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凯里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凯里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道题,共150分,考试时长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荀子·君道》曰:“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必乱。”大致意思是:良法已备,是国家治理的开端;道德与智慧兼具的君子,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不懂得律法的原则和精神,而只注重律法的条文数目多少,遇到变动的现实肯定手足无措。‎ ‎  荀子这位先秦儒家“继往圣”与“开汉儒”的“新派”人物,直面周道衰亡、纲纪散坏、战乱频仍的现实,他提出“法者,治之端也”的思想,承载着经世济民、治国平天下的深沉关怀和内在逻辑。而儒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观念,以及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局势,为以此“大安之道”处理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提供了基础。‎ ‎  治国者,必良法也。在改刑为法的历史背景下,荀子认为治国应“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由此“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但是荀子这里所谈的法,不仅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行为规则,而且是一种“良法”。这是一种合乎道德原则的律法,即合“礼义”之法。唯行“良法”,才能养万民于安乐,“四海之内若一家”,所以“良法”也是“王者之法”。这一点在当今发展为“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的基本原则。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及的“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公正合理”“主权平等”“共赢共享”等道德理念都是国际法治的要义所在,无此则难以称之为“良法”,舍此也无法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而各国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在多个领域所达成的一系列国际公约和法律文书,才能称之为“良法”,国际治理才有坚实的基础。‎ ‎  无君子,则良法不行也。良好的律法,仅仅是治国的一个开端,没有恰当的执行法的人,“良法”只能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无法成为现实的社会秩序。有“良法”,不一定有治世。而有了君子,则律法即使有所不足,也能使国家安定。“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矣”。这一点在当今逐渐发展为对一整套适合国情的法治运行体制机制和一支高素质执法人员队伍的不懈追求。在国际法治层面,各国及相关国际机构有责任维护国际法治权威。‎ ‎  君子者,行道者也。能够行良法治国的君子应符合两条标准:一是具有“去蔽”的认知能力。人们的认识往往因固守自己的利益和立场而失之片面。而要想去除这种“蔽塞之祸”,就必须“虚壹而静”;二是具有行“礼义”的道德实践能力。“忠信以为质,端悫以为统,礼义以为文,伦类以为理”,才是君子之道。这样的标准和要求在今天已经逐渐发展为一整套对法治机构和执法人员的明确义务规定和严格制度约束。也正是因此,各国和国际司法机构应该根据公平正义的原则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决不能也不应如某些国家和国际机构一样,自甘认知之“蔽塞”、搞双重标准。‎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唯有以良法为端,行君子大道,方能迎来“世界大同”的曙光!‎ ‎  (节选自2019年5月《光明日报<法者,治之端也>》,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的荀子直面现实提出良法是治国的开端这一理念。面对如今世界局势,在处理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时也值得借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观念。‎ B.作者赞同治国要“起法正以治之”。他所谓的“法”,不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行为准则,而是一种合乎道德原则的律法。‎ C.“君子者,法之原也”。即使律法存在某些不足,有了能恰当地执行法的“君子”们,通常也能使国家秩序稳定。‎ D.荀子认为,人们必须通过虚心、专注、冷静地观察事物,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才能去除因被蒙蔽而产生的祸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采用了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对中心论点“法者,治之端也”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B.作者大量引用《荀子》的观点主张,来突出儒家思想相比于其他学说,对当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具现实意义。‎ C.文本借用名家的经典语句,并进行缜密有序的阐释,这种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和深刻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D.文本围绕荀子的相关学说,从“法”和“君子”两方面入手,就国家与国际社会的“法”进行了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认为良好的律法仅仅是治国的前提条件,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才是治国的根本。缺少正人君子,国家难免存在隐患。‎ B.由于“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所以荀子认为治国应摒弃刑罚之法,运用合“礼义”之法。‎ C.某些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仍存在自甘认知蔽塞、搞双重标准的现象,这势必威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D.荀子的相关学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其对执法者的要求,也将成为一整套用于约束执法者的严格制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 材料一:‎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目前发现,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密闭、不通风场所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需加强预防和隔离处理。现没有特效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 (节选自2020年1月《人民网》)‎ 材料二:‎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 (节选自2020年2月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材料三:‎ 要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一方面,要立足当前,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另一方面,要放眼长远,从医疗卫生资源投入、队伍培养、协同机制等各方面加强公共卫生软硬件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增强社会的防护意识和能力,避免小病酿成大疫。‎ 要着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我们既要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增强应急救援的协同性、整体性、专业性,又要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应急医疗救助机制,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要着力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产能保障、调度机制、储备体系各个环节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实现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目标,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 ‎ (节选自 2020年2月《央视快评》)‎ 材料四:‎ 到目前为止,普通流感已经在美国造成1万人死亡。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预计,美国每年有12000至61000人死于流感。但没有人认为这些人的死亡是由于美国政府不作为所导致。‎ 相比之下,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特德罗斯·盖布雷耶苏斯(Tedros Ghebreyesus)1月30日表示:“在过去几周里,我们看到出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病原体,迅速升级为爆发的态势,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应对。中国发现疫情、分离病毒、测序基因组并与世卫组织和全世界分享,速度之快,令人印象深刻。中国在保持透明度和支持其他国家方面也做的十分出色。在许多方面,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对疫情的应对达到了一个新的标准。”‎ 坦率的说,中国政府针对有关新型冠状病毒信息的预警所采取的迅速而果断的行动惊到了我。全世界都应该祈祷这些政策是有效的,有很多人会因此而获救。‎ ‎(节选自2020年2月中国日报网《“预警与决策的权衡”——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疫情管控》)‎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B.虽然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体未在人类中发现,但人们一旦患上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还是很可怕的。 ‎ C.有发热、乏力、干咳的症状表现就可以判定其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D.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特效药很快就会生产出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基本原则是: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长远。‎ B.从卫生防疫工作的长远目标来看,一要加强公共卫生软硬件建设,二要改革完善疾病防控体系,三要全面增强社会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C.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工作中,不可回避统一性。‎ D.到目前美国已有一万人死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世卫组织在比较后认为,中国政府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的做法堪称世界标准。 ‎ ‎6.普通民众为了能预防新冠状病毒肺炎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有效的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麻木比瘟疫更可怕 周国平 瘟疫曾是一个离我们多么遥远的词,无人能预想到,它竟落在了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头上。在经历了SARS的灾难以后,现在来读加缪的《鼠疫》,我们会有异乎寻常的感受。‎ 然而,如果认为《鼠疫》所提供的仅是这些令我们感到半是亲切半是尴尬的疫期生活细节,就未免太停留在了它的表面。我们不该忘记,对于加缪来说,鼠疫的确只是一个象征。‎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鼠疫象征任何一种大规模的祸害,其受害者是所及地区、民族、国家的所有人乃至全人类,瘟疫、灾荒、战争、专制主义、恐怖主义等等都可算在内。‎ 问题是当这类祸害降临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加缪通过他笔下主人公们的行为向我们说明,唯一的选择是站在受害者一边与祸害作斗争。一边是鼠疫,另一边是受害者,阵线截然分明,没有人可以做一个旁观者。医生逃离岗位,病患拒绝隔离,都意味着站到了鼠疫一边。这个道理就像二加二等于四一样简单。在这个时候,需要的只是一种最单纯的责任感,因而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正义感。‎ 灾难是没有戏剧性可言的,所以加缪唾弃面对灾难的一切浪漫主义姿态。本书主角里厄医生之所以奋不顾身地救治病人,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与任何宗教信念、神圣使命、英雄壮举都无关,而只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医生不能容忍疾病和死亡。在法西斯占领期间,从来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加缪成了抵抗运动的干将。战后,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参加抵抗运动,他的回答同样简单:“因为我不能站在集中营一边。”‎ 面对共同祸害时所做选择的理由是简单的,但人性经受的考验却并不简单。这是一个令加缪烦恼的问题,它构成了《鼠疫》的更深一层内涵。从封城那一天起,奥兰的市民们实际上开始过一种流放生活了,不过这是流放在自己的家中。在那些封城前有亲人外出的人身上,这种流放感更为强烈,他们失去了与亲人团聚的自由。在瘟神笼罩下,所有留在城里的人只有集体的遭遇,个人的命运不复存在。共同的厄运如此强大,以至于个人的爱情、思念、痛苦都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人们被迫像没有个人情感那样地行事。久而久之,一切个性的东西都失去了语言,人们不复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和希望,只活在当前的现实之中。‎ 譬如说,那些与亲人别离的人开始用对待疫情统计数字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境况了,别离的痛苦已经消解在公共的不幸之中。这就是说,人们习惯了瘟疫的境况。加缪认为,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习惯于绝望的处境是比绝望的处境本身更大的不幸。不过,只要身处祸害之中,我们也许找不到办法来摆脱这种不幸。与任何共同祸害的斗争都具有战争的性质,牺牲个性是其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在小说的结尾,鼠疫如同它来临时一样突然地结束了。当然,幸存者们为此欢欣鼓舞,他们庆幸恶梦终于消逝,被鼠疫中断了的生活又可以继续下去了。也就是说,他们又可以每天辛勤工作,然后把业余时间浪费在赌牌、泡咖啡馆和闲聊上了。这是现代人的标准生活方式。可是,生活应该是这样的吗?人们经历了鼠疫却没有任何变化吗?‎ 加缪借小说中一个人物之口向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但鼠疫是怎么一回事呢?也不过就是生活罢了。”如果我们不把鼠疫仅仅看作一场噩梦和一个例外,而是看作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的一种经历,也许就会获得某些重要的启示。我们也许会认识到,在人类生活中,祸害始终以各种形式存在着,为了不让它们蔓延开来,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真正可怕的不是瘟疫,而是麻木。在瘟疫流行之时,我们对瘟疫渐渐习以为常,这是麻木。在瘟疫过去之后,我们的生活一切照旧,这是更严重的麻木。仔细想想,麻木是怎样地普遍,怎样地比瘟疫更难抵御啊。 ‎ ‎(有删减)‎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交代了写作背景,再借《鼠疫》强调“异乎寻常”,既引出下文,又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作者在第2段中说到“半亲切半尴尬”,“亲切”指鼠疫期间的生活细节我们已经经历过,很熟悉;“尴尬”指在鼠疫期间,鼠疫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危险。‎ C.作者认为加缪笔下的“鼠疫”是有深刻的象征意义的,当灾害来临时人们应该站在受害者一边与祸害作斗争,没有人可以做一个旁观者。‎ D.加缪在小说《鼠疫》的结尾写到“鼠疫如同它来临时一样突然地结束了”,看似浪漫,但是更有反思现实生活的指向。‎ ‎8.有人说本文对加缪的《鼠疫》语焉不详,但从周国平的文字中能看到小说对他的触动。请简要指出作者从该小说中解读出来的基本内涵。(6分)‎ ‎9.请结合文本,探究本文标题“麻木比瘟疫更可怕”的深刻含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藉①走卒,甚得其心。‎ 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②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臣谨按军法曰:‘军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制曰:“《司马法》曰‘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或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建又何疑焉?”建由是显名。‎ 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相善。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主使仆射劾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建报亡它坐。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门。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大将军霍光寝其奏。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 ‎。吏民称冤,至今渭城立其祠。‎ ‎(节选自《汉书•胡建传》,有删改)‎ ‎[注]①尉藉:慰藉。 ②堂皇:特指官吏治事的厅堂。 ‎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为贾区 贾:做买卖 B.制曰:《司马法》曰 制:帝王的命令 C.客臧公主庐 臧:通“藏”,躲藏 D.大将军霍光寝其奏 寝:躺着休息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守军正丞:守,暂时代理职务,指官阶低的人代理官阶高的职务。军正是古代军中的执法官,汉朝京师的南、北军各有“正”,即“军正”,其副职名“军正丞”。‎ B.二千石: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 C.三王:夏、商、周三朝的第一位帝王大禹、商汤王、周武王及周文王的合称。“三王”常和五帝并称“五帝三王”,“三王”也就是“三皇”。‎ D.仆射:仆,“主管”之意,古代重视武力,主射者掌管事务,故称诸官之长为“仆射”。‎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建会与下属处理好人际关系。在汉孝武帝天汉年间,他代理军中职务之际,总是在与军中的隶卒、差役生活在一起,并经常关心他们,深得他们的喜欢。‎ B.胡建执法严明。监军御史凿穿北军军垒墙垣,以求卖商品谋利,胡建对此种违背军法的行为是眼睛里容不下沙子,按照执法程序斩杀了监军御史。 ‎ C.胡建敢于承担。他指出作奸犯科的监军御史应该依法处置,但是自己作为代理军正丞斩杀监军御史是有不妥之处。皇帝得到上奏后下诏肯定了胡建之举。‎ D.胡建刚正不阿。汉昭帝姐姐盖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派刺客射死了前任京兆尹樊福,刺客藏在长公主的房舍里,渭城县令胡建率领官兵包围那里要逮捕刺客。 ‎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5分)‎ ‎(2)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①‎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②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③,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 [注] ① 1219—1222年,崔与之,南宋广州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曾登临剑阁,写下这首词。②三边:古称幽州、并州、凉州为三边,后泛指边疆。③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因岭上多梅,故称。蒲涧:在广州白云山上,涧中生有九节菖蒲,其水清甜。作者曾隐居于此。‎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水调歌头,词牌,属于长调。上阕中词人立马于剑门关北望,触景生情,报国情怀见于虚实结合的词句中。‎ B.“乱山”,景中有情:词人在北望之际看到的群山不堪入目就是因心绪颇不宁静,但词人还是坚信上天会把边疆战死者的尸体还给他们的家人。‎ C.在上阕的起承转合之中,读者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词人愿为国家守住疆土的一片赤诚之心。‎ D.此词苍凉沉郁,寄慨遥深,感情和风格与陆游、辛弃疾等人的爱国词作相似,有人给出了“此词豪放,何减稼轩!”这样很高的评价。‎ ‎15. 请结合下阕的“妨”与“怪”来概括词中作者的形象。(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韩愈《师说》中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的两句是: , 。‎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雄奇壮丽景象渲染了环境气氛,继而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词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 。‎ ‎(3)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月28日,话题“浙江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冲上热搜,关注度堪比新冠肺炎。然而,网友们的心情也跟随这10万只鸭子,经历了由慷慨豪迈、莫名魔幻到大失所望,正所谓 。事实上,人们只要稍微动用逻辑就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同样是面临灾难,同样是提出解决办法,却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上打了个折扣,在对科学性和真实性的解释上禁不住推敲。‎ 的确,在灾难面前,( )。如今看到鸭子也能“远征”,去保护巴基斯坦兄弟,这样的勇气怎能不让人心中的自豪 ?这10万只鸭子,不仅可爱,还让人感到钦佩。然而,人们这一比较常见的感动心理,却容易被虚假新闻予以利用,继而出现 的现象。“鸭子出征”,或许还 ,留下的思考足够让舆论理性地消化一阵子。‎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出神入化 油然而生 漏洞百出 余波未平 ‎ B.出神入化 喷薄而出 以讹传讹 余音袅袅 ‎ C.一波三折 喷薄而出 漏洞百出 余音袅袅 D.一波三折 油然而生 以讹传讹 余波未平 ‎ ‎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一条消息却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上打了个折扣,在对科学性和真实性的解释上禁不住推敲 B.这一条消息却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上打了个折扣,在对科学性和真实性的解释上经不起推敲 C. 这一条消息却在对科学性和真实性的解释上经不起推敲,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上打了个折扣 D.却在对真实性和科学性的解释上经不起推敲,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上打了个折扣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总是容易被各种情绪影响,对未知的风险心生恐慌,对勇敢的行为心潮澎湃 B.人们总是容易被各种情绪影响,对勇敢的行为心潮澎湃,对未知的风险心生恐慌 C.各种情绪总是容易影响人们,对勇敢的行为心潮澎湃,对未知的风险心生恐慌 D.各种情绪总是容易影响人们,对未知的风险心生恐慌,对勇敢的行为心潮澎湃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青壮年时期,肌肉和骨骼柔韧性好,但力量偏弱。此阶段,对很多新奇运动方式很有兴趣,也勇于尝试,接触的运动方式五花八门, 。因此, ‎ ‎,像专业的护具装备、安全的运动场所,这都是前提。到了中年时期,由于工作、家庭等琐事缠身,运动的时间和频率比较不规律。此时宜选择自己喜欢的,并具有可持续性的运动方式,比如游泳、爬山、慢跑、球类运动等,要注意避免运动过量,运动前注意热身。如今,老年人逐渐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很多老年人运动锻炼后尝到了运动锻炼的甜头。但是,有很大一部分老年群体存在运动误区,选择了错误的运动方式,给自身带来了不必要的损伤。运动时间应控制在45分钟至60分钟为宜,运动量以微微发汗为度, ,导致免疫力下降。‎ ‎21.请欣赏下面一组漫画,然后结合漫画,用简明、连贯、严谨的语言说出你对家长做法的评价和原由。字数不得超出所给空格10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近些年来,有的人对生活中遇到、听到的不太敢扶起倒在地上的人、制假售假、网络诈骗、“老虎苍蝇”贪污腐败等现象,发出这样的声音:“中国人缺乏信仰”,“中华民族是没有信仰的民族”。还有的人说,在西方国家人们有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等,生活是有方向的。‎ ‎ ‎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参考答案及赋分说明 ‎1.(3分)B(B项有两个错误,张冠李戴和混淆是非。选项中的“他”应指代荀子,而非作者;其次原文表述为“不仅是……而且是”,选项改为“不是……而是”)‎ ‎2.(3分)B(B选项论证方法无误,但其作用分析不当。A选项为论证结构,B选项考查证方法及其作用,C选项考查论据及其特点,D选项考查论证的角度及角度间的关系)‎ ‎3.(3分)C(A混淆范围。原文第一段指出君子是“道德与智慧兼具”的人,正人君子,错误。B两个错误,其一混淆因果,原文是“由此”,不是“由于”;其二无中生有,“摒弃刑法之法”的观点于文无据。C选项依原文的“蔽塞之祸”和“决不能也不应如某些国家和国际机构一样,自甘认知之“蔽塞”、搞双重标准。”等内容可知;D已然变未然。由原文“这样的标准和要求在今天已经逐渐发展为一整套对法治机构和执法人员的明确义务规定和严格制度约束。”可知)‎ ‎4.(3分)B(A材料一第一段第二句原文有“目前发现”,另是“主要”途径;C说法过于绝对;D无中生有)‎ ‎5.(3分)D(张冠李戴,是死于“普通流感”)‎ ‎6.(6分,注意学生作答可能有两个角度,作答全面即可;也可能有多个角度,如与野生动物有关的,答出3个角度即可。总说“加强预防和隔离”可不做要求,但是只是答出这一条而没有具体措施建议,不给高分;只有措施没有原因不给满分)‎ 因为现没有特效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所以我们要加强预防和隔离:‎ ‎(1)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所以人们外出必须佩戴口罩;‎ ‎(2)密闭、不通风场所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所以人们要做到家中勤开窗通风,减少或不去人员密集场所。‎ ‎(3)由于该类重症患者容易出现生命危险,所以人们学会自查(出现发热等明显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7.(3分)B(角度错位,我们没有经历“鼠疫”,而是小说中的“鼠疫”)‎ ‎8.(6分。答出标题这一深层内涵不扣分)‎ 示例:‎ 这个基本内涵是在鼠疫来临之际,人们需要具备单纯的责任感,医生要奋不顾身地救治病人,(3分)‎ 而同时所有的人没有人可以做旁观者,也都必须现在受害者一边与鼠疫作斗争,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正义感。(3分)‎ ‎9. (6分)‎ 示例1: ‎ ‎(1)在奥兰市鼠疫流行期间,一切个性的东西都失去了语言,人们不复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和希望,只活在当前的现实之中。(2分)‎ ‎(2)而鼠疫结束之后,人们经历了鼠疫生活方式却没有任何变化。(2分)‎ ‎(3)这种麻木普遍的存在比瘟疫更难以抵挡。(2分)‎ 示例2:‎ ‎(1)加缪小说中的“鼠疫”象征着一切大规模的祸害,它既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也会严重破坏人们生活的自由。(2分)‎ ‎(2)然而加缪小说的深层内涵又指出了人们瘟疫的境况,这才是最可怕的事,人们在疫情结束后又恢复了现代人的标准生活方式,人们经历了鼠疫却没有改变生活方式。(2分)‎ ‎(3)然而在人类生活中祸害始终以各种形式存在着,这种麻木是最可怕的,因为它会让瘟疫蔓延开。(2分)‎ ‎10.(3分)D(寝:搁置,扣押)‎ ‎11.(3分)C(“三皇”不同于“三王”)‎ ‎12.(3分)B(“按照执法程序”错)‎ ‎13.(10分)‎ ‎(1)我知道(听说)军法,(是要)树立勇猛的人(威武的人)来威慑众人(使众人害怕),铲除(诛杀)坏人(有罪之人)来制止邪恶不正的人(事,亦可)。(“立”“以”“邪”各1分,句意2分)‎ ‎(2)后来霍光患病,上官氏代替他处理政务,下级官吏抓捕胡建,胡建自杀(身亡)。(“病”“代”“听”各1分,句意2分)‎ ‎14.(3分)B(对“天道久应还”的理解不够精准)‎ ‎15.(6分)‎ 示例:‎ 妨,何妨、不妨,是说自己年事已高,尚未建功立业,不妨退隐闲居。这里要反其义而理解,是说自己于国家心有愧疚。(2分,释义1分,情感1分。后一句理解可以不必答出)‎ 怪,责怪,是说自己喜爱的家乡的梅岭一草一木,似乎在责怪自己如今也没有践行旧日相会的誓约,暗中流露出思乡之情。(2分。释义1分,情感1分)‎ 由此二字可以看出,词人是南宋一位久在成都戍守国土、思乡情浓、盼望国家统一、难舍爱国之志的词人(官员)。(形象格式不具备,只给1分,概括抓住思乡、爱国即可)‎ ‎16.(6分。每空多字、少字、错字,均不得分——第一题“是故”可写可不写,所以批改题的老师请认真看赋分说明)‎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17.(3分)D(出神入化:是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还形容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隶书),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漏洞百出:有很多漏洞。形容文章、说话或办事,破绽很多。以讹传讹:指把本来就不正确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话又不正确地传出去,越传越错。余波未平: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余音袅袅:声音已经结束,余音还在缭绕。)‎ ‎18.(3分)B(首先,添加主语;其次“禁不住”有两种解释,容易引起歧义,所以用在此处不如“经不起”精准;再者,论证在先;而后,“科学性”在先)‎ ‎19.(3分)A(C、D后边句子的主语不当;从括号后边句子看,心潮澎湃放在后边)‎ ‎20.(6分,每处2分)‎ ‎(1)最容易出现运动意外事件 ‎(2)(在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做好运动防护 ‎(3)避免运动过度引起疲劳 ‎21.(5分)‎ 我赞成老人以身作则对孩子进行的教育(或:老人教育孩子有度)。(观点1分)‎ 首先老人教育孩子勤俭持家,是立家之本,有必要引导孩子养成节约的好习惯。(2分,摘图之要1分,说明1分)‎ 再者,老人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要慷慨大度,因为爱心之举能够帮助有困难的人渡过难关。(2分,摘图之要1分,说明1分)‎ ‎22.(60分)一般在42—52分之间。 ‎ 关于写作:‎ 关于“中国人的信仰”是核心话题,否定者未能分辨清楚什么是信仰,一些人的三观出现了问题,做出了违法违纪的事情,但这些毕竟只是一些现象,不宜以偏概全、全盘否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现象,我国正在针对这些现象进行道德引导、法律惩处,所以希望学生能从现象中看到本质,学会辨析,不去以讹传讹,做到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等。据此进行写作即可。‎ ‎(还可以论及:一叶障目难见泰山,学会辩证看待事情的发展,文明与法治,否定一切就是否认自我)‎ ‎【参考标准】一等文:54分左右浮动。破立结合,主题深刻,构思精巧;观点鲜明健康,论证有理有据,论证手法结合运用得好。‎ 二等文:48分左右浮动。主题比较深刻,结构严谨;观点明确健康,有论证过程,论证手法明显,材料稍陈旧。‎ 三等文:44分左右。有自己的观点,主题成立,比较完整。字数在600-800字之间,表达相对完整,42分左右。‎ 四等文:40分左右。堆砌材料,不能很好论证观点,论据单一空洞。500-600字之间,表达相对完整,38分左右;‎ 五等文(需要注意的几种情况):‎ ‎①其中言辞偏激者,0分;‎ ‎②只写标题者(包括只有标题是自己的且源于材料,其余抄写卷中其它材料的),3分;‎ ‎③大段抄袭卷中各类材料、只有段首段尾是自我表达的,10分;‎ ‎④只写二百字,12 分左右;‎ ‎⑤300字左右,20分左右;‎ ‎⑥400-500字,文章相对完整,32分左右;‎ ‎⑦跑题文章有优点者,36分左右;‎ ‎⑧完全写自己的,看不出与材料有何关系,最高24分。‎ 参考译文:‎ 胡建,字子孟,河东郡人。汉武帝天汉年间,试任军正丞,家里贫穷无钱置办车马,经常步行,与他的差役一同起居,所以藉机安慰差役,很得人心。‎ 当时监军御史作奸犯科,凿穿北军军垒的墙垣,搭了间卖商品谋利的小屋子,胡建想杀掉他,就约来差役们说:“我打算和你们去杀个人,我说抓住他,你们就抓;我要你们杀他,你们就杀。”于是到了选兵马的那天,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在堂廊上,胡建带着差役快步走到堂廊下拜谒,胡建起身时乘势登上堂廊,差役也都紧跟而上。胡建指着监御史说:“抓住他。”差役上前抓住监御史,使劲拽下堂廊。胡建说:“杀死他!”差役就砍死了监御史。护军诸校都十分惊愕,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胡建已将写好的奏书带在怀中,于是上奏说:“我听军法说,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如今监御史公然凿穿军垒墙垣来谋求商人之利,私自买卖参与士人经商,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无法带领士大夫并作他们的表率,极为背理不公。如果让文吏议罪,就会处以重法。《黄帝李法》上说:‘壁垒结成以后,穿洞违反结营规定,这就是奸邪的人,奸邪的人处死。’我严格按军法办事,军法说:‘军正不附属将军,将军有罪军正可以奏告皇帝,二千石以下官吏可以按军法处置。’军正丞属军正管辖,依据军法军正丞斩杀监军御史是有疑问的,但执事者应当即时处罚违法行为,不应该将事情推诿给上司,所以我就按军法杀了监军御史,冒死将此事奏闻。”皇上下诏说:“《司马法》上说:‘国家的礼节、风纪不进入军队,军队的礼节、风纪不进入国家。,既然监军御史在军中犯法,为什么要听文吏的议论呢?夏禹、商汤、周文王有时在军中宣誓,要民众先考虑好自己的计议;有时在军门外宣誓,要民众先在思想上做好战争准备;有时在两军将要交锋时宣誓,以激励民众的勇气。你又何必疑惧呢?”胡建从此出了名。‎ ‎  后来,胡建做了渭城县县令,治绩很有名。时值昭帝年幼,皇后的父亲骠骑将军上官安与昭帝姐姐盖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很要好。丁外人骄横放肆,怨恨前任京兆尹樊福,就派刺客射死了他。刺客藏在盖主的别墅里,官差不敢去捕捉。渭城县令胡建率领官兵围住别墅要逮捕刺客。盖主听说后,就和丁外人、骠骑将军上官安带着许多家奴兵丁赶来,边跑边射追打官差,官差四散逃跑。盖主指使仆射弹劾渭城县令胡建派游徼伤害了盖主家奴。胡建上书申诉自己没有什么罪。盖主十分气恼,派人上书诬告胡建侵犯侮辱长公主,用箭射盖主府第的大门。胡建明知属下官吏伤害了公主的家奴,却避罪不报故意不追究查办。大将军霍光压下了他们的奏章。后来霍光患病,上官氏代替他处理政务,下级官吏抓捕胡建,胡建自杀(身亡)。官吏百姓都说他死得冤枉,到现在渭城还建有他的祠堂。‎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