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翔宇学校2020届高三第八次统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南开区翔宇学校2020届高三第八次统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八次统练 语文试卷 第Ⅰ卷 一、(12分)‎ 阅读下面-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广被大地, 一切,没有差别。冬夜拥被而眠,觉寒气袭人, 不敢动,凌晨张开眼皮,窗棂窗帘隙处有强光闪映大异往日,推窗一看,——啊!白茫茫一片银世界。竹枝松叶顶着一堆堆的白雪,杈芽老树也都镶嵌了银边。朱门与篷户同样的 它的沾被,雕栏玉砌与瓮牖桑枢没有差别待遇。地面上的坑穴洼溜,冰面上的枯枝断梗,路面上的残刍败屑,全都罩在天公抛下的一件鹤氅之下。‎ ‎1.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差(chà)别 窗棂(líng) 雕栏玉砌(qì)‎ B. 隙(xì)处 杈(chà)芽 瓮牖(yǒu)桑枢 C. 篷(péng)户 沾(zhān)被 枯枝断梗(gěng)‎ D. 抛下(pāo) 鹤氅(chǎng) 残刍败屑(xiāo)‎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笼罩 畏缩 蒙受 B. 笼罩 蜷缩 遭受 C. 覆盖 畏缩 遭受 D. 覆盖 蜷缩 蒙受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所以,平时复习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以上三种字的读音。字形考查的主要是形近字、同音异形字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 A项,差别的“差”应读作chā;‎ C项,篷户的“篷”应写作:蓬;‎ D项,残刍败屑的“屑”应读作:xiè。‎ 故选B。‎ - 25 -‎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覆盖:遮盖;掩盖。笼罩: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形容雪后的景象,用“覆盖”更好。蜷缩:是身躯蜷曲紧缩。畏缩:指害怕而不敢向前。形容冬夜寒冷瑟缩的样子,只能用“蜷缩”。蒙受:受到,经受,中性词。遭受:指受到不幸或损害。与后面的“沾被”呼应,应该用“蒙受”。‎ 故选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此次建筑人员坠亡事故调查结论表明,施工单位指挥不当和现场管理人员的违章操作,导致了这起事故的直接发生。‎ B. 恒春半岛是台湾岛的最南处,一如其名,四季如春,几乎没有冬天,这里的气温是台湾一月份平均温度最高的地区。‎ C. 把雄安新区打造成引领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绿水青山的样板,这不仅对全国有意义,而且对京津冀的发展也能树立榜样。‎ D. 金融机构此次降准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不是一些人认为的“放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明白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项,语序不当,应将“直接”移到“导致”前,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删掉“的发生”;B项,搭配不当,应将“的气温”删除;C项,语序不当,“京津冀”与“全国”对调。故选D。‎ ‎4.下列各项中信息对应关系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四库全书》——纪昀等人——经、史、子、集一一《孟子》被收录在“集”部 B. 科举考试——隋朝——殿试、院试、会试、乡试——范进参加的是会试,中了举人 C. 《红楼梦》——曹雪芹——贾、王、史、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出自刘姥姥之口 D. 《巴黎圣母院》一一雨果一一桑丘、爱斯梅拉达——体现了“美丑对照”的原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A项,《孟子》是被收录在“经”部;B项,范进中举参加的是乡试;D项,桑丘是《堂吉诃德》中的人物。故选C。‎ 二、(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来谈论天津的文化特征,总是众说纷纭,人们多从某一角度定义天津文化特征,有漕运文化、商埠文化、码头文化、移民文化、城厢文化、租借文化等多种概括,这些特征反映了天津的某一侧面,却不能从整体上突出天津最具特色的文化面貌,也就是说,并未抓住天津在历史上、在全国所独有的重要影响力,这对于天津未来的文化定位和文化发展的抉择,都是一种带方向性的误导。‎ 总结天津的特色文化,一是要找准天津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哪个方面最具影响力;二是要确定哪个方面是这个城市与别的城市所具有的最大区别。‎ - 25 -‎ 论交通枢纽、商贾云集、五方杂处,固然是天津建城六百年来的显著特征,然而,由此确立的漕运文化、商埠文化、码头文化、移民文化、城厢文化等,在全国其他地方也较普通地存在,因为从枢纽、商贾、移民来说,不少城市同样具备这样的特征。天津城市文化的定位,在这样的概括下,是不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的。‎ 有一段较流行的概括中国历史与城市特色的说法,即周汉唐看西安,元明清看北京,近代史看天津。虽然人们也可称晚清民国看上海,但天津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突出地位,仍有着许多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特征,即使与上海相比,九国租借之多,直隶总督衙门之重,官办洋务企业之大,与京城关联之密,均为天津的独特之处。何况近代史上这里还发生了许多具有全国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因此,天津的城市文化定位,侧重点应当看它在近代史上所扮演的角色。‎ 而单纯以租界文化来概括天津文化特征,也不免流于片面。租界文化更强调的是列强在天津开辟的租界内形成的文化,它固然是天津近代历史中的重要内容,却远非西学东渐的全部。只有全面考察天津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意义,才能把握天津在近代化城市发展中的内涵。‎ 天津城市的近代化过程,实际也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缩影,因而它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近代化的标志,主要涵盖近代城市管理与市政建设、近代化工业与商业、近代化信息与交通、近代金融业、近代化教育与卫生等近代城市发展的诸方面。这些方面既属于经济的、社会的范畴,也属于文化的范畴。再者,天津近代曾有许多名人活动于此,梁启超、李叔同、曹禺之外,李鸿章、曾国藩、严复、张伯苓、沈从文等许多曾在天津生活或工作多年,他们每个人,都可以构成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景观。天津在中国的独特文化地位,就在于它在近代化历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具有强烈近代意义的文化特征。天津的近代化文化,应当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标志。‎ ‎(节选自陈益民《“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天津文化遗产保护》,有删改)‎ ‎5. 在谈论天津“文化特征”时所持的观点,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将漕运文化、商埠文化、码头文化等多种特征整合起来,才能从整体上体现天津的文化面貌。‎ B. 由于“租界文化”不能决定天津未来的文化定位和文化发展,所以不能将其作为天津的文化标志。‎ C. 天津的文化标志应该能从整体上突出天津最具特色的文化面貌,并且在全国具有独特的重要影响。‎ D. 天津特色文化只要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就能给天津未来的文化定位和发展以正确的方向性引领。‎ - 25 -‎ ‎6. 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A. 天津是交通枢纽,商业发达,五方杂处,这是形成其漕运文化、码头文化、商埠文化、移民文化的前提。‎ B. 中国近代史上,天津在租界之多、衙门之重、官办洋务企业之大等方面仍然独具特色,是上海不可比的。‎ C. 租界文化只是在列强开辟的租界内形成的文化,也只是西学东渐的部分内容,无法概括天津的文化特征。‎ D. 许多历史名人在天津生活或工作多年,是重要的文化景观,与租界文化相比,更有资格成为天律的文化标志。‎ ‎7. 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 天津有西开、望海楼、紫竹林等许多著名教堂,形成了教堂文化景观,但因其不具代表性和独特性,并不能算作天津的特色文化。‎ B. 在元明清三代,北京有其他城市不具备的突出的文化地位和特征,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发展的缩影,故有“元明清看北京”的说法。‎ C. 近代史上,天津知名度较高,有许多著名的文化景观和影响全国的大事件,有许多名人在这里生活,这些决定了天津的文化定位。‎ D. 天津在属于文化范畴的城建、工业、商业、金融、教育等近代城市化发展的多方面都表现突出,呈现出强烈近代意义的文化特征。‎ ‎【答案】5. C 6. D 7. C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原文找到需要理解的重要概念,然后结合原文理解重要概念,并浏览选项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一般采用直选法或者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在谈论天津“文化特征”时所持的观点,正确的一项”。 A项,“只有将漕运文化、商埠文化、码头文化等多种特征整合起来,才能从整体上体现天津的文化面貌”表述绝对,原文说“论交通枢纽、商贾云集、五方杂处,固然是天津建城六百年来的显著特征,然而,由此确立的漕运文化、商埠文化、码头文化、移民文化、城厢文化等,在全国其他地方也较普通地存在,因为从枢纽、商贾、移民来说,不少城市同样具备这样的特征。天津城市文化的定位,在这样的概括下,是不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的。”A项不符合文本意思 - 25 -‎ ‎,不能从整体上体现天津的文化面貌。B项“由于‘’租界文化”不能决定天津未来的文化定位和文化发展,所以不能将其作为天津的文化标志”结论错误,原文说“租界文化来概括天津文化特征,也不免流于片面”,只说这样概括片面,不能代表天津的特色文化,但它绝对是天津的文化标志之一。D项,“天津特色文化只要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就能给天津未来的文化定位和发展以正确的方向性引领”,“只要……就能”说法片面绝对,原文说“并未抓住天津在历史上、在全国所独有的重要影响力,这对于天津未来的文化定位和文化发展的抉择,都是一种带方向性的误导",但不能据此推断为“正确的方向性引领”,夸大其词,只能说“……对天津未来的文化定位和文化发展的抉择可能会有方向性的引领作用”,“正确”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辨析,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此类题目一般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与租界文化相比,更有资格成为天律的文化标志”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C项,“天津知名度较高,有许多著名的文化景观和影响全国的大事件,有许多名人在这里生活,这些决定了天津的文化定位”曲解文意,原文说“天津的城市文化定位,侧重点应当看它在近代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可见决定天津文化定位的不是知名高,而是其“在近代史上所扮演的角色”。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 - 25 -‎ 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三、(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有功者,人臣之所务也;有罪者,人臣之所辟也。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则有功者离恩义,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魏将乐羊攻中山,其子执在城中。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乐羊曰:“君臣之义,不得以子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鼎羹与其首。乐羊循而泣之曰:“是吾子!”已,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归报,中山遂降。为魏文侯大开地有功,而自此之后日以不信。此所谓有功而见疑者也。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鹿,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鹿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鹿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鹿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 秦穆公使孟明举兵袭郑,过周以东。郑之贾人弦高、蹇他相与谋曰:“师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凡袭国者,以为无备也,今示以之其情,必不敢进。”乃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之。三率①相与谋曰:“凡袭人者,以为弗知。今已知之矣,守备必固,进必无功。”乃还师而反。郑伯乃以存国之功赏弦高,弦高辞之曰:“诞而得赏,则郑国之信废矣。为国而无信,是俗败也。赏一人而败国俗,仁者弗为也;以不信得厚赏,义者弗为也。”遂以其属徒东夷,终身不反。故仁者不以欲伤生,知者不以利害义。‎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徵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暴乱,诛罪人,君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②‎ - 25 -‎ ‎,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于是伐范、中行,灭之。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略有改动)‎ ‎【注】①三率:指秦军的三个统帅孟明等人。②六将军:即晋国六卿智氏、赵氏、魏氏、韩氏、范氏和中行氏,是当时晋国六个最有权势的家族。‎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 县:通“悬”‎ B. 乃矫郑伯之命 矫:行使 C. 赏一人而败国俗 败:败坏 D. 牵牛蹊人之田 蹊:踩踏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为使者跪而啜三杯 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B. 而自此之后日以不信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C. 以不信得厚赏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 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 亦将有感于斯文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器,最初是一种炊具,后因常用于烹饪祭祀神的牺牲,进而被当作礼器,成为国家政权中君主、大臣等权力象征。‎ B. “跪”指的是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古代跪与坐不同,“坐”是指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古人常席地而坐。‎ C. 秦穆公,谥号为“缪”,古代“缪”与“穆”同音,所以秦穆公也称秦缪公。秦穆公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鲁隐公共称为“春秋五霸”。‎ D. 乘,音shèng,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时期,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数目的多少来表示。‎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B. 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 25 -‎ C. 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D. 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乐羊攻打中山时,中山人烹了他儿子并将肉羹送给他,乐羊忍痛喝下儿子的肉羹,这让中山国看到了他对魏的忠诚和决心,很快就投降了。‎ B. 为魏国立了大功的乐羊不受国君信任,犯罪的秦西巴却做了孟孙儿子的老师,其根本原因是乐羊为人残忍缺少恩义,而秦西巴满怀仁爱之心。‎ C. 弦高用智慧让秦军退去,保全了郑国,但他却拒绝了郑国国君的奖赏,因为他认为自己其实是做了件不讲信义、没有仁德而又败国俗的事。‎ D. 就讨伐陈国罪人一事,申叔时告诫楚王不要弃义取利,结果使楚国称霸诸侯;张武为智伯出谋划策,帮助他扩张土地,结果使智伯走向灭亡。‎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 ‎ ‎(2)师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 ‎(3)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 ‎【答案】8. B 9. B 10. C 11. D 12. C ‎ ‎13. (1)(但是)有人立了功却受到猜疑,有人犯了罪却更受信任,这是为什么呢?‎ ‎(2)秦军走了几千里路,多次穿过其他诸侯的土地,那情形一定是来偷袭郑国的。‎ ‎(3)忠诚的臣子努力提升君王的品德,谄媚的臣子尽力扩张君王的土地。‎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辨别。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乃矫郑伯之命”的“矫”是假托(国君的命令)。故选B。‎ ‎【9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一般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为”,第一处介词,对着、向着;第二处介词,替、给。C项,“以”,第一处介词,凭借、用;第二处连词,因为。D项,“于”第一处介词,向;第二处介词,对于。B项,两个“而”均为连词,但是。故选B。‎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秦穆公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鲁隐公共称为“春秋五霸””理解错误,“鲁隐公”应为“楚庄王”。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还原到语境中结合上下文认真揣摩仔细辨别,做出选择,一般用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今君王以陈为无道”是句意完整的分句,后面要断开,排除AB;“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是并列分句,中间要断开,排除C。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C项,“因为他认为自己其实是做了件不讲信义、没有仁德而又败国俗的事”曲解文意,原文说“诞而得赏,则郑国之信废矣。为国而无信,是俗败也。赏一人而败国俗,仁者弗为也”,可见他怕因自己撒谎而受到奖赏会产生坏影响,使郑国没有信义、没有仁德而又败国俗。故选C。‎ ‎【13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或”不定代词,有的人;“见”表被动。(2)中的“师”名词,军队;“数”第一处数量词,几,第二处副词,屡次;“绝”动词,越过。(3)中“务”动词,致力、追求;“崇”“广”都是使动用法。‎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译文:‎ 建立功业,是人臣所追求的;犯罪受罚,是人臣所希望避免的。但有人立了功却受到猜疑,有人犯了罪却更受信任,这是为什么呢?那就可能因为有功的人背弃了恩义,而有罪的人却没有丧失仁爱之心。魏国将军乐羊进攻中山国,他的儿子被中山人拘禁在城中。城中的人将乐羊的儿子悬挂起来给乐羊看,乐羊说:“君臣之间有我要遵守的大义,我不能顾及疼爱儿子的私情。”于是越发猛烈地攻城。中山人就把他的儿子烹煮了,派人将一鼎肉羹和他儿子的头颅送给乐羊。乐羊抚摸着儿子的头颅,哭着说:“这是我的儿啊!”说完,他向着使者跪下,喝下三杯肉羹。使者回去报告了情况,中山国就投降了。乐羊为魏文侯开拓了大片土地,立了大功,但从此之后,魏文侯一天比一天不信任乐羊。这就是所谓的人立下功劳却受到猜疑的例子。怎样才是人犯了罪却更受信任?鲁国的孟孙打猎时捕获了一头小鹿,让秦西巴拿回去烹煮。母鹿跟在后面悲啼不止,秦西巴不忍心,就放掉小鹿把它还给母鹿。孟孙回家后追问鹿的下落,秦西巴回答道:“小鹿的母亲跟在后面不停悲啼,我实在不忍心,自作主张放掉小鹿还给了母鹿。”孟孙非常生气,赶走了秦西巴。过了一年,秦西巴又被召回来担任孟孙儿子的老师。孟孙身边的人问:“秦西巴对您犯过罪,如今您让他来做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孟孙说:“秦西巴连一头幼鹿都不忍心加害,更何况对人呢?”这就是所谓人犯了罪却更受信任的例子。‎ - 25 -‎ 秦穆公派孟明率军去偷袭郑国,秦军经过周天子国境后继续向东。郑国的商人弦高和蹇他一起商量:“秦军走了几千里路,多次穿过其他诸侯的土地,看那情形一定是来偷袭郑国的。凡是偷袭别国的,都认为对方没有防备。如果设法让他们明白郑国已知道实情,他们就一定不敢再往前走了。”于是弦高就假托郑伯的命令,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秦军的三位统帅一起商量说:“凡是偷袭别国的,总以为对方是不知道的。现在郑国已经知道我们的意图,他们的防备一定很牢固,我们再去进攻一定不会成功。”于是秦军就撤军回国。郑伯奖赏弦高保全国家的功劳,弦高推辞说:“因为欺诈别人而得到奖赏,那么郑国的信义就会被毁掉。治理国家却不讲信义,这是要败坏社会风气的。为了奖赏我一人却败坏了整个国家的风气,有仁德的人不做这样的事;凭着不讲诚信而得到丰厚的奖赏,讲道义的人不做这样的事。”弦高就带着他的宗族迁徙到东夷地区,终身都没有回到郑国。所以仁爱的人不为贪欲而损害天性,智慧的人不为贪利而损害道义。‎ 忠诚的臣子努力提升君王的品德,谄媚的臣子会尽力扩张君王的土地。怎么说明这一点呢?陈国的夏徵舒杀害了他的国君,楚庄王发兵讨伐他,陈国人也服从楚王的命令。楚庄王讨伐了罪人后,留下一支部队驻守陈国,楚国的大夫们都向庄王祝贺。当时申叔时在齐国出使,回国后却没有向庄王祝贺。庄王问:“陈国叛臣大逆不道,我发动大军讨伐他们,平息了暴乱,惩处了罪人,群臣都祝贺这件事,你却单单不祝贺,为什么呢?”申叔时说:“有人牵牛踩踏了别人家的田,田的主人杀了那个人又抢走他的牛。牵牛人确实有过错,但田主的惩处也太过分了。今天君王认为陈国弑君者大逆不道,发兵征讨,诛杀了罪臣,却又派兵驻扎陈国。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会认为你的目的不是诛杀罪臣,而是贪图陈国的土地。我听说君子是不抛弃道义来谋取利益的。”楚庄王说:“你说得好。”于是便撤回驻守陈国的军队,立陈国国君的后代为新的国君。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都来楚国朝拜。这就是忠臣竭力促成君王品行高尚的例子。张武替智伯出主意说:“晋国的六大将军中,中行文子最弱,而且上下又离心离德,可以讨伐他来扩充我们的领地。”智伯于是发兵攻打范氏、中行氏,灭亡了他们。张武又唆使智伯向魏氏、韩氏、赵氏三家索要土地,韩氏、魏氏割让土地给了智伯,而赵氏不肯割让。智伯于是统领韩氏、魏氏攻打赵氏,包围晋阳三年时间。赵、魏、韩三家暗中商议,统一对策,一同进攻智氏,最终消灭了智氏家族。这就是谄臣尽力扩展君王土地的例子。竭力促成君王品德高尚的,君王得以称霸天下;尽力扩展君王土地的,君王最终被人灭亡。所以只有千辆兵车的小国,实行德政就能称王天下,商汤、周武王就是这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一味扩张土地就会灭亡,智伯就是这样。‎ 第Ⅱ卷 - 25 -‎ 四、 (2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吉祥寺古梅(其一)‎ 屈大均注 受命生南国,孤根不可移。‎ 寒光含雨雪,元气在茅茨。‎ 空寂无人见,芳馨只自贻。‎ 上林松柏尽,珍重岁寒期。‎ ‎【注】屈大均,明末清初人,反清志士,早年参与抗清斗争,后为避清廷迫害曾入寺削发为僧,其间,以化缘为名奔走各地积极参与反清复明活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梅受天之命生于南国,便矢志不移长于南国。孤根既是孤独无依,亦是孤傲自守。‎ B.“芳馨只自贻”写梅花只能将芳香留给自己,诗人以梅自况,流露出孤芳自赏之意 C.“上林松柏尽”一句喻指明朝抗清的主要力量已被清剿殆尽。“上林”指皇家园林。‎ D.整首诗托物言志,既紧扣古梅自身特点,又寄寓个人志趣,创造出物我融合的境界。‎ ‎(2)诗中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梅生长的环境的? ‎ ‎(3)本诗作为一首咏物诗,借写梅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B ‎(2)通过“雨雪”“茅茨”“岁寒”等意象,表明梅生长在风霜雪雨之中、荒芜破败之地、天寒地冻之时,极言环境之恶劣。同时也借此暗示了抗清斗争形势的险恶。‎ ‎(3)①对大明王朝的赤心耿耿、忠贞不二的志向。②在孤苦环境中高洁自持、守志不阿的节操。‎ ‎③在蛰伏隐忍过程中,孤独寂寞的心情。④在严峻形势下自我保护,期待东山再起的信念。‎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B - 25 -‎ 项,“流露出孤芳自赏之意”理解错误,结合诗歌可知,诗人借此想表明自己反清复明志向难以让他人知道。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诗歌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歌的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然后认真理解推敲各句的意象和意思,然后按照题干要求筛选、分析概括即可。本题要求分析诗中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梅生长的环境。结合注解和全诗内容可知,本诗表现自己终于明王朝并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的精神。“雨雪”表明生长在风霜雨雪的环境中,“茅茨”表明所处地方遍布荒草,讲明了生长环境的荒芜偏僻破败,“岁寒”是说时值严冬,天寒地冻,极言环境之恶劣。讲环境之恶劣,条件之艰苦,也借此暗示了抗清斗争形势的险恶。‎ ‎(3)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分析本诗作为一首咏物诗借写梅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受命生南国,孤根不可移”,一个“南国”指代明朝,借写梅花表现自己对大明王朝的赤心耿耿、忠贞不二;“寒光含雨雪,元气在茅茨”,写出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元气”暗指自己,表明了在孤苦环境中高洁自守、明志不阿的节操;“空寂无人见,芳馨只自贻”,说梅花无人观赏,暗喻自己在蛰伏隐忍过程中,默默地忍受孤独寂寞的心情;“上林松柏尽,珍重岁寒期”,说梅花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要保重自己,暗喻自己在严峻形势下会自我保护,坚信会东山再起。整理归纳以上就可以得出答案。‎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与其他人并无不同,然而最终超过了一般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25 -‎ ‎(2)《琵琶行》善用比喻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了乐曲终止之时的声音。‎ ‎(3)《李凭箜篌引》中写音乐很有特色,诗中抓住音乐的影响来渲染乐曲美妙的诗句是:“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 (2). 善假于物也 (3). 曲终收拨当心画 (4). 四弦一声如裂帛 (5). 吴质不眠倚桂树 (6). 露脚斜飞湿寒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生、假、拨、画、帛、倚、斜。‎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瓦浪如海 肖复兴 老北京四合院的房顶铺的都是鱼鳞瓦。灰色,一片灰色的瓦紧挨着一片灰色的瓦,连接着一片浩瀚的灰色,铺铺展展,犹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一波又一波,直涌到天边。‎ 这种由鱼鳞瓦组成的灰色,和故宫里那一片碧瓦琉璃,做着色彩鲜明的对比。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那般高高在上,但满城沉沉的灰瓦,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铁锚一样将整座城市稳定在蓝天白云之下。难怪贝聿铭先生那时来北京,特别愿意到景山顶上看北京城这些灰色的鱼鳞瓦顶,他对此情有独钟。‎ - 25 -‎ 同样作为建筑师,张开济之子张永和先生,对于这些由鱼鳞瓦所呈现的灰色,拥有着和贝聿铭先生同样由衷的情感。这位从小在奶子胡同里长大的建筑师,对这样的鱼鳞瓦再熟悉不过,他说:“我成长于一个拥有低矮地平线的城市中。从空中俯瞰,你只能看到单层砖屋顶上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装点这波浪的是院中洋溢着的绿色树木以及城中辉煌的金色。”‎ 他说的真好,特别是他说的“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真的是太好了。是的,只有北京房屋上面那些瓦,才能呈现一片瓦浪如海。那些绿色的树木和城中辉煌的金色,只有在这样一片灰色的瓦浪中,才会显示出自己的力量。而这样的力量,是在灰色的层层瓦浪的衬托下,才呈现,才拥有的。‎ 在我的童年,即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的天际线很低,不用站在景山上面,就是站在我家的房顶上,从脚下到天边,一览无余,基本上是被这些起伏的鱼鳞瓦顶所勾勒。那时候成片成片的四合院占据了北京城的空间。想贝聿铭先生看见这样的情景,一定会觉得这才是老北京,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没有的色彩和力量吧?‎ 想想,真的很有意思,那时候,四合院平房没有如今楼房的阳台或露台,鱼鳞状的灰瓦顶,就是各家的阳台和露台,晒的萝卜干、茄子干或白薯干,都会扔在那上面;五月端午节,艾蒿和蒲剑插在门上之后,也要扔到房顶,图个吉利;谁家刚生小孩子,老人讲究要用葱打小孩子的屁股,取葱的谐音,说是打打聪明,打完之后,还要把葱扔到房顶。‎ ‎ 对于那时候我们许多孩子而言,鱼鳞瓦的灰色房顶就是我们的乐园。老北京有句俗话,叫做“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那时我们这样的小孩子,淘气得要命,动不动就跑到房顶上揭瓦玩,这是那时司空见惯的儿童游戏。‎ 鱼鳞瓦,真的很结实,任我们成天踩在上面那么疯跑,就是一点儿也不坏。单个儿看,每片瓦都不厚,一踩会裂,甚至碎,但一片片的瓦铺在一起,铺成一面坡的房顶,就那么结实。它们是一片瓦压在另一片瓦的上面,中间并没有什么泥粘连,像一只小手和另一只小手握在一起,可以有那么大的力量,也真是怪事,常让那时的我好奇而百思不解。‎ 浸长的日子过去之后,大院里有的老房漏雨,房顶的鱼鳞瓦换成波浪状的石棉瓦,或油毡和沥青抹的一整块平整的坡顶,说实在的,都赶不上鱼鳞瓦。不仅质量不如,一下大雨接着漏,也不如鱼鳞瓦好看。少了鱼鳞瓦的房顶,就如同人的头顶斑秃一般,即使戴上颜色鲜艳的断式帽子,也不是那么回事了。‎ 十几年前,听说老院要拆,我特意回去看看。路过长巷头条,看见那里已经拆光大半条胡同了。一辆外地来的汽车车厢里,装满从房顶上卸下来的鱼鳞瓦。那些鱼鳞瓦,一层层,整整齐齐地码在车上,和铺铺展展在屋顶上的景象完全不一样了,尽管也呈鱼鳞状,却像是案板上待宰的一条条鱼,没有了生气,更没有瓦浪如海、翻涌向天际展开的气势了。‎ - 25 -‎ 我望着这满满一车的鱼鳞瓦,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雨雪风霜,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好看。又有谁知道,在那些鱼鳞瓦上,曾经上演过童年那么多的游戏和游戏带给我们的欢乐呢?还曾经有过比我们的游戏和欢乐更多更沧桑的故事呢?‎ 重返我们的老院,又看到童年时爬过的房顶、踩过的鱼鳞瓦,才忽然发现和它们这么久没有相见了,也才发现瓦间长着一簇簇的狗尾巴草,稀疏零落,枯黄枯黄的,像是年纪衰老的鱼鳞瓦长出苍老的胡须,心里不禁一动,有些感喟。‎ 其实,这种狗尾巴草,童年时就曾经见过,它们一直都是这样长在瓦缝之间。风吹日晒,瓦缝之间一点点可怜的泥土早就风干,变得很硬,不知道狗尾巴草是怎么扎下根的,一年又一年,总是长在那里,它们的生命力和鱼鳞瓦一样的强而持久。‎ 去年的秋天,我路过草厂胡同一带,那里的几条胡同已经被打理一新,地面重新铺设青砖,四合院重新改造,老房子的房顶被改造成新露台。顺着山墙新搭建的梯子,爬到房顶,却被楼房遮挡得看不到远处了。但附近胡同四合院房顶的鱼鳞瓦,还能看得很清楚,尽管已经没有了张永和先生说的“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的景象,却还是让我感到亲切,仿佛又见到童年时候的伙伴,真的,这和看惯各式各样的楼顶,哪怕是青岛那样漂亮的红色楼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这种灰色的鱼鳞瓦,才能带给我老北京实实在在的感觉,是一种家的感觉。‎ 我还看见眼前不远处屋顶上鱼鳞瓦之间长出的狗尾巴草,迎着瑟瑟秋风,摇曳着枯黄的颜色,和鱼鳞瓦的灰色,吟唱着二重唱。我忽然想起余光中先生写过的一首题为《狗尾草》的小诗:‎ 最后呢,谁也不比狗尾草更高,‎ 除非名字上升,向星象看齐,‎ 去参加里尔克或李白。‎ 此外,一切都留在草下。‎ 在我的眼前,在那一片灰色的鱼鳞瓦前,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应该改成这样:此外,一切都留在瓦浪下。‎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有删改)‎ ‎【注释】里尔克(1879-1926),奥地利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诗人。‎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文章首段把鱼鳞瓦比作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既开篇点题,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老北京四合院房顶瓦的独特之处。‎ B. 文中之所以说“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说得“太好了”,就是因为此句蕴含了张永和对鱼鳞瓦由衷的喜爱之情。‎ - 25 -‎ C. 作者选取四合院人们的日常生活、节日习俗以及往昔儿童们的游戏等片段,但都围着房瓦展开,都是鱼鳞瓦下的生活展现。‎ D. 文章将鱼鳞瓦与某些老房子换下的石棉瓦,或油毡和沥青抹的一整块平整的坡顶进行对比,突出了鱼鳞瓦的美观、结实等特点。‎ E. 文末改“一切都留在草下”为“一切都留在瓦浪下”,这既突出了狗尾草,又兼顾到鱼鳞瓦,显得文脉贯通,章法严谨。‎ ‎17.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18. 文章三次提到瓦缝狗尾草,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19. 从全文来看,文章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进行简析。‎ ‎【答案】16. BE 17. 这组句子运用了对比、比喻、拟人手法,把鱼鳞瓦顶与故宫里的那些色彩炫目、高高在上的碧瓦琉璃相比,并将灰瓦喻为沉默的秤砣、铁锚,形象地突出了鱼鳞瓦的低调质朴、厚重沉稳的特点。 ‎ ‎18. ①童年时的瓦缝狗尾草虽风干变硬,总是长在那里,突出的是生命力强大而持久;②十几年前看到的屋顶狗尾草苍老沧桑,暗示儿时快乐生活难再的苍凉感;③去年看到与鱼鳞瓦相伴而生的狗尾草枯黄颓势,但仍高居屋顶、俯视一切,蕴含着作者的赞颂之情。 ‎ ‎19. ①文章写过去壮观的灰色如海的鱼鳞瓦景象,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②对往昔四合院里快乐生活的描绘,则表达了深深的怀念;③“老房顶被改造成新露台、被楼房遮挡”等语句,含有对四合院文化被新的物质文明冲淡的感伤之情。‎ ‎【解析】‎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考查内容涉及理解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B项,“就是因为此句蕴含了张永和对鱼鳞瓦由衷的喜爱之情”理解片面,是因为这句话能以动写静,写出了房顶鱼鳞瓦的色彩、形态和壮观的气势,也传达出张永和与作者对那些鱼鳞瓦由衷的赞叹和喜爱之情。E项,“这既突出了狗尾草,又兼顾到鱼鳞瓦”理解有误,没有突出狗尾草,应是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又照应了题目,兼顾到狗尾草,显得文脉贯通,章法严谨。故选BE。‎ ‎【17题详解】‎ - 25 -‎ 本题是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案例什么情感。本题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划线句子将鱼鳞瓦和故宫色彩炫目、高高在上的碧瓦琉璃对比,“满城沉沉的灰瓦,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运用拟人,“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运用比喻,形象地突出了鱼鳞瓦的低调质朴、厚重沉稳的特点。‎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景物描写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结合景物描写分析作用,作用主要体现在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表现思想主旨。,本题要求分析文章三次提到瓦缝狗尾草的用意。第一处写童年时候看到的狗尾草,“瓦缝之间一点点可怜的泥土早就风干,变得很硬,不知道狗尾巴草是怎么扎下根的,一年又一年,总是长在那里,它们的生命力和鱼鳞瓦一样的强而持久”,“它们的生命力和鱼鳞瓦一样的强而持久”,虽风干变硬,总是长在那里,突出了生命力强大而持久;‎ 十几年前看到的屋顶狗尾巴草,“瓦间长着一簇簇的狗尾巴草,稀疏零落,枯黄枯黄的,像是年纪衰老的鱼鳞瓦长出苍老的胡须”,看上去苍老沧桑,暗示儿时快乐生活难再的一种苍凉感;去年看到的与鱼鳞瓦相伴而生的狗尾草,“屋顶上鱼鳞瓦之间长出的狗尾巴草,迎着瑟瑟秋风,摇曳着枯黄的颜色,和鱼鳞瓦的灰色,吟唱着二重唱”,虽然看上去枯黄颓势,但仍高居屋顶、俯视一切,“和鱼鳞瓦的灰色,吟唱着二重唱”,蕴含着作者的赞颂之情。‎ ‎【19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査学生对散文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必须对全文有整体的把握,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要求既要重视细节和局部,有高度的审读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分析散文类型入手,不同散文表达中心的方法不同,借此可以帮助我们确立归纳的着眼点和归结点:叙事散文应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人格;咏物散文最鲜明的就是托物言志,主要分析所托之物被赋予了哪些象征意义。也可以从文章关键点入手,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等,抓住这些关键点不失为概括中心意思的有效途径;文章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往往能直接表达作者对所写对象的看法,同时又揭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的中心;适当借助注解,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也可尽可能多地了解事物、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本题要求从全文简析文章表达的感情。文章主要写了一种今昔的对比,所以从时间角度把握再结合具体事物寄托的感情进行分析即可。文章开头描写的“一片瓦浪如海”的壮观的景象,结合张永和的评价,可见作者的喜爱之情;中间对往昔四合院生活的描写,“鱼鳞瓦的灰色房顶就是我们的乐园”,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怀念之情;如今“老房顶被改造成新露台、被楼房遮挡”,则含有有对四合院文化被新的物质文明冲淡的感伤之情。‎ 六、(10 分)‎ ‎20.阅读下面的图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上图是一双芭蕾舞者的脚,摄影者想从“美丽之下是痛苦”和“痛苦之上是美丽”中选一个做标题,这两个标题有什么差别呢?你想选定哪个呢?为什么?‎ 要求:认识深刻,语言精练,答案不超过120字。‎ ‎【答案】“美丽之下是痛苦”强调的是光鲜背后的困苦、艰辛,寓示着成功来自艰辛的付出;“痛苦之上是美丽”强调的是经过艰辛的磨练,终会赢得光鲜的成功。‎ 我选定“美丽之下是痛苦”。因为画面上突出的就是那只伤痕累累的脚,“痛苦”能凸显那种伤痛和艰辛的付出。(或者:我选定“痛苦之上是美丽”。因为只有经过磨难才可赢得成功的靓丽,回报伤痕累累的是迷人的舞姿,这给人力量,催人奋进,而不是看了图只让人心酸)‎ ‎【解析】‎ ‎【详解】‎ - 25 -‎ 这是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要求考生要读图思考,首先要仔细观察画面,准确把握画面的构成要素以及人和物的关系与情态;要对画面仔细观察,进行合理的想象,让画面动起来。具体解题时,首先观察图片中的人、景、物等,把握这些事物的个性特点,按照要求作答即可。本题要求就芭蕾舞者的脚的摄影图片的题目发表看法并说明理由。这个题目除了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实际还考查了考生在语言准确、生动的能力,属于综合类题目。首先看图,这幅图中的两只脚,,一只穿着舞鞋光鲜亮丽,另一只赤裸着满是伤痕。所以这两个题目“美丽之下是痛苦”和“痛苦之上是美丽”各有侧重。“美丽之下是痛苦”是站在赤裸着满是伤痕的脚的角度立意,强调的是舞台光鲜亮丽背后的困苦、艰辛,寓示着成功来自艰辛的付出;“痛苦之上是美丽”是站在穿着舞鞋光鲜亮丽的脚的角度立意,强调是经过艰辛的磨练,终会赢得光鲜的成功。这两种立意各自有立足点,选定哪一个都是可以的,如果选择“美丽之下是痛苦”,是站在赤裸着满是伤痕的脚的角度立意,就多强调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多吃苦多付出,不怕流血流泪即可;如果选择“痛苦之上是美丽”,那就是站在穿着舞鞋光鲜亮丽的脚的角度立意,多强调只有艰苦的磨练,艰辛的付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让人看到了努力之后的希望。‎ ‎21.下面是某同学写的自主招生自荐信,请找出四处不当之处并修改。‎ 自荐信 尊敬的××大学招生办领导:‎ 我是一名高三毕业生。贵校文学院学风严谨,底蕴深厚,一向令我仰慕。我深爱文学,痴情于诗词歌赋,想努力成为贵校文学院中的一员。请拭目以待!‎ 谨候佳音!‎ 学生:××‎ ‎××年×月×日 ‎【答案】①“仰慕”改为“向往”②“拭目以待”改为“给予机会” ③“谨候佳音”改为“期待回音”④“痴情”改为“痴迷”。‎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本题所给材料是自主招生自荐信,语言要庄重有礼貌。(1)“仰慕”的对象是人,可改为“向往”。(2)“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用在这里不够谦虚,可改为“给予机会”。(3)“谨候佳音”表示安静地等待别人的好消息,这里是自荐信,表述分寸感不合适,可改为“期待回音”。(4)“痴情”,是书面语,表示对人对事物的感情达到痴心的程度,不合语境,可改为“痴迷”。‎ ‎【点睛】‎ - 25 -‎ 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七、(60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文章。‎ ‎2013年《环球时报》评选天津城市形象口号——“天天乐道,津津有味”为十大“中国最佳旅游口号”之一。五年多过去了,“天天乐道,津津有味”这一口号风采依旧,依然闪耀在荧屏上。因为天津人不断地用自己的阐释、行动、业绩与品位赋予“天天乐道,津津有味”以新的内涵,让人们领略到“天天乐道”的“道”不仅仅指天津的“滨江道、五大道”,更涵盖着“道德之道”“道理之道”“成功之道”“方法之道”等;“津津有味”的“味”不仅含有“美食味”,而且记忆着天津的“人情味”“文化味”抑或“天津味”等。‎ 这其中“道”或“味”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成功之道在于自强!‎ 看了材料中的各种“道”,我首先想到的是成功之道,我认为,成功之道千万条,第一条就是自强!‎ 历代圣贤的经典中记载着成功之道在于自强的格言。《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史记》告诉我们:“文王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身陷囹圄而不消沉,饥饿困顿而不萎靡,是自强不息使他们有所成就。司马迁告诉我们:“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失明没有使有为者悲观,被贬不能让有才者灰心,自强奋发让他们名垂青史。历史昭示我们:“《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告诉我们自强本来就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苏轼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告诉我们人若想有所成就,才能、意志和自强都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路在我们自己脚下,只要我们勇敢而坚强地踏出每一步。只有真正选择自强,才能从困境中冲出,从失败走向成功。自强是成功的加油站!‎ - 25 -‎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也传说着成功之道在于自强的故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项羽胸怀大志,支撑他起义浴血奋战、百战成功的正是“男儿当自强”的精神;勾践励志报仇复国,激励他含羞忍辱、矢志不移的也是“自强可以使败者转胜”的思想。韩信遭受胯下之辱,但他一直坚信: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徘徊在生与死之间,踌躇于成与败之间,他们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毫不畏惧,毫不退缩。他们选择了自强,成功选择了他们,他们的形象也永载史册。自强是他们通向成功的垫脚石!‎ 做一个自强者吧,成功就在你前面招手!人生的旅途中没有谁会一帆风顺,“红灯”总是有的,挫折失意是难免的。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那样:“不幸是天才进升的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只有自强才能走过挫折,战胜失意,在坎坷中奔跑,在泥泞中涅槃,进升到成功!我们要相信:风雨兼程,挺直身躯,自信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荆棘遍布,高昂头颅,坚信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悬崖当前,信念在心,努力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一星陨落,暗淡不了自己梦想中那灿烂的星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心中那充满生机的春天。‎ 朋友,挫折面前永不低头,自强不息永在心胸,才会赢得春天,才会获得成功。生活中不怕风雪载途,怕的是内心怯懦难以克服;自强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从怯懦走向坚强。‎ 要始终坚信:成功之道在于自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就由天津城市形象口号——“天天乐道,津津有味”,让人领略到的“道德之道”“道理之道”“成功之道”“方法之道”等和“津津有味”的“味”不仅含有“美食味”“人情味”“文化味” “天津味”等引发的联想思考,写一篇作文。这个要求考生找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写出自己对“道”或者“味”的感悟认识。这则材料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起点,写作时只要围绕“道”或者“味”展开即可,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在天津的“道”或者“味”中选择,也可以写“道德之道”“道理之道”“成功之道”“方法之道”等,或者是天津的“人情味”“文化味”抑或“天津味”等。‎ 立意参考:老字号的持久秘笈在于诚信(或特色);人的成功之道在于勤奋(或创新);天津的文化之道在于中西融合;至味在于真,至情在于淡;嘴里咀嚼天津味,吃到肚里是佩服;半中半西的文化味;‎ 素材:‎ - 25 -‎ 天津快板。天津快板是由天津时调演变而来,句式灵活,几言皆可,但要求上下句对仗,尾字押韵,可通篇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创造性地使用了“赋、比、兴”,风格粗犷、明快、幽默,其最高境界可用“平如无风湖面,爆如炸雷闪电,脆如珠落玉盘,美如酒醉心田。”中的“平、爆、脆、美”四个字来概括。‎ 评书。评书是形成于清朝初期的曲艺曲种,为艺人王鸿兴所创,后传于弟子“三臣”(安良臣、邓光臣、何良臣)、“五亮”(不祥),表演时只有一人,只说不唱,无任何伴奏乐器,只有醒木一只作为道具,结构严谨、环环相扣。‎ 相声。天津是培养相声名家的摇篮,著名的有李德锡、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等,相声是一种以“说、学、逗、唱”为手段的喜剧艺术,形式按表演人数可分为“单口、对口和群口”三种,一段完整的相声一般由“垫话儿”、“瓢把儿”、“活”、“底”等几部分组成,语言明快幽默,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要勤奋,“勤能补拙”这一成语就是一些人的写照。司马光在睡觉时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后就又开始学习、写作,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完成了《资治通鉴》的编纂。古时还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等等这样的故事,难道不是激励我们后人勤勉的好例子吗?‎ 天津没有厚重的历史,没有帝王之都的所谓霸气,与北京相比少了些大腕大款,她更倾向是平民社会。但是在此生活久了,抑或是初来乍到的人都会感受到天津浓浓的人情味。坐在出租车上,只要你愿意,司机师傅会像邻居一样和你聊家常;马路边、公园里、公交车上,只要有人需要帮助,绝对会有很多人伸出援手。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晨练,突然一位老年妇女心脏病发作,立刻就有一大群人围上来打120,拿出急救药,认识的人立即打电话通知家人,几分钟时间病情缓解、救护车到达,老人家属来了,危险化解。在天津,经常会有出租车司机帮助抓捕罪犯的事例,为了救助病人不收费甚至垫付医疗费的屡见不鲜,更不要说为救护车、消防车让路,那是必需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去年我儿子住院时病危,我伤心欲绝的打电话给在院外的先生和女儿,他们接到电话立即开车,打着双闪灯疾驶奔医院,一路上所有车都主动让行,红灯无阻,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医院,对孩子的救治争取到了最好的时机和方案。这种事在天津是在正常不过的。‎ - 25 -‎ 天津是一个生活化的氛围很浓重的城市,天津人顾家、恋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情感,有什么不好吗?搞不懂那些背后指手画脚的个别外地人的想法,既然不喜欢,既然不痛快,既然满腹的牢骚与抱怨,何必选择?在天津,安家、立业,不用管那些不相关人的想法,在充满津味与人情味的天津卫,舒适、快乐的享受每一天的阳光,你的亲人、你的友人、你的爱人,都会给你无限的支持,无限的力量源泉,这就是天津,这就是天津卫,这就是老天津卫,这就是老天津卫的人情味。‎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亮丽的标题——《成功之道在于自强!》,然后开门见山,出引材料点中心成功之道在于自强;正文主体部分先论述分论点一“历代圣贤的经典中记载着成功之道在于自强的格言”,引用古代圣贤的格言并阐释作为论据;接下来强化一下中心,并转入第二个分论点的论述“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也传说着成功之道在于自强的故事”,以古代项羽、勾践、韩信等名人作为例证论述;再接下发出呼吁“做一个自强者吧,成功就在你前面招手”,并以巴尔扎克的名言引出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挫折,我们要自强不息才能迎接成功的到来;最后以对偶句作结,并再次回扣中心,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并点题收束全篇。‎ ‎ ‎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