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厦门双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名句名篇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河流与湿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 (2)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 (3)《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出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的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批评魏晋名士崇尚虚无思想倾向。 【答案】 (1). 淇则有岸 (2). 隰则有泮 (3). 青青子衿 (4). 悠悠我心 (5). 暧暧远人村 (6). 依依墟里烟 (7).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8). 齐彭殇为妄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淇”“隰”“衿”“悠”“暧”“墟”“诞”“殇”等。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忧心孔疚 孔:非常 谢家来贵门 谢:谢绝 B. 渐车帷裳 渐:渐渐 何方圜之能周兮 周:合 C. 况修短随化 修:寿命长 赍钱三百万 赍:赠送 D 知不可乎骤得 骤:突然 偭规矩而改错 偭:违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辨析文言实词解释的对错。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将各个选项中的文言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来判断各个选项的对错。本题各个选项中的文言句词都来自课内文本,所以作答时学生要熟悉课内文言知识。 - 23 - A项,“谢家来贵门”在原文中的意思是“我辞别娘家嫁到您家这里”,所以“谢”,辞别。 B项,“渐车帷裳”在原文中的意思是“水花浸湿了车上的布幔”,所以“渐”,浸湿。 D项,“知不可乎骤得”在原文中的意思是“知道这些不可能屡次得到”,所以“骤”,屡次。 故选C。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夫人之相与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B. ①君既若见录 ②府吏见丁宁 C. ①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不能喻之于怀 D. 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举匏樽以相属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此类文言虚词题,解答时,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是否相同。 D项“以”,①介词,因为;②连词,相当于“来”,表承接。 A项,“之”,均表示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可译为“我”。 C项,“于”,都表示介词“在”。 故选D。 4.下列各项中的“相”全部指代第三人称的一项是 A. 会不相从许 及时相遣归 儿已薄禄相 六合正相应 B. 好自相扶将 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 登即相许和 C. 还必相迎取 嬉戏莫相忘 誓天不相负 不得便相许 D. 相见常日稀 枝枝相覆盖 仰头相向鸣 誓不相隔卿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一词多义现象。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将各个选项中的文言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辨析意义是否相同。此处主要考查“相”的意义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项中的‘相’全部指代第三人称的一项”, B - 23 - 项,相扶将:她,指代焦母,可解为“她老人家”。相逢迎:他,指丈夫焦仲卿。遥相望:他,指丈夫焦仲卿。相许和:它,指媒人说的这门亲事。 A项,会不相从许:你,指代儿子焦仲卿。及时相遣归:我,刘兰芝自指。儿已薄禄相:相貌。六合正相应:互相。 C项,相迎取:你,指代刘兰芝。莫相忘:我,刘兰芝自指。誓天不相负:你,指代刘兰芝。不得便相许:你,指代媒人。 D项,前三个“相”都是互相。誓不相隔卿:你,与“卿”复指妻子兰芝。 故选B。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可怜九月初三夜 B.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一词多义现象。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将各个选项中的文言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辨析意义是否相同。 A项,“可怜”,前后两个意思都是“可爱”; B项,“婚姻”,前后两个意思都是“儿女亲家”; C项,“交通”,前后两个意思都是“交错相通”; D项,“谢”,前者“告诉、告诫”,后者“道歉”。 故选D。 6.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 死生亦大矣 C. 何以解忧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对句式知识的积累情况,抓住标志性的词语进行判断。 例句“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 - 23 - A项,“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句; B项,“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C项,“何以解忧”,宾语前置句; D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故选C。 7.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壁”。 B. “寂寂人定初”意为静悄悄的,人们都开始安歇了。“人定”为十二时辰中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2时至24时,指夜深人静之时。 C. “岁在癸丑”中“癸丑”为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纪年,由甲子开始,每60年为一周期。 D. “七月既望”中“望”为望日,指月圆之日,“既望”即过了望日之后,此处指农历七月十六。晦、朔则分别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和第一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纪年、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B项,“‘人定’为十二时辰中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2时至24时”说法错误,“人定”为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故选B。 结合《兰亭集序》,阅读以下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①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瞻,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性好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羲之书为世所重,每自称:“我书比钟繇②,当抗行;比张芝③草,犹当雁行也。” - 23 -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竞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①从子:侄子。②钟繇,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是楷书的创始人。③张芝:东汉书法家,擅长草书。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咸:都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顺序 ③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的原因 ④及其所之既倦 之:到达 ⑤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⑥而羲之甚轻之 轻:轻视 ⑦举群相送耳 举:拿着,把 ⑧我书比钟繇,当抗行 抗:相当 A. ①④⑤⑥ B. ②④⑥⑧ C. ①③⑥⑦ D. ②③⑦⑧ 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兰亭集序》由“乐”起笔,由“乐”生“痛”,以“悲”作结,有别于当时虚无的生死观,表达了对人生忧患的喟叹。 B. 《兰亭集序》不仅是书序,更是一篇立意深远的散文,语言素淡雅致,于自然山水中怡养性情,明理悟道。 C. 王羲之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对自己的书法成就,王羲之颇为自信。他性格刚直,善于辩论。 D. 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两人之间的隔阂,未曾到访,王述对此深为遗憾。 10. 翻译下列句子。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 【答案】8. A 9. D 10. (1)过去感到欢欣的事,顷刻间,已变为陈迹,尚且不能不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 23 - (2)王羲之前去观赏,内心非常高兴,坚决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 (3)何况你和我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拿着酒杯来互相劝酒。 【解析】 【8题详解】 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能力,重点辨析文言实词虚词解释的对错。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将各个选项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来判断各个选项的对错。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中的“次”,旁边; ③“所以游目骋怀”中的“所以”,用来; ⑦“举群相送耳”中的“举”,全,都。 排除各个选项中的②③⑦。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核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本题, D项,“王羲之因为两人之间的隔阂,未曾到访”错,根据原文,“止一吊,遂不重诣”,王羲之曾前往拜访吊唁,王羲之是因为轻视王述而未曾再访。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第一句得分点:“向”,过去、以前;“所欣”,感到欢欣的事;“以”,因;“兴”,发生、引起。 第二句得分点:“意”,内心;“固”,坚决;“市”,买;“之”,代词,鹅。 - 23 - 第三句得分点:“渔樵”,捕鱼砍柴;“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侣”“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而”,连词,表并列;“以”,连词,表顺承;“属”,通“嘱”,劝酒。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最擅长隶书,为古今之冠。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笼鹅而归,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校(佃匪)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最终也没有再来,王述深以为遗憾。”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 - 23 - 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道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史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底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B. 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C. 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D. 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滩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天祥年轻有才,二十岁便考中进士,被皇帝亲自提拔为状元,后在任湖南提刑时遇见前丞相江万里,和他谈论国家大事,被江万里看重。 B. 元军进攻南宋,朝廷危急,皇帝下诏令各地起兵救援朝廷。文天祥发动本郡的豪杰万人前去救援,且不顾好友劝止,倾尽家财作为军费。 C. - 23 - 德祐二年,文天祥以右丞相兼枢密使的身份与元军丞相谈判,因力争被扣押,于镇江寻机逃脱,先后逃亡到真州、高邮、温州,后再被俘获。 D. 文天祥再次被俘后,张弘范多次劝降,文天祥以《过零丁洋》一诗来拒绝其招降后被拘元都三年,元世祖劝降,文天祥始终不屈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2)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答案】11. A 12. D 13. (1)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要以身殉国,希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 (2)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把握语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本句中,“诏天下勤王”的意思是,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救援,句意完整,应连在一起,排除BD;“事闻”指这件事被朝廷知道,要单独成句,不可断开,排除C。译文:德祐初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救援,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发动郡中豪杰,有民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时间颠倒、地点错误、因国失当等多种情况。本题, D项,“文天祥以《过零丁洋》一诗来拒绝其招降”有误,应是以这篇诗文来拒绝替张弘范招降张世杰。 - 23 -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第一句得分点:“恨”,遗憾;“吾深恨于此”,介宾短语后置句;“以”,介词,用;“庶”,但愿、希望;“风”,消息。 第二句得分点:“对”,回答;“为”,担任;“安”,副词,怎么,表反问;“事”,侍奉。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腰善,吉州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皇上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咸淳九年,被起用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了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超过常人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老了,综观天时人事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吧!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州。德祐初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救援,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发动郡中豪杰,有民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只是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有急难,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要以身殉国,希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 - 23 - 第二年正月,担任临安府尹,不久又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军军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大怒,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向北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到来,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于是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与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却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所写的《过零丁洋》的诗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 文天祥在大都一共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不久世祖又有诏书制止赐死他,可是文天祥已经死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文天祥终年四十七岁,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子教导我们成仁,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自己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现。我读圣人贤人的书,所学到的难道是别的东西吗?从今往后,我大概对圣人贤人的教诲没有愧疚了。”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时运①(其一)(并序)(节选) 陶渊明 序: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独游,欣慨交心。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洋洋平泽,乃漱乃濯。 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称心而言,人亦易足。 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注】①时运:指春、夏、秋、冬四时之运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模仿《诗经》的格式,用四言体,有平和闲静、古朴淡远之情调,诗题取序首二字,诗前的小序,点明全篇的主旨。 B. “迈迈”、“穆穆”两个叠词,声调悠长,使整首诗的节奏平缓。“迈迈”形容时间一步一步地推进,“穆穆”形容春色温和宁静。 - 23 - C. 第一章五、六句写郊外所见之景色,山中云雾缭绕,天字中轻笼着淡淡的云气,通过以上这些景物营造了虚幻缥缈的意境。 D. 第二章前四句将“漱、濯、瞩”等动作与洋洋的水面和邈邈的远景融为一体,展示着大自然浩渺无涯、包容一切的宽广。 15.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中“翼”字用得颇为传神,请结合诗句对“翼”字做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①“翼”原指鸟的翅膀,在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南风吹拂春苗,宛若张开翅膀,将南风写得和煦暖人。②该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惠风微拂新苗,万物欣欣向荣的画面。③“翼”不仅歌颂了春天的美好,也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随心适意的情怀。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从诗歌正文格式及内容看,赏析正确。 B项,“迈迈”、“穆穆”是叠词,“迈迈”,行而复行,此指四时不断运行,形容时间一步一步地推进。“穆穆”,和美貌,形容春色温和宁静。都排除了激荡、强烈的因素,似乎整个时空和诗人的意绪有着同样的韵律。 C项,“山涤余霭”写山峰涤除了最后一点云雾,露出清朗秀丽的面貌,并没有虚幻缥缈之感。 D项,第二章转笔来写自己在水边的游赏,这四句中写动作的两句很简单,其实就是四个动词。那洋洋的水面和邈邈的远景融为一气,展示着大自然浩渺无涯、包容一切的宽广。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诗句对“翼”字做简要赏析,这是主要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在作答古诗鉴赏这种题目的时候,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首先要解释该字或者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然后指出该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等, 最后结合古诗的背景,分析这个字所传达出的情感、主题等。 - 23 - 本诗中“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这句话的意思是南风吹来,把踪迹留在一大片正在抽发的绿苗上,那些禾苗欢欣鼓舞,像鸟儿掀动着翅膀。其中“翼”,名词用作动词。写南风吹拂春苗,宛若使之张开翅膀,运用的是比喻修辞的手法,不仅将南风写的形象生动,也将南风写得和煦暖人,也有助于诗人借这样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闲适恬淡的心境。 【点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这类题答题步骤是: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听海的心 迟子建 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 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摈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掬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 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 - 23 - 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 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做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中院子的狗! 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一切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会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雷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不忍离去。雷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雷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 雷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给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 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 (选自《青年博览》2017年第19期) 1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3 - A. 文章开头对母子动作神态做了精细描写,以中年男人精神的萎靡来反衬盲人老妪精神的昂扬,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也凸显了本文的主旨。 B. 文章说“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这一思想洋溢着“万物有灵”的神秘气息,给本文带来了奇幻的神话色彩,令人神往。 C. 文章看似散漫,其实匠心独运。从都柏林的海湾到作者故乡的雪原,再到那片缅因州的海,而其内在的精神贯通,充分体现了现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D. 文章语言华丽,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将诗性与智性有机融合,以诗意的语言描摹自然,并融入了对自然的哲理性思考,细腻而又张扬。 17.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 18. 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 【答案】16. D 17. 该句采用比喻(暗喻)的修辞方法,用“灯”来比喻感悟烛照自然的各种身体感官,揭示出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 18. ①“听海的心”构成全文的行文线索,将母子、童年的“我”、美国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有机串联起来,从而使文章首尾呼应,收放自如,一气呵成。②“听海的心”有力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反思,表现出作者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③“听海的心”将“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连接起来,塑造了盲人老妪和蕾切尔•卡森这两位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 D项,“文章语言华丽,……细腻而又张扬”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的语言应是清新淡雅的,并不以华丽为重;且“细腻而又张扬”一说错误,应该是“细腻而又深沉”。 故选D。 【17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这就要求考生先分析句子的组成,看有无修辞,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意思。“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从手法来看,这句话使用比喻的修辞,是一个比喻句,“灯”是喻体,考生要注意句中“灯”的含义,从后面“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掬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可知,作者用“灯”来比喻人感悟烛照自然的各种身体感官,从老妇的表现来看,作者以“灯”为喻揭示出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说明人只有拥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自然才会向我们敞开它的怀抱。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接榫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这是针对文章的标题设题,是考查标题的作用,考生先要明确标题的内涵和特点,然后注意从标题与结构、形象和主旨等的关系角度分析。从文中来看,标题“听海的心”从结构上看,文章写母子听海、童年的“我”倾听自然、美国环保先驱雷切尔•卡森感受自然,标题“听海的心”串起这些材料,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将母子、童年的“我”、美国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有机串联起来,使文章首尾呼应;从主题上看,“听海的心”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从文中来看,“听海”即是指感悟自然、聆听自然,“听海的心”说明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这其中也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表现出作者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从形象上看,“听海的心”将“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盲人老妪”和“蕾切尔•卡森”连接起来,塑造了盲人老妪和蕾切尔•卡森这两位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 23 - 【点睛】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 六、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生只能写故乡主题的作家,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成为福克纳那样一辈子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邮票般大小的故乡”生活的作家,二是成为逃离故乡定居________的繁华都市,一辈子在书房里依赖故乡记忆写作的作家。但单单写故乡美好景物与风土人情,是没法让一位作家真正深刻起来的,作家一旦开始用“美图秀秀”式的写作方式来写故乡主题,通常也就到了________的时候。 海明威说过:“辛酸的童年是对一个作家最好的历练。”而童年的痛苦记忆,往往与故乡又有着________的联系。像舍伍德·安德森、弗兰纳里·奥康纳,他们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在舔舐着童年与故乡的痛苦写作而成的。( )。莫言早早就提出了“超越故乡”的观点,“对故乡的超越首先是思想的超越,或者说是哲学的超越”。如此,作家才能真正摆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一名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自由的写作者。 新生代的写作者,是没有故乡的人,所以年轻作家更喜欢写科幻、玄幻、穿越、都市等题人,所以年轻作家更喜欢写科幻、玄幻、穿越、都市等题材的作品。故乡正在写作群体的笔下________。坚持写作故乡主题的主流作家们,笔下的故乡也变得不像以前那样有味道了。这个时候,更期待有“逆子型”的作家,去勇敢触碰故乡的隐秘与疼痛,写出引起震撼的、可以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种对作家们的考验,这痛苦能否被超越并正视 B. 能否超越并正视这痛苦,成为一种对作家们的考验 C. 这痛苦能否被正视并超越,成为一种对作家们的考验 D. 这是一种对作家们的考验,看能否正视并超越这痛苦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灯红酒绿 捉襟见肘 盘根错节 渐行渐远 B. 灯红酒绿 江郎才尽 千丝万缕 渐行渐远 C. 光怪陆离 捉襟见肘 千丝万缕 化为乌有 D. 光怪陆离 江郎才尽 盘根错节 化为乌有 - 23 - 【答案】19. C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下文的。考虑陈述对象承前一致,前文的陈述对象时“痛苦”,BD项的陈述对象是“考验”,由此排除BD项;然后考虑语序,“正视”在先“超越”在后的逻辑顺序,排除AB项。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句中是“繁华都市”,用“灯红酒绿”。 江郎才尽:泛指才思枯竭。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句子前面有“没法”,用“江郎才尽”。 千丝万缕: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盘根错节:形容事情或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句中是“联系”,用“千丝万缕”。 渐行渐远:慢慢地走远,形容慢慢消失、模糊,也形容本来很要好的两个人,形同陌路。 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句中后面是“不像以前那样有味道了”,用“渐行渐远”。 故选B。 【点睛】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这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语境义)→该成语是什么意思?(成语义)→成语义和语境义是否协调一致?(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 21.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四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 23 -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4月16日在图书馆403室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 二、讲座嘉宾 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淦老师,他将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 三、其他说明 请各班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 教务处 2018年4月10日 【答案】(1)“牵涉”改为“包括”。(2)“应邀”改为“邀请”。(3)“拜托”改为“希望”。(4)“莅临”改为“到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得体的能力。题干“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四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把握句子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本题注意文段内容是“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通知中 “牵涉”,牵扯,涉及;关系到;这里不仅仅是涉及到,而是讲解的重点,所以将“牵涉”改为“包括”; “应邀”,接受邀请,使用对象错误,这里将“应邀”改为“邀请”; “拜托”,(敬辞)托人办事,这里是通知,不合适,将“拜托”改为“希望”; “莅临”,来到,来临,光临,敬语,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这里不当,将“莅临”改为“到达”。 【点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谦敬、身份、主客的得体。 七、作文 22.请以“答案,他(她)找到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要求:写出波澜,有细节,有描写。 - 23 - 【答案】答案,她找到了 她回到小镇的时候,还未到傍晚。镇口是三五棵桂 花树,花朵铺了满地,轻浅的花香围抱整个乡镇,孩提笑语清晰深刻地在四周响起,青石板路上春雨还未凝干,几个小孩子从她身后飞一样跑过,鞋板落在地上像归鸟的歌唱。 她眼睛追寻着那几个孩子,抬眼看到母亲提着竹篮,白底青花衣,银簪挽发,站在轻薄日光下笑盈盈地瞧来。 她不明白为何母亲执意要她归来,她拼尽全力用了十八年走出山村走入城市成为摄影师,游览山川河海,见遍繁华景象,却又搭上远行的火车重新踏上这崎岖的山路。看着母亲的身影渐行渐远,她只好认命地提起箱子默默跟在母亲身后。 回到小镇后的日子格外轻松,儿时伙伴已嫁作人妇,抱着孩子和她坐在桂花树下,山间薄纱一样的风吹起地上花朵,在她脚边悠闲地画圈,树上花朵簌簌作响偶尔坠下两三朵落她发间,她不经意咽了一口下肚,清甜的香气一路滑下,她越过在城市中度过的灯红酒绿的许多日子,恍惚间想起小时候手中一捧桂花捻几朵入口的年月。面前的妇人伸出双臂环住孩童稚嫩身躯,语笑嫣然,面色上是薄薄一层赧红,有一搭没一搭地含着软糯乡音与她说话。她颇有些局促地连连应声,怯生生地伸手抚摸孩子温软的黑发,掏出糖来放进孩子肉乎乎的温热的掌心。 回到小镇后,有不少人来看她和她的相机,请求她给他们照一张相,有的孩子难以掩饰蠢蠢欲动的好奇伸手来摸,被父母“啪”一下打在手上,而后委屈地背过手但目光仍旧牢牢地贴在她的相机上。她仿佛熟稔的,却也抱着几分好奇地应付他们,给他们照几张相,偶尔也穿行在小镇中给一些孩子补课,往往收获一些自家腌菜,味道左右差不过多少,但她偶尔抱着那些泥土色的罐子时,会莫名其妙地笑起来。 回到小镇后,她照了些小时候喜欢的景色。 比如连绵的,温柔怀抱小镇的青山,它们隐藏在重重雾 霭后,窥不得真面目,隐隐听到鸟鸣山涧泉响叮咚,嗅得出草木繁盛树芽新生的清新味道,她赶在日出来拍照,没有忘记捡几片叶子带回家压做书签。 比如缠绵的青绿的河水,蔚蓝的天空投射下来,在水渐远处染成一潭浓浓的蓝,有一些姑娘弯下腰肢将绸缎一样的 长发放入河水中,捡拾着被河水打磨光滑的鹅卵石,低声唱和着乡语编作的歌谣。 - 23 - 比如儿时她央着母亲为她扎的秋千,扶手上攀附着长长的藤蔓,旁边是两树桃花,她坐上去荡起来,在最高处折了一枝桃花别在自己耳后,如同二八少女般对着镜子眸光流转,顾盼生姿。她拍了许多照片,发往一些杂志社,参加一些比赛,都拿到了出人意料的结果。她渐渐明白了母亲的用意。 她踩着木板鞋奔跑在小镇的青石路上,和自己教过的孩子告别,将洗好的照片交给他们的主人。她要回到城市去了,高楼林立车马喧嚣的城市,但她知道这渐渐不一样了,她知道了小桥流水会比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清丽,青山小溪会比雪山之巅真实,白底青花挎竹篮也比烫染长发超短裙朴实。离开家乡的那一天,她站在桂花树下和母亲挥手。“我很快还会回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写作时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如本次作文标题“答案,他(她)找到了”,题眼是“答案”,对象是“他(她)”,内容是“找到了”。 【审题】本题的一道命题作文,题干要求以“答案,他(她)找到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出波澜,有细节,有描写。该题目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虽然没有提示语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选材,但这个题目在很容易打开我们的思路,在内容上贴近我们的生活。题目难度不大。文题中“答案”指一个结果,这个结果一般是好的,正面的。而“找到”是寻找,以前没有找到,没有发现,现在因为某个人或者某件事,自己找到的答案,重在写一个寻找的过程,可以是自己曾经历过的事、原来熟识的人、之前阅读过的书、往昔看过的风景等,选材面比较开阔。 【立意】1.答案,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谐; 2.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乡村的朴实或大自然纯真; 3. 可以是对某个科学实验有了结果,而高兴欣慰。 【素材】1. 找到了爸爸经常晚回家的原因,爸爸是因为经常帮别人加班; 2. 诗词如戏,演戏的人如痴如醉,看戏的人隔雾看花。这层雾便是诗情,引他拨开这层雾的便是宫羽。那问题原没有答案,千年来,无数无数的人却为同一个问题,找到无数不同的,自己的答案——诗词文化(传统文化)。 3. 个人从失败迈向成功需要多久?从失败中走出来又需要什么来抚慰心灵?前者的答案是由后者定义的。抚慰心灵的是自信,只有告诉自己“我能行!我绝不服输!”那么,才有力量去迎接下一次的挑战。找到自信后行动得越快,离成功也就越近。 - 23 - 【结构】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写作中可以按照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记叙顺序来写。如按照倒叙来写,可以先交代发现或发生什么“问题”,然后按照时间段先后顺序记叙文中人物是如何寻找“答案”,最终找到了“答案”的。注意写作过程中要重点突出“答案”的寻找过程。 【点睛】本题命题作文要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等,审题时要弄清楚。限制的内容,虽然题目上没写,但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同时要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最后要提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蕴丰富。 - 23 - - 2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