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延庆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 ‎2020.07‎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到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历时十年,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战略已实现“落”的历史性突破。‎ 中国的航天活动始终按照自己的计划节点、技术和经济实力一步一步往前走。虽然起步晚,但中国政府坚持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保证了中国航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动摇、不摇摆、不冒进,这是中国航天战略的特色。在突破关键技术的“中国创造”中,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一次次在浩瀚天空中开辟属于中国人的新纪元。‎ 十年间,中国航天技术取得跨越式发展,突破了载人飞行、交会对接、月面软着陆等重重难关,实现了我国航天研发、制造、应用能力和水平的整体跃升,带动了信息技术、微电子、新材料等领域一批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推动了天文学等学科发展和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应用。‎ 这是中国航天的新高度,这是中国梦想的新起点。从嫦娥登月到未来空间站的建设,从憧憬中的载人探月到火星探测,中华民族的梦想必将写在更加高远的太空。‎ ‎(取材于赵薇、白瑞雪、田兆运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1月3日,飞行约40万公里之后,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有一面背对着地球,这一面被称为月球背面。正因为背对地球,要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探测器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所以,嫦娥四号任务实际上是“两器一星”,包括了着陆器、巡视器和“鹊桥”中继星,其中先期发射的中继星就是为了实现对地、对月的中继通信。‎ 此外,月球背面并不像正面那样平坦,着陆区的选择及精准着陆也是难题。月面不同纬度所面临的热控和能源设计是相互约束、相对矛盾的。如果降落到低纬度地区,光照条件好、能源获得充足,但对于热控是巨大的挑战;如果降落在高纬度地区,热控压力大大减少,但太阳能获取又受到影响。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的纬度确定在40度-50度的范围内。‎ 嫦娥四号在距离月面15公里到8公里高度为倾斜下降,8公里之后就改为垂直向下,引入相对于月面的测量导航,克服了陆区周边地形起伏的问题。嫦娥四号在技术上也进行了创新,最关键的是自主能力的提升。在动力下降过程中,原有的控制系统故障预案变成自主实现;在月面工作期间,可以自主休眠、自主唤醒,唤醒后也可以自主进入稳定工作状态。‎ 嫦娥四号的成功落月,表明我们具备了全月球到达的能力,基本上可以到达月球任何一个地点。在科学任务方面,嫦娥四号将进行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成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还将实施两次采样返回任务,将首次采用无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方式实现月面自主采样返回。‎ ‎(取材于冯华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中国将于2020年探测火星,此次探测将通过火星卫星、火星着陆器、火星车联合探测火星,目前火星车已经准备好。中国火星探测起步较晚,但起点高、效率高,在首次任务中将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在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根据地球与火星位置关系,每26个月火星会有一次距离地球最近的机会,这也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时间窗口。在这个时间点发射火星探测器,将节省大量燃料,缩短抵达的时间。2020年就将迎来一个窗ロ期,大约1个月时间。‎ 面对探测火星的种种难题,中国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完成了火星探测轨道设计、测控通信、自主导航、表面软着陆等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为我国自主火星探测奠定了技术基础。火星探测的科学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探测火星上的生命活动信息,其二是火星本体科学的研究,其三是探讨火星的长期改造与今后大量移民、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服务。‎ ‎(取材于欧阳自远的主题讲座)‎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中国航天工程起步晚,只能走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道路。‎ B. 中国航天走的是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C. 中国航天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微电子、新材料、天文学等领域产业化发展。‎ D. 中国已经完成载人探月梦想,正准备火星探测任务。‎ ‎2. 根据材料二,下列概括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因为月球公转与自转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有一面背对着地球。‎ B. 嫦娥四号飞行了40多万公里,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 C. 嫦娥四号成功落月,说明我国可以到达月球任何一个地点。‎ D. 嫦娥四号将进行月球表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 ‎3. 下列对“嫦娥四号月背着陆方案”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期发射中继星,解决了探测器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难题。‎ B. 确定在中纬度着陆,可以保证光照条件、能源获得,减少热控压力。‎ C. 全程引入相对于月面的测量导航,采用垂直方式下降,提高了着陆精准性。‎ D. 采用全自主动力模式,使探测器能自主实现原有的控制系统故障预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的社评高瞻远瞩,激发读者逐梦前行的家国情怀;材料三的讲座着眼未来,增强读者的大国自信。‎ B. 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同时还将首次实现月面自主采样返回。‎ C. 中国确定于2020年探测火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抓住这次火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机会,否则发射就只能再等两年。‎ D. 火星探测是中国统筹规划、合理部署的一项航天活动,旨在探测研究火星,探讨其长期改造等,造福人类命运共同体。‎ ‎5. 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火星探测确定在首次任务中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的条件。‎ ‎【答案】1. B 2. A 3. C 4. B ‎ ‎5. ‎ ‎(1)制度优越(中国特色):中国航天事业一直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或统筹规划、合理部署)的战略。(2)经验丰富(技术发展):数次成功的探月任务为火星探测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3)准备充分:中国航天已经完成了火星探测轨道设计、测控通信等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只能……”错。原文说“虽然起步晚,但中国政府坚持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保证了中国航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一次次在浩瀚天空中开辟属于中国人的新纪元。”因此说“只能……”是错误的,属曲解文意。‎ C项,“天文学”错。原文说“带动了信息技术、微电子、新材料等领域一批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不包括“天文学”,属扩大范围。‎ D项,“已经完成……”错。原文只说“从憧憬中的载人探月到火星探测,中华民族的梦想必将写在更加高远的太空”,并没有说“已经完成……”,属无中生有。‎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项,“40多万公里”错。原文说“飞行约40万公里之后”,约40不一定是40多。‎ C项,“说明我国可以到达月球任何一个地点”错。原文说“基本上可以到达月球任何一个地点”,故本项属扩大范围。‎ D项,“月球表面”错。原文说“嫦娥四号将进行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应是“月球背面”。‎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原文找到需要理解的重要概念,然后结合原文理解重要概念,并浏览选项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一般采用直选法或者排除法。‎ C项,“全程引入相对于月面的测量导航,采用垂直方式下降”以偏概全。嫦娥四号在下降过程中并没有全程采用垂直方式下降,在距离月面15公里到8公里高度是倾斜下降,到8公里之后才改为垂直下降。‎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同时还将首次实现月面自主采样返回”张冠李戴。嫦娥四号不承担“月面自主采样返回”的科学任务,“月面自主采样返回”是中国航天未来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务。‎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于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根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坚持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保证了中国航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动摇、不摇摆、不冒进,这是中国航天战略的特色”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中国航天事业一直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一次次在浩瀚天空中开辟属于中国人的新纪元”“十年间,中国航天技术取得跨越式发展,突破了载人飞行、交会对接、月面软着陆等重重难关,实现了我国航天研发、制造、应用能力和水平的整体跃升,带动了……空间技术应用”可推知,多次成功的探月任务为火星探测奠定了重要的科学技术基础,说明经验丰富,技术取得长足进展。“面对探测火星的种种难题,中国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完成了火星探测轨道设计、测控通信、自主导航、表面软着陆等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说明中国航天已经完成了火星探测轨道设计、测控通信等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任务,准备工作十分充分。‎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1、在内容上,多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 ‎2、在文体上,跨文体。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 ‎3、角度多元,但问题聚焦,主题具有集中性。‎ ‎4、内容具有时代性。材料一般都散发着时代的温热,亟需考生了解关注的问题,体现阅读与生活日益紧密的特点。‎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7分。‎ ‎(一)(共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词论 ‎(宋)李清照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 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必李八郎也。” ‎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者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馀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盖诗文分平侧【1】,而歌词分五音【2】,又分五声【3】,又分六律【4】‎ ‎,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则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则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注释:【1】侧:仄。【2】五音: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徽、羽。【3】五声:语音学上的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4】六律:古代十二律中六个阳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榜中一名士先召李 召:征召 B. 众皆哂,或有怒者 哂:讥笑 C. 众皆泣下,罗拜曰 罗:纷纷 D. 而词语尘下 尘下:庸俗 ‎7.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与同之宴所 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者也 B. 时曹元谦、念奴为冠 作为小歌词 C 虽协音律 虽时时有妙语 D. 最盛于唐 直如酌蠡水于大海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靡之变日烦 这些声乐华丽的变化也一天天繁琐 B. 而破碎何足名家 但通篇支离破碎,还不能称为名家 C. 乃知别是一家 由此可知词是自成一家 D. 贺苦少典重 贺铸的词不能充分用典 ‎9. 将下列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2)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10. 开篇写李八郎的故事与论词有关联吗?请说说理由。‎ ‎1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李清照关于“词”的创作要求。(每点不超过6个字)‎ ‎【答案】6. A 7. C 8. D ‎ ‎9. (1)然而都是些不雕琢词句的诗词罢了。‎ ‎(2)本来押仄声韵的,如果押上声韵音律就协调,如果押入声韵就没法歌唱了。 ‎ ‎10. 承“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而来,以阐述唐代乐歌的繁荣和词的密切关系,引出下文,并为下文张本。 ‎ ‎11. 用语雅致,善事雕琢,协和音律,善于铺叙,典雅庄重,有实际内容。‎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召:“呼唤,用言语叫人来”的意思。句子翻译为:其中有一位及第的名士,呼唤李八宝来。‎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需要学生真正理解文意,掌握虚词用法,难度较大,考生做题时必须认真。‎ A项,前者:动词,到;后者:助词,的。‎ B项,前者:动词,成为;后者:动词,创作,写。‎ C项,两个“虽”都翻译成“虽然”。‎ D项,前者:介词,在;后者:介词,从。‎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理解时要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是否正确,注意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是否补充,补充的是否正确。‎ D项,“贺苦少典重”翻译为:贺铸的词缺少典雅厚重。‎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第一句翻译时应注意:皆,判断动词,是;葺,本意是用茅草覆盖房顶,引申为雕琢;尔,罢了。‎ 第二句翻译时应注意:本,本来;协,协调;歌,歌唱。‎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所谓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或阐述的观点或者中心思想或者是文章的主旨。所谓论据就是用来证明文章观点的例子或者证据。‎ 开篇写李八郎的故事“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目的是承接前段的“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借以阐述唐代乐歌的繁荣和词的密切关系,从而引出下文的论述,并为下文论述作者的观点做了铺垫。‎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认真阅读原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创作意图,然后针对题目要求回归原文整合答案。概括要具体,要点要全。‎ 原文说“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可知用语要雅致;从“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可知,要善于雕琢;从“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可知,要协和音律;最后一段说“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据此推知作者观点为:文章要善于铺叙,典雅庄重;“秦则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要有实际内容。‎ ‎【点睛】‎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古乐府歌与诗并列发展,在唐朝时期最兴盛。  ‎ 唐开元、天宝年间,有一位歌者叫李八宝,唱歌妙绝天下。有一次,当时刚刚及第的进士们在曲江大摆宴席,其中有一位及第的名士,吩咐李八宝来,让他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故意穿一身旧衣服,戴一顶旧帽子,并装成神情惨淡的样子,与自己一同参加宴席。(然后对众人)说:“这是我的表弟,让他坐末席吧。”参加宴会的众人都对此毫不在意。众人边喝酒边听歌,许多歌者轮流唱歌,其中只有曹元谦、念奴二人歌唱得最好。唱完后,大家对二人的歌声称叹赞赏不绝。这时,那位名士忽然指着李八宝对大家说:“请让我表弟为大家演唱一首歌吧。”众人都嘲笑起来,甚至还有人生起气来。等到李八宝调整嗓子,一曲歌唱完后,却引得众人都哭了起来,团团拜伏在李八宝周围,说:“你肯定就是李八郎啊。”‎ 从此以后,郑地和卫地的乐声在当时更加流行起来,这些声乐的柔靡之处、音节变化也更加烦琐。唐朝时已经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不能一一枚举。  ‎ 到了五代的时候,各路诸侯纷纷建国,中华大地战乱不断,斯文扫地,更无人作新曲沿途传唱了。这时只有南唐李璟、冯延巳等君臣温文尔雅,因此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的词句。句子虽然很奇特、优美,但是就是所说的要灭亡的国家所唱出来的歌声也带着很深的哀伤(就不能算曲子词中的上品了)。  ‎ 到了宋朝,礼仪、声乐、文章、武功都已经齐备了,又休息生养了百余年,才有柳屯田柳永,变乐府旧声为新声,有《乐章集》传世,确立了他在宋词大家中的地位。但柳永的词虽然非常适合于音律,但词句却俗不可耐。又有张子野(张先)、宋子京(宋祁)宋公序(宋庠)兄弟以及沈唐、元绛、晁次等人辈出,虽然时时有妙语传世,但却整篇破碎,怎能称为名家!到了晏元献(晏殊)、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这些人,他们学究天人,填这些小歌词,应该就像是拿着葫芦做的瓢从大海里取水一样容易,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如此,细细琢磨他们的词,句子都嫌雕琢得不够。而且他们的词又往往不协音律,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诗和文章只分平仄,但词却要分五音(宫、商、角、徽、羽),又分五声(阴平、阳平、上、去、入),又分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还要分发音的清、浊、轻、重。比如当世(北宋后期)的那些词牌名叫《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的,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来是押仄声韵的,如果押上声韵则与音律协调;但如果押入声韵,就不能作歌唱了。‎ 王介甫(王安石)、曾子固(曾巩),他们的文章有西汉时的风格,但如果他们作词,只怕会让人笑倒,因为这样的词读不下去。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词别是一家,但知道的人却不多。后来晏叔原(晏几道)、贺方回(贺铸)、秦少游(秦观)、黄鲁直(黄庭坚)一出,才开始知道。但是晏几道的词短于铺叙,贺铸的词缺少典雅厚重。秦观的词却致力于婉约、情深一片,词中却少了实际的东西。就像一个贫穷人家的美女,虽然长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时尚,但骨子里却始终缺乏那种与生俱来的富贵气态。黄庭坚的词内容倒是充实,却有些小毛病,就像一块美玉,却有些斑点,所以价值自然要减少了。‎ ‎(二)(共7分)‎ ‎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①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②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③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论语》中有许多经典名句,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请概括以上材料蕴含了哪些思想或哲理。选择其中一点结合阅读经验或生活观察,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第一问:(1)中庸为上,不及与过分都不当。(2)严以律己,提高修养。(3)换位思考,推己及人。‎ 第二问:从现实社会生活来讲。换位思考、推己及人是一切社会公德的基础。要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就要遵守社会公德。文明愈发展,社会公德就愈重要。而社会公德要得到遵守,最基本的就是要有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的思想。非典期间,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很怕别人不注意公共卫生传染到自己,就都自觉地注意从自己做起,遵守公共卫生习惯。所以说换位思考、推己及人是社会公德的基础。‎ ‎ 再推广开来讲,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也可以并且应该成为全人类人们普遍遵行的社会生活准则。推己及人这一点,道理简单,意义重大。但做起来又很不容易。在我们周围,以及我们自己生活中,就常见一些与推己及人相反的情形。一些事情,别人这样做自己很反感,觉得伤害了自己,自己却也那样去做。所以这道理是很简单的,做起来不简单。但我们正是要从最简单的道理、最简单的地方做起。‎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具体涉及学生对名著中经典名句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该题意在指导学生去阅读文学名著。名著阅读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这要靠我们平时的阅读积累。积累的方式主要是摘抄和理解分析。‎ ‎①句的意思是,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这么说来,既然子张做得过份、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故我们都不应做过犹不及的事情。‎ ‎②句的意思是:培养品德,不钻研学问,知道怎样做符合道义却不能改变自己,有缺点不能及时改正,这些都是我忧虑的。孔子告诉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③句意思是:我不愿意有人强加于我,我也希望他别强加于其他人。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懂得推己及人。‎ 第二问答题时要首先要从第一问的答题结果中选择其中一点,然后结合我们的阅读经验或者生活观察,谈我们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语意表达要准确鲜明。‎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1】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释:【1】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3. 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词上片先写西湖的“佳丽”,结以“都忘却,平生志”,以美景映哀情。‎ B. 陈词下片通过重重幻想,层层转折,将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婉深刻。‎ C. 柳词上片描写杭州风光与繁华,下片描写西湖,展现杭州宁静的生活景象。‎ D. 柳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白描式地勾勒出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14. 清刘熙载《艺概》说“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下列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 B.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C. 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 D.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15. “十里荷花”和“三秋桂子”在这两首词中的作用一样吗?请结合两首词的词意简要分析。‎ ‎【答案】13. D 14. A ‎ ‎15. 不一样。柳词中,它以“有”字带起,用铺陈的手法,表现湖山之间美丽的景色;而本词中在突出湖山景色之美、展现西湖的“佳丽”外,更以乐衬哀,表达了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常常集中在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语言、表达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注意审题。‎ D项,“白描式地勾勒”错。柳词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故“白描”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掌握能力。本题涉及到的是点染手法。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但必须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 A项,没有运用点染手法。“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运用倒叙手法,先写梦醒再写梦中。“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回到现实,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作用。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再找出诗中的景物描写,结合题干要求答题。本题需要结合词意分析景物描写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要注意审题。‎ 柳词中,写“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一景物描写以“有”字带起,运用铺陈的艺术手法,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而本词写“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目的是以荷花面积之广,桂花香味之浓,来突出湖山景色之美。人为的与自然界的景物相结合和映村,极富地方特色地描绘出西湖的热闹景象和诱人的风光,真是名不虚传的游览胜地。以此为衬笔,引出下文的感慨之辞,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之情以及自己内心的不满。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点睛】诗歌选择题答题技巧:‎ ‎1、先审清题干,弄清单选还是多选,正确还是错误。2、寻找敏感点。圈出明显的敏感点,带着问题去比对排除。好处:可以不用浪费太多时间纠结内容,在审题过程中你已经大概了解诗歌内容了,剩下的问题就是按解读诗歌的方法去比对排除了。‎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思乡是古诗词的重要主题。范仲淹在《苏幕遮》中用“_____,酒入愁肠,______”三句,写游子借酒浇愁,思乡情浓。‎ ‎(2)李密在《陈情表》中常常以极为谨慎的言辞表达自己的想法,他用“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本来就有仕途显达的愿望,以消除晋武帝的疑心。‎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道出古时多少怀才不遇之人的心声。‎ ‎(4)毕业典礼上,校长引用古诗文中的“_____,______”几句,意即“无限风光在险峰”,勉励学生在成长路上不畏艰险,努力拼搏,攀登人生的高峰。‎ ‎【答案】 (1). 明月楼高休独倚 (2). 化作相思泪 (3). 本图宦达 (4). 不矜名节 (5).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6). 使我不得开心颜 (7).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8). 常在于险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答题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倚”“宦”“矜”“ 摧”“ 瑰”。‎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 ‎(一)(共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美与同情 有一个儿童,他走进我的房间里,便给我整理东西。他看见我的挂表的面合覆在桌子上,给我翻转来。看见我的茶杯放在茶壶的环子后面,给我移到口子前面来。看见我床底下的鞋子一顺一倒,给我掉转来。看见我壁上的立幅的绳子拖出在前面,搬了凳子,给我藏到后面去。我谢他:‎ ‎“哥儿,你这样勤勉地给我收拾!”‎ 他回答我说:“不是,因为我看了那种样子,心情很不安适。”是的,他曾说:“挂表的面合覆在桌子上,看它何等气闷!”“茶杯躲在它母亲的背后,教它怎样吃奶奶?”“鞋子一顺一倒,教它们怎样谈话?”“立幅的辫子拖在前面,象一个鸦片鬼。”我实在钦佩这哥儿的同情心的丰富。从此我也着实留意于东西的位置,体谅东西的安适了。它们的位置安适,我们看了心情也安适。于是我恍然悟到,这就是美的心境,就是文学的描写中所常用的手法,就是绘画的构图上所经营的问题。这都是同情心的发展。普通人的同情只能及于同类的人,或至多及于动物;但艺术家的同情非常深广,与天地造化之心同样深广,能普及于有情、非有情的一切物类。‎ 我次日到高中艺术科上课,就对她们作这样的一番讲话: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所见各人不同。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其姿态。‎ 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树的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所以画家所见的方面,是形式的方面,不是实用的方面。换言之,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 画家把自己的心移入于儿童的天真的姿态中而描写儿童,又同样地把自己的心移入于乞丐的病苦的表情中而描写乞丐。画家的心,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备这种深广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划,决不能成为真的画家。即使他能描画,所描的至多仅抵一幅照相。‎ 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故同时又非有丰富而充实的精神力不可。倘其伟大不足与英雄相共鸣,便不能描写英雄;倘其柔婉不足与少女相共鸣,便不能描写少女。故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 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见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其实我们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画家与诗人是同样的,不过画家注重其形式姿态的方面而已。没有体得龙马的活力,不能画龙马;没有体得松柏的劲秀,不能画松柏。中国古来的画家都有这样的明训。西洋画何独不然?我们画家描一个花瓶,必其心移入于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体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现花瓶的精神。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写朝阳;能与海波的曲线一同跳舞,方能描写海波。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 为了要有这点深广的同情心,故中国画家作画时先要焚香默坐,涵养精神,然后和墨伸纸,从事表现。其实西洋画家也需要这种修养,不过不曾明言这种形式而已。不但如此,普通的人,对于事物的形色姿态,多少必有一点共鸣共感的天性。房屋的布置装饰,器具的形状色彩,所以要求其美观者,就是为了要适应天性的缘故。眼前所见的都是美的形色,我们的心就与之共感而觉得快适;反之,眼前所见的都是丑恶的形色,我们的心也就与之共感而觉得不快。不过共感的程度有深浅高下不同而已。对于形色的世界全无共感的人,世间恐怕没有;有之,必是天资极陋的人,或理智的奴隶,那些真是所谓“无情”的人了。‎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doll)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见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受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销磨了。惟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这种人就是艺术家。‎ 西洋艺术论者论艺术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说。所谓感情移入,就是说我们对于美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没入于其中,与之共鸣共感,这时候就经验到美的滋味。我们又可知这种自我没入的行为,在儿童的生活中为最多。他们往往把兴趣深深地没入在游戏中,而忘却自身的饥寒与疲劳。《圣经》中说:“你们不象小孩子,便不得进入天国。”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 ‎(取材于丰子恺同名文章,有删减)‎ ‎17. 作者说,艺术家的心常与描写对象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促织甚细微,哀音动何人”,借蟋蟀的哀音抒写久客在外的愁思。‎ B. 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表达了诗人有志难伸的愤懑。‎ C. 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抒发了往事如烟、爱情无常之感。‎ D. 林黛玉“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漫天凄艳的落花和寄人篱下、孤高自许、多愁善感女子的命运相互交映,让人感叹。‎ ‎18.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语言朴实无华,逐层深入地分析了美与同情心之间的关系,并深刻揭示了艺术家对于世间万物具有广泛同情心的道理。‎ B. 文章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入手,一位看了“我”的房间心情很不安适的儿童替“我”整理了房间,从而引出话题,也自然引出了下文。‎ C. 真正的画家必须具备对描写对象的深广的同情心。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共鸣共感,共悲共喜,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D. 作者认为“无情”的人都是“理智的奴隶”,是“对于形色的世界全无共感的人”。而大部分人可能共感的程度不同,有深浅高下之分。‎ ‎19. 中国画家作画时为什么要先焚香默坐,涵养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深入浅出地阐述深刻抽象的艺术观点的。‎ ‎【答案】17. B 18. D ‎ ‎19. 中国画家作画时先焚香默坐,涵养精神,以获取深广的同情心,这是中国画家的修养。具备了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才能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否则,就不能成为真正的画家(就不会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 ‎20. 从身边小事入手引出艺术家要有深广的同情心道理,自然亲切(列举贴近普通人生活的例子,容易和读者形成共鸣);运用对比手法,说明艺术家和普通人相比更要有深长的同情心;语言朴素自然,语意浅显,便于读者理解;借助相似门类的艺术说理(类比说理),便于读者触类旁通。‎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作者说,艺术家的心常与描写对象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有志难伸”错。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体现的是作者的悲苦、哀怨之情。‎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D项,“作者认为‘无情’的人都是‘理智的奴隶’,是‘对于形色的世界全无共感的人’”错。原文说“有之,必是天资极陋的人,或理智的奴隶,那些真是所谓‘无情’的人了。”可见选项过于绝对化。‎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要语段的作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段落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来回答。要找到语段在文中相应位置,认真审读,针对问题回答,回答要全面精准。‎ 原文说“为了要有这点深广的同情心,故中国画家作画时先要焚香默坐,涵养精神”,故中国画家作画时先焚香默坐,涵养精神,目的是获取深广的同情心,这是中国画家的修养。“不但如此,普通的人,对于事物的形色姿态,多少必有一点共鸣共感的天性”,具备了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才能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反之,眼前所见的都是丑恶的形色,我们的心也就与之共感而觉得不快……”,否则的话,就不能成为真正的画家,不会创作出成功的作品。‎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分析作品结构的方法有:1.分析文章的整体和局部结构。2.抓住段落中心句和标志句。3.分析线索句和一些反复出现的词语。‎ 文章开头以“儿童和我的故事”引入,从身边小事入手以便引出艺术家要有深广的同情心这一大道理,显得自然亲切,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把艺术家和我们普通人进行对比,运用对比手法说明艺术家和普通人相比更要有深长的同情心,否则不能称之为艺术家;“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树的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所以画家所见的方面,是形式的方面,不是实用的方面。”“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故同时又非有丰富而充实的精神力不可。”“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借助相似门类的艺术说理,便于我们触类旁通、理解领会。本文语言朴素自然,语意浅显易懂,便于读者理解领悟。‎ ‎【点睛】解答前两道选择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相关段落。一是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做题一定要认真,不能马虎大意。‎ ‎(二)(共5分)‎ ‎21.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丰子恺说,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所以,一朵野花,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艺术家的眼中会异常美丽,这就是艺术创作中的“共情”现象。请你描述《红楼梦》中一个“共情”的瞬间,并分析是怎样产生美的艺术效果的。‎ ‎【答案】参考范例:黛玉肩上担着花锄,花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把花扫了,装在绢袋里,埋在花冢里;日久随土化了,让花干净地来,也干净地去。从这个细节中我们能感受到林黛玉把桃花当成有知觉、有情感的生命来呵护,她不能让花被污染、被糟蹋,才精心准备了一套用具“花锄、花帚、花囊”,再建一香冢,来为花送葬,并写《葬花吟》来凭吊,让她们“质本洁来还洁去”,这是在为花送行,也是在感叹自己的孤苦人生,她那哀伤凄美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了中国文学史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需要考生熟练掌握相关情节,会分析运用。该题意在指导学生去阅读文学名著。名著阅读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这要靠我们平时的阅读积累。积累的方式主要是摘抄和理解分析。‎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了解《红楼梦》的相关情节描写,需要分三步走:一、确定答题范围;二、找到人与物或人与景的“共情”部分;三、分析这种美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本题没有固定答案,只要遵循上述三个步骤,言之成理即可,描述时注意语言要精炼,要形象生动。‎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4分。‎ 语言基础运用(4分)‎ 故宫宣传环保理念,从“古”说起。早在宋代,就已有纸张回收的概念。纸张再生也是一项由来已久的技术。现存世文物中有一卷北宋乾德五年(967年)的写本《救诸众生苦难经》,用的就是“还魂纸”。据明代发明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清代,紫禁城里还曾兴起过“光盘行动”。史料记载,雍正皇帝就曾下旨两次,提倡节约粮食 ‎。其中一次他谕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食,食毕有余者, ,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 ,则晒干以饲禽鸟, 。”‎ ‎22. 将下面三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断不可委弃 ②切不可抛弃沟渠 ③再不可用 A. ①③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23. 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把改正后的句子抄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答案】22. C 23. 史料记载,雍正皇帝就曾两次下旨,提倡节约粮食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答题时需认真仔细。‎ 本题比较简单,根据语境“凡粥饭及肴馔等食,食毕有余者”“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则晒干以饲禽鸟”,很容易推断出语句成递进关系,然后看选项,语义由轻到重顺序依次为:切不可抛弃沟渠——断不可委弃。中间“人不可食者”对应“再不可用”。因此语序为②③①。‎ 故选C。‎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适当与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原文句子为“史料记载,雍正皇帝就曾下旨两次,提倡节约粮食。”因为最后一句是“提倡节约粮食”,此句是皇帝下旨的具体内容,故前一句应改为“雍正皇帝就曾两次下旨”,那么后文就顺理成章了。“下旨两次”的话,强调的是次数“两次”,与后文不连贯。故应改为“史料记载,雍正皇帝就曾两次下旨,提倡节约粮食”。‎ ‎【点睛】‎ ‎“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合乎语境。高考“连贯”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考查形式包括排列句序(要求将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复位填空(要求将语段中抽出的句子放到合适的位置)或续写(要求根据语段中心内容和具体情境在指定的位置上填入合适的词语或在后面续写恰当的句子)等。‎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24.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请你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四世同堂》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其奋斗的具体表现,鼓励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要求:写出人物姓名,150字左右。‎ ‎【答案】《平凡世界》里的孙少平是一个穷困而有知识的农村青年,他务实、奋进,勇于听从内心的召唤。孙少平不满足于物质的充实,追求精神价值的实现。孙少平的身上,让人看到的是一个敢于奋斗的新青年的形象,也是一个愿意靠着劳动让全家人摆脱贫苦生活的男人,他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微写作能力。微写作题型分为抒情类、描写类、观点类和想象类。解答此类题建立在熟悉名著内容的基础之上,考生一要全面审清题意,把握材料表层义和“题外话”,立意又准又高;二要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点面详略得当,杜绝废话;三要注意题材特征,描写要精彩传神、说明要清晣有条理,议论要有理有据,构思要结构完整。写作时,微写作一定要突出“我”的感受和思考。本题要求“结合其奋斗的具体表现,鼓励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考生要选择六本著作中的其中一个人物进行点评,写作时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的著作人物来点评,如孙少平孙少安、如翠翠、如桑迪亚哥。要注意结合人物经历和思想、小说情节和主题来分析。写作时要正面立意,不能盲目贬损或拔高评价。‎ ‎【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 ‎25.6月17日,经过短暂的校园生活,我们又恢复了线上学习状态。请选择这一天中的一个场景,作简要刻画。要求:有细节描写,150字左右。‎ ‎【答案】‎ 夏天的夜里,23点10分,他房间的灯还亮着,不时传出“沙沙”的写字声。他全神贯注地一遍遍看着那道题目——老师线上布置的一道数学题,他做了一个晚上还没有算出来,额上的汗珠大滴小滴地沿着他紧锁的眉滑下。他完全没有被影响,他想利用线上学习这段时间把成绩提高上去。只见他用手随便把汗一擦,把风扇一开,又继续做起题来。‎ ‎【解析】‎ ‎【详解】本题是一道语言表达题,主要考查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小环节。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 本题要求简要刻画线上学习中的一个场景,具体时间不作限制,可以是上午,可以是下午,当然也可以是晚上。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写作范围必须是线上学习,不能写在校学习;要有细节描写;字数限制在150字左右;语言要准确鲜明、形象生动。考生只要在此范围内作答即可。‎ ‎【点睛】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使文章的描写更加细腻、丰富。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运用细节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以及直接、间接揭示作品意义或主题思想服务。细节要尽量典型,富有表现力,能起到以一孕万、以小见大的作用。细节要真实。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真实的细节,是现实主义艺术真实的前提条件。典型环境、典型性格,必须建立在细节真实的基础上。离开了真实的细节描写,就会失去感人的艺术力量。细节还要新颖独特、有生命力。‎ ‎26.请以“我高三了”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现代诗歌。要求:运用两种修辞方法,150字左右。‎ ‎【答案】范文:‎ 我高三了 日子在风车上飞速地旋转,‎ 时光似流水在指尖流淌。‎ 写封信给高三的自己,‎ 纪念幻想中的飞扬岁月!‎ 高三的自己,‎ 不再年轻,‎ 不再孩子气,‎ 不再固执得像个傻瓜。‎ 时间啊,‎ 就这么淡淡地过去,‎ 没有痕迹。‎ 现在的你,‎ 已经变了太多,‎ 成熟而坚定。‎ 现在你,‎ 也许会浅笑,‎ 也许会哭泣,‎ 淡淡的,‎ 淡淡的,‎ 风采而又自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的题目虽然字数少,但考查考生快速成文的能力和文字水平,体现了对记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技巧具体运用能力的考查。‎ 本题要求学生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现代诗歌,以“我高三了”为题。写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题目是“我高三了”;必须是抒情性文字或现代诗歌;运用两种修辞方法;字数控制在150字左右。另外,在表达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语言生动形象,内容具体完整,同时还需要注意字数的精简。‎ ‎【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7.按要求作文。‎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屈原《国殇》‎ 在抗疫英雄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奉献和牺牲,读懂了“国有难、召必战、战必胜”的爱国情怀。‎ ‎——荔枝网评《清明时节,用实际行动向战“疫”英雄致敬》‎ 我们缅怀先人、哀悼亡者,也致敬烈士、感恩英雄。‎ ‎——人民网评《清明,不忘却过往更希冀未来》‎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读完四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不少于700字。‎ ‎【答案】范文:‎ 时代需要英雄 有人说:物欲横流,英雄难觅。而我想说,纵然世事变迁,人心难测,却依旧有人愿拔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不忘初心,芳华永驻。‎ 有人说,成长的最高境界是忘了自己最初的样子。可真正的英雄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来时的路。黄大年海外留学,面对国外优厚的待遇毫不动摇,坚定回国。历经重重艰难,他回国后将所学奉献于祖国急需的物理研究事业。这一坚守,就是大半辈子,直至积劳成疾,将自己的生命也奉献给了他最热爱的祖国和事业。‎ 不忘初心,是黄大发三十八年为全村通一口井的坚守。“路修不过去,我自己挖”。横跨三座悬崖峭壁,连专业工程队也不敢尝试的挑战,一根绳子,一把铁销,翻山越岭几十年,终于得偿所愿,建成了一条引水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这条引水渠被当地人们亲切地称为“大发渠”。‎ 纵使年华老去,他们留给后代的,永远是最伟岸雄壮的背影,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不忘初心,与时代共勉。‎ 以前我总觉得我们的社会是逃避的。从摔倒的老人无人敢扶,到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太多人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以致于千千万万的人开始对我们社会的隐患视而不见。‎ 可我们的社会并未彻底黑暗,有那么一些了不起的人存在着。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打电话,实名举报食品有问题的厂家;举报生产过期疫苗的企业。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与人贩子抢夺孩子;冒着失业甚至被报复的风险去报道揭发别人不敢公开的事,只为让真相大白天下,让正义蔚然成风。‎ 他们说:“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让这个世界改变我们。”‎ 这一路太难,因为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太多太多。可那些敢于挺身而出的英雄们,通身发着亮,燃烧着火,将自己化为照亮这个时代的灯,一步一步,艰难前行却又无所畏惧。而我们,便跟在他们身后,一起去往,通向光明的路。‎ 因为有他们在,燃烧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毛主席说过:星星之火,终以燎原。我们的社会,终会以正义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时代需要梦想,社会需要正义。英雄永不被黑暗泯灭。初心永在,英雄长青。‎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本次作文由四则材料构成:第一则材料引用屈原《国殇》里的一段话,意在称赞英雄,英雄身虽死,精神永不死;第二则材料引用荔枝网评《清明时节,用实际行动向战“疫”英雄致敬》里的一段话,肯定英雄的奉献和牺牲精神以及他们的爱国情怀;第三则材料引用人民网评《清明,不忘却过往更希冀未来》里的一段话,目的是致敬烈士、感恩英雄;第四则材料引用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里的一段话,号召我们要崇尚英雄,争做英雄。总之,这四则材料的共同特点在于全都指向英雄。由此可知,本次作文的中心词语为“英雄”。崇尚英雄,可凝聚国家民族之魂魄。我们要敬仰英雄、学习英雄。水远铭记英雄的牺牲精神,这是一个强大国家、优秀民族的血性。牺牲不是对生命的漠视,而是英雄对人民生命的尊重与呵护。‎ 参考立意:‎ ‎(1)踏着英雄的足迹前进 ‎(2)不忘初心、学习英雄 ‎(3)崇尚英雄 ‎(4)时代呼唤英雄 可用素材:‎ ‎(1)抗美援朝战场上,邱少云、黄继光,一个个普通的战士,在生死考量间,在民族大义与个人私利上,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舍身取义,牺牲小我、成就大局。正是这样的自我牺牲精神、正是抱着对中华大地的深深热爱,抱着对新中国的无限憧憬,让中国军人具有了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精神,也让装备精良的敌人闻风丧胆、肃然起敬!‎ ‎(2)这就是精神的力量,这就是英雄的情怀,这就是决定战场上成败的关键因素。还有无数的无名英雄,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饮水当思源,正是这些舍生忘死的英雄,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中浴血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建设发展成就的今天。‎ ‎(3)在当下和平年代,没有了硝烟战火,英雄精神究竟意味着什么?‎ 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钱伟长、60年如一日造福百姓的草鞋书记杨善洲、坚守肝胆事业的医者吴孟超、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他们的活跃在抗击洪流的堤坝上、活跃在治病救人的病床前、活跃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活跃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在一个个感动中国人物的身上,我们找到了答案。‎ 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舍己为人的大爱、勇于担当的责任和坚守岗位的执着。其实,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是有情有爱的血肉之躯,但正是这种大爱、这种责任、这种执着,让他们成为了“英雄”。‎ ‎(4)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加懂得博爱、勇于担当、坚守执着,更有勇气去克服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更加懂得珍惜和善待身边的人,更加坚韧不拔,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出骄人的成绩。而这些,是我们的青年人需要锤炼和积累的,是我们当前的社会迫切需要的。‎ 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英雄,远离我们的身边和内心了吗?不!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这个时代呼唤英雄,也需要英雄。‎ 参考结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题目是“时代需要英雄”。文章娓娓而谈,作者围绕“英雄”这个关键词,正文部分开篇点题:“纵然世事变迁,人心难测,却依旧有人愿拔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文章主体部分列举黄大年、黄大发等众多英雄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文章结尾处进行总结:“时代需要梦想,社会需要正义。英雄永不被黑暗泯灭。初心永在,英雄长青。”文章文笔细腻,语言流畅厚重,文意连贯紧凑。语言犀利中有一股哲理意味,确实是一篇不错的范文。‎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28.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国殇》‎ 在抗疫英雄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奉献和牺牲,读懂了“国有难、召必战、战必胜”的爱国情怀。‎ ‎——荔枝网评《清明时节,用实际行动向战“疫”英雄致敬》‎ 我们缅怀先人、哀悼亡者,也致敬烈士、感恩英雄。‎ ‎——人民网评《清明,不忘却过往更希冀未来》‎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请以“英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至少两个场景;详略得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不少于700字。‎ ‎【答案】范文:‎ 英雄 当那根接力棒红头朝下翻滚坠落在地上,并咕噜咕噜滚到我脚下时,世界仿佛一瞬间开启了静音模式,那短短的一秒内,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似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那根接力棒上,然后又转移到站在接力棒前的我身上。‎ 我还未直起腰就冲了出去,内心有些害怕,如果我不够迅速,落后了会怎么办,但这种念头一闪而过;我只是想着要跑。当我气喘吁吁将棒递到下一位同学手上,他弹射而出,一旁的对手正在慌乱交棒。那一瞬间,我意识到,哦,我做了一件很英雄的事。心中的快乐,便如潮水般溢了出来。依旧颤抖的双足稳稳地踩在橡胶跑道上,和迎面而过的同学一一击掌。他们仿佛正在欢迎凯旋的英雄……‎ 读中学时,我成绩奇烂无比。那时我最喜欢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想再为你们念书了。 ‎ 每当我说出这句气话时,父亲总是格外平静。他笑眯眯地回答我:在你出生前,我就已经大学毕业了,在你还没有念高中时,我就已经是教授了。我不需要别人为我念书,我自己已经把该读的书念了,你如果不想念,就不念吧。 ‎ 结局当然是继续念书,但这句话却很有杀伤力,每次我都无言以对。孙楠有一首歌,叫《做自己的英雄》,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我认真苦读的学习经历,每一个寒暑假里,我每天都用近十个小时的时间,写下密密麻麻的笔记,然后告诉我的父母,我很好。晚上,这首歌陪着我入眠。 ‎ 这是每个人成熟的必经之路,没有人可以僭越。‎ 英雄何必一定是心怀高远志向并最终叱咤风云的人物?英雄为何不能是瞬间完成自我征服的平凡大众?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英雄之旅。当你无惧无忧、奋勇向前时,你才可能突破当下的困境,革新自我,走向远方。那一刻,你就是自己的英雄。‎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重要的是,你要顺从自内心升腾而起的力量,敢于将恐惧抛之脑后,用行动去诠释自己的所想。于我来说,我抛弃了内心的胆怯,用拼尽全力的步伐向所有人展示了我必赢的决心和对班级的贡献与热爱时,我就是自己的英雄。‎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本次作文由四则材料构成:第一则材料引用屈原《国殇》里的一段话,意在称赞英雄,英雄身虽死,精神永不死;第二则材料引用荔枝网评《清明时节,用实际行动向战“疫”英雄致敬》里的一段话,肯定英雄的奉献和牺牲精神以及他们的爱国情怀;第三则材料引用人民网评《清明,不忘却过往更希冀未来》里的一段话,目的是致敬烈士、感恩英雄;第四则材料引用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里的一段话,号召我们要崇尚英雄,争做英雄。总之,这四则材料的共同特点在于全都指向英雄。由此可知,本次作文的中心词语为“英雄”。崇尚英雄,可凝聚国家民族之魂魄。我们要敬仰英雄、学习英雄。水远铭记英雄的牺牲精神,这是一个强大国家、优秀民族的血性。牺牲不是对生命的漠视,而是英雄对人民生命的尊重与呵护。具体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写成记叙文;至少包含两个场景;叙述详略得当;叙述过程中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字数不少于700字。‎ 参考立意:‎ ‎(1)踏着英雄的足迹前进 ‎(2)不忘初心、学习英雄 ‎(3)崇尚英雄 ‎(4)时代呼唤英雄 可用素材:‎ ‎(1)抗美援朝战场上,邱少云、黄继光,一个个普通的战士,在生死考量间,在民族大义与个人私利上,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舍身取义,牺牲小我、成就大局。正是这样的自我牺牲精神、正是抱着对中华大地的深深热爱,抱着对新中国的无限憧憬,让中国军人具有了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精神,也让装备精良的敌人闻风丧胆、肃然起敬!‎ ‎(2)这就是精神的力量,这就是英雄的情怀,这就是决定战场上成败的关键因素。还有无数的无名英雄,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饮水当思源,正是这些舍生忘死的英雄,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中浴血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建设发展成就的今天。‎ ‎(3)在当下和平年代,没有了硝烟战火,英雄精神究竟意味着什么?‎ 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钱伟长、60年如一日造福百姓的草鞋书记杨善洲、坚守肝胆事业的医者吴孟超、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他们的活跃在抗击洪流的堤坝上、活跃在治病救人的病床前、活跃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活跃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在一个个感动中国人物的身上,我们找到了答案。‎ 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舍己为人的大爱、勇于担当的责任和坚守岗位的执着。其实,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是有情有爱的血肉之躯,但正是这种大爱、这种责任、这种执着,让他们成为了“英雄”。‎ ‎(4)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加懂得博爱、勇于担当、坚守执着,更有勇气去克服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更加懂得珍惜和善待身边的人,更加坚韧不拔,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出骄人的成绩。而这些,是我们的青年人需要锤炼和积累的,是我们当前的社会迫切需要的。‎ 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英雄,远离我们的身边和内心了吗?不!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这个时代呼唤英雄,也需要英雄。‎ 参考结构:‎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题目是“英雄”。文章娓娓而谈,作者围绕“英雄”这个关键词,正文部分写了两个场景(参加接力赛跑和中学学习的场景),借以表达自己对于“英雄”的感受。文章结尾处进行总结:“我就是自己的英雄”。文章文笔细腻,语言流畅厚重,文意连贯紧凑。语言表述中有一股哲理意味,确实是一篇不错的记叙文。‎ ‎【点睛】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记叙文开头写作指导:‎ ‎(1)开门见山法:直截了当地切入话题,或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这种方法,朴实自然直截了当,引起下文。一般来说,这种开头方法,随信手拈来,但毕竟出彩儿不多,如果是记叙文或者抒情散文,建议选用其他方法。不过,就考场作文而言,假如你没有把握把别的技巧玩得娴熟,不建议在开头上采用过多的技巧,最好就用开门见山的方法。‎ ‎(2)悬念法:指在写作开始提出疑问,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并探究事情原委的一种方法。此法能启发读者思索,激发阅读兴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情景描写法:也就是描写一个情景,让这个情景牵引出故事的开头。这类开头方法,是记叙文的常见开头方法,建议同学们采用。在故事中间或者结尾,要适时加上“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以便于呼应开头。这种开头方法,其实跟设置悬念有一定的联系。只是,悬念的浓度不大,更偏向于情景的渲染,而设置悬念,偏向于一个出人意外的结果,使人好奇。‎ ‎(4)排比修辞法:在开头的时候,用上几个修辞排比句,把文章主题的内涵,用排比句的形式写出来。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就是:连续把有几个象征意义的句子排比起来,最好把几个比喻句排比起来。而且建议同学们的比喻句不要太长。‎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