎ 故选B。‎ ‎【5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节描写的把握能力。文中细节描写很多,比如:“有的说,咱家那地豆多么大!说着就用手比量着,这么碗大”,用手比量,形象地写出了大家对家乡产物的自豪之情;“他的家就在离着渤海不远的山脉中,他的指甲在山脉上爬着”,在地图上应该是“指”,作者却用“爬”字,写出了人对家乡景物的思念之情;“因为是把地图摊在地板上看的缘故,一面说着,他一面用手扫着他已经垂在前额的发梢”,因为急切地寻找家乡的景物,所以“扫”开发梢,反映出对家乡的思念;“他的眉毛和额头上起着很多皱纹”写出三郎对家乡的怀想与无法回到家乡的苦闷;“他的手从我的手上抽回去,放在他自己的胸上,而后又背着放在枕头下面去,但很快地又抽出来。只理一理他自己的发梢又放在枕头上去”美好的设想不能实现,所以把手的“抽”“放”“理”等小动作不断,反映出人物内心局促不安的心理。‎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作答此类题目既要立足文本分析,又要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题干要求说一说作者失眠的原因是什么,并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作答时先抓住第1段“我想想,也许就是故乡的思虑罢”,可见,失眠是因为作者思念故乡,而故乡被日军侵占,“这失眠一直继续到黎明之前,在高射炮的声中,我也听到了一声声和家乡一样的震抖在原野上的鸡鸣”更让作者感到彻夜难眠,体现出对家乡被侵占的苦闷无奈;“你们家对于外来的所谓‘媳妇’也一样吗”可见作者对自己能否被三郎家人接受也充满顾虑;“而我呢?坐在驴子上,所去的仍是生疏的地方,我停着的仍然是别人的家乡”“家乡这个观念,在我本不甚切的,但当别人说起来的时候,我也就心慌了!虽然那块土地在没有成为日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于没有了”可见,也有对“家乡”的含义的深入思考。‎ ‎7.B ‎8.C (皇帝并非都有庙号)‎ ‎9.C (谢瞻上书时强调弟弟志行浅薄,能力平庸,不能胜任职位;并非认为其才志出众。)‎ ‎10.(1)我能够侥幸保全,把尸骨归葬在家乡山脚之下(归埋家乡,葬于山麓),哪里还有什么更多的遗憾呢?弟弟你要勉励自己,既为家,也为国奉献。(“幸全”,侥幸保全;“恨”,遗憾。句式1分:思自勉厉,想着勉励自己。大意1分。)‎ - 22 -‎ ‎(2)谢灵运喜欢评价人物的好坏,谢混很担心这件事,想对他加以压制(或想抑制他),只是没有办法。( “臧否”,评价好坏;“患”,担心;“裁折”,抑制压制。大意1分。)‎ 参考翻译:‎ 谢瞻,字宣远,一名谢檐,字通远,是陈郡阳夏人,是卫将军谢晦的三哥。他六岁时,就能写文章,写了《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有才华的士人,没有人不惊叹他的奇异。他起初担任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他从小失去父母,婶婶刘氏抚养他很有恩情,谢瞻兄弟侍奉婶娘,如同对待亲生母亲。刘氏的弟弟刘柳调任吴郡太守,带着姐姐一同赴任,谢瞻不能违背他们的意愿,便辞去职务随同前往,在刘柳手下任柳建威长史。‎ 谢瞻的弟弟谢晦当时任宋台右卫,权势显赫,恩遇宠厚。谢晦从彭城回到京城接取家眷,一时宾客车马聚集,填塞门巷。此时谢瞻正在家中,(见到这种情景)很是惊骇,他对谢晦说:“你的名位不高,而士人归依奔向你竟到了这种地步。我们家以清淡谦退为家风,不愿干涉政事,结交的人不过是亲戚朋友,而你现在竟然势倾朝野,这难道是家门之福吗?”谢瞻于是用竹篱隔开门院,说:“我不愿意见到这种场面。”等他回到彭城,就向高祖说:“我本来是寒素之士,父亲、祖父的官位也都是没有超过二千石的职位。弟弟年纪刚刚三十岁,志行浅薄,能力平庸,但在台府荣显居于首位,职任清显重要,福气失去灾祸来临,恐怕应该不远。我特地请求你把他降职贬官,来保住我们这衰微的家门。”前前后后屡次向高祖陈请。高祖命谢瞻任吴兴郡太守,谢瞻又亲自陈情请求辞退,于是改任豫章太守。谢晦有时候把朝廷隐秘之事告诉谢瞻,谢瞻总是向亲人朋友叙说,把那些话当成戏言,来禁绝(或禁止、杜绝)他的言论。谢晦终建辅佐帝王创立帝业的功劳,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谢瞻更加担忧害怕了。‎ - 22 -‎ 永初二年,谢瞻在豫章郡患病,不肯医治,希望就此死去。谢晦听到他生病的消息急忙赶去,谢瞻见到他,对他说:“你是国家大臣,又掌管军机大事,老远地到我这里来,一定会招致怀疑,产生流言。”当时果然有人禀告谢晦反叛。谢瞻病重,回到京城。高祖因为谢晦掌管禁军,不可出宫住宿,就叫谢瞻住在晋南郡公主夫婿羊贲的旧宅,地点在领军府东门。谢瞻说:“我有祖先留下的旧房子,为什么住在这里!”谢瞻临终的时候,留下遗书给谢晦说:“我能够侥幸保全,归埋家乡,葬于山麓,哪里还有什么更多的遗憾呢?弟弟你要勉励自己,既为家,也为国。”于是死去,死时三十五岁。‎ 谢瞻善于写文章,辞采之美,可以与族叔谢混、族弟谢灵运相匹敌。谢灵运父亲谢瑛,没有才能。做过秘书郎,早年就死了。谢灵运喜欢评价人物的好坏,谢混很担心这件事,想对他加以压制(或想抑制他),只是没有办法。谢混对谢瞻说:“不是你的话没人能做到(制止他)。”就与谢晦、曜、弘微等一起游玩,让谢瞻与谢灵运坐一辆车;谢灵运一上车,就开始评价人物,谢瞻对他说:“你父亲死的那么早,谈论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谢灵运沉默不言,评价的言论从此停止了。‎ 11.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认真理解诗词内容,然后将自己的理解和选项内容进行比对分析。C项,“直接”错,作者是间接抒情。‎ 12. ‎①词的上片中“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回忆少壮时节建功立业、挥刀立马、春风得意,抒发的情感是喜,对意气风发、建功立业的追忆;②但是“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日功名已成土,萍梗落江湖,抒发的情感是忧,漂泊江湖,流落他乡的落魄;③词的下片中“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抒发的情感是喜,重回故里的欣喜;“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④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抒发的情感是忧,物是人非的伤感。‎ 13. ‎(1)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 - 22 -‎ ‎14.B(因陋就简:陋,简陋;就,将就。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因繁就简:避开繁杂的,从事简单的。付与:拿出,交给。赋予:给予,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神魂颠倒: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十分丰富。)‎ ‎15.C(根据下文的提示,语段讲述的是“吉祥物”的故事,排除B项和D项。“每一个吉祥物都是一个有故事的角色”搭配合理,故选C。)‎ ‎16.A(“蕴含”缺宾语,成分残缺。“围绕……为中心”句式杂糅。原句语序恰当,不做修改。)‎ ‎17.(4分)示例:①使内部的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 ‎②白酒可用于消毒但效果不理想 ‎③无法进入细菌内部杀菌。‎ ‎18.(4分)结论一:相互依赖就会相互责备。 结论二:成全对方就是成全自己。‎ 评分标准:‎ 题干里没有出现“各”“分别”等词,本应考虑两段材料相结合得出结论,但参考答案考虑的是一段得出一个结论,所以评分时对分开结论或整体结论两种情况均算正确。一个结论3分。结论可以如下:‎ 成全对方就是成全自己;人与人的相处是相互的;人际关系情况往往和利益相关;人们相处在乎付出和回报是否符合自己期望;人际关系的亲疏,最终与利益的关系更大;各取所需,即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答案(一个结论)中含有类似“利益、相互、付出和回报”等关键词的,就得2分,其他情况根据语言表述酌情给分,以鼓励为主。‎ ‎19、作文立意 试题分析:‎ 一、材料解读与立意参考角度(参考)‎ ‎1. 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 ‎(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3)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 ‎(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 ‎(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 - 22 -‎ ‎(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 ‎(7)别人只是观众;‎ ‎(8)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 ‎(9)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0)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2. 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 ‎(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 ‎(3)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 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因而可从男孩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从父亲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综合男孩及父亲的观点立意。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二、对材料片面和错误的读解 ‎1. 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的方向立意的,应视学生行文的情况评分,如果行文能紧扣原材料,并凸显“走自己的路”这层意思,内容可判二等;如果未能扣紧原材料,行文过多地突出“让别人去说”这层意思,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 ‎2. 从“变通”的方向立意的,视行文情况,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 ‎3. 从“外表美与内在美”“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倾听父母的教诲”的方向立意,内容可判三等。‎ 适于己方为最好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纷繁尘世,事物实乃多也。为人处事,百千方式。而物不独取华表,事非随波而流。苍苍世间,唯有适于己,方为最好。‎ 梅避繁春而居凌寒,终得傲雪高洁之美名;竹无花而挺立直上,成就千古佳话。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该有自己的选择,选择最适合于自己,最能让自己活出价值的,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 22 -‎ 记得有个爱反穿袜子的男孩,即使父亲帮他把袜子穿好,他也会脱下反穿,父亲责备时他回应:“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翻过来。”天真的回应表现了男孩对适于自己的方式的追求,是啊,舒服才重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男孩的选择值得肯定,因为适于己的选择,于个人而言,是走向梦想彼岸的大道。国人引以为傲的刘翔,当初专攻的是跳远,但教练慧眼识金,引他入了一百一十米栏,这个黄种人绝对弱势的项目,却成就了一段飞人佳话,原因很简单,它适合刘翔,而适合才是最好的。‎ 再看至今仍有许多人为之叹息的弘一法师,才华横溢的他本可凭借超群的才华享人世富贵,但他最终放弃了尘缘,在佛门净地享另一种人生。且不论俗家与佛门孰优孰劣,然法师觉得佛门清香更适于己,所以选择离开红尘。而法师的圆满与佳话的流传,不正是对适于己才是最好的最佳诠释么?‎ 而另一位才子,南唐后主李煜,却因错生帝王之家,终落得才华难以尽展且国破家亡的悲惨境地,如今,后人只得吟念着那伤感的词句来惋惜这位没能过上适于己之生活的才子了。‎ 适于己方为最好,于个人如此,于民族、国家亦如此。近代欧美因资本主义而雄起,国人便学之,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却也未能让中国走上富强,直到马克思主义燎原古老华夏,中华民族才重新奋起。适于己才最好,适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才是我国最好的选择。‎ 而三年灾荒,十年文革,中国又来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一代伟人邓小平为中国点燃了前进的明灯,中国摒弃了苏联的模式,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改革开放之路,而三十年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新时代中国最好的选择!‎ 人于世间寻寻觅觅,终需各取所需,然留一份坚持与清醒,牢记万物之中适于己才是最好。并为寻觅适于己不懈奋斗,如是,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而此理,于个人,于社会,于国家,岂有异乎?‎ - 22 -‎ 评语:本文立意切合题意,观点准确,并且全文紧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一观点展开,文章中心突出;文章选择刘翔、弘一法师、李煜以及中华民族近、现代以来直至改革开放之路为材料,可谓材料丰富,而且从个人到国家民族,形成了递进关系,思路通畅,气魄宏大。文体特征明显,结构严谨,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语言有文采。有利于考生模仿学习。‎ - 2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